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精神”熠熠生辉

合集下载

军垦精神——精选推荐

军垦精神——精选推荐

军垦之魂摘要:从一把自制的简陋镰刀,到一片高产量的肥沃土地;从一个不能遮风避雨的地窝子,到一栋栋崛起的高楼大厦;从一片荒凉的沙漠,到美丽富饶的戈壁明珠。

军垦人用他们不畏艰苦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诠释了军垦之魂的真谛----奉献。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人们,更激励着我们大学生,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得以升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军垦精神;奉献;大学生。

她拥有众多光环,被联合国授予“人民环境改善良好城市”,被盛赞为“戈壁明珠”她以“军城”的特色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绿城”的特色赢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又以“诗城”的特色闻名海内外。

初来乍到的我们初见时便是美丽的她,却忽略了她饱经沧桑的过去,她浓厚的艰苦奋斗精神。

直到我来到了这里——军垦博物馆。

军垦博物馆是全国惟一的新中国屯田戍边为主题的博物馆被誉为“军垦第一楼”。

每天,来这里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破棉袄,一把把旧铁犁,一条条烂军被,一面面褪色的锦旗,无声地触摸着一段平凡而伟大的历史。

她在告慰逝者的英灵,她在激励生者的创造。

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他们没有抱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

刚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把镰刀,50年前,在这片沙漠上,军垦人他们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劳动力,一寸一寸在荒滩上开垦,耕作,汗水浇灌着炙热的沙石。

他们做到了当年生产,自给自足,还有一定剩余的壮举。

就是用这最简单的镰刀,自制的生产工具,他们开拓了“人进沙退”的壮举,他们在这片沙漠上创建的第一座城市——石河子。

他们住地窝子了,将军,士兵同甘共苦。

有一个印象最深的展景场面,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专用房”坐着,简陋的房间陈设映衬着一双幸福的脸,门外是一群准备闹新房的战友们。

艰苦的生活,乐观的军垦人,让我对生活有了一份新的感受。

军垦精神伴我成长

军垦精神伴我成长

|军垦精神伴我成长当我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看着内容丰富的书本;享受着充足富裕的物质生活时,我们是否想过今天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是从何而来的呢?是的,是老一辈人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铺平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了茫茫的大戈壁上,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幢幢楼房,一片片土地,一条条柏油马路,使我回想起他们为了城市,国家的繁荣付出的毕生心血!也许,在建造一栋栋高楼大厦时,他们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也许,在开发一片片土地时,他们会处处受到上级的压制;也许,在修建一条条柏油马路时,他们会面临暴风雨的袭击。

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为了让他们的后代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畏惧,不退缩,他们用热情而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新疆,为新疆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

这,都是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呀!举个例子说吧,如果没有高楼大厦,那我们将永远住着简陋的土房子,饭后,只能在乡间土路上散步,这,都是巨大的变化啊!从一座座土房到高楼大厦,从吃着窝窝头白面馍馍,从在菜园子里种植蔬菜改进到在大棚中种植,这都是他们一小步、一大步所创造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减少国家财政开支,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们对自己实行高标准制度,面临着自然条件考验、物质考验、亲人离别的考验,这都在一点一点的磨练老一辈人的军垦精神,对我们要将他们这种英雄气概发扬光大,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在爸爸妈妈那个年代,要洗衣服还要到连队的大口井;现在呢,已经可以在家用洗衣机洗,他们在做饭时,用的是柴火,现在大部分用的是煤炭,天然气等,他们那时候的主食是包谷面,而我们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吃的是白面,他们那时候每天都是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而现在,这样的现象几乎为零。

这一系列的进步都是老一辈人辛勤努力所创造的!博物馆是石河子的象征,使军垦人的殿堂,它永远伫立在这座城市中心,和军垦精神一样,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这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十五年前看旧城,十五年后看新城,每当路过那里,就仿佛看到他在向我招手,告诉我要发扬军垦精神,争做军垦传人。

老军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老军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老军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通过今天聆听“十个一”的军垦故事,使我深刻了解了老一代军垦人为我们创下了一份基业,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今天我重温军垦精神,就是要继承老军垦的光荣传统,牢记屯垦戍边的伟大使命,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兵团精神,做为团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我要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照兵团精神寻找自身差距、明确方向,增强理想信念和奉献意识,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为推动团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与军垦老同志比我们需要做哪些?通过聆听“十个一”军垦故事,了解了我们兵团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之心,老一辈军垦人那种战天斗地的火热之情,老一辈军垦人那种互敬互助的之谊。

做为一名军垦后代,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使我非常受感动,在这一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要认真向老军垦学习,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认真查找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团场职工群众做好医疗卫生服务。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兵团精神如何发扬光大?“十个一”军垦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不仅是对兵团历史的讲解,更是对兵团精神的诠释,作为军垦后代,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认真践行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当好新时代的军垦战士。

”如何用兵团精神反对四风?通过今天这“十个一”鲜活的军垦故事,把我带回了兵团艰苦创业,火红的发展年代,使我对兵团的发展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今天的教育,做为一名团场医务工作者,我要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宣战,尤其要通过正衣冠,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的总方针把这项活动做扎实,切实转变作风,做职工群众满意的公仆。

军垦文化的传承意义

军垦文化的传承意义

军垦文化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等地进行开垦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军垦文化的传承意义:
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军垦文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军垦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军垦文化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传承军垦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克服困难。

3. 促进民族团结:军垦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

传承军垦文化,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 推动经济发展:军垦文化在新疆等地的开垦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

传承军垦文化,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经济发展。

5. 丰富文化内涵:军垦文化不仅包含了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传承军垦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军垦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还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军垦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军垦精神伴我成长

军垦精神伴我成长

军垦精神伴我成长烈日笼罩的沙漠里,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在这里生存,这里的温度、环境、气候都让各种不适宜这里的动植物闻风丧胆。

但是却有一种植物在这里生长着,它们用呢极强的生命力在这里生长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它,就是胡杨。

胡杨就生长在我的家乡新疆的沙漠里,我没有见过它们,但是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起过,也在书上看见过那个只属于它们的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传说。

可以想象在沙漠中呢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们还能如此顽强的生长,那该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的生命力啊。

胡杨是美丽的,它们在缺水的沙漠中汲取水源并且顽强的生长,在如刀的沙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如火的骄阳下不屈的拼搏,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的屹立,生命力极强的胡杨的铁骨铮铮傲然挺立,在这片沙漠中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绿色,在这茫茫昏黄的沙漠中给人以生的希望。

(本段改编自发展论坛胡杨精神其中的一段)正如这胡杨的美丽,生活他们身边的土地上的这群可爱的人们也同样拥有了这美丽。

于是当第一代军垦人走上这片土地时,就注定了他们将扎根在这里,和这些胡杨一样,扎根在这里。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王震将军解放新疆以后,留在这里的解放军就开始了军垦生活,他们在这里辛辛苦苦的建设了几十年,才有了我们新疆今天的这些城市。

在新疆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到处都是茫茫的戈壁滩和沙漠,而且又缺水,交通不发达。

但是这些军垦人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怕困难。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出来现在的样子。

他们就像着胡杨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汲取水源,努力劳动,奉献了所有。

他们为了这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有些人的儿女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所以,他们还为这里奉献了他们的儿女。

在石河子有这么一座博物馆,馆里展出的东西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特别珍贵,只是一些几十年前的生活用具,农耕用具,解放军用的枪和一些事迹。

但是就是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普通的农耕用具,和那些板子上的英雄事迹。

却让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军垦精神,感受到了当时他们的生活有多么的艰苦。

永不磨灭的军垦魂

永不磨灭的军垦魂

52 | 中国报道2014年9月 总第127期永不磨灭的军垦魂军垦第一犁雕塑静静矗立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这是新疆第一代兵团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扎根天山南北、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开垦荒原的真实刻画,也是新疆兵团人的图腾。

马林 本刊记者 王凤娟一张张老照片,一页页诗人艾青的手稿,一件件开荒耕作的农具,一件打了296块补丁的大衣……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兵团这段光荣而伟大的历史。

它们凝结着逝者的军垦魂,也在激励着生者传扬兵团精神。

8月1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梦 军垦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历史文物展隆重开幕。

风云六十年,光荣一甲子。

兵团六十年的奋斗历程,是一幅辉煌壮丽的画卷,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史诗。

此次展览通过160余件展品、200余幅图片,清晰地展示出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深刻诠释了兵团精神,震撼着每一位步入展厅的观众。

曾亲手承办过无数个重大展览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感慨地表示,60年来,兵团忠实履行党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始终坚持把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对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来说,能为兵团所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举办展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盛事。

走进展厅,只见军垦第一犁雕塑静静矗立。

裸露的身体、深陷的双脚、头胸手膝近乎极限的用力角度,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代兵团人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放下手中的武器,拿起生产建设工具,扎根天山南北、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开垦荒原的真实刻画,也是兵团人的图腾。

“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驻足在军垦第一犁雕塑前,黑龙江游客陈思说道,为了祖国的事业,这里的人们艰苦奋斗,流汗流血甚至牺牲,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厅中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讲解文字都是经兵团和国家博物馆专家精心挑选和撰写的,力求全面展现兵团历史和发展成就,以凸显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时代感、使命感。

讲述老军垦的故事

讲述老军垦的故事

讲述老军垦的故事
老军垦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词汇,它代表着一群特殊的人群——曾经的军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垦活动,许多老兵参加了其中,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开垦了一片片荒地,为祖国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老军垦的故事,是关于一群勇敢、坚韧、不畏艰难的人的故事。

他们曾经是年轻的战士,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退役后,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他们来到荒凉的土地上,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土地,修建房屋,建立水利设施,一个个小型农村从平地上崛起。

老军垦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时代的故事。

那个时期,国家正处于建设的初期,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军垦活动是国家的一项伟大事业,它不仅解决了国家的粮食问题,也为当时的农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老军垦的故事,记录了那个时期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也记录了国家和人民的坚持和信念。

老军垦的故事,是关于一种精神的故事。

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老兵们培养了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精神。

他们在军垦活动中,面对困难和挑战,依然能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这种精神不仅是老军垦者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老军垦的故事,是我们应该铭记和传承的故事。

作为新时代的人
们,我们应该学习老军垦者的精神和奉献精神,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该把老军垦的故事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让老军垦者的精神永存。

胡杨般的军垦精神

胡杨般的军垦精神

历史论文题目:胡杨般的军垦精神姓名:学号:所在班级: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三班时间: 2011年4月6日摘要:人们是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像胡杨一样活着。

他们是兵团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

”;也有人曾经这样说兵团人“铸剑为犁、掘地为穴”……关键词:屯垦戍边;兵团精神;王震将军;戍边战士;胡杨精神老一辈兵团人的足迹历经半过世纪的洗礼,沉睡千年的大漠在几代兵团人的血泪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延着王震、张仲瀚等老一辈兵团人的足迹一路走来,李梦桃,姜万富等一个又一个兵团人立下一座又一座丰碑。

王震将军“将军征鞍未解,复请缨进军新疆,攀越积雪的祁连,横穿浩瀚戈壁,终成解放大业。

”王震将军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生于一九零八年四月十一日。

湖南浏阳人,铁路工人出身。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将军对各项建设事业无不全力以赴。

曾亲率铁道兵建成具有战略意义之鹰厦、黎湛两路,尤其倾力农垦事业。

肯发新疆,使荒凉之戈壁地叠现塞外绿洲。

终年奔波于荒山野岭间,与群众同干共苦、亲密无间。

览今日之胜景,能不忆及将军之心血乎?将军晚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虽届高龄,仍心系国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前途。

常亲临各地视察,对教育事业和发展中外友好关系倾尽心力王震虽喜欢以粗人武夫自称,却一向尊重知识,珍惜人才。

早在进军新疆途中,他就考虑到战争结束后进行建设的问题,一路上招贤纳士,广聘人才。

解放咸阳,西北工学院的23名学生参军;行经武功,西北农学院50多名同学随军西进,他们都受到了王震热情的欢迎。

兰州解放仅十天,王震已派人组建了“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和“第一兵团财经学校”,不仅聘请了大批谙熟财政经济的专门人才,还招收了近千名大专学生,浩浩荡荡随军进疆。

进疆后,王震大胆起用解放前就在新疆工作的农学、水利、植棉、纺织、地质、钢铁、水泥、机电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

弘扬农垦精神

弘扬农垦精神

弘扬农垦精神,做新时代的先锋《拓荒人》反映了我们垦区创业者艰苦创业的业绩,是垦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最现实、最生动,也是最本土的教材。

大兴安岭垦区自1960年开发建设,至今已走过了45个春秋。

回顾45年垦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无数可歌可泣、自强不息的奋斗足迹的创业者——老一辈农垦人。

在开发建设垦区的创业者中,有转业军人,有支边的干部、工人和知识青年,他们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城市,告别亲人,投入到开发建设边疆的行列。

当年他们风华正茂,不求名、不求利,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甚至宝贵的生命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可谓为了垦区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创业初期,其条件之恶劣,生活之艰难,是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的。

他们住的是马架子、条夹泥,吃的是粘馒头、窝头、干白菜,冬季吃雪水、冰水,夏天喝雨水,河沟水,没有车,坐的是大爬犁……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农垦人不怕苦、不怕死,凭着坚贞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经过几年的奋斗,在这荆棘丛生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和一个又一个农垦城镇,为农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使他们的意志如此坚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是党的教育、是农垦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是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品德,更是党的先进性在老一辈农垦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崔书记在《拓荒人》的序中指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是农垦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讲艰苦奋斗是讲不怕困苦、自强自立的信念;是讲奋发向上、踏实肯干的意志。

我们是新时期、新农垦的共产党员,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应该将优良的传统和新的理念完善的结合起来,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农垦精神。

这是对《拓荒人》一书深远的意义最精辟的阐述,下面结合医院的实际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拓荒人》是对我们农垦精神的再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今天时代前进了,生产发展了,职工生活改善了,我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今天,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老一代农垦人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已很陌生。

形容军垦精神的词语

形容军垦精神的词语

形容军垦精神的词语
1. 坚韧不拔:军垦前辈们面对艰苦环境,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如同钢铁铸就一般!就像那胡杨,不管风沙如何肆虐,都顽强地挺立着。

比如王大爷,他当年在边疆开垦,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没说过一句放弃的话。

2. 无私奉献:他们的无私奉献简直太伟大了!这不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吗?张叔叔当年为了军垦事业,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在了那片土地上。

3. 艰苦奋斗:那艰苦奋斗的劲儿,真的让人佩服不已啊!这不就是爬山,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上吗?李爷爷回忆起当年,没日没夜地干活,那场面至今让人动容。

4. 乐观向上:军垦人总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好像再大的困难在他们面前都不算啥!就好比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微笑。

隔壁的赵奶奶说起过去的苦日子,总是笑着,那乐观劲儿真让人感动。

5. 团结协作:大家团结协作的力量可不容小觑呀!这不就像一群大雁一起飞翔,相互扶持嘛。

当年军垦队伍一起开渠挖沟,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6. 勇于开拓:他们勇于开拓的勇气简直太牛了!就像开拓者在未知的领域勇敢前行。

王伯伯当年可是第一个尝试新型种植方法的人,真的厉害。

7. 吃苦耐劳:那种吃苦耐劳的品质,真的太难得了!就像是老黄牛,默默地付出。

刘爷爷当年挑重担子,从无怨言,这就是吃苦耐劳的典范啊。

8. 忠诚担当:军垦人忠诚担当的精神令人赞叹!好比一座坚实的堡垒。

孙叔叔对军垦事业那绝对是忠心耿耿,有任务就上,有责任就扛。

在我看来,军垦精神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石河子军垦精神内容

石河子军垦精神内容

石河子军垦精神内容
石河子军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气质,它源自于中国新疆石
河子地区的军垦事业。

军垦精神以其特有的品质和价值观,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石河子军垦精神的核心是勤劳和坚韧不拔。

作为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农业事业,
军垦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面对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然而,石河子人民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不怕困难,不畏艰险。

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功地将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实现了农业的飞跃发展。

石河子军垦精神还体现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价值。

在军垦事业中,各个农场之
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攻克难题。

他们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实现更大的目标。

这种团结和合作的精神也在其他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石河子军垦精神还强调实践和创新。

军垦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
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

石河子人民敢于面对挑战,敢于革新传统的农业方法,并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农业生产水平。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实践和创新,才能取得长期的成功。

石河子军垦精神的持续发展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精神传
承和弘扬了军垦事业的优秀传统,鼓舞着人们在各个领域中追求卓越。

它教会了我们积极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同时也提醒我们团结合作、不断创新。

石河子军垦精神的成功经验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都具有普遍适用性,它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军垦红色革命诗

军垦红色革命诗

军垦红色革命诗《军垦颂歌》战旗飘扬垦荒忙,热血男儿赴边疆。

荒原大漠展宏图,军垦精神永留芳。

铁锄挥舞地换装,汗水浇开稻麦香。

艰苦奋斗岁月长,红色基因薪火传。

衍生注释:“军垦”:指部队屯垦戍边,战士们一边进行军事防御,一边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等事业。

“垦荒忙”:表达了战士们积极投身到开垦荒地这个艰巨任务的忙碌状态。

“荒原大漠”就是战士们到达的边疆地区的地貌,那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

“展宏图”意味着在这样艰苦的地方开始大规模的开拓建设事业。

“铁锄挥舞”描写战士们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劳动生产,通过这种辛勤的劳作让大地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地换装”,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产出粮食的地方,这里的“稻麦香”就是对收获成果的描绘。

“薪火传”就是把军垦的这种艰苦奋斗、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精神传承下去。

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围绕军垦这一伟大的红色革命事迹展开。

情感上,诗中充满了对军垦战士的赞美之情。

从表现手法来看,首先运用了视觉描写,像“战旗飘扬”“铁锄挥舞”,让人一下能想象出当时场景。

还有对比手法,通过荒原大漠与后来稻麦香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军垦的成果巨大。

先展现出艰苦的环境,然后描述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凭借热血和奋斗改变了这一切,体现出军垦战士们顽强的毅力以及军垦精神的伟大,使得红色的革命精神在文字中熠熠生辉。

作者介绍:从这首诗的风格推测,作者可能是一位深切了解军垦历史并且对军垦战士怀有崇敬之情的人。

也许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是对军垦精神深入研究并充满向往的当代人。

他(她)能够用简单而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军垦的整体历程,显示出对那段红色历史的深刻领悟。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组织的红色革命故事演讲会上,小明说:“军垦战士们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赞歌,正如那首诗中所说‘战旗飘扬垦荒忙,热血男儿赴边疆。

’他们不惧荒原大漠的恶劣环境,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坚定的意志,开垦出一片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让汗水浇开稻麦香,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传承军垦精神演讲稿

教师传承军垦精神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为大家演讲关于“教师传承军垦精神”的主题。

军垦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几代军垦人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让它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军垦精神的内涵军垦精神,是在我国新疆建设过程中,广大军垦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定的理想信念:军垦战士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2. 勇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困难,军垦战士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3. 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军垦战士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

4. 严谨求实的态度:军垦战士在工作中严谨细致,追求卓越,为国家建设提供优质资源。

5. 团结协作的精神:军垦战士深知团结就是力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团队精神,共同为我国建设事业努力。

二、教师传承军垦精神的必要性1.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传承军垦精神,有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2. 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军垦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等品质,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所需具备的。

教师传承军垦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军垦精神所体现的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等品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传承军垦精神,有助于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4.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教师传承军垦精神,有助于我们树立崇高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全体教师树立榜样。

三、教师如何传承军垦精神1.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以军垦精神为指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石河子军垦精神内容

石河子军垦精神内容

石河子军垦精神内容石河子军垦精神:创造奇迹的勇气与拼搏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石河子军垦精神这一概念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然而,这个精神象征着中国人民在自然资源匮乏的新疆地区,通过勤劳、拼搏和创新,创造了一系列的农牧业奇迹。

石河子军垦精神正是因为其中的坚持、勇气和创新精神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石河子军垦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石河子军垦精神的由来与特点1. 由来石河子军垦精神得名于新疆一座孤立且条件恶劣的战区--石河子。

在1954年至1974年间,中国政府派遣一支由知识青年组成的先遣队,前往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设农场。

面对一片黄沙和封闭的生产条件,这支先遣队以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艰苦创业。

他们为后来的移民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2. 特点石河子军垦精神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拼搏和创新。

这些特点使得石河子军垦精神在激励人们创造奇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坚持让人百折不挠,拼搏让人克服了困难,创新则推动了石河子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河子军垦精神的意义和影响1.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石河子军垦精神是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劳,创造了一个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的地区。

这不仅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石河子军垦精神也对中国在荒漠化防治、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石河子军垦精神也对个人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在极端的环境下,军垦者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不仅需要勇气和坚持,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拼搏。

这样的经历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能力。

这些品质和技能不仅对他们在石河子农场的工作有帮助,也对他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石河子军垦精神的发展与展望1. 发展历程自石河子军垦精神诞生以来,许多农场纷纷效仿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小学生军垦演讲稿范文

小学生军垦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要给大家演讲一个关于军垦的故事。

军垦,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却承载着一段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军垦精神的力量。

题目:传承军垦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一、引言军垦,顾名思义,就是军队开垦荒地。

在我国,军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许多部队官兵放下枪杆子,拿起镐头,投身到边疆的荒原上,开始了艰苦的军垦生涯。

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茫茫戈壁滩上开垦出了一片片绿洲,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军垦精神的内涵1. 坚定信念军垦战士们深知,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茫茫戈壁滩上,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始终坚定信念,坚信自己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2. 勇于担当军垦战士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担当起开垦荒地的重任。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3. 勤劳朴实军垦战士们以勤劳朴实的作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双手开垦出一片片土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4. 团结协作在军垦过程中,战士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

他们用团结的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军垦奇迹。

三、军垦精神的传承1. 学习军垦战士的先进事迹我们要学习军垦战士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勤劳朴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将他们的事迹铭记在心,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

2. 发扬军垦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军垦战士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传承军垦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要将军垦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结语军垦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军垦精神”熠熠生辉

“军垦精神”熠熠生辉

“军垦精神”熠熠生辉在兵团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精神令人敬仰,那就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给我们留下来的“军垦精神”,这是一种不怕艰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60年前的新疆,一大批朝气蓬勃的解放军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胜利解放新疆。

当时,敌特分子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与边疆各族群众的安全。

10万年轻的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毅然担当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重任,后来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

现在,这些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也大都留在了新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偿奉献给了新疆这片神奇的热土。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超凡脱俗的奉献精神。

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回到遥远的家乡,有的忘记了家乡父母和亲人的模样,有的甚至耽误了结婚生子,青壮年时期的他们住着地窝子,一手拿坎土曼,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当社会上一些人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时,当有的人渐渐淡忘了他们这些无私奉献的军垦战士时,他们依旧坚守着年轻时对王震司令员的承诺:把子孙后代献给祖国边疆的军垦事业。

部分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仍然在风沙较大的边疆种田、放牧,或者从事其他建设边疆的艰苦工作。

他们做到了,他们的生活理念那么富有传奇色彩,那么光彩夺目。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自己独特的得失判断。

兵团人的血是沸腾的,那里凝聚着对国家的忠诚,他们好像是不知疲倦的一样,一心一意的为了国家的建设而埋头苦干这,也许我们会说他们是傻,都不知道要休息一样或偷懒一下。

其实是真的嘛,不是,他们不是不知道要休息,只是他们一心为了建设好我们的祖国,为了后代而生活得更好而努力,而奋斗。

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衷心,又是何等的可贵。

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为了同一个图腾而奋进。

如今,我们不用再那么的幸苦去向前人一样辛苦的使得更古不变的不毛之地变成万顷良田。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他们所开垦的土地上,住在他们所盖的房屋里,享受着一切都做好的东西,我们是那么的幸运,能够站在这片神话的土地上。

军垦红色小故事

军垦红色小故事

军垦红色小故事
在建国初期,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中国政府实行了军垦政策,军人们在边疆地区开垦土地。

有一天,一支部队进入了一片荒凉的山区,他们遇到了当地的居民,得知这里的土地贫瘠,无法耕种,居民们生活困难。

于是,这支部队决定在这里军垦,进行生产建设,帮助当地人民。

一开始,部队成员们面临很多的困难,他们需要自行搭建房屋、开垦土地,同时还要面对荒野中的野生动物和恶劣的地形条件。

但是,这支部队并没有气馁,他们一步步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终于在几年时间内,成功开垦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在这片荒地上,他们还建造了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不仅种植了粮食,还培育了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支部队的军垦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问题,也为国家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奉献精神,成为了一段感人的红色小故事,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 1 -。

传承发扬老军垦精神-开创筑起新石油篇章-其他心得体会

传承发扬老军垦精神-开创筑起新石油篇章-其他心得体会

传承发扬老军垦精神开创筑起新石油篇章-其他心得体会---------------------------------------2016年12月15日,在新疆分公司领导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上千件文物展示了辉煌的军垦事业,诉说着兵团儿女真实的生活写照,军垦精神正以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代石油人。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新疆戈壁荒原,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把青春的热血挥洒在这片敬重的土地上,用双手创造了历史的奇迹,用血和泪筑起了这座军垦新城,是中国建设史上的丰碑,如今也是对我们安逸生活的一次震撼,是对我们心灵深处的一次洗礼。

他们用一生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大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无比的敬佩,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一进入展馆,王震将军的雕像威严的屹立正当中,透过他严肃而又睿智的眼神,不由自主脑海中幻想着艰苦开垦的场景,跟随着讲解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感动的画面,数百幅垦区发展历程的图片与数万字的文字资料,诉说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

仔细端倪着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这一幕幕像是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面前,来到一件补满补丁的军棉大衣前,心情变得更加沉重,难以想象他们当时生活的状况,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又一次惊叹不已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不服的品质。

在展馆内一副巨型的垦荒画面前,我们停留了许久,画面上栩栩如生的战士,在孜孜不倦的工作,犹如一切就在眼前悄悄地发生,闭上眼都能感受到泥土草香味,眼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

他们就是靠着一种精神,凝聚着一股力量,支撑他们不断地攻坚克难。

他们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爱自己一样,简陋而笨拙的工具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创造了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传承军垦精神演讲

传承军垦精神演讲

传承军垦精神演讲领导们、评委们、你们好,值此激情洋溢之时,我们欢聚于此,以感动、以钦佩之情,重温那战天斗地、激情燃烧之时,一起回到曾经不寻常的精神圣地、追寻那铭心刻骨的往事。

有一种树木,活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也不死—它叫胡杨。

有种精神,一确立就屹立于天地之间,一弘扬就改天换地,一继承就惊天地泣鬼神—那是军垦的精神。

今天,我讲演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愿为胡杨立边陲”“无论我走到哪都没有变,军垦战士就是我生命中的一张名片。

莫道满头白发,夕阳西下彩霞满天。

魂牵梦绕之处依然是那个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

—这是一名军垦战士亘古不变的愿望。

”每当回忆起这句话时,脑海里便马上闪现出那么一位满头银发、面容和蔼、言语和蔼的长者——军垦老战士朱青年和朱爷爷。

进入军垦博物馆二楼,沿着那幅发黄的图片看过去,可以看到朱爷爷的身影。

当时的朱爷爷年轻力壮、阳光灿烂、身体健康、英俊潇洒,虽然一身破旧戎装却没有掩盖其当年英气和屯垦戍边时的高昂士气。

1958年夏天,朱爷爷随22兵团925起义官兵373人,由第一任场长高人杰和政委刘奇功率领来到安七场(既今北野)。

初到此地,一大片戈壁、芦苇丛中、猛兽出没、自然条件极其严酷。

在一般人不可能了解,不可能想象,不可能体验到的情境中,朱爷爷与战友们,不怨天尤人,不怯懦甚至不畏惧,他们象胡杨树,战风沙,斗寒冷,深深植根于茫茫戈壁之中,决心唤醒这亘古荒原。

无房可住,那天晚上,便与战友同和衣而卧在这个寒气浸骨、戈壁荒摊之上,次日天刚蒙蒙亮,便与战友同挥镐、坎土曼、挖地窝子、抱割下来的芦苇急匆匆地搭进去,把这个“家”简单地整理好,便立即与战友投入到紧张残酷的拓荒斗争中。

“八人拉犁头气死牛。

芨芨草搓绳不用愁。

军垦战士不为艰苦难。

一日开荒二亩三分地。

”到现在读这些歌谣时,朱爷爷琅琅上口、一脸激动的神情。

人都会说:“日落后,日落后,人就走"。

但这里可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方呀,早晨是天未亮便出门,傍晚见星便归,真是披星戴月。

全国农垦新征程诗歌精神

全国农垦新征程诗歌精神

全国农垦新征程诗歌精神
在农垦的广袤土地上,
我们矢志铺就新的征程。

沐浴岁月的雨露,
奏响奋斗的旋律。

农垦的精神,振翅高飞,
化作壮丽的田园画卷。

勤劳和智慧,结出硕果,
凝聚了无数农民的心血。

大地孕育着万物生灵,
农垦的工人们辛勤耕耘。

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奇迹,让沙漠变美丽,让平原更丰饶。

垦荒先驱,敢为人先,
挥洒汗水创造奇迹。

建设者们与土地相依,
把富饶和繁荣浸润其中。

农垦的精神,永不磨灭,
代代相传激励前行。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全国农垦再出发,
展现时代的新风貌。

让农业更繁荣,
让农民生活更幸福。

在新的征程上,
农垦的精神永流传。

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垦精神”熠熠生辉
在兵团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精神令人敬仰,那就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给我们留下来的“军垦精神”,这是一种不怕艰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60年前的新疆,一大批朝气蓬勃的解放军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胜利解放新疆。

当时,敌特分子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与边疆各族群众的安全。

10万年轻的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毅然担当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重任,后来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

现在,这些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也大都留在了新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偿奉献给了新疆这片神奇的热土。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超凡脱俗的奉献精神。

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回到遥远的家乡,有的忘记了家乡父母和亲人的模样,有的甚至耽误了结婚生子,青壮年时期的他们住着地窝子,一手拿坎土曼,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当社会上一些人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时,当有的人渐渐淡忘了他们这些无私奉献的军垦战士时,他们依旧坚守着年轻时对王震司令员的承诺:把子孙后代献给祖国边疆的军垦事业。

部分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仍然在风沙较大的边疆种田、放牧,或者从事其他建设边疆的艰苦工作。

他们做到了,他们的生活理念那么富有传奇色彩,那么光彩夺目。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自己独特的得失判断。

兵团人的血是沸腾的,那里凝聚着对国家的忠诚,他们好像是不知疲倦的一样,一心一意的为了国家的建设而埋头苦干这,也许我们会说他们是傻,都不知道要休息一样或偷懒一下。


实是真的嘛,不是,他们不是不知道要休息,只是他们一心为了建设好我们的祖国,为了后代而生活得更好而努力,而奋斗。

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衷心,又是何等的可贵。

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为了同一个图腾而奋进。

如今,我们不用再那么的幸苦去向前人一样辛苦的使得更古不变的不毛之地变成万顷良田。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他们所开垦的土地上,住在他们所盖的房屋里,享受着一切都做好的东西,我们是那么的幸运,能够站在这片神话的土地上。

感受着兵团精神,享受着老一辈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燃烧我们的心。

使我们坚信自己也可以学习他们,学习兵团精神,并且坚定自己能在这片土地上盖上自己的智慧的成果。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笃定的人生目标。

从解放新疆那一刻起,军垦战士们就把自己铆在边疆,用一辈子来实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夙愿。

当年,年轻的他们把开垦的万亩良田送给边疆各族群众。

如今,他们的孩子大都扎根边疆种地,依然心怀梦想——在戈壁滩上盖花园,为祖国的事业扎根边疆。

这,就是令人景仰的“军垦精神”!她从戈壁沙漠、无垠盐碱地走来,从红柳坡、高山雪域、山石夹缝、亘古荒原走来;她不择地基扎深根、结硕果,不讲价钱挥洒汗水、流淌鲜血;她不想积累金山银山为子孙铺后路,而是心怀大爱,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给边疆的世世代代,熔铸在我们当代革命军人的血脉之中,激励我们矢志不渝地爱国奉献、建功军营。

军垦精神就是大树精神,就算是一粒种子,只要它落在这片土
壤上,就会生根、发芽,不断成长,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后再发展成一片接天的树林,最终带来一片绿阴,造福一方百姓。

军垦精神就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军队是要打仗的。

干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硬碰硬,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飘浮,否则一旦打起仗来就要吃大亏,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此,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垦精神,尤为重要。

新世纪新阶段履行我军的历史使命,作为革命军人,必须自觉地在艰苦奋斗中磨炼自己,经受住训练上高标准、严要求的磨炼之苦的考验、自然条件恶劣之苦的考验、物质生活清贫之苦的考验、亲人离别之苦的考验……要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畏艰难、甘愿吃苦的昂扬精神,以战胜千难万险的英雄气概,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自己的优秀答卷,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我们看来兵团精神始终是凝聚人、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的精神动力,是兵团几代人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老一辈兵团人像大漠胡杨、戈壁红柳一样扎根荒原,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艰苦创业,履行职责,忠于职守,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捍卫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军垦精神,用青春、热血奉献兵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