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课程纲要
物理-八年级下-课程纲要(人教)
(课时4)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实施建议
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施手段
导学案:编制导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导学案的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准备区,课后准备区,通过导学案对学习权过程进行指导。
教学安排
(课时1)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课时2)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课时3)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课时4)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三单元
,能读电能表
2、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功率
3、了解点与热的运用,怎么样利用电热,怎么样防止电热
课程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各占总分的30﹪和70﹪.其中平时成绩占30分,期末成绩占70分。
评价
评价指标
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
2.导学案的预习情况,上课导学案的使用情况。
3.探究实验的参与情况,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小组作业展示。
4.平时测验与期中考试情况。
5.期末考试与教师综合评定等。
评价方式与处理结果
课程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60分以上(含60分)者为本课程学习合格。
3、知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4、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课时1)第一节磁现象
(课时2)第二节磁场
(课时3)第三节电生磁
(课时4)第四节电磁铁
(课时5)第五节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课时6)第六节电动机
(课时7)第七节磁生电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适用年级: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课时: 52设计者: 张伟背景一、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以及学生己有知识与认知特点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然界、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初级知识,初步认识到了与物理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
八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声现象、光现象、机械运动、热现象、质量和密度。
学科内容引入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经验,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探究内容丰富,不确定因素有许多,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为进步的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目标: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八年级学生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源,特制定以下学期课程目标: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4.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5.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适用年级: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课时: 52设计者: 张伟背景一、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以及学生己有知识与认知特点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然界、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初级知识,初步认识到了与物理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
八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声现象、光现象、机械运动、热现象、质量和密度。
学科内容引入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经验,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探究内容丰富,不确定因素有许多,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为进步的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目标: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八年级学生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源,特制定以下学期课程目标: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4.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5.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
-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认识质量的概念,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科技、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
1. 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声音的特性: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 声的利用:了解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举例说明声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掌握控制噪声的途径。
2. 光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例和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
- 光的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了解反射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物理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教版2013年版使用年级:初中八年级授课时间: 60课时设计者:李虎成背景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然界、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初级知识,初步认识到了与物理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
八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声现象、光现象、机械运动、热现象、质量和密度。
学科内容引入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经验,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探究内容丰富,不确定因素有许多,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目标:1.通过体验、实验等过程,了解乐音的特性以及速度质量、密度等概念的形成。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测速度、温度、密度,并会在生活中应用。
4.通过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的认识,知道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等物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能有意识的应用物理方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5.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树立环保和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内容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作业:根据物理课程标准(2011)和2013版教科书,依据我校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编制导学案,根据学校要求订购一本教辅资料。
(3)实验:除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必做实验之外,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创造性实验,通过归纳、比较等方法强化意识、掌握实验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4)网络资源:班班通系统等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二章纲要.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第二章光现象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授课时间:1 0课时设计者:王炎栋授课教师:八年级物理教师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一.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一)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与物的关系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课时安排 -------- (10课时)第一节光的传播---------- 1课时第二节光的反射——2课时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课时第四节光的折射-------- 1课时第五节光的色散——1课时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1课时复习和总结 ------ 1课时单元测试 ------ 2课时三、时间:2011年9月18 0-2011年10月8日四、周次:第4周一第6周五、练习------ 5次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例如: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而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如: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例如:观察两只手电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观察红、绿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5・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八年级物理课程大纲
八年级物理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八年级物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掌握物理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质的组成以及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2. 理解和运用力、运动、能量等物理概念和原理,解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3. 开展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学推理的能力。
4.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质与物体1.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2 物质的分类及状态变化1.3 物质的密度和比重2. 力与压力2.2 力的作用和效果2.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3. 运动与速度3.1 运动的基本概念3.2 运动的描述和速度的计算3.3 各种运动图象的分析4. 加速度与力4.1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4.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4.3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5. 力的合成与分解5.1 力的合成和分解5.2 斜面上的力的分解5.3 力的平衡和力的夹角6. 能量与功6.1 能量的概念和转化6.3 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7. 功率与机械效率7.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7.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7.3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利用四、教学方法1. 组织讲授:通过讲解教师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知识理解与应用: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实验与观察: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观察技能。
3. 探究与解决问题:评估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物理下册课程纲要
压强
9.1压强(2) 9.2液体的压(2) 9.3大气压强(2)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第九章复习课(2)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1) 10.2阿基米德原理(2)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3)第十章复习课(2)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11.1功(2) 11.2功率(2) 11.3动能和势能(1)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1)第十一章复习课(2)
二、发展目标
积极探索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物理学习的基本方式、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STS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等。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具体措施
1、通过多种学习机会与渠道,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准。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多翻阅有关教育的书籍,提升自身的教育内涵。学习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
取获得等第奖。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才能自如应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大潮。
4、通过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加强与同事、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专业合作,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5、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处理每一件事情,认真对待每一次班级活动,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班级管理中。6、通过和学生谈心、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一)、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标:
1、学生上课综合表现;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章节测验及月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新课程标准第六章电压和电阻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第一节电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第三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四、变阻器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教学时间:57-----60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七十中孙声亮授课对象:郑州七十中14-1 14-2 14-3 14-4班课程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是学生能够1.认识参照物质量噪声熔化凝固等概念。
2.会运用平均速度,密度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知识。
4.锻炼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
5.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物理上》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二、运动的描述(2课时)三、运动的快慢(1课时)四、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二、声音的特性(2课时)三、声的利用(2课时)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课时)二、熔化和凝固(2课时)三、汽化和液化(2课时)四、升华和凝华(2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课时)二、光的反射(2课时)三、平面镜成像(1课时)四、、光的折射(1课时)五、光的色散(1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5课时)二、生活中透镜(1课时)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课时)四、眼睛和眼镜(1课时)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2课时)二、密度(2课时)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课时)四、密度与社会生活(2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金榜学案实验室设备班班通平台2.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小制作和写小论文激发学生兴趣。
认真批改作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优生,转化后进学生。
3.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先学后教。
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⒊物态变化部分:本章知识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呈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突出了实验在物理学习、研究中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调整讲授和探究所占的课时,使学生经历更多的科学探索过程。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2.举行物理知识竞赛和实验操作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3.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4.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作图错误率1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物理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⒍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⒎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8.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6课时左右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初二物理课程大纲
初二物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初二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
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既注重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 课程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如长度、时间、质量、密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能等,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述。
理解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如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具备初步的物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物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科学推理、运用数学工具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等。
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下物理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课程规划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教科书开发教师:授课时间:20—24课时授课对象:课程目标:1、完成本学期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复习任务;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3、加强实验教学,使每个学生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5、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课程内容第六章电压电阻1.能连结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3. 会使用电压表。
4.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5. 认识电阻,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第七章欧姆定律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八章电功率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九章电与磁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通过观察,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4.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先学后教,少教多学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张冰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设计者:张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时间:45课时一、课程目标本册书包括对课标一级主题: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中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级主题涉及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2物质的属性、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3声和光课标要求为:⒈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⒉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⒊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⒋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⒌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⒍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⒎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8.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9.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10.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1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2.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13.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机械运动1.内容标准: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复习和总结1课时
一、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 X 10‘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物理学科八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石道乡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组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授课教师: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学生情况:物理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是对于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物理知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女同学。
教材情况:教材的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丰富生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资源分析:原有教材和教师用书,增加电子白板后,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直接从网上查找。
【课程目标】第六章、电压、电阻1.会从电压的作用认识电压、并知道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特别是电压表的连接及读数。
3.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4.会从电阻的作用上认识电阻,并从实验中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5.从构造上认识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会正确地将它接入电路,通过实验了解它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第七章欧姆定律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上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关系。
2.从实验中总结出欧姆定律。
3.学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4.通过实验找出电阻串联、并联后的电阻特点。
5.学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及定值电阻的阻值。
第八章电功率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及计量。
2.知道电能表是用来测电功的、会从电能表上读出数据并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电功率是用来表示电流作功快慢的。
4.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不同。
5.会用两种方法测量电功率、即伏安法、电能表法。
6.从日常生活了解电热的作用与危害。
7.从演示实验中总结出焦耳定律。
8.从电功率的角度认识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及保险丝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9.知道家庭电路的构成作用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10.掌握一些用电常识。
第九章电与磁1.知道磁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及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并会画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类型:八年级物理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时间:45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授课对象:巩义市涉村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一)、【课程总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2、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3、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5、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详解】科学之旅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新教参P9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
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第一章声现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课程纲要(上)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校:设计:物理教研组课时:52课时对象:八年级1-4班学生时间: 2017年8月28日课程目标: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章目标定位如下: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一章机械运动1.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章声现象1.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记住15℃空气中的声速,知道声音的反射,尝试计算简单的回声测距的问题;在活动中体验人是如何利用空气、骨传导听到声音的,简述双耳效应、立体声;2.观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实验,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经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体验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知道响度与振幅有关,体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在声现象的事例中会识别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初步了解超声波、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简述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分别是如何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噪声来源的事例,会辨别乐音、噪声的事例,知道噪声强弱的等级,列举噪声的危害,会区分控制噪声三种途径的事例。
会列举或者识别声传递信息、能量的事例,举例说明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第三章物态变化1.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观察自制温度计,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读法及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记住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会说出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的温度;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列举常见的物质中晶体、非晶体,参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海波、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简述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区分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知道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经历“探究水的沸腾”,知道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曲线,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记住常见液体的沸点;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参与探究活动,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会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判断吸热、放热;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章光现象1. 在事例中会识别光源和非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画简单的光线;能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尝试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记住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年是距离单位;2.认识的反射现象,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活动,会背诵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的反射光路图,会区分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替代法,会描述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平面镜成虚像的形成原因,会画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观察实验,认识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会列举凸面镜、凹面镜应用的事例;3.观察折射现象,体验折射现象的美妙;观察“光的折射”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会画简单折射光路图;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的例子,尝试用光的折射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观察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七种色光组成的;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通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决定;列举红外线、紫外线的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了解光的散射的有关知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会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尝试利用太阳光粗略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会画出特殊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会描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处、近处物体的成像特点,提出有关的探究问题,经历探究实验,体会设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牢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了解眼睛的构造,简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矫正方法,了解眼睛的近点、远点、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等知识,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会说出光学显微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尝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的成像特点,知道视角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尝试用凸透镜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1.知道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4.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程内容:根据人教版物理的课程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有6个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光、热、等几方面的内容。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章机械运动内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快慢;4.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误差的意义;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3.声的利用;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
难点: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
第三章物态变化内容: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
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区分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蒸发可以致冷,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第四章光现象内容:1.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4.眼睛和眼镜;5.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和折射的规律的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内容: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6.看不见的光。
重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内容:1.质量;2密度;3测量物质的密度;4密度与社会生活重点: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课程实施建议(一) 课时安排总52课时,其中新授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讲评课(13课时),检测(5课时),考试(2课时)。
科学之旅1课时第一章机械运动6课时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2.运动的描述(1课时)3.运动的快慢(1课时)4.测量平均速度(2课时)第二章声现象8课时具体课时分配: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课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3.声音的特性(3课时);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5.声的利用(1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7课时具体课时分配:1.温度计(2课时);2.熔化和凝固(3课时);3.汽化和液化(3课时);4.升华和凝华(1课时);第四章光现象8课时具体课时分配:1.光的传播(2课时);2.光的反射(1课时);3.平面镜成像(2课时);4.光的折射(2课时);5.光的色散(1课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具体课时分配:7课时1.透镜(1课时);2.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3.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3课时);4.眼睛和眼镜(1课时);5.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第六章质量和密度7课时具体课时分配:1质量(2课时) ;2密度(2课时) ;3测量物质的密度(2课时);4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二)实施手段:1、构建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①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②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③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④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⑤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做好导学案编写、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及时反馈,做好习题讲评和培优补差工作,有效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3、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科学探究,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好探究活动和分组实验。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学期初,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逐步增加探究的环节,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方式:1、教法: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班班通教学系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学法:利用导学案,成立四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的形式,“自学——探究——展示——提高”模式自主学习。
(四)课外延伸: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