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
我是一名卫生老师,也是一名心理辅导老师。 对于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而言,在工作中的个人成长是成功施教的重要环节,让我们从心里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入手,与大家一起探讨在实践中我们心里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成长。
首先我想和大家谈谈如何面对问题?问题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实践中来。我从自己的从事心育的实践以及与一批这一事业中的同志在谈论到这一问题时,来自第一线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发展前景?
2. 我该拿出什么有说服力的有系统的东西证明自己的工作成效?
3. 怎样让学校对自己的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
4. 所从事的工作,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
5. 怎样更好地给大多数的学生以帮助?
6. 怎样让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对全校学生时更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7. 如何解决学校心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问题?
8. 在一些学生的咨询时所提及的隐私问题上与校方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9. 应该学些什么样的知识,对知识有直接的帮助?
其实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遇到的特殊的问题,我们的个人成长正是从这些问题开始:我们如何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一、作为咨询者,你要了解自己
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天生就适合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工作的,你的气质类型、性格、综合心理素质等,也许并不一定能适应这一工作,但人的潜能的无限,只要我们认真的挖掘,我们中的很多人完全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优秀成员,关键在于你如何培养自己。可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关键并不在于你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如果你只是掌握了出色的咨询技巧,但不了解自己,那你只是一个好的技师;但如果你能既掌握技巧,又了解自己,那你就不仅仅是一个技师了,而是具备了咨询师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成熟的人格,你自己必须先要成为一个健康、成熟、快乐的人,并能够自觉与不自觉的运用在眼前培训中所学习的提高自我省察意识,自我省察能力,明确内在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来自过去和家庭的创伤,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过去是完全健康的,我们不是完美无暇,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创伤。那么这里我们就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心理教育工作?
这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答案也一定很多,有人因为是领导安排的一项工作、有人是自己觉得对心理学有兴趣、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心理不够健康,特别希望在从事这一工作中,使自己
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也有的人因为最近心理教育挺热门的,对这一行业看好,有的是为了与他人共享我们自己所获得的一些启发性的东西......总之,不管你的动机是哪一类,我们都不能断定他是好还是坏,重要的是你以后为了实践这一职业会怎么做。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重视心理教师的自我意识呢?因为他对于我们从事的这一事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觉得知道这一点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对自己的了解,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例如:在你刚接手咨询室的工作,满腔热情,但却没有学生进咨询室,让你英雄没用武之地怎么办?领导对你想开展的心育活动不认同怎么办?中午经常要值班与家庭生活有矛盾怎么办?其他教师不理解怎么办?无法确定对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咨询方法?......)对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一职业,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因为对自己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促进我们的健康发展。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教授所说:"那些没有问题的人,不全是健康的;而健康的人却是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我们说及时的了解自我,正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二、探索中寻求成长途径
不管你进行了多少心理教育的职前培训,在你自己单独实施心理教育实践时候(比如让你拟订出本校的心育工作计划,学校的同事让你讲一讲如何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活动......),你依然会感到底气不足、心虚,对于刚刚开始作这项工作的人而言,这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在你第一次进行个别咨询的时候,这种感觉犹为突出(你也许不能很快地判断出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你也许不能够熟练的把你学到的咨询理论应用于来访的学生身上?你也许不知道应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下一步的咨询,是使用认知疗法,还是行为疗法,或者对比较严重的焦虑症的学生在你的咨询室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信心不足......)。我们在座的老师有的可能已经经历了这些过程,有的正在进行,如何在迷茫中行进,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仅有很好的自我意识,以便让我们有足够的耐受挫折的能力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更多的专业书籍的阅读以及主体精神很强的参与意识。
1. 专业书籍的学习:我觉得在阅读方面有几本书对我的咨询工作和学校心理教育的活动设置有着重要影响。一是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和《少年我心》,这两本书写的很通俗,也很理性,对于我们的初学者以及这方面的专业工作者而言,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
方,我个人感到,尤其是对帮助确定来访者的问题的本质有很好的作用。还有《普通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这些基础性的心理学的书籍也是首选的阅读书籍。我们从事中学心理教育工作,如果说你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方向,或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很难想像你能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有很好的作为。
2. 运用心育理论,完善自己的心理,重构人际关系:我个人觉得在我们从事心理教育事业时讲重塑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几位心育同事共同的问题之一就是我该拿出些什么有说服力的有系统性的东西证明工作的成效?很难想像一个人际关系较差,经常与同事发生矛盾与冲突的人让别人认可你具有从事心理教育的资格和能力。我要说,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之一,这不仅可以让人们认可你在学校进行心育工作的地位,也可以证明你具有实施心育工作的能力,更让人们感觉到心育工作的内在的吸引力。我们在从事这一工作前,一般在学校都做过一些其他的教学工作或行政工作,这有可能会影响到你在做心育工作时,人们对你的信任态度,这种人际关系的重构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学生关系的重构,同事关系的重构,领导关系的重构。
3. 发现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有人说能发现自己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有些教育家认为富有情感本位能力的人是最适应做教师的。因为这样的教师最具有创造性的潜能。而教师的创造观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观,也就是说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是个人化、独特的。
总之,我们无论是谈论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时,还是谈作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追求幸福感。幸福感从哪里来:在创造中追求幸福,德性论的教师创造观认为,德性是生命成长的内在的现实依据;道家观念是物得以生谓之德;柏拉图认为万事万物最优越性的潜质就是以德为本,实现生命,完成生命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在创造中,促使自己的德性进一步提升,是获得幸福感的内在源泉。作为心理健康教师,你在做咨询时,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咨询的工具,而你的德性观念、伦理思想正是你咨询理念的核心,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的咨询手段,你的德性、伦理理念会在咨询时传达给对方,最终影响咨询的效果,自然也影响着你的个人成就感和幸福感。目前虽然有些妨碍教师成长的因素,比如社会因素,也有教师制度本身的因素(对教师的评
价机制,学校用人机制、职称评定等),但我们教师还拥有个人成长的宝贵的条件,那就是自由的观念。专业的知识机构,实践的能力(既有工作能力,也有生活能力,还有适应创造等诸多能力),在我们的教育体验和教育理解中,我们个体的生长潜质的丰富性与独特性、稳定性与生成性、内源性与外发性相辅相成,促进我们不断的创造条件等待生命的成长。简而言之,德性是个人成长之本,创造是个人成长之源。
最失败的采访
1970年,老记者某公,刚从干校回报社不久,奉命去采访当时红极一时的博罗县某典型-一位"活学活用"标兵。他抖擞精神上路,轻易就找到了这位人物。
"请问,你原籍是什么地方?"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标兵侃侃而答,记者不得要领,只好再问。
"你现在的生活还好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记者瞠然,不甘心,又问:
"你家有几兄弟?"
"全世界受苦人都是我的阶级兄弟。"
......
记者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