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点。
下面是各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地理学的基本观念
- 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地理空间的组成和地球的形状
- 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的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区位
-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国际日期变更线和经度、纬度
- 世界的分布格局和相对位置
第三单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 自然环境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单元:气候与人类活动
- 气候和气候带的划分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涝等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 灾害救援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第六单元:宜居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宜居地环境的要求和评价指标
-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施途径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2.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第三单元人体生理活动3.1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3.2 人体内的物质交换-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吸收过程。
-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3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4.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2 生物的适应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五单元人与生物圈5.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我国的环境资源人口形势。
- 环境问题的危害。
- 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整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人教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生物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组织和器官
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
植物的组织:表皮组织、导管组织、根的皮层和髓质部。
植物器官:根、茎、叶以及它们的基部、节点、叶腋等重要部位,各器官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第二章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生长:组织生长、细胞分裂与分化、生长激素的作用等。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萌芽、分株、离体培养、
组织培养等)和有性繁殖的生命周期。
第三章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等。
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体液循环、气体交换、营养吸收、排泄等,包括血液、淋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
系统等。
第四章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抗体和抗原的作用等。
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疾病与免疫: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病,提高免疫力的方法等。
第五章人体生殖和发育
人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生理过程等。
人的基因:双亲的遗传基因对人体的影响,基因的突变和疾病。
人体的发育:从胚胎到成熟的过程,包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了
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提供了帮助,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 疆域。
- 位置: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 领土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多);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
- 辽阔的疆域: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 行政区划。
-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人口。
- 人口数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 - 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 人口政策: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目前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我国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4. 民族。
-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1. 地形和地势。
-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类型。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初二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生物是初中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二上学期的生物学习主要涵盖了细胞、生物多样性和分类以及生殖三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初二上学期生物必背的知识点总结:1.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有多种类型,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形成了各种细胞器。
常见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
2. 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态和生态系统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为了便于研究和了解生物,科学家将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分类、进化分类和DNA分子分类。
生物分类的级别有物种、属、科、目、纲、门和界等。
人类属于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3. 生殖:生殖是生物保存和传递优良性状的重要途径。
生物的生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生物个体的结合和交配来完成的,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母两方。
无性生殖是指只有一个生物个体参与的繁殖方式,后代与父母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分裂、孢子和出芽等。
除了上述的知识点,初二上学期的生物学习还包括了一些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如制备玻璃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做DNA提取实验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工具和术语,如显微镜、显微镜镜片、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细胞培养皿、培养基、显色剂等。
初二上学期生物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基本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打下了基础。
希望通过初二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提重物或者拉单杠吊环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整理:
1. 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细胞组成、有机体结构、遗传信息、适应环境。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3.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 生物的增殖与发育: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生殖与发育、干细胞。
5. 遗传与变异: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基因的组合。
6.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的自由组合。
7.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物种、分类、进化。
8.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9. 植物的组成和特征:细胞壁、叶绿体、根茎叶。
10.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11. 动物的组成和特征:动物的细胞和组织、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
12.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
13. 动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内受精和外受精。
14. 生物的适应性变异:结构适应和行为适应、竞争和合作。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生物地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地理必备知识点作为学习生物和地理的八年级学生,你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知识点。
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关键词汇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态因素和生物群落组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循环。
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光照、水分、植物、动物等。
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类。
2.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全部居住的环境,由陆地、海洋和空气组成,是生命的重要基础。
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都会影响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如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3. 物种物种是由相同形态、生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性状相似的个体组成的一种生物类型。
一个物种包括同一类生物中所有生命的形态和特征,并只能互相交配繁殖。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4.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耗自然资源和吸纳废弃物的现实量与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支持能力之间的比较。
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有助于人类改变消耗资源的习惯,使得人类与生态圈保持相对和谐的关系。
5.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如更热的气候会导致气温上升,造成干旱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6.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物种、族群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人类获得食物、药品和其他重要的物质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7. 塞班岛塞班岛是北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位于菲律宾以北。
该岛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塞班岛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广泛关注,保护岛上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塞班岛管理的关键问题。
以上就是八年级生物地理必备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了解这些概念和关键词汇是准备生物和地理课程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并承担起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
八年级地生物上知识点
八年级地生物上知识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上的生命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
生物是地球上最为神奇和复杂的存在之一,它们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与地球环境以及其他生物体进行着复杂的生态交互作用。
在八年级地理和生物学科中,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地球生物和生态体系的运行机制。
以下是八年级地生物上的知识点。
1. 地球生物的分类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科学家们通过对生物之间基因相似性和形态结构的比较,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分类。
地球生物的总分类包括: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单细胞生物和古菌、原始生物。
在这些广义类型中,又有针对性的更细致分类,如昆虫、哺乳动物、草本植物等。
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一种考察生物、环境和其他生物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主要由物种、生态职能、生态位三个因素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还包括:有机物分解器、生物食物链、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等。
3. 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它的组成成分总体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的状态,如果有变化,早期的变化会对后期造成巨大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资源的供应、物种的增长速度、环境的自我调节机制等。
4. 生态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指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趋势,不同年份的气候波动是正常的。
生态变化是指生物群体中物种类型、密度和分布、生物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的长期变化。
全球气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广泛和复杂,造成了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5.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最重要的维系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的因素之一,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生态系统在防止水源的流失、保持风速、土壤水分、自然环境中的环境影响等方面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是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的稳定的重要任务。
总之,了解八年级地生物上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球生物和生态体系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总结提纲
人教版八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路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5、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国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8、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
9、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10、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1、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12、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1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它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5、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6、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17、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
(石油、矿产资源等)18、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
)、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地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分类:根据动物身体是否有脊椎,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1、鱼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充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嘴和鳃盖交替打开和关闭,以适应水生物的特点: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没有水就不能生存的原因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中有许多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可以展开,但离开水时无法展开,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并死亡。
四种主要的鱼类是草鱼、鲱鱼、鲢鱼和鳙鱼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生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因此,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通常有防止水分流失的结构。
例如,爬行动物有角质鳞片或指甲,昆虫有外骨骼。
[鳞片、指甲和外骨骼(防止水分流失)](2)陆生动物不受水浮力的影响,通常有器官支撑身体和运动。
[有特殊的运动器官](3)除了蚯蚓和其他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一般都有呼吸空气的能力。
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特殊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⑵蚯蚓:生活环境:白天住在洞穴里,晚上出来。
食性:垃圾和垃圾运动:1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依靠体表皮肤(分泌粘液),粘液将氧气溶解到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并到达蚯蚓的全身(3)兔子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食性:植物消化:牙齿包括门牙和磨牙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1、属名 2、种加词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2、基因的多样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4、自然保护区----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鹦鹉螺;鱼类:中华鲟白鲟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爬行类:鳄晰扬子颚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麋鹿亚洲象华南虎、白头叶猴等.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珙桐水杉银杉桫椤、、、等.各种动物的特征:(1)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2)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3)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5)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6)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7)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9)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10)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怎么学好理科生物1、重视课本因为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相对物理、化学要少一些,知识面覆盖的也比较窄,考察的内容也偏少,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是很重视基础知识,反而只是一味的做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P5.(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结构示意图,P6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伸出体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消化,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4)预防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强化粪便管理;个体防护(三)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预防蛔虫: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粪便要处理后做肥料)(四)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3)蚯蚓的外部形态:长圆柱形,身体分节(使身体更灵活),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体壁有发达肌肉(4)蚯蚓的运动:刚毛与肌肉配合,肌肉提供运动的动力,刚毛增大与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
身体变化: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段锚定后,身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
(5)蚯蚓的呼吸:体壁毛细血管里的气体可与溶于体表黏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气体交换示意图)。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梳理与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梳理与总结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1.2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章生物生存的环境2.1 非生物因素- 阳光:光照强度、光周期等。
- 温度:温度对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都有影响。
- 水: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 空气: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 土壤:土壤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2.2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
- 种间关系: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
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 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 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 颁布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处罚。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 营养器官的生长:根、茎、叶的生长。
- 生殖器官的生长: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4.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理的基本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表层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2.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在宇宙中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3. 地球的大地构造地球的大地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二、自然地理1. 地球表层的物质组成地球表层的物质主要由岩石、土壤和矿物组成,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2.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三个带状区域,每个区域的气候特点各异。
3. 地球的水文系统地球的水文系统包括大洋、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等,水文系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4. 地球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丰富多样,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着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种动物,构成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成为重要的地理现象。
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塑造了不同的人文地理特点,例如不同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活动。
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地理学研究和实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四、地理实践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的实践活动包括实地勘测、地图绘制、气象观测、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等,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学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加强地理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的重点知识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培养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 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 )、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 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
)、蛲nao 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② 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
八年级上册地生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生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学科的一部分,是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和地球和人类互动的学科,它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广泛领域的学科。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带有一定扁鼓形的类球体形状的天体,它由地幔、地核、地壳和大气四部分组成。
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幔、地核(外核和内核)、地壳和岩石圈等。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地球运动规律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钟。
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运动,公转周期为365天6小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年。
3. 地球的气候特征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高度、地形和海洋等。
全球气候大致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
4.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人类发展和生存的环境来自于自然环境,因此科学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合理利用资源和管理土地等。
5.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城市规划则是管理和优化城市发展的一种手段。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可以对城市环境影响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有效地改善。
6.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地理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需要通过地图来了解我们的行程路线,通过气象预报来做好日常生活的准备,通过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来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地形地貌来规划旅游路线等,这些都是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结:以上八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简单总结,涵盖了地球的形状结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控制、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以及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环境的特点、提高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等都大有裨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生物知识点整理(一、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提重物或者拉单杠吊环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提重物或者拉单杠吊环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
②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
(3)社会行为:①含义: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②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
③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信息。
④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⑤意义: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循环。
③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常用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4、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活动去了解)。
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5、动物与仿生:①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
②动物与仿生:A、长颈鹿与宇航员的“抗荷服”; B、萤火虫与冷光;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一、观察菌落: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荷兰人)。
细菌存在的证实者:巴斯德(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氏消毒法。
①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②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养基琼脂的作用:不能作为细菌和真菌的营养,只为其生活提供场所;牛肉汁(或蛋白胨等)的作用: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
(2)高温杀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器具放入高温条件下灭菌。
(3)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入培养基中。
无菌棉棒(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基)(4)培养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和营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细菌(原核生物、分解者)1、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荚膜和DNA集中地区域构成。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1)异养生物: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①腐生: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②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2)生殖方式:分裂生殖3、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1)细菌对于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醋酸杆菌(制醋)、乳酸细菌(制泡菜、酸奶、青贮饲料)、棒状杆菌(制味精)、甲烷细菌(制沼气)、根瘤菌(固氮)等。
(3)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病原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软腐病细菌。
(4)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共生形成根瘤。
三、真菌(真核生物、分解者)1、真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真菌的名称①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以孢子生殖;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是异养。
②霉菌和蘑菇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
青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放射状。
③主要真菌的名称:酵母菌(单细胞)、青霉、曲霉、蘑菇(多细胞)、大型真菌(蘑菇、灵芝)。
2、真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①促进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
②有些可使农作物患病,食品、纺织品霉变,使人患病。
③藻类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3、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四、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①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
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制酸奶、泡菜等。
食品的保存(原理: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食品不致腐败。
方法:多种多样)。
乳酸菌——制泡菜;青霉菌——产生青霉素;苏云金杆菌——细菌杀虫剂;甲烷菌——净化污水;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枯草杆菌——引起水果腐烂;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根瘤菌——固氮作用。
五、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发明了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②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能生产治疗糖尿病的注射药物---胰岛素。
第五章病毒1、病毒形态结构: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种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病毒生命活动: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但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了。
它在宿主细胞中通过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来繁殖后代。
3、病毒种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2、植物的分类: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植物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3、动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基本单位是种。
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1、桃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2、马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人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中)4瑞典人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1、属名 2、种加词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4、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主要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
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③种质库。
将濒危物种的精子或种子保存起来。
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自然保护区具有的重要功能: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鹦鹉螺;鱼类:中华鲟白鲟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爬行类:鳄晰扬子颚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麋鹿亚洲象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珙桐水杉银杉桫椤等。
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乱砍滥伐;(2)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6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1.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