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前外侧壁解剖
腹前外侧壁-解剖重点参考答案(2)
腹前外侧壁一.名词解释1.Camper筋膜:腹前外侧壁脐平面以下的浅筋膜分浅、深两层,浅层即Camper筋膜,含有大量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股前区的浅筋膜相续。
2.半月线:在腹直肌外侧缘,腹直肌鞘前、后层相愈合,在腹前外侧壁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形弧线。
3.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弓状线以下后鞘消失。
4.弓状线:脐下4-5cm,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腹直肌鞘后层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
5.白线:亦称腹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
脐以上白线宽1~2cm,较坚韧而血管少,故较明显。
在白线处(特别是脐以上),交错的腱膜纤维之间形成一些小孔或裂隙,如腹膜外组织甚至壁腹膜等由此突出,则形成白线疝。
6.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越过精索后,继续向内侧行至腹直肌的外侧缘、精索的后方时,大多数情况下,肌纤维移行为腱膜并结合在一起,形成腹股沟镰,亦称联合腱,向下附着于耻骨梳韧带。
7.腹股沟韧带:即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卷曲增厚的部分。
8.腹股沟三角:又称为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域。
是腹前外侧壁的一薄弱区。
9. Colles筋膜:男性尿生殖区浅筋膜深层为膜层称会阴浅筋膜或Colles筋膜。
Co1les筋膜前接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及腹前壁浅筋膜深层。
二、问答1.外科手术中,腹前外侧壁常有用切口有哪些?①旁正中切口②上腹正中切口③肋缘下斜切口④经腹直肌切口⑤腹直肌外侧缘切口⑥下腹正中切口⑦阑尾斜切口2.腹前外侧壁层次解剖依次是什么?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及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腹腔3.腹前外侧壁肌肉名称及走形如何?①腹直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33页PPT文档
⑵ 旋髂浅动脉:腹股沟韧 带中点下方约1.5 cm起自股 动脉的侧壁(可与腹壁浅动脉 共干),在浅筋膜的浅、深两 层之间,走向髂前上棘,分布 于腹前外侧壁下外侧份。
3.浅静脉 行于浅 筋膜浅层内,行程方向 与动脉相似,丰富,吻 合成网,在脐区更多形 成脐周静脉网。
回流:
脐以上静脉→胸腹壁静 脉→胸外侧静脉→腋静 脉;
腱划处有血管,手术时 切开腱划应注意止血。
⑵ 腹直肌鞘:由3块扁肌的腱膜构成。前、后两层, 在腹直肌外侧缘外侧相结合后呈半月形,称半月线。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
在脐下4~5 cm附近呈凸向上的弓 形游离下缘,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 以下,三块扁肌的腱膜均移行为腹直肌 鞘的前层,腹直肌鞘的后层缺如,腹直 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接触。
临床上通过腹膜外间隙可行膀胱、子宫、输尿管、腰交感干神经节 等腹膜外手术。
㈥ 壁腹膜
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上腹部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组织均 较薄弱,膈下腹膜与膈紧密愈着,由于受膈运动的影响, 张力较大,上腹部切口缝合腹膜时极易撕裂,宜将其与腹 直肌鞘的后层一起缝合。
四、临床要点
1.下腹部皮瓣 髂腹股沟皮瓣:营养动脉为旋髂浅动脉; 下腹部皮瓣:营养动脉为腹壁浅动脉。
2.常用的腹壁切口
切口选择,遵循的原则: ① 位置适当; ② 长度适宜; ③ 便于延长; ④ 减小损伤; ⑤ 切口方向与皮纹一致。
⑴ 纵切口
1) 正中切口:
上腹部正中切口:皮肤、浅筋膜、 (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 壁腹膜。
下腹部正中切口:
2) 旁正中切口:为在前正中线旁 开2 cm处与正中线平行的切口。 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牵 拉腹直肌至外侧、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腹壁的解剖
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的 三角形的裂隙。
(4)内侧脚:
腹股沟管浅环的上缘部分, 附着于耻骨联合。
完整编辑ppt
11
(5)外侧脚:腹股沟管浅环的下缘部分,附着于耻骨结节。
外侧脚的部分纤维经过精索的深面与内侧脚的后方 向内上返转,附着于白线,称返转韧带。 两脚之间的纤维为脚间纤维,个体差异较大。
过浅环的上方,保留浅环的完整。观察腹股沟管的前壁、
上壁和下壁。在精索表面找出骼腹股沟神经及其上方平行
的骼腹下神经,观察睾提肌并摸认精索内的输精管。在女
性尸体上找出子宫圆韧带。观察腹股沟管上壁和下壁之间
裂隙的大小。
完整编辑ppt
26
7、解剖腹内斜肌,观察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 沿肋弓下缘至腋中线切断腹内斜肌,再沿腋中线向下至 骼嵴,沿骼嵴向前内下方切断腹内斜肌在其腹股沟韧带 的起始部,注意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连结紧密,其间在助 问后血管和肋问神经贴附在腹横肌表面。观察肋间血管、 肋间神经和旋骼深血管走行,注意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 肌下缘的关系,不必强行分离。提起精索,观察腹股沟 管后壁的腹股沟镰和腹横筋膜,找出腹壁下动、静脉及 其外侧的深环(腹环)。
完整编辑ppt
14
(二)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1)下5对肋间后动脉、 (2)肋下动脉、 (3)4对腰动脉、 (4)腹壁上动脉、 (5)腹壁下动脉、 (6)旋骼深动脉
完整编辑ppt
15
腹股沟三角: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所围成的区域内。
完整编辑ppt
16
2.淋巴:
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完相整编延辑续pp。t
6
1.浅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腰动脉、 腹壁上动脉、 腹壁下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骼浅动脉
腹壁解剖预案
腹壁解剖预案标题:腹壁解剖预案引言概述:腹壁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之一,对于外科手术来说,腹壁的解剖结构对手术操作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腹壁解剖预案对于外科手术团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一、腹壁解剖结构1.1 腹壁的分层结构:腹壁主要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腹膜和腹腔内脏器组成。
1.2 腹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腹壁的主要血管有腹壁动脉和腹壁静脉,神经主要有腹股沟神经、腹壁神经等。
1.3 腹壁的功能:腹壁不仅是保护腹腔内脏器的重要结构,还有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二、腹壁解剖相关手术2.1 腹壁切口选择: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选择合适的腹壁切口,常见的有纵行切口、横行切口、斜行切口等。
2.2 腹壁解剖技巧:根据手术需要熟练掌握腹壁解剖技巧,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和脏器。
2.3 腹壁修复和愈合:手术后对腹壁进行修复和愈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需要注意避免感染和腹壁疝的发生。
三、腹壁解剖意外处理3.1 腹壁出血处理:如发生腹壁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应及时止血并修复血管。
3.2 腹壁神经损伤处理:如发生腹壁神经损伤导致感觉丧失或者运动功能障碍,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神经修复。
3.3 腹壁脏器损伤处理:如发生腹壁脏器损伤导致腹腔内容物外溢,应及时处理并修复脏器。
四、腹壁解剖术后护理4.1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对腹壁切口进行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感染情况和愈合情况。
4.2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适当的腹壁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腹壁肌肉恢复和功能恢复。
4.3 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腹壁解剖预案的重要性5.1 提高手术成功率:制定腹壁解剖预案可以匡助外科手术团队提前准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5.2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严格执行腹壁解剖预案,可以保障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5.3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腹壁解剖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
结论:腹壁解剖预案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是腹前外侧壁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位于腹直肌的内侧,与腹外斜肌相交。
起始点
腹内斜肌起源于髂骨的骨膜。
收束点
腹内斜肌的最终收束点是肋骨的下侧缘。
功能
腹内斜肌协助腹压的增加,维持姿势的平衡。
临床意义
腹内斜肌损伤可能导致肚脐周围疼痛。
腹横筋膜
腹横筋膜是位于腹前外侧壁内部的一层膜状组织。它分隔了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位置
位于腹直肌和腹内脏之间。
功能
提供支撑和保护,帮助维持腹腔内器官的位置。
胸大肌
胸大肌是腹前外侧壁的上部分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对大而强壮的肌肉,位于躯干前面。
1
起始点
胸大肌的起始点是胸骨和肋骨。
收束点
2
胸大肌最终收束点是肩峰和锁骨。
3
功能
胸大肌负责在呼吸、抬臂和交叉胸部等 动作中提供力量。
肋间肌
相互关系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和腹横筋膜之间密切合作,共 同维持腹前外侧壁结构。
临床应用
了解这些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可 以帮助医生进学-腹前外 侧壁
腹前外侧壁组成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胸大肌和肋间 肌。认识这些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解剖学和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腹直肌
腹直肌是腹前外侧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对长而宽的肌肉,位于腹腔内壁。它帮助支撑腹部, 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姿势。
1
起始点
腹直肌起始于骨盆和腹骨的前面。
肋间肌是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一组肌肉,位于肋骨之间。
1 结构
肋间肌由多个平行的肌束组成,覆盖在胸骨和肋骨之间。
2 功能
肋间肌协助呼吸过程中的胸廓运动,帮助呼吸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腹前外侧壁解剖
腹前外侧壁的骨骼与肌肉
骨骼
腹前外侧壁的骨骼包括10-12块腰椎和肋骨。
肌肉
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
腹前外侧壁的神经分布
神经
腹前外侧壁的神经主要来自脊神经,包括胸神经和腰神经。
分布
神经主要分布在肌肉和皮肤中,负责感知和支配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系统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 区、腹前外侧壁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颈前区解剖 • 胸锁乳突肌区解剖 • 腹前外侧壁解剖 •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腹前外侧壁的
相互关系 •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腹前外侧壁的
应用解剖
01 颈前区解剖
颈前区的位置与分区
颈前区位于颈部的前面,上至下颌骨 下缘,下至胸骨上缘,两侧为颈部侧 面向前正中线。
肋骨是胸腔的侧壁,呈 弓形,起到保护胸腔器 官的作用。
颈前区的肌肉与神经
颈前区的肌肉主要包括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舌骨上肌 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等,舌骨下肌群包括 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等。
颈前区的神经主要包括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迷走神经等。 喉返神经支配声带的运动,喉上神经支配声门的开闭,迷走 神经支配咽喉、气管和食管等器官的运动。
颈神经
支配胸锁乳突肌的感觉。
胸锁乳突肌的血管供应
血管
胸锁乳突肌主要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
颈外动脉分支
包括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等分支,为胸锁乳突肌提供营养。
03 腹前外侧壁解剖
腹前外侧壁的分区与结构
分区
腹前外侧壁由左、右下腹直肌和中间 的腹白线分为左、右腹前外侧壁。
结构
腹前外侧壁由浅至深包括皮肤、浅筋 膜、肌肉和腹膜,其中浅筋膜又分为 脂肪层和膜性层。
腹部腹前外侧区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康复锻炼
仰卧起坐
躺在地上,双手放在耳旁,膝盖弯曲,慢慢 卷起上身,再慢慢放下,重复多次。
平板支撑
肘部和脚尖着地,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尽 量长时间保持姿势。
俯卧撑
双手撑地,双脚并拢,慢慢弯曲手肘使胸部 贴近地面,再慢慢伸直手臂。
腹部按摩
双手搓热后,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和逆时 针方向各按摩数十次。
循环系统的功能
血液流动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血管为身体各部位 提供血液,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淋巴回流
淋巴系统通过腹部腹前外侧区的淋巴 结收集淋巴液,过滤并清除病原体等 有害物质。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细胞分布
腹部腹前外侧区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身体的免疫防御。
免疫应答
当身体受到病原体攻击时,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方式进行免疫应答,消灭病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
腹部腹前外侧区
•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概述 •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解剖结构 •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生理功能 •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疾病与治疗 •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保健与康复
01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部腹前外侧区是指位于腹部前 面的一个区域,主要包括腹部的 外壁和部分内脏器官。
位置
腹部腹前外侧区位于胸廓的下方 ,骨盆的前方,上起自剑突,下 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至腋中线 。
04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疾病与治疗
腹部腹前外侧区的常见疾病
阑尾炎
胆囊炎
阑尾位于右下腹,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转移 性右下腹痛,需及时手术治疗。
胆囊位于右上腹,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 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
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
腹前外侧壁、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第一节腹前外侧壁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内容1.腹前壁浅筋膜的特点。
2.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3.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通过内容。
4.腹股沟三角的层次及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区别。
(二)了解内容1.腹壁肌的起止、作用及形成的结构。
2.腹部外科切口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3.腹股沟区的境界与层次。
二、解剖操作(一)皮肤切口1.从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环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沿正中线作纵切口。
2.从剑突沿肋弓下缘至腋中线作一斜切口。
3.从耻骨联合中点向外至髂前上棘作一斜切口,再沿髂嵴到腋中线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浅筋膜、皮神经和浅血管1.辨认浅筋膜的浅、深两层将皮肤翻向外侧,自髂前上棘向正中线作横切口,切开浅筋膜,观察浅筋膜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较厚,富含脂肪,为Camper筋膜,深层致密较薄,为Scarpa筋膜。
将手指伸入Scarpa筋膜深面,向内侧轻轻推进至白线附近,探明其内侧的附着处。
向下探查,证实Scarpa筋膜越过腹股沟韧带表面,在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附于大腿阔筋膜。
用手指从耻骨嵴前方向下伸入阴囊肉膜深面,体会浅筋膜与阴囊肉膜相延续的情况。
2.解剖浅血管在浅筋膜的浅、深两层之间,腹股沟韧带中上部上方,辨认在解剖下肢时已经解剖出来的腹壁浅动、静脉以及向髂前上棘方向走行的旋髂浅动、静脉。
沿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追踪至其发自股动脉处。
沿腹壁浅静脉追踪至其汇入大隐静脉处,并沿该静脉追至脐周静脉网,向外上方汇合成胸腹壁静脉。
3.解剖皮神经在离前正中线2~3厘米处, 解剖出2~3支胸神经前皮支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
在腋前线附近解剖出2~3支胸神经外侧皮支以及伴行的血管。
在腹股沟管皮下环上方2~3cm处,找出髂腹下神经和穿出皮下环的髂腹股沟神经终支。
4.除去腹壁浅筋膜,显露腹前外侧壁肌层。
(三)解剖深层结构1.解剖腹直肌鞘及其内容(1)打开腹直肌鞘前层:沿腹直肌鞘中央作’I”形切口切开腹直肌鞘前层,将其翻向两侧,暴露腹直肌。
腹部解剖ppt课件
联合联腱合腱
腹部解剖
前锯肌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部解剖
腹直肌鞘前层 皮肤
浅筋膜
腹白线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精索
腹直肌 腹直肌腱划
腹横肌
腹部解剖
腹横肌 弓状线
腹部解剖
腹横筋膜 精索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鞘后层 半月线
腹白线
腹部解剖
(四)腹横筋膜
衬贴于腹横肌深
面,上腹部较弱。
在腹股沟深环处
呈漏斗形突出形成精
腹部总结
腹部解剖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及阴囊 一、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1.熟悉腹壁浅筋膜的特点,动脉分布和静脉回流。 2.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了解三层扁肌的排列和肌纤 维方向。 3.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及其内容物。 二、腹股沟区 1.了解腹股沟区的特点和意义。 2.掌握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3.掌握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和边界。腹壁下动脉在鉴别腹 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意义。 三、精索及阴囊 1.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2.熟悉阴囊的构造、内容物和功能。了解睾丸被膜和睾 丸鞘膜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腹直肌 腹白线腹直腹肌血壁管上 腹外斜肌 腹内 腱 斜划 肌
分为前、后两层。 在脐下4~5 ㎝ 处, 腹横肌
鞘后层缺如,形成弓状线。 鞘内有腹直肌、腹 壁
半月线
上、下血管、7~12胸神经 前支。
腹壁下 血管
弓状线
腹部解剖
2. 腹外斜肌 纤维从外上斜向内下, 在 髂前上棘与脐连线附近移行 为腱膜。 腱膜在耻骨结节的外上 方形成三角形裂隙, 为腹股沟 管浅环。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形成 腔隙韧带和耻骨梳韧带。
腹部解剖
第三节 腹腔脏器的血管和淋巴结 1.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2.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其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 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3.熟悉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浴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
解剖(腹壁)医学PPT课件
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
5
腹壁浅层的血管
静脉:吻合成网 脐上:经胸腹壁V.(thoraco-epigastric v.)
Axillary v.
汇入腋V.(axillary v.)
Thoraco-epigastric v.
脐下:经腹壁浅V. 汇入大隐V.(great saphenous v.) 脐区:经附脐V.(paraumbilical v.)汇入门 V. (portal v.)
Paraumbilical v.
Superficia epigastric v.
Great saphenous v.
6
腹壁的肌层
腹前外侧的扁肌:
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肌纤维从外上斜向内下。 腹内斜肌(in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肌纤维从外下斜向内上。 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肌纤维自后向前。 三层肌纤维互成角度,进一步增强腹壁。
7
腹壁的肌层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位于白线的两侧, 其前后均为腹直肌鞘所包裹。 腹外斜肌腱膜 前层 + 腹內斜肌腱膜前层
腹直肌鞘 (rectus sheath)
后层 腹內斜肌腱膜后层 + 腹横肌腱膜
白线(linea alba):位于腹正中线上,由两侧的 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 弓状线(arcuate line):在脐下3~4cm处三层扁 肌的腱膜均移行于腹直肌鞘 前层,鞘后层缺如,形成一 弓状游离缘。
外口:即浅环(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腹部概述腹前外侧壁解剖
腹部概述腹前外侧壁解剖腹部是人体前方的一个区域,位于胸腔和盆腔之间,上部与胸廓接壤,下部与骨盆相连。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脏器和组织,如胃、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肠道等,这些脏器对于消化、排泄以及吸收等功能都至关重要。
腹前外侧壁是指腹腔前壁和腹侧壁共同组成的结构。
它主要包括肌肉、腱膜和皮肤,这些组织形成了一个支撑和保护腹腔内脏的结构。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前外侧壁的解剖结构。
腹前外侧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肌肉。
在腹前外侧壁中,有三层肌肉,分别是外斜肌、内斜肌和腹直肌。
这些肌肉起着支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外斜肌位于最外层,它从肋骨、胸骨和髂嵴的前上方起,向下斜向前方,最后插入髂嵴的后部。
内斜肌位于外斜肌的下方,它从髂嵴、骨盆融合的后方和腰椎起,向上斜向前方,最后插入肋骨和胸骨。
腹直肌位于最内层,它从髂嵴、尾骨和肋骨起,向上方延伸,最后插入胸骨。
这三层肌肉的纤维方向呈错综复杂的交叉,使得腹前外侧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除了肌肉之外,腹前外侧壁还包括腱膜。
腱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薄膜,覆盖在肌肉表面,起到连接和支持肌肉的作用。
腹前外侧壁的腱膜分为外腹斜肌腱膜、内腹斜肌腱膜和腹直肌腱膜三部分。
这些腱膜在肌肉运动和稳定腹部结构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外层的腹前外侧壁是皮肤。
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外层的保护层,起到隔离外界环境和内部脏器的作用。
它由多层不同种类的细胞组成,通常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此外,腹前外侧壁还包括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
例如,腹壁中间有一条纵向的中线,称为腹直肌中线。
这条线将腹前外侧壁分为左右两部分。
在腹直肌中线上方的位置,有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称为脐窝。
脐窝是由于胎儿生长时脐带与腹前外侧壁连接的位置所形成的。
总体而言,腹前外侧壁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且重要。
它由肌肉、腱膜和皮肤构成,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了解腹前外侧壁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腹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Hesselbach striangle)
组成: • 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 腹直肌外侧缘(rectus abdominis) •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意义: • 腹股沟直疝好发部位。
⑶ 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abdominis)
四.局部结构
⑴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定义: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腹前 壁各肌和筋膜之间的裂隙。 组成: •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部还有腹内斜肌
起始部的纤维; • 后壁:腹横筋膜,内侧部有腹股沟镰 , •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 下壁:腹股沟韧带, •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外口:皮下环; • 内容: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 • 意义:腹股沟斜疝。
• 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 前层愈合而成;
• 后壁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 愈合而成。
• 在脐下4—5cm以下,各肌的腱膜完全转 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 前壁,故在此下鞘的后壁缺如。其游离 下缘呈向上的弧形,称弓状线。
CLASS IS OVER, THANK FOR EVERYONE
三、深层血管、神经
动脉: • 腹壁上动脉(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 • 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 旋髂深动脉(deep iliac circumflex artery) • 肋间动脉 • 肋下动脉 • 腰动脉
神经: • 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 nerve) • 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 nerve) • 生殖股神经 (genitofemocal nerve)
ring)
腹内斜肌(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腹横肌(transverses abdominis)
• 白线 • 弓状下缘 • 腹股沟镰(inquinal falx) • 提睾肌(cermaster)
腹直肌鞘
一 、camper`s fascia)
• 浅筋膜 • 膜性层(scarpa`s fascia)
–皮神经
–浅血管
–浅 淋 巴 管
二.腹前外侧肌
•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 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 腹横肌 (transverses abdominis)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 白线 •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lacunar ligament) • 耻骨梳韧带(pectineal ligament) • 腹 股 沟 管 皮 下 环 ( superficial ingu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