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过了四十岁就变成了一个无赖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么中国人的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老成温厚。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的‘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6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的。这既是中国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的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的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的一时的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的病态的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的代名词;多生多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57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的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的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的。中国人的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上。一个成熟的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的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的,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的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的人生与人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的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的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天才。”从林语堂的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的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的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特别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这样的,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怪怪的人物。第二遇事忍耐。中国人特别善于忍耐,乃至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第59页)。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能够容忍被征30年以后的赋税,但是,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事情,中国人顶多用不是很清晰的低音,在自己的家里咒骂几句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反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

敲诈勒索。中国人一向认为,只要你能够承受这些苦难,苦难相对你来说就会减少一些。如果一个人能够承受空穴来风的污辱,那么他也会因此获得美名。因为,“小不忍辱则乱大谋”,因此,活在中国,要学会忍辱负重,学会屈辱而卑微地活着。就像80年代的电影《芙蓉镇》中的主人公所说的那样:“像畜牲一样活下去”,这就是胜利。在中国生存,要谈尊严与幸福是一种极奢侈的行为。因为,中国人只要面对苦难与屈辱,一味地忍耐就可以了。法国人面对饥饿,他们会发出吼声:“面包、面包、面包,否则就要流血。”但是,中国人面对饥饿,只会选择饿死,即使是守着官家闲在那里的满满的粮仓,也会选择活活被饿死。中国的和平稳定常常是用这个办法取得的。中国还有一个“百忍成金”的说法。林语堂列举了一个唐代宰相的故事,这个叫张公艺的宰相曾经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所羡慕不已,唐高宗曾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忍”字,虽然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但是,中国人的忍耐性就是这样强,即使刀割到你的心头肉上了,你也不能够吱声,而越是能够这样做的人,就越是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相对而言,中国成语中的“唾面自干”的忍耐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的胜利,常常取决于寿命,看谁有耐心有命去等待,如果有两个政敌,一个活60岁,另一个活90岁,无论前者多么厉害,最终还是要败在后面那个老寿星手里。中国人把活着看成人生的最高目的。因此,才有“好死不赖活着”。只要活着,就可以看到你的敌人慢慢死去,然后悄悄改变面貌。中国自古就有姜太公以80多岁高龄出任宰相的典故,以这个年龄担当政治改革大任,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他们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在这个人四十岁、五十

岁的时候,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不出来担当大任,做点有益的事情,而是要等到行将就木之时反而出来担当大任?这种困惑也许正是

中西方不同的分水岭。

第三消极避世。与遇事忍耐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中国人非常喜欢消极避世。中国人在得势的时候非常喜欢儒家,因为,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那时的心态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但是,由于中国人追求的“学而优则仕”,这个游戏,具有高度排他性,说到底是一个零和博弈游戏,因此,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道家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为每一个官场失意,赌场失意,情场失意的中国人保留了退路。这就是道家提供的一套说法,也就是消极避世的去处。这种消极避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儒家的不足,起到了一种安全阀门的作用,道家几乎收罗了所有的儒家失败者,给他们以一定的出路。“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第67页)当一个人从官场上失意之后,就开始了另一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方式:饮酒、清谈,作诗、填词,披头散发甚至赤身裸体。从此醉心于道家的虚幻境界,炼长生不老丹,遁入山林,融入自然,作点田园诗,与女人寻欢作乐,寻花问柳。进则有孔儒之学,退则有老庄之道。酒能乱性,无酒时则学佛;酒能养生,有酒时则成仙。各有各的妙处。道家其实就是中国人的鸦片与吗啡,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使人失去知觉的镇定作用,它使中国人减轻头痛病与心脏病。(第67页)前人之勤,后人之用,其实懂得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在中国活得也会很美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