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伴随着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新加坡从国情出发,加大社区建设和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社区服务内容丰富,民意反映渠道畅通。
可以这样说,新加坡社区管理作为一个平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凝聚力、巩固执政党基础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新加坡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上下贯通,运转协调。
1.指导机构“三驾马车”。
新加坡社区管理的政府责任部门是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负责社区发展的政策制定、职能策划;下辖社区管理的三个指导机构:人民协会、社区发展理事会、市镇理事会。
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总机构,成立于1960年,目的是促进种族和谐和社会团结,加强公民与政府的一体感,贯彻政府施政意图。
新加坡在全国设 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承担推展社区计划,扶持弱势群体,提供老年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市镇理事会组建于1988年,共有16个市镇理事会(其中14个市镇理事会归执政党的 14个集选区管理,另外 2个归在国会中拥有席位的反对党管理)。
市镇理事会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管理、维修与改善组屋居住环境,管理包括商业在内的公共配套设施,推进旧组屋及其公共设施的翻新计划。
如果说人民协会和社理会侧重的是社区管理中的软件,那么市镇理事会则侧重于社区的硬件管理。
从职能上来区分,人民协会是法定机构,重视社区基层组织管理,为执政党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社会发展理事会承担了社区福利工作,偏重于公共职能,但其定位是社团组织而非公共机构;市镇理事会为社团法人,是非政府组织,承担市政物业管理职能。
2.基层组织“三驾马车”。
为推动组织社区活动,人民协会又下辖三个社区服务的基层组织: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和居民委员会。
公民咨询委员会与选区相对应,新加坡现有 84个选区,故有84个公民咨询委员会,由1名国会议会代表管理。
公民咨询委员会负责规划、领导和协调选区内的基层工作,负责把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反映给政府,并把政府的有关活动安排和政策信息传达给居民。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是全球公认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经验和启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层治理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注重有效的社区建设。
新加坡政府通过投资社区设施和革新社区治理方式,提高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新加坡注重社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社区规划、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手段,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促进社区的发展繁荣。
再次,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强调高效的公共服务提供。
新加坡政府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公共机构运作等举措,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同时,新加坡政府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强调全方位的社会倡导。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打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新加坡注重社会责任和个人义务,通过强化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组建志愿者团队等举措,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首先,强调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
公民参与是基层治理的核心,需要通过政府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平台,增加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渠道。
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基础,需要通过投资社区设施和促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
其次,注重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升。
公共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强调社会倡导和社会责任。
社会倡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需要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和组建志愿者团队,培养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新加坡的基层治理模式需要适应国情和时代需求。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集目录一、台湾: 1(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1(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 6 二、美国8(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8 (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10(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11三、英国13(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13 四、日本16(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16(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17五、瑞典20(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20六、新加坡23(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23七、德国25(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25一、台湾:(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集养老、医疗、生活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这里是一个协助年长者“积极地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养护”、“过独立自主的尊严生活”的地方。
目前长庚养生村约有4000户,可入住老人6000名,入住资格为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
纬壹科技城:新加坡打造“活力社群”
纬壹科技城:新加坡打造“活力社群”纬壹科技城:新加坡打造“活力社群”的探索(图)2011-07-12 03:24:00来源: 南京日报(南京)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休闲实现“一体化”前不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会见来访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张永昌一行时指出,南京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明显,但现阶段仍以输出为主,缺乏像新加坡纬壹科技城这样的孵化环境,希望更多地学习借鉴新加坡在科技教育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发展新产业等方面的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71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8万的小国。
2000年,新加坡提出了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建设“纬壹科技城”。
11年过去了,随着新加坡“硅谷”“纬壹科技城”的开发,一个汇集科研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平台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科技城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新加坡科技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集中,促进了科研设备更新换代、科学管理和共享服务的现代化,特别是把各类科技人才、科研专家和企业家都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的空间的新园区建设理念,代表一种全新的模式。
新加坡打造“纬壹科技城”有哪些经验?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报今天予以关注。
本报通讯员施外轩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肖姗去年8月,市政府代表团曾去“纬壹科技城”考察学习。
参与考察的相关人士和市外办有关人士对其理念、规划、运作、成效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关人士认为,南京要打造人才和科技创新名城,“纬壹科技城”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启示一:建立全新的科技平台纬壹科技城有别于传统的科技平台概念,从科技研发角度,它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研究平台;从商业化角度,它是连接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从普及科技和教育的角度,它是一个科普平台。
这个科技平台,不仅可以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人才和跨国公司前来合作或落户,而且可以推动本国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研发,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新加坡邻里中心建筑方案
新加坡邻里中心建筑方案新加坡邻里中心建筑方案近年来,新加坡不断努力提高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建设邻里中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邻里中心是一个有助于促进社区凝聚力和交流的多功能建筑,它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地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一个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建筑方案。
首先,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建筑方案应该注重功能多样性。
这意味着建筑应该具有一个开放的布局,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活动。
这个建筑可以包括一个大型的多功能厅,可以用于举办各种社区聚会、表演和庆祝活动。
此外,建筑还可以设置一些会议室和小型聚会空间,用于举办社区小组会议和其他活动,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其次,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建筑方案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建筑应该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建筑可以采用太阳能板来发电,以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建筑应该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能源和水的效率。
还可以在建筑的屋顶上设置绿化植物,以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另外,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建筑方案还应该注重可访问性。
这意味着建筑应该方便居民和其他人进出,并且应该提供适当的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
例如,建筑应该有无障碍入口和电梯,以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可以轻松进入建筑物。
此外,建筑应该有足够的停车位,以方便居民和其他人前来参加活动。
最后,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建筑方案还应该注重美观性。
这意味着建筑应该具有现代且吸引人的外观,以吸引人们前来参加活动。
建筑可以采用简洁而现代的设计,结合新加坡的独特文化元素,以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环境。
此外,建筑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美丽的花草植物,以提高景观美化效果。
总之,一个成功的新加坡邻里中心建筑方案应该注重功能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可访问性和美观性。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邻里中心可以成为一个有助于社区凝聚力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希望新加坡的邻里中心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和美丽的环境。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作者:刘中起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2年第02期[摘要] 新加坡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健全的社会组织网络、人性化的社会民生服务、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创新以及多元的社会文化建设,是造就新加坡成功社会治理的重要源泉,对于转型时期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在新加坡访学的日子里,通过与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SINGAPORE CIVIL SERVICE COLLEGE)专家的课堂研讨、赴大巴窑(TOA PAYOH)、武吉知马(BUKIT TIMAH)、蔡厝港(CHOA CHU KANG)、牛车水(CHINATOWN)、柑榜格南(KAMPONG GLAM)等社区的实地考察、访问建屋发展局(HDB)等公共机构、与人民行动党(PAP)总部及新加坡国会(PARLIAMENT)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对新加坡政府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有了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健全的社会组织网络、人性化的社会民生服务、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创新,以及多元的社会文化建设,是造就新加坡成功社会治理的重要源泉,对于转型时期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经验(一)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执政40多年来,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包容和法治两大先进的执政治理理念,这两大理念涉及新加坡执政治理的各个领域,为新加坡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认同基础、社会共生前提和政治清廉环境。
胡锦涛曾指出:“对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它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们要研究和借鉴,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
包容理念集中体现在和谐的种族民族和劳资政关系方面。
新加坡物业管理
新加坡物业管理新加坡物业管理新加坡是世界上物业管理水平最高、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全球最高品质的公寓式住房、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办公楼。
这与新加坡政府一贯重视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和完善的社区设施”政策密不可分,而这种政策与新加坡物业管理的水平和特点也息息相关。
一、新加坡物业管理的现状和背景新加坡的物业管理业已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指导的“市政公用、私人拥有”混合经营模式,行业内有众多从事物业开发、物业销售、物业管理、物业维修等事业的公司。
其中,物业服务行业的主要业务为公寓式住房、商业物业、购物中心等地产综合体的管理。
这些综合体均为企业所拥有,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新加坡政府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完善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倡导“文明社区、和谐邻里”的理念,从而构建起新加坡物业管理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在加强物业管理监管、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保障物业业主权益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物业管理的发展,为维护住户安全、公共卫生、社区安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加坡物业管理的特点1. 统一高标准新加坡物业管理行业非常注重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管理。
从物业的规划设计、建设、销售、物业服务和维修保养,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一套权威的管理和监管标准。
物业服务企业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流程操作和各类服务手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保证了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全自动化管理新加坡物业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集中管理物业信息,包括各类数据、投诉、维修记录、工程资料等,管理者可以随时得到实时、准确的物业信息。
此外,物业管理还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包括消防、防盗、环控等智能设备,确保了园区安全、环境优美、设备保养等方面的高效自动化管理。
3. 精细化服务新加坡物业服务企业注重以业主为中心,建立精细化服务体系。
通过对业主的需求分析、投诉反馈、入住登记等多种途径,提供贴心、个性化、高效的服务。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典范城市优秀案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典范城市优秀案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方式,一直是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范城市。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方面为您呈现几个优秀的案例,并就这个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的城市国家。
在面对自然资源匮乏的挑战时,新加坡政府通过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成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在新加坡,您会看到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和蜿蜒曲折的绿化带共存融合。
这个城市不仅在城市绿化方面下了巨大功夫,还通过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全面保护。
2. 班加罗尔,印度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其独特的城市生态和绿色发展而著称。
在这个城市里,您会看到大片的绿色植被和湿地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高科技和现代化的融合。
班加罗尔的绿色城市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城市成为了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典范。
3.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一个以其山水之间的宜居环境而闻名于世的城市。
在这里,您会看到美丽的海湾和壮丽的山脉环绕着整个城市,山、水、城市和自然的融合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温哥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努力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质量,也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典范。
总结回顾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了各国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探讨新加坡、班加罗尔和温哥华这几个优秀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发展最为成功的生态城市之一。
由于土地有限,新加坡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案。
该市的政策措施包括建设立体绿化、推广可再生能源、提倡低碳交通等。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区园艺项目,提高环保意识。
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生态绿色城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奥斯陆:奥斯陆是挪威的首都,也是一个环保型城市的典范。
奥斯陆采用了多项创新的生态建设措施,包括建设自行车道、修复湖泊和河流,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奥斯陆成功地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一般环境质量。
3. 库伯蒂诺:库伯蒂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城市,以其生态城市建设而闻名。
库伯蒂诺采用了可持续建筑技术、节能环保的交通系统以及智能化的资源管理系统。
此外,库伯蒂诺还注重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库伯蒂诺成为一个环境友好、资源利用高效的城市。
4. 广州南沙生态城:广州南沙生态城是中国广州市的一项重要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
该项目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生态农业。
项目中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和鼓励有机农业。
南沙生态城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居住条件。
5. 马德里: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一个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马德里通过鼓励城市绿化、采用低碳能源和可持续交通工具,以及提倡垃圾分类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此外,马德里还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在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和自行车道,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和运动场所。
以上是几个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这些城市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措施,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新加坡建设和谐社会的做法
皇
…… …… 一… 一
维普资讯
屋, 而且营造全面的居住环境 ; 个户头为普通户头 , 用于购房 、 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 、有效 不仅发展新镇, 而且建立人民深 投资和教育 ; 特别户头 , 主要用 的帮助 , 涵盖面很广 。 例如新加 具归属感 的社 区。政府 资金在 于退休养老, 法定退休年龄后方 坡东北社 区发展理事会推 出的 建屋发展局的经费中起着重要 可使用 , 岁后才可以提取 ; 社区辅助计划的类别有 :公共 6 0 保 作用 。政府为建屋发展局提供 健储蓄户头, 用于医疗保健和购 福利计划 ,为那些生活上毫无 建屋发展贷款用于公共住屋的 买医疗保险。公积金制度的推 支柱的居民提供长期 的经济援 短期经济辅助计划 , 提供长 建设 , 政府补助金填补建屋发展 行 , 新加坡人民提早为老年生活 助 ; 个 帮 局常年营运赤字 。建屋发展局 储蓄, 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的生 达 6 月的短期 经济援助 , 通过“ 居者有其屋计划” 组屋 活有了保障; 和“ 公积金的使用与国 助需 要援 助 的居 民度过最 困难 区翻新计划”为绝大多数新加 家的医疗计划相配合 , , 新加坡人 的时期 ;租金与水电费辅助计 坡 人 提 供 了 高 品 质 的 住 屋 不会因付不起医药费而得不到 划 ,协助贫困的一房到三房式 水 (04年有 8%的人 口居住在 适当的医疗服务 ; 20 4 公积金局与建 组屋的居 民支付租金 、 电费 超过 9%的 和杂费 ; 0 小家庭提升计划 , 鼓励 建屋发展局的组屋中) 。建屋发 屋发展局紧密合作, 展局的成就得到世界及其他国 国人用 公 积金购 买 了组 屋或 私 年轻家庭保持精简以提升生活
构建和谐社会(新加坡社会管理模式)
国际化培训构建和谐社会——新加坡社会管理模式会曽士生社会管理需要量身定做,而不能原文照抄,把人家的模式加在自己的身上。
按照新加坡的经验来讲,社会管理也必须要顺着国家发展的策略,也就是说社会管理的策略应该是国家总体发展策略的一部分。
所以我会将新加坡过去50年来发展的一些事情和变化,同时跟大家讨论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些问题。
如果现在去新加坡,大家会觉得新加坡是很和谐的,可是新加坡不是向来都如此的,我们走过一段非常艰苦的路程。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上有4条基本的矛盾,我们叫它断层线。
这断层线就好像地核,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爆炸,新加坡曾经就发生过。
新加坡社会的断层线(即提纲)一、种族与宗教二、贫穷与富贵三、老年与少壮四、居民与移民首先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人民来自五湖四海,当英国人把新加坡拿下当作殖民地的时候,新加坡还是个没有人烟的小岛,可是当英国人把新加坡开发为一个自由港的时候,因为贸易的增加,吸引了四周围很多的移民。
当时是清末民初,中国的国民经济不是很顺利,因此很多的广东人、福建人就下南洋去,不少就来到了新加坡,所以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中国以外华人居绝大多数的国家,75%的新加坡人是华人的后代,主要就是广东人和福建人。
当然不止华人到新加坡,印度人也来了,马来人也来了。
所以新加坡75%是华人,16%是马来人,8%左右是印度人,其他1~2%是其他种族。
这些来到新加坡也带来了各自传统宗教,华人就把道教和他们的神都请过来,那么马来人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徒,印度人有些是婆罗门教徒,有些是伊斯兰教徒,还有别的……所以新加坡有三大种族,十大宗教。
而很多社会上的矛盾跟种族和宗教都有关系,这个东西处理的不好可以是一个火药库,这火药库曾经爆炸过。
当新加坡50年代、60年代争取独立的时候,民族主义的浪潮高涨,所以就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就用种族、宗教去鼓动种族之间的仇恨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因此在1950年、1964年、1968年,发生了好几场种族冲突,每次死伤几百个人。
新加坡模式与启示
新加坡模式与启示一、新加坡概况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毗邻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处在东南亚的交汇处,赤道边缘,气候高温潮湿,昼夜温差不大,降雨量较多。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由63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100%。
总人口531万人,其中约382万人为公民和永久居民,其余约149万民为非居民。
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华族约占74%,马来族、印度族和巴基斯坦族23%,其它种族3%。
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即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多数人都掌握双语,即英语和母语,行政活动和商业用语以英语为主。
二、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从一个毫无资源可言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以“文明的国民、先进的体制、花园的城市、富裕的生活”而著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新加坡现在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是全球7000多家国际大企业的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驱动器制造地,是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和六大会展中心之一,是享誉全球的航空港和海港,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第五大生命科技制造中心,连续七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最佳经商地。
2013年,新家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5183美元,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三,2010年还曾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加坡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的政治环境非常稳定,法制体系健全完备,政府运行廉洁高效,多元种族和谐共处,城市规划建设系统科学,城市环境优美便民,社会保障服务规范完善,具有世界上最高的住房拥有率和世界级的卫生与教育水平,连续十年被评为亚洲最适合人居的城市第一名,亚洲廉洁经济体排名新加坡居榜首,全球最清廉的十大经济,新加坡排名第五。
三、新加坡成功的主要经验(一)相互制衡民主和谐的政治体制。
新加坡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制度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处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活力,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既要体现扶弱济困,又要有利于鼓励人民通过勤劳致富。
为此,必须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
一、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68亿新元增加到2004年的1800亿新元(注:目前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5200美元,进入经济发达和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据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的总结概括,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透明及诚实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可见,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来,对内强调各民族和谐相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扶助低收入群体;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的国际经验——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
新加坡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国家,2020年的人口为569万,目前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
怎样才能在这种高密度的城市化地区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是这些年来新加坡一直在致力探索的一个重要目标。
新加坡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公共住宅区(组屋),至2016年,组屋区约101万户居民中800个居住组团(约40万~80万户居民)受惠于“住宅区更新策略”。
可见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改造是一个量大面广、经历数十年的历程,研究其实践路径和经验,希望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借鉴。
1 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的更新背景1.1 1960年代—1980年代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的更新从1960年代开始,按照其城镇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60年代—1980年代,新加坡处于一个“发展型国家”阶段,以清除居住条件差的贫民窟、大规模新建住宅区来解决当时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当时的目标是以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投入资金模式,为国民提供可负担的、数量足够的公共住宅。
1.2 1990年代——2000年代初在第二个阶段,新加坡走向“新型的发展型国家”,目标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国家。
为此,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1960年代—1980年代建造的公共住宅区的更新改造计划,主要是对住宅区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改造。
1.3 2000年代初——至今在最近这一阶段,新加坡进入“后发展型国家”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人口面临老龄化,新移民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经济转型挑战。
民众对于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营造,以及参与到这个营造过程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人本主义、社区赋权、空间正义、生态智慧等理念注入公共住宅区的改造计划中。
这个阶段的更新改造策略更多强调整体化和社区参与的特色,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区综合性复兴,并从原来重点关注住宅建筑单体扩展到整个新镇范围。
过去几十年间,针对不同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新加坡陆续出台了很多各有侧重的更新改造计划。
总的特点有四个:一是逐步有序地将不同年代的组屋纳入各更新项目;二是应对社会转型的理念和任务再界定;三是与时俱进的改造内容与不断拓展的空间尺度;四是社区参与范围和程度不断提升(表1)。
寻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经验——以新加坡为例
东 南 亚 国 家 新 加 坡不 仅 在 亚 洲 ,即 使 在 世 界 上 ,其政 治 4政 府 推 行 双 语 教 育 ,建 立 同 等 对 待 四种 语 言 的教 育 体 . 的 清 廉 稳 定 、经 济上 的繁 荣 进 步 、社 会 和 谐 安 定 ,都 是 有 目 制 。 双 语 政 策 带 来 了三 个 方 面 的 社 会 效 应 一 是 便 利 族 群 间 共 睹 的 。这 种 堪 称 完 美 的 治 理 状 态 是 与 新 加 坡 人 民 行 动 党贯 的 交 流 和 了解 ;二 是 打 破 了族 群 界 限 :三 是 减 少 英 语 教 育 和 彻 和谐 社会 理 念 ,实 施 族 群 和 谐 的 执政 方 略 密 不 可分 的 。一 其它方言 教育( 汉语 、马来语 、泰语 、淡米尔语) 就业机会的 个 只 有 6 0 方 公 呈 面 积 , 自然 资 源 十 分 贫 乏 的 “ 珍 ”小 不 平 等 。 孕 薪 加 坡 成 功 的语 言 敢 策 促 进 了族 群 间 的 沟 通 , 4平 袖 国 能 在 国 家成 立 后 几 十 年 的 时 间 里 实现 举世 瞩 目的发 展 与和 体 现 了政 策 的公 平 性 ,有 力 地 推 动 了族 群和 谐 的进 程 。 谐 成就 ,值 我 们 得 研 究 。 况 且 ,新 加坡 的社 会 政 治 现 状 和 我 二 、推 行 宗 教 自 由和 政 教 分 离 促进 宗 教和 谐 国 有许 多相 似 之 处 , 比如 都 是 一 党 长期 执 政 ,都 面 临 多元 族 人 民 行 动 党 对 宗 教 和 谐 十 分 重 视 ,2 0 年 7 2 日 ,政 03 月 0 群 、社 会 团体 的 整 合 等 ,这 就 更 加值 得 我们 去 研 究 并 借 鉴 其 经验 。在 此 我 们 分析 新 加 坡 实 现 社 会和 谐 的 社 会 基 础 建 设 。 新 加坡 是 一 个 多 民族 构 成 的移 民社 会 。 宗教 和 种 族 问 题 历 来 是 影 响 新 加 坡社 会稳 定 与和 谐 的敏 感 问题 。新 加 坡 独 立 时 , 国 民 中华 人 占总 人 口的7 % 7 ,马 来 人 1 鬈 ,印 度族 76 , 4 .% 其 余 为 阿 拉 伯 人 、 苏 格 兰 人 、 荷 兰 人 、 阿 富 汗 人 、 菲 律 宾 人 、缅 甸 人 以 及 欧亚 混 血 种 人 。并 且 人 们 分 别 信 仰 佛 教 、 印 度 教 、回 教 、锡 克教 、袄 教 及 基 督 教 等 。面 对 如 此 复 杂 的 族 群 和 宗 教构 成 ,确 保 多语 言 、 多文 化 、多 宗 教 组 成 的 社 会 团 体 一 致 对 实现 社 会 和 谐 极 为重 要 。 为 此 ,人 民 行 动 党 采取 了 系 列 有效 措 施 。 .
新加坡邻里中心发展历程
新加坡邻里中心发展历程新加坡邻里中心是国家层面的邻里社区服务设施,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邻里中心的发展旨在促进社区和谐、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1986年,新加坡政府推行了邻里中心计划。
邻里中心计划是一个公共设施项目,旨在在各个社区建立能够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
邻里中心的建设主要围绕五个方面的服务,包括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发展社区组织、提供社区援助服务、培育社区精神、促进社会互助。
随着邻里中心计划的推行,第一批邻里中心于1987年正式开放。
这些邻里中心设施完善,提供各种课程和活动,如社区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乐园等,是社区居民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的理想场所。
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和可靠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
随着时间推移,邻里中心不断发展壮大。
新加坡政府逐渐增加了对邻里中心的投资,提升设施和服务质量。
邻里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设施,更是一个社区服务的中心枢纽。
它们提供各种社区活动,如街坊聚会、庆祝节日活动、培训课程等,这些活动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邻里中心也逐渐引入了现代科技。
新加坡政府推行了“邻里中心2.0”计划,以提升邻里中心的服务和效率。
邻里中心开始利用电子系统管理活动和课程,推出在线报名和预约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参与。
同时,邻里中心的信息和资源也通过网络传播,使更多的居民能够获得有关社区活动和服务的信息。
如今,邻里中心已经成为新加坡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全岛范围内分布,覆盖了每个社区。
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各种服务,如健康咨询、就业援助、社区义工、儿童托管等,助力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同时,邻里中心也扮演着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举办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和社区展览,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总的来说,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
它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推动了社区和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
80% 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以组屋为代表的社区建设,因为融入了人性关爱的理念和设计上的智慧,逐渐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新加坡社区的建设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贯穿于新旧社区的共同设计理念是什么?社区居委会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活方便人情味足
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经济民生凋敝,青年失业问题严重,经常发生示威抗议。
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在两年的时间里遍查全国民情。
他认识到,经济的发展需要时间,但首先需要让人心安顿下来。
于是政府着手建立了250 个民众联络所,以此把失业的青年组织起来,大家一起搞体育比赛、做技能培训,让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走上正道。
同时组织流动诊所、流动图书馆、流动邮局走进民众联络所,以此满足人们的健康和精神需求。
这就是新加坡社区组织的雏形。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新加坡已经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全国人口80% 居住在政府组屋里,均匀分布在26 个卫星新镇。
每一个新镇里,硬件设施周到细致,软件配套关照人性,使得社区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坚实基础。
大巴窑新镇是新加坡建国初期建设的第一批组屋。
该社区的老居民67 岁的王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 多年。
他说,在搬进政府
组屋之前住的是农村草房。
他的职业是肉联屠宰,现在退休了,在这里生活,常常与老邻居一起聊天,很开心。
大巴窑新镇的这些老组屋,楼房大多10 层上下,样式虽然比较旧,但整洁、方便,生活气息浓厚,人情味很足。
邻里中心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从水果、蔬菜到服装、百货,从小家电到首饰、眼镜,从餐饮到美发、美甲,日常生活的各个服务门类样样都有。
像这样的邻里中心,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只要下楼步行4~6 分钟便可到达。
棋盘设计严丝合缝
在新社区榜鹅新镇,居民只要步行3分钟就可到达公交车站,3 条线路,任何一辆车都可以到达新镇中心,那里有公交中心、地铁站和十几条公交线路。
镇中心还有大型综合娱乐购物中心、电影院、图书馆、银行、邮局、医院、养老院等城市服务设施。
新加坡社区问题研究专家傅琼花告诉我们,不论新社区还是老社区,服务设施都是按照标配设计的。
组屋所在的新镇的结构就像一个大棋盘:棋盘中心就是镇中心,这里是居民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的中心和交通枢纽。
一个新镇又分为5~6 个邻里,每个邻里像一个微型镇,邻里中心有小型快餐店、食品店、杂货店和诊所。
每个邻里有6~7 个组团,即楼群,每个楼群占地10~15 公顷,500~1000 户,2500~5000人,有自己的绿地空间、健身设施和停车场,有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
无论住在哪座楼的居民想去邻里中心吃饭或乘车去镇中心,走路不超过 5 分钟。
这样一个20 万人左右的新镇,除了去远处上班的,日常生活可基本不出镇。
“这种棋盘式新镇设计真是科学到严丝合缝,非常人性化!这是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对国民的一大贡献。
从20 世纪70年代至今,政府组屋建设不断改进,但一直沿用这个设计思想。
”傅琼花说道。
义工服务传递友爱
走进新加坡的社区,首先感受到的是整洁、恬静的氛围,看不到垃圾、看不到杂乱的堆放,听不到不满的吵闹。
在淡滨尼社区,我们看到孤寡老人在社区乐龄中心安静地吃着免费点心,制作和提供点心的是义工。
在提供这些优质社区服务的背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居委会。
它以楼组为单位,通过社区里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小组,形成极具活力的社区服务力量:有义务宣传邻里和睦精神的、有义务照顾生活不方便孤寡老人的、有帮助新移民尽快融入社会的、有种植花草美化环境的……将人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难题随时化解或下情上达,促成政府尽快解决。
傅琼花说,她亲历了社区发展的很多变化,比如早期,很多人从乡村搬入政府组屋,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感觉地方小,喜欢在公共走廊里堆放东西、大声说话、不注意卫生等,居委会的邻里小组就很耐心地帮助他们适应城里生活,同时说服邻里宽容、和气、耐心地对待邻居。
从那时起,社区里一直提倡互谅、互让、互相尊重的邻里关系,慢慢地,社区里发生争吵、出现不良行为的事情越来越少。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于文轩告诉我们,新
加坡的社区建设不仅是新加坡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且是执政党治国理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会议员、人民行动党党支部的活动都在社区里。
比如,在政府通过2014 年的财政预算案的过程中,居委会就成为协助政府传达信息的重要力量。
连续几个周末,社区邻里中心充当这项政策的介绍、咨询中心,还有志愿者上门到出行不便的老人家去介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