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必修4第三单元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必修4第三单元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班级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特殊句式。

2、把握作品内容,探究人物塑造。

3、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学习重点:积整理累常见文言实虚词和句式,概括内容要点,认识苏武形象。

课时安排:4课时1、学唱民歌苏武牧羊苏武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羁留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野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梦想旧家山,历尽难中难,心似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2、观看电影:『苏武传』1、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

《苏武传》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武传》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武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教学课时】3课时[预习自测]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2、注意断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3、文学常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

(见资料)[质疑探究](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

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

高一语文必修4《苏武传》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4《苏武传》导学案
2、《汉书》简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课题:苏武传
学习内容
笔记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的生平、创作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等基础知识,能翻译文章各段。
3、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
2、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能读懂文言文。
【学习难点】
1、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积累文言文解题方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预习课上发放预习案,教师批阅,完成相关探究问题及训练问题。
2、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4、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5、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兄弟亲近我丈人行也
欲因此时降武独有女弟二人
且陛下春秋高武等实在
【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2.欲因此时降武
3.空以身膏草野4.反欲斗两主
5.单于愈益欲降之6.何久自苦如此!
7.王必欲降武8.天雨雪
9.羝乳乃得归10.杖汉节牧羊
11.孺卿从祠河东后土12.惠等哭,舆归营
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学后反思】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一、学习目标巩固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并能精准翻译重点句子。

(重难点)二、学法指导在预习全文的基础上,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点。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3.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①词义的缩小。

如“五谷”中的“谷”原是“谷类”的总称,今北方的“谷”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

如“涉江”中的“江”原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

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再如“信”,最早是指“送信的人”,后来转指“书信”,而“送信的人”的意思由“信使”承担,单用就无此意了。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中性词,今义指“品行恶劣”,贬义词;“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贬义词,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在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褒义词。

⑤词义弱化、强化。

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程度变轻了。

如“诛”,最初只是“谴责、责备”,现在强化为“杀戮”。

⑥名称说法改变。

吉林省田家炳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课《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

吉林省田家炳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课《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梳理课文,概括文言知识;3、认识故事发生的背景,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导学【知识线索】1、作者简介:班固( 32—92),我国东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恭顺。

此后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讲解,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赏识,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 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可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列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此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册。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依赖富强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用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加强,多次与匈奴作战,获取了几次成功后,转而重视结盟,期望经过恩威兼施之策来清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顺便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睦。

导思【知识建构】1、课前做好充分预习(1)听读课文,标出注音;(2)认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大体复述基本情节。

2、校正字音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 shuò)通使相窥()观;③以状语()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⑨故使陵来说()足下;⑩何以汝为()见;⑾子卿尚复谁为()乎。

【合作研究】一、标出段落,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句子的断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武传》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2. 《汉书》介绍:《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3.简介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

稍迁至栘中厩监()数()通使相窥()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后随浞野侯没()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置煴()火,覆武其上拥众数万,马畜()弥山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2.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 教案1人教版必修4(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 教案1人教版必修4(精品教学设计)

《苏武传》备课资料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

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第12课 苏武传学案

第12课 苏武传学案

编者:刘晓斌审核:使用者:高一年级时间:周
1
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
第12课苏武传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加强朗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

2、摘录自学难点,组内交流互助解答
3、将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难点归纳到小组长处,由学科班长统一整理,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结构
一、走近作者:
二、写作背景
三、【知识链接】: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确认以下字词的读音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一、熟读课文1-2段
问题探究:
2
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一语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课后反馈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1)

苏武传【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常识。

2、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提高翻译能力。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板书《苏武传》)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家庭---- 父亲: 班彪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作品---- 史书: 《汉书》辞赋: 《两都赋》2、《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对比《史记》和《汉书》:《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纪传体<汉书>:本纪列传表志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

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1、通过朗读课文,看看谁能够概括地讲述课文的故事来。

2、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A、学生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B、同桌间讨论,概括层次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12 苏武传学习目标1.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2.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3.掌握文中刻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疏通文意,给每段文字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2.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栘.中( ) 数.通使( ) 丈人行.( ) 遗.单于( ) 阏氏..( ) 煴.火( )膏.草野( )啮.雪( )旃.毛( ) 牧羝.( )纺缴.( )檠.弓弩( ) 斧钺.( )2.名句积累。

(1),何久自苦如此!(2),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合作探究1.苏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匈奴的?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3.卫律、李陵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为了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5.本文典型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屡次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离别引.X胜引:牵攀、招供益.骄,非汉所望也益:更加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不幸..丈人..行也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D.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②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B.①武与李陵俱为.侍中②汝为.人臣子C.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②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D.①赐钱二百万以.葬②X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5.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择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高二语文导学案: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导学案: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

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导学过程】《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本文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

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

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

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

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

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

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熟读课文1-3段,做到词如己出2、指出文段中的斜体加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工整地书写于该子下端。

(1)①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②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③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12课《苏武传》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12课《苏武传》

【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2、分析文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

3、认识苏武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2、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2、【历史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

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

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

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

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

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

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栘(yí)中厩(jiù)监(jiàn)且(jū)鞮(dī)单(chán)于(yú)缑(gōu)王昆(hún)邪(yã)王浞(zhuï)野侯阏(yān)氏(zhī)秩(zhì)訾(zī)煴(yūn)火窖(jiào)啮(niâ)旃(zhān)羝(dī)乳廪(lǐn)食节旄(máo)於(wū)靬(jiān)弋(yì)射纺缴(zhuï)檠(qíng)弓弩扶辇(niǎn)斧钺(yuâ)汤镬(huî)二、整体感知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并归纳大意。

安徽省东台市寿县安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安徽省东台市寿县安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12课苏武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疏通文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质疑交流【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简介(参看《优化设计》,然后摘录要点在课本上)2.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简析: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检测题见《优化设计》“自主梳理”要求:独立完成,把错处和疑难处分颜色标注在课本上。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古今异义)示例:且陛下春秋高(年纪)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长辈的尊称)欲因此时降武(“因”,趁机;“此”,这)武等实在(“实”,确实;“在”,存在)4、确认重点词义、句式。

(一)词类活用单于壮其节 (意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二)句式积累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4、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5、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6、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7、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8、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9、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二、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高一语文必修4《苏武传》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4《苏武传》导学案
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 B.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2、积累文言文解题方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预习课上发放预习案,教师批阅,完成相关探究问题及训练问题。
2、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4、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5、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2、《汉书》简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课题:苏武传
学习内容
笔记
【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苏武传》导学案(一)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苏武传》导学案(一)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苏武传》导学案(一)新人教版必修4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理解文本屮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难占:八、、•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一- 、导语设计: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

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班固(32―― 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 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 第12课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 第12课导学案

第12课苏武传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3.赏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1.字音辨识(1)劾.大不敬()(2)丈人行.()(3)旃.毛() (4)昆邪..王()(5)阏氏..() (6)煴.火()(7)啮.雪()答案(1)hé(2)hánɡ(3)zhān(4)hún yé(5)yān zhī(6)yūn(7)niè2.通假举要(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信义安所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毕今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叛”,背叛(2)同“毡”,毛织的毡毯(3)同“弆”,收藏(4)两个“亡”均通“无”,没有(5)“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同“诀”,辞别(6)同“现”,表现(7)通“欢”,欢聚3.词语解释(1)稍.迁至栘中厩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通使相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素与副张胜相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虞常果引.张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明年,陵降,不敢求.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渐渐(2)屡次(3)赠送礼物(4)暗地里(5)熟识(6)牵攀,招供(7)访求(8)陈述4.古今异义(1)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
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3.背景知识介绍: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学习过程】
1.注字音
2.识通假
畔主背亲(“畔”同“______”,____________) 与旃毛并咽之(“旃”同“______”,____________)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同“______”, ____________)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______”,____________) 信义安所见乎(“见”同“______”,____________) 请毕今日之齅(“齅”通“______”,____________) 与武决去(“决”同“______”,____________) 3.解多义
幸⎩⎪⎨⎪⎧ 幸蒙其赏赐( )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君幸于赵王( )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食⎩⎪⎨⎪⎧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廪食不至( )给其衣食( )君子谋道不谋食( )
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恐前语发( )及还,须发尽白( )
益⎩⎪⎨⎪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以⎩⎪⎨⎪⎧
少以父任( )
汉亦留之以相当( )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4.辨活用
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
诚甘乐之(____________)
欲因此时降武(____________)
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
反欲斗两主(____________)
天雨雪(____________)
羝乳乃得归(____________)
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____________)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____________)
5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6.明句式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____________)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____________)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____________)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____________)
何以汝为见(____________)
子卿尚复谁为乎(____________)
为降虏于蛮夷(____________)
见犯乃死,重负国(____________)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________)
皆为陛下所成就(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穹庐(gōng)廪食(lǐn)
扶辇(niǎn)诡言(guǐ)
B.窥视(kuī)单于(Chán)
弓弩(nǔ)煴火(yūn)
C.赏赐(Chì)蛮夷(yí)
自刎(wěn ) 溺死(nì) D .斧钺(yuè) 喟然(wèi ) 赦罪(shè) 阏氏(yān zh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

B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伏:隐藏。

C .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

D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转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
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C.⎩⎪⎨⎪⎧
①惶恐饮药而死②单于视左右而惊 D.⎩
⎪⎨⎪⎧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4~8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与副张胜相知 素:一向。

B .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

C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又,再。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素与副张胜相知
B.⎩⎪⎨⎪⎧
①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②凿地为坎,置煴火 C.⎩⎪⎨⎪⎧
①与昆邪王俱降汉②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
⎪⎨⎪⎧
①其一人夜亡,告之②单于壮其节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③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虞常果引张胜
⑤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⑥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7、下列对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当汉朝准备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的缑王、原汉朝的降将长水校尉虞常,以及卫律带来的被迫投降匈奴的人,在匈奴谋反。

B .因为虞常与张胜原来是老朋友,虞常就把这次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归汉朝的事件告诉了张胜,并得到了张胜财物上的资助。

C .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

D .单于让卫律审理这起谋反案,并让卫律把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

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刀刺向自己。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