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的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和存在方式是()。
A、认识B、实践C、感性D、理性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A、人的实行或行动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
A、公安人员办案B、渔民出海捕鱼C、农民培育新品种D、运动员比赛E、教师教书2、科学实验是(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3、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下列属于实践的集团主体的是()。
A、企业B、政府C、科学家个人D、科学共同体E、全人类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体力B、知识和经验C、情感D、意志E、智力正确错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3.1.唯物辩证法认为(ABDE)。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
A.客观存在的B.复杂多样的C.可以改变的D.可以创造的E.可以随意选择的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3.11.辩证矛盾是指(AB)。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
B.相互依存C.相互贯通D.相互渗透E.相互排斥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答案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E、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世界统一于存在。
正确错误
2、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错误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正确错误
4、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正确错误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2.9[多选][对]下列各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的有()。
2.10[多选][对]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的有()。
3.6[判断][对]世界统一于存在。
1.11 [判断][对]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12[判断][对]“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
辑的。”
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正确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错误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正确错误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
分(满分2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20分,本次成绩未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3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
郑⼤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郑⼤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满分第⼀章内容已经打出来了楼主? [单选] [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
[单选] [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 )。
[单选] [对] ⼀切唯⼼主义都主张(D )。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哲学的态度是(ABCDE)。
[多选] [对]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的有(CE)。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ABC )。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的伟⼤变⾰主要表现在(ABCE)。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CDE )。
[判断] [对]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X[判断] [对]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们提供⼀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标准。
X[判断] [对]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X[判断]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X[判断] [对] ⼈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且创造客观世界。
√满分第02章在线测试楼主[单选] [对]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单选] [对] ⼈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单选] [对] ⼈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
[单选] [对] “假定⼀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
[单选] [对] 在⼈⼯智能与⼈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D)。
[多选] {对] 意识是( )。
1ABDE[多选] [对] ⼈类与⾃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ABCD)。
马哲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C)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解释了(D)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D)A 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B)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D)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属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1l、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矛盾”从根本上说是()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有三条道路,即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
这体现了()A.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B.社会形态跨越的随意性C.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性 D.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4.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5.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6.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10.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12.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A.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C.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13.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是纯粹偶然的 B.是纯粹必然的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1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指()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制造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4. 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10.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12.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5.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1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一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0XX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试题-第3章-自学考试
2021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 章节试题:第3 章-自学测验2021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 章节试题:第3 章,更多2021 自考模拟试题,请及时存眷自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万题库自考〞获取!查看汇总:2021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章节题及答案汇总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不雅点和开展的不雅点B、否认的不雅点C、矛盾的不雅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不雅点参考答案: A2. “城门掉火,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不雅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 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合的焦点是()。
A、是否成认事物的内部布局性B、是否成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成认事物开展的底子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成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参考答案: C4.唯物辩证法的本色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认之否认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道理参考答案: A5.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边界,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彼此区此外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彼此影响、彼此作用和彼此制约之中参考答案: D6.事物的质是指()。
A、事物的规模、开展程度和速度B、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C、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D、事物量的规定性参考答案: C7.事物开展的底子动力是()。
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8.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底子属性是()。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遍及性的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服衡性参考答案: B9.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鞭策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按照()。
A、矛盾遍及性的道理B、矛盾遍及性和特殊性彼此关系道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彼此关系道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彼此关系道理参考答案:C10.有人认为矛盾不外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不雅点的本色是否认了矛盾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单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答:D思维与存大的关系问题∙ 1.2 [单选] 人生观是人们对(B )。
答: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1.3 [单选]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B )。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1.4 [单选]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B )。
B、批判的、革命的∙ 1.5 [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B、理论基础∙ 2.1 [多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3 [多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2.4 [多选] 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2.5 [多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1 [错]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3.2 [错]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 3.3 [错]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 3.4 [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 3.5 [对]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20分,本次成绩未入库。
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说明世界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寻找现成答案D.为我所用2、认为金、木、火、土是世界本原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宗教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4、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A.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B.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5、事物的发展是上升的运动,这是由()A.主要矛盾决定的B.基本矛盾决定的C.辩证否定的本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A.速度的快慢B.状态的显著与否C.范围大小D.是否超出度的范围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9、属于唯理论的哲学派别()A.只有唯心主义的B.只有唯物主义的C.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D.二元论的10、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间差别的界限()A.是完全不确定B.是确定不变的C.是难以捉摸的D.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11、客观真理和唯物主义反映论,是()A.毫无联系B.辩证统一C.不完全一致D.完全一致的12、下列哪些说法揭示了因果关系()A.天才出于勤奋B.闪电雷鸣C.日出东方,日落西方D.冬去春来13、积劳成疾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肯定和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爆旋式上升D.同一性和斗争性1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等的关系是()A.本质和现象关系B.内容和形式关系C.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D.整体和部分关系15、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B.折衷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17、“水中捞月”是()A.抽象的可能性B.非现实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不可能性18、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发展的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的过程C.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D.是一个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的过程19、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A.物理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社会运动20、认识的最终目的是()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C.创立新理论D.改造世界21、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A.循环的B.绝对的C.具体的D.无条件的22、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23、制定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是()A.现实性B.目的性C.实践性D.现实可能性24、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表现B.质变过程的客观性表现C.质变形式的普遍性的表现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的表现25、人们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是()A.认真看书学习B.靠灵感和机遇C.靠借鉴他人经验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规律的客观性问题C.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B.康德的认识论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狄德罗的唯物主义认识论E.培根、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合理思想3、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身外无物”B.“理在事先”C.“一念发动处便是行”D.世界是由人之外的客观精神创造的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4、一元论()A.是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B.指唯心主义的一元论C.指唯物主义一元论D.既有唯心主义一元论,又有唯物主义一元论E.指物质和精神都服从于一个实体——上帝5、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奔驰,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这表明()A.一直在运动、不存在静止B.在座位上根本没有运动C.是“动中有静”D.是“静中有动”E.运动和静止是混淆不清的6、意识的内容来自于()A.人脑B.人的灵感C.理念D.客观世界E.实践7、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意志论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机械决定论8、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答案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1.22[多选][对]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2.13[判断][对]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2.14[判断][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15[判断][对]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16[判断][对]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2.17[判断][对]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D、意志
E、智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
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
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
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70)1.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答案:C2.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答案:B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D4.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
A.劳动工具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答案:C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答案:D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答案:C8.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9.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10.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A11.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四、判断说明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不力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完整意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方面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之所以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正确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劳动不仅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与物质自然界相联系,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式从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另一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只有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是阶级性的,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等。
4.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错误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生产力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C2. B3. D4. A5. D6. D7. D8. A9. D 10. A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ABC2. BCE3. ABCD4. ABCDE5. ABCDE6. ABCD7. BCE8. BCE9. ABDE 10. ABCD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共10小题,每题一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材料分析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2分)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C.政治制度( )D.阶级关系(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汇(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 )D.哲学思想(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劳动者(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水平( )D.国家政权的性质(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C.上层建筑的核心(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C.社会形态中( )D.经济基础中(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38.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 )D.阶级斗争(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49.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 )50.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51.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53.“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 )二.多选题1.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3.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ch3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ch3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ch3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A.生产对象;B.生产工具;C.生产者;D.生产资料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ch3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ch3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ch3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分,共分)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ch3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CD )ch3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0.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2345678910 ... 下一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 3 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上,有一种观点是“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 种说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强调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事物发展的哲学道 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曲折发展的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下列各项古代汉语表述,属于因果关系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D.对立统一规律
7.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C.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这段话强调的是(C)。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界属于(D )。
A、人工自然
B、人化自然
C、人类世界
D、自在世界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5、下列属于社会形式的客体的是(C)。
A、人体
B、天体
C、政治制度
D、原材料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科学实验是(ABCD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
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
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
2、实践是(ABCDE )。
A、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B、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C、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D、具有直接现实性
E、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3、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ACE)。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
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
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
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下列属于实践的集团主体的是(ABD )。
A、企业
B、政府
C、科学家个人
D、科学共同体
E、全人类
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ABCDE)。
A、体力
B、知识和经验
C、情感
D、意志
E、智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错误
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错误
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
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正确
5、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