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

发表时间:2020-04-09T02:25:26.707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0期作者:何庆余

[导读] 文物的价值并不单单是供人欣赏,文物集历史、文化、艺术等为一体,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历程。

阜新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文物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文物,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因此,有着极高研究与展示价值的文物必须得到专业的保护,获得更好的环境。为防止文物在运输与收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延长其展出时间,供更多的人欣赏,本文将对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如何有效开展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陈列展览;藏品;安全

引言

文物的价值并不单单是供人欣赏,文物集历史、文化、艺术等为一体,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历程。在实际的文物保管与陈列过程中,如果太过盲目和缺少规范化,就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为了对文物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良好且正确的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地对文物进行保管与保护,使文物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文物展览期间保护的意义

文物通常会在博物馆展厅中以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在实际展览中可以直接按照时代线索,将当时社会中的各个历史画面进行展示,来加大历史文化知识的弘扬,让当代人更好地继承历史文化精神,实现其教育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陈列。在博物馆进行文物展览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代表性较强或者具有历史特点的文物进行展览。由于文物展览本身就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很多文物都会被陈列很长时间。那么这些珍贵的文物在离开库房之后,如果没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保护,就会让其在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文物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博物馆在文物展览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加强对于文物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2文物在保管和陈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自然损害

文物在出土之后,长时间裸露在自然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会因为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改变而发生变化,如颜色上的变化等。例如,史书上所记载的兵马俑是彩色的,但是因为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兵马俑渐渐失去了原本的颜色,全部都变成了灰色。再加上兵马俑被成千上万的旅客游览,对于兵马俑而言也是一种伤害。虽然到目前为止,兵马俑还没有出现太严重的损害与太大的变化,但是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很多负面影响也会渐渐呈现出来。目前我国的文物工作人员意识到这一问题,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延长文物的寿命,有关部门必须提高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

2.2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因为展览制作人员一般不会具备完整系统的文物保管方面的知识,在展览制作过程中展厅的地面会有很多杂物,加上搬运方法不够专业,难免出现被杂物绊倒而损坏文物事件的发生。为了文物藏品的安全保护,我们必须做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布展过程中,为了防止人为损坏文物藏品,文物保管部门一定要参与展览制作,在藏品的安全保护方面起监督指导作用。

2.3文物保管陈列环境欠佳

虽然政府已经提高了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但是从目前我国文物的实际保管陈列环境来看,并没有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地方文物保护机构,由于受经济、规模、技术等限制,一部分文物没有办法进行陈列,只能够存放在库房中。而库房大部分都是潮湿阴暗的,这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恶劣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应当及时进行解决,适当加大资金投资,让更多的文物可以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让文物可以得到长久的保存,让当代青少年对文物有所了解,提高文物的观赏价值。

3如何有效开展文物展出期间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3.1树立主动的文物保护意识

树立主动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不是展览机构单独完成的,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从我国文物保护的技术标准要求来看,在对文物进行保管和陈列的时候,必须要满足对应的卫生标准。首先,文物展览机构的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对号召做出响应,在与本展览机构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渐把文物保护机制建设完整。当文物出现变色、腐蚀问题的时候,必须查找出原因,并制订出有效的解决

方法。其次,可以借鉴其他展览机构或国外的优秀技术,但需注意的是,在借鉴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本展览机构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盲目引入他人经验,这样只会事倍功半。

3.2文物展出时要注意阳光、尘土和大火

轻微的照射光线、灰尘以及火灾都会对陈列展出的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注意防光、防尘、防火。首先是光线。为了观众能清楚观赏文物,博物馆最好在室内安装没有紫外线的冷光灯。即使博物馆使用普通灯箱照射文物,那么也应该注意将稀有文物远离热源,同时要采取最佳的散热方式将热量及时散出。其次是灰尘,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博物馆进行打扫,以防灰尘对展品的质量造成影响。最后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中要积极做好防火工作,定期排查电源、电线、电路等,避免火灾的发生。因为一旦着火、处理不当,珍贵的文物都会付之一炬。

3.3把控展厅的合理温度和湿度

展览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物保存效果,在这其中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点。馆内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年限的最重要因素,一旦博物馆中的温度突然升高,那么一些出土文物的化学反应就会变快,对物品的损害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如果室内温度、湿度在不断变化或是骤然增高的话,藏品中的有机物品会随之改变形状,更有甚者直接老化。且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空气中也很容易产生害虫和霉菌,在外观上对藏品造成损害。当下,我国更加重视文化建设,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发展。随着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馆数和次数不断增加,参观群众热情也不断增长,参观次数与日俱增。一般情况下,文物都被放在展厅。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调节好温度、湿度。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遇到各类特殊情况,如遇到参观人数十分多,展厅空间小,天气变化无常等情况,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措施,保证展厅内部环境与平常基本一致。

3.4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博物馆人员给文物提供一个优渥的典藏环境是必然的。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对环境的清洁工作质量进行保障,其次要承担起对文物的看管与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应重视防火、防盗、防潮、防水等,这些工作一旦出现问题给文物带来的损伤可能是无法估量与挽回的。巴西博物馆失火事件就为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防火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因为博物馆中的很多文物考古与研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必须得到全体人员的重视,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履行自身的职责。这种工作态度对于一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同样是必须具备的素质。博物馆的管理层应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文物保护知识。使工作人员不仅能够胜任看管与保护工作,还要精益求精地、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减少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或是误操作的概率。因为这些错误很可能给文物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此外,还需建立出一个准入机制,对驻馆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还要制订更为科学的奖励机制,侧面提升博物馆的工作质量水平。

结束语

总之,要搞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必须要领导重视,将预防性保护放在首位,提高全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对藏品实施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使藏品尽可能永久的存在,为人类提供永久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博.关于“安全展览”理念的初步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9(03):30-33.

[2]次仁玉珍.如何做好文物展览保护工作[J].东方收藏,2018(20):107-109.

[3]王丽萍.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1):136-137.

[4]赵龙.试论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创新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09):106-108.

[5]盛瑨.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数字艺术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