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草部·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上学期间,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草纲目》文言文原文1伤寒发狂。
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
甘草煎汤,冷的送下。
此方名“鹊石散”。
小儿丹毒。
用石膏粉一两调水涂搽。
骨蒸劳(外寒内热,附骨而蒸,身体消瘦,饮食无味,四肢渐细,脚上浮肿)。
用石膏十两,研细,水调服。
每服一茶匙,一天两次。
肺热喘嗽。
用石膏二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汤送下。
痰热喘嗽。
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钱,研细,人参汤送下。
胃火牙痛。
用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
加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细。
天天擦牙,有效。
老人风热(内热,目赤,头痛,视物模糊)。
用石膏三两、竹叶五十片、沙糖一两、粳米三合,先以水三大碗煎石膏、竹叶,煮成二大碗,去渣取汁,加米煮粥,调糖吃下。
头风流泪。
用煅石膏二两、川芎二两、灸甘草半两,共开为末。
每服一钱,葱白茶汤调下。
一天服二次。
头痛,心烦,流鼻血。
用石膏、牡蛎各一两,研细。
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
同时用水调少量药滴鼻内。
风热性筋骨痛。
用石膏三钱、面粉七钱,研细,加水调匀,锅里煅红。
冷定后化在滚酒中,趁热服下。
盖被发汗。
连服药三日,病愈。
雀目(按:即黄昏后不能视服)。
用石膏粉一钱放在两薄片猪肝中,外用绳捆好,在沙锅中煮熟,取出切食。
每天吃一次。
湿温,烦渴,多汗。
用石膏、灸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两小匙,热水送下。
水泻,腹内如雷呜。
用火煅石膏,加米饭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外以铅丹为衣。
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妇女乳痈。
用石膏煅红,研细。
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服药后,再喝酒至醉即安睡。
如此再服药一次,即见效。
油伤火烧。
用石膏粉敷上。
刀伤。
用石膏、沥表,等分为末,扑洒伤处,不要沾水。
疮口不收。
《本草纲目》目录
《本草纲目》目录第一卷:草部1. 草本2. 禾本3. 菌类4. 蕨类5. 藻类6. 蕨类植物7. 草本植物8. 灌木9. 草本花卉10. 草本植物药材第二卷:木部1. 乔木2. 灌木3. 藤本4. 竹类5. 棕榈类6. 花卉7. 果树8. 香料植物9. 木本药材10. 珍稀木材第三卷:果部1. 水果2. 干果3. 热带水果4. 温带水果5. 亚热带水果6. 果实药材7. 果实饮料8. 果实食品9. 果实香料10. 果实工艺品第四卷:谷部1. 粮食作物2. 豆类3. 薯类4. 谷物5. 谷物药材6. 谷物食品7. 谷物饮料8. 谷物工艺品9. 谷物化妆品10. 谷物饲料第五卷:菜部1. 叶菜类3. 根菜类4. 花菜类5. 菌类6. 菜类药材7. 菜类食品8. 菜类饮料9. 菜类香料10. 菜类工艺品第六卷:禽兽部1. 家禽2. 家畜3. 禽兽药材4. 禽兽食品5. 禽兽饮料6. 禽兽工艺品7. 禽兽化妆品8. 禽兽饲料9. 禽兽皮革10. 禽兽骨制品第七卷:鳞介部1. 鱼类2. 虾类3. 贝类5. 鳖类6. 鱼类药材7. 鱼类食品8. 鱼类饮料9. 鱼类工艺品10. 鱼类饲料第八卷:虫部1. 昆虫2. 蜘蛛3. 蝎子4. 蜗牛5. 蚕6. 虫类药材7. 虫类食品8. 虫类饮料9. 虫类工艺品10. 虫类饲料第九卷:矿部1. 金属矿物2. 非金属矿物3. 矿石药材4. 矿石工艺品5. 矿石化妆品6. 矿石建筑材料7. 矿石燃料8. 矿石肥料9. 矿石饲料10. 矿石涂料第十卷:人部1. 人体器官2. 人体药材3. 人体食品4. 人体饮料5. 人体香料6. 人体工艺品7. 人体化妆品8. 人体建筑材料9. 人体燃料10. 人体肥料《本草纲目》目录第一卷:草部1. 草本2. 禾本3. 菌类4. 蕨类5. 藻类6. 蕨类植物7. 草本植物8. 灌木9. 草本花卉10. 草本植物药材第二卷:木部1. 乔木2. 灌木3. 藤本4. 竹类5. 棕榈类6. 花卉7. 果树8. 香料植物9. 木本药材10. 珍稀木材第三卷:果部1. 水果2. 干果3. 热带水果4. 温带水果5. 亚热带水果6. 果实药材7. 果实饮料8. 果实食品9. 果实香料10. 果实工艺品第四卷:谷部1. 粮食作物2. 豆类3. 薯类4. 谷物5. 谷物药材6. 谷物食品7. 谷物饮料8. 谷物工艺品9. 谷物化妆品10. 谷物饲料第五卷:菜部1. 叶菜类2. 茎菜类3. 根菜类4. 花菜类5. 菌类6. 菜类药材7. 菜类食品8. 菜类饮料9. 菜类香料10. 菜类工艺品第六卷:禽兽部1. 家禽2. 家畜3. 禽兽药材4. 禽兽食品5. 禽兽饮料6. 禽兽工艺品7. 禽兽化妆品8. 禽兽饲料9. 禽兽皮革10. 禽兽骨制品第七卷:鳞介部1. 鱼类2. 虾类3. 贝类4. 蟹类5. 鳖类6. 鱼类药材7. 鱼类食品8. 鱼类饮料9. 鱼类工艺品10. 鱼类饲料第八卷:虫部1. 昆虫2. 蜘蛛3. 蝎子4. 蜗牛5. 蚕6. 虫类药材7. 虫类食品8. 虫类饮料9. 虫类工艺品10. 虫类饲料第九卷:矿部1. 金属矿物2. 非金属矿物3. 矿石药材4. 矿石工艺品5. 矿石化妆品6. 矿石建筑材料7. 矿石燃料8. 矿石肥料9. 矿石饲料10. 矿石涂料第十卷:人部1. 人体器官2. 人体药材3. 人体食品4. 人体饮料5. 人体香料6. 人体工艺品7. 人体化妆品8. 人体建筑材料9. 人体燃料10. 人体肥料第十一卷:综合部1. 综合药材2. 综合食品3. 综合饮料4. 综合香料5. 综合工艺品6. 综合化妆品7. 综合建筑材料8. 综合燃料9. 综合肥料10. 综合饲料第十二卷:附录1. 本草纲目简介2. 编者简介4. 索引5. 使用指南6. 药材图谱7. 食材图谱8. 材料图谱9. 香料图谱10. 工艺品图谱1. 序言:介绍《本草纲目》的编写目的、方法和意义。
《本草纲目》卷十六上
《本草纲目》卷十六上《本草纲目》第十六卷草部目录草之五隰草类上七十三种地黄《本经》。
胡面莽附牛膝《本经》紫菀《本经》女菀《本经》麦门冬《本经》萱草《嘉祐》捶胡根《拾遗》淡竹叶《纲目》鸭跖草《嘉祐》。
即竹叶菜冬葵《本经》蜀葵《嘉祐》菟葵《唐本》黄蜀葵《嘉祐》龙葵《唐本》龙珠《拾遗》酸浆《本经》蜀羊泉《本经》鹿蹄草《纲目》败酱《本经》。
即苦菜迎春花《纲目》款冬花《本经》鼠曲草《日华》。
即米曲、佛耳草决明《本经》地肤《本经》。
即落帚瞿麦《本经》王不留行《别录》剪春罗《纲目》金盏草《纲目》葶苈《本经》车前《本经》狗舌草《唐本》马鞭草《别录》。
即龙牙蛇含《本经》女青《别录》鼠尾草《别录》狼把草《开宝》狗尾草《纲目》鳢肠《唐本》。
即旱莲草连翘《本经》陆英《本经》蒴藋《别录》水英《图经》蓝《本经》蓝淀《纲目》青黛《开宝》。
雀翘附甘蓝《拾遗》蓼《本经》水蓼《唐本》马蓼《纲目》荭草《别录》毛蓼《拾遗》海根《拾遗》火炭母草《图经》三白草《唐本》蚕网草《拾遗》蛇网草《拾遗》虎杖《别录》莸草《拾遗》萹蓄《本经》荩草《本经》蒺藜《本经》谷精草《开宝》海金沙《嘉祐》地杨梅《拾遗》水杨梅《纲目》地蜈蚣《纲目》半边莲《纲目》紫花地丁《纲目》鬼针草《拾遗》独用将军《唐本》。
留军待附见肿消《图经》攀倒甑《图经》水甘草《图经》上附方旧一百七十一,新二百九十一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地黄《本经》上品【释名】芐音户、芑音起、地髓《本经》。
〔大明曰〕生者以水浸验之。
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
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时珍曰〕《尔雅》云:芐,地黄。
郭璞云:江东呼为芐。
罗愿云:芐以沉下者为贵,故字从下。
【集解】〔别录曰〕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咸阳即长安也。
生渭城者乃有子实如小麦。
今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近用江宁板桥者为胜。
作干者有法,捣汁和蒸,殊用工意,而此云阴干,恐以蒸作为失乎?人亦以牛膝、萎蕤作之,人不能别。
本草纲目药草
本草纲目药草本草纲目药草000露水温汤朴硝(硭硝、马牙硝)玄明粉硝石硇砂蓬砂石硫磺石硫赤矾石绿矾黄矾盐胆水甘草黄芪人参沙参荠苠桔梗长松黄精萎蕤知母阿井泉肉苁蓉列当锁阳赤箭(天麻)术(白术) 苍术狗脊贯众巴戟天远志地浆淫羊霍仙茅玄参地榆丹参紫参紫草白头翁白及三七热汤黄连胡黄连黄芩秦艽茈胡(柴胡)前胡防风独活土当归升麻浆水苦参白鲜延胡索贝母山慈姑石蒜白茅龙胆细辛杜衡炭火及己徐长卿白薇白前锦地罗铁线草当归芎穷蘼芜蛇床艾火藁本白芷芍药牡丹木香甘松香杜若高良姜豆蔻白豆蔻神针火缩砂密益智子荜茏补骨脂补骨脂姜黄郁金蓬莪茂荆三棱莎草、香附子针火藿香薰草(零陵香)兰草泽兰马兰香薷假苏薄荷苏水苏明水灯火菊野菊淹闾艾茵陈蒿青蒿白蒿茺蔚(益母草)夏枯草刘寄奴草白垩旋夏花青葙鸡冠红蓝花番红花燕脂大蓟、小蓟续断漏卢苎麻黄土苘麻大青小青胡芦巴蠡实恶实呆耳无名精希莶箬东壁土芦甘蕉蓑荷麻黄木贼灯心草地黄牛膝紫菀麦门冬胡燕窠土萱草淡竹叶鸭跖草葵蜀葵龙葵酸浆蜀羊泉败酱款冬花土蜂窠鼠曲草决明地肤瞿麦王不留行葶苈车前马鞭草蛇含鼠尾草蜣螂转丸鳢肠连翘蒴翟蓝蓝淀青黛甘蓝蓼水蓼马蓼蚁垤土荭草虎杖匾蓄蒺藜谷精草海金沙半边莲紫花地丁见肿消大黄白蚁泥商陆狼毒防葵狼牙闾茹大戟泽漆甘遂续随子莨菪蚯蚓泥蓖麻常山蜀漆藜芦附子天雄侧子漏篮子乌头白附子冬霜乌爹泥虎掌局箬半夏蚤休鬼臼射干玉簪凤仙坐拿草曼陀罗花伏龙肝羊踯躅芫花莽草茵芋石龙芮钩吻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使君子土墼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盍藤子预知子牵牛子旋花紫葳营实墙蘼月季花白瓷器栝楼王瓜葛天门冬百部何首乌萆解防菝葜土茯苓白蔹乌古瓦山豆根黄药子白药子威灵仙茜草己通草通脱木钩藤白英古砖乌蔹莓律草络石木莲忍冬藤类概述泽泻羊蹄酸模菖蒲烟胶香蒲、蒲黄菰水萍苹萍蓬草水藻海藻昆布石斛骨碎补墨石韦金星草景天虎耳草石胡荽螺旋草酢浆草地锦陟厘瓦松釜脐墨土马卷柏石松马勃胡麻大麻小麦大麦雀麦荞麦百草霜稻粳籼稷黍蜀黍玉蜀黍粱粟秫腊雪梁上尘参子稗薏苡仁罂子粟阿芙蓉大豆大豆黄卷黄大豆赤小豆绿豆锻灶灰豌豆蚕豆豇豆扁豆刀豆大豆豉豆腐蒸饼曲神曲石碱红曲蘖米饴糖酱醋酒浇酒糟韭葱金薤蒜葫芸薹菘芥白芥芜菁莱菔生姜银干姜胡荽水芹茴香菠菜荠菜菥鸡肠草苜蓿苋自然铜马齿苋苦菜莴苣翻白草蒲公英蕺蕨薇翘摇鹿藿铜青藜芋薯蓣甘薯百合竹笋茄壶卢苦瓠冬瓜铅南瓜胡瓜丝瓜苦瓜紫菜石石花菜鹿角菜龙须菜睡菜铅霜芝木耳皂荚蕈香蕈蘑菰蕈鸡菌土菌地耳石耳李粉锡杏巴旦杏梅榔梅桃栗枣梨木瓜楂子夏冰铅丹榲柏山楂林檎柿安石榴橘柑橙柚枸橼密陀僧枇杷枇杷杨梅樱桃银杏胡桃榛子无名子橡实槲实锡荔枝龙眼橄槛榧实海松子槟榔椰子波罗蜜无花果马槟榔铁枳秦椒蜀椒胡椒毕澄茄吴茱萸盐麸子茗甜瓜西瓜铁粉葡萄婴奥猕猴桃甘蔗沙糖石蜜莲藕芰实芡实乌芋铁落慈姑柏松杉桂筒桂木兰辛夷沉香丁香铁精檀香降真香楠樟钓樟乌药枫香脂薰陆香没药骐竭安息香苏合香龙脑香樟脑阿魏芦荟蘖木檀小蘖厚朴杜仲椿樗漆楸桐梧桐罂子桐海桐楝槐秦皮合欢皂荚肥皂荚无患子诃黎勒榉柳柽柳半天河白石英水杨白杨榆芜荑苏方木乌木桦木棕榈乌臼木巴豆大风子相思子桑柘楮枳枸橘栀子酸枣白棘水银蕤核山茱萸胡颓子金樱子郁李鼠李女贞冬青枸骨卫矛水银粉南烛五加枸杞、地骨皮石南牡荆紫荆木槿木芙蓉接骨木茯苓粉霜琥珀猪苓雷丸桑寄生竹竹黄蜂蜜蜜蜡蜜蜂土蜂银朱露蜂房艺翁虫白蜡螳螂、桑螵蛸蚕原蚕九香虫樗鸡斑蝥灵砂芫青葛上亭长地胆蜘蛛壁钱蝎水蛭蛆蛴螬蚱蝉雄黄蝉蜕蜣螂天牛蝼蛄萤火衣鱼鼠妇蔗虫蜚蠊蜚虻雌黄蟾蜍蛤蟆蛙蝌蚪蜈蚣蚯蚓蜗牛蛞蝓蛔虫龙石膏吊鳄鱼鲮鲤石龙子守宫蛤蚧蛇蜕蚺蛇白花蛇乌蛇流水滑石水蛇鲤鱼青鱼石首鱼鲥鱼鲫鱼鳜鱼金鱼鳢鱼鳗鲡鱼不灰木鳝鱼鳅鱼黄颡鱼乌贼鱼虾海马鳔鱼子水龟玳瑁五色石脂鳖蟹牡蛎蚌真珠石决明海蛤蛤蜊车渠贝子炉甘石淡菜田螺蜗螺鹤鹈鹕鹅鹜凫鸡雉无名异鸽雀伏翼寒号虫斑鸠乌鸦鹊鹰鹗豕石钟乳狗羊牛马驴驼阿胶黄明胶牛黄答石脑油狗宝虎豹象犀野猪熊羚羊鹿麋石炭麝灵猫猫湍兔水獭鼠猬猕猴乱发石灰人中黄人尿溺白沂秋石人胞浮石井泉水阳起石慈石代赭石禹余粮空青曾青绿青扁青石胆砒石醴泉金星石礞石花乳石金牙石石燕食盐戎盐卤碱凝水石玄精石。
本草纲目全书药材
本草纲目全书药材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物学著作,由明代李时中所编纂。
本草纲目全书收录了大量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详细信息,对于研究中药和传承中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本草纲目全书中的一些典型药材进行介绍。
1. 人参人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强壮、提神醒脑的作用。
人参可以用于治疗虚弱乏力、心脏病等疾病。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人参性温,味甘,入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
人参可以干燥晒制、蒸制或泡制成不同的制品,如人参片、人参酒等。
2.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舒缓咳嗽、调和药性的作用。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肺、心、胃经,具有解毒、补脾胃、和中、缓急的功效。
甘草常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咳嗽等症状。
甘草可以煎煮成汤剂,也可以制成糖浆或片剂等内服制剂。
3. 枸杞枸杞是一种中药兼食品的药材,具有明目养肝、滋阴补血的功效。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枸杞性平,味甘,入肝、肾经,具有润肺、明目、益肾、补血的作用。
枸杞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失明、血虚等症状。
枸杞可以加工成枸杞干、枸杞饼等形式进行食用。
4. 阿胶阿胶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的作用。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阿胶性平,味甘,入肝、肺、胃经,具有补血、养阴、止血的功效。
阿胶常用于治疗贫血、虚热、产后出血等情况。
阿胶常见的制剂有阿胶膏、阿胶糖等。
总结:本文针对本草纲目全书中的一些典型药材进行了介绍,涵盖了人参、甘草、枸杞和阿胶等药材。
这些药材在中药学和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详细介绍药材的性味、功效和用法,希望能够增加对中药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应用。
本草纲目02(草部.二)
《本草纲目》草部(二)2008-05-18 22:26:36来源: 中医世家显示次数:271 作者:中医教材淹闾「释名」覆闾。
「气味」(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1、瘀血不散。
变成痈肿。
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
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
五日后,每饮三合。
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
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1、流行伤寒(头痛。
大烧,脉盛等)。
用干艾叶三程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序,一次服完。
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
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
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
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
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
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
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
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
用艾叶烧灰。
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
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
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
此病古称狐惑)。
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
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
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
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
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
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
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
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
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
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
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
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
本草纲目草部·甘草
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草部·甘草
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本草纲目》文言文翻译
《本草纲目》共分十六卷,分为四部,分别为:草部、木部、谷部、菜部、果部、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兽部附虫、兽部附鱼、兽部附鸟、兽部附兽。
书中收录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一千一百五十六种,动物药三百六十五种,矿物药一百九十七种。
今译《本草纲目》文言文如下:《本草纲目》曰:夫药者,所以济人之疾,救人之命者也。
自古圣贤,皆以医术为业,而药为医之本。
吾人欲明药理,必先知药性。
故李时中先生著《本草纲目》,以集古今药物之大成,庶几可以通天下之药。
草部者,草木之属也。
草木之性,多生于阴阳之际,故能治病。
如人参、黄连、甘草之属,皆草木之精英也。
人参味甘,微温,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
黄连味苦,寒,主心腹疼痛,下利止渴。
甘草味甘,平,主心腹寒热,呕吐反胃。
木部者,木之属也。
木之性,多生于山川之间,故能通经络,解热毒。
如桂枝、桑枝、木通之属,皆木之灵气也。
桂枝味辛,温,主温经散寒,止痛。
桑枝味甘,平,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
木通味苦,寒,主心下满痛,小便不利。
谷部者,谷之属也。
谷之性,多生于田野,故能养脾胃,利水道。
如粳米、糯米、小麦之属,皆谷之精液也。
粳米味甘,平,主养胃气,止虚汗。
糯米味甘,温,主温中止泻,补中益气。
小麦味甘,平,主养心气,止汗。
菜部者,菜之属也。
菜之性,多生于水田,故能利水道,清热毒。
如菠菜、苋菜、白菜之属,皆菜之精华也。
菠菜味甘,寒,主利水通便,清热解毒。
苋菜味甘,平,主清热解毒,通便利水。
白菜味甘,平,主养胃气,清热解毒。
果部者,果之属也。
果之性,多生于树木,故能养肺气,润皮肤。
如梨、杏、桃之属,皆果之佳品也。
梨味甘,凉,主润肺止咳,清热生津。
杏味甘,酸,主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桃味甘,酸,主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器部者,器之属也。
器之性,多生于人间,故能便利器物,辅助药效。
如刀、剪、砧板之属,皆器之妙用也。
本草纲目全文、译文
本草纲目全文、译文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水部•露水•明水•冬霜•浆水•腊雪•夏冰•半天河•热汤•流水•井泉水•醴泉•地浆•温汤•盐胆水•阿井泉•雨水•神水•碧海水•山岩泉水•潦水•节气水•车辙中水•齑水•洗手足水•洗儿汤•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浸蓝水火部•炭火•艾火•神灯火•针火•灯火•芦火•桑柴火土部•白垩•黄土•东壁土•锻灶灰•胡燕窠土•土蜂窠•蜣螂转丸•石碱•蚁垤土•白蚁泥•蚯蚓泥•乌爹泥•伏龙肝•土墼•百草霜•白瓷器•乌古瓦•古砖•烟胶•釜脐墨•墨•香炉灰•门臼尘•砂锅•甘锅•田中泥•檐溜下泥•粪坑底泥•尿坑泥•犬尿泥•白鳝泥•赤土•太阳土•千步峰•烧尸场上土•螺蛳泥金部•金•银•自然铜•铜青•铅•铅霜•水银•粉锡•钢•密陀僧•锡•铁落•铁•铁粉•铁锈•铁精•金浆•诸铜器•诸铁器石部•铅丹•丹砂•石硫赤•石硫磺•玉•云母•白石英•蓬砂•矾石•绿矾•黄矾•硇砂•银朱•灵砂•硝石•雄黄•雌黄•石膏•玄明粉•滑石•不灰木•五色石脂•朴硝•炉甘石•无名异•石钟乳•玄精石•石脑油•石炭•石灰•凝水石•浮石•阳起石•慈石•卤咸•代赭石•禹余粮•空青•戎盐•曾青•绿青•食盐•石胆•砒石•金星石•石燕•礞石•花乳石•金牙石•紫石英•菩萨石•锡吝脂•宝石•蜜栗子•铜矿石•青琅玕•珊瑚•马脑•玻璃•水精•琉璃•石面•石芝•土黄•金刚石•砭石•杓上砂•石鳖•雷墨•汤瓶内硷草部•甘草•黄芪•人参•芎穷•沙参•荠苠•桔梗•当归•长松•黄精•萎蕤•铁线草•知母•肉苁蓉•列当•锦地罗•锁阳•赤箭•术•白前•苍术•狗脊•贯众•白薇•巴戟天•远志•淫羊藿•徐长卿•仙茅•地榆•及己•丹参•紫参•紫草•杜衡•白头翁•白及•三七•细辛•黄连•胡黄连•黄岑•龙胆•秦艽•茈胡(柴胡)•前胡•白茅•防风•独活•土当归•石蒜•升麻•苦参•白鲜•山慈姑•延胡索•贝母•旋复花•蘼无•蛇床•藁本•恶实•白芷•芍药•牡丹•蠡实•木香•甘松香•杜若•胡芦巴•高良姜•豆蔻•白豆蔻•小青•缩砂密•益智子•荜茇•大青•肉豆蔻•补骨脂•姜黄•苘麻•郁金•蓬莪术•荆三棱•苎麻•莎草香附子•薰草•大蓟、小蓟•兰草•泽兰•马兰•漏卢•香薷•假苏•薄荷•续断•苏•水苏•菊•燕脂•野菊•淹闾•艾•番红花•茵陈蒿•青蒿•白蒿•红蓝花•茺蔚(益母草)•夏枯草•刘寄奴草•鸡冠花•呆耳•天名精•希莶•箬•芦•甘蕉•防葵•蓑荷•麻黄•木贼•狼毒•灯心草•地黄•牛膝•商陆•紫菀•麦门冬•萱草•大黄•淡竹叶•鸭跖草•葵•见肿消•蜀葵•龙葵•酸浆•紫花地丁•蜀羊泉•败酱•款冬花•半边莲•鼠曲草•地肤•海金沙•瞿麦•王不留行•葶苈•谷精草•车前•马鞭草•蛇含•蒺藜•鼠尾草•鳢肠•连翘•匾蓄•蒴翟•蓝•蓝淀•虎杖•青黛•甘蓝•蓼•荭草•水蓼•马蓼•闾茹•大戟•黄药子•山豆根•泽漆•甘遂•续随子•莨菪•土茯苓•蓖麻•常山•蜀漆•菝葜•藜芦•附子•天雄•萆解•侧子•漏篮子•乌头•何首乌•白附子•虎掌•局箬•百部•半夏•蚤休•鬼臼•天门冬•射干•玉簪•风仙•葛•坐拿草•曼陀罗花•羊踯躅•王瓜•芫花•莽草•茵芋•栝楼•石龙芮•钩吻•菟丝子•月季花•五味子•覆盆子•使君子•营实墙蘼•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旋花•盍藤子•预知子•牵牛子•紫葳•白药子•威灵仙•茜草•马勃•防己•通草•通脱木•钩藤•白英•乌蔹莓•卷柏•律草•络石•木莲•土马•忍冬•藤类(12种)•泽泻•昨叶何草•羊蹄•酸模•菖蒲•陟厘•香蒲、莆黄•菰•水萍•地锦•苹•萍蓬草•水藻•酢浆草•海藻•昆布•石斛•螺厣草•骨碎补•金星草•石胡荽•景天•虎耳草•佛甲草•绿萼梅谷部•胡麻•大麻•小麦•大麦•雀麦•荞麦•稻•粳•籼•稷•黍•蜀黍•玉蜀黍•粱•粟•参子•稗•薏苡仁•罂子粟•阿芙蓉•大豆•大豆黄卷•赤小豆•绿豆•豌豆•蚕豆•豇豆•扁豆•刀豆•大豆豉•豆腐•蒸饼•曲•神曲•红曲•蘖米•饴糖•酱•醋•秫•酒•烧酒•糟•青襄•亚麻•苦荞麦•裸麦•狼尾草•沙蓬•菰米•守气•白豆•黎豆•豆黄菜部•韭•葱•薤•石耳•蒜•葫•芸薹•地耳•菘•芥•白芥•土菌•芜菁•莱菔•生姜•鸡菌•干姜•胡荽•水芹•蘑菰蕈•怀香•波菜•荠菜•香蕈•菥蓂•苜蓿•皂荚蕈•苋•马齿苋•苦菜土•木耳•莴苣•翻白草•蒲公英•芝•蕺•蕨•薇泥•睡菜•翘摇•鹿藿•藜•龙须菜•芋•薯蓣•甘薯•鹿角菜•百合•竹笋•茄•石花菜•壶卢•苦瓠•冬瓜•南瓜•胡瓜•丝瓜•苦瓜•石莼果部•李•杏•巴旦杏•梅•榔梅•桃•栗•枣•梨•木瓜•楂子•榲柏•山楂•林檎•柿•安石榴•橘•柑•橙•柚•枸橼•枇杷•杨梅•银杏•胡桃•榛子•阿月浑子•橡实•槲实•荔枝•龙眼•橄榄•榧实•海松子•槟榔•椰子•波罗蜜•无花果•马槟榔•枳•秦椒•蜀椒•胡椒•毕澄茄•吴茱萸•盐麸子•茗•甜瓜•西瓜•葡萄•婴奥•猕猴桃•沙糖•石蜜•莲藕•芰实•芡实•乌芋•慈姑•金橘木部•柏•松•杉•秦皮•桂•筒桂•木兰•槐•辛夷•沉香•丁香•芜荑•檀香•降真香•楠•白杨•樟•钓樟•乌药•水杨•枫香脂•薰陆香•柽柳•没药•骐竭•安息香•柳•苏合香•龙脑香•樟脑•榉•阿魏•芦荟•蘖木•诃黎勒•檀桓•小蘖•厚朴•无患子•杜仲•椿樗•漆•肥筇荚•楸•桐•梧桐•皂荚•罂子桐•海桐•合欢•棕榈•桦木•苏方木•乌木•乌臼木•巴豆•大风子•相思子•桑•柘•楮•枸橘•栀子•酸枣•白棘•蕤核•山茱萸•胡颓子•金樱子•郁李•鼠李•女贞•南烛•冬青•枸骨•卫矛•五加•枸杞•牡荆•紫荆•木槿•芙蓉•接骨木•琥珀•茯苓•猪苓•竹•竹黄•雷丸•桑上寄生•榆虫部•蜂蜜•蜜蜡•蜜蜂•蛔虫•土蜂•露蜂房•艺翁•蛞蝓•虫白蜡•五倍子•螳螂桑•蜗牛•蚕•原蚕•九香虫•樗鸡•斑蝥•芫青•蜈蚣•葛上亭长•地胆•蜘蛛•蝌蚪•壁钱•蝎•水蛭•蛙•蛆•蛴螬•蚱蝉•蛤蟆•蝉蜕•蜣螂•天牛•蟾蜍•蝼蛄•萤火•衣鱼•蜚虻•鼠妇•虫•蜚蠊鳞部•龙•鳄鱼•鱼子•鲮鲤•石龙子•守宫•鳔•蛤蚧•蛇蜕•蚺蛇•海马•白花蛇•乌蛇•水蛇•虾•鲤鱼•青鱼•石首鱼•曲贼鱼•鲥鱼•鲫鱼•鳜鱼•黄颡鱼•金鱼•鳢鱼•鳗鲡鱼•鳅鱼•鳝鱼介部•水龟•鳖•蜗螺•蟹•牡蛎•蚌•田螺•真珠•石决明•海蛤•淡菜•蛤蜊•车渠•贝子禽部•鹤•鹈鹕•鹅•鹗•鹜•凫•鸡•鹰•雉•鸽•雀•鹊•伏翼•寒号虫•斑鸠兽部•豕•狗•羊•牛•马•驴•驼•猕猴•黄明胶•阿胶•牛黄•鮓答•狗宝•虎•豹•象•犀•野猪•熊•羚羊•鹿•麋•麝•灵猫•猫•湍•兔•水獭•猬•酪•酥•醍醐•乳腐•狮•猫牛•野马•豪猪•山羊•麂•獐•狸•风狸•狐•貉•獾•木狗•豺•狼•腽肭兽•鼹鼠•鼫鼠•竹鼬•土拨鼠•貂鼠•黄鼠•鼬鼠•牡鼠人部•乱发•人中黄•人尿•人乳•溺白•秋石•人胞•人牙•天灵盖•人粪。
甘草
甘草百科名片甘草甘草(药材名称:Radix Glycyrrhiza ),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 ,直径0.6~3.5cm 。
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中文名称:甘草 外文名称: Radix Glycyrrhizae界: 植物界门: 被子植物门纲: 双子叶植物纲目: 豆目科: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族: 山羊豆族 属: 甘草属 分布区域: 内蒙古、山西、甘肃 拉丁学名: G lycyrrhiza uralensis 命名者: Fisch.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性质物种简介国家标准《GB/T19618-2004 甘草》出处:《神农本草经》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类别: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英文名:Licorice药材学名:Radix Glycyrrhiza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药材特性: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
《本草纲目》简介草部(一)
《本草纲⽬》简介草部(⼀)《本草纲⽬》简介《本草纲⽬》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的结晶。
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
它是⼏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之多和流畅⽣动的⽂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如常⼭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痛。
他还举了⽇常⽣活中容易中毒的例⼦,象⽤锡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久之,会使饮酒的⼈慢性中毒。
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观察。
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甲吞⾷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
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见,他搞到⼀只活的穿⼭甲,仔细观察了它的⽣活规律后,发现它是⽤⾆头吃蚂蚁。
他⼜解剖了穿⼭甲的胃囊,发现⾥⾯竞有蚂蚁⼀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
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银“⽆毒”,久服“成仙”“长⽣”等说法,当时皇帝⼤⾂都信道⼠们的⽔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
出版后⽴即引起了巨⼤的反响,⼈们到处传播它,并进⾏翻刻,成为医⽣们的必备书籍。
从17世纪起,《本草纲⽬》陆续被译成⽇、德、英、法、俄等五国⽂字。
1953年出版的《中华⼈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本草纲⽬》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的科学分类。
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
⼜将矿物药分为⾦部、⽟部、⽯部、卤部四部。
甘草(历代本草汇言)
甘草(历代本草汇言)甘草(蜜甘美草灵通蜜草草国老)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原植物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
喜光、抗寒、抗旱,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甘,性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蜜炙甘草补脾和胃、缓急止痛、益气复脉。
临床用名有甘草、蜜炙甘草。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名医别录》:无毒。
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药性论》:君,忌猪肉,诸药众中为君。
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使诸药有功,故号国老之名矣。
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痿。
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魂,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入药久用。
《开宝本草》:味甘,平。
无毒。
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本草图经》:《千金方》: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
有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既定,其验乃奇也。
《肘后备急方》:岭南俚人解蛊毒药,并是需用之物,畏人得其法,乃言三百头牛药,或言三百两银药。
本草纲目对甘草的记载
本草纲目对甘草的记载甘草,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
别看它长得那么朴实,实际上它可是草药界的“全能选手”!很多时候,咱们可能对它的认知仅限于一些传统的药膳,或者是咳嗽糖浆里那点甜甜的味道。
可是你知道吗?在《本草纲目》里,甘草可是被列为“上品”的珍宝呢,论功效和地位,那可真是无可比拟的。
你要说它有什么本事,简直可以列一长串,绝对能让你大吃一惊。
先不说它广泛的药用价值,就单从它的味道来看,它那股甘甜的味道,简直就像是大自然送给咱们的小礼物,一点也不冲,温和又柔软。
你想啊,要是你刚吃了个苦得不得了的药,来上一点甘草,立马就能化解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简直是“甘之如饴”!说起《本草纲目》里的记载,甘草可真是有点儿“头衔”了。
书里说它不仅有补气、润肺、解毒、调和药效等功能,而且还是“百草之王”。
这话说得不夸张吧,甘草简直就是个“万能胶”,什么药遇到它,都能和谐共处,互相搭配,效果加倍。
不管你是得了咳嗽,还是胃不舒服,甚至是上火了,甘草都能帮你调节一番,它的“平衡大师”地位可真是当之无愧啊。
你看,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可是对甘草爱得不要不要的。
甘草的性味是平和的,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寒,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使用,堪称“百搭”的健康良品。
尤其是在冬天,天冷了,人容易上火,这时候甘草的作用就更显得不可小觑了。
它不止可以调理咳嗽,还能润喉,给你的嗓子一层柔软的保护膜,吃了就像是给身体添了层“棉衣”一样,让你温暖又舒服。
甘草这家伙在历史上可真是“老资格”,从古代到现在,一直都没被大家忘记。
想当年,古人拿它来治病救人,都是拜托它的“万能功效”,而且那些大医名家,像张仲景、华佗什么的,都会把甘草作为常备药材。
你看,这是不是很厉害?咳嗽了、上火了、胃不舒服了、压力大了,甘草总能出手相助,简直就是个草药界的“老好人”。
甘草那甜甜的味道,很多人还喜欢把它拿来泡水喝。
你别小看这泡水这一招,它可是一种老百姓家里常见的保健方式。
喝了之后,整个人都觉得暖暖的,舒服极了。
甘草的本草考证
基本内容
细辛,又称细参、细草、小辛等,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中医 理论中,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症状。关于细辛的本草考证,我 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
细辛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物。书中记载:“细辛, 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可 以看出,细辛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甘草的本草考证
基本内容
甘草,又称甜草根,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在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地,甘草一直被广泛 用于草药和烹饪中。本次演示将对甘草的本草考证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后续研 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甘草属于豆科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和长长的茎秆,叶片呈椭圆形或披针形。 在春夏之交开花,花冠为黄色或紫色,果实为荚果,成熟后呈褐色。甘草喜生于 干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有大量的野生 或栽培种。
一、历史渊源
木香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木香具有“主邪气, 辟毒疫,强志,生肌肉”的功效。在《名医别录》中,木香被描述为能“疗风水 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内补不足”。而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木香的描 述则更为详细:“木香,性温,味辛苦。入肺、脾、肝三经。行气止痛,和胃止 泻。治胸膈痞塞,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这些古代医书的记载表明,木香在古 代就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3、炮制方法
细辛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效有着重要影响。古代炮制方法主要有晒干、酒浸、 炒焦等。现代炮制方法则更加多样,包括晒干、酒炙、蜜炙等。不同的炮制方法 会影响细辛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神农本草经》草部上品之——甘草
《神农本草经》草部上品之——甘草《神农本草经》草部上品之——甘草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
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药用价值编辑功效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甘草(本草纲目原文核校)
甘草(《本经》上品)【释名】蜜甘(《别录》)、蜜草(《别录》)、美草(《别录》)、蕗草(《别录》)、灵通(《记事珠》)、国老(《别录》)。
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集解】《别录》曰∶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
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
陶弘景曰∶河西上郡,今不复通市。
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
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
抱罕乃西羌地名。
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
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
青州间有而不如。
又有紫甘草,细而实,乏时亦可用。
苏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
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
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色,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
采得去芦头及赤皮,阴干用。
今甘草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佳。
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惟货汤家用之。
谨按∶《尔雅》云∶蘦,大苦。
郭璞∶蘦,似地黄。
又《诗·唐风》云∶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是也。
蘦,与苓通用。
首阳之山在河东蒲坂县,乃今甘草所生处相近,而先儒所说苗叶与今全别,岂种类有不同者乎?李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注》引《尔雅》蘦大苦之注,为甘草者,非矣。
郭璞之注,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谓之大苦,非甘草也。
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结角如相思角,作一本生,至熟时角拆,子扁如小豆,极坚,齿啮不破,今出河东西界。
寇氏《衍义》亦取此说,而不言大苦非甘草也。
以理度之,郭说形状殊不相类,沈说近之。
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皆不及之。
刘绩《霏雪录》,言安南甘草大者如柱,土人以架屋,不识果然否也?根【修治】雷斅曰∶凡使须去头尾尖处,其头、尾吐人。
甘草本草考证
甘草本草考证
甘草本草考证是对甘草在古代本草文献中的记载进行考证和研究的工作。
甘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早在古代就有关于甘草的记载。
甘草的性味、功效、用法等信息常常出现在古代的本草书籍中,例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甘草本草考证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确认甘草的种类、性味、功效、用法等各种信息,并考察其历史沿革和传承情况。
这有助于准确了解和使用甘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甘草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
在甘草本草考证的过程中,研究者通常会结合文献学、考古学和实证研究方法,比对各个历代流传的本草文献,查考古代文献和经济植物学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辨析甘草的真伪,明确甘草的特征和用法,还原甘草的历史演变和传承情况。
甘草本草考证的研究成果对于中药学、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现代中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草纲目》草部药名修辞化命名的认知阐释
《本草纲目》草部药名修辞化命名的认知阐释发表时间:2018-09-27T10:12:06.98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作者:岳贺云[导读] 《本草纲目》草部药名的命名与人的认知有关,人们在命名时也运用了修辞,让药名更符合人的思维模式,更易识别。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 453007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的经验、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
《本草纲目》草部药名的命名与人的认知有关,人们在命名时也运用了修辞,让药名更符合人的思维模式,更易识别。
关键词:《本草纲目》草部药名;修辞;认知一、《本草纲目》草部药名分类(一)中草药的学科命名1.只含一个能指的命名在草部180个药名中,有19个只含一个能指的命名,分别是:锁阳、前胡、缩砂蔤、益智子、茵陈蒿、鸡冠、苎麻、大青、木贼、决明、蓼、半边莲、蓖麻、附子、龙舌草、藻、海带、白及、射罔。
可见,草部只有一个能指的命名占少数。
2.含多个能指的命名在草部180个药名中,有161个含多个能指的命名,如: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甘草又名:蜜甘、蜜草、美草、蕗草、灵通、国老等。
含多个能指的命名是指一种药材有多个命名,所指和能指是一对多关系。
原因是各地有方言差异,同一药材叫法不一。
3.中草药命名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如:野菊,又名苦薏。
薏为莲心,野菊味苦如莲心,故名;续断,又叫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续断、属折、接骨都以其功效命名。
分析可得,中草药命名的所指是以能指的形态、功能、生长地、气味、颜色、发现者而命名或叙述的。
不管以哪一点来命名,都离不开能指。
(二)中草药的修辞命名1.外在形态类在草部180个药名中,有44个药名是以形态命名的。
分别是:人参、桔梗、萎蕤、知母、赤箭天麻、术、狗脊、贯众、白头翁、地榆、黄连、独活、贝母、山慈姑、石蒜、白茅、藁本、芍药、藿香、兰草、旋覆花、鸡冠、大蓟小蓟、恶实即牛蒡、枲耳、天名精、麦门冬、淡竹叶、鸭跖草、地肤、瞿麦、马鞭草、甘蓝、蓼、虎杖、蒺藜、海金沙、蓖麻、虎掌天南星、菟丝子、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卷柏。
本草纲目炙甘草的记载
草纲目炙甘草的记载
《本草纲目》中关于炙甘草的记载如下:
【甘草】味甘,气平,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
生者微凉,炙则温,能补三焦元气,滋养五脏六腑,凡心、脾、胃、肝、肾冲任诸病皆须用之。
胃虚不纳食宜生用;健脾胃宜炙用。
久服令人轻身延年,补益五脏,通经络,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止嗽,益虚羸,养血补气,生津液,除烦闷,安心通脉,解百药毒,和合解其药毒。
入和剂则补益;入散剂则能发散;入攻剂则能峻攻击;入轻剂则能利窍;入重剂则能消积;入滑剂则能润燥;入湿剂则能涩滞;入镇剂则能清痰;入温剂则能下气;入凉剂则能清热;入药方多用之。
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上焦药宜生用;下焦药宜熟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本草纲目》原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草部·本草纲目
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咽痛(少阴症)。
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
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肺热喉痛(有灸热)。
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
每服五钱,水煎服。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
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
用灸甘草三两,研细。
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小儿热嗽。
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
此方名“凉隔丸”。
婴儿初生便闭。
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小儿撮口风。
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
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儿童遗尿。
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小儿尿中带血。
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
一岁儿一天服尽。
小儿干瘦。
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赤白痢。
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
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口疮。
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背疽。
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
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
冷了再换。
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
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
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各种痈疽。
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
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
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
每服一、二匙。
此方名“国老膏”。
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
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
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
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
成脓破口,便难治好)。
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
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
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
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
温服。
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阴部温痒。
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冻疮发裂。
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汤火伤。
用甘草煎蜜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