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行动与体验:第一讲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1.教育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

2.教育构成要素〔填空〕: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3.教育在人开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开展起主导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尤其是有明确的、围绕人的开展制定的教育目标,相比其他因素〔遗传、自然、环境〕更具有方案性和可控性。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征4.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建立在完成中等教育的根底上才接收的教育。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人才〕。

具有相当学术性的〔承当开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

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

5. 高等教育的特征〔填空〕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三、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和功能6. 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7.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开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

8. 高等教育的根本功能划分育人和促进社会的开展功能。

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方案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开展。

促进社会的开展功能:主要表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9.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开展功能:主要表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首先,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其次,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完善和开展;最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各种政治变化和开展产生影响。

行动教育心得-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行动教育心得-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行动教育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行动教育是一种以实践和行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它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实际行动和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理论教育相比,行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行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

它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实践项目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行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它通过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行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实践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行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快速适应、快速应用的能力。

行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行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行动教育是一种以实践和行动为核心的教育方法。

它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现代教育中,行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题。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行动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行动教育的定义和背景。

接着,阐明本文的结构,说明将围绕哪些要点展开讨论。

《教育概论》叶澜解读

《教育概论》叶澜解读

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 教育机构——学校;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 培训的教育工作者;
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 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
发展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概述: 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
素之总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 3.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五、劳动技术教育
概 念 : 培 养 学 生 劳 动 的 观 点 、 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劳动技术和技能的教育;
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学习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一定的职业
技术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实践,掌握使用
基本劳动工具的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早期教育; ➢重视关键期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 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 才的规模;
简、浅、宽、新 经验、思考、应用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考点精讲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1.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据考证,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所谓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所谓狭义的教育,即指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4.教育的基本形式(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方式。

(正规的教育与非正规的教育、正式的教育与非正式的教育。

)第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

第二种教育形式是通过各种知识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函授教材、互联网等),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

第三种教育形式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

第四种教育形式是自我教育。

(二)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史学家孟禄)4.教育的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第一讲:什么是教育(1)

第一讲:什么是教育(1)

教育包括什么?--教育要素
学习者、教育者、教育中介
(一) 学习者(受教育者) 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和接受教 育的责任,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育 的责任。(?) 1、人有学习的必要性(教育人类学的理论 阐释)。 2、人有学习的可能性。 在当今时代,学习者的范围包括了所有人, 身份也越来越模糊。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
王世伟 中山大学教科所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毕业 meditation99@
一、教育的定义
二、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 三、定义教育的不同语言与方式—— 教育学的语言
一、教育的定义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关于教育的定义, 基于大家的所写评出不同的奖项: 最佳辨证思维奖 最佳批判思维奖 最佳发散思维奖(想出的概念多) 最佳怪异思维奖 最佳学术思维奖 最佳文采奖(煽情) …………
德国现代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 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心灵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 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 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 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 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雅斯贝尔斯:《什 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页)。 教育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是灵魂的眼睛 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 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教 育就是生成,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这 是一个人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
合自愿性(voluntariness)教育过程必须尊 重学习者的自由意志(施教者与学习者之间 达成共识) 。
强逼儿童学钢琴、背诵唐诗三百首 (反教育)。
第四个标准:合成效性
“教育”是一项工作,涉及到一系列的 任务,它意味着各种尝试。 教育意味着“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得以传 递或促进” ,我们说某人受到良好的教 育,是指某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收到了 积极的成效。 教育是一种“工作一成效”概念。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参考阅读篇目:1.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育学原理五讲

教育学原理五讲

教育学原理五讲
敬爱的读者们,今天我们将讨论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指教
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研究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指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和决策。

第一讲: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等方面。

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二讲:学生的发展与学习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学习是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讲:教学与教师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是教学的核心。

教学应该注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

第四讲:教育评价与反馈
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的定期评估。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依据。

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五讲:教育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育
改革应该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和指导,它们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作
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
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以上
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第一讲 教育学的分类

第一讲 教育学的分类

• 其二,从研究对象来看,教育学在广义上 包括学校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和家庭教育 学等领域。但在狭义上与这些领域有区别, 即教育学主要指以教育的哲学性研究和历 史性研究核心的基础研究。
• [德]舒耶尔、施米特合著的《教育学》提出 四种不同意义的教育学:(1)作为教育行 为方式和观念的教育学,这主要是指从社 会的角度观察教育活动及支配教育活动的 思想;(2)作为教育理论的教育学,主要 指规范人们教育行为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技 术,其功能是指导教育实践,强化教育技 能。
四、中国教育学学位授予体系
(一)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 教育史 • 学前教育学 • 成人教育学 • 特殊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
比较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二)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三)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运动人体科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如同人类的教育活动融于社会活动之中一 样,早期的教育思想也同关于人和社会的 思想浑然一体,散见于宗教典籍和思想家 的对话、短论、语录、论著之中。
• 概括起来,教育学具有双重起源:一是来 自于思想家的关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辨; 二是来自于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的 总结。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教育知识”并 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门类,这种情况直到 培根时代才开始有所改观。
• 熟读一部经典的《教育学》教材
• 精读一部经典的外国教育名著
• 撰写一篇教育名著的读书报告
• 撰写一篇可公开发表的论文
• 做一场半小时以上的学术报告
• 1605年,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认为,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主张经验与 理性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教育学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
进行考察,如我国旳《学记》、《大学》,古罗马昆 体良所著旳《论演说家旳教育》等,这能够看作是教 育科学旳萌芽。
(1)《学记》:是世界上一 部最早、最完整旳教育学专著。 全文1229字,写作于战国末年。 该书对教育旳作用,古代旳学校 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 学旳原则和措施,以及师生关系 等问题,作了精辟旳论述,是我 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旳高度概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Nhomakorabe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弟兄也,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
——教育旳深度
(二)教育问题
1.优生学旳问题 “优生”——“优死” “名人精子+美人卵子”=“最佳作品” ?
2.素质教育问题 A. 教育目旳
教育旳目旳是什么? 是培养高分低能者, 还是社会主义合格旳公民? 高学历乞讨者 享有型社会
B. 教材内容 “龟兔赛跑” (科学\哲理) “孔融让梨” (苹果旳两种分法: 道德\市场竞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教育学旳独立形态阶段
1.概况: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旳发展和科学旳进步, 资产阶级为了培养有文化知识旳劳动者及他们所需要 旳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旳主张,采用了某些新 旳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在现实新旳教育实践旳基础 上,为了阐明他们旳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旳经验, 写出某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旳教育学, 教育科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旳学科。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物理环境:物理经验与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认知结构。
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动力性。
24
2.1.5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语言和表象尚未 出现,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建构感知动作图式。
两大成就:
(1)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2)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吴庆麟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 等奖”。
12
这是你的教材, 要仔细研读哦!
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 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
出版的辅助著作
14
15
16
1.4 内容框架
1.4.1 学生心理
1. 何谓能力? 2. 人的能力如何发展的(是阶段性还是突变性)?
实用心理学》。
(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 理学》教科书。 (3)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 嵘(1940年)分别编著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
第二阶段(1949-文革开始) (1)建国初期,主要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 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2)1958年的“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 动,几乎使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濒临夭折。
40
本讲扩充阅读资源
1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编. 教育心理学进展.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秀芳,李克东.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知识建构观的比较.中
国电化教育,2004(1):20~23
3 聂衍刚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功能结构及测评的研究. 心理 科学,2007(2):411~414

行动导向教学法课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课件

详细描述
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情 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 作环境中体验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服务行业的认识, 提升服务质量。
案例三:市场营销专业的行动导向教学
总结词
市场调研、方案策划、客户沟通
详细描述
市场营销专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市 场调研、方案策划和客户沟通能力。学生通 过实际操作,了解市场动态,制定营销策略, 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了实际操作和解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 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成人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与挑战
企业培训中,行动导向教学法通常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演练 等方式,帮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
协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 技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成人教育领域
在成人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帮助成人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中 学习和掌握技能,提高生活品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对学校和教师资源的要求较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 设备和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 需求。
VS
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 活动,并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同时, 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 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第⼀讲:教育与⾼等教育概述1.答:⾼等教育包括由⼤学或国家核准为⾼等教育机构的其他⾼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者研究培训。

⾼等教育的特征:1.建⽴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2.⾼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3.具有学术性;4.具有⼀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为。

2.专业性与⼴博性的关系体现在:①政治功能——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青年⼀代的政治社会化进程●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作为⼀种相对独⽴的社会⼒量,影响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②经济功能——影响⼀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级专门⼈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帮助⼈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为和习惯,适应现代经济⽣活和现代⽣产的节奏和变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再⽣产③⽂化功能——影响⽂化的传承与创新●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类⽂化●创造、更新⼈类⽂化●吸收、融合世界先进⽂化第⼆讲:⾼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西⽅近现代⾼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学,其主要职能是培养⼈才。

19世纪初以德国柏林⼤学的建⽴为标志,确⽴了科学研究的职能。

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学的重要职能。

2.现代⾼等教育的形态是在⼯业化社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

(1)社会发展要求⾼等教育培养更多的专门技术⼈才,开展应⽤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2)科学研究的分化和加深,所需的巨额费⽤⾃治团体已不能够承担,⼤学组织的扩⼤和内部结构的复杂化也需要国家⾏政⼒量的介⼊。

(3)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加剧,导致各国加强对⾼等教育的控制和⽀持,以求通过⾼等教育培养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取得技术经济时代的领先地位。

这⼀时期的⾼等学校,在原有的育⼈、科研两个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标。

高等教育学专题

高等教育学专题

高等教育学专题第一讲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涵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卢梭:“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美国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1、教育的特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它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所特有的关于种族保存、经验传递和知识再生产的种种活动的总结。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的。

第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第二种教育形式是通过各种知识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函授教材等),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如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第三种教育形式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如学徒式教育;第四种教育形式是自我教育。

所谓狭义的教育,是教育成为独立社会活动形态以后出现的。

它的条件是:第一,受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新生一代,即儿童、青少年。

第二,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主要是专业教师。

第三,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青少年一代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在学校进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与历史演进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创始人:利托尔诺。

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心理摹仿说是由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提出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摹仿。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PPT课件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PPT课件
席勒斯托依莱因贝内克教育学及教授学1835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这一时期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特征代表人物与著作代表人物与著作斯宾塞教育论1861孔佩雷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教程1885实验教育学
赫尔巴特(1776-1841)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与贡献
★教育学的科学化努力
认为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普通教育学 必须把论述基本概念放在一切论述之前”,试图把教育学建立为 一门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 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完美”、 “善意”的道德品质。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
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
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
教育学的元理论
(返回)
《学记》简介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写,全文1229个字。我国古代 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 度概括,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荀子:以善人者未知教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谢弗勒: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A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力托尔诺《个人种的教育演变》: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小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是“符号动物”,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讲经验类化。

再者,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而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B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相区别):首先,活动对象也是人。

其次,活动目的特殊。

第三,活动方式特殊(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于人类发展。

C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被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学与系统性),专门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实施和具有专门的场所与设备),相对稳定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课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课件
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和合作学习,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 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最 初是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中理论与 实践脱节的问题而提出的。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行动导向 教学法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 教学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 领域的教学中。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实践和主动 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 或模拟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 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咨询 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 理和自我评估,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和职
业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 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对于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设计学习任务
分析学习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分析并设计适合 的学习任务。
设计任务情境
为学习任务设计真实的或 模拟的情境,以增加学习 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性。
确定任务要求
明确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 ,包括任务内容、完成时 间和质量要求等。
组织学习活动
选择教学方法
提供学习资源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 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案例分析等。
案例三:企业培训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总结词
在企业培训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实践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 方式,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详细描述
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动导向教学 法在企业培训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 、模拟演练等方式,企业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实践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 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在生活中所学到的——诺尔特
• • • • • • • • • • •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到罪恶感。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里,他将学会大度;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里,他将学会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世界。
广义的教育:无目的的学习、自学、 家庭与社会的辅导
中义的教育: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 传授知识的工作
狭义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 响人的身心的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
3.纲领性定义——对教育事实与价值的表述 • 纲领性定义是‚规定性定义‛与‚描述性定 义‛的混合,即包含着‚是(is)”和‚应当 (ought)”两种成分,其中既有对教育事实是 什么的表述,也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 断和追求
西 方 观 点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 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 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 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 作准备。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各种论述有什 么共同点?
• [法]卢梭: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 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 [瑞士]裴斯特洛齐: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 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 [德]康德: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 教育的结果。 • [俄]乌申斯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自觉的培养 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
1.规定性定义——使用者自己下的定义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 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 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 学期结束,公布成绩—— • 最普通的泥鳅,它的游泳马马虎虎,跑、跳、爬 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它的成绩最好。毕业典 礼那天,它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 言。 • 生活在草原上的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读书, 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里增加“挖掘 ”科目。鼠类们为子女的将来着想,它们联合起 来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它们的学校办得 很成功。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 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2.描述性定义——对教育事实的描述
• 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之定义, 有广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是影响人类身心之种 种活动,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惟用一定 方法以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于1976年编定《国 际教育标准分类》确定了基于统计目的,适用于 统计分类方法的‚教育‛范围:‚本标准分类所 持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 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肖川
•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 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 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 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 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 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 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 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 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 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 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 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
2.西方词源
• 英文education • 法文education • 德文erziehung • 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
Education n. Educate v. (英文) E-ducêre (拉丁语) 教育——引出
E (出 ) Ducêre (引导)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 是培养品德
• 需要明确:第一,教育必须根据一定社会 的要求,能给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健康的 影响。‚教唆‛无论是否在学校中进行, 都不能称之为教育;第二,教育必须是有 效的,能使受教育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果教育者在活动中不能使受教育者有 所得、有所获,或者使受教育者原有的知 识体系、技能水平、思想素养等受到干扰 与破坏,也不能称之为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要素
教育的要素就是构成教育的基本组 成部分。对教育构成要素的认识是 理解教育的前提。
• 要素是事物的必要组成部分; • 要素是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 • 要素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一、对教育构成要素的认识
1.你的观点
你认为学校教育活动中, 有哪些不可缺少的要素?
• • • •
广西师范大学
2013年9月
王枬
第一讲
【本章导航】
什么是教育
第一节 界定广义与狭义的教育概念; 第二节 剖析教育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对教育及学校进行回溯; 第四节 研究教育的组织与历史形态。
寓言故事:动物学校
• 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适应社会需要。这 所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跑、跳、爬、游泳、飞 行。为统一管理,所有学员都要学习这些课程。 • 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老鹰及泥鳅 • 鸭子的游泳表现最突出,甚至比老师还好;但飞 行只能勉强及格;最吃力的是跑,它不得不每天 放学后加练跑。期末,鸭子的游泳只得了中等。 • 兔子刚开始时是跑得最快的,但游泳科的作业太 多,它的精神快崩溃了。
教 育 者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受教育者
二、对教育构成要素的分析
•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 动过程要素时,将生 产劳动分为劳动者、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三种。我们可参照以 上方法,将教育过程 分为:教育者、教育 对象、教育资料。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 教育者有三个特征: ——主导性,引导教育活动的开展,主导教育 活动的进行; ——目的性,一切活动指向于学生的发展,具 有明确的教育意义; ——社会性,接受社会委托,培养一定社会所 需要的人。
• 教育者(或教育主体、或教师、或成年人) • 受教育者(或教育客体、或学生、或年轻人) • 教育影响(或事物、或功课、或陶冶材) • 教育媒介 •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教学职能动作…… 有的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否则教育就无从谈起; 有的是教育活动进行中的行为,是教育要素运行过 程的表现;有的是宏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
•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 教育》中给‚教育‛下了 明确的定义: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 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狭义上说,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 活动才是教育。其特点为:第一,教育者是受过 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第二,教育内容是按照一 定目的选择并且是系统而稳定的;第三,教育手 段是易于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
•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第一节 教育的界定
教育的界定就是给教育下定义,即揭 示教育的本质。它既是对教育事实的 抽象,也反映人们在教育上的追求。
• 下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 常用方法:被定义概念=属+种差。 • 原则:不能用否定语句表述;定义概念与 被定义概念外延要吻合;定义语不能含混 不清,不能用比喻句,不能同义反复。
涂尔干:
两个人的要素——一代成年人和一代年轻人 一个事物的要素——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施普兰格:
教育主体——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客体——教育对象 陶冶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中介的教育资料
格雷戈里: 两个人的成分——教师和学生 两个心的成分——语言和功课 三个职能动作——教授、学习、试验
对教育家观点的归纳:
• 总之,西文‚教育‛源于拉丁语 ‚educare”,意指‚引出‛‚引导‛‚使 显现‛‚使发挥‛,更多地强调‚内发‛ ,即把人原来固有的或潜在的品质自内而 外引发出来,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3.中西方‚教育‛词源内涵的差别
西方 内发论 教育 方法 (注重引导、启发心智) 教育 内容 宽泛 (崇尚自然) 中国 外烁 (强调灌输) 儒家经典 (崇尚书本)
教育者(教师) 受教育者(学生) 教育内容(课程) 教育手段

• • • •
教育者是谁?教师在教育中有何作用? 受教育者是谁?学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教育内容该如何确定? 黑板加粉笔是否应被现代教育技术取代?
2.教育家的观点
卢梭:
自然的教育——学生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 人的教育——教师教学生如何利用这种发展 事物的教育——由各种事物中获得良好的经验
• 柏拉图的‚回忆说‛认为,教 育重在使人回忆理念世界,把 结合肉体以后的灵魂提高到原 有的状态,使其恢复理性,接 近‚善‛的理念。这体现了对 ‚内发‛的理解。
• 夸美纽斯的‚种子说‛意指‚知识、德行 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 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 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去 取得的。‛这体现了对教育‚引导‛的要 求。 • 卢梭‚自然教育说‛指教育要‚遵循自然 ‛,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映现 出对教育‚顺应‛的取向。
二、“教育”的定义方式
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把教育定义分为三种 • 规定性定义:即使用者自己为教育下的定 义,并一直在自己创制的定义下使用这一 概念。 • 描述性定义:即对实际中的教育是什么作 出的回答,是对教育事实的描述。 • 纲领性定义:即对教育应是什么的表述, 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
3.教育的构成要素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 育 者 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 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 教育内容 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 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 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 教育手段 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 识客体的媒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