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合集下载

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

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

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兴起,建立健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分析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分析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分析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共性标准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和可靠性等五个部分。

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

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

2、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

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安全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人身伤害、环境破坏及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功能安全要求和功能安全实施和管理等两个部分。

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信息系统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主要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等五个部分。

3、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两个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根据各行业智能制造特点和需求,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制定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标准和安全监管等两个部分。

管理体系标准用于指导相关企业建立创新管理机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标准化工作改进过程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评估规范、审核指南等五个部分。

4、检测评价标准检测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六个部分。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智慧的不断开拓,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发布,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要实现智能制造,就必须构建完整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来保障智能制造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并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的发布,为此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和指导方案,这其中既包含了标准体系的构建,也强调了标准质量和工作流程的监控,下面就针对该指南进行探讨。

一、指南的概述《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由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技术工程中心牵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属全国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共同参与起草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该指南以服务于国家战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通过制定重要领域技术标准、完善标准体系架构、提升标准质量水平等实现国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的推进。

该指南的发布不仅具有科技前瞻性、指导性及实施可行性,而且更加直接的针对了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实在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指南的内容指南分为三部分:一是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包括“引领、回顾、整合、推进”四个环节;二是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框架,建立智能制造标准的分类体系;三是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指南,包括按行业分类建立指导标准及标准化推进控制的要求。

1. 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指南的第一部分是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其主要包括“引领、回顾、整合、推进”四个环节。

引领,通过制订智能制造标准,以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研究和发展方向比较多,因此,制订智能制造标准,是关键的引领作用,能够保障相关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产业标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 智能制造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 智能制造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的背景、现状、发展和未来,以及其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1. 背景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是为了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而制定的标准体系。

这些标准不仅仅是硬性指标,更是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2. 现状评估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应用。

在智能制造设备的技术规范、智能制造车间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等方面,这些标准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产业界和学术界,也对这些标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标准体系。

3. 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这些标准也要不断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国际化。

4. 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些标准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品质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标准也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些标准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我国制造业向世界级制造业的必经之路。

这些标准的实施,将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品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在总结和回顾整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准对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影响。

这些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将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制造业赢得更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

组织实施了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1979年到2012年。

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制造业规模体量迅速扩大。

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

制造业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渗透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世界各国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突破点,抢抓未来竞争主导权。

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试点示范,大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超过6000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大力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随着工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智能制造标准,以规范和引导这一领域的发展。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智能制造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旨在指导各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与应用,进而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的基本思路1.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和先进性。

智能制造标准应立足于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反映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和最佳实践。

(2)系统性和完整性。

智能制造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了设备、工艺、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智能制造标准应该是系统而完整的。

(3)开放性和包容性。

智能制造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纳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包容性的标准体系。

(4)实用性和操作性。

智能制造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便于企业和相关组织在实践中应用。

2.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1)紧密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工作。

(2)与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3)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强化标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重复、冗余和矛盾,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

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的基本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是支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基础性标准。

主要涉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包括智能制造设备的技术标准、数据交换和集成标准、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标准等。

2.智能制造管理标准智能制造管理标准是指导和规范智能制造生产和运营的管理方法和规范。

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质量管理标准、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管理标准、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0)四、组织实施 (32)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编制说明2017年12月22日目录一、编制背景 (1)(一)国际国内形势 (1)(二)《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以来的成效 (2)二、编制原则 (3)(一)坚持指导性的原则 (3)(二)坚持可用性的原则 (3)(三)坚持特殊性的原则 (4)(四)坚持阶段性的原则 (4)(五)坚持继承性的原则 (4)三、编制过程 (5)(一)《建设指南(2018年版)》修订工作启动 (5)(二)《建设指南(2018年版)》编制 (5)(三)《建设指南(2018年版)》研讨 (6)(四)《建设指南(2018年版)》行业意见征求 (6)四、《建设指南(2018年版)》与《建设指南(2015年版)》区别说明 7(一)总体要求方面的区别 (7)(二)建设思路方面的区别 (10)(三)建设内容方面的区别 (16)(四)组织实施方面的区别 (23)(五)附件方面的区别 (24)附件一、行业意见汇总处理表 (26)一、编制背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2015版)》”)发布以来,有效地支撑了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立项和智能制造标准化专项的实施,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对接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建设指南(2015版)》提出的动态更新完善机制,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适时启动了《建设指南》的修订工作。

(一)国际国内形势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中,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了《中小企业工业4.0实践指导准则》,并在持续完善《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第三版将于2018年3月发布。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于2016年2月发布了智能制造标准生态,从产品、生产系统与业务三个维度展示了未来美国智能制造系统将依赖的标准体系。

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于2016年12月推出了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并分别针对参考架构、信息物理制造平台以及生态系统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

两部门印发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两部门印发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两部门印发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王君;王博【摘要】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2018年版)》),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目标。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期刊名称】《今日制造与升级》【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标准体系;工信部;智能制造;建设指南【作者】王君;王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2018年版)》),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目标。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近日,上述两部门又共同组织制定了《指南(2018年版)》。

《指南(2018年版)》提出,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第一章:引言智能制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通过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服务等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以引领产业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第二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1.标准建设的总体思路: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应当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与国际标准对接,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标准的制定应当注重创新性和前瞻性,要与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相适应。

2.标准体系的完善性:智能制造标准应当包括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等多个方面,要求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覆盖智能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

3.标准的权威性和适用性: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应当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和产品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标准的国际化和开放性:智能制造标准应当与国际标准对接,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也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组成1.智能制造产品的标准: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工装、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产品的标准,用于规定产品的性能参数、安全要求、测试方法等内容。

2.智能制造过程的标准: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生产线、智能物流等产品的标准,用于规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作业、设备布置等内容。

3.智能制造服务的标准:包括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维护服务、智能化培训等服务的标准,用于规定服务的要求、流程、技术支持等内容。

4.智能制造管理的标准:包括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智能化质量管理、智能化成本管理等管理的标准,用于规范相关管理活动的要求和流程。

第四章: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路径1.建设目标的确定:明确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包括制定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以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和发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部门,主要负责国家经济建设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方向和战略,工信部从整体上促进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不断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一、工信部的职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能包括:1. 贯彻落实国家和中央的经济方针政策,深入推进信息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产业的竞争力。

2. 统筹协调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负责信息化行业的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发展。

3. 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方向,制定信息化产业的布局规划和发展计划,制定《中国制造 2025》等战略性文件。

4. 支持信息化产业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5. 统筹协调国内外信息化合作与交流,增强中国与国际信息化行业的合作和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信息化舞台上的话语权。

6. 负责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维护、管理和保障,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稳定和可靠,防止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7. 推动信息化发展,包括推行国家信息化政策、推广数字化经济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协同发展。

二、工信部的历史和演变1951年11月,中国最早成立的电子工业部(简称电子部)成立。

1957年,电子部被撤销,其职能被划归到工业部门,设立工业电子部、计算机技术部、机械工业部机电部、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技术委员会、军委科委电子技术委员会等多个单位。

1982年,工业电子部和计算机技术部合并成立电子工业部。

1998年,为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电子工业部分为有管辖权的企业和没有行使行政职能、实行产业管理的电子工业信息化委员会两部分。

2008年3月18日,电子工业部和信息产业部合并组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工信部的核心任务1. 实现到 2020 年信息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息化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进一步稳固与提升。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2021引言: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而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体系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结合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详细介绍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体系,并探讨相关标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家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逐渐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

例如,智能制造在汽车制造、机床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出台,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二、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体系1.标准的意义标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是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基础。

标准的建设对于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促进行业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设原则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需要遵循科学、开放、公正、务实的原则,吸纳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的先进成果,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3.建设内容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内容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测试方法与规程标准、术语与定义标准等方面,全面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建设方案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建立标准化技术组织,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确保标准体系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三、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能够规范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营造良好竞争环境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有助于明确行业规范和标准,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防止恶性竞争和低价竞争。

3.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有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4.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论:智能制造标准的建设体系是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以期实现智能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1)四、组织实施 (33)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作者: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6年第02期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旨在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

建设目标: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在5年内建成并逐步完善,共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6—2017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融合贯通和基础标准缺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

《建设指南》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5类基础共性标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为便于企业参阅,《建设指南》按照“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

共梳理出220项标准。

关键技术中,包括“智能装备”标准23项,“智能工厂”标准55项,“智能服务”标准5项,“工业软件和大数据”标准27项,“工业互联网标准”55项。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0)四、组织实施 (32)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系统学习解读ppt学习资料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系统学习解读ppt学习资料

学习解读工信部编制的《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指南》的编制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十四五”智能制 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 切实发挥标准对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规范和引导有色金属行业实现资源要素 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平台化协同和智能化管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有色金属行业智 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学习解读工信部编制的《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指南》的主要内容
二是体系框架,《指南》结合有色金属行业特点及其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将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基 础综合、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及评价等4个部分,并向下分解。其中,基础综合标准(CIA)是结合有 色金属行业实际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第二层级基础综合标准的细化和调整,是装备与系统标准 (CIB)和智能工厂标准(CIC)的基础。装备与系统标准(CIB)和智能工厂标准(CIC)是有色金属 行业的关键技术标准。其中,装备与系统标准基于当前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需求,用于指导企业采用数 字化技术对传统装备及装备系统集成进行技术升级,并为智能工厂标准(CID)提供技术支撑;智能工 厂标准(CIC)涵盖有色金属行业从设计、生产、销售、物流、运维等全流程及各阶段,是有色金属行 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建设主体 。评价标准(CID)服务于装备与系统标准(CIB)和智能工厂标准 清晰展示你的数据 使用新的图表和图形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可视化数据,并使用格式设置、迷你图和表格来预测趋势,使其更易于理解。设计幻灯片变得前所未有地轻松 利用PowerPoint 中的“设计器”和“创意”,创建设计精美、影响力十足的幻灯片。 (CIC),也是指导行业智能化建设及评价智能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清晰展示你的数据 使用新的图表和图形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可视化数据,并使用格式设置、迷你图和表格来预测趋势,使其更易于理解。设计幻灯片变得前所未有地轻松 利用PowerPoint 中的“设计器”和“创意”,创建设计精美、影响力十足的幻灯片。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2018年7月目录前言 (1)一、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目标 (3)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8)(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9)三、建设内容 (11)(一)基础共性标准 (11)(二)关键技术标准 (14)(三)行业应用标准 (31)四、组织实施 (33)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2015年12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1)(三)建设目标 (2)二、建设思路 (4)(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11)(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3)三、建设内容 (15)(一)基础共性标准 (15)(二)关键技术标准 (18)(三)重点行业标准 (28)四、组织实施 (30)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当前,“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

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系统梳理国内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以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为目标。

聚焦《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大重点发展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不同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形成智能制造重点行业应用标准,构建相互衔接、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5(0)12
【摘要】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日前在京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三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总页数】1页(P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J],
2.工信部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J], ;
3.《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征求意见 [J],
4.《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正式出版 [J],
5.《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一书出版发行 [J], 刘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MLC是美国唯一的由政府、工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协会组建的智能制造研发促进机构。 • SMLC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基于云的、开放式架构的软件平台,集成了现有的和未来的工厂级数据、
仿真、系统,并策划业务的实时行动。 • 成员包括罗克韦尔、通用、美国铝业公司、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联网联盟(IIC)来访中国 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交流
l 智能制造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需要标准保障 l 智能工厂建设和关键环节智能化需要标准引领
4
相关国际标准机构
IEC/SMB/SEG7 智能制造系统评估组
ISO/TMB/SAG 工业4.0咨询顾问组
ISO/IEC JTC1 JAG 全球先进工业系统组
5
JWG 21 智能制参考模型联合工作组
• 由ISO/IEC JTC1、ISO/TC 184和IEC/TC 65联合成立。 • 范围 Scope
梳理现有标准标准
查阅了相关标准500余项,梳理确定智能制造领域已有标准220项
关键技术
类别 基础共性
智能装备 智能工厂 智能服务
工业软件和大数据
现行 31 6 43 2
14
制定中 24 17 12 3
13
小计 55 23 55 5
27
工业互联网 总计
24
31
55
120
100
220
14
国际交流—中德
智能制造 标准引领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解读
赵波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院长
2016年12月 南京
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编制过程 三、内容解读 四、初步成果
2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 研究智能制造参考模型中技术要素(资产)及其生命周期涉及的不同方面, 研究其技术或组织层级,以及技术要素(资产)虚拟表达的智能制造关键要 素的基础架构的发展。
– Development of Smart Manufacturing Reference Model(s) that shows technical objects (assets), different aspects related to their life cycle and their technical and/or organizational hierarchies and development of a basic architecture Smart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as essential parts of the virtual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assets).
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高峰论坛 p工信部怀进鹏副部长、国标委殷明汉副主任、上海 市周波副市长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恩格尔哈德司 长出席,中德两国的政府部门、智能制造/工业4.0专 家学者、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 第一次中德智能制造和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副部长级
机制性会议 p2016年11月28-30日在柏林市召开。
构建信息物理系统,提高生产效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率提升产品质量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
展、结构优化
9
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编制过程 三、内容解读 四、初步成果
10
组织保障
2015年2月6日召开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
– Appropriate to the results a New Work Item Proposal will be developed and circulated – JWG proceed based on the normal project directives
德国工业4.0
7
美国智能制造相关机构
组长:装备司 副组长:科技司、电子司、软件司、通信司
专家咨询组
秘书处
TC
TC
TC
12
15
28
4
9
TC
TC
26
48
0
5
TC
机器
56
人总
2
体组
11
编制过程
组织 建设
产业调研 明确需求
梳理思路 编制指南
吸收意见 听取行业意见 完善补充 进一步完善
12
广泛调研
近百家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企业参与
13
• 任务 Tasks
– 由不同国家形成一个统一的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形成一个新的工作立项可以 基于此继续开展研究、JWG进程基于正常项目工作进行
– All contributions from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will be consolidated into unified models that do not contradict
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 p2015年5月28日,工作组在成都成立。 p2015年12月17日,启动会在上海召开。成立智能制 造参考模型子工作组。 p2016年5月23-24日,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在德国莱比 锡举行。确定参考模型、无线通信、信息安全等7个 合作方向。 p2016年11月28日-12月2日,第三次工作组会议在德 国柏林举行。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3
标准化建设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先机和制高点
l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
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 、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 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 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科学基金、美国制造技术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协会等。 2016年2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发布了《智能制造系统先行标准体系》。
8
中德美对比
美国工业互联网
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战略 目标
重获制造业主导权
维系制造业主导权
挑战制造业主导权
技术 思路
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节能降 耗、提高效率、智能决策、快速 响应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