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详细教案)

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详细教案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正确处理异性情感,正确认识爱情。

能力目标:学会区分“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与“爱情”,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正确处理对异性的情感。

重点:异性朋友难点:异性情感复习回顾:1、怎样正确认识男女生性别差异?2、认识性别角色有什么作用?3、男女生如何优势互补?导入:经典歌曲《女人是老虎》以图文形式展示:第一幕: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第二幕: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

第三幕:老和尚悄悄告徒弟,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小和尚吓得赶紧跑,师傅呀,呀呀呀呀坏坏坏,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

这首歌形象地展示了小和尚下山前后的情感变化,请问:老和尚说“女人是老虎”对不对呢?小和尚该不该将“老虎”住进自己心里呢?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正课讲授:环节一: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出示学习目标: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2、与异性交往的重要性(意义/好处)?3、与异性交往需注意什么?4、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性情感?5、怎样正确认识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过渡:运用你的经验说出:你心中的“完美男生”or“完美女生”是什么样子的?TA拥有哪些特点?生答:略出示调查结果:女生最欣赏的男生:大胆、勇敢幽默、和善思维敏捷,善于变通团结同学,重友情集体荣誉感强有主见有强烈的上进心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男生最欣赏的女生:脸上经常有微笑,温柔大方活泼而不疯癫,稳重而不呆板清纯秀丽,笑起来甜甜的心直口快,朴素善良,随和聪颖、善解人意纯真不做作,有性格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又有主见坦然,充满信心和朝气过渡:大家也应培养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从而完善自己。

因为,青春期的我们特别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请看:野餐中的故事:镜头一:初中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生分席,男孩子你争我抢,狼吞虎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

2.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初步形成有关爱情的初步认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美剧小歌曲视频导入||,视频内容是一个女孩喜欢男孩然后不断化妆打扮吸引男孩的注意||。

提问: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视频讲了什么故事?教师总结: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萌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异性朋友活动一:情景再现(多媒体显示情景)情景一:小梅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

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

”情景二:一天||,大海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饭也不吃||。

妈妈和他沟通半天||,大海才道出原委:因为自己脸上的一个小疤痕||,前桌的女生笑话他是“刀疤”||,而这场景恰巧被他所欣赏的女生撞见||,大海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议一议:(1)小梅和大海为什么苦恼?他们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从情景材料中找他们的苦恼||。

共同特点是他们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2)你怎样帮助小梅和大海摆脱苦恼?提示:正确看待自己在青春情感中的萌动;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等||。

(3)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吗?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教师讲述:小梅、大海都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步入青春期||,我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就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青春萌动”,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焦虑。

他们对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萌动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青春期萌动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期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促进他们对青春期萌动的深入认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萌动可能带来的困扰,并学会如何正确应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青春期萌动的困扰和应对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春期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出现过一些奇特的心理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春萌动。

2.呈现(10分钟)呈现青春期萌动的各种表现,如对异性的好奇、渴望接近异性、心理波动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呈现的青春期萌动现象,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来看看同龄人的烦恼:小梅的故事上了中学,看到男生就厌烦,可是后来忽然变得想和男生说话了,有时看到男生过来,就不自觉地迎上去,喜笑颜开地打招呼。

在学习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和男生一起做事,总想显示自己,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个作风不正派的女孩,我更怕同学会对我指指点点,我真的很害怕。

看过小梅的故事,仔细地思考以下问题:※小梅的这个苦恼是异性交往中的小烦恼,你是否也有类似的苦恼呢?※如果你是小梅的同学,你会如何看待她的这种行为?※如果你是小梅的好朋友,你如何能帮助她摆脱这个苦恼?小结: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好奇、产生好感、想接近异性是正常现象,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

有这种表现,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把这种心理自然而正常地表现出来,是开朗、纯真的表现,而压抑或扭曲自己,往往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

这种坦诚的正常交往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影响。

异性效应: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异性效应”。

异性间的相互交往及由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心理活动都具有大量的生理效应,可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而奋发向上。

在个体间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动物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异性效应,也叫“磁铁效应”,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正是如此。

课堂讨论: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生活中,一定会和各种各样的异性打交道,从他∕她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或者优秀的行为?小结:善用“异性效应”,努力完善自我.与异性相处,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及情感特征。

与异性交往,并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并不仅仅是性别的吸引,更是彼此人格魅力、品质特征的吸引,这些优秀的“元素”吸引着彼此。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案
第二课第二节青春萌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男生女生”之后对初中生异性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第一目“异性朋友”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异性朋友进行交往,并且把握好交往的尺寸。

第二目“异性情感”引导学生对青春期的情愫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要引导明白真正的爱情必须包含爱他人的能力,正确区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情。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着怎样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越来越注重在异性面前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另一方面,学生对开始萌发对异性朦胧的情感,容易把这种对异性的欣赏理解为爱情。

要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交往的重要意义,并把握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和原则。

又要引导学生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异性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萌动的表现,知道男女生交往对学生
第 2 页
第 3 页
【板书设计】
青春萌动
一、异性朋友
意义:增进认识,获得友谊要求:内心坦荡,举止得体二、异性情感
认识:朦胧情感,正常现象做法:慎重对待,理智处理理解:解读爱情,把握内涵【作业布置】
第 4 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青春期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有很强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困惑和矛盾。

因此,他们对《青春萌动》这一章节的内容会有很高的兴趣和关注度。

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可能对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心理困惑和矛盾。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和调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培养积极的心态。

3.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调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材中的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教学PPT,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清晰。

2.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常性和普遍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讨论如何处理和调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是该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问题,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正确的引导。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如早恋、性早熟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引导。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产生共鸣,又能获得实用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青春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情感认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问题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青春期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青春期的烦恼。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青春期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

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 教案设计

2.2青春萌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过程与方法: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

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异性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镜头一:初中某班同学外出野餐。

第一次,老师让男女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

面对这个结局,老师眉头紧锁,计上心来......镜头二:再次聚餐时,老师让男女同学合席而餐,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男生个个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范。

思考:为什么两次聚餐男女生表现不同?点拨:以上所述就是心理学所谓的“异性效应”。

所谓的“异性效应”是指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与异性交往。

与异性交往有什么意义?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萌动。

二、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异性朋友学生自主学习P18-19“探究与分享”:思考:①小梅和大海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正常吗?②你认为小梅和大海怎样才能摆脱苦恼?点拨: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1、青春期心里萌动的表现有哪些?师总结: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这是正常现象)既然我们希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欣赏,那么,思考:1)、在与异性交往中应关注对方的哪些特征?2)、这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3)、如何与异性交往?2、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重要性(好处/意义)?学生讨论老师总结:1)、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完整word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3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 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小组讨论探 究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分享智 慧的能力。
五、课堂 小结
青春明动
1.异性朋友
2.异性情感
思考、归 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 书,培养学生 的归纳、表达 能力,巩固本 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 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 知识的记忆及 理解。
青春萌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 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过程与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参与讨 论、争论、辩论,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 征,让学生充当活动的主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倡导 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获得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
通过新颖的导 入方式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展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 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通过参与讨论、争论、辩论,学会理解、欣 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让学生 充当活动的主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 主性,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面对男女 生交往中的困惑,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
上看到某些,这些品质吸引
着我们。
(3)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
个,也是对我们
的。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
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
们、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
的。
2.异性情感
(1)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情既意味着 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面对生活中 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 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

真正的爱情包含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真正的爱情,必须成熟的心灵才能承载。

板书拓展空间访谈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爱情经历;听听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他(她)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发与思考?访谈形式多种多样,面对面、网络互动、电话交流都可以;访谈结束后,完成一份访谈小结,与同学们分享活动心得。

对情感进行深入思考,体会爱情的神圣附件:青春期与异性效应(1)利用异性效应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个性。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由于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身体外形及体内机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既影响周围同物种个体的评价又促使自己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因此,个体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男孩子往往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不计较于点滴得失,当然也有的男孩骄横粗暴,逞强好胜。

女孩子则往往文静怯懦、优柔寡断、感情细腻丰富、举止文雅。

异性个体相互交往、相互吸引,往往易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2)利用异性效应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男孩在思维方式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高;女孩在思维方式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

因此异性个体在一起学习就可能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观点相互启迪,往往能触发智慧的火花。

在活动中异性成员相互交往,心理交融,也易取得明显效果。

在活动中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可以使个体在异性面前竭其所能,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

(3)利用异性效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青春期的个体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往往非常留心异性个体(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异性)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个体评头品足,同时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

个体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当然也一定会注意规范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在评价别人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

(4)利用异性效应激励自己奋发向上青春期的个体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教课设计教课目的要点难点课时计划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青春萌动知识与技术:认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办理异性感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现代教课技术与语言描绘创建情境,经过参加讨论、争辩、争辩,学会理解、赏识异性独有的思想方式和行为特征,让学生充任活动的主客体,充足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倡议自主研究、自主沟通,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疑惑,获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情、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倾慕心理,反省并正确掌握感情问题;初步形成相关友情的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办理异性感情。

1 课时实质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利用三分钟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心目经过新奇的导中理想的异性有哪些特点导入新课。

入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现学习目标1. 认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阅读学习目明确本节课的确对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办理异性感情。

标,明确本学习任务,让课学习任学生带着任务2. 利用现代教课技术与语言描绘创建情境,务。

展开下边环经过参加议论、争辩、争辩,学会理解、欣节。

赏异性独有的思想方式和行为特点,让学生充任活动的主客体,充足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倡议自主研究、自主沟通,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疑惑,获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倾慕心理,反省并正确掌握感情问题;初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教课设计步形成相关友情的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要点:可以认识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踊跃作用。

学习难点: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办理异性感情。

学生先依据导教案自学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而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说强调。

1. 异性朋友( 1)步入青春期 , 一股从未有过的悄悄涌动 , 带给我们一种的感情体验 , 这是青春期的。

在异性眼前 , 我们有的欲念 , 更为在乎自己的, 盼望获取异性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第二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心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焦虑。

因此,他们对《青春萌动》这一课题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心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心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心理。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和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3.准备纸质教材,供学生查阅和笔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萌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PPT中的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心理的。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青春期萌动心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他们对青春期萌动心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2课时青春萌动[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2.能力目标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3.知识目标知道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青春萌动》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本课由“异性朋友”和“异性情感”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主要帮助学生知道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是正常的,与异性交往,成为朋友,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但如果与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也可能给自己带来烦恼。

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让异性之间的友谊成为青春美好的见证。

第二目主要帮助学生知道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青春成长的正常现象,但这种朦胧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要学会理智处理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小芳:近来我满脑子都是小刚的影每天心神不宁,这种想法正常吗?教师讲述: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

(2)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

1.“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板书设计]第11页共11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 教案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案3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变化带来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培养健康的青春期心理,从而健康地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变化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伴随着困惑和焦虑。

因此,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的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处理青春期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认知。

2.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青春期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让学生了解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青春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在青春期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和处理问题的态度。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萌动》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品德。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品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着强烈的认知和探索欲望。

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情感上的困扰和矛盾,对于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困扰,他们可能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有一些困惑和疑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品德。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在面对青春期的困扰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认知。

2.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

3.如何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品德。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品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用于模拟和练习。

3.准备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萌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讨论如何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2 青春萌动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青春的情绪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体会情绪的丰富多样以及产生和影响,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体现青春的活力,懂得适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力目标:提高对情绪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现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评价知识目标:认识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理解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及影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情绪的类型、情绪的作用,情绪的青春色调教学难点:情绪的含义、情绪的特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备课修改意见导入新课:创新情境:情景导入:在生活中,我们通过表情、声调和动作等表达情绪,传递有时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信息。

步入青春的我们了解在自己的情绪吗?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在不同情景下的情绪表现学习新课:情绪面面观常见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情绪受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35-36探究与分享问题:结合上述情景,说说默默和小冲面对考试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后果?故事交流在你的生活经历中,遇到过那些因情绪影响智力发挥或身体健康的事情情绪的青春色调提出问题:青春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处于青春期的人,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情绪反应强烈:富有激情和热情,为了目标和理想不惜一切,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冲动,可以用“急风暴雨”来形容这种特点。

问题:怎样认识和正确看待青春期的情绪?交流讨论:课本34运用你的经验遇到以下情境,你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阅读感悟:课本35-36探究与分享交流讨论:青春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说说自己情绪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能够认识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积极作用。
学习难点: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小组讨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青春萌动
1.异性朋友
2.异性情感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青春萌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过程与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参与讨论、争论、辩论,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让学生充当活动的主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参与讨论、争论、辩论,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让学生充当活动的主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异性朋友
(1)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在异性面前,我们有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渴望得到异性的。
(2)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我们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并不仅仅是因为的吸引,更是因为我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这些品质吸引着我们。
(3)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也是对我们的。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
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难点
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三分钟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异性有哪些特征导入新课。
2、与异性交往的意义?
①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②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
3、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①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2.异性情感
(1)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情既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青春期心理萌动有怎样的表现?
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