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共22页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
由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撰写。
书中描述了100多年前中国人,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习惯。
也有天生的偏狭、固有的缺点。
此为1894年刊本。
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的内容1890年曾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1894年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
这位博学、不无善意的传教士力图以公允的态度叙述中国。
他有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验为他的叙述与评价担保,他看到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及其本相的暖昧性。
他为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了20多种特征,有褒有贬,并常能在同一,问题上看到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中国人的性格》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影响了西方人、日本人的中国观,甚至对中国现代国民性反思思潮,也有很大影响。
张梦阳先生对此曾有过专门研究。
[注]史密斯是位诚实、细心的观察家。
读者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这一点。
然而,诚实与信心并不意味着客观与准确。
因为文化与时代的偏见与局限,对于任何一个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尤其是一位生活在1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士。
西方文化固有的优越感,基督教偏见,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史密斯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和他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印象与见解。
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义,构成史密斯观察与叙述中国的既定视野。
中国人的性格形象映在异域文化背景上,是否会变得模糊甚至扭曲呢?辜鸿铭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比如那个可敬的阿瑟。
史密斯先生,他曾著过一本关于中国人特性的书,但他却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不够深沉。
”(《春秋大义》”序言”)美国传教士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并不具有权威性。
它是一面镜子,有些部分甚至可能成为哈哈镜,然而,问题是,一个美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一个中国人就能了解中国人吗?盲目的自尊与脆弱的自卑,怀念与希望,不断被提醒的挫折感与被误导的自鸣得意,我们能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吗?《中国人的性格》已经出版整整l00年了。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从大处说,中国人的信仰不够扎实,可虚可实,可进可退。
在中国,能够通权达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历代君主和杰出大臣都是八面玲珑精通权术的阴阳两道通吃的人物。
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世袭爵位,世代为官,为官清廉。
他在读书时谨记父辈教导,勤习兵法,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但在为官以后,他的朋友俞大猷的遭遇,让他深受启发。
俞大猷屡建奇功,但总不得重用,甚至莫名奇妙的被降职,被抓进大牢。
戚继光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为了自己为国献身的志向人情世故还是要做的。
所以他也搞起了请客送礼,拉关系,找靠山,尽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毕竟是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则。
在中国真正信奉儒学的只有读书时的知识分子和道学家。
读书人一踏入社会就学会了“变通”,不再做书呆子。
元钱,有的人半夜起来排队买五斤鸡蛋的有之,坐公共汽车抢座的有之,看到排队的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排队闹出笑话的有之,为别人多找给自己几毛钱暗自得意的有之。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突破规则会给自己带来高效率。
而人人都不遵守规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的低效,甚至是文明的丧失。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陷在这种低效中,不文明中不能自拔,甚至为自己的这点“小聪明“沾沾自喜。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作为社会的公民的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社会的主人,我们是被管理者,被控制者,所以能从管理者、控制者中小偷小摸得得到一点额外的“自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快乐的源泉,乐此不疲。
中国人的性格
在一个英国人看来,喜欢妥协和屈服于公众舆论的压力,是
中国人性格中的特点。很少有一种冲突发展成为轩然大波。满洲
皇帝的待遇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西方,国家一旦变为共
和国,人们向来是砍掉被废黜的君主的头,或至少将其流放到国
外。在中国给皇帝依然保留皇上的称号,华丽的宫殿,大批的太
推翻了“安福国会”的政府。
这种公众舆论的影响,在一次教师的罢工斗争中也起了关键
作用,那场教师罢工斗争在我离开北京时取得了胜利。当时政府
由于腐败,财政资金一直紧缺,拖欠了教师好几个月的工资。教
师们被迫在学生们的声援下向政府和平请愿,强烈要求颁发工资。
结果,士兵和警察出面镇压,双方发生冲突,许多教师和学生都
亲日派,并接受日本贷款。对日本人的切齿仇恨,是中国人的一
股最强大、最广泛的政治激情。这场反对“安福国会”的运动是
在学生们的宣传鼓动下发起的。一开始,“安福国会”有着占绝对
优势的军队力量,但当士兵们在舆论影响下明白了应当为谁而战
时,就开始倒戈。最后反对派进入了北京,几乎不打一枪就一举
们就像等待苏打水的泡沫会自行消失一样,等待着中国现状中的
弊端自行消失。而且,这种盲目的观望等待态度,也逐渐影响到
被搞糊涂的外国旅游者的理智。等一阵愤恨过去之后,他们开始
怀疑起自己原来一直确信无疑的信条是否正确。时刻提防不幸的
可能降临,是不是一种真正的明智?放弃现有的欢乐,终月想着
果就越好。在中国,政府懒散、腐败、愚昧,那里却有一定程度
的个人自由。这种个人自由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已丧失殆尽、
中国的法律像其他国家一样不完善。有时候,某人因宣传布
尔什维克主义而在国外势力的压力下坐牢,正如他会在英国、美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中)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中)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中)第十五章随遇而安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中国人对于舒适与方便的不讲究。
但这只是依照西方人而不足东方人的标准来说的。
因此,本章实际上主要是谈论东西方人在所谓舒适与方便问题上的根本差异。
首先看看中国人的服装。
在前面谈到中国人轻视外国人时,我们已经偶尔论及西方人的服装式样几乎不能力中国人所接受。
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中国人的外观打扮也会令西方人所难以接受。
中国人在外观打扮上,把头的前半部位的头发剃光,让本应得到保护的部位暴露于外;当我们看到—个伟大的民族居然会有这样一种反常的打扮习惯,肯定会感到意外。
如前所述,中国人是在刀尖之下被迫采取了这种削发方式,并以此作为忠诚于皇帝的标志,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对此作进一步的关注,而只要看到这样一种事实:中国人自己并没有感到这样做有什么不舒适,或许她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恢复明朝的削发方式。
同样,我们也只能这样地去看待中国人几乎一年四季,尤其是夏季,不戴帽子的习惯。
在炎热的夏季里,所有的行人都举着扇子遮挡太阳。
其中也有一些人是用阳伞,但肯定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男人常常因为是戴帽子而引起别人的讨厌。
据我们观察,中国的女人只有装饰用的头巾,当然,在挑剔的外国人看来,这头巾根本起不到装饰作用。
中国人认为,夏天带一把扇子在身边,就够舒服了。
在夏天,经常可以看到苦力们光着膀子,拼命地拉着沉重的盐船逆水而上,一边使劲地扇着扇子。
即使是乞丐,经常也是打着把破扇子。
中国文明有许多不可理解的现象。
据说这个民族是最早的游牧民族,照理说,在利用这一天赐良机方面,他们肯定有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他们却不懂毛纺技术。
唯一的特例是,我们看到这个国家的西部有一些毛纺业。
但这种技术并没有得到普及,我们仍然看到成群的羊漫游在山野之中。
在棉花传人之前的古代,这个国家人们的衣服是用诸如灯心草一类的植物纤维制成的,这一点是可以相信的。
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整个国家完全是依靠棉花织布制衣。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下)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下)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下)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下)第二十四章相互猜疑没有一定的互相信赖,人就不能在有组织的社会中生存,这是个勿容置疑的事实。
对中国这样一个组织高度严密、复杂的社会,更是如此。
尽管人们都承认这一点,仍有一些现象需要注意。
这些现象并不符合我们的观念,可对于了解中国的人来说,却是十足的事实。
我们所要讨论的主题是中国人的相互猜疑,这一性格特征其实并无特别之处,所有的东方民族都具备。
不过,中国的天才们无疑大大地改变了它的表现形式。
知道一些与己无关、但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就会十分危险,它会引起极大猜疑。
中国人如此,其他民族也不例外。
相互猜疑,在中国经久不衰。
最引人注意的是帝国各地的城中均围着高墙。
汉语中,“城”一词本身就包含着被墙所围的意思,就像拉丁语中的“军队”一词也有训练、锻炼的意思一样。
帝国的律法规定每个城市必须用一定高度的墙围起来,不过,它和许多其他法令相同,没有形诸文字,坚决要求实施,因为有很多城墙没有任何保护设施,任其颓毁。
在太平天国起义中,有一个城市曾被起义者攻破,并被占据了好几个月,尽管城墙没有被全部摧毁,可从那以后,十几年都没重修,还有许多城墙不过是薄薄的一层泥墙,连狗都可以任意爬进爬出。
所有这些颓败的现象只反映了帝国的贫困,一旦有危险警报出现,首先就是修城墙。
而修城又成了官吏或暴发户掠夺的最便捷的途径。
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城墙,是因为政府不信任百姓。
尽管从理论上说,皇帝是百姓的父亲,他的臣僚也被称为“父母官”,但所有的人都清楚,那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就像说“加”或“减”一样,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真正的关系是孩子与继父间的关系。
整个中国历史充满了起义,如果中央政府及时采取适当行动,大多数起义显然可以避免。
可是,政府并不想及时采取行动,也可能是它不希望这样做,或者有某些原因使它不能这样做。
起义正在悄悄地准备着,政府也知道,可官员们只是像乌龟一样地把头缩进壳里,或者像刺猬一样团成球,立刻躲进现成的防御城堡中,把动乱留给军队去收拾。
最终稿中国人的性格
内容介绍
1. 保全面子 2. 节俭持家 3. 勤劳刻苦 4. 讲究礼貌 5. 漠视时间 6. 漠视精确 7. 易于误解 8. 拐弯抹角 9. 顺而不从 10. 思绪含混
爱新觉罗 载湉
本书的历史意义
? 《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 与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 的著作。
? 鲁迅先生在逝世前14天还提到:“ 我至今还希望有人翻译出斯密斯 的《支那人的气质》(《中国人 的性格》)来。”
? 本书能直探本心,完整生动地突 显中国人的性格,被公认为世界 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 的著作。
争议性格 ? 顺而不从 ? 随遇而安 ? 社会风波 ? 株连守法 ? 多元信仰
褒义性格 ? 节俭持家 ? 勤劳刻苦 ? 讲究礼貌 ? 顽强生存 ? 能忍能韧 ? 知足常乐 ? 孝悌为先 ? 仁爱之心
顺而不从
顺而不从
顺而不从
? 1.要一个苦力割草,给他一把锋利的外国镰刀,他微笑 地接过镰刀表示赞同。但后来在干活的那天,他用的却 是一把中国镰刀,由大约4英寸的旧铁片加上一个短柄做 成的他似乎在说:“旧的更好。”
信仰之多(崇拜先人)
? 我们不难追溯古代英雄和杰出 人物从受尊敬到被纪念、再到 被崇拜的各个阶段。中国所有 的神几乎都是死去的人,祖先 崇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证 明所有的死人都是神,在皇帝 的恩准下,各地不断为生前就 闻名遐迩的人物建庙立祠。随 着时间的流逝,很难说其中没 有人会成为整个民族的神,不 管怎样,作为一个民族,中国 人是多神论者。
宗教冲突图片
有神论者
宗教间的相互融合 宗教内部的和谐不争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外国人的眼中看清末时期的中国老百姓生活现状和性格,并不能代表文人士大夫
阶层。
对中国人性格揭露得非常淋漓尽致,实实在在,没有一点偏颇!虽然随着西学东渐,部分已经在逐步修正,
但骨子里的问题还是值得所有人反思。
我们经常讨论中国人的优点,并以此为自豪,但从来没有反思过,既然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近代却被西方
他们认为这些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盲目的自尊与脆弱的自卑,怀念与希望,不断被提醒的挫折感与被误导的自鸣得意,我们能真正地认识我们
自己吗?
使人感到愤怒的是,无数的死人支配着成千上万个活着的中国人,或者说“活着的一代受过去无数代人的控
制。”
中国人自己的历史就是他们的老师,而他们从中吸取了教训,于是他们变得因循守旧。这是中国人的知识的
人孝悌为先
第5章中国
人的生命活
力
3
第7章中国人的
勤劳
1
4
第8章中国人的
节俭
第9章中国人的
礼貌
第10章中国人
的面子
2
5
第11章中国人
的慈善
第12章中国人的同情
心
第13章中国人的优越
感
第14章中国人的间接
方式
第15章中国人的责任
感
3
第16章中国人
的诚信
1
4
第17章中国人
的时间观念
第18章中国人
对精确的概念
一个致命的缺憾,没有哪个国家是靠了解自己的历史来学习进步的,正如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亲身经历的事,就不
能号称见识广博一样。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知识阶层才是思想和行动上的领导者。然而,知识阶层一直在竭力向人们宣扬,
(最终稿)中国人的性格,演讲ppt
• 多元信仰
褒义性格 • 节俭持家 • 勤劳刻苦 • 讲究礼貌 • 顽强生存 • 能忍能韧 • 知足常乐 • 孝悌为先
• 仁爱之心
顺而不从
顺而不从
顺而不从
• 1.要一个苦力割草,给他一把锋利的外国镰刀,他微笑 地接过镰刀表示赞同。但后来在干活的那天,他用的却 是一把中国镰刀,由大约4英寸的旧铁片加上一个短柄做 成的他似乎在说:“旧的更好。” • 2.给洗衣工一台外国的洗衣机,洗起衣服来既节省时间 ,又省肥皂,省力气,最重要的是洗得干净;再加上一 台绞衣 机,既不费力又不损坏衣服的纤维。但是,洗衣 机和绞衣机都被丢在一边,成了“有用的废品”,洗衣 工仍然像往常一样搓洗和拧衣服,衣物都被洗坏了。 3.中国人能够不失风度地接受指责,正好说明中国人具有 “顺”的天性。中国人能够耐心地、专心地听你指出他的缺 点,并乐于接受,还说:“是我错,是我错。” 并保证, 他会将你所指出的缺点立刻彻底地改正。你知道,这些漂亮 的承诺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中国人的性格
壹 作者及时代背景 贰 本书的历史意义 叁 内容简介(顺而不从.多元宗教) 肆 对待本书的正确态度 伍 最后的问题及我们的总结
作者介绍
42年 87年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 1872年来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美国。
有神论者
宗教间的相互融合 宗教内部的和谐不争
崇拜自然 崇拜动物 崇拜先人 (多而无冲突)
无神论者
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 之”,他的现代门徒也因此 认为,对中国五花八门的众 神敬而远之是最明智的。与 蒙古人、日本人相比,中国 人相对没有宗教偏见。在一 些庙宇的门媚上,我们还经 常看到古老的格言:“敬神 如神在”。
中国人的性格课件
1《中国人的性格》是西 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同民族 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
2 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 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 生动,或褒或贬。
3《中国人的性格》在近半 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影响 了西方人、日本人的中国观, 甚至对中国现代国民性反思 思潮,也有很大影响。
漠视精确
• 向一位卖肉馅汤团的人打听每天做多少这样的汤团,他回答 说,大概“一百斤面粉”,至于这些面粉能做成多少汤团, 这个问题只能留待询问者自己去猜想。
• 每个买卖人至少有两种秤,一种是用于买的,另一种是用于 卖的。他们不买现成的秤,除非是杆旧秤,因为情况在变, 秤的标准只能根据每个买卖人的需要而定。
• 说人的年龄大小也是如此,其中尤其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民族 特性。说一位老人有“七、八十岁”,其实是去年才满七十 岁
• 中国人并不确切知道他的村子里有多少人家,他也确实不想 知道。他始终不能明白那些想知道这个数字的人到底为了什 么。只有“几百”、 “好几百”,或者“没多少”,而没有
准确的数字,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
作者简介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
• 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
• 1872年来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美国。
• 1906年,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 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 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建立。
顺而不从
• 要一个苦力割草,给他一把锋利的外国镰刀,他微笑地接 过镰刀表示赞同。但后来在干活的那天,他用的却是一把 中国镰刀,由大约4英寸的旧铁片加上一个短柄做成的。他 似乎在说:“旧的更好。”
中国人的性格(9):顺而不从
●{ 经典 阅读
中国人的性格 ( 9 ) : 顺而不从
亚瑟 ・ 亨 ・ 史 密 斯 乐 爱 国 、张华 玉 译
我们最 初对 中国人 的了解是来 自 我 们的仆 人。随着 我们与 中国人的接 触 目益 广 泛 ,我 们 发 现 ,尽 管 仆 人 是 中 国 人 中 很 小 的 一 部 分 ,但 我 们 与 他 们 相处而逐 渐形成 的结论 明显地得到
外 国 人 居 住 在 中 国 ,在所 雇 的 仆 人 中 ,没 有 人 能 像 厨 师 那 样 完 全 左 右着全 家的安 宁。刚到 任的厨师 对家 里 已有 的 规 矩 ,他 是 真 诚 地 赞 同 。 女 主 人 特 意 举 例 告 诫 他 说 。前 任 厨 师 有
一
这就 是 所 谓 的 “ 改过 自新 ” 。 这
更 加 广 泛 的 确 证 , 因为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每 个 中 国 人 都 是 整 个 民族 的 一 个 缩影 。 那 条 路 ,照 理 其 他 人 也 会 这 么走 ,他
决 ,他 命令 的证据?但 他没 有这样做 。地方
而 其 他 头 发 ,不 管 有 多 少 , 都 必 须 顺 着 这 一 方 向 梳 理 。如 果 把 我 们 居 住 的 星 球 看 成 是 一 个 头 ,各 个 民 族 看 做 是
完 全 发 好 。就 放 进 烤 箱 。女 主 人 还 告 诉 他 ,在 厨 房 里 ,狗 、 二 流 子 和 抽 烟
在他们 像骡子 一样 的 “ 倔 强 ” 中 含 有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情绪化与爱面子这两天雅兴大发,翻起了一些压箱底的旧书。
虽然已经成了箱底书,但大半我还从未读过。
其中有不少长辈留下来的书。
书是不错,不过书皮已经发黄,书页也掉落了不少。
那时不懂得爱惜,经常是随手放在柜子里。
现在悔恨不已。
大略翻看一下,便觉受益非浅,竟发现不少中国人的误读的地方,如嗟来之食,这里就以此为例。
现抄录原文如下:齐大饥,矜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
矜敖做奉食,有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大意是这样:齐国饥荒,矜敖在路上摆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把食物分给他们。
有一饥民,以袖遮面,拖着鞋子,昏沉沉地走来。
矜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喂!你来吃吧这个饥民用眼睛瞪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
矜敖赶上去道歉,这个饥民终于不吃而饿死了。
曾子闻之,说:不要这样吧!当别人呼喝你来吃的时候,是应该拒绝的;人家既然道了谦,你就应该吃了。
显然,这则故事是被误读了,我想曾子也并无赞同此种行为之意。
但不少人发扬了中国人断章取义的优良传统,不提后半部分,只说此人拒绝傲慢的施舍,谓之有骨气。
曾参的话也略去,换成自己的厥词。
说是中国人有骨气,而且是传统,一千五百多年前就是这样了。
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人必定现在也有骨气,且不次于那时。
其实这则故事正是中国人的情绪化和所谓面子的绝佳表现,并非此人所说的中国人有骨气。
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很容易就能被挑起,不管是民族荣誉感还是民族的耻辱感。
以至于一句蔑视中国人的话,也可以激起全中国人的愤怒。
同样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中国人可以在深夜为此去游行。
哪怕是中国人在国外受了一丝委屈,全国人民也要谴责一番,不过前提必须是媒体或舆论先大肆宣扬一翻。
哪次不是这样?经常是国家带着人民一起激动(至于国内有多少人受到多少屈辱,那是无人过问的,因此,我们不得不独立思考那些报道的目的)。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人的性格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包容、勤劳、谦逊和重视家庭价值观等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人以包容而著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因此中国人对于不同的观念和习俗有着较高的包容性。
他们尊重他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乐于接纳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包容心态使得中国人能够和平相处,并且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出亲善的形象。
其次,中国人以勤劳著称。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勤劳致富”、“勤能补拙”等成语,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劳动的重视和勤奋的精神。
中国人普遍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乐于工作,勇于追求进步和成功。
这种勤劳精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之一。
第三,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谦虚、谦和的品质,这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得到了体现。
他们通常不太爱夸夸其谈,善于沉默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中国人普遍具有谦逊的态度,不愿意过多地强调自己的优点或成就,而更注重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这种谦逊的品质使中国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中国人重视家庭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中国人生活的核心。
中国人普遍重视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尊重长辈,关心和照顾家人。
他们常常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为了家人的幸福和安全而努力工作。
这种家庭观念使得中国人在困难时能够互相支持和鼓励,也为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多种多样,但在包容、勤劳、谦逊和重视家庭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
这些性格特点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密不可分,也是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展现出的优秀品质。
正是这些性格特点塑造了中国人民的独特魅力,并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下)
不讨论家庭生活了,它可以写上整整一章。现在让我们看看没有复杂家庭关系的人。家里的仆人,假如不是由某位富有责任心的人介绍来的,彼此之间总是保持武装中立。可假如其中一位有劣迹传出来,他首先不是问自己:“主人是怎么发现的?”而是问:“谁告诉他的?”即使他心里清楚,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是他干的,他的第一个念头仍是别的仆人在排挤他。我们认识一位中国妇女,有次她听到院子里有人高声谈话,脸色就马上变了,怒气冲冲地从屋子里奔出去,她认为,人们是在愤怒地议论她。可事实上,只是有人在买一堆谷草,嫌卖主要价太高。
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城墙,是因为政府不信任百姓。尽管从理论上说,皇帝是百姓的父亲,他的臣僚也被称为“父母官”,但所有的人都清楚,那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就像说“加”或“减”一样,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真正的关系是孩子与继父间的关系。整个中国历史充满了起义,如果中央政府及时采取适当行动,大多数起义显然可以避免。可是,政府并不想及时采取行动,也可能是它不希望这样做,或者有某些原因使它不能这样做。起义正在悄悄地准备着,政府也知道,可官员们只是像乌龟一样地把头缩进壳里,或者像刺猬一样团成球,立刻躲进现成的防御城堡中,把动乱留给军队去收拾。
某个仆人被意外辞退,他肯定会满腔仇恨,这也是由猜疑引起的。他怀疑除他自己之外的每一个人,即使他知道所有的理由中,任何一条都足以使他被辞退,他仍会坚持有人说了他的坏话,坚持说辞退是毫无道理的。他必须挽回“面子”,他猜疑的天性必须满足,外国家庭的仆人也会发生这类事,不过程度不同,因为中国仆人知道如何欺骗善良的外国人。但在中国主人那里,他想都不敢这样想。因此,很多外国人一直雇用着早该辞退的仆人,他们不敢那样做。他们也知道,单单提出辞退就会招怨树敌,其中主要是那些受过指责、“不光彩”的仆人。外国人没有勇气将他们赶走,以免失败后,情况更糟。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中世纪奥地利的一座城市遭到了土耳其人的围攻,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了。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姑娘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很多箱蜜蜂,就把它们搬到城墙上。这时土耳其人已快爬到城垛子上了。群蜂飞出,敌人潮水般地退却了,城市被挽救了。中国人的策略常常和这个奥地利姑娘一样,成功对于他们仅是一种标志,一位拉丁教授说过,人们宁愿“面对风暴的警报”,也不“面对风暴自身”,中国人对待骚乱也如同对待风暴一样。虽然中国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经常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对于外国人来说,可没那么简单,容易处理。
什么是中国人的性格
什么是中国人的性格图文/网络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谈歌朋友出了一个题目:什么是中国人的性格?这题目太大了,近乎无从下笔。
谈歌写过一些关于中国人性格的话题,诸如谦虚、傲慢、沉着、勇敢种种。
意在解剖一下国人性格的近年表现。
下笔行文,也多是从个案入手,挑拣谈歌生活中熟悉之人物之事件来说事论理。
先说性格一词的来历。
若是按照中国文化表述,所谓性格的理解,大概多由“心性”而来。
心性,属于中国古典哲学范畴。
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也多谈论心性,禅宗则认为“心”即“性”,提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程颐与朱熹也多有相左见解。
以及中国医学,也自有一家之论。
众说纷纭。
总其言之,由一个国家的心性来说其性格,大抵不会远矣。
好,有了这张底牌,谈歌就可以出牌了。
谈歌这里说的中国人的性格,不是个案,不是某个人,不是某个团体,也不是某个地域的性格。
而是指大而一统的中国人的性格。
即大性格。
是什么呢?以谈歌五十余年的生活经验见证,中国人的大性格即是“坚韧”二字。
何谓坚韧?即气质刚强而柔韧,丝毫不可改变。
这是一种超群的性格。
或者说,这是中国人所有性格中的最基本的性格与品质。
性格即命运,一人、一族是这样,一家、一国也是如此。
性格贯穿着命运的开始与结束。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无有坚韧,中国何以走到今天呢?世界上一度曾经有过灿烂文明的古国或地域,后来逐渐衰落乃至无声无息了,无论专家们用多少人文或自然的理由去解释,去考评,最后的关口,他们总是在坚韧二字上止步,或是缺少了斤两。
坚韧,是人类生存的竞争中,一种必能派之大用的东西。
纵观历史,“坚韧”总与“不拔”联袂出场,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性格底色与基本品质。
灾难来了,我们不管以何种态度示人,坚韧从来不能缺席。
试想,一个国家所谓的谦虚、谨慎、勤劳、勇敢种种,如果缺少了坚韧这个最基本的底色,遇事软弱无力、躲闪逃避、尿裤子拉稀种种,就要风生水起。
这个国家呢,似乎就没有庄重的颜色了。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韧垫底,很难想象这个国家还能做出什么事业或做成什么事情。
[教育文化]中国人的性格
[教育文化]中国人的性格一、勤劳朴实,崇尚节俭中国人性格中,勤劳朴实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将节约视为一种美德。
这种性格特点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现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重视家庭,尊敬长辈中国人性格中,家庭观念浓厚。
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被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晚辈要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则要关爱、教育晚辈。
这种家庭观念和尊敬长辈的性格特点,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三、团结互助,注重集体中国人性格中,团结互助的精神尤为重要。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习惯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在集体生活中,注重集体利益,愿意为集体荣誉和利益付出努力。
这种团结互助、注重集体的性格特点,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四、谦逊有礼,讲究礼仪中国人性格中,谦逊有礼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与他人交往中,讲究礼仪、尊重他人,表现出谦逊、礼貌的态度。
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中国社会和谐相处,人际关系融洽。
同时,谦逊有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五、自强不息,奋发向前中国人性格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面对困境时,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保持奋发向前的姿态。
这种性格特点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攀高峰,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求知好学,不断进取中国人性格中,求知好学是一种优良品质。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崇尚知识,尊重人才。
在现代社会,这种性格特点表现为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不懈追求。
求知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为我国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中国人的性格中,兼容并蓄和开放包容是一大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化,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
由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撰写。
书中描述了100多年前中国人,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习惯。
也有天生的偏狭、固有的缺点。
此为1894年刊本。
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的内容1890年曾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1894年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
这位博学、不无善意的传教士力图以公允的态度叙述中国。
他有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验为他的叙述与评价担保,他看到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及其本相的暖昧性。
他为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了20多种特征,有褒有贬,并常能在同一,问题上看到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中国人的性格》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影响了西方人、日本人的中国观,甚至对中国现代国民性反思思潮,也有很大影响。
张梦阳先生对此曾有过专门研究。
[注]史密斯是位诚实、细心的观察家。
读者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这一点。
然而,诚实与信心并不意味着客观与准确。
因为文化与时代的偏见与局限,对于任何一个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尤其是一位生活在1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士。
西方文化固有的优越感,基督教偏见,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史密斯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和他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印象与见解。
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义,构成史密斯观察与叙述中国的既定视野。
中国人的性格形象映在异域文化背景上,是否会变得模糊甚至扭曲呢?辜鸿铭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比如那个可敬的阿瑟。
史密斯先生,他曾著过一本关于中国人特性的书,但他却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不够深沉。
”(《春秋大义》”序言”)美国传教士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并不具有权威性。
它是一面镜子,有些部分甚至可能成为哈哈镜,然而,问题是,一个美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一个中国人就能了解中国人吗?盲目的自尊与脆弱的自卑,怀念与希望,不断被提醒的挫折感与被误导的自鸣得意,我们能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吗?《中国人的性格》已经出版整整l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