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招数

合集下载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一套流行的太极拳套路,由著名太极拳大师杨露禅创编。

这套拳法结构简练,动作简单流畅,适合初学者练习和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动作。

以下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具体动作序列:
1. 起势
2. 左右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左右搂膝拗步
5. 左手挥琵琶
6. 右手挥琵琶
7. 左右云手
8. 单鞭
1
9. 高探马
10. 左右蹬脚
11. 双峰贯耳
12. 左右穿掌
13. 如封似闭
14. 十字手
15. 抱虎归山
16. 单鞭
17. 云手
18. 高探马
19. 左右蹬脚
20. 左右回马枪
21. 左右摟膝拗步
22. 左手挥琵琶
2
23. 右手挥琵琶
24. 收势
以上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序列,通过练习这套拳法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平衡能力和内外调和的感觉。

3。

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

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

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简化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24式太极拳是简化后的太极拳名称,那么你知道24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24式太极拳的名称和动作,别忘了收藏哦!24式太极拳名称和动作详解第一式起势⑴左脚开立⑵两臂平举⑶屈腿按掌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⑴左野马分鬃⑵右野马分鬃⑶左野马分鬃第三式白鹤亮翅⑴跟步抱手⑵后坐转体⑶虚步分手第二组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左搂膝拗步⑵右搂膝拗步⑶左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⑴跟步展臂⑵后坐引手⑶虚步合手第六式左右倒卷肱⑴右倒卷肱⑵左倒卷肱⑶右倒卷肱⑷左倒卷肱第三组第七式左揽雀尾⑴转体撤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⑽弓步引手第八式右揽雀尾⑴转体分手⑵抱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掤臂⑸转体摆臂⑹转体后捋⑺转体搭手⑻弓步前挤⑼后坐引手⑽弓步前按第四组第九式单鞭⑴转体运臂⑵勾手收脚⑶转体上步⑷弓步推掌第十式云手⑴转体松勾⑵左云并步⑶右云开步⑷左云并步⑸右云开步⑹左云并步第十一式单鞭⑴转体勾手⑵转体上步⑶弓步推掌第五组第十二式高探马⑴跟步翻手⑵后坐卷肱⑶虚步推掌第十三式右蹬脚⑴穿手上步⑵分手弓腿⑶抱手收脚⑷分手蹬脚第十四式双峰贯耳⑴屈膝并手⑵上步落手⑶弓步贯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⑴转体分手⑵收脚合抱⑶分手蹬脚第六组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⑴收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⑴落脚勾手⑵屈蹲开步⑶仆步穿掌⑷弓腿起身⑸独立挑掌第七组第十八式左右穿梭⑴右穿梭⑵左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⑴跟步提手⑵虚步插掌第二十式闪通背⑴提手收脚⑵弓步推撑第八组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⑴转身扣脚⑵坐腿握拳⑶摆步搬拳⑷转体收拳⑸上步拦掌⑹弓步打拳第二十二式如封四闭⑴穿手翻掌⑵后坐引收⑶弓步按掌第二十三式十字手⑴转体扣脚⑵弓腿分手⑶交叉搭手⑷收脚合抱第二十四式收势⑴翻掌分手⑵垂臂落手⑶并步还原•24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尽管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关于这个太极老拳谱不知大家有没有见到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

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

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

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

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

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

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

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

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於懂劲之功矣。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搠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搠要撑”,《十八在诀》:“搠在两臂”,《十三行功诀》 :“搠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搠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 刻不可离开此劲。搠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 弹性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搠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 而退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搠劲之用,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方能奏效。 搠之用有单臂搠、双臂搠之分;搠之地点,以人之关节或拗处为好。搠之先,可先用弓I劲往后向下微诱,使其劲出 而显出焦点,再借其劲而搠发,则成功无疑。发搠劲,眼睛亦须专注,否则不能克敌。
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 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 ,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8、靠劲
靠,是肩、背等部位在任何角度下向对方所发出的劲,一般以肩为主。人身的对应窍位是玉枕穴,属胆经。靠 多用
于比肘离人更近的时候,其势又比肘更猛。如善用靠,则身矮力小之人,可胜身高力大之人。靠为击人之第三 道防线。靠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之时。用靠,必须顶悬身正,肩与胯合,用腰腿劲加上意气靠击之。用靠劲 ,先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劲要整,目标要明确。靠之种类较多,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迎面为腹靠,转身 则为背折靠,皆以腰胯为发动之轴心。如以肩靠人,须顺步插入其裆内,斜而向下靠,不可平行而出,否则难奏效 。另外,还要注意防护己之面部及臂部,必须以另一手置于用靠之手臂肘弯处,则上可护面,下可防撅用靠之手臂 ,比较安全。拳式中有提手上势转白鹤亮翅时左转上步斜靠、斜飞式之七寸靠、云手之横靠等。

24式太极拳的基本招式

24式太极拳的基本招式

24式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初学者必看!如今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太极拳不在单单是老年人的运动了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在练习太极拳了。

对于没学习过太极拳的人来说,可以说是零基础的,太极拳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只有先把基础的练好了才能够提高太极拳。

肩臂功一、耸肩沉肩1、垂手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上耸提;3、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4、恢复原状二、开肩合肩:1、叉腰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前裹合;3、恢复原状;4、双肩同时向后展开;5、恢复原状。

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三、前后转肩1、叉腰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四、后转肩1、叉腰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五、掤臂挤圆1、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

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2、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3、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

如此按2、3反复运动。

腰功一、前俯1、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2、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3、直体挺腰双手上举。

按以上1、2、3,反复运动;4、还原。

二、侧俯1、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2、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3、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4、上身回至动作1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

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

5、立正还原。

三、转腰1、双脚开立,双手叉腰;2、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腿功一、正压1、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2、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3、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4、还原休息。

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十二式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的内容,是在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编成的。

全套共分十二动,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和课时较少时学习,也可以作为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之前的基础练习。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1.起势;身体放松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呼吸自然(图7-3-1-1-1~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掌高与肩平(图7-3-1-1-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图7-3-1-1-4)。

2.野马分鬃;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左掌经体前向下划弧放在右掌下,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图7-3-1-2-1)。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右掌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图7-3-1-2-2~3)。

攻防含义:我方一手化解对方攻击的手臂,另一手攻击对方。

3.白鹤亮翅;上体微向左转,左掌翻掌向下,右掌向左划弧,掌心转向上,与左掌成抱球状。

同时右脚向前跟半步(图7-3-1-3-1)。

上体后坐,稍向右转,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稍向左转,两掌随转体向右上左下分开(图7-3-1-3-2)。

4.搂膝拗步;上体稍向左转,左手掌心向上,向左斜上方弧形摆起,右臂内旋掌心向下向左落至左胸前。

两手不停,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向下向右斜上方摆起,掌心斜向上,左臂内旋,随转体落至右胸前,掌心朝下,左脚同时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方向(图7-3-1-4-1~2)。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平;左掌向下由左膝前接过落至左胯旁掌心朝下(图7-3-1-4-3~4)。

5.手挥琵琶;重心前移,右脚跟进半步,上体稍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由左下向上挑举,右掌收回放在左臂肘部内侧,上体微向左转两肘微下沉(图7-3-1-5-1~3)。

攻防含义:我方用右手防开对方的进攻,同时左手攻击对方。

十三个太极拳发力技巧

十三个太极拳发力技巧

十三个太极拳发力技巧
1. 嘿,你知道吗?沉肩坠肘可太重要啦!就像搭积木一样,根基得稳。

比如咱俩推手的时候,我的肩膀沉下来,肘也坠着,力量不就稳稳地传出去啦!
2. 还有啊,松腰敛臀!这不就像汽车的底盘,要稳当。

咱在做动作时,腰部放松,臀部收敛,那下盘多稳呀,这样发力才有力道呀,你试试就知道啦!
3. 含胸拔背得重视哟!感觉就像一张拉满的弓,随时能射出去。

比如式子“揽雀尾”,含胸拔背才能把力量蓄积好呀!
4. 虚领顶劲也很关键呢!想象头顶有根线提着,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

像起势的时候,脑袋往上领,整个人都挺拔啦!
5. 眼神得专注呀!这就好比射箭要瞄准目标。

比如在做“云手”时,眼睛跟着手走,那力量不就跟着眼神释放啦?
6. 周身协调是必须的呀!就像乐队演奏,每个乐器都配合好才行。

比如在打一套拳时,全身都协调一致了,发力才顺畅呀!
7. 用意不用力,这可神奇了呢!就好像骑自行车,自然而流畅。

不用死劲,全靠意念引导,反而力量更大呢!
8. 气沉丹田也是发力技巧之一哦!就像气球灌满了气,有力量。

当你气沉丹田的时候,做动作就更有劲儿啦!
总之,这十三个发力技巧都很重要呀,要好好琢磨,好好练习,才能把太极拳打出感觉来呀!。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

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喻润川师傅二十年前口授的太极拳的十五种技击打法,在多年的太极拳教学与训练中非常实用,现整理如下:1.双封引击法:和人推手时,将其两手封闭于两肘处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稳,顺其偏斜方向而击发之,彼必跌出。

2.迎门套:与人手相接触时,即以沉劲压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势引之,使其上体靠近我身,我以肩迎面一靠,彼即行跌出。

3.扭手制肱法:和人推手时,我的左右手,捂接人的左右手,我右臂从人左膀下,用搓劲,使其左膀伸直,左手下压,右臂上挑,使其脚根抬起,重心偏斜,顺其右向而发之。

4.左右顺转引击法:若人以两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劲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一外转便击,彼必跌出。

5.前闪后蹶法:如人在身后,搂住后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上猛蹶,则抱腰者,自然放开从我身后,倒跌于我面前。

6.反掌掀臂法:和人推手用捋时,趁势用右手背击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击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稳而跌出。

7.下引上击法:如人以双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劲下抄其阴部或腿部,人必惊惶下蹲,趁势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8.右引左击法:和人推手时,彼用右腰击来,我右手用粘走劲并翻掌引其前进,使其不得势,同时以右掌击其下颏,再以左肘击其胸部,彼必后跌。

9.上遮下打法:如肘底捶式左手屈肘上挑,一则拨人之手,一则遮人之目,右手从左肘下向前推击人胸。

还有由抱虎归山变斜飞时,人必制我左手,即趁势发之,右手用扑捶制其手臂,使不得势或背势时,即趁势发之,使其跌出。

10.膝撞命门法:推手时我捋人手并制其肘,彼无法倾开,只有用背抵靠来救,我趁势用左右手反制其左右手,并用右膝撞其命门穴,彼无法逃避。

11.一引一进法:人迫制我肩肘,我就势从下往后向上转一小圈再向前斜插面下,即是用肩前靠人,必被发出,若制我手,则手从前往后一翻亦是转小圈,以手背击之,必跌出。

12.上引下打法:如玉女穿棱式,人自上打来,我即以右手用粘化劲引进而以左手击其右肩,人必摇摆不定,趁势顺其右向击之,人必跌倒。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与十大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与十大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分解(一)起势(六)左右倒卷月厷 1.转体勾手1.两脚开立(左式) 2.转体迈步(二十)闪通臂2.两臂前平举 1.转体撤手 3.弓步推掌 1.提手收脚3.屈膝按掌 2.提膝屈肘(十二)高探马 2.迈步分手(二)左右野马分鬃 3.退步错手 1.跟步松手 3.弓步推掌(左式) 4.虚步推掌 2.后坐翻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抱球收脚(右式) 3.虚步推掌 1.转身扣脚2.转体迈步 1.转体撤手。

(十三)右蹬脚 2.坐身握拳3.弓步分手 2.提膝屈肘 1.穿掌提脚 3.踩脚搬捶(右式) 3.退步错手 2.迈步分手 4.转体旋臂1.后坐翘脚 4.虚步推掌 3.弓步抱手 5.上步拦掌2.抱球跟脚(左右重复一次) 4.跟步合抱 6.弓步打拳3.转体迈步(七)左揽雀尾 5.提膝合手(二十二)如封似闭4.弓步分手 1.转体撤手 6.蹬脚撑掌 1.穿掌翻手(左式) 2.抱球收脚(十四)双峰贯耳 2.后坐收掌1.后坐翘脚 3.迈步分手 1.收腿落手 3.弓步按掌2.抱球跟脚 4.弓腿捧臂 2.迈步分手(二十三)十字手3.转体迈步 5.转体伸臂 3.弓步贯拳 1.转体扣脚4.弓步分手 6.转体后捋(十五)转身左蹬脚 2.弓腿分手(三)白鹤亮翅 7.转体搭手 1.转身扣脚 3.坐腿扣脚1.跟步抱球 8.弓步前挤 2.收脚合抱 4.收脚合抱2.后坐转体 9.后坐收掌 3.提膝合手(二十四)收势3. 虚步分手 10.弓步按掌4.蹬脚撑掌 1.翻掌前撑(四)左右搂膝拗步(八)右揽雀尾(十六)左下式独立 2.分手下落(左式)同左式,方向相反 1.收脚勾手 3.收脚还原1.转体落手(九)单鞭 2.蹲身仆步2.转体收脚 1.转体扣脚 3.转身穿掌(注:以上分解仅供参考)3.迈步屈肘 2.勾手收脚 4.弓步起身4.弓步搂推 3.转体迈步 5.提膝挑掌(右式) 4.弓步推掌(十七)右下式独立1.后坐翘脚(十)云手同左式2.转体跟脚(云手1)(十八)左右穿梭3.迈步屈肘 1.转体扣脚(左式)4.弓步搂推 2.转体撑掌 1.落脚收手(左式) 3.转体云手 2.报球跟步1.后坐翘脚 4.撑掌收脚 3.迈步滚球2.转体跟脚(云手2) 4.弓步推架3.迈步屈肘1.转体云手(右式)4.弓步搂推2.撑掌出步 1.后坐翘脚(五)手挥琵琶3.转体云手 2.3.4.同左式1.跟步松手4.撑掌收脚(十九)海底针2.后坐挑掌(云手3同云手2) 1.跟脚松手3.虚步合臂(十一)单鞭 2.后坐提手3.虚步插掌一、起式12345二、左右野马分鬃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左右搂膝拗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五、手挥琵琶394041六、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七、左拦雀尾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八、右拦雀尾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九、单 鞭838485868788十、云 手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十一、单 鞭104105106107108十二、高探马109110十三、右蹬脚111112113114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123124125126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133十七、右下势独立134135136137138139140十八、右左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十九、海底针151152153二十、闪通臂154155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167168169170二十三、十字手171172173174175二十四、收 势176177178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本文来源:/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欢迎大家分享。

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第一式预备势⑴两脚开立⑵两臂平举第二式起势⑴屈膝下按第三式揽雀尾⑴收脚抱球⑵弓步掤手⑶转身抱球⑷弓步掤手⑸转腰举手⑹坐腿后捋⑺弓步前挤⑻坐腿后引⑼弓步前按第四式单鞭⑴扣脚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五式提手⑴扣脚转体⑵虚步合手第六式白鹤亮翅⑴转身抱球⑵虚步亮掌第七式左搂膝拗步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第八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虚步合手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⑷坐腿摆掌⑸上步屈收⑹弓步搂推⑹坐腿摆掌⑻上步屈收⑼弓步搂推第十式手挥琵琶⑴跟步握拳⑵虚步合手第十一式进步搬拦捶⑴转体握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第十二式如封似闭⑴坐腿后引⑵弓步前按第十三式十字手⑴转身分手⑵收腿抱手第十四式抱虎归山⑴转体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第十五式斜揽雀尾⑴转腰举手⑵坐腿后捋⑶转体搭手⑷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⑹弓步前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⑴转体摆掌⑵收脚摆掌⑶摆步摆掌⑷跟步落手⑸落拳穿掌第十七式左右倒卷肱⑴转体摆掌⑵提脚屈收⑶退步推掌⑷转体摆掌⑸提脚屈收⑹退步推掌⑺转体摆掌⑻提脚屈收⑼退步推掌⑽转体摆掌第十八式斜飞势⑴收脚抱球⑵转体上步⑶弓步分手第十九式提手⑴跟步转掌⑵虚步合手第二十式白鹤亮翅⑴转体抱球⑵虚步亮掌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⑴落手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第二十二式海底针⑴跟步落手⑵虚步插手第二十三式闪通背⑴上步提掌⑵弓步架推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⑴转身握拳⑵上步撇拳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收脚收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⑴上步抱球⑵上步掤手⑶转腰举手⑷坐腿捋手⑸转体搭手⑹弓步前挤⑺坐腿后引⑻弓步前按第二十七式单鞭⑴转体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二十八式云手⑴转体摆掌⑵左云收脚⑶右云开步⑷左云收脚⑸右云开步⑹左云收脚第二十九式单鞭⑴提脚勾手⑵弓步推掌第三十式高探马⑴跟步伸掌⑵虚步推掌第三十一式右分脚⑴上步抱手⑵分脚分手第三十二式左分脚⑴落步分手⑵收脚抱手⑶分脚分手第三十三式转身左蹬脚⑴落脚合手⑵转体抱手⑶蹬脚分手第三十四式左右搂膝拗步⑴落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⑷收脚摆掌⑸上步屈收⑹弓步搂推第三十五式进步栽捶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栽捶第三十六式翻身白蛇吐信⑴转体举掌⑵收脚合手⑶上步撇拳⑷弓步推掌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⑴收脚握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第三十八式右蹬脚⑴收脚抱手⑵蹬脚扮手第三十九式左披身伏虎⑴落步摆掌⑵上步落手⑶弓步架拳第四十式右披身伏虎⑴坐腿合手⑵上步摆掌⑶弓步架拳第四十一式回身右蹬脚⑴转体分手⑵收脚合抱⑶蹬脚分手第四十二式双峰贯耳⑴收脚落手⑵转身上步⑶弓步贯打第四十三式左蹬脚⑴坐腿分手⑵收脚抱手⑶蹬脚分手第四十四式转身右蹬脚⑴转身落步⑵提脚抱手⑶蹬脚分手第四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落脚握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第四十六式如封似闭⑴坐腿后引⑵弓步前按第四十七式十字手⑴转体分手⑵收脚抱手第四十八式抱虎归山⑴转体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第四十九式斜揽雀尾⑴转腰举手⑵坐腿捋手⑶转身搭手⑷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⑹弓步前按第五十式横单鞭⑴转体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五十一式左右野马分鬃⑴收脚抱手⑵转身上步⑶弓步分手⑷收脚抱球⑸转身上步⑹弓步分手⑺收脚抱球⑻弓步分手第五十二式进步揽雀尾⑴撇脚转身⑵收脚抱球⑶转身上步⑷弓步掤手⑸撇脚转身⑹收脚抱球⑺转身上步⑻弓步掤手⑼转腰举手⑽坐腿捋手⑾转体搭手⑿弓步前挤⒀坐腿后引⒁弓步前按第五十三式单鞭⑴转身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五十四式左右穿梭(四斜角)⑴转体抱球⑵转身上步⑶弓步架推⑷收脚抱球⑸转身上步⑹弓步架堆⑺收脚抱球⑻转身上步⑼弓步架推⑽收脚抱球⑾转身上步⑿弓步架推第五十五式进步揽雀尾⑴收脚抱球⑵转身上步⑶弓步掤手⑷收脚抱球⑸转身上步⑹弓步掤手⑺转腰举手⑻坐腿捋手⑼转身搭手⑽弓步前挤⑾坐腿后引⑿弓步前按第五十六式单鞭⑴转体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五十七式云手⑴转身摆掌⑵收脚左云⑶开步右云⑷收脚左云⑸开步右云⑹收脚左云第五十八式单鞭⑴转体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五十九式下势⑴转体摆掌⑵下势穿掌第六十式左右金鸡独立⑴独立挑掌⑵右独立挑掌第六十一式左右倒卷肱⑴落脚摆掌⑵退步屈收⑶虚步推掌⑷转身摆掌⑸退步屈收⑹虚步推掌⑺转身摆掌⑻退步屈收⑼虚步推掌第六十二式斜飞式⑴转体摆掌⑵收脚抱球⑶转身上步⑷弓步分手第六十三式提手⑴跟步搭手⑵虚步合手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⑴转身抱球⑵虚步亮掌第六十五式左搂膝拗步⑴转身摆掌⑵收脚摆掌⑶上步屈收⑷弓步推手第六十六式海底针⑴跟步摆掌⑵虚步插掌第六十七式闪通背⑴活步合手⑵弓步架推第六十八式转身撇身捶⑴收脚握拳⑵弓步撇拳第六十九式进步搬拦捶⑴收脚握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提拳⑷弓步打捶第七十式上步揽雀尾⑴收脚抱球⑵转身上步⑶弓步掤手⑷转身举手⑸坐腿捋手⑹转身搭手⑺弓步前挤⑻坐腿后引⑼弓步前按第七十一式单鞭⑴转身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手第七十二式云手⑴转身摆掌⑵左云收脚⑶右云开步⑷左云收脚⑸右云开步⑹左云收脚⑺右云开步第七十三式单鞭⑴转身摆掌⑵提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七十四式高探马⑴跟步举掌⑵虚步推手第七十五式左穿掌⑴弓步穿掌第七十六式转身十字蹬脚⑴转身抱手⑵蹬脚分手第七十七式搂膝打捶⑴落脚落手⑵上步收拳⑶弓步打捶第七十八式上步揽雀尾⑴收脚抱球⑵转身上步⑶弓步掤手⑷转身举手⑸坐腿捋手⑹转身搭手⑺弓步前挤⑻坐腿后引⑼弓步前按第七十九式单鞭⑴转身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第八十式下势⑴转身摆掌⑵下势穿掌第八十一式上步七星虚步架拳第八十二式退步跨虎⑴退步亮掌第八十三式转身摆莲脚⑴转身摆掌⑵上步穿掌⑶转身摆掌⑷摆莲拍脚第八十四式弯弓射虎⑴上步摆掌⑵弓步打捶第八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收脚握拳⑵上步搬捶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第八十六式如封似闭⑴坐腿后引⑵弓步前按第八十七式十字手⑴转体分手⑵收脚抱手第八十八式收势还原⑴两手下落⑵收脚并步拓展阅读太极拳的种类介绍一、陈氏太极拳:主要为武术之乡的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

健身太极拳24式入门知识

健身太极拳24式入门知识

健身太极拳24式入门知识健身太极拳是一种以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为主要目标的运动形式,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耐力、平衡和协调能力。

以下是健身太极拳24式入门知识:1. 摆手式:此招以柔和的手臂摆动动作为主要特征,通过手臂的摆动来锻炼肩部和腕部力量。

2. 左右野马分鬃:此招以身体左右旋转为主要特征,能够训练腰部和臀部的柔韧性和力量。

3. 画圈式:此招主要针对臂部和手部,通过手臂的画圆动作来锻炼力量和柔韧性。

4. 单鞭式:此招主要针对腰部和下肢,通过扭转腰部和弯曲膝盖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5. 高探马式:此招主要针对腿部和臀部,通过提脚和弯曲腿部来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6. 左右搂膝拗步:此招主要针对腿部肌肉和身体平衡性,通过交换脚步和上下时的动作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7. 左右云手:此招主要是上下肢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的训练,通过手臂的摆动和转身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8. 单鞭扭身捶:此招主要是强化腰部和手臂的力量和柔韧性,通过扭转身体和左臂的向上挥打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

9. 白鹤亮翅:此招主要是强化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通过提脚和平衡身体的动作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10. 左右搂膝盖:此招主要是强化腿部和脚掌的力量和柔韧性,通过交换脚步和弯曲膝盖的动作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11. 独立式:此招主要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柔韧性,通过将一个腿抬起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12. 左右踢腿:此招主要是强化腿部力量和柔韧性,通过踢腿和保持身体稳定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腿部肌肉力量。

13. 手挥琵琶:此招主要是强化手臂力量和柔韧性,通过手臂的往返挥动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14. 倒卷肱:此招主要是强化手臂和肩膀的力量和柔韧性,通过手臂回收和向前伸展的动作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肱二头肌的力量。

15. 掩手肱:此招主要是强化手臂肱三头肌的力量和柔韧性,通过手臂的向后伸展和向前打出的动作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手臂肌肉的力量。

八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八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八十八式太极拳口诀第一式—预备势⑴两脚开立;⑵两臂平举。

第二式—起势⑴屈膝下按。

第三式—揽雀尾⑴收脚抱球;⑵弓步掤手;⑶转身抱球;⑷弓步掤手;⑸转腰举手;⑹坐腿后捋;⑺弓步前挤;⑻坐腿后引;⑼弓步前按。

第四式—单鞭⑴扣脚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

第五式—提手⑴扣脚转体;⑵虚步合手。

第六式—白鹤亮翅⑴转身抱球;⑵虚步亮掌。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

第八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虚步合手。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⑷坐腿摆掌;⑸上步屈收;⑹弓步搂推;⑹坐腿摆掌;⑻上步屈收;⑼弓步搂推。

第十式—手挥琵琶⑴跟步握拳;⑵虚步合手。

第十一式—进步搬拦捶⑴转体握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

第十二式—如封似闭⑴坐腿后引;⑵弓步前按。

第十三式—十字手⑴转身分手;⑵收腿抱手。

第十四式—抱虎归山⑴转体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

第十五式—斜揽雀尾⑴转腰举手;⑵坐腿后捋;⑶转体搭手;⑷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⑹弓步前按。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⑴转体摆掌;⑵收脚摆掌;⑶摆步摆掌;⑷跟步落手;⑸落拳穿掌。

第十七式—左右倒卷肱⑴转体摆掌;⑵提脚屈收;⑶退步推掌;⑷转体摆掌;⑸提脚屈收;⑹退步推掌;⑺转体摆掌;⑻提脚屈收;⑼退步推掌;⑽转体摆掌。

第十八式—斜飞势⑴收脚抱球;⑵转体上步;⑶弓步分手。

第十九式—提手⑴跟步转掌;⑵虚步合手。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⑴转体抱球;⑵虚步亮掌。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⑴落手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⑴跟步落手;⑵虚步插手。

第二十三式—闪通背⑴上步提掌;⑵弓步架推。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⑴转身握拳;⑵上步撇拳。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收脚收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⑴上步抱球;⑵上步掤手;⑶转腰举手;⑷坐腿捋手;⑸转体搭手;⑹弓步前挤;⑺坐腿后引;⑻弓步前按。

第二十七式—单鞭⑴转体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

太极拳招式大全

太极拳招式大全

太极拳招式大全
第一段:第一势——第十六势
1、预备势;
2、太极起势;
3、金刚捣锥;
4、懒扎衣;
5、六封四闭;
6、单鞭;
7、金刚捣锥;8、白鹤亮翅;9、斜行;10、搂膝;11、上三步;12、斜行;13、搂膝;14、拗步;15、掩手弘拳;16、金刚捣锥;
第二段:第十七势——第二十七势
17、撇身捶;18、青龙出水;19、双推手;20、肘底看拳;21、倒卷弘;22、白鹤亮翅;23、斜行;24、闪通背;25、掩手弘拳;26、六封四闭;27、单鞭;
第三段:第二十八势——第四十三势
28、云手;29、高探马;30、右擦脚;31、左擦脚;32、左蹬一跟;33、前趟拗步;34、击地捶;35、踢二起;36、护心拳;37、旋风脚;38、右蹬一跟;39、掩手弘拳;40、小擒打;41、抱头推山;42、六封四闭;43、单鞭;
第四段:第四十四势——第五十二势
44、前招;45、后招;46、野马分鬃;47、六封四闭;48、单鞭;49、玉女穿梭;50、懒扎衣;51、六封四闭;52、单鞭;
第五段:第五十三势——第六十二势
53、云手;54、摆脚跌岔;55、金鸡独立;56、倒卷弘;57、白鹤亮翅;58、斜行;59、闪通背;60、掩手弘拳;61、六封四闭;62、单鞭;
第六段:第六十三势——第七十五势
63、云手;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67、猿猴探果;68、单鞭;
69、雀地龙;70、上步七星;71、下步跨虎;72、双摆莲;73、当头炮;74、金刚捣锥;75、收势;。

太极拳的23种掌法、6种复合掌法及其练法、用法!

太极拳的23种掌法、6种复合掌法及其练法、用法!

太极拳的23种掌法、6种复合掌法及其练法、⽤法!在苍茫的⼤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海之间,海燕像⿊⾊的闪电,在⾼傲地飞翔。

⼀会⼉翅膀碰着波浪,⼀会⼉箭⼀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勇敢的叫喊声⾥,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充满着对暴风⾬的渴望!在这叫喊声⾥,乌云听出了愤怒的⼒量、热情的⽕焰和胜利的信⼼。

海鸥在暴风⾬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海上飞窜,想把⾃⼰对暴风⾬的恐惧,掩藏到⼤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活的战⽃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体躲藏到悬崖底⾳乐基本素养包括乐理、视唱练⽿、节奏训练等内容,是⼀套系统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学习⾳乐的基础。

从⼩进⾏这⽅⾯的训练能有效地开发智⼒,挖掘⼈的⾳乐潜⼒,并能对学琴起到很⼤的促进作⽤。

乐理简单来说,⾳乐基本理论知识为了演奏的需要,钢琴课往往是⽤到什么讲什么,因为不讲学⽣就不会弹。

这样在课上讲的乐理只能是应付演奏,不可能系统、详细,不可能讲得太深,更没有书⾯练习。

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会留下深的印象。

学⽣如果想⾃学,就会遇到很多新问题。

有⼀部分很重要的知识在技能课上⼏乎涉及不到,如⾳值组合法、⾳程的构成与识别、和弦原理、⼤⼩调式、民族调式以及相当于⼤学教程的和声、⾳乐发展史、作品分析等。

视唱练⽿与节奏练习这是素养课的核⼼和精髓。

视唱就是看着谱唱。

视唱是⾳乐⼯作者的⼀项基本功,也是学习乐器学⽣的⼀项基本技能。

视唱学得好的学⽣,学琴过程不会出现识谱⽅⾯的问题,因⽽进步顺利;听⾳是对⽿朵的直接训练,⾳乐是听觉艺术,听觉能⼒的提⾼直接意味着⾳乐素质的提⾼;节奏是⾳乐的⾻架,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的乐感,学⽣学到⼀定程度后进步的障碍主要在这⽅⾯表现出来。

通过学习⾳乐基本素养,能有效地开阔学⽣的艺术视野、提⾼⾳乐修养,全⾯提⾼⾳乐素质,并使眼、⼝、⼿、脑、⽿能得到全⾯协调的锻炼。

十六式太极拳

十六式太极拳

十六式太极拳十六式太极拳第一式:起势【动作一:左脚开立】随重心渐移于右腿,左脚向左横开半步,同肩宽,随即重心移回两腿间,脚尖向正南,成开立步。

两臂仍自然垂于腿侧,两肘微开。

目平视前方。

【动作二:两臂平举】两掌边内旋边慢慢向前向上平举,两臂自然伸直,肘微下垂,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目平视前方。

【动作三:屈蹲按掌】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小马步。

同时两掌弧形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掌心向下,掌膝相对。

目平视前方。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动作一:收脚右抱】随体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

随上体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

随上体转,右掌向右上再向左划弧,右臂弧形平屈于胸前,掌心向下;同时左掌边外旋边经体前向右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心相对成抱球状。

目视右掌方向。

【动作二:弓步分掌】随体转,左脚向左前方(正东偏左)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随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左脚踏实脚尖向正东,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

随上体左转,两掌分别向左上右下渐渐弧形分开,左腕高与肩平,肘微屈,掌心斜向上;同时右掌弧形落于右胯旁,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目视左掌前方。

【动作三:后坐旋掌】随体转,右腿渐屈,重心稍右移,左脚尖翘起。

随体转,左掌边微内旋边弧形稍里收;同时右掌稍外撑。

眼领体转。

【动作四:收脚左抱】随体转,左脚尖外摆约60°,随重心前移,左腿渐渐屈膝前弓,左脚全脚踏实,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

随上体左转,左掌继续内旋,左臂弧形平屈于胸前,掌心向下;同时右掌边继续外旋边向左上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心相对成抱球状。

目视左掌方向。

【动作五:弓步分掌】随体转,右脚向右前方(正东偏右)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随重心前移,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右脚踏实脚尖向正东,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

随上体右转,两掌分别向左下右上渐渐弧形分开,右腕高与肩平,肘微屈,掌心斜向上;同时左掌弧形落于左胯旁,肘也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是已故太极拳大师王守先老先生积数十年之经验秘传而来的。

它既具有各家太极拳的共同特点,又较为精简,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要领。

长期坚持锻炼,能使全身肌肉收放自如,气血易于贯通四肢百骸,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气机交换,提高肌体免疫力,振奋生息之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功效。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前六式多注重练心意,后六式重于练内劲。

它以空、松、意推动姿式动作,又以动带静,以意行气、以气行血,意之所至,即血流行之所至。

现将其整理出来,公诸同好,以供参考。

第一式: 悬锤式预备式: 身体端正自然,不偏不倚,不必故意挺胸或收腹,要平心静气,呼吸自然,意气下沉,头顶颌起,然后左脚向左分开,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两足平行,脚尖微向里扣,脚底正放,全身放松,不使力,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站立,都似屈非屈、似直非直的姿势。

全部太极拳十二法每式之预备姿势,皆如是。

1、两臂左右分开,斜行向上作弧线,先由两手的食指带头上举,两手上举时,十个指头好象有丝牵向上升,以动抽丝之劲,动作需轻缓,不可紧张用力,肩关节松开,好象往外拉,同时肘尖也向下松垂,手臂姿势成为双线对称弧形,两手高至头部前上方,两臂举起时手心随之转向,先斜向外向上,两手行至头顶正中,转成两手向下,同时重心落于两腿中间,眼向前平视,神带手行。

2、下落时,以肘尖松沉劲带头,候两肘落至肩平时,两腿同时下弯,两手轻轻下按至脐下为止,臀部不可向后突出,膝稍向前弯出,下按时两手掌离身四、五寸,两手指尖距离约三至四寸,目前平视,要自然,不可用力,两手则如拨摇云雾意境,如此为一次。

然后下按之两手,各自外翻成半阴阳手,仍以食指带头上提,重复上述动作十二次,也可视各人体力而定。

第二式: 交摩掌式站好预备姿势后,左右两臂上提至臂平胸前,手心向下,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臂平屈于胸前六、七寸,右手向外向右平行划圈,左手向内向左平行划圈,两手均为顺时针方向运行,回至胸前两手划之圈应一般大,同时两腿屈膝下蹲,在两手回到胸前时,再慢慢起立,如是十二遍。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的招式太极拳的招式太极拳对于我们来讲是有强身健体的效果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过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吗?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招式,欢迎大家阅读!太极拳的招式:1、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聘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左右野马分鬃。

(1)预备姿势:两脚幵立,与肩同宽,膝部稍微弯曲。

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2)抱手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掌心相对,右上左下,右手大体与肩平,在右胸前做出“抱球”的姿势。

接着左脚跟抬起,转向右侧,眼看右手。

(3)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两脚保持约20厘米距离。

(4)弓步分手:上体挺直,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前后分别向左上和右下两个方向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3、白鹤亮翅。

(1)跟歩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完成姿势胸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

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预备式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第二金刚捣碓7、白鹤亮翅8、斜行拗步9、初收10、前蹚拗步11、第二斜行拗步12、再收13、前蹚拗步14、掩手肱捶15、第三金刚捣碓16、披身捶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双推手20、三换掌21、肘底捶22、倒卷肱23、退步压肘24、中盘25、白鹤亮翅26、斜行拗步27、闪通背28、掩手肱捶29、六封四闭30、单鞭31、运手32、高探马33、右擦脚34、左擦脚35、蹬一根36、前蹚拗步37、击地捶38、翻身二起脚39、兽头势40、旋风脚41、蹬一根42、掩手肱捶43、小擒打44、抱头推山45、三换掌46、六封四闭47、单鞭48、前招49、后招50、野马分鬃51、六封四闭52、单鞭53、双震脚54、玉女穿梭55、懒扎衣56、六封四闭57、单鞭58、运手59、摆脚跌叉60、左右金鸡独立61、倒拳肱62、退步夺肘63、中盘64、白鹤亮翅65、斜行拗步66、闪通背67、掩手肱捶68、六封四闭69、单鞭70、运手71、高探马72、十字摆莲73、指裆捶74、白猿献果75、六封四闭76、单鞭77、雀地龙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双摆莲81、当头炮82、金刚捣碓83、收势。

24式太极拳每一个招式的名称

24式太极拳每一个招式的名称

24式太极拳每一个招式的名称(1)起势:(2A)左野马分鬃(2B)右野马分鬃(2C)左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A)左搂膝掬步(4B)右搂膝物步(4C)左搂膝物步(5)手挥琵琶(6A)左倒卷肱(6B)右倒卷肱(6C)左倒卷肱(6D)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A)云手一(10B)云手二(10C)云手三(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A)左穿梭(18B)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24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

两掌至于腹前,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二、野马分鬃〔三次〕左野马分鬃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左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左搂膝幼步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汤起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右搂膝幼步(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左搂膝幼步五、手挥琵琶1 右脚向前跟半步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3 左脚提起,脚跟着地成左虚步六、倒卷紈右倒卷纮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右脚跟随腰撵正左倒卷纮(同右倒卷纮,左右方向相反)右倒卷纮左倒卷纮七、左揽雀尾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2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4式太极拳拳谱

24式太极拳拳谱

24式太极拳拳谱24式太极拳拳谱是太极拳中最为流行的拳谱之一,它由24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技巧。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武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的武术传统,被誉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身体的健康、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和提高精神力量。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太极拳还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拳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固定形式和拳谱的武术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拳谱之一就是24式太极拳拳谱。

这个拳谱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制定,是太极拳中最为流行的拳谱之一。

它由24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技巧。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24个动作的含义和技巧。

第一式:起势起势是太极拳中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整个拳谱的开端。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调整呼吸和姿势,为后续的动作做好准备。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是太极拳中的第二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马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调整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腰部和腿部的力量。

第三式: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的第三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鹤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肩部和手臂的力量,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

第四式:搂膝拗步搂膝拗步是太极拳中的第四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膝盖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第五式:手挥琵琶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中的第五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手臂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手臂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第六式:高探马高探马是太极拳中的第六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马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练习者锻炼腿部和臀部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第七式:玉女穿梭玉女穿梭是太极拳中的第七个动作,它的名称来源于女子的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1. 太极初式2. 金刚捣椎3. 懒扎衣4. 六封四闭5. 单鞭6. 金刚捣椎7. 白鹤亮翅8. 斜行9. 搂膝10. 上三步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75. 太极收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势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1. 太极初势2. 金刚大捣锥3. 懒扎衣4. 六封四闭5. 单鞭6. 护心拳7. 斜行8. 回头金刚捣锥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1. 金刚捣锥2. 懒扎衣3. 六封四闭4. 单鞭5. 金刚捣锥6. 白鹤亮翅7. 搂膝拗步8. 初收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16. 青龙出水(出手花)17. 肘底看拳(叶底花)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21. 闪通背22. 掩手肱拳23. 懒扎衣24. 六封四闭25. 单鞭26. 云手27. 高探马28. 左右擦脚29. 左蹬一根30. 指地捶31. 踢二起32. 护心拳33. 踢一脚34. 右蹬一根36. 小擒打37. 抱头推山38. 六封四闭39. 单鞭40. 前招后招41. 野马分鬃42. 六封四闭43. 单鞭44. 玉女穿梭45. 懒扎衣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云手49. 摆脚50. 跌岔(一堂蛇)51. 金鸡独立52.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53. 白鹤亮翅54. 搂膝拗步55. 闪通背56. 掩手肱拳57. 懒扎衣58. 六封四闭59. 单鞭60. 云手61. 高探马62. 十字脚(双十字) 63. 指裆捶64. 白猿献果(青龙出水)65. 六封四闭66. 单鞭67. 铺地锦(雀地龙)68. 上步七星69. 下步跨虎70. 摆脚71. 当头炮72. 金刚捣锥陈氏太极拳小架二路1. 金刚捣锥2. 懒扎衣3. 六封四闭4. 单鞭5. 护心拳6. 上三步7. 前趟拗步8. 玉女穿梭9. 撇身锤10. 左指裆11. 右斩手12. 左翻花舞袖13. 右翻花舞袖14. 掩手锤15. 上步腰揽肘16. 大肱拳17. 小肱锤18. 玉女穿梭19. 回身倒骑龙20. 右倒骑龙21. 转身掩身锤22. 左裹鞭炮23. 右裹鞭炮24. 兽头势25. 劈架子26. 上步舞袖27. 转身掩手锤28. 上步伏虎势29. 上右步黄龙三搅水30. 退步黄龙三搅水31. 左蹬脚32. 右蹬脚33. 转身掩手锤34. 上右步右冲35. 左冲拳拳36. 翻身掩手锤37. 回身扫蹚腿38. 翻身掩手锤39. 右全炮捶40. 左全炮捶41. 翻身掩手锤42. 回身倒叉43. 左朵耳肱44. 右朵耳肱45. 回头当头炮46. 变式大捉炮47. 腰揽肘48. 顺揽肘49. 上步窝底炮50. 井搅直入51. 金刚捣锥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1. 预备式2. 金刚捣硾3. 懒扎衣4. 六封四闭5. 单鞭6. 第二金刚捣硾7. 白鹤亮翅8. 斜行拗步9. 初收10. 前蹚拗步11. 第二斜行拗步12. 再收13. 前蹚拗步14. 掩手肱捶15. 第三金刚捣硾16. 披身捶17. 背折靠18. 青龙出水19. 双推手20. 三换掌21. 肘底捶22. 倒倦肱23. 退步压肘24. 中盘25. 白鹤亮翅26. 斜行拗步27. 闪通背28. 掩手肱捶29. 六封四闭30. 单鞭31. 运手32. 高探马33. 右擦脚34. 左擦脚35. 蹬一根36. 前蹚拗步37. 击地捶38. 翻身二起脚39. 兽头势40. 旋风脚41. 蹬一根42. 掩手肱捶43. 小擒打44. 抱头推山45. 三换掌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前招49. 后招50. 野马分鬃51. 六封四闭52. 单鞭53. 双震脚54. 玉女穿梭55. 懒扎衣56. 六封四闭57. 单鞭58. 运手59. 摆脚跌叉60. 左右金鸡独立61. 倒倦肱62. 退步压肘63. 中盘64. 白鹤亮翅65. 斜行拗步66. 闪通背67. 掩手肱捶68. 六封四闭69. 单鞭70. 运手71. 高探马72. 十字摆莲73. 指裆捶74. 白猿献果75. 六封四闭76. 单鞭77. 雀地龙78. 上步七星79. 退步跨虎80. 转身双摆莲81. 当头炮82. 金刚捣硾83. 收势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炮捶)1. 预备式2. 金刚捣硾3. 懒扎衣4. 六封四闭5. 单鞭6. 搬拦肘7. 护心捶8. 拗步斜行9. 煞腰压肘拳10. 井揽直入11. 风扫挴花12. 金刚捣硾13. 庇身捶14. 撇身捶15. 斩手16. 翻花舞袖17. 掩手肱拳18. 飞步拗鸾肘19. 运手(前三) 20. 高探马21. 运手(后三) 22. 高探马23. 连珠炮(一) 24. 连珠炮(二) 25. 连珠炮(三)26. 倒骑麟27. 白蛇吐信(一)28. 白蛇吐信(二)29. 白蛇吐信(三)30. 海底翻花31. 掩手肱捶32. 转身六合33. 左裹身鞭(一)34. 左裹身鞭(二)35. 右裹身鞭(一)36. 右裹身鞭(二)37. 兽头势38. 劈架子39. 翻花舞袖40. 掩手肱锤41. 伏虎42. 抹眉红43. 右黄龙三搅水44. 左黄龙三搅水45. 左蹬一根46. 右蹬一根47. 海底翻花48. 掩手肱捶49. 扫蹚腿(转胫炮)50. 掩手肱捶51. 左冲52. 右冲53. 倒插54. 海底翻花55. 掩手肱捶56. 夺二肱(一) 57. 夺二肱(二) 58. 连环炮59. 玉女穿梭60. 回头当门炮61. 玉女穿梭62. 回头当门炮63. 撇身捶64. 拗鸾肘65. 顺鸾肘66. 穿心肘67. 窝里炮68. 井揽直入69. 风扫梅花70. 金刚捣硾71. 收势陈氏太极枪(白猿棍夹梨花枪)1. 起势2. 夜叉探海3. 全舞花4. 中平枪5. 急三枪6. 上平枪7. 珍珠倒卷帘8. 下平枪9. 颠腿一橹枪10. 扎青龙献爪11. 上步捉一枪12. 扫地刺13. 边拦枪14. 往前打两枪15. 黄龙点杆16. 撩扎一枪17. 半个舞花18. 腰群拦枪19. 回头半个舞花20. 手按地蛇枪21. 挑一枪22. 扎一枪23. 掩两枪24. 左摇旗一扫朝天枪25. 右摇旗一扫铁牛耕地26. 回头半个舞花27. 下滴水枪28. 掩两枪29. 上骑龙枪30. 往前进拨草寻蛇31. 往后退白猿拖枪32. 回头刺乌龙入洞33. 颠回腿收琵琶式34. 往前打两枪35. 摇旗扫地36. 泰山压卵37. 半个舞花38. 灵猫扑鼠39. 左扑一枪40. 右扑一枪41. 翻身回头刺枪42. 踢一根子43. 单手出枪44. 全舞花45. 二郎担山扫一枪46. 半个舞花47. 下六分枪48. 回头半个舞花49. 鹞子扑鹌鹑50. 右扫一枪51. 挑一根子52. 扎一枪53. 全舞花54. 二郎担山扫一枪55. 半个舞花56. 美女纫针57. 玉女穿梭58. 刺闯鸿门枪59. 回头扫一枪60. 全舞花61. 护膝枪62. 掩两枪63. 苍龙摆尾64. 往前挡一枪65. 往前再挡一枪66. 往左挡一枪67. 往右挡一枪68. 半个舞花69. 太公钓鱼70. 回马枪71. 收势陈式太极短拳24式0. 预备式 (无极式)1. 懒扎衣 (懒扎衣立势高强)2. 单鞭 (丢下单鞭鬼也忙)3. 翻花炮 (出门先使翻花炮)4. 望门钻 (望门攒去呈英豪)5. 反蹚掌掩手肱捶 (反蹚庄后带掩手肱拳)6. 卧弓射虎 (骑马势连卧弓射虎)7. 左拗步下击(左拗步十面埋伏)8. 右拗步上打(右拗步谁敢当先)9. 披身压肘 (庇身拳势如压蛋)10. 指裆势(指裆势高跳低蹦)11. 金鸡独立(金鸡独立且留情)12. 护心拳 (护心拳八面玲珑)13. 六封四闭(六封四闭势难容)14. 纵横劈击(转身拳劈打纵横)15. 耳环跟打(上一步耳环跟打)16. 倒转左右七星 (倒回来左右七星)17. 翻花炮孤雁出群 (翻花炮打一个孤雁出群)18. 下扎势 (下扎势谁敢来攻)19. 翻花舞袖(翻花舞袖拔长虫)20. 分门一脚(分门庄去丧残生)21. 转身一拳(转身一拳打倒)22. 穿梭两脚难停 (两脚穿庄难停)23. 舞袖推山(舞袖一推往前攻)24. 回头当头炮(急回头当场炮中)25. 收势陈式太极长拳108式0. 预备式 (无极式)1. 懶扎衣 (懶扎衣立势高强)2. 出步担阳 (丢下腿出步单阳)3. 七星拳 (七星拳手足相顾)4. 探马势 (探马势太祖高传)5. 当头炮 (当头炮势冲人怕)6. 中单鞭 (中单鞭谁敢当先)7. 跨虎势 (跨虎势挪移发脚)8. 拗步势 (拗步势手足活便)9. 兽头势 (兽桃势如牌抵进)10. 抛架子 (抛架子当头按下)11. 孤身炮 (孤身炮)12. 翻花舞袖(打一个翻花舞袖)13. 拗鸾肘 (拗鸾肘)14. 左右肱拳(左右红拳)15. 玉女穿梭倒骑龙 (玉女穿梭倒骑龙)16. 连珠炮 (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17. 猿猴看果(猿猴看果谁敢偷铁甲将军也要走)18. 高四平 (高四平)19. 迎风脚 (迎风脚跺子)20. 小肱拳 (小红拳火焰攒心)21. 斩手炮凤鸾藏肘 (斩手炮打一个22. 窝里炮井揽直入 (窝里炮打一个23. 指路势 (直入势)24. 披身捶 (庇身拳)凤鸾藏肘) 井揽直入)25. 转身吊打(转身吊打)26. 指裆势 (指裆势)27. 剪臁踢膝(剪臁踢膝)28. 金鸡独立(金鸡独立)29. 朝阳击鼓(朝阳击鼓)30. 护心肘 (护心拳)31. 专降快腿(专降快腿)32. 拈肘势 (拈肘势逼退英雄)33. 小擒拿(哧一声小擒拿休走)34. 拿鹰捉兔硬开弓 (拿鹰捉兔硬开弓)35. 下扎势 (下扎势闪惊巧取)36. 倒扎势 (倒扎势谁人敢先攻)37. 朝阳手 (朝阳手)38. 变身放腿(便身防腿)39. 一条鞭 (一条鞭打进不忙)40. 悬脚势 (悬脚势诱彼轻进)41. 骑马势 (骑马势冲来敢挡)42. 霎步里踩(一霎步往里就踩)43. 下海擒龙(下海降龙)44. 上山伏虎(上山伏虎)45. 野马势独立擂鼓 (野马分鬃张飞擂鼓)46. 雁翅势穿掌一腿 (雁翅势穿庄一腿)47. 阴阳劈脚(劈来脚势)48. 入步连心(入步连心)49. 雀地龙跌下(雀地龙按下)50. 朝天蹬立起(朝天蹬立起)51. 鸡子现胸( 鸡子解胸)52. 白鹅掠翅(白鹅掠翅)53. 黑虎拦路(黑虎拦路)54. 转身托钵(胡僧托钵)55. 燕子衔泥(燕子衔泥)56. 二龙戏珠(二龙戏珠)57. 赛过神枪(赛过神枪)58. 前肘后肘(丘刘势)59. 左搬右掌(左搬右掌)60. 扑前扫后( 鬼蹴脚扑前扫后)61. 挺身举鼎(霸王举鼎)62. 十面埋伏(韩信埋伏)63. 右山势 (右山势)64. 左山势 (左山势)65. 前冲后冲(前冲后冲)66. 拔地献掌(观音献掌)67. 背手拜佛(童子拜佛)68. 翻身过海(翻身过海)69. 回头指肚(回回指路)70. 勒马跳涧(敬徳跳涧)71. 铁鞭挥扫(单鞭救主)72. 青龙舞爪(青龙舞爪)73. 饿马提铃(恶马提铃)74. 六封四闭(六封四闭)75. 金刚捣硾(金刚捣硾)76. 下四平 (下四平)77. 背后拔剑(秦王拔剑)78. 提腿打虎(存孝打虎)79. 挺膝仗剑(钟馗仗剑)80. 佛顶珠 (佛顶珠)81. 反蹚掌望门钻 (反蹚庄望门攒)82. 击地捶封闭捉拿 (下扎势上一步83. 推山二掌(推山二掌)84. 罗汉降龙(罗汉降龙)封闭捉拿) 85. 左右跨马肱拳 (左转红拳左跨马右转红拳右跨马)86. 左右搭袖(左搭袖右搭袖)87. 搂膝拗步插一掌 (回头搂膝拗步插一掌)88. 转身三请客(转身三请客)89. 掩手肱捶双架梁 (掩手红拳双架梁)90. 丹凤朝阳(单凤朝阳)91. 金鸡晒膀(回头高四平金鸡晒膀)92. 托天叉 (托天叉)93. 左右搭眉(左搭眉,右搭眉)94. 天王降妖(天王降妖)95. 铁幡杆 (上一步铁幡杆)96. 倒拖鞭 (下一步子胥拖鞭)97. 苍龙摆尾(苍龙摆尾)98. 拍手摘乳(仙人摘乳)99. 回头一炮拗鸾肘 (回头一炮拗鸾肘)100. 跺子二肱捧玉盘 (跺子二红仙人捧玉盘)101. 翻身探海(夜叉探海)102. 俯身捕蟾(刘海捕蟾)103. 回头捧金盒(烈女捧金盒)104. 反扇掌 (直符送书)105. 闪通背窝里炮 (回头闪通背窝里炮)106. 双龙抹马(收回去双龙抹马)107. 田里看瓜(急回头智远看瓜)108. 护膝摘下满天星 (自转两拳护膝当场按下满天星谁敢与吾比拼)109. 收势陈氏太极单剑1. 太极剑初势2. 朝阳剑3. 仙人指路4. 青龙出水5. 护膝剑6. 闭门势7. 青龙出水8. 翻身下劈剑9. 青龙转身10. 斜飞势11. 展翅点头12. 拨草寻蛇13. 金鸡独立14. 仙人指路15. 盖拦式16. 古树盘根17. 饿虎扑食18. 青龙摆尾19. 倒卷肱20. 野马跳涧21. 白蛇吐信22. 乌龙摆尾23. 钟馗仗剑24. 罗汉降龙25. 黑熊翻背26. 燕子啄泥27. 白蛇吐信28. 斜飞式29. 鹰熊斗智30. 燕子啄泥31. 摘星换斗32. 海底捞月33. 仙人指路34. 凤凰点头35. 燕子啄泥36. 白蛇吐信37. 斜飞式38. 左托千斤39. 右托千斤40. 燕子啄泥41. 白猿献果42. 落花式43. 上下斜刺44. 斜飞式45. 哪吒探海46. 怪蟒翻身47. 韦驼献杵48. 磨盘剑49. 太极剑还原陈氏太极春秋大刀1. 关圣提刀上霸桥2. 白云盖顶呈英豪3. 举刀磨旗怀抱月4. 上三刀吓杀许禇5. 下三刀惊退曹操6. 白猿拖刀往上砍7. 全舞花8. 一棚虎就地飞来9. 分鬃刀难遮难挡10. 十字刀劈砍胸怀11. 磨腰刀回头盘根12. 舞花撒手往上砍13. 举刀磨旗怀抱月14. 舞花撒手往下砍15. 落在怀中又抱月16. 全舞花刷刀翻身砍17. 刺回一举嗔哧人魂18. 舞花往左定下式19. 白云盖顶又转回20. 舞花翻身往上砍21. 再举青龙看死人22. 舞花往右定下式23. 白云盖顶又转回24. 递酒挑袍猛回头25. 花刀转下铜判竿26. 舞花双脚谁敢阻27. 花刀转下铁门栓28. 卷帘倒退难遮闭29. 十字一刀往举起30. 翻身再举龙探水陈氏太极十三杆1. 青龙出水2. 童子拜观音3. 饿虎扑食4. 拦路虎5. 腰拦枪6. 斜披横扫眉7. 井拦倒挂8. 中心入硾9. 俊鸟入巢10. 面披背崩11. 拖竿12. 黄龙三搅水13. 收回怀中抱月势陈氏太极单刀1. 单刀起势2. 护心刀3. 青龙出水4. 风卷残花5. 白云盖顶6. 黑虎搜山7. 苏秦背剑8. 金鸡独立9. 迎风滚闭10. 腰斩白蛇11. 日套三环12. 拨云望日13. 左拨草寻蛇14. 右拨草寻蛇15. 青龙出水16. 风卷残花17. 雁别金翅18. 夜叉探海19. 左翻身砍20. 右翻身砍21. 白蛇吐信22. 怀中抱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