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吕蒙蚕桑”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山小学“吕蒙蚕桑”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

2014年9月

“吕蒙蚕桑”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胡永亮黄佩

一、活动的标题

“吕蒙蚕桑”科技实践活动。

二、活动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种桑养蚕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经济效益,而且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值得学生了解和探索。

同时,吕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杭嘉湖平原”,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等各方面都使本地成为了蚕桑养殖的好地方。一直以来,吕山的蚕桑业历史也极为悠久和繁荣,蚕茧原料一直输送至湖州南浔等各轻纺发达地区,在湖州地区丝绸文化层面也有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新电厂等各种建设,外加各种蔬菜、花草苗木大棚的兴起,本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外出上班和种植业作为了家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蚕桑业出现了逐年弱化的趋势,甚至影响到了农村学生对这些历史悠久的农事的了解。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已经开设了科学课,学生能够逐步地、较为系统接触科学知识,并学习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方法、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吕山地区的蚕桑养殖进行科学地考察,对蚕的养殖进行亲身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层面

1.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蚕这种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空气、温度、湿度、食料等因素对蚕生长的影响程度。

2.学生在实践中能调查到吕山地区蚕桑养殖历史和湖州地区丝绸文化,了解蚕的实际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层面

学生能够尝试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体验用科学方法研究涉及“蚕桑”的相关知识和问题,通过考察、实验、综合分析、设计制作或写作等系列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情感与态度层面

1.通过系列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蚕桑文化”、“丝绸文化”的认识,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2.能独立或合作寻找研究的小课题并力所能及地探索答案,并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合作与分享。

四、活动的计划

(一)活动参与对象

1.活动参与对象。

长兴县吕山中心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118人。

2.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活动参与的学生以中段的学生为主要对象。这个学段已经开设了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程等,学生也已经已经去探索、研究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按照教师的示范指导进行模仿操作,理解力与感受力也逐步增强,能够较好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并完成活动,同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研究分析。但是由于本次研究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稍有距离,加上农村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少、获取面窄,只能完成比较粗浅的调查、观察记录。

(二)活动时间

自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历时9个月。

(三)活动组织机构与分工

1.活动组织。

成立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科技创新活动组。

组长:黄玉平

副组长:沈震辉林婵娟

负责人:胡永亮黄佩

组员:金叶齐意明叶姣陈斌

2.人员分工。

胡永亮:总方案制定、实施;活动摄影、摄像;专题网站制作;材料整理;报告撰写。

黄佩:前期准备阶段调查;启动仪式安排组织;301班学生组织管理。

金叶:活动中科学知识教学;学生科学小课题计划指导撰写。

沈震辉:学生考察交通工具安排;学生安全保障。

齐意明:活动资金、材料等后勤保障。

叶姣:302班学生组织管理。

陈斌:协助301、302学生组织管理。

(四)可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1.教师资源:学校配备科技创新专职辅导员1名,校内职务为教导主任、信息技术部负责人;专职科学教师2名,其中1名为副校长;兼职科学教师3名,其中1名为总务主任。师资力量雄厚,层次多样,并有多人在校级管理层,能够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交通资源:吕山小学配有学校班车,在学生大组进农户家中实地考察时,可以直接安排班车接送,更安全、更环保,效率高。

3.其他资源:长兴吕山小学一直对科学教育非常重视,校内有科学专用教室、实验室、器材室,还有图书室、计算机室,为学生开展校内的实验、制作、资料查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活动内容与方法

1.活动内容。

考察本地农户“蚕桑”养殖现状与历史文化,了解“蚕桑”背景,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养殖活动,体验蚕的养殖和“从茧到丝”的过程。

2.活动方法。

实地调查、科学实验。

(六)活动重点、难点、创新点

1.活动重点:调动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力所能及的方法参与到活动中来。

2.活动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主动而有效地参与实践。我们的解决策略是:通过社会实践考查和活动成果评比和活动成果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有效突破难点,从而达到育人目标。

3.活动创新点:

(1)活动全程由学生负责整理材料,并专门建立网络空间,用博客、网站等形式发布、展示、交流和宣传,资料积累形式多,活动传播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力大。

(2)活动内容与本地、与学生家庭直接相关,此次科技活动和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培养,可以有效结合。

(八)实施过程和步骤

1.活动准备阶段(2014年9月)。

(1)前期调查。

指导教师到本地相关部门了解蚕桑文化情况,对本地农户、学生家庭现在正在养殖蚕桑的情况进行走访,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现实资源和依据。

(2)科普宣传。

设计有关蚕、蚕桑文化、丝绸文化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展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段时间的科普宣传,为学生后期的实践活动进行知识储备。

(3)方案制定。

在前期调查和宣传的反馈情况基础上,制定本次“吕蒙蚕桑”系列科学实践活动总方案,统筹规划各项活动。

2.学生主体参与实践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

总体要求:

(1)按照活动方案内容,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成立活动组,讨论活动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2)在研究实践阶段,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以方向引导、方法指导为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实践。本阶段强调学生要亲历亲为、主动参与体验整个研究过程,学习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并会运用,实事求是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客观表述研究结果。并且能在研究中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大胆质疑,勇于提出新思路、新做法。

(3)根据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在大组活动之外选择自己(或自己小组)的主题开展研究。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部所特设的“吕蒙蚕桑”专题网站页面,学生积极开展研究反馈、互动交流,教师随时解答学生问题,指导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具体活动编排:

(1)启动仪式。(2014年9月30日,详见子活动方案1)

环节一:集中开展本次活动的动员大会,并观看“蚕的一生”、“中国丝绸文化”科教短片。

环节二:将学生分“校内研究组”和两个“校外考察组”三个大组进行活动。其中“校内研究组”在科学教师带领下,在科学实验室对蚕的各种形态、进食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两个“校外考察组”进周边农户家庭,实地考察蚕的做茧、剥茧的工序和过程、桑树的特征和生长环境等方面。

环节三:大讨论。学生将自己研究、考察所得,从蚕的生命特征、蚕的价值等不同方面与同伴、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思考并初步确定自己下阶段的小课题研究主题和方向。

(2)“剥茧抽丝大体验”活动。(2014年10月~12月,详见子活动方案2)

学生个体利用节假日亲身去体验从摘茧、煮茧、剪茧、剥茧、晾晒到拉丝全过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