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
兰溪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

兰溪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省亩均办《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3年工作要点》(浙亩均办〔2023〕1号)等文件精神,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对《兰溪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2023年修订)》(兰政发〔2023〕35号)进行修订。
一、评价范围全市范围内规上企业及实际用地面积在3亩(含)以上的规下企业,除采矿业、电力、燃气、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外。
二、评价指标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单位电耗税收。
三、计算办法(一)指标权重设置(100分值)。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占35%、亩均工业增加值占25%、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占10%、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占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占10%、全员劳动生产率占10%。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占70%、单位电耗税收占30%。
(二)基准值设定。
亩均税收为20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为100万元,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为2万元/吨标准煤,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万元,单位电耗税收为评价年度全市参评规下企业的平均值。
(三)得分计算。
企业得分为每项指标数据得分之和。
单项指标得分=该指标上年度数据÷该指标基准值×权重×修正系数。
单项指标最高分不超过该项权重的1.5倍,最低为0分。
企业某项指标为负值或空缺的,该项得分为0分。
修正系数标准如下:(1)上年度销售收入20亿元(含)以上、销售收入10亿元(含)-20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含)-10亿元、销售收入3亿元(含)-5亿元的企业,亩均税收指标修正系数分别为1.8、1.5、1.4、1.3;(2)上年度工业增加值5亿元(含)以上、3亿元(含)-5亿元、2亿元(含)-3亿元、1亿元(含)-2亿元的企业,亩均工业增加值指标修正系数分别为1.8、1.5、1.4、1.3;(3)上年度科研经费支出3000万元(含)以上、2000万元(含)-3000万元、1000万元(含)-2000万元的企业,科研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标修正系数分别为1.5、1.4、1.3.四、分类排序(一)分类类别和比例。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9.12•【文号】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施行日期】2006.10.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各中央企业:为做好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4号),我们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二日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有效发挥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评判、引导和诊断作用,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4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互为补充的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和努力程度,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制定既符合行业实际又具有标杆引导性质的评价标准,并运用科学的评价计分方法,计量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以充分体现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环境,准确评判企业的经营成果。
第四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按照产权管理关系进行组织,国资委负责其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其控股子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条企业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一般结合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核工作组织进行;企业任期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一般结合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
广德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2020)

广德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2020)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德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业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3月13日广德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的发展理念,更加客观评价全市工业企业发展绩效,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现将广德市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修订如下:一、评价体系(一)评价范围。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市经开区(含东区、西区、北区)内有供地或租赁厂房3000平方米以上且投产两年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
其中,农业、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企业,不列入评价范围。
(二)评价指标。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产出值、研发投入占比、全员劳动生产率。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
(三)计算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别设定评价指标,各指标按百分制设定分值权重,企业评价最终得分为各单项指标得分之和。
1.指标权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50)、亩均销售收入(20)、单位能耗产出值(10)、Ramp;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0)、全员劳动生产率(10)。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00)。
2.综合绩效计算。
规上企业设立基准值该行业的全市平均数,该指标达到基准值得基本分,高于或低于基准值按同比例折算得分,得分最高不超过基本分的1.5倍,最低得零分。
规上企业综合评价得分=∑单项指标得分+加分-减分。
规下企业按亩均税收排序。
二、评价分类(一)A(甲)类aa优先发展类。
指资源利用效率高、质量效益特别好、贡献特别大的企业。
具体标准:总得分位列全县前25%(含)的规上企业为A类,排名位列全市前10%(含)的规下企业为甲类。
(二)B(乙)类aa鼓励提升类。
指资源利用效率、质量效益和贡献相对一般,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企业。
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施细则(2021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苏委办〔2020〕86号)的规定,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革,以“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绿色论英雄”为导向,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工业企业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特修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综合评价全市工业宗地和工业企业在资源集约利用以及科技创新、绿色经营、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全市工业宗地和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定、分类评定以及数据采集、结果发布、差别化政策实施和服务等。
第二章指标体系第四条评价指标及权重设置:集约指标65分,创新指标10— 1 —分,绿色指标15分,融合指标10分。
第五条集约指标65分,主要评价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其中:亩均税收25分,亩均增加值25分,亩均销售收入10分,全员劳动生产率5分。
第六条创新指标10分,主要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其中:创新主体培育2分、研发机构建设2分、科技人员占比1分、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3分、研发经费增幅1分、科技项目承担能级1分。
1.创新主体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分,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苏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1分。
2.研发机构建设: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分,省级1分,市级0.5分。
3.科技人员占比: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的得1分,低于10%的不得分。
4.研发经费占销售比重:年度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对应年度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5%的得3分,5%以下的按比例得分;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对应年度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4%的得3分,4%以下的按比例得分;年度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 2 —企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对应年度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3%的得3分,3%以下的按比例得分。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行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的实施意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行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建立健全企业提高单位资源产出效益的激励、倒逼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深化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浙转升办[2015]13号)和《关于三级联动抓好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浙转升办[2016]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在就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加快推进要素资源差别化资源配置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坚持效益优先、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对企业发展绩效作出客观公正综合评价,配套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配置和财政扶持政策等措施,倒逼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引导低效企业转型,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型企业集聚,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
二、评价方法遵照《舟山市企业综合评价暂行办法》(舟政办发[2016]118号)文件评价。
三、结果运用(一)分类定策。
A类企业:优先进行项目审核备案,优化保障用地需求和申报省重点产业项目,对其用地在不低于工业用地最低价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鼓励其对落后淘汰企业实施收购兼并、资源重组;优先推荐申报工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优先推荐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有序用电时,优先保障用电和新增用能需求;金融机构在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中给予优先支持,优先作为金融创新试点和绿色信贷支持对象;优先推荐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级各类先进评选,优先组织其参加政府组织的学习交流和招商引资等活动。
B类企业:鼓励企业进行土地再开发,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设施资源实施“零土地”技改,对技术改造、研究开发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在申报工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适当保障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总量指标;实施有序用电时,适当保障用电和新增用能需求;适当保障信贷需求,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中给予适当支持;在推荐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级各类先进评选时给予适当支持,参加政府组织的学习交流和招商引资等活动时给予适当支持。
X地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

X地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一、评价范围(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二)用地面积3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不列入评价。
二、评价指标(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亩均销售收入。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用电税收。
三、计算规则(一)指标权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占35分,亩均增加值占18分,单位能耗增加值占8分,单位排放增加值占8分,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占8分、全员劳动生产率占8分、亩均销售收入占15分。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占50分,亩均销售收入占30分,单位用电税收占20分。
(二)指标基准值。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2万元,亩均增加值80万元,单位能耗增加值2万元,单位排放增加值420万元,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全员劳动生产率13万元,亩均销售收入400万元。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5万元,亩均销售收入200万元,单位用电税收1.5万元。
(三)计算方法。
企业得分为每项指标数据得分之和。
单项指标得分=该指标评价年度数据÷该指标基准值×权重×修正系数。
最高分不超过该项权重的1.5倍,最低为0分。
修正系数标准:评价年度销售收入10亿元(含)以上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3;评价年度销售收入5亿元(含)—10亿元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2;评价年度销售收入3亿元(含)—5亿元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1。
(四)加分规则。
对上市企业及股份制改造企业增设附加分。
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不包括新注册股份制企业)加3分;完成挂牌或报证监局辅导的企业加5分;完成IPO报会的企业加7分;完成IPO发行的上市企业加10分(附加分取最高项且不重复计算)。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1.22•【字号】常政发〔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政府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优化产业发展要素资源配置,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按照“两聚一高”总体要求,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电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费用占销售比重等为主要评价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推动我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
(二)基本原则——绩效优先。
建立以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制度,对企业发展绩效作出客观评价。
——客观公正。
各辖市(区)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实施办法,注重制度规范,体现公平公正。
企业综合评价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评价办法科学合理,差别化政策依法依规。
——县域为主。
建立市、区两级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辖市(区)的主观能动性,以各辖市(区)政府为主体,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特色,循序渐进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和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
——分类施策。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特点,分类指导,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差别化政策。
引导要素向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产业链,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坚持正向引导为主,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02•【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各旗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现将《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暂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1年9月2日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暂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和创新服务能力,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工作,结合我市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通过在全市工业园区范围内由旗区人民政府或园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开展区域性评估工作,尽快完成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前置性评估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性评估成果,提供给项目建设单位共享使用,以解决建设项目审批中评估评价事项多、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加快项目落地。
(二)实施范围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21年版)》的8个工业园区及所属15个区块: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块、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块、轻纺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经济开发区(达拉特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准格尔产业园区块、大路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区块、圣圆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苏里格产业园区块、纳林河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经济开发区(独贵塔拉产业园区块、新能源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棋盘井产业园区块、蒙西产业园区块)、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经济开发区、铜川汽车博览园。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30•【字号】•【施行日期】2022.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驻衡国省属单位:《衡阳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22年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30日衡阳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政办发〔2021〕19号)《中共衡阳市委办公室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衡办发〔2021〕9号)等文件要求,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从亩均税收、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单位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入手,采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于深化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服务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服务的实施意见为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现就深化我县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与分类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扶优汰劣为原则,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与分类服务工作,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促进低效企业提质增效、转型转产,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综合评价及分类指导措施(一)评价方法1.评价范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全县范围内实际用地面积在5亩(含)以上的其他工业企业。
2.评价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税收贡献、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根据亩均税收、单位电耗税收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对企业上市、品牌、技术、标准等软实力提升方面实行附加分计算。
3.计算方法(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分为100分,包括亩均税收权重35分、亩均工业增加值权重15分、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权重15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权重15分、单位排污权税收贡献权重10分、全员劳动生产率权重10分,以及附加指标(不设权重)。
(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标准分为100分,亩均税收权重80分、单位电耗税收权重20分,以及附加指标(不设权重)。
企业得分为每项指标数据得分之和,单项指标得分为该指标上年度的数据除以基准值乘以权重,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权数的1.5倍,最低为零分。
企业某项指标为负值或空缺时,该项指标得分为零分。
4.指标基准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0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68万元,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1.37万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全员劳动生产率10万元。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即墨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即墨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即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6.09•【字号】即政办发〔2020〕28 号•【施行日期】2020.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即墨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功能区,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即墨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 年 6 月29 日即墨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为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政字〔2019〕235 号)、《山东省工业运行指挥部关于做好 2020 年“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通知》(鲁工指〔2020〕2 号)和《青岛市工业运行工作专班关于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工专〔2020〕1 号)有关规定,现就推进我区“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特制定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如下:一、评价原则(一)坚持公平公正。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企业综合评价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评价过程公开公正,评价结果公示公告,保证评价公平、公正。
(二)坚持分类施策。
按照评价分类结果,对优先发展和支持发展类企业,在资源要素供给方面予以倾斜,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对提升发展类企业,强化发展指导,鼓励企业尽快提高规范化水平、提升绩效水平;对限制发展类企业,强化整治退出,在资源要素供给方面予以限制,倒逼企业主动改造升级,腾出发展空间。
(三)坚持合法合规。
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以正向激励为主,反向倒逼为辅,保证合理运用综合评价结果。
2023年度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工作方案

2023年度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制造业企业资源《关于印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3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见》、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市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加快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施方案》、《市2023年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要点》等文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方法(—)评价范围(1)企业:全区范围内除电厂、燃气、给排水、垃圾焚烧(含配套危废处置)、污水处理领域等公用企业和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农村部门认定)外,所有占用土地、租用厂房的工业企业和实际占用工业用地的经营性主体。
(2)主体:高新区、湘家荡,各镇(街道、园区)。
(二)评价指标1.工业企业(1)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碳排放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
(2)规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
2.主体高新区、湘家荡,各镇(街道、园区):规上工业发展水平和同比增幅。
3.计算方法(1)规上工业企业①化工、化纤行业:亩均税收(权数25%)、亩均工业增加值(权数20%)、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权数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权数25%)、单位碳排放工业增加值(权数5%)、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权数10%)、全员劳动生产率(权数5%)。
②特钢、包装行业:亩均税收(权数25%)、亩均工业增加值(权数20%)、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权数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权数25%)、单位碳排放工业增加值(权数3%)、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权数12%)、全员劳动生产率(权数5%)。
③纺织、服装服饰、皮革、家具行业:亩均税收(权数30%)、亩均工业增加值(权数25%)、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权数15%)、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权数15%)、单位碳排放工业增加值(权数1%)、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权数4%)、全员劳动生产率(权数10%)。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7•【字号】亳政办秘〔2021〕67号•【施行日期】2021.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对全市工业企业实施综合评价,依法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实现亩均效益最大化,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主体责任坚持以市为主导,县、区(包括亳州高新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下同)为主体实施亩均效益评价。
市级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亩均办”)。
各县、区成立由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亩均效益评价专项工作组,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抓好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组织实施。
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和权限,形成赋权政策清单。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改革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二、构建评价体系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施评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亩均技术改造投资为主要指标,兼顾亩均新建项目投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能耗营业收入、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用工人数等指标;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以亩均税收为主要指标。
各县、区综合考虑本地发展实际及既有工作基础,选取全部或部分评价指标,或增设其他评价指标,设立加分项或扣分项,科学、合理实施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x 转升办〔x〕13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工业企业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x政办〔x〕73号),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x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实施意见。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资源产出导向,健全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企业转型升级、绿色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综合效益,改善我区工业经济要素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不高、“低小散”现象未改观的现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以“省转升办”提出的坚持市场主体、坚持分类施策、坚持分级推进、坚持分步实施为基本原则,以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为评价重点,以高效运用生产要素获取产出最大化为原则,倒逼企业产业转型,鼓励加大工业投资。
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原则上一年一次,指标体系根据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调整,每年视情修订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办法。
在对象选择上,要有序推进、逐步扩面;在指标设
置上,要先易后难,合理推进,注重可操作性;在措施落实上,要循序渐进,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三)主要目标。
从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用电量在10万度以上的规下企业开始实施分类综合评价,逐步扩大评价范围;从电产比、电税比指标开始建立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用地、排放指标数据后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扶优扶强,退低进高,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二、建立分类综合评价机制
(一)企业评价和分类
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价方法,以年度为周期定期开展综合评价工作。
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分行业分别进行排序,将企业分为ABC三类:
A类为重点发展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高、经营效益好、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的企业;
B类为鼓励提升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较高、经营效益较好,但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企业;
C类为帮扶整治类,是指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综合效益不佳,需要重点帮扶、重点整治的企业;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明令禁止或淘汰的企业。
(二)评价结果应用
公布综合评价结果,确保评价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坚持“保高效、限高耗”原则,将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ABC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用能、排污、融资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行差别化政策,逐步建立企业综合评价分类结果与资源要素配置激励奖惩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1.对A类企业重点扶持。
加大对A类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用地、用电、用水、用能、排污、融资、财政奖励(税费减免)、人才引留、科技资金扶持等方面需求,优先申报机器换人、“两化”融合、“三名”培育等项目,优先评选区政府质量奖和各级各类名牌产品、商标,优先支持建成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品牌企业等;优先享受工业、人才、科技等有关财政补助(减免)政策。
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创新发展,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做优做强创新发展。
建立区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和企业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实施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优先推荐A类企业参加各类争先创优工业企业评选。
2.对B类企业提升发展。
加大对B类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制定具体的提升计划,并在用地、用电、用水、用能、排污、融资、财政奖励(税费减免)、人才引留、科技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兼并重组,实施创新发展,适当给予奖励优惠政策。
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严格控制低效落后产能扩张,支持“零土地”技改项目予以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