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小车报告

合集下载

寻迹小车实验报告

寻迹小车实验报告

自动寻迹小车设计报告一、系统设计1、设计要求(1)自动寻迹小车从安全区域启动。

(2)小车按检测路线运行,自动区分直线轨道和弯路轨道,在弯路处拐弯,实现灵活前进、转弯、等功能2.小车寻迹的原理这里的寻迹是指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寻黑线行走,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

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

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15cm。

对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红外探头,可以自己制作或直接采用集成式红外探头。

3、模块方案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等构成。

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由AT89C51单片机控制小车的行走。

寻迹传感器模块:寻迹传感器用光电传感器ST188检测线路并反馈给单片机执行。

ST188采用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双光电晶体管组成。

检测距离:4--13mm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直流电机用L298来驱动。

L298N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高,一片L298N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

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

4.系统结构框图:二、硬件实现及单元电路设计1、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了AT89C51位主控制器。

它具有智能化,可编程,小型便携等优点。

2.光电传感器:本次试验我们采用了ST188光电传感器,ST188采用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度双光电晶体管组成。

检测距离:4--13mm。

其连接电路图如下:3.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在直流电机驱动问题上,我们采用一片L298来驱动直流电机。

循迹小车实习报告

循迹小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循迹小车作为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参加了智能循迹小车实习课程。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习了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了解了其工作原理,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智能循迹小车的结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智能循迹小车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学习电路设计、传感器应用、单片机编程等知识。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循迹小车原理及结构智能循迹小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车体、驱动电机、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电路等。

车体是智能循迹小车的承载部分,驱动电机负责提供动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路面信息,单片机负责处理传感器信息,控制电路负责将单片机的指令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

2.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电路:为智能循迹小车提供稳定的电源。

(2)驱动电路: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

(3)传感器电路: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信号。

(4)控制电路:对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

3. 传感器应用智能循迹小车主要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路面检测。

红外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红外传感器进行调试,使其能够准确检测路面信息。

4. 单片机编程单片机编程是智能循迹小车实现智能控制的关键。

我们主要学习了C语言编程,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指令、函数、中断等知识。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需要编写程序,使单片机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控制小车行驶。

5. 调试与优化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智能循迹小车进行调试,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行驶。

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电路、传感器、单片机等部分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制作了一台智能循迹小车,并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行驶。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第一篇: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摘要本设计主要有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组成,小车具有自主寻迹的功能。

本次设计采用STC公司的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传感器模块采用红外光电对管和比较器实现,能够轻松识别黑白两色路面,同时具有抗环境干扰能力,电机模块由L298N芯片和两个直流电机构成,组成了智能车的动力系统,电源采用7.2V的直流电池,经过系统组装,从而实现了小车的自动循迹的功能。

关键词智能小车单片机红外光对管 STC89C52 L298N 1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设计越来越精细,功能越来越复杂,智能小车作为其的一个分支,也在不断发展。

在近几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关于小车的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也多种多样,因此本次我们也打算设计一智能小车,使其能自动识别预制道路,按照设计的道路自行寻迹。

设计任务与要求采用MCS-51单片机为控制芯片(也可采用其他的芯片),红外对管为识别器件、步进电机为行进部件,设计出一个能够识别以白底为道路色,宽度10mm左右的黑色胶带制作的不规则的封闭曲线为引导轨迹并能沿该轨迹行进的智能寻迹机器小车。

方案设计与方案选择3.1 硬件部分可分为四个模块: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3.1.1 单片机模块为小车运行的核心部件,起控制小车的所有运行状态的作用。

由于以前自己开发板使用的是ATMEL公司的STC89C52,所以让然选择这个芯片作为控制核心部件。

STC89C52是一种低损耗、高性能、CMOS八位微处理器,片内有4k字节的在线可重复编程、快速擦除快速写入程序的存储器,能重复写入/擦除1000次,数据保存时间为十年。

其程序和数据存储是分开的。

3.1.2 传感器模块方案一:使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采集路面信息。

阻值经过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进行分析,但是光照影响很大,不能稳定工作。

方案二:使用光电传感器来采集路面信息。

循迹小车的装调实训报告

循迹小车的装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循迹小车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等优点,是学习和研究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工具。

本实训旨在通过组装和调试循迹小车,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装调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循迹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会循迹小车的组装和调试方法;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循迹小车简介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在特定路径上自动行驶的智能小车。

它通过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行驶方向,实现自动循迹。

循迹小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车体:包括车身、轮子、支架等;(2)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3)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小车行驶;(4)驱动器: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电机转速,驱动小车行驶;(5)电源:为小车提供电能。

2. 循迹小车组装(1)准备工作:准备好组装所需的材料、工具和电路板;(2)组装车体:将车身、轮子、支架等组装成小车;(3)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车体上,确保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4)连接电路:将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源等电路连接起来;(5)调试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循迹小车调试(1)调试传感器:调整传感器位置,使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2)调试控制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小车能够根据传感器信号准确调整行驶方向;(3)调试驱动器:调整驱动器参数,使电机转速与小车行驶速度相匹配;(4)测试循迹性能:将小车放置在特定路径上,观察小车是否能够自动循迹。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成功组装和调试了一辆循迹小车,小车能够在特定路径上自动循迹。

2. 实训分析(1)组装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提高了动手能力;(2)调试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调整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器参数,提高了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3)团队合作方面,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4)创新意识方面,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提高了创新意识。

循迹小车的实验报告

循迹小车的实验报告

循迹小车的实验报告循迹小车的实验报告引言:循迹小车是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感知地面上的黑线,实现自主导航。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一、实验背景循迹小车作为一种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智能家居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电传感器感知地面上的黑线,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沿着黑线行进。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本次实验所需器材有循迹小车、黑线地毯、计算机等。

通过连接计算机和循迹小车,可以实现对小车的控制和数据传输。

2. 实验步骤(1)将黑线地毯铺设在实验场地上,并保证地毯表面光滑清洁。

(2)将循迹小车放置在地毯上,确保其底部的光电传感器与黑线接触。

(3)通过计算机控制循迹小车的启动,观察小车是否能够准确跟踪黑线行进。

(4)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行进速度、转弯半径等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循迹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循迹小车在较为平整、光线充足的黑线地毯上表现较好,能够准确跟踪黑线行进。

然而,在黑线不明显、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小车的循迹性能会有所下降。

2. 行进速度与转弯半径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循迹小车的行进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面摩擦力、电机功率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增加电机功率可以提高小车的行进速度,但同时也会增大转弯半径。

3. 应用前景循迹小车作为一种智能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循迹小车可以用于物料搬运、装配线操作等任务;在仓储物流领域,循迹小车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分拣、运输等功能;在智能家居领域,循迹小车可以作为家庭服务机器人,提供家居清洁、送餐等服务。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循迹小车的循迹性能受到地面条件和光线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循迹小车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模拟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模拟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掌握模拟循迹技术。

2. 学习使用传感器检测道路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小车控制。

3. 提高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二、实验原理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按照预设轨迹运行的智能小车。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传感器检测道路情况,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小车进行控制,使小车按照预设轨迹运行。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红外对管作为传感器,通过检测红外对管对光线反射的强弱来判断小车是否偏离预设轨迹。

当红外对管检测到光线反射较强时,表示小车偏离了预设轨迹;当红外对管检测到光线反射较弱时,表示小车位于预设轨迹上。

三、实验器材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2. 红外对管传感器3. 电机驱动模块4. 电机5. 轮胎6. 跑道7. 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8. 编程软件(如Keil)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红外对管传感器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将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到单片机的PWM口,将电机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

2. 编程: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电机驱动模块;(2)读取红外对管传感器的状态,判断小车是否偏离预设轨迹;(3)根据红外对管传感器的状态,控制电机驱动模块使小车按照预设轨迹运行。

3. 调试: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调试。

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按照预设轨迹运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调试,小车能够按照预设轨迹运行。

2. 分析:(1)红外对管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检测道路情况,判断小车是否偏离预设轨迹;(2)单片机能够根据红外对管传感器的状态,及时调整电机的转速,使小车按照预设轨迹运行;(3)电机驱动模块能够稳定地驱动电机,使小车运动平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模拟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学会了使用传感器检测道路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小车控制。

同时,我们还提高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七、改进建议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以提高循迹精度。

循迹小车研究报告

循迹小车研究报告

循迹小车研究报告1. 引言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根据特定路线上的黑线进行自动导航的智能机器人。

该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循迹小车在工业自动化、教育培训和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将深入研究循迹小车的算法、传感器技术以及控制系统,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 工作原理循迹小车通过搭载在车身下方的红外传感器,来检测路线上的黑线。

传感器会发射红外光束,当红外光束碰触到黑线时,传感器会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束。

基于这个原理,通过检测反射光强的变化,循迹小车可以判断当前车辆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3. 系统设计循迹小车的系统设计涵盖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讨论这两个方面的关键设计要素。

3.1 硬件设计循迹小车的硬件设计包括车身结构和传感器模块。

车身结构应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路面的运动需求。

传感器模块通常采用红外线传感器阵列,以提高检测精度和鲁棒性。

3.2 软件设计循迹小车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

控制算法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判断小车应如何运动以跟随黑线。

用户界面则提供了交互操作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界面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和调整路径规划。

4. 应用领域循迹小车在工业自动化、教育培训和娱乐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4.1 工业自动化循迹小车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配备传感器阵列,用于自动化物流和生产线控制。

它可以通过追踪黑线,识别并搬运特定物品,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4.2 教育培训循迹小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控制原理和编程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控制程序,让循迹小车按照设定的路径行驶,提高对编程和算法的理解能力。

4.3 娱乐循迹小车的智能导航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有趣的玩具。

用户可以通过操控界面,让小车在复杂迷宫中自动寻找最快捷的路径。

这不仅增加了娱乐性,还可以锻炼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5. 优势和局限性循迹小车作为一种智能机器人,具有以下优势和局限性。

巡迹小车实验报告

巡迹小车实验报告

巡迹小车实验报告摘要:1.实验背景与目的2.实验设备与材料3.实验步骤与方法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小车在物流、仓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小车的路径规划和自主导航能力,研究者们开展了许多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款具有自主寻迹能力的小车,验证其路径跟踪精度和速度,为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小车底盘:采用常见的Arduino 开发板和直流电机驱动,配以车轮组件;2.电子元件:包括Arduino 开发板、电机驱动模块、电池、开关、传感器等;3.软件工具:使用Arduino IDE 编程环境进行程序开发。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搭建小车底盘:根据电路图和设计方案,将电子元件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上,并将电机驱动模块与车轮组件相连;2.编写程序:利用Arduino IDE 编写程序,实现小车的路径跟踪功能;3.测试实验:将小车放置在预设的轨迹上,运行程序,观察小车是否能准确地跟踪轨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车能够准确地跟踪预设轨迹,且路径跟踪精度和速度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小车底盘设计合理,能够满足路径跟踪的需求;2.程序设计有效,实现了小车的自主寻迹功能;3.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论与展望本次实验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具有自主寻迹能力的小车。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具备较高的路径跟踪精度和速度,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巡迹小车实验报告

巡迹小车实验报告

巡迹小车实验报告
【原创版】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与材料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果与分析
5.实验结论
正文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和测试巡迹小车,了解并掌握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巡迹小车作为一种基础的机器人系统,可用于研究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等方面的技术,为后续的机器人开发奠定基础。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巡迹小车套件
2.电脑
3.面包板
4.跳线
5.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等)
6.工具(如镊子、钳子等)
7.5V 电源
三、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检查实验设备是否齐全,将面包板、电子元件等摆放在桌面上,为接下来的焊接工作做好准备。

2.焊接阶段:根据电路图和说明书,将电阻、电容等元件焊接到面包板上,并连接电源、电机等设备。

3.调试阶段:使用电脑上的编程软件对小车进行编程,设置其运动轨迹和速度等参数,并通过串口通信将程序下载到小车。

4.测试阶段:将小车放置在实验平台上,观察其运动轨迹是否正确,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多次调试和测试,巡迹小车能够准确地按照预定轨迹行驶,运动速度和方向控制准确。

这表明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掌握了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并为后续的机器人研究和开发积累了经验。

五、实验结论
本次巡迹小车实验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能力。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和控制巡迹小车,还深入了解了机器人的构造和运行原理。

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循迹小车实验报告循迹小车实验报告引言:循迹小车是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中的光线变化来调整行进方向。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循迹小车模型,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Arduino开发板、直流电机、光电传感器、电池组等。

首先,我们将Arduino开发板与直流电机、光电传感器等器件进行连接,确保电路正常。

然后,将循迹小车放置在一个光线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例如黑白相间的地面。

最后,通过编写程序,使循迹小车能够根据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行进方向,并实现自动循迹。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光电传感器进行了校准,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感知光线的变化。

然后,我们编写了一段简单的程序,使循迹小车能够根据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行进方向。

当光线较亮时,循迹小车向左转;当光线较暗时,循迹小车向右转。

通过不断调试程序,我们成功实现了循迹小车的自动循迹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循迹小车行进到黑白相间的地面上时,光电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到黑白色块的变化,并根据信号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说明循迹小车的循迹原理基于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循迹小车的原理和应用。

循迹小车通过光电传感器感知环境中的光线变化,从而判断行进方向,实现自动循迹。

这种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仓储物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循迹小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其循迹能力受到环境光线的影响较大,当环境光线较弱或过强时,循迹小车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次,循迹小车只能在特定的地面上进行循迹,对于其他类型的地面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循迹小车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循迹小车作为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具有自动循迹的功能,可以在工业生产、仓储物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款能够自主循迹的智能小车,通过传感器检测路径信息,控制小车的运动方向,使其能够沿着预定的轨迹行驶。

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1、传感器检测本实验采用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小车下方的黑线轨迹。

红外传感器由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当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黑色轨迹时,反射光较弱,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当照射到白色区域时,反射光较强,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较强。

通过比较接收管的信号强度,即可判断小车是否偏离轨迹。

2、控制算法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轨迹信息,采用 PID 控制算法(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来计算小车的转向控制量。

PID 算法通过对误差(即小车偏离轨迹的程度)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得到一个合适的控制输出,使小车能够快速、准确地回到轨迹上。

3、电机驱动小车的动力由直流电机提供,通过电机驱动芯片(如 L298N)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

根据控制算法计算出的转向控制量,调整左右电机的转速,实现小车的转向和前进。

三、实验器材1、硬件部分单片机开发板(如 STM32 系列)红外传感器模块直流电机及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小车底盘及车轮杜邦线、面包板等2、软件部分Keil 等单片机编程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四、实验步骤1、硬件搭建将红外传感器模块安装在小车底盘下方,使其能够检测到黑线轨迹。

将直流电机与驱动模块连接,并安装在小车底盘上。

将单片机开发板、传感器模块、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通过杜邦线连接起来,搭建好实验电路。

2、软件编程使用单片机编程软件,编写传感器检测程序、控制算法程序和电机驱动程序。

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中。

3、调试与优化启动小车,观察其在轨迹上的行驶情况。

根据小车的实际行驶情况,调整 PID 控制算法的参数,优化小车的循迹性能。

不断测试和改进,直到小车能够稳定、准确地沿着轨迹行驶。

电动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电动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电动驱动的循迹小车,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上的黑线,实现对小车行进路径的自动控制。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以下技能:1. 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2. 单片机的编程和驱动控制;3. 电动小车的组装与调试;4. 掌握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 红外传感器原理: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检测物体的存在。

当红外线照射到黑色路线上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强度减弱,传感器检测到变化后,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2. 单片机控制原理:单片机接收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后,根据预设的程序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3. 电机驱动原理:电机驱动电路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流,驱动电机旋转,从而实现小车的运动。

三、实验器材1. 电动小车底盘;2. 红外传感器模块;3. 单片机(如Arduino);4. 电机驱动模块(如L298N);5. 电池;6. 连接线;7. 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8. 黑色纸带。

四、实验步骤1. 组装电路:将红外传感器模块、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电池等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2. 编写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单片机的控制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 小车运动控制(前进、后退、转弯);- 电机驱动控制。

3. 调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连接电池,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路径行进。

4. 调整传感器位置:根据红外传感器的实际工作情况,调整传感器位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地面上的黑线。

5. 调整电机速度:通过调整电机驱动模块的PWM信号,调整电机的转速,使小车运动平稳。

6. 优化程序:根据实验结果,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小车的循迹精度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调试,小车能够按照地面上的黑线行进,实现自动循迹。

2. 分析:- 红外传感器对光线敏感,容易受到环境光线干扰。

在光线较强或较弱的环境中,需要对传感器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一、概述
本课程是针对中小学电子爱好者,设计一款基于Arduino开发
板的循迹小车。

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学习和实战操作。

二、理论学习
1. 基础知识学习
学习Arduino开发板的基本用法,了解循迹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2. 循迹算法学习
介绍循迹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3. 电路原理图学习
通过示例电路,学习循迹小车的电路原理,理解各个组件的作
用与连接方式。

三、实战操作
1. 简单循迹小车搭建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教程,自行搭建一个简单的循迹小车。

2. 电路焊接操作
学生进行电路焊接操作,提高电路实际操作能力。

3. 循迹小车控制程序编写
学生通过Arduino开发板,编写循迹小车控制程序,实现小车的运动。

四、实施效果
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下:
1. 学生提高Arduino开发板的使用能力。

2.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循迹控制算法的原理。

3. 学生通过实战操作,提高电路焊接和程序编写能力。

4. 学生通过小车的装配,加深对电子学原理的理解能力。

五、总结
本课程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锤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保障学生的安全,严格要求学生的动作规范。

通过开展此
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

红外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红外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红外循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掌握红外循迹小车的搭建方法;3. 理解红外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4.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循迹小车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红外循迹小车是一种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颜色变化来实现循迹的小车。

红外循迹传感器主要由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组成。

当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地面时,如果地面是黑色,红外线会被吸收,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强会减弱;如果地面是白色,红外线会被反射,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强会增强。

通过检测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变化,可以判断地面颜色,从而实现循迹功能。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循迹传感器模块;2. 51单片机;3.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4. 电池;5. 电机;6. 连接线;7. 平面黑线;8. 平面白线;9. 实验平台。

四、实验步骤1. 搭建红外循迹小车电路:将红外循迹传感器模块、51单片机、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电池、电机等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编写程序:编写51单片机程序,实现对红外循迹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处理和电机驱动的控制。

3. 调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中,调试程序,确保小车能够按照预期循迹。

4. 实验验证:将小车放置在实验平台上,将地面铺设成黑线和白线交替的模式,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按照黑线行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调试,小车能够按照地面上的黑线行驶,实现循迹功能。

2. 实验分析:(1)红外循迹传感器模块在接收到的光强变化时,会产生高低电平信号,通过读取这些信号,可以判断地面颜色;(2)51单片机根据红外循迹传感器模块的信号,计算出小车与黑线的距离,从而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使小车按照黑线行驶;(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红外循迹小车的循迹性能与地面材质、光线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红外循迹传感器模块的安装角度和距离。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红外循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了红外循迹小车的搭建方法,并验证了红外循迹小车的性能。

光电寻的小车实验报告(3篇)

光电寻的小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光电寻迹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光电寻迹小车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地面上的黑白线,通过单片机控制小车转向和速度,使小车沿着预设的路线行驶。

光电传感器分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发射器发射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当红外线照射到黑色地面时,反射光强度减弱,接收器输出低电平;当红外线照射到白色地面时,反射光强度增强,接收器输出高电平。

通过检测接收器输出的电平变化,单片机判断小车是否偏离预设路线,从而控制小车转向和速度。

三、实验器材1. 光电传感器模块2. 单片机开发板3. 电机驱动模块4. 电池盒5. 小车底盘6. 轮子7. 黑色和白色纸板8. 连接线9. 螺丝刀10. 电工胶带四、实验步骤1. 搭建小车底盘:将轮子安装在底盘上,固定好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池盒。

2. 安装光电传感器:将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底盘前方,确保传感器可以垂直地面,且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

3. 连接电路:将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相应引脚,将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

4. 编写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光电寻迹功能。

程序流程如下:(1)初始化:设置单片机IO口、定时器等。

(2)检测光电传感器:读取接收器输出的电平值。

(3)判断小车位置:根据电平值判断小车是否偏离预设路线。

(4)控制转向和速度:根据小车位置,调整转向和速度。

(5)重复步骤(2)至(4)。

5. 调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沿着预设路线行驶。

6. 优化程序:根据实验结果,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小车行驶的稳定性和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小车能够沿着预设的黑白线行驶,遇到转弯时能够自动调整方向。

2. 结果分析:(1)光电传感器性能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单片机程序设计对小车行驶的稳定性和速度有较大影响,需要不断优化程序。

循迹小车课设报告

循迹小车课设报告

循迹小车课设报告一、引言循迹小车作为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介绍循迹小车的设计原理、硬件配置和软件实现,以及实验结果和分析。

二、设计原理循迹小车的设计原理基于反射光线的特性。

通过使用光敏传感器,可以感知地面上的光强度,从而判断小车应该如何行驶。

当地面上的光强度较高时,代表小车离开了黑色轨迹,需要调整方向。

当地面上的光强度较低时,代表小车仍在黑色轨迹上,可以继续沿着当前方向行驶。

三、硬件配置为了实现循迹小车的功能,需要以下硬件配置:1. 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小车的速度和方向。

2. 光敏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地面上的光强度。

3. 微控制器:作为控制中心,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电机驱动模块。

四、软件实现循迹小车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采集和处理:通过光敏传感器采集地面上的光强度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小车应该采取的行动。

2. 控制算法:根据信号处理的结果,通过控制算法计算小车需要调整的方向和速度。

3. 电机控制:将控制算法得到的结果转化为电机的控制信号,控制小车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化的迷宫轨迹作为测试场景。

通过对循迹小车的实际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1. 小车能够准确地沿着迷宫轨迹行驶,避免偏离轨迹。

2. 在遇到环形轨迹时,小车能够正确地判断出前进的方向,避免进入死循环。

3. 在遇到多个分支轨迹时,小车能够根据光强度的变化选择正确的分支。

六、总结通过本次循迹小车课设,我们深入了解了循迹小车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式。

循迹小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仓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本次实验也展示了我们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完善循迹小车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以上就是本次循迹小车课设报告的内容,通过对循迹小车的设计原理、硬件配置和软件实现的介绍,以及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对循迹小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循迹小车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循迹小车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创新制作循迹小车制作报告班级:学号:姓名:一、设计方案路面检测模块电路检测路面信息,区分黑色与白面,并形成相对应的高电平与低电平提供给单片机;单片机对路面循迹模块提供的高低电平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对策(直行、左转、右转和停止等),并将其转化成对应的电压输出给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根据单片机提供的电压信号驱动对应的电机,得到与对策相同的执行动作;电源模块电路为三个模块提供所需要的电。

电路框图如下图所示:电路框图二、路面检测模块工作原理一对光电开光的发射管不停的发射红外光,经过路面发射回来的被接受管接收到。

因为白色路面和黑线对光的反射不同,所以正对白色路面的光电对管的接收管接收到更多的红外光,而正对黑线的光电对管的接收管收到较少的红外光。

经过光电开关的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红外光的多少转化为正相关的电流大小,并进一步转化成接收电路的输出电压(A点电压)的较小值和较大值。

输出电压的较小值和较大值进一步与一个居中的基准电压分别进行比较,对应比较器的输出端(C点)分别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并进一步输出给单片机,同时对应指示发光管的不亮与亮。

路面循迹模块电路如下图所示:D1路面循迹模块电路三、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了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时钟电路为单片机工作提供基本时钟,复位电路用于将单片机内部各电路的状态恢复到初始值。

单片机是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了保证同步工作方式的实现,电路应在唯一的时钟信号下严格地按时序进行工作。

时钟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的产生是在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引脚为XTAL1,其输出端引脚为XTAL2。

只要在XTAL1和XTAL2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就可以构成一个稳定的自己振荡器。

复位电路由一个按键、电解电容和电阻组成,它是使CPU 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恢复到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迹小车作为机器人教育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编程和机械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设计一门循迹小车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循迹小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循迹小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通过讲解循迹小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循迹小车是如何工作的,包括传感器、电机、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2. 循迹小车的制作与调试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辆循迹小车,并进行调试。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掌握循迹小车的制作过程和调试方法。

3. 循迹小车的编程学生将学习如何为循迹小车编写程序,包括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

通过编程,学生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循迹小车的比赛与应用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参加循迹小车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将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学会如何改进循迹小车的性能。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循迹小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循迹小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实践操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循迹小车的制作、调试和编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循迹小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比赛演示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参加循迹小车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将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学会如何改进循迹小车的性能。

五、课程评估1. 学生考核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循迹小车比赛成绩等方面进行评定。

2. 教师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

循迹小车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或者其他控制系统的智能车辆,它能够根据预设的轨迹自主行驶。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控制算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理论学习,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循迹小车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包括单片机控制、传感器原理、电路设计等内容。

2. 硬件搭建,学生需要动手搭建循迹小车的硬件系统,包括安装电机、传感器、控制模块等。

3. 程序设计,学生需要学习编程语言,编写循迹小车的控制程序,实现小车的自主行驶和避障功能。

4.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进行实际操作,调试循迹小车,测试程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 创新设计,学生可以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增加避障传感器、优化控制算法等,提高循迹小车的性能。

三、课程设计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采取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3. 团队合作,课程设计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循迹小车的设计与调试。

4. 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可以设置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与改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设计效果。

通过循迹小车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控制算法等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的热情,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设计展望。

循迹小车课程设计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引入更多新颖的技术和理念,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接触到更多前沿的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非编程循迹小车实训报告

非编程循迹小车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智能小车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在工业、教育、家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训旨在通过制作非编程循迹小车,让学生了解智能小车的制作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实训目的1. 了解非编程循迹小车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掌握LM393比较器、光敏电阻等元器件的选用和焊接技巧;3. 学会调试电路,实现小车的循迹功能;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训内容1. 准备材料:LM393比较器、光敏电阻、直流电机、电池、连接线、PCB板、小车轮子等。

2. 电路设计:根据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设计电路图。

主要使用LM393比较器作为核心控制元件,光敏电阻用于检测地面上的黑线,直流电机驱动小车轮子。

3. 元器件焊接:将LM393比较器、光敏电阻、直流电机等元器件焊接在PCB板上,确保焊接牢固,连接正确。

4. 调试电路:连接电池,调试电路,使小车能够按照预定路线循迹。

5. 优化设计: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循迹精度和稳定性。

四、实训过程1. 电路设计:根据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设计电路图。

首先,将LM393比较器的两个比较单元分别连接到光敏电阻和地线,实现光敏电阻检测地面黑线功能。

其次,将两个比较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直流电机的驱动端,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2. 元器件焊接:按照电路图,将LM393比较器、光敏电阻、直流电机等元器件焊接在PCB板上。

注意焊接过程中要确保焊接牢固,连接正确。

3. 调试电路:连接电池,观察光敏电阻在黑线上的变化,调整LM393比较器的输入端电压,使小车能够按照预定路线循迹。

4. 优化设计: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调整光敏电阻的阻值,使小车在黑线上的循迹精度更高;调整LM393比较器的输入端电压,使小车在循迹过程中更加稳定。

五、实训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调试,成功制作出一辆非编程循迹小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程学院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自动循迹小车专业:自动化(系统集成)班级: D自集成092学号:233090242、233090218、233090211学生姓名:刘海军、裴阿芹、吴娟指导教师:曾宪阳起迄日期: 2011.6.13 ---2011.7.8设计地点:基础实验楼B206目录摘要(中文) (3)摘要(外文) (4)一、系统方案1、课设要求 (5)1.1、基本功能 (5)1.2、发挥部分 (5)2、总体设计 (5)3、模块方案比较与论证 (6)3.1、电源模块 (6)3.2、电机驱动模块 (7)3.3、传感器模快 (8)3.4、显示模块 (9)3.5、测速模块 (10)4、总原理图 (11)二、循迹小车硬件设计 (11)1、机械设计 (11)2、小车各模块分布 (13)3、小车传感器位置排布 (13)三、循迹小车软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循迹小车主函数流程图 (13)2、计算路程模块流程图 (14)3、循迹模块流程图 (15)四、程序 (15)五、开发总结与心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1、总体方案论证和确立 (25)2、各分立模块的制作调试 (25)3、总车的装配调试 (25)4、总结与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六、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摘要:该小车是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

在机械结构上,采用两个减速电动机,利用H桥电机驱动电路作为驱动源,循迹电路采用RPR220型光电对管,液晶显示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

在软件上,我们利用合适的算法,可以实现自动循迹,显示时间、路程及速度。

基于可靠的硬件设计和稳定的软件算法。

关键词:STC89C52RC单片机、H桥电机驱动电路、RPR220型光电对管、LCD1602液晶显示屏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Automatic tracking carAbstract:The car is based on STC89C52RC MCU as the core. I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dopts two motors slowdown, the use of H bridge motor driver circuit as a drive source tracking circuit uses RPR220 type photoelectric tub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1602. In software, we use the appropriate algorithm, can achieve automatic tracking, time, distance and speed. Hardware design based on a reliable and stable software algorithm.Keywords:STC89C52RC microcontroller、H bridge motor driver circuit,、RPR220 type photoelectric tube、LCD1602 LCD screen一、系统方案1、课设要求:1.1、完成基本设计功能:1)、车辆从起跑线出发开始计时(出发前,车体不得超出起跑线),能到达终点线并且停止在终点线。

全程行驶时间应力求最短(从合上小车电源开关开始计时)。

2)、到达终点线小车停止后,停车位置离终点线偏差应最小(以小车中心点与终点线之间距离作为偏差的测量值)。

3)、在行驶过程中小车检测到加速线后开始加速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检测到减速线后开始减速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1.2、发挥部分1)、从起跑线开始计时,自动记录、时时显示全程行驶时间(记录显示装置要求安装在小车上),误差尽可能小。

2)、从起跑线开始,自动记录、时时显示行驶距离X3(记录显示装置要求安装在车上),误差尽可能小。

3)、从起跑线开始,自动记录、显示加速线1、减速线2离起跑线的距离X1,X2,误差尽可能小。

4)、其它特色与创新。

2、总体设计对设计要求就行分析,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部分是光电检测,光电检测有寻迹检测和测速检测两个部分。

将检测到的信号送给单片机处理,其核心部分是几个光电传感器。

2)、控制处理模块:控制处理模块是一一片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单片机将从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后,按照预定的算法处理,把处理的结果送交电机驱动和液晶显示模块,使之做出相应的动作。

3)、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是由液晶显示、电机驱动及电机、蜂鸣器三部分组成。

液晶主要是将单片机处理的结果进行实时显示,方便及时用户了解系统当前的状态,电机驱动根据单片机的指令对两个电机进行动作,使之能够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加速、减速、转弯、停车等的动作,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蜂鸣器主要是根据要求在特定的位置作出出响应来报告位置。

框图如下:3、模块方案比较与论证3.1、电源模块:方案一:将220V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稳压(采用7805稳压管)使输出值为5V。

但是这种方案,需要很长的电线,运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危险系数微高,但是输出比较稳定。

方案二:采用12V蓄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用7805将12V电压降压、稳压后得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

蓄电池具有较强的电流驱动能力以及稳压的电压输出性能。

虽然蓄电池的体积过于庞大,在小型电动车上使用极为不方便,但由于我们的车体设计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并且蓄电池的价格比较低。

经过比较,我们采用方案一原理图:实物图:3.2、电机驱动模块:方案一:采用专用芯片L298N作为电机驱动芯片。

L298N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高,一片L298N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

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

方案二:H桥。

对于直流电机用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由分立元件构成电机驱动电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综上所述,根据条件限制,我们选择方案二原理图:实物图:3.3、传感器模块:方案一: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

光敏电阻的阻值可以跟随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化。

当光线照射到白线上面时,光线发射强烈,光线照射到黑线上面时,光线发射较弱。

因此光敏电阻在白线和黑线上方时,阻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将阻值的变化值经过比较器就可以输出高低电平。

但是这种方案受光照影响很大,不能够稳定的工作。

方案二:用RPR220型光电对管,RPR220是一种一体化反射型光电探测器,其发射器是一个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而接受器是一个高灵敏度,硅平面光电三极管。

RPR220特点:(1)、塑料透镜可以提高灵敏度(2)、内置可见光过滤器能减小离散光的影响(3)、体积小,结构紧凑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反射回来时,三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

此光电对管调理电路简单,工作性能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二原理图:实物图:3.4、显示模块:方案一:LED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显示具有亮度高,色彩选择多的优点,但是数码管占用I/O资源多,控制复杂,功耗较大,显示信息量较少且单一。

方案二:LCD1602液晶显示液晶显示驱动简单,易于控制,功耗小,且显示信息量大,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小车的位置及速度信息。

综合考虑,决定用1602液晶显示作为本次设计的显示模块原理图:实物图:3.5、测速模块测速是用光电反射管接收发射信号进行计算的,在车轮内加入黑白相间的码盘,将车轮一周分为4分进行计算,这样便提高了测速和计程的精度。

测速码盘随车轮转动,每转一圈,传感器将能采集到四次信息,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计算。

测速码盘如右图:实物图:4、总电机原理图二、循迹小车硬件设计1、机械设计小车机械部分设计有以下几个要求:符合机械力学性能,能够很好地完成各机械动作;易于组装拆卸以便于维护维修;方便扩展布局,面向以后学习研究的扩展开发;总体布局有一定的电气隔离性能,尽量减少互相干扰;美观大方。

单片机最小系统 电机驱动 电源模块 循 迹 模 块 测速模块 LCD 液晶显 示2、小车各模块分布小车的总体布局应以尽量减少互相干扰为原则,兼顾美观整齐。

基于这两点,通过调试,在小车底板下面只安放了两个减速电机,防止电机磁对电气信号的干扰。

车头部分放置传感器模块,这样和别的电流通路基本隔离,有利于信号的稳定。

单片机置于车的中央且用铜柱将其支起来,于电机、电源等干扰源远离,很好地保证单片机的稳定可靠地运行。

总体布局图如上所示。

3、小车传感器位置排布小车循迹的保证是传感器反映回正确的信息,所以传感器的合理排布是小车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的基本保证,经过反复的调试和实验,得出的最佳传感器分布图如上图中所示。

车头部分的三个传感器主要用于循迹检测,中间的传感器主要用于直道姿态的调整。

其两侧的另外两个主要用于采集弯道信息,车身两侧的传感器主要用于较大偏差的纠正。

另外还在小车车轮的内侧还有一个传感器用于小车的测速以及计程。

三、循迹小车软件设计软件编程是循迹小车的灵魂,小车精确地循迹基于合理的编程算法,为了便于调试结构明朗,小车的软件编程分为主函数、检测循迹函数和控制函数。

其中,主函数合理地分配调用各个模块函数,主要负责各模块间的总体协调。

循迹检测函数负责稳定地判定各种信息,将信息值返回,以便主函数或别的函数调用处理。

控制函数主要负责小车的状态控制,根据传感器返回的信息准确地判定小车所处的位置,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其中控制函数中包含了各种算法以实现系统控制的稳定性。

由于控制的数学模型不易建立。

所有的函数算法均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而一步步的写出来的。

在此处也不好给出具体的数学模型来阐述,函数的设计流程如下图:1、循迹小车主函数流程图2、计算路程模块流程图3、循迹模块流程图四、程序#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LCD1602_IO P2uint x,y;uchar f;sbit zuo1=P0^0;sbit zuo2=P0^1;sbit you1=P0^2;sbit you2=P0^3;sbit RS=P1^2;sbit RW=P1^1;sbit E=P1^0;sbit P32=P3^2;uint a,S,d,v;uchar s_2,s_0,s_1;uchar W,h,i,v1,v2,v3;uchar q=0,p=0;void right();void left();void straight();void init_t();void delay_ms(uint t);void xianshi(void);void wr1602_com(uchar com); void wr1602_dat(uchar dat); void init_1602(void);void straight() /*直走*/{zuo1=0;zuo2=1;you1=0;you2=1;i=0x05;}void stop() /*停止*/{if(q>=2){EA=0;zuo1=1;zuo2=1;you1=1;you2=1;}}void right() /*右走*/{you1=1;you2=0;zuo1=0;zuo2=1;i=0x03;}void left() /*左走*/ {zuo1=1;zuo2=0;you1=0;you2=1;i=0x06;}void shudu() /*速度计算*/ {if(0<q<2){v=S/a;if(v<99){v2=S/10;v1=S%10;}else{v3=S/100;v2=(S/10)%10;v1=S%10;}}}void zijia(){hile((P1|(0xc7))==B11000111);delay_ms(1);if((P1|(0xc7))!=B11000111){q++;stop();}}void xunji() /*循迹*/{x=P1|(0xc7);switch(x){case B11110111:left();break;case B11100111:left();break;case B11011111:right();break;case B11001111:right() ;break;case B11101111:straight() ;break; case B11000111:zijia();break;case B11111111:switch(f){case 0x06: left() ;break;case 0x03: right() ;break;case 0x05: straight();break; }break;default: ;break;}}void delay_ms(uint t){uchar x,y;for(t;t>0;t--){for(x=0;x<114;x++){for(y=0;y<1;y++);}}}void init_t(void) /*初始化状态*/ {TMOD|=0X11;TR1=1;ET1=1;TH1=(65535-50000)/256;TL1=(65535-50000)%256;TH0=(65536-1000)/256;TL0=(65536-1000)%256;EA=1;ET0=1;TR0=1;PT0=1;EX0=1;IT0=1;}void tim_1()interrupt 3/*T0定时时间*/{d++;TH1=(65535-50000)/256;TL1=(65535-50000)%256;if(d==20){if(0<q<2){a++;if(a<99){s_1=a/10;s_0=a%10;}else{s_2=a/100;s_1=(a/10)%10;s_0=a%10;}}d=0;}}void int_0()interrupt 0/*外中断INT_0路程计算*/ {delay_ms(10);if(P32==0){if((P1|(0xc7))==B11101111)x=P1|(0xc7);if(0<q<2){p++;S=p*3;if(S<99){W=S/10;h=S%10;}else{i=S/100;W=(S/10)%10;h=S%10;}}}}}void wr1602_com(uchar com) /*液晶显示*/ {E=0;LCD1602_IO=com;RS=0;RW=0;E=1;delay_ms(1);E=0;delay_ms(1);}void wr1602_dat(uchar dat)/*液晶显示*/E=0;LCD1602_IO=dat;RS=1;RW=0;E=1;delay_ms(1);E=0;delay_ms(1);}void init_1602(void) /*液晶显示初始化*/ {delay_ms(15);wr1602_com(0x38);wr1602_com(0x38);wr1602_com(0x0c);wr1602_com(0x06);wr1602_com(0x0c);wr1602_com(0x01);wr1602_com(0x80);}void xianshi(void) /*液晶显示模块*/{if(0<q<2){wr1602_com(0x80);wr1602_dat('T');wr1602_dat(':');wr1602_dat('0'+s_2);wr1602_dat('0'+s_1);wr1602_dat('0'+s_0);wr1602_dat('s');wr1602_com(0x89);wr1602_dat('L' );wr1602_dat(':');wr1602_dat('0'+i );wr1602_dat('.' );wr1602_dat('0'+W );wr1602_dat('0'+h );wr1602_dat('m' );wr1602_com(0xc0);wr1602_dat('V' );wr1602_dat(':');wr1602_dat('0'+v3 );wr1602_dat('.' );wr1602_dat('0'+v2 );wr1602_dat('0'+v1 );wr1602_dat('m' );wr1602_dat('/' );wr1602_dat('s');}else{EA=0;wr1602_com(0x80);wr1602_dat('T');wr1602_dat(':');wr1602_dat('0'+s_2); wr1602_dat('0'+s_1); wr1602_dat('0'+s_0); wr1602_dat('s');wr1602_com(0x89);wr1602_dat('L' ); wr1602_dat(':');wr1602_dat('0'+i ); wr1602_dat('.' );wr1602_dat('0'+W );wr1602_dat('0'+h );wr1602_dat('m' );wr1602_com(0xc0);wr1602_dat('V' );wr1602_dat(':');wr1602_dat('0'+v3 );wr1602_dat('.' );wr1602_dat('0'+v2 );wr1602_dat('0'+v1 );wr1602_dat('m' );wr1602_dat('/' );wr1602_dat('s');}}void tim_0()interrupt 1 /*T0进行循迹*/ {TR0=0;TH0=(65536-1000)/256;TL0=(65536-1000)%256;xunji();TR0=1;}void main( ) /*主程序*/{init_1602();wr1602_com(0x80);init_t();while(1){shudu();xianshi();}}五、开发总结与心得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按照总——分——总的总体思想来展开的,整个开发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