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2019-12-29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精心整理心理学要点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不是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
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意识是作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
15161718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
二、简答及论述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强烈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强度、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显着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现代心理学重点
现代心理学重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之间的联系: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是他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价值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来源。
第四章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两大基本特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的产生、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2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原因)、人的主观原因。
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章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记忆的种类:一按记忆的内容划分:动作记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情节记忆二按记忆的理解情况:理解记忆、机械记忆三按材料组织的性质: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四按记忆的意识划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再现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有效得多,3重点---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是有规律的,即识记后在头脑中保持的材料随时间的而前进是递减的,这种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即遗忘较多,随着时间的进展,保持量是渐趋稳定地下降,遗忘的速度也是缓慢的下降,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也是记忆的遗忘规律。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引言: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机会,通过总结和回顾来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力。
本文将从认知、行为、人格和社交等多个方面总结心理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1 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传递过程,以及感知过程中的常见误差和矫正方法。
1.2 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以及记忆的遗忘原因和控制方法。
1.3 语言与思维: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高级形式。
我们需要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1.4 解决问题和决策:解决问题和决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的认知活动。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和思维技巧,以及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策略。
二、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1 学习和条件反射:学习是人类行为变化的基础,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学习原则,例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动机(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以及情感的分类和功能。
2.3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推断。
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对他人意图和动机的感知和解读的过程。
2.4 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人类行为受到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发展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变化。
三、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心理学 期末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觉察。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4.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5.理解性:指人在感知当前对象时,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最终用语词把它表示出来的特征。
6.选择性:指人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7.恒常性:人在知觉熟知的事物时,尽管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知觉映像仍保持恒定不变的现象8.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9.无(有)意注意:事先没有(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
11.有以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12.元认知: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13.记忆:人脑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14.意义识记:根据记忆对象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识记。
15.遗忘:是指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的提取出来。
16.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7.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8.需要:个体对内部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具体地说,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9.动机动机:推动个体进行某种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个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20.意志: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并力求实现该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
21.情绪: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2.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期末考试内容
心理学考试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分类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心理过程情绪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三心理的实质1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2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3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四心理活动和客观现实的关系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2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其次,心理活动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放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最后,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更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五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开始: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六心理学的方法1观察法(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活动产品分析法七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5 自我实现的需要(玛洛斯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时波浪式的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还没完全满足时,高一级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九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 附属内驱力十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2 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这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5 适当开展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十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整理思路。
一、认知心理学
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感知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
3. 注意和注意相关的现象
4. 认知控制过程、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5. 语言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6. 问题解决和决策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
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胎儿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3. 婴儿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4. 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5. 成人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三、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自我和自我概念
3.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错误
4. 情绪和情绪调节
5. 性别和性别角色
6. 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
四、人格心理学
1.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人格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 人格特质的测量和评估
4. 人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5.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五、临床心理学
1.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评估和诊断
3. 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4. 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
5. 应激、创伤和危机干预
这些是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要提醒你注意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2) (3) (4)
学会称赞别人 学会微笑 寻找最佳新观念
(5)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6) 培养乐观精神 (7) 经常使用自动的提示语 (二) 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 (1) 读书 (2) 幽默 (3) 赏花 (4) 散步 (5) 运动 (6) 旅游 (7) 写日记 (8) 放慢速度 (9) 登高远眺 6 理性情绪调节法: ABC 理论 事件 A ——事件 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C
( 2)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
( 3)社会交换理论
( 4)同质性理论
( 5)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 6)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
5 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1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6 青春期的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7 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爱抚——婚前性行为
四、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这些资源与自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五、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 1 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 发现自己的“优势“ 3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4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5 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 6 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
4 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最后一章
1 职业生涯的概述 2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
第五章 爱情与性心理
1 爱情三因论: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2 恋爱的发展与持续:热情度先升后降
亲密感呈上升趋势 承诺上升并近乎持平
3 失恋心理及调适: ( 1)构建理性的认识
( 2)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现代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现代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物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生物现象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认知过程B. 意识流C. 潜意识D. 行为主义3.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科学D. 化学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约翰·华生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利昂·费斯汀格D. 卡尔·罗杰斯5. 以下哪个选项是情绪理论中的一个?A. 认知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经典条件作用6. 以下哪项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选项都是7.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阿德勒D. 马斯洛8.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学习理论?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发展理论9. 以下哪项是心理测量工具的一种?A. IQ测试B. 血压计C. 体温计D. 心电图10.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A. 压抑B. 投射C. 否认D. 接受答案:1. A2. C3. D4. C5. A6. D7. B8. D9. A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2. 描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答: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
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要部分,它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这些无意识的内容可以通过梦境、口误等方式表现出来。
3.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达成目标的信心和能力感。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导引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科学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二、1、心理学的目标:(1)描述: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
如认知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趋势;(2)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如抑郁性别差异的ABC理论;(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如判别分析;(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如书写考试焦虑可提高考试成绩。
描述和解释属于理论任务,预测和控制则属于应用任务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一、科学方法的6个基本步骤:观察;对问题进行定义;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发表研究结果;建构理论二、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1)定义: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
(2)优缺点:优点:适合特点的研究问题;所观察的行为是亲眼所见,其行为和心理很少干扰,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预期行为的出现;自然条件下行为难于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结果难于重复;观察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影响。
(3)注意事项: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2、实验法:(1)定义: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2)优缺点:优点:能控制无关变量,推论因果关系;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可使某种行为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缺点;有些问题无法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
(3)典型概念:安慰剂效应:指没有实验操纵时,被试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3、相关法:(1)定义:了解两种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的方法(2)优缺点:优点:适合研究不容易被操纵或者因伦理学原因无法操纵的心理现象;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甚至做出预测。
现代人格心理学考试必背知识点
现代人格心理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3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绪论总和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例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
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启发作用。
但是,这种定义是肤浅的和常识性的,因为人格并不是许多特质简单的总和,而是各种特质有机的整合;它主次不分,只是罗列各种特质,有可能扩大人格概念的外延。
整合式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例如,卡米查尔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麦克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这种定义比总和式定义前进了一大步。
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是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之间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纯我),即对自我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适应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提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
例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这种定义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这是有意义的。
但是,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甚至局限于社会适应)是不全面的。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并且能改造环境。
现代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人类行为的规律B. 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C. 人类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 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规律答案:C2. 心理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是由哪位学者确立的?A. 弗洛伊德B. 冯特C. 斯金纳D. 詹姆斯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心理学D. 生物化学答案:D4.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A. 难以控制变量B. 难以量化数据C. 难以进行实验D. 难以重复实验答案:A5.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A6.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詹姆斯C. 罗杰斯D. 马斯洛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类型?A. 智力测试B. 人格测试C. 能力测试D. 健康测试答案:D8. 心理学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量化数据B. 强调质化数据C. 强调实验控制D. 强调统计分析答案:B9. 哪个心理学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C10.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可以控制变量B. 可以量化数据C. 可以进行实验D. 可以重复实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社会过程D. 神经过程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案例研究D. 观察法答案:A, B, C, D13. 心理学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个人经历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主义D. 人本主义答案:A, B, C, D15. 心理学研究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A. 实验者的期望B. 被试的选择偏差C. 实验条件的变化D. 测量工具的不精确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现代心理学》考试复习纲要
《心理学》课程复习纲要第一章1.概念: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
规律:即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进程。
2、心理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有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从其活动结构和发生机制来看,具有人类的共同性,它们都受共同的规律的制约。
但是,心理过程表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又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不同人的各自的生活实践中,也会受到差异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个人心理的差异性。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表象、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惧等)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心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4.心理的研究方法测验法:1.概念:运用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
2 .优缺点:优点:编制严谨、结构合理、定量化程高、过程易控制、易于统计处理、有常模;缺点:难于进行定性分析,难于揭示因果关系,灵活性差,要求有专业知识。
实验法:1.概念: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分类:根据实验控制程度分为——(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缺点:研究结果的人为性优点:研究进程的主动性数字性材料——数理统计方法——易以概括材料中所蕴含的客观规律易以探索影响心理活动的主要原因易重复,有利于学术交流精确度高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活动的方法。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特征:整体性、意义性)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6. 意志过程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1. 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学生)内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内省份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内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代表人物:华生内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方法:客观实验4.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内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 精神分析理论(第二势力)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内容:异常行为和元意识;无意识里的性本能冲动是人的心理的根本动力。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催眠6.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内容:主张性本善,需要层次论7.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西蒙,奈塞尔内容: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现代心理学 考试范围
第一章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与独立。
此后,心理学便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
第二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P25)过去,人们一度认为心理是心脏的机能,但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证据:1、睡眠与清醒的脑电波不同2、精神病人的心脏功能是正常的,但脑的功能不正常3、连体人的心理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P38~44)(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其内容都来自于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的心理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
(二)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例证:1、狼孩卡玛拉的故事2、白毛女的故事3、猪孩的故事(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四)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A目的性B自觉性C创造性D社会历史制约性总而言之,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应,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世界的反应,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第三章一、什么是感觉一)感觉(sensation)的概念(P46)1、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理解:➢感觉通过感觉器官对内外刺激进行反应;➢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感觉的种类(P48)感觉包括:A、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包括温度觉、触压觉、痛觉)B、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二)感觉的适应1、定义: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适应的表现A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适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A、味觉适应;B、肤觉适应:温度觉适应、触压觉适应C、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适应的意义:利:有利于适应环境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 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及神经传导
- 大脑结构和功能区域
-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意义
-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2. 认知心理学
- 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基础
- 认知发展和认知过程(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模拟
3.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及其作用
-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 群体心理学
4. 临床心理学
-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5. 发展心理学
- 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
- 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
- 青少年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6. 行为主义心理学
- 条件反射和习得理论
- 操作条件作用和响应
- 心理治疗和行为调节
7. 心理测量
- 心理学测试评估原理
- 测试的分类和使用
- 量表开发和精神健康测量
8. 个性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分类
- 个性评估方法
- 人格障碍和治疗实践
以上知识点仅为心理学的部分内容,涵盖了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测量和个性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您做好期末考试的复习准备。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心理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而复杂,本篇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将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
- Lev Vygotsky的社会情境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通过合作活动和社会化教学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2. 认知过程:- 知觉:研究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过程,包括感知的注意、选择、组织和解释等过程。
- 学习与记忆: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记忆能力,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
- 概念与思维:研究人类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包括概念的形成和思维的逻辑推理等。
3. 注意与意识:- 注意的类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等类型。
- 意识的级别:研究人类意识的不同级别,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等。
4. 言语和语言:- 语言的认知机制: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包括语言的习得和理解等过程。
- 语言的处理:研究人类对不同语言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人格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格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稳定的个体差异和特质组成,如五个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
2. 测量人格:- 人格测量方法:包括自陈式、观察、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等方法。
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第一章心理学概说1.1897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科的成立。
2.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人类最早的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3.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4.辨证的心理观包括: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5.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是解释心理、意识、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也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6.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是事实间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状态概述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三项功能:①选择功能,注意能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并与当前活动任务一致的各种刺激,抑制并排除那些无意义的、附加和无关的刺激。
②保持功能,注意可以是其对象的映像和内容在意识中保持下来,直到完成活动或任务为止。
③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监督所从事的活动,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
3.依据,注意产生和保持的有无目的性和不同的意志努力程度,可以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客观因素,①刺激物强度的想对性;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③刺激物的变化性;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因素,①人的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兴趣和价值观等;②人的心境如何,精神是否健旺,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试卷数量:两套任选一试卷分布情况:单选、判断、填空各10题各10分总的是30分1、简答题5题50分2、论述题1题20分,要联系实际作答可能是1月3号考试第一章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科学。
个体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伦理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有两个: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三大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格式塔学派3、精神分析学派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格式塔学派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魏特墨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现代心理学发展表现为三个特点:1、派系融合,兼收并蓄。
2、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第二章不考在此略去!!!!!!!!第三章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感觉。
2、什么是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什么是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5、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礼节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它有两种基本特征:一、选择性二、集中性注意的分类:a、不随意注意,即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如在嘈杂的背景中听到有人小声叫自己的名字。
b、随意注意,即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如一个人经常思考如何减肥以及减肥的方式。
c、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
注意的品质有四个方面: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7、什么是思维?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8、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与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越高,感觉越灵敏;绝对感觉阈限越高,绝对感受性越低,感觉越迟钝。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1840年,德国:韦伯重量差别阈限:k=△i/i记忆是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连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记忆由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构成。
编码、保存和提取(提取的方式有两种:回忆和再认)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分类:按时间长短分: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按内容分: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情境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A、记忆的三次加工模型: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是阿特杰森和希福林首先提出的,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他具有各感觉通道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等,但很快就会消失。
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语言的,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或视觉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
B、三种记忆的保存时间和容量以及单位: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保存时间为:几十到几百毫秒,容量很大,单位内容为9~20比特。
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的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 ±2,即5 ~ 9个项目,单位为块。
3、长时记忆: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是永远,内容在种类或是数量上是无限的,单位:编码记忆。
10、遗忘规律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从遗忘曲线中我们必须要看到,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会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
在艾宾浩斯的研究中,甚至在距初学31天以后,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节省,对所记忆的信息仍然有所保存。
艾宾浩斯的开创性研究引发了两个重要的发现。
一个是描述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
另一个是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的保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可以保留数十年。
遗忘的原因:一、衰退理论二、干扰理论三、提取失败论四、动机性遗忘理论相对而言,我们就要提高记忆能力了,其方法是: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四、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五、适当运用记忆第四章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代表性的观点有斯金纳和班杜拉的学习观。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代表性观点有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其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2、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目前学习策略主要分为瑟洛的二分法、迈克卡的三分法和温斯坦的四分法。
3、什么是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
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认知策略有三种:一、复述策略(对信息进行反复认识记忆)二、精制策略(对正在学习的东西做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发生)三、组织策略(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存联系,将分散、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而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学习风格的分类主要有邓恩夫妇、凯夫和奈欣斯的观点。
研究最多的是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齐平化型—尖锐化型、整体型—序列型和聚合型—发散型五种。
5、什么是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它通常与五种学习风格一起研究的。
五种认知风格:提出者特征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威特金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是依赖于环境信息还是自身内部信息沉思型—冲动型卡根个体在信息加工时是迅速反应,还是深思熟虑之后反应齐平化型—尖锐化型豪迈斯与加德纳个体在“吸收”信息时迅速同化并忽略细节差异,还是强调细节与变化。
整体型—序列型帕斯克个体在知觉功能上是全局整体的方式,还是序列细节的方式聚合型—发散型吉尔福特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是精细、集中、逻辑及归纳,还是广阔、开放、联想第五章以简答题为主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2、什么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包括消极地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借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3、什么是课堂行为?课堂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复杂,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简答题1、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方法。
A、行为矫正a、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b、制定目标行为的基线。
c、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有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例如积极鼓励他等等。
但是不建议使用体罚或是变相体罚。
因为这能使学生产生焦虑或是恐惧的情绪。
d、按基线比较目标行为改进状况。
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目标行为仍未改善,可以考虑改用其他强化物或其他处理方式。
B、人本主义处理方法。
a、确定问题的不同性质。
b、采用积极聆听策略处理学生问题。
c、采用“听我说”策略处理教师问题。
d、采用双赢策略处理师生共有问题。
例如,黎明因为校篮球队的比赛而迟到了,这时老师应该先弄清情况,积极鼓励黎明为校增光,但是以后再时间安排上还是要有一个更加科学、人性的计划的,这样才能学习、学校两不误。
2、教师威信的形成和影响。
教师威信是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师威信的形成:一、良好道德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如,教师爱好教育事业,对自己严格要求,言行一致,不计名利。
相反教师对教学无热情,敷衍了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
二、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须的心理品质。
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等等。
三、教师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
如教师仪表端正朴实整洁等四、教师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助于威信的树立。
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就应该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良好印象。
五、师生良好的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
教师威信是与学生长期互动交往中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平等、民主,要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同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要使自己的道德、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特别是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或是表现:A、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教师要维护自己的威信,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和自我形象。
等等。
B、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也容易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迷信教师,对教师言听计从。
一方面要用教师威信的力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批判性。
当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威信做出一些有损学生自尊心的事情,不然必然使教师威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