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旗人社会述评赵志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0601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博士多年以来 从事清史 、 满族史和八旗史研究,近年更致力于 旗人社会 之 研 究, 成 果 颇 丰 。 2008 年, 其 学 术 专著 《清代北京 旗 人 社 会 》 作 为 国 家 清 史 编 纂 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 。 该书对 清 代 北 京 旗 人 社 会 的 面 貌 、 特 征 、 变化作 了 系 统 的 考 察, 对 旗 人 与 民 人 ( 核 心 是 满人与汉人) 关系 的 演 变 也 作 了 多 角 度 的 分 析 。 本文结合旗人社会史对该书进行综合评述,并针 对书中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
北京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5 期
与人,八旗制度的物质基础开始瓦解 。 对清王朝 的荣枯来说,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 的。 。清 初 实 行 旗、 民 第四章为 “旗 人 与 民 人 ” 分居 。 随着彼此交往的密切,以及房产交易和其 他一些原因导致的人员流动,内城居民的分布格 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八旗间的居址 由清晰 、 模糊而消失; 其次表现在民人大批入居 内城并与旗人混居,旗民畛域逐渐消融 。 内城民人数量的不断增长对旗人社会产生了 多重影响 。 首先,促进内城商业 、 手工业和服务 业全面发展,使旗人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生活内 容空前丰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 。 其次,民人进 入内城,加强了旗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 文化多元 性 ( 满、汉、蒙 文 化 并 存 ) 本 是 旗 人 社 会 的 重 要特征 。 满洲人作为旗人社会的核心,其文化演 变曾主导了旗人文化的走向 。 但随着汉文化的渗 透,满文化也在演变 。 清代北京旗人文化既不是 单纯的满洲文化,更不是汉文化的翻版,而是满 汉文 化 的 熔 铸 。 再 次, 越 来 越 多 的 民 人 进 入 内 城,还带动了旗民关系的演变 。 在清初,满洲皇 帝统帅的八旗军 队 是 以 征 服 者 身 份 入 居 北 京 的, 而旗人在日常生活中严重依赖被征服者,使自己 的经济 命 脉 逐 渐 为 后 者 所 控 制 。 旗 人 不 仅 欠 碓 房 、 当铺 、 饭铺 、 酒铺的钱,甚至欠车夫 、 水夫 的债 。 许多人负债累累,落入高利贷的网罗 。 在 这些场合,旗人与民人的关系已经由简单的商品 交易关系转变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 。 征服者 与被征 服 者 关 系 的 变 化, 对 标 榜 八 旗 是 国 家 “根本 ” 的满洲统治 者 来 说, 无 疑 是 一 个 难 以 破 解的难题 。 。八旗初建时 第五章为 “形 形 色 色 的 旗 人 ” 是以满洲人 为 主 体 的, 以 后 吸 收 了 一 部 分 蒙 古 、 汉 、 朝鲜 、 鄂温克 、 鄂伦春 、 达斡尔 、 赫哲等民 族的人 。 入关后, 又 融 纳 了 锡 伯 、 俄 罗 斯 、 藏 、 回等族成员 。 八旗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有一部 分成员因各种原因分离出去 。 这成为清代旗人社 会与民人社会互动交流的重要方面 。 。 有 清 一 代, 旗 人 第六章为 “旗 人 的 世 家 ” 享有种种特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仕途远较民人 为易 。 在总人口中只占很小比例的旗人,始终把 持中央和地方的大部分高职显爵,世代承袭,从
— 109 —

《清 代 北 京 旗 人 社 会 》 一 书 通 过 旗 人 社 会 史的视角研究北京旗人的历史,对于笔者上面论 述的三个方面均有所把握,可以说填补了北京旗 人社会研究的空白 。 全书共分十章 。 兹就其主体 研究部分予以介绍并加以分析 。 。顺治元年 第二 章 为 “旗 人 社 会 的 形 成 ” ( 1644 年) ,满洲统 治 者 定 鼎 北 京, 八 旗 子 弟 从 龙入关 、 定居北京 。 此后清王朝用了二十余年的 时间确 立 了 其 统 治 全 国 的 政 治 地 位, 满 洲 族 ( 满族) 也由边地小 族 一 跃 成 为 特 权 民 族 。 满 洲 人联合汉 、 蒙古等族的政治精英来统治全国,但 这种联 合 并 不 是 一 种 平 等 关 系 。 满 洲 统 治 者 以 “首崇满洲 ” 为其统 治 原 则, 旨 在 巩 固 自 己 的 特 权地位 。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统治基础,又赋
wk.baidu.com
[作者简介] 赵志强 ( 1957 - ) ,男,新疆伊犁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 108 —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 述评
成员形成的 一 个 新 民 族 。 八 旗 组 织 虽 包 括 满 洲 、 蒙古 、 汉军三个组成部分,但满洲旗人始终居于 核心和主导的地位 。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学术界 普遍认为: 八旗不仅是清代的重要军事组织,同 时也是满 族 军 事 、 政 治 、 经 济 合 一 的 社 会 组 织 。 研究八旗社会史之所以要从满族史入手,原因即 在于此 。 再次,要明确八旗史与满族史的关系 。 这是 因为,两 者 的 关 系 固 然 密 切, 却 也 不 能 简 单 等 同 。 理由有三: 第一,从民族成分 、 文化传统来 说,汉军 旗 人 和 蒙 古 旗 人 均 渊 源 有 自, 各 有 特 点,不是 泛 泛 归 入 满 族 史 范 畴 就 能 说 明 的 。 第 二,有清一代,旗人和民人之间畛域分明,即使 到了清朝末期,满洲人基本接受了汉文化,二者 的关系也仍是如此 。 辛亥革命后,包括汉军旗人 在内的全体旗人普遍遭到排斥和歧视,并不是偶 然的 。1914 年 《旗 族 》 杂 志 提 出 八 旗 内 部 不 能 分满洲 、 蒙古 、 汉族,应统称旗族,并号召所有 旗人团结在一起,维护自己的权益 。 这是对当时 社会上普遍性歧视旗人的一种正当反映,同时也 说明了旗人间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 第三,从民族 认同来看,自民国以来,尽管许多汉军和蒙古旗 人的后裔最终选择了满族籍,但恢复蒙古籍和汉 族籍者同样大有人在 。 这就说明,我们既不应该 , 也不 把历史上的 “旗人 ” 简单地视同 “满族 ” 应该把八旗史简单地等同于满族史 。
容进行评述,并对清代北京旗人社会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K207
顺治元年 ( 1644 年 ) 清 朝 定 鼎 北 京 后, 将 内城民人全部驱往外 城 ( 南 城 ) , 腾 出 地 方 安 插 八旗将士及其眷属 。 在此后近三百年里,旗人一 直是内城的主体居民 。 虽然这种居住格局未尝不 是暴力和强权的产物,但它对北京历史发展所产 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 从清朝到中华民国,再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 、 阅 尽世态炎凉之余,当初精于骑射的京旗后裔早已 蜕变为 “老北京 ( 人) ” 中最传 统 、 最 正 宗 、 最 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以至于说到北京的历史 、 北 京的文化 、 北京的语言 、 北京的小说 、 北京的戏 剧 、 北京的曲艺 、 北京的建筑 、 北京的民俗 、 北 京的 饮 食 、 北 京 的 服 饰 …… 举 凡 带 有 “京 味 ” 的东西,几乎都渗透着旗人的影响 。 换言之,离 开旗人的历 史 和 文 化, 所 谓 的 “京 味 ” 就 无 从 谈起 。 旗人与北京历史的联系如此密切,但长期以 来却没有一部相应的研究专著 。 究其原因,一方 面是辛亥鼎革以后,昔日的旗人 、 尤其是作为其 核心的满洲人倍受歧视,其中绝大多数人不得不 把自己的族籍改为汉族,旗人群体迅速消失于民 间 。 而他们在失去自身属性的同时,也失去了话 语权,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鲜有人们去关注他 们的命运 。 另一方面,旗人社会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历史内涵,并留存了大量满文档案,研究起来 确也有相当大的难度 。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社会
《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 述评
赵志强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满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 [摘 要] 刘小萌著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 一 书 填 补 了 北 京 旗 人 社 会 研 究 的 空 白 。 本 文 对 该 书 的 内 旗人社会; 北京; 清代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054 ( 2011 ) 05010805
— 110 —
而形成世家大族 。 世家大族间又通过婚姻和亲属 纽带结成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 。 独具特色的内务 府世家中,军功型 、 保母型世家主要形成于清前 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 科举型世家在清代中 期开始崭露头角,是社会趋于安定 、 经济趋于繁 荣,八旗满洲 、 蒙古濡染汉文化日深的结果 。 婚 姻型世家 作 为 专 制 帝 权 分 泌 出 来 的 一 种 裙 带 现 象,并不具有明显的时间性 。 内务府世家的婚姻关系可分解为两层,第一 层为世家联姻,第二层为满汉通婚 。 内务府著名 世家高氏 、 完颜氏 、 索绰罗氏 、 蒙乌吉氏 、 杨佳 氏 ( 钟祥家) 之间存 在 着 盘 根 错 节 的 婚 姻 关 系 。 联姻的网络还延 伸 到 内 务 府 和 外 八 旗 官 宦 人 家, 并与皇室形成多重姻亲关系 。 清初八旗内部的满 洲 、 蒙古 、 尼堪 ( 汉 人) , 虽 然 是 基 于 民 族 差 异 的划分,但不断往复的通婚,使这种划分失去了 当初的血统 含 义,蜕 变 为 行 政 隶 属 的 一 种 符 号 。 旗人与民人的通婚则在更大范围内导致了满汉血 统的融通 。 ,研 究 旗 人 第七章为 “旗 人 的 文 化 与 习 俗 ” 文化风俗 的 内 容 、 特 点 与 变 迁 。 清 朝 入 关 之 初, 满族的传统文化大体保存完好 。 在八旗内部,满 洲旗人地位最高,特权最大,蒙古 、 汉军旗人一 味攀附满洲,对其风俗文化趋之若鹜,所以,清 初的旗俗基本就是满俗 。 以后,满文化在汉文化 的浸淫下走向衰落,旗俗中也陶熔了越来越多的 汉文化成分,由此带动了旗俗的嬗变 。 不过,由 于旗民间年深日久的隔阂,以及满洲旗人对本族 传统文化的依恋与维护,一直到清朝末年,旗俗 中的满文化底蕴仍宛然可见 。 考察 旗 俗 ( 满 俗 ) 与 民 俗 ( 主 要 是 汉 俗 ) 的关系时,还有两点应该注意: 第一,满人在受 到汉俗涵濡的同时,其传统风俗也给民人带来影 响 。 第二,在八旗内部,满洲 、 蒙古 、 汉军在风 俗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 其中,内务府汉姓 人多从满俗,与其满洲化程度高成正比,相形之 下,汉军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汉人的风俗 。 ,研 究 晚 清 旗 人 第八章为 “晚 清 旗 人 社 会 ” 社会的变化 。 这一变化突出表现为八旗生计的恶 化和八旗军队的荒怠 。 晚清以来,旗人与民人的 关系日益密切,但彼此的畛域仍很明显 。 旗民分 治,旗民不交产,旗民不通婚,旗民不同刑,旗
予旗 人 群 体 以 种 种 特 权, 如 圈 占 旗 地 、 旗 民 分 居 、 差别待遇等 。 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旗民分居的政策,于是 很快以内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旗人 社会 。 旗人社会从形成初期,就面临着与关外迥 然不同的环境 。 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八旗制 度本身 也 发 生 了 某 些 变 化, 诸 如 分 布 格 局 的 变 化 、 管理制 度 的 变 化 、 兵 制 的 变 化 。 清 朝 入 关 后,在八旗内部依据不同的从属关系,逐步确立 起两层关系: 第 一 层 是 上 三 旗 与 下 五 旗 的 关 系, 第二层是内务府三旗与外八旗的关系 。 内务府三 旗是满 洲 皇 帝 独 掌 三 旗, 并 在 八 旗 中 确 立 起 经 济 、 军事 、 政治绝对优势的产物,同时又保留了 满族早期蓄奴制的残余 。 内三旗与八旗的存在并 行不悖,构成清代旗人社会组织的一大特色 。 在 清朝前期,旗人与民人 ( 核 心 还 是 满 人 与 汉 人 ) 之间的差异深嵌在当时的社会意识中 。 外在的差 异还远不是满汉文化差异的全部内涵,更为突出 的是 旗 人 在 政 治 、 经 济 、 法 律 等 方 面 享 有 的 特 权 。 这些因 素 综 合 到 一 起, 使 旗 人 与 民 人 ( 满 人与汉 人 ) 两 个 社 会 既 无 法 隔 离, 而 彼 此 之 间 又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 ,重 点 研 究 了 北 京 第三章为 “旗 房 与 旗 地 ” 旗人的不动产 。 旗人的不动产主要有两项,即畿 辅旗地 和 内 城 旗 房 。 旗 房 与 旗 地 是 旗 人 衣 食 住 行 、 赡养家口的依托,其盈亏对旗人生计所关甚 巨,而旗人生计的荣枯又直接关涉八旗制度的损 益和清朝统治的兴衰 。 对清统治者来说,维护旗 房与旗地归国有,遏止其私有化趋势,限制买卖 关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 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 事实上,旗地 、 旗房均经历了从国有到私有 的演变 。 由于旗 房 私 有 化 发 生 在 商 品 经 济 发 达 、 高利贷资本集中的大都市,因此,同植根于农村 自然经济的大片旗地比较而言,其变化速度更快 一些 。 旗人不动产买卖关系的发达不仅表现为交 易活动的增加,交易频率的加快,而且反映在交 易范围的扩展 。 最初的交易局限于同一旗内,后 来发展到越旗交易 。 当这一现象为人们所熟识无 睹时,旗民间 的 买 卖 活 动 也 在 迅 猛 发 展 。 在 城 、 乡两个方面发展起来的旗地 、 旗房买卖关系加剧 了旗人的分化 。 随着中下层旗人的田宅陆续转售

研究旗人社会史,首先要把握北京古都发展 史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 杂居共处的地区 。 从早期的契丹 、 女真,到后来 的蒙 、 满 、 回等民族,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 创造了古都的悠久历史,同时也熔铸了古都绚丽 多彩的地域文化 。 这是古都始终充满生机的一条 基本线索,也是有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 基本特色 。 具体就满族而言,作为清朝的统治民 族和当时北京内城的主体居民,她为北京发展所 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影响也尤为深巨 。 其次,要把握满族历史的基本脉络 。 满族在 ,是 16 世 纪 末 17 世 纪 初 在 中 国 清代称 “满洲 ” 东北 地 区, 以 明 代 女 真 为 主 体, 又 融 合 部 分 蒙 古 、 汉 、 朝鲜 、 达斡尔 、 鄂温克 、 鄂伦春等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