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2013年度实施项目)饶河3标施工组织设计
2017年江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库
2017年江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库2017年10月一、防汛抗旱重大项目:1.典型小流域径流形成过程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2.鄱阳湖入江水道河段演变及对防洪影响研究3.鄱阳湖区一、二维嵌套水动力数学模型的自主研发4.萍乡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效益情势评估及雨洪预警预报系统研究5.基于卫星与数值预报产品的赣州地区汛期降雨实时监测与短期预报研究6.典型桥群作用下河势变化及防洪影响研究7.江西省崩滑流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一般项目:1.基于风险管理的典型的水库动态汛限水位应用研究2.典型流域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在防洪预警中的应用研究3.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新技术应用研究4.江西省山洪灾害发育规律及变化环境下山洪灾害易发性研究5.基于3S技术和动态模拟技术的水库下游洪涝灾害风险评估6.受水工程影响的昌江流域预报方案应用研究7.基于数值模拟的堤防决口应急抢险关键技术研究8.彭冲涧站(长江流域鄱阳湖区水系)产汇流分析9.九江市城区洪涝灾害影响研究及对策研究10.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生态与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11.圩堤(城防)工程洪涝预报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项目:1.移动折叠式储水堵水墙2.ADCP测流技术应用推广研究3.农业抗旱节水用多功能拌种剂推广应用4.水文缆道主索自动维护装置研究二、水资源管理重大项目:1.赣江中下游水库群多目标生态调度研究2.流域水质水量统一配置关键技术研究(鄱阳湖典型流域水质水量统一配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江西省水功能区复核与调整优化研究4.基于遥感云平台的河湖岸线实景监测技术研究5.赣抚平原灌区灌溉预报及灌溉用水决策系统开发一般项目:1.江西省建设项目延续取水许可评估技术标准研究2.入湖尾闾多级分汊河道的分流特性及互馈响应3.基于3S技术的鄱阳湖动态库容计算方法研究4.水资源管理考核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效评估分析5.中小流域水电站群发电-灌溉-生态环境互馈耦合关系研究6.江西省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7.不同五河来水、长江来水及区间降雨情景下鄱阳湖出湖流量模拟研究8.南昌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9.赣抚平原灌区水效领跑农业节水对策研究推广项目:1.无人机雷达测流技术在水文应急监测中的应用2.大口径多声路超声流量计应用3.水生森林系统的应用研究4.水温自动测报技术应用推广标准规范:1.江西省陶瓷行业节水标准2.县级水资源月报编制标准3.江西省坡面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规范已通过阶段性验收需继续研究项目:1.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及预警研究三、水生态环境重大项目:1.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研究2.受污染水体中沉水植被恢复的群落斑块化技术研究3.基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藻菌一体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关键技术及调控研究4.基于遥感的水生态安全监测和评估技术研究5.栖息地环境变迁对鄱阳湖白鹤食物结构和行为的影响研究6.城市备用水源水质主要污染物分析及风险评估7.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定量评价及其应用研究8.基于功能冗余性探究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9.江西省水体修复常用水生植物抗逆性研究10.鄱阳湖典型流域基于景观格局的水环境改善措施研究11.农村排水河道生态整治中湿地植物适宜种植密度研究12.南昌市城市河湖水环境变化机理监测研究13.应用人工湿地处理规模化养殖废水研究与示范14.基于非均匀分布系数的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研究一般项目:1.江西省典型供水水库蓝藻和蓝藻毒素分布特征研究2.水动力作用下鄱阳湖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影响研究3.淹水胁迫下鄱阳湖湿地植物分解过程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4.河道优势湿地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效应研究5.环鄱阳湖区受污染湖泊水生植被群落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6.流域水体纳污对来水时空变化的响应7.常见沉水植物水下定植技术研究8.融合无人机LIDAR和影像的鄱阳湖湿地微地貌模型重建9.稻田排水沟Cl-、SO42-的浓度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底泥营养盐的释放作用10.塘堰湿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11.九江市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水质水量特征研究12.农村集中式污水生态减污技术研究13.鄱阳湖水体有机氯污染物的多介质富集及生物迁移过程研究14.抚河临川段水体污染特征及水源地安全评价15.区域性流域水生态特征分析与保护研究——以长河流域为例16.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河道功能分段建9设与管理技术研究17.鄱阳湖南矶湿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18.深度学习智能分析的水面漂浮物视频识别技术研究19.水库调度方案水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体系20.光伏发电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21.旱涝灾害对“田-沟-塘”联动体系生态系统的影响22.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中小河流水环境监测系统研究23.WRI—三步法水质改善与水生态长效修复技术在渠道设计中推广应用24.景德镇市玉田水库生态养殖渔业净化水质项目25.鄱阳湖水利枢纽排泥场生态湿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项目:1.生态沟塘湿地构建技术在灌区面源污染防治中的推广应用2.基于外源性有机碳的渐进性恢复技术在侵蚀劣地中的应用3.开放性水域水污染及水生态EPSB生物生态综合治理技术4.微动力生物生态治理系统在水生态文明村镇建设中的应用5.村镇生活污水净化槽在水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的应用推广6.黑臭水体微生态活水直接净化(HDP)工艺应用7.微生态活菌酶水质调节剂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8.耕地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推广9.堤防专用剪草机引进与推广标准规范:1.农村小型河道生态护岸技术导则2.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技术指南3.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导则4.江西省省级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5.江西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评价办法已通过阶段性验收继续研研究项目:1.环鄱阳湖环境中抗性基因污染特征研究2.水文气象因子对蓝藻水华分布格局影响研究3.鄱阳湖水生态监测技术及生态标本库制作研究4.鄱阳湖藻类水华暴发潜在危险性评价研究5.农村污水磷元素在人工湿地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去除对策研究6.东江源区氨氮指标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7.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河岸生态护坡技术优选与示范8.稀土矿渣中Pb和Cd迁移特征及其污染控制技术研究9.基于水动力模型下鄱阳湖氮磷变化特征研究10.九江市八里湖水生态系统构建与提升11.鄱阳湖流域畜禽养殖水环境污染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12.坡耕地减氮控磷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13.面向应急响应的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四、水土保持重大项目:1.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小流域治理关键技术研究2.河长制背景下河岸边坡生态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3.油茶开发初期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发生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4.鄱阳湖枯水期水文快速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和湖区水生植被格局干扰机制5.基于水生态文明的规模化果业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6.水土流失区氮磷流失生态景观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7.平江流域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研究8.红壤丘陵区柑橘生命周期水蚀演变及其调控技术研究9.赣南稀土矿治理水质效应分析10.高山风电场水土保持措施研究一般项目:1.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在村镇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2.江西典型红壤区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选择与应用3.水土保持植物促生菌关键技术研究4.水生态文明背景下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5.典型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钝化固定技术研究6.崩岗侵蚀动态监测的地空协同技术研发7.红壤坡地肥沃耕层保育关键技术8.鄱阳湖典型流域旱涝致灾关键因子的确定及其阈值研究9.不同植被建植方式对人工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10.鄱阳湖滨湖流动沙地植被恢复潜力与关键技术研究示范11.农村河道水生态建设关键技术与景观设计研究12.山丘库区水源地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13.红壤坡地植被选择性刈割覆盖关键技术研究14.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研究15.红壤坡耕地面源污染削减的生物炭施用技术研究16.基于生态文明的水土保持目标考核体系研究17.改性含磷材料在修复赣南废弃稀土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18.弃土弃渣场水土保持植被优化配置技术研究19.林下水土保持立体复合生态经济开发模式研究20.南方红壤区药用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开发21.海绵城镇建设中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22.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研发23.地空协同式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技术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24.崩岗侵蚀分类防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项目: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生态路渠构建技术在红壤坡地开发中的推广应用3.无人机技术在水土保持调查中的应用4.经济植物篱技术在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推广应用5.优良堤防护坡草种假俭草的撒播技术研究与示范6.坡耕地径流调控与补灌技术集成与示范7.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原位阻截技术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8.基于微型激光雷达的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标准规范:1.江西红壤坡地生态路渠构建技术规范2.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生态果园施工技术规范3.江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技术导则4.江西省崩岗防治技术规范5.假俭草茎段植生带生产技术规程6.红壤坡耕地黄花菜植物篱技术规范已通过阶段性验收需继续研究项目:1.崩岗群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2.红壤坡地水肥流失生物阻控技术集成及示范3.基于激光近景的无人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技术研发4.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红线研究五、农村水利重大项目:1.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排体系研究2.农村村落水环境演变及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江西省农业节水潜力及节水灌溉分区模式研究4.江西省水稻需水量测报及信息发布系统开发5.赣南果园节水减排增效集成技术研究6.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中的应用7.农村典型小流域水污染生态处理技术体系研究8.农田可持续利用水肥管理及种植模式研究9.江西省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阈值研究一般项目:1.江西稻田低压管道灌溉工程标准化管理研究2.江西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及综合改革建设模式研究3.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对间歇灌溉干湿交替的响应机制4.潦河灌区水稻生长期面源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研究5.长系列灌溉试验研究成果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6.蔬菜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研究7.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研究8.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系统研发与应用9.智能灌区关键技术研究10.灌区干渠流量在线实时监测技术研究11.基于江西省洪涝期水稻对涝害响应及恢复模型研究推广项目:1.水稻田间水肥高效利用综合调控技术示范推广2.可调节量控水三角堰在农田灌排沟渠中的推广应用3.痕量灌溉技术在避雨葡萄中的推广应用研究4.微纳米气泡装置在提水灌区的示范应用5.超滤膜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水工程中的推广应用6.赣南丘陵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应用推广标准规范:1.高标准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2.江西省水稻节水减排灌溉技术规程3.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已通过阶段性验收需继续研究项目:1.江西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2.农村塘堰湿地适宜水深水环境效应研究3.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及长效运行管理模式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标准六、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重大项目:1.水利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技术与评定方法研究2.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运用后坝区水沙特性分析研究3.水沙变化条件下江湖关系演变过程及响应机理4.赣抚尾闾工程水资源调控及水沙关键问题研究5.入湖尾闾多级分汊河道的分流特性及互馈响应6.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体系研究7.江西省水库淤积风险评估及清淤决策研究8.复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研究及应用9.中小河流治理生态防护技术集成与应用10.河道采砂动态监管技术研究11.堤防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影响因素研究12.鄱阳湖区违法围堰遥感实时监控技术应用研究13.江西省河道湖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及应用14.赣抚平原灌区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应用15.江西省灌溉试验站网构建及其运行管理机制研究一般项目:1.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闸基隐患诊断方法研究2.土堤渗漏抢险“抽槽做粘土截水墙”新技术研究3.江西省堤防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4.水力耦合作用下输水隧洞岩质边坡渐进破坏分析研究5.堆石混凝土坝层面力学性能与加固处理工艺研究6.江西省水库坝下涵管渗漏原因及对策研究7.土石坝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8.颗粒级配对面板堆石坝工作性能影响9.水工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10.预制标准化构件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11.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模式研究12.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研究1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14.特低扬程、超大流量竖井贯流泵站关键技术集成研究15.江西省古代在用水利工程的价值挖掘与修复研究16.整体式合页活动坝在水闸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推广项目:1.自嵌式生态挡墙在河湖驳岸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MIC无线大坝-边坡-隧道监控系统在水库安全监测中的应用3.SCL防渗膜技术在渡槽等修复中的推广应用4.安全生产元素化管理在水库工程中的应用5.便携式无人船在水利行业中的推广应用6.江西省水利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双控监管平台推广7.模型试验多尾门水位的自动化联动控制研究8. 阀式远程自动控制闸9.低功耗广域网LoRa远距离无线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示范10.Enkamat生态护坡技术在河堤湖岸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标准规范:1.江西省水利工程验收抽检技术规程研究2.江西省中小型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研究3.江西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标准4.江西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规程研究5.江西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6.江西省水库运行管理技术规程7.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规程—小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江西省地方标准)已通过阶段性验收需继续研究项目:1.防渗墙质量的综合探测方法应用研究2.混凝土防渗墙成墙强度损失机理研究3.水库大坝标准化管理实用技术手册编制4.自扣式渠槽构件技术研究一、防汛抗旱重大项目:1.典型小流域径流形成过程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2.鄱阳湖入江水道河段演变及对防洪影响研究鄱阳湖入江水道河段是鄱阳湖流域水量汇入长江的唯一出口。
水利工程(堤防类)单位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畲湾联圩除险加固工程畲湾3标单位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畲湾联圩属于鄱阳县和乐平市管辖范围内,位于乐安河下游右岸,与万年县梓埠联圩隔乐安河相望。
距鄱阳县城约40kw,距乐平市约30kw。
圩堤起自乐平市境内的观音峰,沿乐安河顺流而下,经饶埠、渡口、舒家埠、张家,止于鄱阳县庙下李村附近。
堤线全长23.85kw,圩堤保护面积64.36km2,保护耕地6.07×104亩,保护人口5.02×104人及景鹰高速等重要交通设施。
为充分发挥现有圩堤工程防洪效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0年,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水利厅针对畲湾联圩现状,将其列为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2010年度第一批实施项目。
畲湾3标项目位于乐平市境内,主要除险加固实施项目为:桩号0+000~2+160堤段土方工程(包括粘土斜墙填筑)、预制块护坡工程、抛石工程、吹填工程和电灌站重建等除险加固工程。
1.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项目划分1.2.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1.2.2 工程项目划分见(表1-2)江西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以赣水质监字[2011]21号文下发了《关于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2010年度第一批实施项目划分的批复》,批复畲湾3标共划分为1个单位工程,6个分部工程,见表1-2:1.3工程主要技术指标畲湾联圩属于鄱阳湖重点圩堤之一,设计防洪标准为河洪防御乐安河20年一遇洪水位,湖洪防御相应湖口20.59m洪水位,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比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提高0.5m。
畲湾3标主要设计特点及建设内容表表1-1畲湾联圩除险加固工程畲湾3标项目划分表表1-2畲湾3标主要设计特点:见表1-1建筑物详见表1-3畲湾3标建筑物加固设计情况表表1-31.4主要工程设计变更(见表1-4)主要设计变更情况表表1-41.5工程建设情况及主要工程量1.5.1 工程建设情况(见表1-5)1.5.2 主要完成工程量:(见表1-6)主要合同工程量与完成工程量对照表表1-61.6工程建设有关参建单位(见表1-7)工程建设有关单位表表1-72.监理规划2.1监理依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有关技术标准;经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及相关文件;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等合同文件;有关技术规程规范等。
江西省水利工程在建项目建造师基本情况表
74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辽宁工程局有限公 司
75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76
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
77 青海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
壹级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崇义县县城(北门段)防洪 工程
壹级
壹级
江西省五河治理防洪工程新建县港北联圩除险 加固工程施工标
壹级
鹰潭市月湖区白露镇防洪工程
赣州
南昌 鹰潭市
壹级
壹级
会昌县上坑等18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
江西省水利工程在建项目建造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施工单位名称
资质等 级
中标项目名称
所属设区
项目所在 地
中标金额 (万元)
计划工期
项目建造 师
备注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会昌县周田镇防洪工程 赣州
1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特级
吉水县城防洪路堤结合工程土建1标
吉安
会昌县 吉水县
2071.00 8509.92
景德镇
25
聊城市黄河工程局
壹级
26
黄河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壹级
27
浙江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江西省五河治理防洪工程会昌县县城防洪项目 壹级 施工标
赣州
宜黄县棠阴镇防洪工程
抚州
星子县提兰、中塘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九江
28
开封黄河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壹级
东乡县 进贤县 寻乌县 信丰县
2448.61 2164.72 1201.70 1340.00
15
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 司
壹级
16 湖北长江清淤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壹级
东乡县县城防洪工程施工
最新新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表
DTWJ2
第2页共12页
闽江上游尤溪流域防洪二期工程大田文江段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表
单位工程 编号 名称 分部工程 编号 名称 编号 DTWJ2-1-21 DTWJ2-1-22 DTWJ2-1-23 DTWJ2-1-24 DTWJ2-1-25 DTWJ2-1-26 DTWJ2-1-27 DTWJ2-1-28 闽 江 上 游 尤 溪 流 域 防 洪 二 期 工 程 大 田 文 江 段 DTWJ2-1-29 DTWJ2-1-30 DTWJ2-1-31 DTWJ2-1-32 堤 身 填 筑 工 程 DTWJ2-1-33 DTWJ2-1-34 DTWJ2-1-35 DTWJ2-1-36 DTWJ2-1-37 DTWJ2-1-38 DTWJ2-1-39 DTWJ2-1-40 DTWJ2-1-41 DTWJ2-1-42 DTWJ2-1-43 DTWJ2-1-44 DTWJ2-1-45 DTWJ2-1-46 DTWJ2-1-47 DTWJ2-1-48 DTWJ2-1-49 堤身填 筑 名称 单元工程 备注 单元划分 WJ(左)0+800~WJ(左)1+153.7第9层 WJ(左)0+800~WJ(左)1+153.7第10层 WJ(左)0+800~WJ(左)1+153.7第11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1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2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3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4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5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6层 WJ(左)1+153.7~WJ(左)1+605第7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1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2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3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4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5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6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7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8层 WJ(左)1+799.9~WJ(左)2+200第9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1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2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3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4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5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6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7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8层 WJ(左)2+200~WJ(左)2+576.9第9层 WJ(左)2+577~WJ(左)2+765.4第1层
防洪评价报告书
江西省2004年河湖疏浚工程赣江成朱联圩(朱港)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简况1、工程说明(1)工程概况江西省河湖疏浚工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央发[1998]15号文件)的精神,对赣、抚、信、饶、修五河尾闾河道和鄱阳湖湖盆内的洪道局部河段的河槽及有碍行洪的边滩进行疏浚和清障,并利用挖出的泥沙,充填临近堤后的坑塘和压浸,以达到扩大和理顺河道行洪断面,并加固堤后基础,消除堤防隐患工程。
工程包括河道疏浚和结合的填塘、压浸固基。
本工程分布范围广、项目多,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强度大。
同时由于疏浚河道多,施工组织方便,施工项目相互干扰少,拟采用分段招标,由中标单位同时完成疏浚结合堤后填塘、压浸工程。
本次施工招标项目(合同编号:HHSJ(04)/GJ-成朱联圩(朱港))为2004年河湖疏浚工程成朱联圩(朱港)标段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建县境内成朱联圩的朱港农场段,本标段范围在成朱联圩0+030~18+183桩号段。
(2)水文气象条件本疏浚工程位于赣江尾闾赣江中支入湖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本河段附近有南昌气象站,据观测资料统计。
南昌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99.0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2628.2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1044.2mm(1963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8.6%;多年平均蒸发量1764.6mm(20cm蒸发皿);多年平均气温17.50C,极端最高气温40.60C,极端最低气温-9.70C;多年平均风速2.9m/s,2、3、4、5、月各月多年平均风速分别为3.3、3.3、3.1、2.8m/s,历年最大风速21.7 m/s,相应风向为N(1974年2月22日);多年平均雾日为17.7d,2、3、4、5月各月多年平均雾日分别为2.2d、2.9d、2.7d、1.1d。
据外洲水文站1953年~1998年观测资料统计,赣江年最大洪水主要发生在4~6月,年最大流量在3550~20400m3/s之间,年最大流量多年平均值为12000m3/s,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7~10d,最大可达15d。
江西省水利工程在建项目建造师基本情况表
赣州市宁都县
318
2011.10.1-2012.5.31
崔德文
6
丰城市水利水电工 程建筑有限公司
贰级
横路乡乡镇防洪工程1标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石滩联圩防洪工程
九江市武宁县 宜春丰城市
955 1861
2011.10.1-2012.3.30 2011.10.17-2012.3.31
欧阳彬生 刘德耀
6 序号
猛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上饶市万年县
301
2010.12.15-2011.11.30
吴明德
21
江西明赣水利建设 有限公司
贰级
刘家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小麦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鹰潭市贵溪市 景德镇浮梁县
376
2010.11.30-2011.3.31
刑小牛
395
2010.12.10-2011.11.20
周进乐
22
项目建造师
陈林 江帆 杜凌 杨斌 雷才文 杨小贵 李俊 罗杰华 胡福民 刘德栋 李金瑞 邓爱平 熊锦江 章和园
技术负责人
长河治理桂林段防洪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工程
九江市瑞昌市 抚州市宜黄县
2159 2476
2011.8.10-2012.3.31 2011.11.10-2012.4.9
白向华 李海新
李瑞员
289
2010.12.15-2011.11.30
杨阳
新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新余市渝水区
377
2010.12.25-2011.10.31
桂雨儿
10
新余市水利电力建 筑工程有限公司
贰级
南安乡防洪治理工程
五河及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应急防渗处理工 程第二批实施项目水平防渗22标
上饶市水利局关于印发江西省1-5万亩圩堤加固整治项目广丰区桐畈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
上饶市水利局关于印发江西省1-5万亩圩堤加固整治项目广丰区桐畈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9.08.08•【字号】饶水建字〔2019〕82号•【施行日期】2019.08.08•【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上饶市水利局关于印发江西省1-5万亩圩堤加固整治项目广丰区桐畈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饶水建字〔2019〕82号上饶市水利局关于印发江西省1-5万亩圩堤加固整治项目广丰区桐畈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广丰区水利局:2019年6月14日,上饶市水利局在广丰区组织召开了《江西省1~5万亩圩堤加固整治项目广丰区桐畈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以下简称《初设报告送审稿》)审查会。
参加会议的有广丰区河道堤防管理局、桐畈镇政府、沙田镇政府、广丰区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部,以及《初设报告送审稿》编制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代表和特邀专家。
与会人员听取了《初设报告送审稿》编制单位的汇报,察看了拟建工程现场,观看了拟建工程有关影像,经过对该工程《初设报告送审稿》的认真讨论,形成了初步审查意见。
设计单位根据初步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于2019年8月5日将修改后的《初设报告(报批稿)》提交审查。
经研究,基本同意修改后的《初设报告(报批稿)》。
现批复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广丰区桐畈圩堤坐落在信江丰溪河主支棠岭港的两岸,位于桐畈、沙田两镇境内,始于赣闽省界的桐畈镇二渡关水文站,止于沙田镇的沙田大桥。
堤防保护桐畈镇、沙田镇等2个乡镇,保护人口达2.5万人、农田1.2万亩。
2013年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工程对桐畈圩堤部分堤段进行了整治,初步设计批复投资为2797.43万元,批复治理长度10.128km,其中右岸5.671km,左岸4.367km。
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桐畈防洪工程(高厅段)又对桐畈圩堤部分堤段进行了整治,初步设计批复投资为1493.23万元,批复治理长度6.77km,其中右岸0.48km,左岸6.29km。
码头工程防洪评价
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二○○八年十一月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依据 (2)1.2.1法规、规范、规程与规定 (2)1.2.2参考资料 (3)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 基本情况 (5)2.1建设项目概况 (5)2.2河道基本情况 (6)2.2.1河道概况 (6)2.2.2河道边界条件 (8)2.2.3水文、泥沙、气象特征 (8)2.2.4工程地质 (13)2.3现有水利工程情况及其他设施情况 (14)2.4水利规划工程 (15)3 河道历史演变 (16)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9)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1)3.4拟建码头区近岸河床演变及选址评估 (21)4 防洪评价计算 (23)4.1水文分析计算 (23)4.1.1水文计算标准 (23)4.1.2基本资料及计算方法 (24)4.1.3设计流量 (25)4.1.4码头设计洪水位的确定 (26)4.2雍水分析计算 (28)4.3冲刷分析 (31)4.4河势影响分析 (31)4.5码头建设对堤防的影响 (32)4.6 码头建设对航运的影响 (32)5 防洪综合评价 (33)5.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33)5.2与现有防洪标准及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34)5.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34)5.4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35)5.5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35)6 结论与建议 (36)6.1主要结论 (36)6.1.1 关于河势影响方面 (36)6.1.2 关于防洪影响方面 (37)6.1.3 关于堤防影响方面 (37)6.1.4关于航运影响方面 (37)6.2建议 (38)1 概述1.1项目背景***地处环鄱阳湖经济圈,县城傍鄱阳湖而建,是***重要的水上门户,县域面积2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9万亩,全县以农业种植为主,是***的农业大县;同时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灰石、河砂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巨大。
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建设
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建设1概述江西筑堤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后汉永元年间,豫章太守张躬筑南塘堤,以捍章(赣江)水,历经多代至今,从未间断与洪水的抗争。
“98”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设投人,开始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九江长江干堤加固整治工程、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五河尾闾疏浚工程、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工程等。
一系列堤防加固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些许问题。
2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建设情况按照2012年水利部批复的《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共46座,堤线总长1693.9km。
其中,保护南昌市和赣抚平原区域防洪安全共2座,分别为赣抚大堤与富大有堤;保护耕地十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与分蓄洪区圩堤12座,分别为红旗联圩、蒋巷联圩、南新联圩、长乐联圩、信瑞联圩、赣西联圩、廿四联圩、饶河联圩、梓埠联圩、军山湖联圩、康山分蓄洪区、珠湖联圩蓄洪区;保护耕地五万亩、保护县城、或圩区内有重要设施的重点圩堤32座,分别为沿江大堤、南湖圩、青丰山左堤、扬子洲联圩、成朱联圩、流湖圩、小港联圩、丰城大联圩、赣西肖江堤、药湖联圩、抚东堤、棠墅港左堤、三江联圩、中洲联圩、信西联圩、古埠联圩、枫富联圩、沿河联圩、西河东联圩、乐丰联圩、畲湾联圩、乐北联圩、镇桥联圩、三角联圩、九合联圩、永北圩、郭东圩、矶山联圩、南康堤、附城圩、共青联圩、双钟堤。
2.1鄱阳湖治理一期工程按照水利部水规(1988)46号文对《江西省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及分蓄洪区工程总体初步设计》的批复,1986年开始实施鄱阳湖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范围为红旗联圩等10座保护耕地十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及康山大堤等4座分蓄洪区共12座圩堤的除险加固工程。
圩堤设计防洪标准为在湖盆区圩堤以防御相应湖口22.50m(吴淞)的洪水位,在五河尾闾区圩堤防御各河20年一遇的洪水位,穿堤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按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加高0.5m,堤防等级为4级。
工程合同-红旗1标单位工程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 精品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红旗联圩除险加固工程红旗1标单位工程验收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江西省水利工程监理公司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批准:黄幼民审查:周斌编写:李昌茂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1)1.2水文气象条件 (1)1.3工程地质条件 (2)1.4 设计标准和主要设计指标 (2)1.5工程项目组成 (4)1.6合同目标 (4)1.7 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4)1.8工程项目划分 (5)1.9 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6)1.10 主要工程技术指标 (8)1.11主要工程项目开、完工日期 (8)1.12主要施工人员及主要施工设备投入情况 (8)2 监理规划 (11)2.1 监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监理人员组成 (11)2.2 监理规划及监理工作制度的建立 (11)2.3 监理实施细则及质量检验 (25)3 监理过程 (29)3.1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29)3.2 工程进度控制 (29)3.3 工程质量控制 (33)3.4 工程投资控制 (60)3.5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68)3.6 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 (68)3.7 组织协调 (69)4 监理效果 (71)4.1 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成效及综合评价 (71)4.2 工程投资控制监理工作成效及综合评价 (72)4.3 工程进度控制监理工作成效及综合评价 (72)4.4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控制监理工作成效及综合评价 (73)5 经验与建议 (74)5.1 经验 (74)5.2 建议 (75)6 附件 (76)6.1 监理机构的设置与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76)6.2工程建设监理大事记 (76)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红旗联圩位于南昌市的东北部,西起南昌县尤口,东沿赣江南支大抱圩,经滁槎,鲤鱼洲堵圩,折南经程家池闸、湘子口转西,过八字脑沿抚河故道北岸至谢埠街庆丰闸,与棠墅港左堤相接。
堤线全长81.95km。
圩堤保护南昌市五星垦殖场和将军洲良种场、青山湖区罗家镇、昌东工业园、高新开发区昌东镇、麻丘陵镇、南昌县塘南镇、幽南镇等7个乡镇场;保护南昌钢铁厂、江西氨厂等主要工矿企业、保护中央561广播电台,省内500KV变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
防洪论证报告2
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工程设计乙级A136003324二〇一一年四月批准:审查:项目负责人:编写: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依据 (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 基本情况 (4)2.1项目建设概况 (4)2.2河道基本情况 (10)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7)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20)3河道演变 (22)3.1河道概况 (22)3.2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24)3.3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25)3.4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9)4 防洪评价计算 (31)4.1水文分析计算 (31)4.2壅水分析计算 (35)4.3冲刷分析计算 (46)4.4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49)4.5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51)5 防洪综合评价 (52)5.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2)5.2与现有防洪标准及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2)5.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3)5.4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4)5.5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5)5.6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6)5.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56)5.8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56)6 消除或减少不利防洪影响的措施 (58)7 结论与建议 (59)附图目录:附图01: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地理位置图附图02: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03: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地形图附图04: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05: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典型剖面图附图06: 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立面图附图07:贡水峡山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附图08:章水坝上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附图09:赣江栋背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曲线附图10:赣江中、上游主要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流域面积关系图附图11:赣州市城区防洪规划工程布置图1 概述1.1 项目背景拟建的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地处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水西工业园区内,位于章贡汇合口下的赣江干流左岸储潭航标站附近的边滩与高岗地上,上距章贡汇合口约7.3km,距厦蓉高速公路桥约2km,下至储潭乡政府约700m,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7′28″,北纬25°56′12″。
监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报告
监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报告监理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验收报告篇一: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1.2 工程总体布置二、监理规划2.1 监理机构及人员组成2.22.3 监理工作目标2.4 监理工作职责2.5 监理工作制度三、监理过程3.1 进度控制3.1.1 审批承建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3.2 质量控制3.2.1 事前控制3.2.2 事中控制3.2.3 事后控制四、监理效果4.1 工程进度4.2 工程质量4.3 工程投资五、对监理工程项目的评价5.1 进度控制评价5.2 质量控制评价5.3 投资控制评价六、经验总结七、附件7.1 工程大事记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1、项目所在村基本情况新泰市东都镇祝福庄村位于东都镇东南部,祝福庄村包含:东岭、西山、坝前、坝后四个自然村,总户数350户,总人数1478人,劳动力总数700人,其中小型水库移民350户,移民人数1478人,劳动力总数700人,均为祝福庄村安置区。
本次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延伸机井200米、配套潜水泵1台套、铺设电缆200米、埋设直径160钢管300米、浆砌水渠700米、修建50立方米水池1座。
二、监理规划2.1 监理机构及人员组成东都镇祝福社区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由我公司承担施工监理工作。
施工现场直接承担合同监理业务的实施责任组织。
现场监理部设驻地总监代表1名、监理工程师3名。
现场监理部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监理法律与现行行政法规,国家部门制定办法的施工技术工程验收规范、规程、规定和质量检验标准,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范围要求开展监理工作。
在监理过程中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职业准则和“勤奋、高效、独立、自立”的原则,依照业主单位授予的职责与权限。
与参建各方密切协作。
认真检查、监督工程,承建单位严格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向建设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sl645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
sl645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篇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1 总则1.0.1 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概(估)算的主要依据和编制招、投标文件的主要参考,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正确选定坝址、坝型、枢纽布置、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组织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性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投标文件可参照执行。
编制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可参考使用。
1.0.3 施工组织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1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妥善协调枢纽工程各部位的施工,结合国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1.0.4 施工组织设计应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
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依据和所需资料见附录A。
1.0.5 施工组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GBJ 146—1990);《防洪标准》(GB 50201—199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1988);2《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1991);《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水利水电工程防火设计规范》(SL 278—1990);《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L 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1993);《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 5061—1996);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198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1997)。
江西省上饶市城市防洪工程技术标
江西省上饶市城市防洪工程合同编号:SRS/SBT—JS1-02投标书(标)二OO二年十二月七日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上饶市城市防洪工程市北防洪堤位于上饶市市北区,玉山水和信江干流右岸,东起沿河东路与三二。
国道交点,西至龙潭桥,为堤路结合型,全长7.28KM,堤防采用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水位72.42—69.89m,设计堤顶高73.91—70.99m。
根据有关规范中的标准,市北防洪堤为2级提防。
本次承包施工的工程项目为上饶市防洪工程市北防洪堤金星米黄色花岗岩栏杆制作安装工程。
总长1485m,桩号为(0+812~1+769、2÷000~2+528)o同时应完成施工道路及现场施工临时仓库、场地供水供电系统。
施工机械及汽车停放场等施工临时保障设施项目。
二、水文气象条件上饶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8℃,年平均最高气温22.7℃(196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14.1℃(1984年),全年最冷时期为一月份,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9.7°C(1991年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1.6℃(1971年7月31日)。
区域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最小相对温度为6%(1963年12月)。
区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1539mm,最大年蒸发量1692mm,最小年蒸发量1332mm,区域内多年平均风速为2.5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7m∕S,年最多风向为北至东北风。
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9.7rmι,实测最大年降雨2672.5mm,实测最小年降雨量1057.9m,降雨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同样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4—6月最为集中,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48%,实测最大日降雨量243.1mm,实测最大三日降雨量为478,Omm,5—6月份是大雨和暴雨的多发季节,降水强度大,时间集中,往往引起水位猛涨。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
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除险加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MID-SOUTH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HECC2 0 0 8 年10月目录1 总则 (1)1.1 任务由来 (1)1.2 评价目的 (1)1.3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1.4 评价标准 (2)1.5 评价等级和范围 (3)1.6 评价时段 (3)2 工程概况 (4)2.4 施工布置 (5)2.5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 (6)3 工程分析结论 (7)4 环境现状 (7)4.1 工程地理位置 (7)4.2 地质环境 (7)4.3 水文泥沙 (8)4.4 气候 (8)4.5 水环境 (8)4.6 陆生生态环境 (9)4.7 水生生态环境 (9)4.8 大气和声环境 (9)4.9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9)4.10 社会环境 (10)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5.2 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11)5.3 水土流失预测 (14)5.4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 (14)5.5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 (14)5.6 对声环境的影响预测 (14)5.7 社会环境影响 (15)6环境保护措施 (16)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6)6.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6.3 水土保持措施 (18)6.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0)6.5 声环境保护措施 (21)6.6 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21)6.7 人群健康保护规划 (22)7 环境管理、监理和监测计划 (23)7.1 环境管理 (23)7.2 环境监理 (23)7.3 环境监测 (24)8 环境风险分析 (26)9 总体评价结论 (26)附件、附录和附图(略)1 总则1.1 任务由来江西省水利厅委托我院编制江西省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除险加固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西水利分析
的广大地区。保护面积1334km?2,耕地7.73万hm?2,人口220
万人,工农业总产值318亿元。区内有京九、浙赣等重要铁路270余km,1
05、316、305、320等国道干线公路280余km、向塘机场及大中型
工矿企业。目前江西已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赣抚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估
究报告正在编制。
2?在建工程
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有鄱阳湖治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长江大堤、赣抚大堤
、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南车水库及灌区工程、大坳水库、廖坊水库、下会
坑水库、浪双洲水库、飞剑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等1
1个地市城市防洪工程等。
(1)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与堤防的加固和整治工程(含九江市城市防洪工程
一、概况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3°35′~118°29′,北
纬24°29′~30°05′之间,东临浙江、福建,西与湖南接壤,南邻广东
,北与湖北、安徽相连。南北长约620km,东西宽约490km。全省土地面
积16.69万km?2,其中山地占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
41~1934mm,雨量充沛,地区上的分布不均衡性并不很突出,年际变化相
对较小,但年内季节分配极不均匀。4~7月,降雨集中,江河水位暴涨,洪水泛
滥,常酿成洪涝灾害,造成水资源流失;7~9月,工农业用水高峰期来水较少,
江河水位下降,取水困难。全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22亿m?3(居全国第七
位),其中地表径流量1415.5亿m?3,地下水323.8亿m?3,地下
横峰、弋阳四个老区贫困县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27万hm?2。经水库调节后
泥结石路面1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六、验收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
无
七、验收结论
该分部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该分部工程验收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发生质量事故。工程质量等级合格,同意通过验收。
工程师
组员
陈智勇
赣西肖江堤项目部
技术负责人
组员
杨根荣
赣西肖江堤项目部
高工
组员
曹志明
江西省建洪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监
组员
鄢俊杰
江西省建洪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副总监
组员
陈辉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高工
组员
杨平荣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工程师
组员
李是胡
樟树市赣江河道娟
江西环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验收工作组成员察看了工程现场,听取了有关单位的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工程验收资料,经充分讨论后,形成《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赣西肖江堤除险加固工程肖9标泥结石路面Ⅰ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一、分部工程开工完工日期
开工日期:2015年4月5日完工日期:2015年7月25日
二、分部工程建设内容
(4)磨耗层(厚度1.5 cm)和保护层(厚度1.0 cm)
将磨耗层石料与适量粘土干拌后摊铺在路面上,用10t压路机碾压,磨耗层洒水湿润后,将粒径2—5mm的粗砂均匀铺上一层保护层。
2、主要完成工程量:
路基整平压实56682m2,碎石摊铺51958.5m2,泥结石路面摊铺47235m2,磨耗层47235m2,保护层47235m2。
0.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说明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4)1.3编制思想 (4)1.4主要考虑因素 (5)1.5工程目标 (5)2.施工平面总布置 (6)2.1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6)2.2施工区布置 (7)2.3其它附属设施布置 (7)3.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 (9)3.1、工程概况 (9)3.2、本工程特点 (13)3.2.2、施工准备 (13)3.3、土方工程及河道疏浚 (16)3.4、混凝土工程 (21)3.5、砌体工程施工 (43)3.6老建筑物拆除 (45)3.7、砼路面施工程序及方法 (45)4.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52)4.1施工机械及其它设备选型 (52)4.2施工设备管理 (53)5.施工工期及保证措施 (56)5.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56)5.2.进度控制节点要求及相应工程形象 (56)5.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56)5.4.冬、雨季及节假日施工措施 (58)6.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0)6.1.编制依据 (60)6.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60)6.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60)6.4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61)6.5.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65)6.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7)7.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 (71)7.1.概述 (71)7.2.安全生产目标: (71)7.3.安全措施 (71)7.4职工安全培训 (76)7.5管理体系运作 (77)7.6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 (78)5.7个人防护措施 (85)7.8.现场保卫 (86)7.9紧急措施 (86)7.10现场临时隔离措施 (87)7.11.防洪 (87)7.12.安全施工奖惩制度 (87)8.文明施工措施 (88)8.1目标:建立标准化施工现场。
(88)8.2施工现场的目视管理 (88)8.3严格“施工平面”的管理 (88)8.4树立文明施工风气 (89)8.5文明施工 (90)9.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91)9.1垃圾清运 (91)9.2急救及医疗服务 (91)9.3控制扬尘 (91)9.4其他 (92)10.施工组织机构 (94)11.附图 (96)附表1: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6)附表2: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97)附表3:劳动力计划表 (98)附表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99)1.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设计图;2、招标文件和设计确定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如:《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23-1999;《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J275-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标准》GBJ107-87;《混凝土用水标准》GBJ163-200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GBJ18-96;《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5152-2001;《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江西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1.2编制原则1、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我单位现有的技术力量和历年来在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经验为基础,作为控制工期的总体目标,统筹考虑各分部、单元工程的施工工艺,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将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组织机构,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调遣水利顶管专业队伍,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的进行组织管理,合理安排各分部、单元工程施工顺序,保证工期和质量。
3、在确保工期、安全的前提下,强化工程质量要求,争取本标段工程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1.3编制思想本公司立足于:质量至上,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后代。
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
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1、精心组织:为确保工程的质量,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先进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组织,将组织公司最强、经验最丰富的人员、先进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1.4主要考虑因素经过认真的研究招标文件及有关资料,仔细踏勘了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认真分析了工程的各要素及特征,在编制标书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因素:1、施工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保护工作需提前准备,加强雨季及节假日施工的保护措施,加快施工进度。
2、本工程,工期相对紧迫,加强人员施工,高效率运作,严抓质量,严格每一道工序,高强度管理,采用多方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3、为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影响,安全文明施工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1.5工程目标经过对本工程要点、难点、重点的分析,我们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若我公司中标,我们向招标人作出如下承诺:1、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验收标准,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2、保证按期完工,工期目标为2014年8月1日开工,2015年7月31日完工,工期364日历天。
3、保证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事故;4、保证文明施工,创施工标准文明工地。
2.施工平面总布置本工程施工临设布置原则:满足本工程施工的需要,便于现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尽量减少临设投入,缩短施工准备期,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布置合理的施工作业面,以达到多点同时施工的目的。
因此,本工程的临时设施尽量减少占地,充分利用施工区的现有道路进行进场施工。
本工程的生产辅助设施主要为材料仓库、场地,材料仓库布置于现场搭设的临设用房内,机械配件及修理、柴机油仓库、钢材仓库及加工均布置在施工现场附近,其余按生产需要设置。
详见附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是施工方案在现场空间上的体现,它反映着已建工程和拟建工程之间,以及各种临时建筑设施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
2.1施工总体布置原则实用性:与整体布局结合考虑,布置有利于施工和现场管理。
为了方便管理和施工,施工区内的临时设施尽量集中布置,污水集中处理。
合理性:即临时工程、施工交通工程布置合理,相互影响小,能满足本工程施工所在地区的交通要求。
经济性:即在满足施工条件下,要布置紧凑并适用本工程,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尽量利用现有公路,减少征地和拆迁量。
2.2施工区布置根据工程的平面布置、地形地貌特点、对外交通关系和施工工期要求,可对工程进行多方位施工。
施工总布置图参见投标文件附件:(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由图可见:(1)工程工期相对紧迫,将组建严格管理,高效运作的精英管理人员进行施工,高质量的按期完成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
本工程主要施工区也是本工程难点施工,我们将严格每一道工序,严控施工进度,抓严每一管道的推进。
(2)为了便于管理,项目部则设立在方便通向各施工区的位置。
(3)砂、石骨料堆放场和砼搅拌站靠近,机修房和进场道路相连,以达到节约用地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3其它附属设施布置2.3.1 施工供水为保证施工期有足够的施工及生活用水,在施工路线附近各设置一个面积为5×10m的施工用水池(内设沉淀池),大量施工用水可直接向附近水源中取水。
其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施工期施工要求,生活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消毒处理后即可饮用。
2.3.2 施工供电根据招标人要求搭沿线村庄和砼预制厂,电压等级均为380V,同时配备相应发电机防无电施工。
2.3.3 施工交通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便利,通过堤顶公路与圩区及其周边乡、村级公路连接,区内有昌万干线公路经过。
2.3.4 弃渣堆料按照业主的要求,将废弃料运送到指定位置。
2.3.5 施工照明夜间施工照明布设有临时照明设施,其照明强度符合国标和技术条款中的有关规定。
2.3.6施工用地计划表3.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3.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工程说明饶河联圩位于鄱阳县东南部,地处昌江与乐安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堤线北起昌江分叉中洲圩方家对岸,沿昌江干流东岸南下,过饶丰闸往昌江与乐安河汇合口,再沿乐安河止于灌湖水库。
饶河联圩保护面积129.06km2,保护耕地11.20×104亩,保护人囗10.10×104人,并保护鄱余、鄱乐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1.2水文气象饶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
据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8.4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达2486.5mm,最小年降水量为1005.1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4~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5.9%。
多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低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39.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无霜期271.2d。
1. 3对外交通条件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便利,通过堤顶公路与圩区及其周边乡、村级公路连接,区内有昌万干线公路经过。
1.4工程地质条件饶河联圩圩区属饶河流域的一部分,地处昌江左岸,乐安河右岸,为冲积平原地貌,发育Ⅰ、Ⅱ级阶地,Ⅰ级阶地面高程为14.0~16.0m;Ⅱ级阶地面高程为17.0~32.0m。
饶河联圩地处饶河支流昌江、乐安河一级阶地前缘,地势较开阔,堤内外沟塘密布,临堤脚、堤顶和堤内民房较多。
堤内原地面高程一般为14~16m左右,局部为17m左右,饶河联圩堤顶高程一般为22~23m,沟塘底部高程一般为12~13m。
工程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地层。
工程区内主要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1.白垩系:下统石溪组岩性为灰褐色、紫红色砂砾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工程区广泛分布。
2.第四系(1)中更新统冲积层:具二元结构。
上部为灰红色、黄褐色、红褐色粘土、壤土及砂壤土等;下部为浅黄色、褐色砂类土及砂卵砾石层。
工程区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Ⅱ级阶地。
(2)全新统残积层:零星分布于低丘岗地,岩性主要为砾质土、含砾粘土、含砾壤土等。
(3)全新统冲积层:圩区内分布广泛。
上部为棕黄色、灰黄色、灰色的粘土、壤土,局部夹淤泥质粘土、淤泥质壤土、砂壤土及淤泥质中砂透镜体;下部为灰黄、灰白色、褐色粉细砂、中粗砂及砾卵石,局部含泥质较多或夹淤泥质粘土透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