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未来语文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1)开放的空间。①从空间看,是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向外开放,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从家庭到社会,从学校到工作单位,不断接受语文教育;②从内容看,以信息社会的高节奏高效率工作需要为目的,以社会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

(2)全面发展的。①否定传统教育中只重视书面能力的教育观,强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②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重视自学能力的养成等。(案18)

2、文言文教学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用现代人的故事去理解文言文,让学生对古文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使学生感悟人生,影响于行;用现代生活实例领悟文言文,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谈谈你文言文教学要求的认识与困惑?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文言文教学只要求读懂浅显文言文就行了,现实社会中不要求用文言文写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求学生背那么多的篇目呢,达到一定篇目就行了,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减少教学盲目性。二是认为把文言文教学目标定位在基本的阅读上是不够的,单纯以实用为取舍原则,会造成文化根基越来越浅。所以文言文教学应多背诵,以培养中华文化情结。4、关于新课标“写作取向”方面的认识。

(1)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以往强调文章的思想性,新课标只从语言的角度,提出“表达自己思想”的要求,不再作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因为中学生还是少年,人生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非常丰富,但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实践证明,过于追求写作的功利倾向,规定表现伟大理想、积极意义等反而会扭曲表情达意的功能,容易造成学生说假话、大话的现象。

(2)关注学生写作态度。例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心得,互相评价作文,沟通见解”。(案64)5、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这条原则具有什么意义?

(1)听、说、读、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是人类交流活动中的不同方式,四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2)这是培养全面的语文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听说的使用频率加快,听说的功能交际范围越来越大,如果还像传统那样不重视听说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遭到淘汰。

6、“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

汉语不同于西欧语系,具有整体性特点,从词到句子,意义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决定,因此,阅读教学提倡整体性感知就是要求从汉语文特点出发来把握文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不能就句子讲句子,就段落讲段落,反对单一的肢解式的分析阅读。从目的而言,整体感知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包括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

7、课标关于“语文素养”的界说: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8、关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解。

首先从语文教育的内容来看。语言教育、文学教育、文化熏陶涵盖了语文课程所承载的全部教育内容。这三个方面不是独立的分裂的,而是相辅相成融合统一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教育,还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文学教育与文化熏陶的人文教育内容也必须以工具层面的语言教育为前提,这就从课程内容方面说明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从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来看。在语文课程中,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必须从教育“立人”

的角度来寻找途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正达到了“立人”的高度,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工具性与人文性都包融进去了。“立人”教育是着眼于完整的人的教育。语文教育“立人”的基础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即打“学习底子”,这是语文的“工具性”之所在;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素质,为“做人”打好基础,即打“精神底子”,这是语文的“人文性”之所在。两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人的教育、立人的教育。而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以这种完整的人的教育即立人的教育为其基础和实现途径。

再次,用“人文性”引导“工具性”。我们要用人文的眼光来审视语文能力的工具目标,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在狭隘的技能训练圈子里,需要达到工具与人文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和。如在写作教学与说话教学中,要实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不要只注重实用性的写作与说话的指导,不要只注重写作格式、表达方法的指导,还要增加一些审美表达、审美写作的尝试。尤其是要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等人文素质上着手进行训练。

9、关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知识和能力是传统的语文教育目标,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但也要加进新的时代内涵,要有新的理解。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过程和方法是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而来的,为了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实践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亲身亲历的学习实践过程。如阅读教学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只将结论抄给学生,而忽略结论得出的过程。语文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出发的。语文课程中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