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法比较研究报告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在应用范围、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方式以及精确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成本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简单的场景,比如生产成本的计算。
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多样的生产过程,能够更精确地分配成本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在计算方法方面,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总成本除以产量的方式进行成本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活动驱动成本的发生,通过活动成本驱动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
这导致了两种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
数据采集方式也是两种成本法的一个重要差异。
传统成本法更多地依赖于历史成本数据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则注重实时数据和活动成本的采集,更具灵活性和实时性。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更精确、实时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环境和市场竞争。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体成本的核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和企业。
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通常涉及大量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人工、生产设备折旧等,传统成本法可以很好地核算这些成本,并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制造业、工厂和加工企业等生产型企业通常会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因为传统成本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成本核算,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会有更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和数据采集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传统成本法的应用。
传统成本法也适用于那些成本变动较少的企业。
对于成本变动频繁的行业或企业来说,采用传统成本法可能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因为传统成本法假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是固定的,无法很好地应对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比较分析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比较分析作者:位春苗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9期位春苗(黄淮学院国际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产量是能够解释产品成本变动的唯一动因,因此以产量作为分配基础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实际不符,导致管理层的众多决策失误,不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作业成本法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成本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核算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23-02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联系和区别(一)传统成本法工作原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相结合为依据将成本项目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在发生时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先在“制造费用”总账中进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标准一般是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和工人的工资。
例如,驻马店中集华骏厂某生产车间共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是生产工人的工时,2015年5月制造费用一共发生40000元,甲、乙两种产品耗用的工人工时分别为600小时和400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为每小时40元[40000÷(600+400)],甲乙产品所分担的制造费用分别为24000元(600×40)和16000元(400×40)。
传统成本法下没有考虑制造费用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间接费用组成的集合,用单一的分配基础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过去的企业,制造费用和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相比,占用比重较少,按照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即使不精确,但是对管理层的决策影响不是很大。
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成本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利润水平。
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企业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成本计算方法。
一、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为基础,通过加权平均法或标准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产品差异性小的企业。
然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忽略了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导致单位产品成本计算不够准确,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不同的作业或订单来计算成本,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性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提高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准确性。
然而,作业成本法需要较为复杂的成本核算程序,对企业的管理要求较高,且容易受到作业规模和作业种类的影响。
三、活动基础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法是根据活动成本驱动的原理,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项活动中,再通过活动成本驱动的指标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活动基础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
然而,活动基础成本法需要建立完善的活动成本驱动体系,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要求较高。
四、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将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全面成本法能够全面反映产品的成本构成,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定价策略和经营决策。
然而,全面成本法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较高。
五、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价来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目标成本法能够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然而,目标成本法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产品定价能力,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要求较高。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摘要] 随着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传统成本计算逐渐显示其弊端,本文通过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计算的比较,说明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计算比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 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
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
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它们的计算思路和应用场景不同。
传统成本法又称总成本法,是以全过程为核算对象的方法,即将每个成本要素在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按比例分摊给每一批次的产品,从而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的公司,如小型制造企业、流水线生产企业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三大核算方法:作业订单法、过程成本法和批量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细小的独立作业,按照各作业的成本要素进行核算,再根据作业数将成本分摊给所承担的作业,并将最终成本累加至制成品或销售产品的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涉及多项加工或处理工序,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的复杂生产工艺,如印刷业、包装业、建筑业等。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法以产品为核算对象,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将生产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把整个过程的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而作业成本法则是按照作业来分配成本,将生产过程拆分成一系列互相独立的小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2.分配依据不同: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分摊依据通常是每个产品的耗用量和生产工序,包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则是根据每个作业的实际支出和工作量来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要素按照作业的物理量、重量、材料用量等分布方式进行分配,而传统成本法则是用卷帘要素进行精细的分摊计算。
总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不同,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生产工艺。
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核算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与运用研究——以某制造企业为例
财经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4期108㊀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与运用研究以某制造企业为例梁雨晴(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㊀要:我国一直使用的都是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因此我国的各个行业在成本研究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集中在组织管理㊁成本管理等理论性的课题上研究较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制造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很好,加之,我国会计经济体系改革脚步的加快,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积极有效推进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实践工作,对于丰富和推广企业成本核算理论与实践具有深刻积极的作用.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中图分类号:F 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04.050㊀㊀第一阶段根据本国的大环境,引入了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依据相关国内外研究,确定研究内容㊁研究方法.第二阶段介绍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相同与不同,分别从概念㊁联系㊁区别进行阐述,找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第三阶段主要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与建议.1㊀绪论1.1㊀研究背景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主要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当前全球化科技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越来越需要精确的成本信息.因此,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制造企业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有效的计算制造企业公司的企业成本,不仅仅是制造企业研究中一项新的课题,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传统成本法计算过程相对简单,直接材料㊁直接人工不需要分配,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间接费用按照单一的分配方法再进行分配.但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自动化设备在企业中普及率较高,从而导致直接人工比重大幅度下降,制造费用的内容与数额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此时再使用传统成本法会导致成本计算的不真实.笔者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对该公司的成本分别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分析这两种方法对成本的影响,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优化建议.1.2㊀研究意义1.2.1㊀理论意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进行成本信息核算时占据重要位置,我国企业进行成本信息核算时应当在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容纳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与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够探寻到适合我国企业计算成本信息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以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为基础,详细分析其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状况和对其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得企业成本计算理论得以完善,同时还和拓展能够通过对其深入的认识探究来为我国制造企业成本计算方法选择优化和企业及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支持.1.2.2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参考文献㊁举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制造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现状,为了使制造企业更好的准确核算成本,促进我国制造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企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对于制造企业管理层成本管理思想观念的加强和决策合理性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对企业整体成本的强化也有着有效的促进意义.2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概述2.1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概述2.1.1㊀传统成本法概述传统成本法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一般来说,成本费用在进行分摊时,直接材料㊁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企业通常以某一总量为基础,通过统一的分配方法,如:生产工人工资㊁机器工时等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采用传统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只用一种分配方式.在当前高新技术与智能的时代,许多人工开始被机器替代,与此同时成本构成内容在变化,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占的比重逐渐减少,间接费用逐渐增大,如果对所有间接费用,不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仍然一律采用统一的分配标准来进行分析,就会造成成本的不真实性.传统成本法的缺点较为明显,适用的范围也较狭窄,只适用于一些品种较少㊁制造费用数额不多的企业.2.1.2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 c r i v i t y -B a s e d C o s t i n g,简称A B C ),二十世纪的中叶,欧洲等发达国家就引入了作业成本法这个概念.埃里克.科勒(1952)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第一次引入作业成本这个概念,虽然在实务中并没有被大家认可,但却冲击了人们使用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思想.乔治 斯托布斯(1971)在其著作«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在其他学者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在我国余绪缨(1995年)率先引进了作业成本法的西方理论,奠定了中国在这个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作业成本法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其实质是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较为明显,适用的范围也较广,适用于一些品种较多㊁制造费用数额较多的企业.目前,企业逐渐开始重视成本核算,为了适应现在的情势,从而引进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下,最核心的即是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企业核算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确认成本动因.在此引入两个新的概念,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1)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对某一项作业消耗资源的计量,反应的是作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例如:材料采购作业的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4期109㊀采购次数㊁动力消耗作业的耗费时间㊁质量检验作业的检验小时等.(2)作业动因.作业动因反应的某一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量,表示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描述对于作业需求最合理的计算标准.例如:材料采购的作业动因就是采购次数,生产准备的作业动因就是准备时间.2.2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联系2.2.1㊀成本计算的目的一致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直接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中.传统成本法下,对产品的间接费用采用统一的分配方式,根据不同的分配率,计算出相应的成本,计入产品成本中;而作业成本法下先将产品的间接费用归集到不同的作业库,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根据分配的不同的作业动因,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后计算出产品的成本.虽然这两种方法在计算间接费用时的区别很大,但成本计算的目的是一致的.2.2.2㊀直接费用的分配一致传统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采用单一的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采用成本动因的分配方式,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方式虽然不同,但对直接费用的分配方式是一样的,即直接材料㊁直接人工不用分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2.3㊀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2.3.1㊀间接费用的分配方式不同传统成本法下,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都采用直接人工小时㊁机器小时等分配方式进行分配,从而计入产品的成本,但随着产品多样性程度的极大提升,间接费用的分配依旧使用这种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会造成成本的不真实性.作业成本法下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比较多元化,首先将制造费用分配不同的作业,然后将不同的作业归集到不同的作业库,如机器耗费作业㊁材料处理作业㊁质量控制作业等,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根据分配的不同的作业动因,如机器耗费工时㊁材料处理次数㊁检验小时等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这种方式,即成本动因被看作是作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越大,复杂程度越高,成本自然而然也会增加,采用这种多元化的分配方式,使得结果更加准确,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3.2㊀成本计算步骤不同传统成本法下,直接成本直接计入生产车间,制造费用通过辅助生产车间根据一定的标准计算分配计入生产车间,再将生产车间里的费用根据所算得的分配率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与传统成本法一样都是直接计入生产车间,将制造费用先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库,分配不同的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计算出产品应分配的相应的作业成本额.2.3.3㊀适用的条件不同在我国一般使用传统成本法核算成本的企业较多,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发展较晚,经济发展还不够稳定,所以传统成本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流水作业㊁制造的费用占的比例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它们发展比较早,现在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因此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企业规模大㊁产品品种多㊁制造费用数额较多㊁信息技术较高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虽然使用作业成本法的步骤比较繁琐,但会使制造费用的分配更准确,能较好的适应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2.4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优势2.4.1㊀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在生产制造过程发生的总成本费用中,直接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小,间接费用的比重在不断增大.传统成本法通过制造费用按照工人工时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引入了作业㊁作业动因㊁资源动因等新的概念,计算比传统成本法更加复杂,能够精确的计算出每一项作业成本,使得成本细节处理更加精确,成本信息更加准确.两种计算方法产生差异,作业成本法可以使投资者更清晰地明确费用发生的原因及其变动情况,从而达到决策科学化.2.4.2㊀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作业成本法通过企业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先将间接费用归集成本库,然后对各种不同性质的作业进行划分,并按照实际消耗资源的作业来归集和分配作业成本的,因此,可以发现并消除非增值作业部分,增强增值作业部分,从而能够很便捷地起到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及通过改进作业提高业绩的作用.2.4.3㊀扩展了成本服务的范围随着高新科技时代的来临,企业的产品开发㊁设计㊁销售㊁售后服务等有关作业也在逐年增多,其作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作业成本属于与产量非相关的费用,如果采用传统成本法不进行精确划分计算,会使得企业对成本控制有很大的误差.目前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管理者应该其包括在企业的成本范围之内加强成本管理.3㊀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应用的对策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而又科学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在西方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不仅适用于制造企业,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好的涉猎,但在我国并没有很好的推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接触作业成本法,虽然从国外引入大量的外国研究成果,但直到现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企业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还未完全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对作业成本法还是主要以理论为主,局限在小范围内,在研究的内容上也并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㊁系统的计算成本的方法,目前大多数企业依旧使用的是传统成本的方法,通常,使用作业成本法与企业的规模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核算,简化计算步骤,通常不使用作业成本法.为了让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充分被接纳,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1㊀学者应该注重实务性研究,与现代制度相融合我国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理论性研究,但对于实际操作方面还欠缺,学者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相互脱节,只注重理论不重视实践.另外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成本方面既科学而又合理,目前我国依旧使用的是传统成本法,对于作业成本法还不能完全接受,两者之间要有一个过渡期,因此,两种方法应该有机的相结合.3.2㊀企业管理者对作业成本法要加强重视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重视,这样可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另外各部门的主管人员㊁技术人员以及全体工人都应该对作业成本法有信心,统筹协调各部门相互积极配合,积极进行技术培训,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运作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正确认识作业成本法.另外对于人力㊁物力㊁财力的投入应该要尽量保证,方便内部开展作业成本法.财经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4期110㊀㊀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 K L-2018-3161);2017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7011003)资助.作者简介:詹亮(1986-),男,河南信阳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王谊(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3.3㊀完善会计软件系统,提高会计信息化程度由于我国在会计信息化方面发展比其他国家较晚,但目前看来发展势头较为明显,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在大型企业已基本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还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化,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覆盖率还不算太高,这就使得在核算成本时带来很大的困难,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作业成本法想要真正在我国普及,还必须借助会计软件系统进行发展.4㊀研究结论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㊁区别㊁联系㊁核算原理㊁计算方法等,通过某制造企业的具体案例说明了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并对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不仅对制造行业也能对其他行业产生参考价值.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变快㊁规模不断扩大㊁经营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制造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问题也在不断深化,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都是计算成本的方法,但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晚,且我国的经济水平㊁技术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研究作业成本法方面也不是特别透彻,能参考的文献也不是太多,因此.目前在我国实施起来还比较困难.但随着对作业成本法理论的研究以及正确的运用㊁管理层对作业成本法的认可与重视㊁会计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等措施,相信大家对作业成本法的熟悉程度会不断加深,作业成本法也一定会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参考文献[1]高原.作业成本法在制造型中企业的应用 以I O R 公司为例[D ].南京:东南大学,2007.[2]季荣花.作业成本法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12.[3]肖冉冉.作业成本法在T 保险公司J 支公司的应用研究 以运营服务部为例[D ].济南:山东大学,2011.[4]石艳.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5]吴韵琴,钱萱.论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异同[J ].贵州商专学报,2002.[6]刘芳.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黄栋栋.论我国作业成本制度的设计[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孔龙,陈茜.简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融合[J ].环渤海经济了望,2007,(1).[9]王利豹,姜旭英.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与作用[J ].会计之友,2007,(3).[10]余绪缨.会计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欧佩玉等.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 ].会计研究,2000,(2):46G51.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詹㊀亮㊀王㊀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㊀要: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掣肘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阻力.首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现在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然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模式,具体包括:P 2P 融资模式㊁众筹融资模式㊁B i g D a t e 小额信贷模式等.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建议,具体包括: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征信体系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㊁完善互联网金融融资法律法规.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F 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9.04.0511㊀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1.1㊀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其中,外部融资包括商业银行信贷资金㊁非银行类专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㊁企业资金借贷以及民间资金借贷等.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大㊁抵押物较多,能够从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类专业机构中筹集资金.但是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㊁研发资金投入多且研发风险较大,科技型小微企业难以从外部筹集资金.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国外多数国家均设立专业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帮助解决其融资问题.但是,国内缺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立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究其原因,是政府及社会对此类金融服务机构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1.2㊀资本市场准入门槛高资本市场为资金的融资者与投资者提供了交易的平台.大中型的企业,不仅能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满足资金需求,还能凭借自身实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国内的资本市场目前处于高度集中化的状态,难以向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主要服务的对象仍然为大中型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小,难以达到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所以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融资.1.3㊀金融机构业务同质化现象严峻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不同类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仅在生产规模㊁管理水平㊁产品类型㊁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融资的难易程度㊁融资需求以及对金融服务的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业务同质化的现象.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品种单一㊁服务单一㊁金融市场细分化程。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研究学生:孙辉明指导老师:张冬梅老师09级财务二班摘要: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间接费用分配的不准确,因其把与生产有关的所有费用,无法直接归集到哪种产品上的,都先计入制造费用,月末将所有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一一制造费用”科目。
导致成本核算的扭曲而不能真正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改革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具有迫切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
关键字: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绪论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
当今的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则使经营环境发生了种种目不暇接的变化,冲击并将持续影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理论与运作。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概念与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针对两个方法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法所有的不同做对比。
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两种方法的利弊,总结出的先进性和其局限性。
对新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怎样使新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信息时代这股潮流使得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种种目不暇接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又对成本计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已呈现出诸多方面不足,突破成本记录与账户单一结合体系势在必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成本管理也要不断更新。
成本企化也为成本控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把静态的成本动态地管起来,突破了手工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历史发展传统成本计量模式是嫁接在会计账户系统上的。
会计师和工程师们将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系统结合起来,创立了成本会计方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成本计量模式。
它的出现大大提高和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质量,推动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形成了有独立理论和方法的会计分支学科——成本会计。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二者各自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优缺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传统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运用于成本大且具有重复性的业务中,如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因为在这些领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线条比较固定,而且生产过程的流水线较长,需要针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和掌控,而传统成本法正是基于这些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采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基本成本,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的费用分配来计算整个产品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且每个单元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场景,比如定做制作类产品、装配类产品等,但是其数据来源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对过程进行比较精细的划分,并计算出作业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才能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文本为中心,即将文本上的各项指令和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表中,通过总成本不断累加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
其核算方法比较简单,直白易懂,能够明确地反映各部门和各资源投入的成本,但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因为传统成本法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很细致,往往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计入最终产品的成本,并且忽略了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对于生产过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比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会显得不够完善。
与此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即首先将一批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个独立的作业上,再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通过对每个作业的分解和计算,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情况。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详细,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避免因为一些无关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成本计算失真,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方面的麻烦,比如在作业定义上有时会因为工艺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定义,这样会导致分摊的总成本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作业成本法需要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划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对比分析
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对比分析作者:肖大梅来源:《商业会计》2016年第08期摘要:我国经济经过 30 多年粗放式的高速发展,正逐步转变为“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管理会计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又对成本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出的成本有所不同,而成本核算结果不仅是企业管理层进行产品定价、企业决策和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有其不足,但方法简单,成本小;作业成本法虽比较先进,但成本高,并非具有普遍性。
所以,在实务操作时,部分企业不知如何取舍,笔者经过积累、思考,较系统地对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差异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法对比分析一、对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分析(一)传统成本核算法这种方法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生产成本又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费用(制造费用)以与产品数量密切相关的人工、机器工时或原材料消耗量为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传统的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例1:K企业专门从事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有关这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见表1。
K企业每年制造费用总额20 000元,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用机器小时数作为分配依据)。
已知甲乙两种产品的机器小时总数分别为4 000小时和16 000小时。
首先,计算两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20 000/20 000=1(元/小时)甲产品的制造费用=4 000×1=4 000(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16 000×1=16 000(元)其次,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见表2。
不难看出,该方法会计处理简单,是一种粗略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按单一数量标准分配间接费用,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制造费用比重小、产品结构单一、复杂程度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是指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主要是上期成本,经过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本期成本。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核算简单,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泛。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计算期初存货成本,然后是计算本期生产成本,最后是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简单,需要掌握和处理的数据量较小,因此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或者作业单元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从而得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是核算依据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上期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对整体成本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更注重对细分成本的计算。
最后是适用范围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依据、核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摘要】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成本法主要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所有生产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以便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给作业,并根据实际作业量来确定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更精准地确定成本,适合于多样化生产。
两种方法在成本核算原理、分配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成本分配对象、成本分配基础等。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差异、特点、成本核算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分配基础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加详细和精细,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或任务进行跟踪和核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情况。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更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较为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成本固定、结构简单的企业。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能满足那些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详细核算成本的企业需求,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来辅助管理决策。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可以看出,它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进行管理,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和决策。
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传统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归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它们在计算成本和控制成本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方式进行分配,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较为现代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更加注重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精确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比较适合规模较小、产品差异性不大的企业,因为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需要针对每个作业单元进行精确计算。
而作业成本法更适合规模较大、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因为其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运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成本的效果。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常用于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成本法注重总体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将企业的各项成本总和计算出来,通过对整体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总体成本情况,为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传统成本法采用历史成本核算原则。
这意味着传统成本法主要依据历史发生的成本数据进行核算,不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价格变动和成本波动,这样做有助于保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传统成本法强调标准化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通常会为不同的成本项目设定标准成本或预算,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成本的潜在浪费和改进空间。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较为简单直接,适用范围较广,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传统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忽视了成本的变动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按照制造产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来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追踪每个独立作业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使用,其计算速度较快,尤其适用于生产量大,而生产线上工作时间和所需资源状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整个生产线的总成本,还可以进行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性支出之间的区分,计算不同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和决策。
传统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
但是传统成本法也存在缺点。
该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成本因素,如装置寿命、产品的维修和保养成本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难以适应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或者需要进行追踪多个作业或产品的情况,并且会产生过多的平均成本,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个产品的个别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针对每个生产过程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更能够准确地追踪每个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避免通常以平均成本为基础作出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不同产品实际成本的数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人员和机器的利用率。
对于小批量或单品生产,或者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作业成本法更加适用。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能够准确计算。
此外,该方法可能会忽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的一些成本,如前期开发和研究成本、产品质量损失等。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量大、产品重复性高的组织,而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
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比较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比较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
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
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3.解决传统成本核算弊端的基本途径是:(1)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或全车间改为由若干个“作业”或“作业成本池”分别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及评价探讨
款、 长期 借款 、 付工 程款 ” 目, 以核算 高 校现 存 的债 施 、 门 预算 的 要 求 , 计 电 算 化 等 , 财 务 人 员 提 出 了 更 应 科 用 部 会 对
提 务, 以达 到充 分 揭 示 高 校 债 务 状 况 的 目的 。具 体 做 法 : 于 高 的要 求 。对 会 计 人 员 业 务 技 能 的 培 训 , 高 会 计 人 员 的 对
一
定偏差。 作 业 成本 法 模 式 管 理 范 围 包 括 成 本 发 生 的 全 周 期 , 包
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
责发 生 制 进 行 计 量 、 认 。 由 此 , 议 高 校 应 增 设 “ 期 借 者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新《 计 法 》 贯 彻 、 济 责 任 制 的 实 确 建 短 如 会 的 经
I 作业成本法 与传 统成本核 算方法 的比较
I I 管 理 的范 围和 重 点 比较 .
括 了产 品 的开 发 设 计 成 本 、 客 成 本 等 。作 业 成 本 管 理 以 顾
“ 作业” 为核心 和起点 , 把重点 放在 每一 作业 的完成及其 所
弹性 制造系统 ” 的高科技 生产 环 传 统 成 本 核 算模 式 的 管理 范 围局 限 于生 产 过 程 发 生 的 耗费的资源上 。它是适应 “ 境 产 生 的 , 时 问 上 看 , 管 理 的 立 足 点 在 于 源 流 重 心 —— 从 它 成本, 即产 品生 产 成 本 , 核 算 作 业 成 本 、 客 成 本 、 发 设 不 顾 开
摘
要 : 业 成 本 法是 指 以作 业 为 间接 费用 归 集 对 象 , 作 通过 资 源 动 因的 确 认 、 量 , 集 资 源 费 用 到 作 业 上 , 通 过 作 计 归 再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随着工业化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将生产成本管理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法有许多种,例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
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将从精度、适用范围、复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1. 精度作业成本法是将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通过分摊到不同生产作业上来计算的。
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分散型制造业比较适用,由于比较深入的细化,所以更为准确。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和人力资源,因此计算精度需要专业的系统来保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更为简单和直观,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分配到成本中心或者按照产量比例计算成本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单一的企业,计算精度只需考虑具体的情况而不必过于繁琐。
综上,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更为细致,更加精确,但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计算精度比较直观,但不够精细。
2. 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大,基本上只能用于那些不同产品较多且不同程度较大时才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多样化的企业,就需要更加详细的成本分类来进行费用的协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过程单一的企业,更加适用于这种企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那些大型多元化的企业,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过程单一,产品种类简单的企业。
3. 复杂度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来说,比较复杂。
首先是在成本分类和分配方面的复杂度,其次是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里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协调才能确保数据准确。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只需要较好的识别主成本,很多信息就可以普通化,但由于生产过程复杂,可能会忽视了一些细节。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上以及成本分类这些方面工作更繁琐,复杂度更高。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张焱赵小娟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库;成本核算一、关于传统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一)传统成本法的概念(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将其基本原理理解为:计算基于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并且把其分为三个类别,直接材料、人工以及制造成本,然后直接根据直接成本计算,间接成本分配的原理,以及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是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给相应成本对象。
(三)传统成本法的由来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是成本核算,它出现在十五世纪中期,但却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才日趋成熟。
它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对销售利润和损失的渴求。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技术不成熟,导致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卖方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产品,没有太多选择。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成本核算只是一个附加功能。
当时,生产者只在产品售出后使用库存方法,并推出销售成本以计算销售损益。
由于产品销售后的成本必须计算,反向轧制方法的缺点在于通常无法满足产品定价的需要,也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公司的有关损益情况。
(四)传统成本法的缺点1.影响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在传统成本法下,高品质、低复杂度的产品成本总是比其实际成本高,其毛利率往往被低估;低质量、高复杂性的产品的成本总是比其实际成本较低,其毛利率往往被高估。
因此,错误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能导致产品毛利率信息失真,从而导致公司做出不适当的业务决策。
2.对产品的控制力不足传统成本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综合信息的提供方面,将导致在使用时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我们发现成本改善的方法,残缺的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了错误的方向,从而导致成本改进和成本控制无效。
3.信息相关性较弱传统成本法不能核算无关的成本信息,并致使我们做出错误决定,出现一些与成本无关的产品成本,这会使相关性减弱。
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它能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可以让管理者做出更加明确的决策,它起源于西方国家,这种核算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研究学生:孙辉明指导老师:张冬梅老师09级财务二班摘要: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间接费用分配的不准确,因其把与生产有关的所有费用,无法直接归集到哪种产品上的,都先计入制造费用,月末将所有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
导致成本核算的扭曲而不能真正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改革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具有迫切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
关键字: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绪论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
当今的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则使经营环境发生了种种目不暇接的变化,冲击并将持续影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理论与运作。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概念与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针对两个方法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法所有的不同做对比。
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两种方法的利弊,总结出的先进性和其局限性。
对新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怎样使新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信息时代这股潮流使得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种种目不暇接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又对成本计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已呈现出诸多方面不足,突破成本记录与账户单一结合体系势在必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成本管理也要不断更新。
成本企化也为成本控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把静态的成本动态地管起来,突破了手工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历史发展传统成本计量模式是嫁接在会计账户系统上的。
会计师和工程师们将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系统结合起来,创立了成本会计方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成本计量模式。
它的出现大大提高和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质量,推动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形成了有独立理论和方法的会计分支学科——成本会计。
(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传统成本计算重视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而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则重视不够,在间接成本的控制上缺乏手段。
其具体表现就是:对间接成本采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基础进行分配,并用由此提供的成本信息来对间接成本进行分析、控制、评价和考核。
这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是十分明显的,即它只适用于产品品种很少,或各种产品消耗间接费用的水平相差不多,或间接成本数额不大的情况。
传统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仅提供的成本信息有限,而且往往使生产量大、技术上不很复杂的产品成本偏高,生产量较小、技术上比较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
可以说,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三、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成本企画(一>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产生作业成本法<简称ABC)自20世纪50年代被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并在80年代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珀和S.卡普兰发展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金融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根据福斯特<Foster)等人的研究,企业内部会计和财务是应用作业成本法最多的部门,其次在生产工艺、产品设计、市场决策等方面应用较为频繁。
起理论反面已从最初的作业成本计算发展到作业流程优化与再造、综合绩效评价等。
[1](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和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控制,是以作业为基础计算和控制产品成本的方法。
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间接成本的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纽带。
在作业成本法下,将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而付出的代价。
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但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分配的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
分配时,首先根据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然后再将上述分配给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动因,根据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中。
作业成本法下,对于不同的作业中心,由于成本动因的不同,使得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也不同。
2、作业管理<ABM)与作业成本计算<ABC)、作业成本管理<ABCM)本世纪70年代之后,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 ABC>和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种在8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企业的先进的成本计算和企业管理方法,在目前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还相当新鲜。
[2]ABC和ABM作为一种挑战传统理念的新思想,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存在某种特定的动因和背景。
据文献报道,作业成本计算法起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科勒(E.Kolher>的思想。
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
水力发电的主要成本是发电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用等间接费用,原材料水不需从市场上购进,人工主要用于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
采用传统的以人工小时来分配间接费用,显然不能正确反映成本。
因此,科勒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
但是,科勒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
直到80年代中期,由库弗( R·Cooper>和卡普兰(R.Kaplan>两位教授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才受到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
[3]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Management,AB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成本企画的产生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面向的是企业内部,是一种技术支配型的管理模式,即依据企业内部生产条件确定标准成本,反映的是一套技术标准,很少考虑企业外部市场、顾客需求和同业竞争等外部生存环境,也并不重视外界因素对本企业相对竞争地位的影响,被视为缺乏外向性、动态性。
在当今战略竞争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难以奏效。
因此,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成本企画。
[4]成本企画<或译为目标成本计算、成本策划)于60年代初期,其基本的思想雏形就已经形成,它的创始者则应首推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它曾被誉为“锋利的日本秘密武器”,帮助日本公司削减成本以低价与西方企业竞争,用新产品击败了对手。
<四)成本企画总体构造1、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通过市场调研,在成本经营阶段确定的,是为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成本目标值,而且这个目标值是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大容许值。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其在实施之前都应先确立行动目标,即回答“所欲为何”的问题。
对于成本企画而言,可具体化为通过它的执行来达到目标成本,确保目标利润,因而目标成本的设计是成本企画的出发点,达成目标成本则成为成本企画的最终目的,而设定目标成本也就是把成本目标数值化,使努力方面有了依据。
目标成本的设定,通常采用如下计算公式:目标成本= 目标售价-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售价的确定一般可参照同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同时考虑企业自身产品的功能、质量等特点以及竞争同行的产品特征及其拥有的市场份额等情况。
目标利润则要从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战略出发,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预测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来确定。
[5]2、分解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分解的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按物为分解对象与按人为分解对象两种。
按物分解,又包括按功能别分解、按构造别分解、按成本要素别分解;按人分解则包括按团队别、小组别或个人别分解。
以上的几种分解方式如若能结合使用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首先,可以按功能分域分解目标成本,使得目标成本在开发阶段逐渐落实;当构造的轮廓大体趋于明确时,再进行构造分解,然后将各构造的设计人员的责任落实,分配各人员应承担的目标成本,设计人员以此目标为努力方向,着手设计产品。
3、目标成本的达成目标成本分解后,即可以采用某种有效的手段来达成目标成本。
诸如前述,成本企画的基本思想是在产品的企画与设计阶段就必须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只允许是多少,成本是事先限定好的,制造过程实际消耗的成本乃至顾客的使用成本都不允许超越这一范围,这意味着成本企画己把达成目标成本的立足点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了产品的企画、构想与设计阶段,从业务长河的下游转移到了业务长河的上游或者说是源头。
五、成本管理模式比较<一)成本核算方法及其适用环境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
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
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
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
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ABC成本法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用。
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