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三角形的认识》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特性。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识别各种三角形,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直线、射线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各种三角形。
2.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能够识别各种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性。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片。
2.准备三角形的相关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三角形吗?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即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然后讲解三角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的三条边互相连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第【1】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上册《平行与垂直》中的《角的认识》和本册本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之后进行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
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直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等于 90 度,钝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小于90 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而教学难点则放在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结论,大多数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也有接触,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在本课学习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学生课上对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课时)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共6课时)师:谁能说一说这三个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
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2课时(共6课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索发现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1、小组活动: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后反馈:摆三角形:不管怎么摆,只能摆出一种三角形。
摆四边形:可以摆出多种不同的四边形。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后明确: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不管第五单元:三角形第3课时(共6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第4课时(共6课时)启发学生思考:①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3)认识直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条边叫斜边。
师:量一量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长,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3、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四)评价反馈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钝角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相等第五单元:三角形第5课时(共6课时)2、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
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1)∠1=42°,∠2=38°(2)∠1=34°,∠2=56°∠1+∠2+∠3=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6课时(共6课时)4、回顾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
设计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描述和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能够用图形工具绘制和标出三角形的各边、角。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和描述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绘制三角形图形并标出各边、角。
三、教学难点
1.区分和描述三角形的不同位置与属性。
2.熟练使用图形工具绘制三角形。
四、教学准备
1.课件:三角形的图片和示例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桌上的绘图工具
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介绍不同位置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2.演示如何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标出各边、角。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尝试绘制和描述各种三角形。
3.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绘制几个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交流彼此的画法,并纠正错误。
4. 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几何图形中找出三角形,并描述其特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绘制指定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课程:四年级下册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观察和比较不同三角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要设计成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新课导入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三角形的共同特点:有三条边、三个角。
2. 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2. 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如稳定性、角度和边长的关系等。
3.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的基本认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等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正确地分类三角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三角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3.实例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4.小组讨论: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三角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并进行板书。
6.三角形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对给定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7.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曾维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四边形木条、三角形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的图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 2 34 5 7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6个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角形,另一类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学生可能出现这些不够正确的表述: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指图1问:这个图形就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它是三角形吗?教师追问:怎样才是?学生:边要连起来。
师:边连起来就是“围成”。
(师板书:围成)师:谁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3)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并且还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但这些标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淀的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二)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为“三会”,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学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三角形这一单元中主要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归纳法和模型意识。如分类思想: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要给三角形分类,学生首先要确定好分类的标准,而且在分类时标准要统一明确。
(4)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
(1)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动手操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第二,操作可以对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第三,操作可以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比如,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中,由于操作中的误差,造成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学生“拼出”了三角形,面对这一情况,的解决方法是借助一些推理。比如,4+5=9,9与9都平行(重合)了,拼不成了。也可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等于的时候是拼不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考,否则,缺乏思考的盲目操作会造成操作的无效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三角形【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内容。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Thank you!
Good Bye!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4)
8
8
11
11
11 8+11>11
11 √
8+11>11
11+11>8
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哪条路最近?
2.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 画“√”(单位:cm)。
√
√
√
用两条最短边相加跟长边进行比较最快。
3.用下面 6 根小棒,你能摆出几种 三角形(单位:cm)?
(1)6、7、8。 (2)4、5、9。 (3)3、6、10。 (4)8、11、11。
用三张小纸条摆三角形。看看能否摆 成三角形,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角形三边关系”实验记录单
能摆成三角形
不能摆成三角形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编号 纸条 纸条 纸条 编号 纸条 纸条 纸条
3 4 5
A
2 3 5
B
3 1
5 C
3.从下面的小棒中选出 3 根拼成三角形, 可以怎样选?有几种选法?
有3种选法:(1)4cm、5cm、5cm; (2)5cm、5cm、5cm; (3)5cm、5cm、9cm;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评课稿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分类等内容。
郗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展开教学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你看到的最多的图形是什么?”郗老师通过播放图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数学。
发现图形之美。
在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时,有一图小学生很难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怎样图形是三角形,郗老师又引领学生怎样围才能围成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
引导学生将话讲准确。
这些看似普通的环节,无不体现着郗老师的数学思想。
二、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郗老师在教学中多次用到了比较的方法,(1)、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通过比较,揭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特性,而直角和钝角三角形也有锐角,但只有一个是直角和钝角。
还有如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四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不易变形。
(3)、通过比较,也可以揭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郗老师在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后,通过猜角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一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点,学生不难明白: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以及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的道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以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通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楼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这个形状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条高?–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性?–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评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关注,接着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最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在分类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方法。
2.难点:三角形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关注。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三角板、平面图、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尺、三角形的帽子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
然后展示一些三角形和不是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判断,从而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带的三角形物品,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感受一下。小组内交流,然后呢集体汇报,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最后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展示先点三个点,然后点与点连起来;还有的学生展示先画一条线段再画第二条线段,再画第三条线段。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根据画的三角形一步步的探索出三角形的定义。并充分理解重点词。
中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在集体交流时很多学生有意识的在听别人在说什么,但单一的学习方式会让有的学生没有学会。最后将几种方法一起呈现,便于全体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起,重新思考、二次理解,这样的学习效果更明显。
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师:同学们,带着你的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观察情境图,你发现那些信息?
生:小男孩手里拿了一个三角形。自行车架是三角形的。书架支架是三角形。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桌子是长方形的。书架的侧面是长方形的。
师: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吧。
生:为什么书架支架是用三角形的?而不用其他图形呢?
课题:三角形认识
科 目:数学
教学对象:四年级下学期
课时:1
提供者:徐丽
单 位: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们在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这些图形,他们对这些图形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感性的,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空间观念,这对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形》教案第五单元三⾓形⼀、教学内容学⽣通过第⼀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图形中分辨出三⾓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的,通过这⼀内容的教学进⼀步丰富学⽣对三⾓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形特性、三⾓形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三⾓形的分类、三⾓形内⾓和是180°及四边形内⾓和。
⼆、教学⽬标1、使学⽣认识三⾓形的特性,知道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以及三⾓形的内⾓和是180°。
2、使学⽣认识锐⾓三⾓形、直⾓三⾓形、钝⾓三⾓形和等腰三⾓形、等边三⾓形,知道这些三⾓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进⼀步感受三⾓形的特征及三⾓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学⽣观察能⼒和动⼿操作能⼒。
三、教学重点1、三⾓形的分类。
2、三⾓形的特性:三⾓形的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以及三⾓形的内⾓和是180°。
3、三⾓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1、三⾓形根据不同的⾓度进⾏分类。
2、三⾓形的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以及三⾓形的内⾓和是180°。
3、学⽣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形的认识”的教学⽬标。
因为本册对三⾓形认识的教学⽬标与第⼀学段“获得对简单平⾯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段,逐步认识三⾓形。
因此,在进⾏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形任意两边的和⼤于第三边”“三⾓形内⾓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标时,不仅要求学⽣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且要积极引导学⽣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3.能够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3. 练习与讲解
•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然后让他们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此教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展开,通过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活动教学: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三角形模型、尺子、剪刀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引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形模型和工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掌握程度。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本 59-61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形,感知三角形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
师:这里有两幅图片,你能找到哪种图形?学生看图思考,举手回答。
师:真厉害!准确的找到了三角形,并上讲台指出三角形。
看来你们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来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更加深入的探究三角形的奥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理解概念1、探索三角形定义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学生作答。
师:看来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同学们想不想画一个三角形?先让学生伸出手在空中画一个三角形,再把画的三角形画到练习本上。
画完之后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作答,教师补充完整,强调围成再引出定义。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反应快,出示题目,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引导学生用定义去判断。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用字母表示顶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分别指出它的边、顶点和角。
师在旁边标注名称。
为了便于表达区分,我们习惯上用 3个大写的字母来表示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 ABC或△ABC。
师:顶点 A所对的哪条边是哪条边?顶点 B所对的哪条边是哪条边?顶点 C所对的哪条边是哪条边?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3、操作探索稳定性展示货架和相机支架,师:大家发现了什么?生:三角形的,师:有什么特点,生:答具有稳定性,师:是这样吗?咱们来验证一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事物接触较多,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三角形的定义、命名等。
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如三角形标志、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如识别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三角形的认识》比赛获奖教案
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的内部画高。
2、通过实验,是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在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在日常生产生活在随处可见,应用也十分广泛,学生在学习时并不陌生。
三角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但是学生都是感性地认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一些特性和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把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画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高和底边的含义和画三角形的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ppt播放课本上情景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