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两种方式

合集下载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院落式、园林式、城市式等。

院落式建筑群体组合形式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形式,主要由一系列庭院和建筑相连组成。

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府邸等大型建筑中,通过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的位置来表达权威、尊贵和崇高的意义。

园林式建筑群体组合形式则侧重于通过独特的景观布局来营造美感和艺术效果。

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它们通常由多个建筑、湖泊、假山和花园等组成,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设计来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式建筑群体组合形式则是指古代城市中建筑的组合。

古代中国的城市大多采用城墙环绕的形式,城内建筑主要分为官府、寺庙、商业街区、居民区等。

这种组合形式既强调了城市的功能性,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特点。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组合形式外,古代建筑群体还有其他形式,如垂直式、水平式、环形式等。

这些形式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环境背景而决定的,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四合院由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组成,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庭院。

这种布局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

2.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利用黄土的特殊地
质结构和气候条件建造而成。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窑洞,以及天井地坑式窑洞等。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震和防盗等特点。

3.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之一,尤其在云南、
广西等地区较为常见。

竹楼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竹楼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具有防潮防震等特点。

4.天井式民居:天井式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天井式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建房屋,房屋与天井之间一般都有走廊或檐廊相连。

这种民居布局有利于通风和排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究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我国人民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已经有了七八千年之久,在这七八千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建筑也是随着人民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在改变,在这期间我国的古代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日月轮换、朝代更替、民族融合等事件的变幻,以及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即便这样,我国古代的建筑依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步发展。

本文内容就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建筑设计方法的解读。

标签: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建筑设计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华夏民族”之称,而我国的人民则被称为“炎黄子孙”。

虽然我国古代的建筑没有什么称谓,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它也延续了七八千年自己的特色直到现在。

我国古代建筑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的特色得以延续,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悠久、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而且这种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以及建筑设计都有现代建筑体系值得借鉴的地方。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我国古代城市是根据当下时代的政权、思想观念、心理需求来进行规划的,所以它是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缩影的。

我国早期的古代城市是受到井田制农耕制度的影响而进行规划的,所谓的“井田”就是指古代当权者用道路和渠道把土地整体分隔成方块状,分隔出的整体形状就像是“井”字,所以就被称为“井田”[1]。

而当时的城市也是采用井田土地的这种形式规划的,而这种城市的规划格局大都风格统一、整齐一致,其建筑以中间为主,四周为辅,主次分明,街道脉络清晰可见。

这种城市的规划格局也是被一直沿用的,哪怕是朝代更替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我国古代在建造城市时,对地址的选择是很重视的。

古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是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的。

其城市在建造时,要考虑建造的地址是否具有防御敵人的地形,也会建造一些能够御敌的设施,如护城河、吊桥之类的设施,保障整个城市的安全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二)每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屋顶、屋身,和台基。这三部分虽都是为了构造上的需要,也以鲜明的形象满足审美的要求。
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庞大体积造成雄伟壮丽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为了夸耀统治阶级的“尊严”和“威风”的。所以,审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从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政治要求的。
(三)中国建筑的装饰加工也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科学原理。
中国建筑的装饰是丰富的,但华丽精细的装饰与完整的壮观的造型是统一的。得到这种统一是与所采取的装饰方法有关的,装饰的部位往往都是处于构件交接的部分,例如:房脊、柱头、栏秆、门环,等等都是结构上的关节。所以,很多平面的边缘,特别是角隅,也是集中地突出地进行装饰加工的部分。这样造成了繁而不乱,统一的艺术效果。
由于框架结构的方法,建筑物的两柱之间的墙壁不负重,门窗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自由处理。
我们可以看见,由框架结构而派生的种种:随着举架而生的屋顶坡度,为了减少剪力而生的斗拱,因不负重而生的门窗的自由处理等等,都在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构成上成为决定性的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物之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说明下面这样的科学原理在古代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艺术中已被注意到了:建筑材料和结构等技术的特点是建筑艺术创造的物质条件,把建筑艺术与工代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其以木为主的构成材料、三种主要构造方式、建筑中各主要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从殷商开始的结构的主要发展变化、并且简要的描述了建筑上的装饰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
导言: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建筑在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 们外观精美,框架清晰,结构巧妙,装饰美观,内涵丰富,无论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它复杂的结构,更是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的丰 富。梁思成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它的美轮美奂和它的精妙绝伦已经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墙倒屋不塌”很 能说明其结构的稳固性,但它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稳固,它的结构同样有着深刻的内涵,在古建筑的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建筑师的感性和理性,更看到了丰富的中 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第五章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第三节 宫殿建筑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 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 是中国古建
筑中最主要的形 式,是在柱上抬梁, 梁上按短柱,短柱 上再抬梁的结构。 逐级加高,直至 最上的一层梁上 立脊瓜柱。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三、中国历代建筑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
原始社会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 成时期;如这时期的宫殿、陵墓、万里长 城、驰道及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 期。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NEXT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四)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 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 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 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 李白
• 木构架结构的优点: 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2、空间延展分割自由 3、有利于防震、抗震“墙倒屋不塌”
缺点:1、不利于防火 2、耐久性较差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 的组织规律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再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 组群。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唐朝 砖的广泛使用,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如五台山 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 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 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 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 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 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 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 平公正”的象征。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 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罩: 作用:①分隔室内空间,柱子之间做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常用 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②装饰作用
窗 早期称为囱,后来又称为牖。 窗的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 窗、支摘窗、漏窗等。
⑴直棂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 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 种比较古老也是最简单的窗 式。
⑵槛窗: 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柱子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 在墙体上安装隔扇,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常用于殿堂、 也用于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
⑵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用 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 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 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如上图下 部分。

中国古建筑组合方式

中国古建筑组合方式

中国古建筑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院落式组合**: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多个庭院和建筑相连组成,常用于宫殿、寺庙、府邸等大型建筑。

通过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的位置来表达权威、尊贵和崇高的意义。

2. **串联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常见于山地建筑,如福建土楼。

由于地势的限制,建筑采用串联的方式,一楼托二楼,层层叠叠,外观独特。

3. **群组式组合**:这种方式主要见于宫殿建筑群中,以主殿为中心,配以廊、庑、楼、阁等建筑,形成一组严谨的建筑群。

如故宫的建筑群,以乾清宫为中心,左右对称,层层展开。

4. **自由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常见于园林建筑,建筑师遵循自然地形,结合山水、花木、石材等自然元素,创造出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

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

以上就是中国古建筑的几种组合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组织和程序安排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组织和程序安排

里坊制:也称闾里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坊作为居住区(城内居住区划分成许多里坊,里坊内有街巷)。

商业和手工业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四周用高墙围起来,设里门和市门,里卒和市令看管把守。

全城实行宵禁。

春秋到隋唐时实行,北宋时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而取消。

旋子彩画: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应用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其主要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并以此作为母题。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任斗拱传递到柱上,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小木作: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一切非结构构件叫小木作(如:门、窗、天花、家具、陈设等)。

大木作: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一切结构构件的木作叫大木作(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坊、檩等组成)。

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上较复杂。

一般用在高级的建筑(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

各朝代具体形式也有新变化。

叠涩和束腰是基本构建。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著书人北宋将作监李戒。

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把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经幢:在八角形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

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

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经塔、墓塔等的区别。

我国的佛塔在长期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连接各个构件。

2. 建筑群体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常见的建筑群体布局有院落式、廊道式、厅堂式等。

3. 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包括彩绘、雕刻、木石砖三雕等。

装饰题材多采用吉祥图案、神话传说等。

4. 建筑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根据功能可分为住宅、宫殿、寺庙、园林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5.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因此防火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建筑中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来预防火灾。

6. 建筑与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建筑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常见常识,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建筑书籍或咨询专业的建筑师。

中国古建筑技术

中国古建筑技术

中国古建筑技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包括彩绘和雕饰。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摘要:我国古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论在结构还是形式风格上我国建筑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独有性和完整性。

虽同是东方世界,我国建筑鲜明的特色与日本、韩国等地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古建筑很早就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的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显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又因民间流传下来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带有民间特色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一座建筑不论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观就可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建筑。

构成一个美观又合乎使用功能的空间,是人们的最终目标。

材料的组合过程是经过人们加工制作实现的,人们的思想在制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筑被誉为能够以实物表达人们思想过程的产物。

我国建筑的布局形式多以群组方式横向为主,对建筑的高度不做过多的要求。

建筑总体主要呈显著横平的线条,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楼阁式佛塔类建筑得以盛行。

也使建筑组群出现横竖结合的立体布局,但除塔类建筑外很少有其他建筑采用这样的布局方式,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在建筑领域彰显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形式风格;功能合理;思想过程但凡艺术,尤其是高品质的艺术,其特质就是一个“美”字。

印度的泰戈尔说:“艺术是以美的象征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

”法国的雨果说:“艺术多种用处就多一种美。

”鲁迅说过:“真与美是构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的两大要素。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同时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装饰和艺术上。

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方面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方面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方面的特征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群体组合特征。

这些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对建筑功能和宗教信仰的体现。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方面的特征。

一、整体布局中国古建筑的整体布局注重对称和谐。

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如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

庭院式建筑将建筑物围绕中心庭院布置,形成了内外有别、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

同时,庭院式建筑也注重对称,左右对称的布局给人以平衡和稳定感。

二、建筑群中国古建筑常常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由多个建筑物组成。

建筑群通常由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组成,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整体。

主体建筑通常是主要的宫殿、寺庙或官署,而辅助建筑则为附属的次要建筑,如门楼、廊道和亭台。

这种建筑群的组合方式不仅满足了功能需求,还体现了建筑的等级和秩序。

三、山水相依中国古建筑常常将山水作为重要的背景和环境。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元素。

因此,中国古建筑常常将山水与建筑群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山水相依的景观。

这种群体组合不仅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还营造出了一种宜人的氛围。

四、意境表达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中注重意境的表达。

通过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建筑能够表达出特定的意境,如庄重、宏伟、雅致等。

例如,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群通常通过规模庞大、布局精细、装饰华丽等方式,表达出皇权的威严和庄重。

而一些庙宇和园林则通过精致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景,表达出宁静和雅致的意境。

五、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方面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常常通过建筑形式、装饰元素和符号等方式,表达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历史故事。

例如,一些寺庙和道观的建筑群通常以宗教信仰为基础,通过布局和装饰,体现出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特点。

而一些皇家建筑群则通过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表达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象征。

中国古建筑在群体组合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江西南昌 - 光裕堂“天井”一词出于典籍,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如《孙子兵法》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必巫去之,勿近也。

”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态,“天井”普遍存在于明清至今的中国传统民居中。

“天井”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实迹可考。

不过,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由穴居而生发,屋居中的“井空间”由穴居中的“坑井”进化而来,逻辑上应是“天井”。

故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大概不会迟于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四合院。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在探讨古建中的天井庭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四合院、天井式住宅、围龙屋、吊脚楼、窑洞。

1.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围起来之后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中式四合院中式四合院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

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三进式)国内目前保存比较好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四合院在北京,成为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天井式住宅天井式住宅,在住栋内部设置天井的住宅。

天井式住宅增加了住栋内部的临空面,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利用天井采光通风,可以加大栋深,减少每户面宽,做到节地和节能。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

(三)“组群”的产生
组群是在庭院建筑不能满足需要时向纵或横向扩展,或纵横双向扩展的结果。其扩展方向所构成的布局如下:
其一,纵向扩展组群。其特点是沿纵轴线,在主要庭院的前后,布置若干不同平面的庭院,构成深度很大而又富于变化的空间。采胃这种布局时,为横向交通的方便,故常以道路或小广场将纵向庭完划为了两组或两组以上。纵向组群方式最早见于商朝宫室,且是南北朝以来宫殿及大型庙宇的常用手法。
由“间”为单位便构成了单座建筑(单体建筑),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在很大程度上由使用者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及爱好所决定。从外观上看单座建筑可大体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三部分中变化最多的是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盎顶、单坡、平顶、圆顶等样式。一般而言,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以殿阁、殿堂最为整齐。
2、休憩型组群: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造园的指导思想是追求自然,建筑布局因地因势而异,没有固定的格式。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平面布局遵循着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它首先以“问”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还可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一)间
其二,横向扩展组群。其特点是在中央主要庭院的左右,再建队向庭院一组或两组,各组间设有夹道。该方式自唐以来常为官暖、庙宇衙署和大型住宅所采用。
其三,为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它以北京的明清故宫为典型,从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至外朝三殿与内廷三殿,采取院落重叠的纵向扩展与内廷左右横向扩展相配合的方式,形成规模巨大的群组。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一般为长方形,单纯而规整),然后根据各类建筑不同的功能需要,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这种建筑群体的组合几乎都采取院落的形式,即由走廊、围墙等将四幢房屋围合成封闭性较强的庭院,所以也称为四合院。“小到一座住宅是一个四合院,大至北京的紫禁城也是由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四合院组成的皇宫建筑群,所以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自然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 [2] [P205]除了极为贫穷的人家外,中国每一所住宅、宫殿、衙署、庙宇等等,都是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其中规模最大、形象最美、最复杂的四合院群体建筑当属北京的明清宫城——紫禁城,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与壮观也就主要地表现在这个平面的建筑群体的组合与布局的有序性上。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山区——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名族——便于迁徙的轻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窑洞5)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井干式2.主流: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二.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易遭火警。

3)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三.组群布局1.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修建系统,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修建群体布局:讲求深度的深远美。

讲求条理的节奏美。

讲求序列的次序美。

讲求乐趣的意境美。

1)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2)纵横轴线同等重要。

3)部分有轴线。

4)无轴线。

2.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两侧工具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

1四.修建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四.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贸易与工业修建6.教诲、文化、娱乐修建7.园林与风景修建8.市政修建9.标志性建筑10.防备修建五.工官制度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系统体例的产物。

2.历史上有名的工官:隋代——XXX宋朝——XXX明代——XXX、XXX等第二节中国古代修建的立面构成1.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一.种类1.庑殿(宋称四阿顶)2.歇山(宋称九脊殿)3.悬山4.硬山5.攒尖(宋称斗尖)6.单坡7.平顶2二.屋顶的组合形态一)水平组合1.正脊并联1)屋檐勾连2)并连式抱厦3)翼角对接2.正脊串联1)两夹2)骑楼3)迭落4)牌楼5)阙式串联3.正脊相交1)丁字相交2)十字相交3)转角相交二)竖向组合1.重檐构成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密檐塔2.重楼构成三.屋顶做法一)屋面曲线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3.屋脊曲线二)屋角三)屋脊和屋面粉饰2.单体修建的“平分”——屋身33.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一.台基的基本构成1.XXX2.台阶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3.栏杆4.月台正座月台包台基月台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一.叠(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XXX,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经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产生了自己的多样的建筑类型:单层或多层的殿、堂、楼、阁、轩、谢、廊、亭、台,以及苑囿、坛庙、陵墓、桥梁、牌楼等等;也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的实践的经验和法则。

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现了对于多种多样材料的熟稔的知识和营造的丰富与巧妙。

中国古代建筑在样式上具有若干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实际上是建筑艺术造型技巧的具体运用。

(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为单位的。

一个主要建筑物“正房”和“侧座”,以及“回廊”、“耳房”等附属建筑物组成的院落,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生活活动的场所,也统一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

此一建筑群在组合时追求两个形式上的原则。

一个在布局上主要建筑物的中线为轴线,而取得全建筑群左右均衡对称:一是以主要建筑物的高度为准,取得各建筑物高低起伏变化,表现了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

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左右均衡对称和表现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也运用以组成更大的建筑群体,例如:包括很多院落的大宅第、宫殿、寺观,以至整个城市。

这种形式适应着宗法的家族制度、政治制度和伦理思想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适应新社会的新需要,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加以利用。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家创造这种形式,是以突出建筑创作的主题所在的主要建筑物为目的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产生最大的艺术力量,每个时代,各不同地域的优秀匠师的积累无数的具体的造型手法,包括尺度、比例的具体规定。

(二)每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屋顶、屋身,和台基。

这三部分虽都是为了构造上的需要,也以鲜明的形象满足审美的要求。

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庞大体积造成雄伟壮丽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为了夸耀统治阶级的“尊严”和“威风”的。

所以,审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从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政治要求的。

现实主义的建筑以时代的进步为准绳,也要以建筑材料结构的物质条件为依据。

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的组合和形象性是和中国古代建筑长时期应用木材构成的“框架结构”这一事实分不开的。

传统建筑的排布规律

传统建筑的排布规律

传统建筑的排布规律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追求,更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在传统建筑中,有着一套严格的排布规律,这些规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空间和秩序的追求。

传统建筑的排布规律主要体现在整体布局、建筑物位置、空间划分以及建筑元素的运用等方面。

首先,整体布局方面,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坐南朝北”的布局方式,也就是说,建筑物的主要面向是朝向南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的光线和热能。

其次,在建筑物位置方面,传统建筑往往会选择在山水之间,借助自然的背景来增强建筑的美感和气势。

同时,建筑物的位置也会考虑到风水的因素,以获得良好的气场和运势。

在空间划分方面,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前后左右中”的布局方式,即前有院落,后有厅堂,左右有厢房,中间有主厅。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秩序和对称的追求。

院落通常作为建筑物的前庭,起到过渡和准备的作用,厅堂则是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区域,用于接待客人和举办重要活动,厢房则作为次要功能区域,用于居住和存放物品。

主厅位于建筑物的正中心,通常是建筑物最重要的部分,用于展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除了整体布局和空间划分,传统建筑还运用了许多独特的建筑元素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

例如,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和重复的设计,例如对称的门窗、对称的屋檐和对称的柱子等。

这种对称的设计不仅能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感,还能增强观赏性。

此外,传统建筑还广泛运用了各种装饰元素,例如瓦当、雕花、彩画等,这些装饰元素不仅能增加建筑的美感,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风格。

传统建筑的排布规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空间和秩序的追求,它不仅在整体布局、建筑物位置、空间划分等方面有所体现,而且在建筑元素的运用上也有独特之处。

传统建筑的排布规律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追求,更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这些规律至今仍然对于现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合以前的教学视频内容,从中国古建筑群组合方式、平面布局方式、艺术装饰、古代礼仪制度、都城营造、建筑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1,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中轴对称2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包括总体布局和规划,建筑高低起伏的变化,大组群的建筑形象.3,单体建筑的艺术加工,对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建的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的统一。

4,建筑的室内装修,建筑的室内装修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或奢侈繁细或质朴简洁,亦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体现于墙体屋面柱门窗,以及最能反映古代建筑色彩的特点建筑彩画.皇宫规划布局:内外朝、前朝后寝、五门三朝、左祖右社古代礼仪制度;以左为尊,以9为最大阳数,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

孔庙文庙一般享受皇家建筑待遇。

都城营造:三道城门,并以皇宫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建筑制度:工官制度,专门针对建筑设计、施工等建造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建筑等级制度,在屋顶样式、开间数、建筑色彩、彩画样式、仙人走兽数量、丹墀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建筑群组合方式与平面布局方式1.前朝后寝 2。

五门三朝 3. 左祖右社 4。

中轴对称二、宫殿的艺术装饰1、色彩:黄色2、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重檐歇山3、开间:以九为尊4、彩画:和玺彩画三、都城营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四、宫殿的文化内涵1。

宫殿是皇权的象征2。

宫殿反映了鲜明的等级观念3。

宫殿受阴阳五行观念影响较大阴阳五行说影响着宫殿的布局和规划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从不同方面讲有如下的重要特点:组合方式和平面布局方面:特点是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轴对称;从艺术装饰方面:色彩以黄色为主;屋顶形式为重檐庑殿或重檐歇山;开间数以九(阳数)为尊;从古代礼仪制度方面:以左为尊,以9为最大阳数,宗庙为先,居室在后。

古代房屋布局

古代房屋布局

古代房屋布局(摘抄总结)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

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

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

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

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

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

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单开门。

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套间儿。

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过道儿,可通后院。

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

院墙的正中间有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影壁。

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

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

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

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小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

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

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

一家儿两三辈儿人,住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

分门介绍:1、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两种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宅邸、佛寺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1.庭院
奥林匹克公园
国家体育场北路以南为“体育功能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等主要体育设施位于此区域内。

国家体育场北路和科荟路间,龙形水系东侧为“文化科教区”,赛后开放的中国科技馆新馆、规划中的中国美术馆新馆、中国国学中心等科教文化设施设置在这一区域。

国家体育场北路和科荟路间,龙形水系西侧为“特色商业区”,国家会议中心、北辰洲际酒店、下沉广场商业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瞭望塔位于此区域。

科荟路与五环路间为“森林游憩区”,对应森林公园南区。

五环路以北为“生态康体区”,对应森林公园北区
颐和园安缦酒店
大院套小院
颐和安缦含蓄而低调的风格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尊重的基础上的,整
体院落风格与颐和园相谐调。

酒店内新建的建筑依照原址保
留,据说旧建筑的大部分曾经是清代德和园大戏楼的戏班子排演的地方,餐厅则是大臣觐见慈禧太后的等候室。

酒店改扩建部分仿照传统庭院修建,四合院、长廊和户外花园,无不充斥着中式美学。

采用了北京的四合院形制。

其实酒店内部
的格局也是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宛若私家园林,也吻合了安缦一贯推崇的住家风格。

大堂/庭院酒廊、文化厅/图书室、池畔酒吧/雪茄吧、赏乐厅构成酒店内主要的轴线。

住店的客人从东门(即正门)而入,首先通
过由两头白玉石狮子把门的一个不起眼的大门,进门后看到的是传统的照壁,它可以循环酒店内部的“气”。

然后,顺轴线依次
进入。

四合院最深处是一个荷花池,池中有戏台,天气晴好的时候,酒店会安排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

整个环境的布置
营造出残荷夜色良辰美景的景象,这也是酒店可以渲染的休假之所,意图使住店的客人忘记北京城的喧闹和浮躁。

赏乐厅之后就
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套房了,都是传统的庭院布局
题目2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