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具有里程碑意义。
2、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在于不懂得实践活动的意义。
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说明实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改变自身,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认识观念无法改变自身,因此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5、[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的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说明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属人性、能动性、社会性、革命性、批判性6、生产活动更体现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劳动,所以人的本质是劳动。
7、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教育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倾向,提出实践是环境和人改变的共同基础。
历史唯心主义:环境决定人—制度决定人—意见支配一切—英雄史观8、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历史功绩又指出其局限性:历史功绩: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局限性:陷入宗教唯心主义(上帝现实化、人化)9、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错误: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致于不能认识宗教的根源,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10、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撇开历史进程,把人的本质看作抽象的、孤立的个体,犯了出发点错误;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犯了方法论错误。
11、[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阶级性。
“市民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人类”指共产主义社会,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不是真正的社会,扬弃了私有制的社会,人类互归的社会。
马克思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一、概念1.物的异化:←(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产品与它的创造族(工人阶级)相分离。
实际上,工人首先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即工人从属于商品相互交换的规律,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在生产中普遍使用,所以说劳动普遍减少,从而产生竞争,竞争必然导致失业,出现工人生产的产品与工人相对抗,即产生了异化。
2.劳动的自我化异:←(劳动活动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①劳动者本身的异化只是劳动异化的一个方面,劳动异化的本质不在于物的异化,不在于工人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所占有,实际上说不在于分配领域,而在于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于劳动者与生产的关系。
先有主体的异化,后才有劳动产品的异化(客体异化)。
劳动应该是人最基本的活动,应该是人生命活动的表现,应该是人的内在本质,应当在劳动中自由发挥人的体力和智力,应在劳动中肯定自己的本质,应当感到幸福和满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是受资本家支配,生产劳动不属于工人支配。
②在私有制下的劳动者不能支配自己,而受资本家强制是被迫的,从事生产劳动时自己是一种非人劳动。
所以马克思强调异化不是物,而是工人的体力和智力,即工人的个人生命不属于他自己,反过来又反对他自己,实际上孕育着劳动力是商品的思想,这样一种商品,资本家占有别人劳动本身就是异化,资本就是占有和支配他人本质的劳动。
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①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价值和使用价值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基础。
②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或者说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地关系。
马原考试资料-原著理解
原著理解第一章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点: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本身的。
"要点:马克思强调实践是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3、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
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但是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要点:列宁指出意识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4、恩格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究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普遍联系的经典论述。
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二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三是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章1、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答案要点:毛泽东指出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恩格斯:“在思维领域中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和这种认识能力仅仅在外部受限制的而且认识上也受限制的各个人身上的实际存在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究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的,是在无究无尽的前进运动中解决的."答案要点:恩格斯论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考四个 20分)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
4、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5、“市民”社会:它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城市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民主法制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它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旧唯物主义和以往所有的哲学都是为这种社会服务的。
因此,“市民”社会本质上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私有制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和其他方面的对立,因此也叫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6、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
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7、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
马克思经典著作一、异化劳动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1溯源:[1]基督教《旧约》中关于偶像崇拜的概念; [2]柏拉图世俗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的颠倒。
主要代表及其观点:霍布斯[英]:每个人权利的“转让”产生“利维坦”反过来成了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卢梭[法]:用异化来说明人民主权。
国家变成与它原来使命相反的暴君统治的工具;黑格尔[德]:异化即“绝对精神”这个异化主体的对象化、外化;费尔巴哈[德]: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唯心主义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如:人为了精神上的慰籍而创造了上帝、宗教,结果反而成为上帝的奴隶。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
2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构成异化理论的出发点3、马克思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导读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导言研面一、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和方法。
同济大学四平路[本篇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征。
二、考核要点:正门(一)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同济大学四平路(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世界观的根源或基础336260 37(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和方法济武第一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112室一、本章学习篇目:2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039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辅导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本章重点]: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
共济网二、考核要点:同济(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性院(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研(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共(五)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及其基本观点(六)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系统论述一、本章学习篇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共产主义的思想二、考核要点:(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二)《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论述(三)《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四)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新贡献第三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一、本章学习篇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本章重点]:马克思在有关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
二、考核要点:(一)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二)剩余价值理论(三)资本积累理论(四)资本流通理论(五)经济危机理论(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的论述(七)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现实意义第四章科学理论的拓展一、本章学习篇目: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节选)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恩格斯:《致约·布洛赫》恩格斯:《致弗·梅林》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内阶级斗争》一书的导言[本章重点] :如何更加系统、完整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范围
题型有五种:1、写作背景题2、简答题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4、理解与分析题5、论述题复习范围如下一、写作背景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共产党宣言》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实践论》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简答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标志着什么?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大致范围见教材目录连线情况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四、理解与分析题1、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2、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3、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4、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源泉、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5、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五、论述题1、《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参考答案:一、1、1845年2月5日,马克思被驱逐到布鲁塞尔,在此地,马克思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理论研究。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
《形态》部分1、《形态》是如何在历史的视域下,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
现实的人总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因而只能是历史的存在,而不是“纯粹的存在”。
唯物史观正是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的。
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人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是任何经验都无法推翻的基本事实。
这种制约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基础,包括人的生理条件和各种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二是历史基础,包括每一代人所必须面对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起点等。
这些限制总起来说就是生存条件,主要是物质生活条件。
人的生命只能在这些具体的制约中“冲动”,历史只能在这些具体的条件下“创造”,否则,就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想象的、抽象的人。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绝对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马克思给“生活”所加的边注是:“地质学、水文学等等的条件。
人体,需要,劳动。
”就是说,地理环境、有生命的人以及他们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从事的劳动构成了“生活”的基础。
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现实的个人”,处在自然和历史的交汇点上,是自然进化的终结和历史创造的开端,因而也就成为一切历史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前提。
在其身上,浓缩着人和自然、个体和类的最简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关系,而任何撇开了这种关系的“人”的观念,只能导致把历史创造活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
可见,把握“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有两个关节点:一个是自然和历史,另一个是个体和类。
“现实的个人”不是“自然人”,他的生存条件连同他的本性(或“自然”)都是其实践的结果,因而他是历史的;然而“现实的个人”又不等同于“现存的个人”,或者说,“现存的个人”只是“现实的个人”的一种形态,它总是被历史超越的,而现实的个人则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绝对前提,是不可能被历史所超越的。
同样,“现实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不是“唯一者”,而是必然与他人形成各种联系并因而总是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个人;“现实的个人”也不是没有个体性的共性人,而总是以有着非常具体个性的自主活动类型为其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复习资料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使用异化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一次尝试,它被西方学者成为“新的福音书”。
2.劳动的外(异)化表现在什么地方?(1)劳动者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2)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异化;(3)劳动者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4)劳动者同劳动者相异化。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这一文本开始,马克思开始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从隐性唯心主义过渡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质变,是分界线。
4.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指获得了解放的社会形态,即后来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
5.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节选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内容。
马克思主张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结合起来,而且后者更为重要。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这表明马克思力图建立一种新哲学,即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行动哲学,也即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正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体现和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地方。
人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制约的存在,而是能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不断丰富自己本质的存在。
6.《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文本是马克思通过自我反思、批判,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彻底将自己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从而全面建构自己的新世界观。
7.为什么说青年黑格尔派是最大的保守派?青年黑尔学派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他们只是用语词批判语词,而不是批判现实世界,这种哲学批判所能达到的唯一结果,是从宗教史上对基督教作一些说明,而且还是片面的说明。
至于他们的全部论断,只不过是进一步修饰他们的要求:想用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说明作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发现。
8.马克思建立在分工学说基础上的社会分期理论:三种所有制形式。
1)部落所有制:生产、分工很不发达,其社会结构只限于家庭的扩大;2)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分工较发达——私有制发展——公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已充分发展;3)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9.一定时代一定地区人们生活的社会制度受到那两种生产的约制?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约制;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约制10.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11.费尔巴哈的那本书对马克思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督教的本质》,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大纲一、考试用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也可使用其它教材)。
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重要意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2、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和辨证方法之间的矛盾的?3、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4、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四)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特点的论述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五)毛泽东《实践论》1、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3、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六)毛泽东《矛盾论》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七)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3、如何理解“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八)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九)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三、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试卷包括概念题、简述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等题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一、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1、《手稿》对人的一般性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哲学策源地。
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
首先,这里的类指的是社会,类存在则是社会存在;其次马克思是从劳动这种人的生命活动来把握人的本质,他以为“自由的意识的活动的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欣然,马克思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他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真正社会联系作为人的本质。
这使他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有了新的含义,即实践性、个别性、能动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看到了人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的作用,但《手稿》中所讲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中的人。
所以《手稿》中人的本质并未超出费尔巴哈的框架,但其中又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马克思后来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
2、《提纲》从考察人与环境的辩证法关系入手,否定了人的抽象的类本质,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崭新命题。
这一认识使他在人的本质观上与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强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把握和解释人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关系,强调人的实践,实际上就是强调人的本质的生成性质。
可见在《提纲》中马克思已经抛弃了以抽象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的人本主义,找到了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关系为新的理论出发点。
3、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形态》比《提纲》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形态》中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的本质收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制约,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本质应看做是形成人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人的本质应被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形态》丰富和发展了《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并使之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第一篇:绪论[掌握内容]1、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2、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体系设想:马克思:最大核心——资本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态列宁:国家与革命斯大林:论语言问题[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1)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毛泽东等所发展的学说体系。
它包括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阶级、社会、国家等等主义的思想学说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其中,无产阶级≠农民、劳苦大众)(3)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即原则与方法。
它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最一般的规律.其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能知道自然科学的发展。
而库恩的《科学结构的革命》指出了“范式”,它是核心还是价值观。
(2)先进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个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最主要的体现是辩证法。
(4)崇高的社会理想(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根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个人条件.其中,社会历史根源:包括生产高度社会化(产业大军的出现)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了两大基本阶级。
阶级根源:包括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分散走向联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三大历史事件([英]宪章工人运动、[法]里昂工人起义、[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认识根源: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包括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进化论),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理论.--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怀论);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法国(傅里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欧文)—-阶级理论—法国的历史学派.个人条件:马克思(犹太人),民主主义党派,生在律师家族,知识渊博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的(立场)实践。
马克思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一、概念1.物的异化:←(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产品与它的创造族(工人阶级)相分离。
实际上,工人首先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即工人从属于商品相互交换的规律,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在生产中普遍使用,所以说劳动普遍减少,从而产生竞争,竞争必然导致失业,出现工人生产的产品与工人相对抗,即产生了异化。
2.劳动的自我化异:←(劳动活动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①劳动者本身的异化只是劳动异化的一个方面,劳动异化的本质不在于物的异化,不在于工人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所占有,实际上说不在于分配领域,而在于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于劳动者与生产的关系。
先有主体的异化,后才有劳动产品的异化(客体异化)。
劳动应该是人最基本的活动,应该是人生命活动的表现,应该是人的内在本质,应当在劳动中自由发挥人的体力和智力,应在劳动中肯定自己的本质,应当感到幸福和满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是受资本家支配,生产劳动不属于工人支配。
②在私有制下的劳动者不能支配自己,而受资本家强制是被迫的,从事生产劳动时自己是一种非人劳动。
所以马克思强调异化不是物,而是工人的体力和智力,即工人的个人生命不属于他自己,反过来又反对他自己,实际上孕育着劳动力是商品的思想,这样一种商品,资本家占有别人劳动本身就是异化,资本就是占有和支配他人本质的劳动。
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①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价值和使用价值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基础。
②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或者说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地关系。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
马克思经典着作一、异化劳动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1溯源:[1]基督教《旧约》中关于偶像崇拜的概念; [2]柏拉图世俗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的颠倒。
主要代表及其观点:霍布斯[英]:每个人权利的“转让”产生“利维坦”反过来成了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卢梭[法]:用异化来说明人民主权。
国家变成与它原来使命相反的暴君统治的工具;黑格尔[德]:异化即“绝对精神”这个异化主体的对象化、外化;费尔巴哈[德]: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唯心主义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如:人为了精神上的慰籍而创造了上帝、宗教,结果反而成为上帝的奴隶。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
2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构成异化理论的出发点3、马克思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
马克思原著选读考试资料
马克思原著选读资料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2.马克思:(1818—1883) 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3.恩格斯:(1820-1895)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
4.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5.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最主要的理论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重要意义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时间与有改造现实的功能4)哲学的实践功能和历史使命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A,自由自觉的活动。
B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1)(1)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3)它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它揭示的真理具有永恒的价值。
2)两个必然”原理揭示了历史大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同时又制定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具体阶段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恩格斯以黑格尔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为例,阐释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1.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2.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直观形式3.不懂得实践的意义4.忽视了人可以在客观性基础上发挥能动性二、唯心主义的缺点1.出想的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是却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2.从思维活动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的抽象的发展了,表面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实践活动排到实践之外。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全部是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四、人与环境中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填空)1.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问题的唯心主义倾向,提出实践是环境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五、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观(一)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二)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不是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
社会关系,社会属性的差别是其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带来的确定的了,进而也就相应确定了人与人之间本质差别之所在。
2.人的本质不是某一方面的社会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即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历史进程的变化,人的本质也将随之社会历史条件二不断发展变化。
(三)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功绩及局限功绩1.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人的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2.揭示了宗教的神秘外衣,把宗教拉到世俗来,即宗教不再神秘。
3.他认为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
局限1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了具体历史环境和人的实践,犯了出发点的错误。
2.费尔巴哈把宗教的的历史产生发展来解释人的产生发展,而没有把人的发展是历史产生的发展,陷入唯心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重要意义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时间与有改造现实的功能4)哲学的实践功能和历史使命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A,自由自觉的活动。
B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1)(1)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3)它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它揭示的真理具有永恒的价值。
2)两个必然”原理揭示了历史大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同时又制定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具体阶段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恩格斯以黑格尔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为例,阐释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写道: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应用于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只是意味着:这个国家只在它是必然的时候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
如果说它在我们看来终究是恶劣的,而它尽管恶劣却继续存在,那么,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
当时的普鲁士人有他们所应得的政府。
但是,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
恰恰相反,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
法国的君主制在1789年已经变得如此不现实,即如此丧失了任何必然性,如此不合理性,以致必须由大革命(黑格尔总是极其热情地谈论这次大革命)来把它消灭。
所以,在这里,君主制是不现实的,革命是现实的。
这样,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
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和辨证方法之间的矛盾的?黑格尔把异化理解为主体向客体的转化,认为绝对精神在逻辑阶段达到顶点以后,就突破自身而异化为自然界。
在熟悉领域也是这样。
在黑格尔哲学中,异化概念还包含有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
在黑格尔看来,主客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决定和适应的关系,而且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关系。
客体一经从主体产生出来。
就与主体相对立。
并反作用于主体,而主体则总觉得客体与自己是格格不入的,极力想摆脱客体对自己的束缚。
绝对精神在自然阶段就处于这种状态。
正是由于主客体双方的矛盾对立,才促使绝对精神最终摆脱了自然界物质外壳的束缚,进入精神阶级,并在黑格尔哲学中熟悉自己。
异化概念正是对主客体双方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哲学概括、它深刻地体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在异化这个规定之内——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的环节。
”但是,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统统被禁锢在唯心主义的外壳中,为了拯救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必须对异化概念进行批判和改造。
首先:唯心主义异化观与唯物主义异化观相对应。
第二,异化及其扬弃实质上就是否定之否定在这两次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中,马克思着重剖析黑格尔关于矛盾的思想,关于否定的否定的思想和关于主体一客体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将这些思想中的唯心主义因素去掉,把它们纳入唯物主义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彻底的发挥,使它们成为马克思的新哲学原理的组成部分,又成为深入研究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创立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作用。
3、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恩格斯最先明确提出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著作中,他提出了如下著名论断,“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k恩格斯的论断是对人类几千年的认识史、哲学史的概括和总结。
他在阐释这一问题时回顾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演变史,说明它贯穿于人类几千年的认识史、哲学史的始终,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展开,首先显示的是哲学的时代性内涵。
远古时代是它的“萌芽形式”,表现为梦与肉体、“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灵魂不死的观念”、“万物有灵的观念”反映的就是原始人处理思维与存在关系所达到的水准。
古希腊罗马时代是它的“朴素形式”,表现为对世界的本原、基质是“原初物质”还是理念的思考。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也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神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与实在论之间关于个别与一般关系的争论是在神学外衣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到近代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解决获得了它的“完全形式”,即主要探究“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集中论述了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4、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对的视野之外;当对去探讨历史的时候,对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对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恩格斯主要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了唯心主义,在揭露和批判中阐述对所论及问题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和观点。
恩格斯写道:“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对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
”(1).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关系、心灵的关系,对决不是要消灭宗教,而是要创立一种新的宗教—爱的宗教取代现实的宗教。
对把**看作是对的新的宗教借以实现的最高形式。
恩格斯指出:“在这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对不是抛开对某种在对看来也已成为过去的特殊宗教的回忆,直截了当地按照本来面貌看待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即**、友谊、同情、舍己精神等等,而是断言这些关系只有在用宗教名义使之神圣化以后才会获得自己的完整的意义。
在对看来,主要的并不是存在着这种纯粹人的关系,而是要把这些关系看作新的、真正的宗教。
”这是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错误之一。
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第二个错误是:认为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
费尔巴哈的这个论断表明历史对他的确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对完全不对得宗教是适应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状态而产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原因所引起的,历史上引发各大阶级之间斗争的根源不是宗教,而是彼此物质利益的冲突。
正是生产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历史的变迁决定了宗教的变迁,而不是相反。
( 2).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错误是对从抽象的人出发去研究道德问题。
恩格斯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指出:费尔巴哈“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在宗教哲学中出现的那种抽象的人。
这个人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他是从一神教的神羽化而来的,所以对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虽然对同其对的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对的人也和对本人一样是抽象的。
”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的第二个错误是:对对善恶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把恶当作绝对的“坏”。
完全不理解自从阶级产生以来恶的另外一面—历史发展的杠杆,对根本没有想到去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同黑格尔相比,费尔巴哈显得贫乏和肤浅石(3)、费尔巴哈把追求幸福当作一切道德的基础,然而,他不对得满足欲望的手段和对象才是真正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例如食物、异性、书籍、娱乐、辩论、活动、消费和加工的对象等,费尔巴哈所说的幸福就是一文不值的空话。
这是对从抽象的人而不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 4)、费尔巴哈把追求幸福说成是每个人的平等的绝对的权利,是适合于任何时代和任何情况的。
这又是一种非历史的糊涂观点。
首先,追求幸福的欲望要*物质的手段来满足,没有必须的物质条件,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毫无意义。
其次,费尔巴哈完全不对得在不同历史时期平等的权利在不同阶级那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一切剥削阶级为了满足他们自己追求幸福的欲望,从来不允许被剥削阶级有什么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即使是高唱自由平等赞歌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它给予被剥削者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一些。
( 5)、在这种情况下,费尔巴哈所提出的“对自己以合理的节制,对人以爱”的道德的基本准则,是非常贫乏和空泛的,恩格斯不无讽刺地说道,证券交易所就是实现这种道德原则最高的道德殿堂。
费尔巴哈前进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同唯物主义不一致了,这不仅限制了对在理论上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也使对被排挤出历史的舞台。
因为正当现实需要鼓励和引导无产阶级用经济上改革生产的办法来实现自身解放的时候,费尔巴哈却沉溺在空谈中,主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