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DNA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夕卜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夕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普通动物学概述I-2014
无性生殖
• (1)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一个亲体直接产生后 代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存在于所有原生动物中。
二分裂: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细胞质再分裂为二,形成两个相同 的子体。有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
复分裂:细胞核反复分裂,形成许多子核,然后各个细胞核周围 的细胞质紧缩而形成许多子体,每个子体称为裂殖子,产生子体的 细胞为裂殖体。如疟原虫。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分布在不同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隔 离后所形成的群体。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而与原种或分布 在其它地区的同种动物在个体的形态和形状上发生了一些差异。这 些差异带有明显的理特点。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亚洲象和非洲 象。
动物的分类
三、分类的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普通动物学
(General Zoology )
动物学概述
一、动物学的分科 1、定义: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生命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2、分科: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若干相对独立的 学科。
形态学: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的科学,又可分为解剖学、组织 学和细胞学。
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包括动物的行为。 分类学:对各动物分门别类,阐明动物界的自然分类系统。 胚胎学:研究动物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 古生物学: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地层沉积岩中保存下来的生 物化石,并进行分类。 进化论:研究生物的起源及其衍化发展规律。 遗传学:研究动物的遗传与变异。 等
• 比较法:为找出规律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动物的各种种群之间进 行比较,找出不同动物之间进化的内在联系。
普通动物学名词
普通动物学名词必须精确理解的概念第1~3章:微量元素新陈代谢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变态)发育生物发生律有(无)性生殖自体受精第4章:自然分类法物种双名法第5章: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吞噬营养共生包囊伪足赤潮适应性应激性细胞内消化第6章:逆转弥散神经系统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共栖第7章:两侧对称皮肤肌肉囊中间(终末)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道第8章:原体腔流体静力骨骼完全消化道移行泄殖腔孤雌生殖第9章:真体腔分节同律分节开式循环闭式循环后肾管机械消化血窦反射附肢疣足第10章:外套膜内骨骼外骨骼第11章: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关节马氏管(间接)变态发育第12章:后口动物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逆行变态第13章:单循环卵生卵胎生假胎生侧线器官洄游第14章:不完全双循环休眠变温动物吞咽式呼吸第15章:槽生齿次生腭颊窝胸廓第16章:完全双循环迁徙早成雏晚成雏候鸟双重调节双重呼吸第17章:胎生胎盘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胼胝体异型齿第四部分:进化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态位保护色拟态生物多样性解释名词参考答案l 微量元素:生物有机体内的一些元素,虽然含量低微,但却是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这些元素称为…l 新陈代谢:指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l 分化:指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特殊化过程。
本质是特异蛋白质的合成l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近或相关的细胞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l 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即称为…l 系统:功能上联系密切的器官所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称为…l 无性繁殖:凡不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或信息)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都属于…l 有性繁殖:凡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l 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动物,同一个体的生殖器官所产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方式叫自体受精。
l 长生:生物体细胞数目和细胞体积增加的过程,即称为…l 发育:指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和成熟过程。
普通动物学
答:共同点:辐射对称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刺细胞为本门的特点。
不同点: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五、论述题 请简要说明昆虫对陆上生活的高度适应。
(1)昆虫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外骨骼有许多内陷,形成所谓“内骨骼”,为肌肉的附着提供了支点。(2)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部分,有触角一对,头部及其附肢形成变化不同的口器,与它们各种食性分不开。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强壮的步足和2对可飞翔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增加了它生存及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3) 很小的体型。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有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气管还可连接气囊,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翔时的浮力。(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的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这对于生活在干燥条件下的昆虫尤为重要。6)排泄器为马氏管,与昆虫的排泄及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水分的丢失。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8)具发达的神经系和感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发达的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听觉)、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及光学感受器(视觉)。使之具有良好的接受刺激和神经传导及判断的能力。(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并产羊膜卵。昆虫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且繁殖力较高,生活周期短,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眼或滞育,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的繁盛。10)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1.双命名法: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
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名词,这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文字组成。
前一个是该物种的属名,后一个是种名,所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2.种: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种内个体不仅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及生态学特征,而且种内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
3.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4.出芽:亦称出芽繁殖。
与分裂一起为单细胞生物和低等后生动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的—种类型,在个体体壁的一部分产生小的突起,即芽基,并逐渐发育成与原个体同样的形态。
5.辐射对称:是指动物体型呈辐射状的一种对称形式。
即通过动物体中轴的任何平面都可把有机体分为相似的两半。
这种体型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适应于固着或漂浮生活。
6.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的幼虫。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实心原肠胚,其表面遍布纤毛,能在水中游动,称浮浪幼虫。
7.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8.类器官:是一个体外构成的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的微型器官,与真实的器官具有相似的空间组织并且能够执行原始器官功能。
9.伪足: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动物的临时性运动细胞器。
10.包囊:在不良环境下,许多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将自已包围,形成包囊。
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1.裂体腔法:又称端细胞法。
动物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方式之一。
12.真、假体腔:假体腔存在于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等是中胚层与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较低等动物;真体腔广泛存在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索动物等所有较为高级的动物。
13.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4.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
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15.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门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
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
大核可以通过 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
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 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
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
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 chromatophore )、食物泡( 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题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012/12/231.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的总称,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不与其它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子代不育。
2.孤雌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之一。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如轮虫。
3.担轮幼虫:某些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似陀螺,圆锥形。
在赤道附近具两圈纤毛环,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口在其中。
具顶毛束,肛门在后端,具原体腔,原肾管,不分节。
经变态发育后形成真体腔,后肾管,真分节。
很多在外观和分类上不同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它联系起来。
4.世代交替:某些动物的生理现象之一。
在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性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如薮枝螅。
5.外套膜:软体动物的特殊结构。
外套膜是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而成,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
如乌贼。
6.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
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伸出的一对或两对向前伸并且分支的细管,浸泡在血液中,吸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肠内,经肛门排出体外。
如蝗虫。
7.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
形成刺丝囊,由间细胞形成,具刺丝,位于刺丝囊中。
如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8.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
如变形虫。
9.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
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
如变形虫。
10.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1.接合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两个体接合,细胞膜愈合,细胞质形成原生质桥,彼此互换小核的一部分,然后分成两个小体。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_名词解释整理
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2。
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7。
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8。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答案
动物学1.意义:●包孢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性●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制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使动物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这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体前部形成脑开辟了道路。
(2)两侧对称体制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3)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大大增加了动物的活动性,扩大了动物空间移动范围,为动物进入新的环境——陆地创造了条件。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门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更换宿主的意义①一方面和寄主的进化有关②另一方面,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分节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分节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动物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
(2)分节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达,特别是脑的发达,头部感觉器官的发达。
这种既分散又集中的结构形式是动物的一大进化发展。
(3)环节动物分节的特点,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
高等动物的结构以分节为基础,人的脊椎骨就是分节现象的残迹。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运动加快。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次生体腔的形成为心脏的跳动,消化管的蠕动提供了空间,促进了运动、循环、消化、排泄、生殖等功能的完善。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
动物学名词解释1、自然分类法:依据动物的各种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特点作为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人为分类法:是以动物形态结构或生活习性上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物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等方面彼此相似,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的后代的个体的总数。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的自然或地理隔离,使他们在形态和性状上与原种或分布在其他地区的同种生物发生了一些差异,将这部分成为亚种。
如东北虎、华南虎。
品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使这一部分个体在形态或性状上与原种发生了一些差异。
种内的由人工选择产生了新形态或新性状的群体,即为品种。
如家犬:肉用犬,猎犬、警犬、哈巴狗等。
3、有性生殖:由2个亲体,各自产生生殖细胞,2种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1个亲体直接产生后代的过程。
4、系统发育: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个体发育:指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一系列过程形成幼体,再由幼体生长发育至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我们通常所指的发育是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分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胚前发育:亲体生殖细胞的发生于成熟过程以及精卵相互接触到雌雄原核完全融合的过程。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期、原胚期、三胚期直至新生个体孵出或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胚后发育:指新个体生长发育至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过程。
5、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有显着差别,还需经过蛹期,如蚂蚁、金龟子、蜜蜂、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不尽相同或不同,如蝗虫、蝼蛄、蜻蜓等。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生物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外表,使膜发生反响,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局部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
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枯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根本上是相似的。
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开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开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开展史。
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开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开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开展史。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
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
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
卵胎生: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在母体输卵管内完成,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的一种生殖形式。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动物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分类、结构、功能、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科学。
在动物学中,有许多专门的术语和名词用来描述和解释动物的不同特征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学名词的解释:1. 动物:指的是人类和其他多细胞有机体,它们属于动物界,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2. 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柱或脊骨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3. 焦点动物:指在生物学或生态学研究中特别关注的动物物种,这些物种往往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器官:是组织的集合,用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动物的不同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5. 组织: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动物组织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骨骼组织等。
6. 器官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合而成的系统,用来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常见的动物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7. 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动物通过进化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并形成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8.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包括食物链中的捕食者、食草动物、食腐动物等。
9. 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的集合,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交流和繁殖。
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10. 属:是分类学中的一个层级,用来将不同的物种归为一组。
属包括类似的物种,并且有着更加近缘的关系。
11. 种:是分类学中的一个更低的层级,用来将同一属中的不同物种进行区分。
种是能够通过自然繁殖获得后代的群体。
12. 栖息地:是动物生活和繁殖的地方,它通常包括适宜的食物、水源和栖息条件。
13. 食物链:是描述不同物种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
动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能量和物质的转移。
14. 捕食者:指依靠捕食其他动物来获取食物的动物。
捕食者通常具有适应捕食和杀死猎物的结构和行为。
15. 水域生物:指栖息在水中的动物。
根据动物分类学名词解释,修改其中的名词:
根据动物分类学名词解释,修改其中的名词:根据动物分类学名词解释一、动物分类学简介动物分类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的分类、起源、进化和相互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特征、性、演化历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名词解释1. 物种(Species):是指具有相同形态和功能特征,并能够进行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物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用拉丁名词来命名,并按照海因希氏命名法进行命名。
2. 属(Genus):是指具有相似特征的物种的集合。
属是物种分类的上一层级,按照拉丁名词的方式进行命名,通常以首字母大写。
3. 科(Family):是指具有相同属的物种的集合。
科是物种分类的更高一层级,用拉丁名词来命名,通常以"-aceae"结尾。
4. 目(Order):是指具有相同科的物种的集合。
目是物种分类的更高一层级,用拉丁名词来命名,通常以"-ales"结尾。
5. 纲(Class):是指具有相同目的物种的集合。
纲是物种分类的更高一层级,用拉丁名词来命名,通常以"-a"结尾。
6. 门(Phylum):是指具有相同纲的物种的集合。
门是物种分类的更高一层级,用拉丁名词来命名,通常以"-a"结尾。
7. 界(Kingdom):是指具有相同门的物种的集合。
界是物种分类的最高一层级,用拉丁名词来命名。
8. 进化(Evolution):是指物种由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化出不同的特征和形态的过程。
进化是物种分类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有助于理解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总结动物分类学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演化历程。
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名词解释对深入理解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各级分类的关系非常重要。
动物分类学名词解释
动物分类学名词解释动物分类学是研究动物多样性、分类和命名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分类学名词的解释:1. 物种(Species):动植物中具有相同形态特征、能够自由繁殖并产生生育后代的个体群体。
物种(Species):动植物中具有相同形态特征、能够自由繁殖并产生生育后代的个体群体。
2. 属(Genus):一组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的集合,通常以共同的特征或遗传联系划分。
属(Genus):一组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的集合,通常以共同的特征或遗传联系划分。
3. 科(Family):由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属组成的分类单位。
科(Family):由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属组成的分类单位。
4. 目(Order):包含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科的分类单位。
目(Order):包含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科的分类单位。
5. 纲(Class):包含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目的分类单位。
纲(Class):包含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目的分类单位。
6. 门(Phylum):由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纲组成的分类单位。
门(Phylum):由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纲组成的分类单位。
7. 界(Kingdom):包含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门的分类单位。
界(Kingdom):包含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密切的门的分类单位。
8. 栖息地(Habitat):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和繁殖的特定地区或类型。
栖息地(Habitat):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和繁殖的特定地区或类型。
9. 食性(Diet):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饮食惯。
食性(Diet):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惯。
10. 进化(Evolution):物种随时间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Evolution):物种随时间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希望以上解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特定名词,请随时提问。
大二动物学名词解释
角质鳞:爬行类特有,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不随身体长大而长大,有蜕皮现象。
真皮鳞:鱼类特有,由真皮细胞形成,随身体长大而长大,无蜕皮现象。
洞角(牛角):由表皮产生的角质鞘及额骨上的骨质突起彼此紧密结合而成,中空不分叉,终生不脱换,如牛、羊的角。
实角(鹿角):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是真皮衍生物,为分叉的实心骨质角,往往雄兽比雌兽发达,且每年要脱换一次。
如鹿角。
表皮角(犀牛角):由表皮特化而成,无骨心,不脱落,但一旦断落后能重新长出新角,如犀牛。
脊索:动物体背方一条富有弹性和韧性的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
位于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
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有脊索细胞分泌的脊索鞘。
肩带:蛙蟾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肩带不与头骨或脊柱相连。
肩带类型:固胸型肩带、弧胸型肩带固胸型肩带:青蛙肩带中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面正中线上愈合,使得左右肩带不能左右交错活动。
弧胸型肩带:蟾蜍肩带中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面正中线上重叠排列,使得左右肩带可以左右交错活动。
舌接式:颌弓通过舌颌骨与脑颅连接。
直接式(自接式):脑颅通过方骨与下颌连接。
颅接式:脑颅与下颌直接连接。
跗间关节:鸟类的胫跗骨与跗蹠骨间形成的关节叫跗间关节。
软骨性硬骨(软骨硬骨、软骨原骨、替代性硬骨):从间充质经过软骨阶段再变成硬骨,如脊椎骨。
膜性硬骨(膜骨、膜原骨、皮性硬骨):由间充质基础上,不经过软骨阶段而直接形成硬骨,如鳃盖骨。
初生颌:颌弓由背段的腭方软骨和腹段的麦氏软骨构成上、下颌,这种由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构成的颌叫做初生颌。
次生颌: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膜骨,即上颌的前颌骨和上颌骨,下颌的齿骨和隅骨,这种由膜骨构成的颌叫次生颌。
喉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的鳔称为喉鳔。
喉鳔类: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的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称这类鱼为喉鳔类;闭鳔:无鳔管与食道相通的鳔称为闭鳔。
闭鳔类:鲈形目等鱼类的鳔管退化,称这类鱼为闭鳔类。
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有红腺或称气腺,红腺能分泌气体,鳔内气体由此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
1.意义:
●包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扁形)●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扁形)
●更换宿主的意义(原腔)
●分节的意义(环节)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原腔)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环节)
●上下颌出现的意义(鱼纲)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爬行纲)
●恒温的意义(鸟纲)
●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
●脊索动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适应:
●涡虫自由生活的适应(扁形)
●寄生生活的适应(原腔)
●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特征(节肢)
●鱼对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纲)
●鸟类进步性特征(鸟纲)
●鸟对飞行生活的适应(鸟纲)
●哺乳类进步性的特征(哺乳)
3. 有害昆虫的控制
4.名词: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中生动物(2)
●原肾管(2)
●后肾管
●马氏管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2)
●生物发生律(2)
●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2)
●次生性辐射对称
●初生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
●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鲍雅诺式器
●韦伯式器
●双重呼吸
●吞咽式呼吸
●马鞍型椎体
●逆行变态
●多态现象
●胚层逆转
●洄游(2)
●迁徙
●哈佛式骨板
●梯形神经体统的结构特点●链状神经系统
●神经网
●书鳃
●书肺
●外骨骼
●担轮幼虫
●卵胎生
●次生腭
●腔上囊
●反刍
分子生物学
名词:
复制
●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
●模板链(反意义链)
●非模板链(编码链)
●RNA复制
●复制叉
●复制眼8结构
●前导链
●冈崎片段
●后随链
酶(复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拓扑异构酶
●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连接酶
●引物酶及引物体
转录
●转录
●不对称转录
●转录单位
●逆转录
●逆转录酶
●转录后加工
酶(转录)
突变
●突变
●点突变
●结构畸变
●诱变剂
修复
●修复
●光裂合酶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诱变修复和应急反应“子”
●转录因子
●操纵子
●启动子2
●复制子
●内含子2
●外显子2
●增强子
●转座子
●弱化子
●转录泡
基因
●断裂基因
●调节基因
●基因家族
●拓扑异构酶
●看家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组
●DNA重组
●基因工程
其他
●中心法则
●核内不均一RNA
●应答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DNA)
●反式作用因子(蛋白质)
微生物
● 微生物:
霉菌(mould,mold )
病毒(Virus )
酵母菌(yeast )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
亚病毒(subvirus )
拟病毒(virusoids )
朊病毒(prion )
● 微生物的组成部分及衍生物:
菌丝球(hypha ball )
菌环(ring )
核衣壳(nucleocapsid )
假根(rhizoid )
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 )
假菌丝(pseudohypha )
● 实验:
艾姆斯试验(Amestest )2
● 营养代谢:
营养类型(nutritional type )
兼用代谢途径(amphibolic pathway ) 单功能营养物(mono-functional nutrient ) 渗透营养型(osmotroph )
光能异养型(photoheterotroph )
化能自养型(chemoautotroph )
碳源(carbon source )
● 物质
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 )
膜边体(lomasome )
菌苔(lawn )
操纵基因(operator )
干扰素(interferon )
半抗原(hapten )
模式种(type species )
● 其他
半致死剂量(50% lethal dose,LD50)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regulation defective mutant ) 水活度(W a ,water activity )
黑死病(Black Death )
比面值(specific surface;surface-to-volume ratio ) 凯隆载体(Charon )
热稳载体蛋白(Hpr,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最初能源(primary energy source)
胚种学说(germtheory)
比面值(specific surface;surface-to-volume ratio)异型乳酸发酵(hetrolactic fermentation)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