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成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成效

———基于中西部6省区的实证研究

郭清扬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部6省区的调研发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局中存在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通过布局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具体成效

基金项目: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国家级研究课题“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初步成果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办学分散的问题,而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普九”过程中,许多地方为了尽快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实行了“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的办学策略,更加剧了学校布局的不合理。鉴此,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合理布局是否得以实现。那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究竟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合理布局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呢?

2006年4-11月,我们华中师范大学《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课题组,在英国政府双边赠款项目的资助下,受教育部财务司的委托,分6个小组50余人,对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和内蒙6个省区38个县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39,210份,回收有效问卷31, 055份,访谈典型个案638例。通过问卷分析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初步解决了学校布局中存在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合理布局的目标。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衡量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被问到对当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看法时,接受调查的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有高达95.5%的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比例呈递减趋势,分别为78.7%、77.6%、69.8%、66.9%,但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仍然居首位(见表1)。由此可见,尽管教

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农村中小学校长、中层管理干部、教师以及教辅、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得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在布局调整之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需要改造的危房多等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以及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投入,这使得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合理配置和形成规模效益。当规模小的学校和一些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就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避免了过去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最直接的成效就是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这一点无论是在中部人口稠密地区,还是在西部偏远地区都得到了印证。

例如,湖北省石首市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按照“边远靠中心,无路靠有路,小村靠大村,平房靠楼房”的基本原则撤并薄弱学校,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改善布点学校的办学条件,更新了教学设备。撤并学校的动产向布点的中心学校集中,中心学校增加部分投入完善了教

学实验设备和文体设施;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相结合,节约了大量的修缮费用。同时,布局调整精简了部分教师,节省了财政支出,这样使有限的财政支出得以集中,教师的工资能够及时发放。陕西省南郑县黄官镇魏家桥小学地处山区,在布局调整之前学校规模小、教师少,缺少教室、实验室和宿舍,还存在大量危房,许多课程如计算机、音乐、美术都开设不了。2000年当地进行布局调整之后,该校合并了一所小学和几个教学点,学校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学校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建设了微机室、科学课实验室,配置了较为齐全的音乐美术教学设备,还改造了几间旧平房做学生宿舍。教师由8、9人增加到20多人,每位教师承担的课程减少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由于学校条件改善了,许多距离较远的教学点的学生家长自愿把孩子转到这里

上学。

第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很多学校尤其是村小规模过小,部分学校只能开设语数两门课,其它的课则由语数老师兼任,有些甚至是包班上课,缺少专职的英、音、体、美和计算机老师,师资呈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布局调整中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得各学科基本上都有了专职教师,同时教师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共回收有效问卷8,954 份,其中有5,041名教师经历了布局调整,占被调查教师的56.3%,其中1,191人认为该校的教师恰好配齐,占23.6%;2,055名教师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其中只有377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师恰好配齐,仅占18.3%;1,858名没有经历过布局调整,其中329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师资恰好配齐,占17.7%(见表2)。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学校仍然存在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但经历过布局调整的学校比未经历布局调整学校其师资配备情况一般要好些,这说明布局调整对于师资队伍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6省区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例如,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在“九五”期间先后撤并了4所中学,同时,撤并小学校点95个(平均每年撤并20个),减少教学班114个。学校的撤并使教学点数量减少,被撤并学校的教师向中心学校集中,被撤并学校的学生接受专任教师授课的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根本改变了布局结构调整前很多教学点一名教师带一个或几个班全部课程的状况(目前虽仍有不少学校达不到“一科一师”的要求,但基本上可以做到一个年级或一个班一名老师)。而且,由于代课教师减少,布局调整后教师的学历等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2006年禄丰县小学教师中专以上学历的达99.86%,其中本科学历的占62.72%;初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9.35%,其中本科学历的占36.01%;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75.95%。不仅如此,布局调整还为加强农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契机。以前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存在大量的“一师一校”,有的老师在山里教了几十年书,一个人带几个复式班,学生放了学,连个说话局调整后他们有了出来教书的机会,与别的教师能够更多地交流,同时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访谈中,有教育行政人员指出,合并后教师们集中了,互相之间有了竞争,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农村中小学布局趋向合理的首要表现之一,就是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有利于农村学校形成适度规模,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按照教育经济学理论。在教育资源一定时,如果学校过多、单个学校规模较小,那么每所学校就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数量减少,每所学校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大大增加,形成了规模效益,其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整体提高,学校布局趋向合理。

调查发现,在所有受访人员中,分别有70.8%的教育行政人员、57.6%的中小学校长、56.0%的学校中层干部、50.3%的教师和49.6%的教辅及工勤人员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