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常见症状
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症状部分总结
第一章1常见症状1.(1)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舒服或异样感,如……(2)体征:医师或他人能发现的异常表现,如……(3)症状和体征很难绝对分开,统称为症状。
2.症状和疾病的关系:①症状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或线索,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②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症状,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症状。
因此需要综合分析诊断。
第一节发热1.定义:正常人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保持相对恒定,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当各种原因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体温升高提高免疫,大多是防御疾病的反应)2.发热的分度: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3.热型: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在体温单上标记每次的测量值,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成体温曲线,该曲线形状可有一定规律。
(1)稽留热:恒定在39~40℃,一日内波动不超过1℃,持续较长,甚至数日不退。
多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
(2)弛张热:39℃以上,波动大,但仍在正常以上。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济州上升到39℃以上,持续后下降至正常,经间歇期体温再次升高,反复发作。
多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逐渐上升至39℃或更高,后又逐渐下降,至一定程度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呈波浪型。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急骤上升到39℃或以上,数天后骤降至正常,几天后高热再次出现,如此反复。
可见于回归热、淋巴瘤。
(6)不规则热: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第三节皮肤黏膜出血1.定义:由于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由毛细血管内进入皮肤或黏膜下组织,常为自发性或轻微外伤所致。
2.基本病因:血管壁缺陷;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以血管和血小板疾病多见。
3.临床表现(1)出血点/瘀点:d不超过2mm的皮肤、黏膜出血,大多如针头大小,尤以四肢和躯干下部多见。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 (2)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 (二)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频率、深度、节律的变化。 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 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 张、肺水肿 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 ④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麻痹 ⑤膈肌运 动障碍:腹水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 (3)急性中毒:①代谢性酸中毒 ②急性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 ③急性毒物中毒 (4)血液系统疾病 重度贫血、大出血休克 (5)神经精神因素:①颅脑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② 癔病 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 a.吸气性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 ①吸气困难 ②三凹征: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 显凹陷,伴干咳 喉鸣 b.呼气性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 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双肺哮鸣音
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概要(内科学 40%、外科学 30%、诊断学 30%)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2014 年) 第一编 诊断学(检体诊断学)
一 常见症状 (一)发热 1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 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 24h 内体温波动<1℃ 2 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产热过多:甲亢散热减少:大面积 皮肤病(银屑病) 3 病因 (1)感染性发热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 内分泌与代谢 (2)非感染性发热 疾病:甲亢 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 ⑥自主神经功 能紊乱:夏季低热 4 临床表现:分度:低热 37.3℃-38℃ 中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1℃
临床医学概要—症状
问诊
一、定义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 问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而获取临床资料的一 种诊断方法。问诊也称为症状诊断。
二、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内容按常规记录顺序包括:
(一)一般项目(general data) 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地)、民族、婚
1、水肿出现的时间、急缓、部位、全身性或 局部性、凹陷性或非凹陷性、是否对称;
2、有无心、肾、肝、内分泌及过敏性疾病 史和相关症状。;
3、水肿与药物、饮食、月经及妊娠的关系。
呼吸困难(dyspnea)
一、概述
定义:是指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急促,
客观上表现为呼吸用力,并有呼吸频率、
深度、节律发生异常。严重者出现端坐呼
咯血是指喉、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的出血经 口腔排出的过程。多数由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 所致。
二、病因
1、 支气管疾病:支扩、肺癌、支气管内膜结 核、 慢支炎。
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肺脓肿 其中肺结核是我国成人最常见的咯血原因。
3、循环系统疾病:二尖瓣狭窄 4、其它:血液病等。
三、临床特点
1、年龄: 青壮年——肺TB、支扩、二尖瓣狭窄 40岁以上——肺癌
驰张热
C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间隙热
C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不规则热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一、发热: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病因:(一)感染性: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代谢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5、皮肤散热减少;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0C )中等度热( 38.1-390C)高热(39.1-410C)超高热(>410C)(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常伴有寒战。
小儿易伴有惊厥。
(2)缓升型多不伴寒战。
2、高热期:数小时:疟疾;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周:伤寒。
3、体温下降期(三)、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持续性发热(多见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波动幅度大于2℃(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 5,回归热(淋巴瘤) 6,不规则热(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二、头痛病因:(一)颅内病变:1感染脑炎,2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3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转移癌,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血肿。
(二)颅外病变: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眼耳鼻牙齿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1感染,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衰,3中毒,4其他---神经衰弱,尿毒症,低血糖==)临床表现:1.起病的急缓;2.头痛的部位;3.性质(痛感)4.时间与节律;5.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三、咳嗽与咳痰咳嗽是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可阻止异物进入呼吸道,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维护肺部换气功能等。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的病态现象。
病因:1呼吸道疾病---炎症,异物,肿瘤,粉尘等刺激均可以引起。
2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血胸,胸穿。
3心血管疾病:肺淤血,肺水肿,肺栓塞。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程
5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专 班 级 临 床 医 学 概 要 教 程
发病机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激活 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 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产热 > 散热
发热
6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专
• 2、非致热源性发热
班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级 临
、炎症
床
•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医 学
等
概 要 教
•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 竭等
程
7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 发热的分度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 见症状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思考:
专
班
级
➢ 何谓发热?
临
床
➢ 发热应首先考虑哪类疾
医
病?
学
概 要
➢ 如何给发热分度?
教
程
2
临床医学概要 第1章 常见症状
高 专 班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
级
定的范围内。
高
• (1)体温上升期
专 班 级
•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 ℃或以上,如 疟疾。
临
•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
临床疾病概要
1.水肿: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内分泌性、营养不良性、风湿性、药物性、其他。
①心源性:各种疾病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水肿出现缓慢,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②肾源性:肾病和急、慢性肾炎水肿从眼睑和颜面开始,迅速延及全身,常呈中、重度凹陷性水肿,可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等。
③肝源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所致肝功能失代偿,常先出现腹水,再出现下肢水肿,可伴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和黄疸、蜘蛛痣、肝掌,肝功能异常等。
2.体温的正常范围:口测法(舌下温度):36.3℃~37.2℃;肛测法(直肠温度):36.6℃~37.7℃;腋测法(腋下温度):36.0℃~37.0℃。
3.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4.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触、叩、听、嗅。
5.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是体格检查必检项目之一。
包括体温T (体温的正常范围:口测法(舌下温度):36.3℃~37.2℃;肛测法(直肠温度):36.6℃~37.7℃;腋测法(腋下温度):36.0℃~37.0℃。
)、呼吸R(即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
正常人呼吸频率为12次~20次/分,呼吸过速超过20次/分,呼吸过缓低于12次/分)、脉搏P(正常成人脉率为60次~100次/分)、血压BP(正常血压<120和<80;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BP<160和/或舒张压90≦BP<100;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BP<180和/或舒张压100≦BP<110;三度高血压:收缩压≧180和/或舒张压≧110)。
6.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7.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8.甲状腺肿大分度: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以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后缘。
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症状
8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 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见 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气管肺 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
咳嗽、咳痰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3
病因与分类
(一)感染性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 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4
发热机制
1、外源性致热(exogenouspyrogen):
多为大分子, 尤其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 不能 通过血脑屏障。
2、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白细胞在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下,形成并释放内源 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或白细胞介素Ⅰ)。分子 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引起发热。
5
发热机制
内源性致热原
下丘脑体温中枢调定点
体温阈值上升 重新调节人体温度
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
发热
6
热型
1、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24h波动1℃。 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
2、弛张热:体温39℃,波动大,24h波动 2℃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 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7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咳嗽:是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将 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吸入呼吸道 的异物排出。频繁的、刺激性的咳嗽则 失去保护性意义,成为临床病征。
咳痰:是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临床上 借助痰液的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10
临床疾病症状学
1. 一般症状——发热,生长发育异常,肥胖,消瘦,水肿,乏力,体温过低,胸廓发育异常与畸形,2. 精神症状——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力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自知力障碍,3. 神经系统——头痛,眩晕,晕厥,瘫痪,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意识障碍,睡眠障碍,4. 皮肤疾病——自觉症状(瘙痒,疼痛,麻木),皮肤损害(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泡,脓包,囊肿,隧道,粉刺,脱发,色汗,毛细血管扩张,鳞屑,表皮剥脱,浸渍,糜烂,皲裂,苔藓样变,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瘢痕疙瘩,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皮肤异色,)5. 眼部疾病——视觉症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异常,夜盲,昼盲,视物变形,闪光感与幻视,飞蚊症,虹视,复视,立体视觉障碍,),感觉异常(痛,痒,畏光,干眼,流泪,眼疲劳,眼睑沉重感,眼睑痉挛,),外观异常(眼红,分泌物异常,眼球位置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白瞳症,斜视,),6. 耳部疾病——耳痛,耳漏,耳鸣,耳痒,耳聋,7. 鼻部疾病——鼻塞,鼻漏,嗅觉障碍,鼻音,鼻出血,8. 口腔疾病——牙痛,舌痛,牙龈出血,口臭,口腔溃疡,口干,牙齿发育异常,张口困难,腮腺肿大,9. 咽部疾病——咽痛,咽异常感觉,10. 喉部疾病——声音嘶哑,喉鸣,喉痛,喉痉挛,喉阻塞,11. 呼吸系统——咯血,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气胸,12. 消化系统——腹痛,食欲异常,咽下困难,反酸与烧心,恶心与呕吐,呃逆,胃肠气胀,腹腔积液,腹部包块,肝大,呕血与黑便,便血,腹泻,便秘,黄疸,排便失禁,肛门直肠疼痛与坠胀,肛门肿物,肛门直肠周围分泌物,肛门及其周围瘙痒,子宫后屈后倾直肠综合征,13. 心血管系统——心悸,间歇性跛行,临床综合征,14. 泌尿系统——肾绞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难,乳糜尿,少尿无尿多尿,夜尿增多,蛋白尿,真性细菌尿,肾性尿糖,肾性高血压,临床综合征,15. 血液系统——贫血,淋巴结肿大,骨痛,皮肤黏膜出血,脾大,临床综合征,16.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肿大,乳腺发育异常与乳汁分泌综合征,性分化异常,低血糖,常见综合征,17. 骨关节系统——上肢(肩部痛,肘部痛,腕痛,手指关节痛,),脊柱(颈痛,背痛,腰痛),下肢(髋关节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足趾痛)18. 生殖系统——男性(前列腺疼痛,生殖系统常见肿块,性功能改变,尿道分泌物,),女性(阴道流血,异常白带,外阴瘙痒,闭经)。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常见疾病与临床表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身体组织代谢需要。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 力、水肿等。
心脏瓣膜病与心肌病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血流障碍。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 嗽等。
心肌病
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因心肌病类型不同而异,如扩张型心 肌病以心室扩大和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肥厚型心肌病则以心室壁肥厚和心室流出道梗
膀胱癌与前列腺癌
膀胱癌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黏膜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血 尿、尿频、尿急、尿痛等。晚期膀胱癌可能出现盆腔疼 痛、骨痛等症状。膀胱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 等。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前列腺组 织。常见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晚 期前列腺癌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前列腺 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
肾炎与肾病综合征
肾炎
肾炎是指肾脏的炎症性疾病,可由感染、药 物使用、自身免疫等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症 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严 重肾炎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 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常 见症状包括水肿、体重增加、食欲减退、恶 心等。肾病综合征可能导致感染、血栓栓塞
02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临床表现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高血压的主要表现,可能伴随头痛、头晕、心悸 等症状。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动脉硬化
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临床表现因受累动脉不同而异,如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绞痛 ,脑动脉硬化引起头痛、眩晕等。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2014年)第一编诊断学(检体诊断学)一常见症状(一)发热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24h内体温波动<1℃2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①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②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2)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②产热过多:甲亢③散热减少:大面积皮肤病(银屑病)3病因(1)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②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4临床表现:分度:低热37.3℃-38℃中热 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1℃(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2)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频率、深度、节律的变化。
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张、肺水肿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④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麻痹⑤膈肌运动障碍:腹水(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3)急性中毒:①代谢性酸中毒②急性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③急性毒物中毒(4)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大出血休克(5)神经精神因素:①颅脑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②癔病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a.吸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吸气困难②三凹征: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伴干咳喉鸣b.呼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双肺哮鸣音(2)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干体力活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可缓解②端坐困难: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急性肺水肿,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3)伴随症状①发热②哮鸣音③意识障碍④胸痛⑤咳嗽、咳痰(三)咯血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由口腔排除的表现。
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症状
病因与分类
(一)感染性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 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机制
1、外源性致热(exogenouspyrogen):
多为大分子, 尤其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 不能 通过血脑屏障。
2、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白细胞在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下,形成并释放内源性致 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或白细胞介素Ⅰ)。分子量小, 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引起发热。
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症状
发 热(fever)
在体温中枢调节下产热和散热动态的相 对平衡,使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36~37℃。 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产热过程、 散热过程这三者之一出现障碍,体温将超过 正常,即称为发热
正常成人体温
➢腋温: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腹 痛(abdominal pain)
一、急性腹痛:
病因:
①腹腔内器官急性炎症、腹膜炎症 ②空腔脏器阻塞、血管阻塞 ③脏器扭转或破裂 ④腹壁疾病 ⑤全身性疾病
二、慢性腹痛:
病因:
①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②消化性溃疡 ③胃肠痉挛或运动障碍 ④腹腔脏器慢性扭转或梗阻 ⑤脏器包膜的牵张 ⑥中毒与代谢障碍 ⑦肿瘤压迫及浸润 ⑧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4、波浪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 后又逐渐下降,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鲁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 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见 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气管肺 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咳嗽、咳痰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
▲ 急性起病伴发热---感染性 ▲急性头痛伴意识障碍---脑血管病(出血、梗
死) ▲ 慢性持续性头痛——多见于神经官能症。 进行性头痛,伴颅压增高---
▲ 间歇性头痛——见于偏头疼、丛集性头痛 ,癫痫、高血压等。
·2.头痛的部位与病变的相关性:
——视、触、叩、听、嗅诊
2.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血液、尿液、粪便等
3.辅助检查 assistant examination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 超声波、 X线、同位素、CT、MRI、内 窥镜等
2
症状和体征
•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 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表现。
· 大多头痛是由于头颅的疼痛感受 器受到某种物理或化学性致病因素 刺激而产生痛觉,但精神抑郁症患 者的头痛则属上述例外,它属于患 者本身的主观体验。
(一)常见病因
• 1.颅脑疾病:感染、脑血管病、占位、外伤 • 2.颅外病变:颅骨疾患、神经痛、五官科疾
病
• 3.全身性疾病:感染、中毒、中暑、贫血、 脑病、低血糖
折等等可引起发热。
7
(三)、临床表现
发热分度 • 低热:37.3-38℃; • 中等度热:38-39℃ ; • 高热:39-41℃ ; • 超高热:41℃以上。 发热过程 • 1.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寒战、
畏寒。有两种上升方式: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以上,常伴寒战。 缓升型:体温于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
•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a:体温急剧上升至390C以上,数天后下降至正常; b: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 c: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淋巴瘤)
• 波状热(undulant fever):
a:体温逐渐上升到390C以上,数天后又下降至一定程度,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 带有主观性。但它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 发生、发展、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可发挥重要 作用。
• 体征:医生通过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 的异常改变。
– 是客观存在的。它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 异常表现------阳性体征;如心脏杂音,触及包块 – 正常表现------阴性体征如:腹软,无压痛
有时体温可低于正常 缓降:体温于数天内降至正常。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按常规方法测量发热病人的体温,并标记在
体温单上所形成的不同形状的体温曲线,称为热型。不
同病因,热型也不同。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六种:
• 稽留热 • 弛张热 • 间歇热
• 回归热
• 波状热 • 不规则热
• 稽留热 a:体温维持在39-400C左右,数天或数周; b: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C;
痛位局限于体表——颅外病变;
痛弥散、深层——颅内病变; 痛位于额、颞顶部——幕上病变; 痛位于枕后、耳后、上颈部、前 额部——幕下病变。 感染性头痛—全头部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颈部痛。
临床上发热的病因分: 感染性(多见)、非感染性
• 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 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 现发热。
• 非感染性: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
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肢体坏死,癌、白血病、淋巴瘤、 溶血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广泛性皮炎、鱼鳞癣及慢性心力 衰竭;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
第一篇 诊断学概要
第二章 诊断学基础知识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内科教研室 胡为群
诊断方法
1.掌握症状和体征 symptoms and signs
——发热、头痛、咳嗽、呕血、恶心、水肿等
怎样掌握?
病史采集 obtain medical histor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诊
体格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b:见于布鲁菌病
• 不规则热(irreguler fever):
a:发热无一定规律 b: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
二、头痛
概念: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
急性头痛 (Acute neadant)
· 急性头痛是指发生在眉弓以上至 枕部范围内的各种突然发生的严 重头痛。
· 头痛是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也 是急诊患者的紧急主诉。(人群 中 有 10%—20% 的 头 痛 为 主 诉 ) 。
• 2.高热持续期: 1)、组织代谢增强→需氧量增加 → 呼吸心率加快 2)、头痛、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意识不清、昏迷 3)、消化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 4)、身体消耗大→倦怠无力、肌肉酸痛、周身不适 5)、肾血流量减少、呼吸频率增加→口干、尿少、尿黄 • 3.体温下降期: 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伴有大汗,
• 症状和体征的关系:广3义的症状也包括体征。
第一节 常见症状
一、发热 四、咯血 七、心悸 十、腹痛 十三、便秘
二、头痛
三、咳嗽和咳痰
五、胸痛
六、呼吸困难
八、水肿
九、恶心呕吐
十一、呕血与便血 十二、腹泻
十四、黄疸
一、发热(fever)
正常体温及测量部位 • 口温:36.3-37.2℃; • 腋温:比口温略低0.2-0.4℃,一般为36-37℃; • 肛温:比口温略高0.3-0.5℃,一般为36.5-37.7℃. 影响因素: • 个体差异 • 年龄时间 • 环境 • 活动状况,进餐情况 • 生理变化
临床意义:伤寒、大叶性肺炎
•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a:体温在390C以上; b:24小时温差达20C以上; c: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d: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a: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反复发作; b:体温波动可达数度(间歇周期:数小时或数天); c: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一)、发热定义
• 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 功能紊乱等原因,致产热过程增加,散热不能相 应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口腔温 度高于37.3℃,或直肠温度高于37.7℃ ,或一 日内体温变异超出1℃时即称为发热。
(二)常见病因: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2、非感染性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