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写: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16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1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语文课上,老师介绍了王勃的生平和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同学们纷纷发言,发表看法。考生要依此情境展开联想和思考,思考的方向是王勃是否能够“致远”。考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谈如何致远,但不可丢掉王勃和材料。

2.典型任务的限制。“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限定考生的写作身份为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学生,写作对象为同班同学和老师,考生要针对王勃的才华、经历、结局以及裴行俭评价中的“致远”等进行分析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考生从自身角度谈对人物及评价的感受和思考,写作体式为“发言稿”,文中应体现讨论交流意识,且写作时不可以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3.价值判断的限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鉴往知来。命题者让考生在评判历史人物中思考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可以说,王勃勤奋好学,应该予以肯定;但写《檄英王斗鸡文》,才华刻用于斯,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而其私杀官奴的行为更应予以否定。考生应认识到文才技艺固然重要,但格局亦不可或缺,更要重视人才之品德。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才高”的角度立意,说他六岁能诗,九岁撰写《指瑕》,年纪轻轻一挥而就千古绝唱,已算“致远”;从“行稳”的角度立意,写他勤奋好学,积累深厚,学问扎实,文采斐然,故而“致远”;从“经历风雨”的角度立意,写他经历人生的坎坷后,领悟人生哲理,写出《滕王阁序》

这样境界开阔、文辞优美的文章,可说是“致远”。也可以将三个“有人说”综合起来立意,而省略号意味着立意角度还不止于此。

2.联想或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由“才高”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曹植、谢灵运、“初唐四杰”、晏殊等,联想到当代的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张悦然、颜歌等;由“行稳”联想和思考,想到古之明训,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稳健,戒急用忍,小心驶得万年船,等等;由“经历风雨”可以联想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以及苏轼、史铁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只要立足于材料,符合题意,考生的联想或思考就是自由的。

解题

本题为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引导考生思考自我成长和发展问题。题目由材料、任务提示、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限定了写作情境,语文课上由对王勃的生平介绍和唐高宗、裴行俭对其的评价引发讨论,讨论中三个“有人说”表明三种观点,三种观点见仁见智,可以任选,可以优选,可以综合,亦可另选角度立意,考生只要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任选、优选还是另选,都要注意讨论交流的语境,要在与其他观点交流碰撞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看法。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才高方致远。

2.培养器识,行稳致远。

3.经历风雨,才可致远。

4.才高行稳必致远。

……

切题立意:

1.天生我材必有用。(远离材料,材料的侧重点不在论才干上)

2.天妒英才。(远离材料,材料的侧重点与“天妒”无关)

3.人生苦短,何必刻求“致远”。(立意价值观有偏差)

4.英年早逝的喟叹。(未能抓住材料中心内容立意)

5.风物长宜放眼量。(未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致偏题)

……

范文展示

何为致远何以致远

宋帅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何为致远,何以致远”。

王勃是历史长河里一道绚烂的轨迹,青年才俊,行事不凡,语出惊人。滕王阁上,语惊四座,文不加点……终因戏作檄文,私杀官奴,招致贬官的命运。二十六岁溺水而死,可谓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裴行俭点评王勃的一生,“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无以致远。

在裴行俭看来,一个人要“行稳致远”,应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正如裴行俭所说,王勃的几次贬官都是因为他在为人处世时,没有尽到“博士”、官吏的职责,而把一切当成一场玩笑。所以纵使王勃才高,可世界是有规则的,社会是有秩序的,才华不能僭越。所以只要我们仍和社会有关联,就不能恃才放旷,就要沉稳行事。“行稳致远”的“远”是现实的远,我们的气量胆识都在帮我们到达现实中那个真真切切的目的地。在社会里,在生活中,我们要认同现实的游戏规则,只有把每个细节都落实好,保持沉稳而非浮躁,才能一步步走近成功。

裴行俭的说法也对也不对,因为王勃实现了另一种致远——才华致远。

今天我们更常提起王勃,而不是裴行俭。王勃虽然官场失意,人生短暂,但是他用他震古烁今的文字,击穿了千年的历史。才华是可以致远的,“才华致远”的“远”超越时间和空间,是理想中的远。它用纸笔描摹了一个幻境,这个幻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