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6: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锦瑟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某某(谿)生,怀州河内(今某某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三、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X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X 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之《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马嵬(其二)》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七课。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
本诗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佳作,以杨贵妃、唐玄宗为抒情对象,以马嵬之变为写作事件,把讽刺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诗句中叙述的事件,了解本诗的叙事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理解本诗的讽刺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教学重点: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教学方法:1.诵读、品读2.讨论、探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位女子,李白曾经为她写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诗句;有这样一段爱情白居易曾为之写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
大家知道这个女子是谁?这段爱情的结局怎样呢?马嵬事变详解二、解题马嵬这个普普通通的驿站,只因为见证了一幕历史悲剧,而成为文人笔下不朽的素材。
公元837年,25岁的李商隐途经马嵬,有感于这段历史创作了《马嵬》两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三、诵读感知1初读——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极具音乐美,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2.再读——结合注释,翻译诗句3.这首诗叙述了哪些事件?请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③唐杨的七夕盟誓②马嵬兵变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我们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构思很精巧,目的就是引导我们追根溯源,探究悲剧的原因。
四、问题导学1.唐人写“马嵬事变”往往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杨贵妃身上,认为“红颜祸水”。
那么李商隐认为马嵬事变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明确:李商隐把批判讽刺的矛头直指唐玄宗。
2.作者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讽刺的。
全诗用了哪些对比,分别讽刺唐玄宗什么呢?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格。
首联:他生相聚的虚妄,今生永别的事实。
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
颔联:通过今日军中逃难生活和昔日宫廷安逸生活进行对比,反衬逃难中的狼狈和凄凉。
讽刺他政治失意,荒淫误国。
语文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学生把握《锦瑟》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引导学生把握《马嵬》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4. 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重点难点:1.把握《锦瑟》的意境和表现方法。
2.引导学生把握《马嵬》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学生把握《锦瑟》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评论(0) 学时重点把握《锦瑟》的意境和表现方法。
评论(0) 学时难点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2.探寻背景:《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3.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锦瑟(sè)弦(xián )柱惘(wǎng )然马嵬(wéi)未卜(bǔ)宵柝(tuò)晓筹(chóu)驻(zhù)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鉴赏课二课时备课组高一语文编辑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搜集资料结合初中所学,概括诗人生平创作,了解创作风格。
2.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升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注释,熟读成诵,领会诗歌情感,掌握诗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含蓄凄美的诗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法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课前导学1.展示学习目标2.掌握基础知识:完成《高效课堂》板块一“助读导入”和板块二“以本为本”语言基础习题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的知识。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互助解决疑难。
步骤二:课中引学【问题引入】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那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意象,并说说其象征意义。
今天我们走进李商隐的《锦瑟》采用意象突破法,来解读本诗。
学生活动: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运用多媒体补充点拨。
明确:个性补充内容:【自主学习】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正音、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本诗完成:首联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什么?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补充个性补充:【小组交流】学习要点:本诗象征、用典手法活动任务:1.有感情地朗诵。
2.请从诗中找出表明内容之眼的三个字来;再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之眼的两个字:3.用典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李商隐诗两首》1、背诵《马嵬》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2。
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三.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一.导入:二.目标展示(幻灯片)三.赏析<<锦瑟>>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2.听录音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多读)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见教案P89①典故情怀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③.感情:惆怅,伤感(多读)△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七.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教课设计【背景资料】一、对于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从前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
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密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此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久执政,排抑商隐。
商隐对政治原来很热情,却一直不可以得志,这和他冒犯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没关系,固然他自己其实不屑于依附这两个政治公司中的任何一个。
他先后依靠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察看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
最后客死在荥阳。
有《玉谿生诗》,注本颇多,以流行的冯浩《玉谿生诗详注》较为详尽。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壮心,也有歧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
他歌颂汉高祖、唐太宗,也歌颂张良、诸葛亮。
他怜悯“不师孔氏”的元结,更怜悯“言皆在中兴”的刘蕡。
他反对藩镇盘据,又反对宦官专权。
惋惜他“运与愿违”,因为遭受谗毁,横被排抑,“一世襟抱何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慨情调的原由。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辈有影。
向的一个诗家。
他的近体诗,特别是七律有独到的风格。
他喜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境界模糊。
经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去注意,又因为能委宛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索。
后辈学他的人,比如北宋的西昆体作者,特意讲究典故和词采,在语言的色彩上用时间,形式主义的偏向特别明显。
李商隐自己的诗也难免艰涩和浓得化不开的弊端。
有时因用典深僻而受到“语工而意不及”的批评。
可是他也能够不依靠典故而达到很高的表现成效,比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单独归”(《春雨》),有情调,有色彩,有氛围,却其实不靠典故来衬托牵引。
他的咏物诗如《赠柳》的“堤远意相随”和《蝉》诗的“一树碧无情”,除表现事物的特点还写出它在诗人脑筋里惹起的特别感觉,绝非平时的刻画,这不是堆砌典故所能办获得的。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参阅《第二课堂》)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⑴(《锦瑟》)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 朗诵比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和语言感染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 创作实践: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2. 诗句解读: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瑟为象征,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庄子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悟。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四、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广泛运用象征、暗示、典故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诗歌鉴赏:《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对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句的解读,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仿写一首李商隐风格的诗歌,以“夜雨寄北”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和含蓄的语言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调查报告:选择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调查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探讨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 情感表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内心世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语言特色:用词精炼,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李商隐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1. 情感共鸣: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具有相似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5、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 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 什么情呢?
1、 悼亡之情。 2、 爱情 3、 哀伤自己的身世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 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 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给 人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 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两句表现的,是阴 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 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 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 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 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 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 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 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 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2、具体赏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1。
把握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
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并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
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1.查阅资料,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2.深入品味领悟,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讨论、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
拓展阅读,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把握诗歌的旨意,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2。
鉴赏诗歌蕴含的寓意,了解诗歌倒叙的叙事特点.3。
熟读成诵。
1。
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3。
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锦瑟》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
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极真切地写出了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讽刺了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
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李商隐(约812—约858),晚唐诗人。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其诗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1。
《锦瑟》此诗为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病故前回忆人生往事之作。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诗人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
诗中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和郁愤。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 两首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 使用人: 时间:2018年2月28日
课题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记住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依据:2018年高考大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
难点
培养鉴赏诗歌意境、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2、运用能力:
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大意,进而理解诗歌情感。
理由:古诗文阅读是高考重点题型。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初中必背诗词赏析李商隐《无题》
评价
补充
1、考查诗句的理解
2、赏析本诗艺术特色
3、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回顾旧知识,巩固高考必背篇目(初中部分)
5分钟
5
目标
检测
环节
能力培养习题检测
1巡视学生做答。
2公布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练习册上作答。
2、同桌互批。
3、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
6分钟
6布置下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在书上标注《马嵬》读音,读五遍诗歌。
2 背诵并会默写《锦瑟》(全体学生),错字罚写。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依据:20178年高考大纲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特色和语言特色。
高中语文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时已风光不再。即使是当时已惘然无尽,又何况如今独自抚思。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的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学案导学:
教师导入
(3分钟)
确定目标
(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二首马嵬
教学设计课时讲课时间: 2016 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23 课时课题《马嵬(其二)》认识诗歌基本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
认识作品所波及的相关背课标要求景资料,用于剖析和理解作品。
1.指引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这首诗的境界、感情和表现方法。
知识与技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能教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过程与方在频频朗诵中领会诗歌感情。
目法标1.体会诗人独到的人生际遇。
感情态度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的本质,激发伤时感事与价值观的情怀。
1.指引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这两首诗的境界、感情和表现方法。
教课要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领会李商隐诗境界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课难点师生共同发挥想象能力,走入诗歌的情境中去。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足表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教课方法用问题式教课和学生议论相联合的教课方法。
教课器具多媒体一、导入新课课发问: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有什么样的认识?堂二、写作背景:小介绍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情事。
结三、读诗文,背诗歌。
与四、走入诗歌情境中体悟诗人的感情。
板五、艺术特点。
书设计检应备:节,实备节,超备教教查节。
研学主20 年评管月组20 日价质量评论:年月日内容与过程教课环节与内容反省增补一、对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表达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小题大做,寄寓怀抱。
唐朝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遗迹联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地。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往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课文解说1.与学生共同达成诗歌粗心的理解2.诗歌内容赏析(1)【发问】怎样理解《马嵬(其二)》的境界和感情。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体会政治讽刺诗风格2. 学习本诗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3. 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本诗的艺术特色2. 诗歌蕴涵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玄宗一生当了45年的皇帝,他一手缔造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
晚唐才子,旷世情种李商隐是怎样看待这段爱情的呢?让我们欣赏《马嵬》,重新走进那段历史,审视这段爱情佳话。
二、诵读集体朗读课文三、诗歌欣赏1、首联怎么理解,徒闻怎么解释?——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渺茫难求。
祥林嫂对自己的来生产生恐惧,就曾问过鲁迅人死后有没有灵魂,鲁迅闪烁其词,无言以对。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有没有来生呢?活着的人,无从知晓,死了的人,无法言说。
这真是一个世界难题。
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2、是什么触动了李商隐思古之幽情?•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再联想到了李杨二人当年的七夕立誓以及唐明皇的召魂之举,并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3、分析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
思考1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观点?反衬手法,对比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背诵初中所学李商隐诗歌: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检查预习
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
2.注意加点字读音
锦瑟弦
..马
..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
3.解释词语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四、鉴赏诗歌之《锦瑟》
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忆情)我们同学都经常听音乐。
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
如果你有一段比较伤心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这时候,你忽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伤心地往事?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
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
),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板书,喜悦——哀怨情变)
4.颈联是个对仗的的句子,哪里对仗?这里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给人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
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
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
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最后一联的感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穿始终,浑然一体。
(板书:忆情——惘然迷情)
5.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什么情呢?悼亡之情?爱情?哀伤自己的身世?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诗。
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
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五、鉴赏诗歌之《马嵬》
1.朗读《马嵬》
2.整体把握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
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
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
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
(1)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明确: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
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
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
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
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2)梳理诗文大意
3.具体赏析: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提问: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
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
(6)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教学拓展:为什么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还不如寻常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西方著名作家萨特说过“他人就是地狱”。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
唐玄宗是一位君主,他有他特殊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地位要求他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百姓和妃子之间的关系。
但是他既没有处理好政治上的关系,又错误地理解了他与爱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的悲剧。
所以说,我们要享受真正的爱情,就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和谐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小结《马嵬》:
通过这首诗的描写,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玩物丧志”。
六、课堂小结
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