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物礁沉积学

合集下载

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盐丘、泥丘、潜山的区别

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盐丘、泥丘、潜山的区别

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盐丘、泥丘、潜山的区别(1)生物礁储层的识别:地震外形:在有生物礁分布的层位上沿相邻两同相轴追踪时,厚度明显增大处则可能是礁块(或生物滩)分布的位置。

生物礁(滩)在地震剖面上的形态呈丘状或透镜状凸起, 其规模大小不等,小者面积仅数平方千米,大的可达400多平方千米。

其形态各异,有的呈对称状,有的为不对称状,与礁的生长环境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顶底反射界面: 礁体顶面直接被泥岩覆盖,泥岩和礁灰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故出现强振幅反射相位。

而礁体的底部由于多与砂岩接触,砂岩的速度一般为4000m/s , 与灰岩的波阻抗差没有顶面那么大, 故底部反射界面明显比顶部反射界面弱, 且连续性也变差, 甚至还可能出现断续反射现象。

礁体内部反射特征:生物礁是由丰富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形成的块状格架地质体,不显沉积层理,但可以看到生物层理(如结壳状构造、缠绕状构造等),故礁体内部呈杂乱反射。

但当生物礁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伴随海水的进退而出现礁、滩互层, 礁滩沉积显现出旋回性时, 也可出现层状反射结构。

礁体周缘反射特征:由于礁的生长速率远比同期周缘沉积物高, 两者沉积厚度相差悬殊, 因而出现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上超的现象, 在地震剖面上根据上超点的位置即可判定礁体的边缘轮廓位置。

礁体上覆地层的披覆构造:因生物礁一方面其厚度比周缘同期沉积物明显增大, 另一方面礁灰岩的抗压强度远比周围砂泥岩大, 所以在礁体顶部由差异压实作用而产生披覆构造, 其披覆程度向上递减。

礁体底部的上凸或下凹现象:当礁体厚度较大, 礁体与围岩存在明显速度差时, 在礁体底部就会出现上凸或下凹现象。

礁体速度大于围岩时, 则底部呈上凸状;反之则呈下凹状,上凸或下凹的程度与礁体厚度及二者波阻抗差的大小成正比。

、(2)生物礁与盐丘、泥丘的区别:盐丘的没有底界面, 顶界面也缺乏完整而连续的反射相位, 这是与礁的反射特征有明显区别之处。

(3)生物礁与潜山的区别:古潜山是指海相沉积正好超覆其上、经过侵蚀而残留的古山头。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五1.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海解作用指沉积物刚刚沉积后而且尚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也称为"海底风化作用"或"同生作用"。

3.成熟度是指碎屑物质经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终极成分特征的程度。

4.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机械成因构造。

5.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6.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或椭球状碳酸盐颗粒,因为很像鱼子,所以叫鲕粒。

7.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8.冲积扇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9.陆表海也可称作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10.重力流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二、填空题1.常见的胶结物的结构类型有、、和等。

2.主要的同沉积变形构造有、、和等。

3.砾岩常见的成因类型有、、、和等。

4.狭义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

5.按照组成特征和成因,碳酸盐岩颗粒分为、、、和等。

6.理想的陆源碎屑湖泊在平面上沉积物呈状分布。

7.根据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及沉积物特征,无障壁海岸沉积相由陆向海依次为、、、和四个亚相。

8.形成重力流一般需如下条件:、、和。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主要内容:绪论、洪积扇沉积、河流沉积、冰川与沙漠沉积、湖泊沉积、海洋碎屑岩沉积、海洋碳酸盐岩沉积、三角洲沉积、事件沉积作用、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沉积相研究方法与步骤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学的涵义及发展概况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一门科学。

沉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1777-1940)1777年:德国地质学家魏纳(A. G. Werner,1749- 1817年)首次提出水成论。

1777年,将德国厄兹山区的地层划分为四种类型:4)冲积层:砾石、沙子、粘土,含大量化石。

机械沉积。

3)成层岩层:石灰岩、砂岩、石膏、岩盐、煤,含大量化石。

主要是机械沉积,也有化学沉积。

2)过渡层:结晶片岩、板岩,含最早的生物化石。

化学沉积为主。

1)原始层: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等,无化石,原始海洋化学沉积。

1795年:苏格兰地质学家赫顿(James Hutton,1726-1797)出版《地球学说》(Theory of the Earth),提出了均变论的思想。

1830年: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出版《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

均变论--研究古代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钥匙1850年:索比(Sorby)首次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拉开了对岩石进行微观研究的序目。

1914年:吉尔伯特(Gilbert)首次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实验,开创了用实验方法进行沉积学研究的先例。

1939年:Twenhofel出版了《沉积学原理》,标志着沉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

(2)成熟完善阶段(1940-1970)提出了科学的沉积岩分类方案,建立了各种沉积相的相模式。

(3)多学科交叉发展阶段(1970-现在)沉积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交叉学科沉积学,如构造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等。

沉积学原理

沉积学原理

1、沉积学原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简述沉积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1.研究内容沉积学原理是阐述沉积物的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讲解了洪水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湖泊沉积学、海洋沉积学、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模式和事件沉积作用等。

我国开展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紧密结合石油、煤炭、蒸发岩、磷块岩以及铝、锰、铀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实际。

经过多年的努力,其研究成果不仅已成功地应用于预测有利相带和指导勘探开发,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沉积学的理论与实践。

2.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综观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沉积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将是沉积学尤其是我国沉积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1)应当加强现代沉积方面的研究工作。

(2)我国在白云岩、硅岩、蒸发岩等岩石学研究上与国外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应尽快缩小这一差距。

(3)沉积后作用(主要是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虽然我们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未发现有关这一领域的系统专著出版。

(4)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也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的热点。

(5)应尽快发展沉积地球化学尤其是无机地球化学的研究。

(6)我们在各种模拟试验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落后,还需要花很大的气力才能赶上国外的水平。

(7)盆地分析是近年来石油地质理论新兴的研究领域。

(8)“活动论”研究学派与“传统”的或“固定论”的古地理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9)全球沉积学成为一股研究热潮。

(10)促进社会发展是沉积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2、试述碳酸盐沉积学的研究内容、现状与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纵观国内外海相地层的沉积、成岩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以下5个方面对中国海相地层沉积—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进行如下研究。

1)古海洋沉积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特征研究:(1)古海洋各相带无机沉积物的化学标志——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的提取与标识;(2)古海洋各相带有机沉积物的生物化石及生物化学标志——有机化学组分特征的提取与标识;(3)海相地层沉积相带中有机物质的类型及富集规律。

沉积学 知识点及试题汇总

沉积学 知识点及试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的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来说,凡不服从牛顿内磨擦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流速梯度变化时,流体动力粘度系数亦发生变化。

4、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之间的一个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在明渠流中,一些科技人员定义为:12/()r F v Dg =,D 为明渠流水深。

1r F >,为水浅激流的情况,1r F <为水身缓流的情况。

5、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指因温度压力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破坏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6、风化壳:指母岩风化残余物质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物理风化作用:指因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活动、水、冰及风等的破坏作用,母岩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等碎屑物质的过程。

8、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9、生物风化作用(书上无明确定义):指因生物活动或生物分泌出的有机酸的破坏作用,岩石发生机械破坏、溶解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10、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沉积的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沉积学部分知识点

沉积学部分知识点

一沉积相标志:相标志是指反应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1岩性(沉积)标志颜色颜色也是沉积岩的—个重要待征。

对沉积岩颜色的研究有助于推断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

继承色原生色次生色次生色。

陆源碎屑成分研究它们的含量变化,以确定物源方向、源区的大致位臵、搬运距离及母岩类型等。

陆源碎屑自生矿物特殊岩石类型沉积岩的结构包括粒度、分选度、形状、圆度、球度、石英表面结构、支撑类型、结构成熟度等。

粒度分选及粒度结构反映了水动力条件、流体力学性质颗粒的支撑类型——判断介质水体的流动性质:颗粒支撑——牵引流;杂基支撑——密度流、重力流。

沉积岩的构造古水流向判别与恢复沉积组合及相序确定沉积相类型区分自旋回和它旋回,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层序划分。

沉积体空间形态2 古生物学、古生态学标志生物对环境的指示意义:指示沉积水体介质的温度、深度、压力、光照度、浑浊度、水体流动性质、基底性质、水体所处位臵等。

遗迹化石是地史时期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的总称。

也可以说是生物成因的各种构造,反映生物的存在。

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居住、运动、捕食、代谢、生殖等行为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从某种意义上讲,遗迹化石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物质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生物的生活环境。

3 沉积地球化学标志沉积岩中的元素含量取决于下列因素:陆源区性质(母岩成分)、古气候、沉积环境(包括水体等介质性质)、沉积岩的成分、生物作用、成岩及后生因素等,因此研究它就可以对再造古地理环境提供信息。

目前,元素地球化学在划分海陆相地层,分析物源区岩石成分,恢复沉积古气候条件,确定沉积水介质地球化学环境,划分地球化学相(氧化与还原、水盆深度、盐度、离岸距离等)等方面都能取得较满意成果。

4 地球物理学标志地球物理学标志常用的有沉积序列和沉积相相的测井响应、地震响应,根据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资料解析出其中的基本相标志,进而鉴别沉积相类型。

生物礁研究进展

生物礁研究进展

4
一、生物礁的定义及有关术语
总结原则
生物礁既可能是由生物组成,包括造 架生物、联结包覆生物,以及许多附礁生物;也可能 在一个礁体内,生物很少,而胶结物却占很大的比 例;甚至在碳酸盐岩隆内完全由灰泥组成。但是无 论组分怎样变化,一个礁体仍然是一个三度空间的 碳酸盐几何体,它决不是生物层。
5
二、生物礁的分类
3
一、生物礁的定义及有关术语
(2)生物礁相关术语 生物丘:完全或主要由固着生物所建造的丘状、透镜 状的沉积块体,而且周围被不同岩性的正常沉积岩包 围。 生物层:独特的层状构造,不能上隆形成透镜状或典型 的生物礁形态,但是主要或完全由生物组成。 岩隆:所有的本质上是生物成因的碳酸盐沉积体,其 表面具有突起的形态。
Newspaper’s Home with users news feed
13
四、生物礁与油气关系研究
4、生物礁的地震识别与预测 在盆地区或含油气区潜伏礁滩的识别与预测是大部分是 通过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来实现的.利用常规地震剖面 与特殊方法处理剖面(如振幅强度剖面、瞬时相位剖面等) 结合地震反演等可识别与预测生物礁在平面上的分布.礁 区别于这些地貌隆起的一个重要的或者首要的特征,就是 礁主要是原地生物的造架作用形成的,因此地震与地质方 法的有效结合才能准确完整地识别生物礁体的发育特征
8
三、各个地质时期造礁生物的分布
4、中生代 以造骨架的六射珊瑚(Scleractinians)为主,白垩纪普遍 以厚壳蛤类占优势。 5、古近纪至今 白垩纪温暖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生物礁的生长,在经历了 白垩纪到古近纪的生物灭绝后,生物礁的发展进入了相对 寒冷的古近纪—新近纪。从此以后,珊瑚和钙藻成为生物 礁建造的主要生物。
Newspaper’s Home with users news feed

沉积学复习题

沉积学复习题

碳酸盐岩命名基质支撑(颗粒<50%)颗粒支撑(颗粒>50%)颗粒<10% 颗粒10%-25% 颗粒25%-50% 灰泥充填为主亮晶充填为主灰泥石灰岩含颗粒灰泥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灰泥颗粒石灰岩亮晶颗粒石灰岩1、碳酸盐岩结构组分指碳酸盐岩的组成部分,包括5种结构组分:颗粒、基质、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

1)颗粒主要有5种:内碎屑(intraclast)、球粒(pellet)、鲕粒(ooid)、藻粒(algal grain)、生屑(skeletal grain)(1)内碎屑:沉积不久的固结或半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被水流打碎而形成砾屑:>2mm砂屑:0.1-2mm,粉屑:0.1-0.01mm(2)胶结物化学沉淀、晶粒较粗(粉晶级以上)、明亮、高能形态:粒状、针状、柱状、次生加大胶结方式:接触式、孔隙式2、按照结构组分分类--对沉积成因的白云岩:只是把石灰岩分类命名中的石灰岩”变为“白云岩”,“灰泥”变为“云泥”即可,如:云泥白云岩、颗粒质云泥白云岩、云泥颗粒白云岩、亮晶颗粒白云岩等3、按照晶粒大小分类--对交代成因的白云岩:化学沉积泥晶白云岩(<0.01mm);粉晶白云岩(0.01~0.1mm);细晶白云岩(0.1~0.25mm);中晶白云岩(0.25~0.5mm);粗晶白云岩(0.5~2mm)—白沙状,次生4、按照残余结构组分分类--对交代后原始结构仍能辨认的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等乌心亮边发生白云化选择性交代鲕粒找不到原来结构的都是灰泥;若源岩是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基本都存在存在结构;若颜色较均匀,基本都是灰泥石灰岩;透明度来判断是灰泥还是亮晶,亮晶较透明。

5、台地的类型1、孤立台地2、镶边台地3、碳酸盐岩缓坡孤立台地巴哈马台地二、台地的沉积相潮坪浅滩生物礁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一)潮坪1、潮上带岩性:灰泥石灰岩为主,可夹球粒石灰岩、风暴岩;准同生白云岩、石膏结核;泥质含量高构造:纹理、鸟眼、泥裂、层状叠层石、石膏假晶 化石:少见 电测曲线:高伽马2、潮间带 岩性:灰泥石灰岩为主,可夹球粒石灰岩、风暴岩;潮道充填构造:纹理、波状和柱状叠层石 化石:少见3、潮下带 岩性:灰泥石灰岩、含生物颗粒灰泥石灰岩,可夹风暴岩构造:块状构造,很难见层理;化石:常见 颜色深,还原色潮坪:潮坪主要包括潮间带和潮上带。

第三章 地层的沉积方式及沉积环境

第三章 地层的沉积方式及沉积环境

注意:地质作用赖以进行的环境条件是 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在运用现实 主义原理进行相分析时,不可机械的套 用现代模式,不仅要注意古、今地质作 用的相似性,还要考虑其差异性,而且 距今年代越久远,差异越大。
瓦尔特相律(相序递变规律)——
(J Walther,1894) :只有那些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 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可以根据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 或横向上的变化预测其在横向上或纵向上的变化。
沉积构造的几种主要类型 :
(1)层理: 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 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 大小、排列方式、形状、颜色和成 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在垂向上 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大都与沉积 同时形成,所以能很好地反映水动 力条件。
多数层理由牵引流形成。即水 在流动过程中使水底松散的颗粒 产生波痕,并因波痕的移动而形 成各种层理,主要有交错层理,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二、沉积环境的主要
识别标志
相标志:一定沉积环境内独特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能反映 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相)研究方法
矿物成分 和岩石类型 沉积岩层 的构造
岩石 的颜色
岩石 的结构
沉积环境(相)研究方法
古生物的种类和生态不仅可确定海相与非海 相,而且还可指示水域的深度、盐度、温度 和浊度等。近年来不仅重视遗体化石,而且 还用遗迹化石资料来判断沉积环境。
Fe3+∶Fe2+ > 3.0 , 则岩石显红色。 Fe3+∶Fe2+=3-1.6 , 呈紫色、砖红色、棕色 等。 Fe3+∶Fe2+ < 1.6 , 呈浅绿灰色或灰色。 Fe3+∶Fe2+ 近 于 0 , 则呈黑色。

沉积学名词解释

沉积学名词解释

叠层石:碳酸盐沉积构造。

叠层石构造也称为叠层构造或者叠层藻类构造,简称为叠层石。

叠层石由以下两种基本层组成: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盐沉积物少,故暗色;富碳酸盐岩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形成叠层石构造。

重力流:借助于重力作用使泥砂砾混杂的流体呈块状从斜坡又搞到底流动。

内碎屑:沉积盆地下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重力流等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

浪基面: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

浪基面的深度大约等于二分之一表面波长,浅海中通常20米左右,湖泊中通常5~10米。

洪积扇:是发育在山谷河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它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性散开,其平面形态呈锥形或者扇形。

发育在那些地势起伏较大,而且沉积物补给丰富的地区。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岩分布规律沉积动力学:沉积动力学是利用物理力学的知识来解释沉积构造的形成以及描述沉积物的运动状态,为重塑古沉积环境提供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信息。

沉积相: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下的所有沉积物特征的总和。

正常浪底:波浪作用的下限片流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洪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的席状砂、砾石堆积体。

河道沉积:洪积扇被暂时性的河道切割,当洪水再次到来时,所携带的沉积物在这些暂时性河床中沉积下来。

筛状沉积:扇体表面的砾石层。

边滩: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天然堤: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的物质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堤岸。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论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论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论一、引言沉积学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岩石中的沉积物以及它们的沉积过程。

沉积物主要由岩屑、生物残骸、化学沉淀物等组成,这些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堆积、沉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沉积学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信息,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的地理空间和环境条件,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性质和组成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主要的沉积环境包括陆相环境、浅海环境、深海环境、湖泊环境等。

1. 陆相环境陆相环境是指在陆地上或陆地附近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特点是水流缓慢、物质输送能力较弱。

在陆相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砂岩、页岩、粘土岩等。

2. 浅海环境浅海环境是指在海岸线至浅海水深处形成的沉积环境,水深较浅、光照充足、生物活动较发达。

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石英砂岩、海相页岩等。

3. 深海环境深海环境是指在海岸线以外深水区域形成的沉积环境,水深较深、水流速度较快、物质输送能力强。

在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深海泥岩、玄武岩等。

4. 湖泊环境湖泊环境是指在陆地上形成的封闭水体,水体稳定性强、光照条件良好。

在湖泊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有湖相石灰岩、湖相泥页岩等。

三、沉积相沉积相是指在某一具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特定类型的沉积物,反映了该沉积环境的特征。

沉积相可以按照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组成、沉积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划分。

1. 水动力沉积相水动力沉积相是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相,主要包括河流沉积相、河口沉积相、海滨沉积相等,其特点是颗粒粗大、沉积结构发育。

2. 洞穴沉积相洞穴沉积相是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相,主要包括溶洞沉积相、溶蚀孔隙沉积相等,其特点是溶解作用引起的空隙充填。

3. 生物沉积相生物沉积相是在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相,主要包括生物礁沉积相、生物粪礁沉积相等,其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生物遗迹明显。

沉积学知识点范文

沉积学知识点范文

沉积学知识点范文沉积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壳表层的沉积物及其成因、特征和演化过程。

沉积学的研究范围涉及河流、湖泊、海洋、冰川等各种水体沉积物的形成、运输、沉积和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沉积结构、沉积岩、沉积盆地和地层学等内容。

下面是沉积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1.沉积物的分类:根据颗粒大小和成分,沉积物可以分为粉砂、砂、粉砂质泥、粘土、碳酸盐岩、有机质和磷酸盐等不同类型。

3.沉积物的特征: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粒度分选和沉积构造等特征。

层理结构是沉积物中不同颗粒大小和成分的分层排列,表现为平行、水平或倾向于地层的层理面。

粒度分选是指沉积物中颗粒大小不同的现象,粒度越大的颗粒越容易被水流搬运,粒度越小的颗粒越容易沉积。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物中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构造形态,如斜层理、波纹、搬运构造等。

4.沉积物的成因:沉积物的成因包括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等。

物理成因主要是由于水流、风力等物理力的作用,使颗粒物质从高处运输到低处并沉积。

化学成因是通过溶解作用和化学反应使成分被转化并沉积。

生物成因是指生物的活动所形成的沉积物,如有机质沉积、微生物碎屑、生物礁等。

5.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作用发生的地理空间范围和物理环境条件。

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水相环境两大类,每个环境都有特定的颗粒分选特征、沉积结构和沉积物类型。

6.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能够容纳沉积物的地理空间,是沉积物聚集形成的区域。

沉积盆地的发育与构造活动、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以及海洋水位变化等因素有关。

7.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根据成分和结构,沉积岩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

8.沉积记录:沉积物是地球历史的重要记录,可以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岩相、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等信息来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古环境和古生态。

9.沉积学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沉积学不仅可以研究地球演化和地质历史,还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

通过研究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沉积过程,可以确定矿床的形成机制、富集规律和找矿方向。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沉积学》试题及参考答案01.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胶结物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3.层理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

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4.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5.内碎屑内碎屑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水流等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形成的盆内碎屑。

6.含煤岩系一套连续沉积的含有煤或煤层的沉积岩层或地层。

7.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8.风化壳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9.浊积岩广义浊积岩是指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10.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

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母岩风化大致分为:、、、和四个阶段。

2.碎屑岩矿物碎屑按比重可分为轻矿物和重矿物两类。

和是主要的轻矿物;在重矿物研究中,通常用"ZTR"表示成分成熟度,其值越,成熟度越高。

3.碎屑岩胶结类型包括、、和四类。

4.根据砾石的圆度,可把砾岩分为和两大类。

5.按杂基含量是否大于15%,砂岩分为砂岩和砂岩两大类。

6.组成粘土岩的主要粘土矿物包括、、、和等。

7.按照火山碎屑物的主要搬运和沉积方式,可划分为、和三种成因类型。

8.根据拉斯特的分类,可将河流分为、、和四种类型。

沉积学总结

沉积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

1r F >,水浅激流,1r F <为水深缓流。

3、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而言,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即在时间不变条件下,随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4、洪水沉积作用:山区阵发性的、瞬间的、短暂的洪水事件中,洪水携带大量砾、砂、泥等碎屑物质在山口附近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了大小混杂的堆积物,该作用称为洪水沉积作用。

5、火山碎屑流:由一些高粘度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强烈的爆炸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熔岩碎屑呈密度很高的混有气体的高温碎屑流,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地沿着山坡流动而形成。

6、等深流:等深流是由地球旋转而形成的温盐环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做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陆坡区。

7、网状河:发育于坡度平缓的河流中下游,呈弯曲多河道的特点,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网状。

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作用则以垂向加积为主,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河道、冲积岛、泛滥平原沉积。

8、热气地浪沉积:火山爆发初期,大量热蒸汽携带的火山碎屑以床砂载荷进行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具有大规模的低角度交错层理。

9、震积岩:由地震灾变引起且记录地震灾变事件的岩层叫做震积岩。

10、生物礁:狭义指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地形上具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广义指厚的碳酸盐岩体。

生物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

11、曲流沙坝: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之一,又称“点沙坝”或“内弯坝”,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曲流河具有强烈的螺旋状单向环流,其横向分量在接近水表面处指向凹岸,在接近底部处指向凸岸。

随曲流河弯曲变化,螺旋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因此,在弯曲河道的两侧和底部,其剪切力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

第六章5节-生物礁

第六章5节-生物礁

发育珊瑚礁。
21
堡礁
22
23
大堡礁珊瑚礁湖
24
25
26
二、生物礁中的生物及礁灰岩
1、生物礁中生物的作用形式
造礁生物,是指底栖固着、群体、具有造架能力的
生物。是礁体的骨干生物。可细分为:

造架生物:多为块状、半球状、球状、枝状板状生 物如珊瑚、海绵等。 粘结生物:附着于其它生物之上的结壳状、板状的 具有粘结能力的生物,如藻类、苔藓虫等 障积生物:在浪基面附近生长的茎枝状、棒状生物, 可降低水的流速利于灰泥沉积的生物,如海百合等。
10
11
2、礁的相带
(3)礁间 礁组合中的非礁相部分,海侵时为正常海相碳酸盐 沉积;海退时,为泻湖相甚至蒸发岩沉积。海侵条件 下有利于礁的形成;在海退条件下则有利于蒸发岩的 形成。
12
2、礁的相带 (4)礁基
礁生长基底的原始地形隆起,台地上滩、生物 丘、海底火山、砂坝等均可成为生物礁固着生长的 基底,在礁基上最早形成的往往是使活动底质固定
36
5、相带标志 生物礁一般能划分出礁核、礁翼、礁间、礁盖等亚相。 6、次生标志 孔隙发育,各种溶蚀作用发育强。较纯的礁灰岩常呈 小石林和陡崖地貌 。
37
五、生物礁的含油气性
与礁有关的油气,所占储量极其巨大。
各种原生孔隙(体腔孔、骨架孔、体腔间孔)和次生孔
隙极其发育,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很发育,具有有效的 储集空间。 (1)礁常常是成群或成带分布; (2)礁型圈闭常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3)礁型油气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的组合; (4)礁型油气田的油气一般分布于礁核。
6)层状礁:也称为带状礁和滩礁,分布面积较大,
礁高度不大,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上,相当于前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现代生物礁
3
现代珊瑚礁的分布(Coral Distribution)
浅兰 <20个 属 中浅兰 20-40个属 深兰 > 40个属
4
现代海洋温暖浅海 发育珊瑚礁。澳大 利亚大堡礁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礁组
合,沿昆士兰陆架 延伸1900公里,由
2500个独立礁体组
成,大部分单个礁 体仅几平方公里。
④盖覆岩 (Coverstone) 由原地生长的 板状或层纹状生 物覆盖破碎的骨 骼或其它碎屑并 使之稳固而形成 的岩石。多产于 礁基、礁坪、礁 盖和礁前斜坡。
⑤礁角砾岩
由生物礁灰受到海浪和海流的冲击时破坏时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各 种角砾状碎屑堆积而成,主要可出现在礁前斜坡带,礁体内的沟道和礁 翼也可发育。
现代生物礁
礁坪
礁后潮坪
礁后泻湖
礁后泻湖中的 心形孤立点礁
现代生物礁
点礁
大洋中的马蹄形孤立礁
现代生物礁
骨架状 造礁生物
骨架状 造礁生物
骨架状 造礁生物
骨架状 造礁生物
粘结状 造礁生物
粘结状 造礁生物
Foliose corals
粘结状 造礁生物
Table corals
Coral Reefs 珊瑚礁
我国南海热带海域
中的众多岛屿中也 也广泛发育珊瑚礁。
5
Reefs珊瑚礁的分带(Zonation on Coral)
6
造礁珊瑚的生态
7
沿岸点礁 和丘礁群
陆架边缘堤礁(堡礁)
陆架边缘堤礁(堡礁)


礁前

礁坪
礁间潮道
陆架边缘堤礁(堡礁)
现代生物礁
礁前 礁坪滩
礁后潮坪
泻湖内点礁
礁后泻湖
堤礁(堡礁)后的泻 湖--潮坪组合
An∈
41
礁的形态与海岸关系的演化过程
火山岛
岸礁
障壁礁
环礁
礁的形态特征与地理位置关系
生物礁在陆棚上的分布
岸礁
现代常见的生物礁 类型和分布
障壁礁
环礁
四、造礁生物与礁灰岩
1、生物礁中的造礁生物作用形式
造礁生物,是指底栖固着、群体、具有造架能力的生物。是 礁体的骨干生物。可细分为: 造架生物:多为块状、半球状、球状、枝状板状生物如珊瑚、 海绵等。
4.统殖阶段
某一种类的造礁生物逐渐占统治地位和形成块状、穹状和 叠层状抗浪的块体,礁很快生张到潮间带,开始进入以波浪冲 蚀作用为主的消亡阶段,形成层状生物碎屑(礁坪滩)沉积
礁的发育演化
七、生物礁发育的控制因素
1.温暖的浅水最有利礁的生长
2.海平面相对变化对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①海平面相对快速下降, 礁露出水面 “干死”; ②海面相对快速上升时,进入深水中“淹死”; ③海平面若保持相对稳定,礁体可以向侧向发展。
第三讲、生物礁储层沉积学
1
生物礁的基本概念
1.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
2.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
或只见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3.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高:宽之比大于1:30 为生态礁,小于1:30为地层礁; 4.分布范围从海平面到200m以下水深,视
造礁生物种类不同,有的可达300-400m水深。
通江铁厂河林场—长兴组
通江铁厂河林场—长兴组礁盖藻粘结岩
川东北通江 >100m 铁厂河林场 4m± 二叠纪生物 礁剖面结构
35m±
礁盖:由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组成, 侧向延伸稳定。
礁顶:由礁白云岩组成,具有藻粘结结构
礁核:由灰白色-灰色厚层块状礁灰岩构 成,造礁生物主要为串管海绵和纤维海 绵,少量苔鲜虫;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 腹足、海百合、有孔虫等组成。礁体发 育次生孔,并由方解石所充填。
粘结生物:附着于其它生物之上的结壳状、板状的具有粘结 能力的生物,如藻类、苔藓虫等
障积生物:在浪基面附近生长的茎枝状、棒状生物,可降低 水的流速利于灰泥沉积的生物,如海百合等。
2、生物礁中附礁生物的作用形式
附着式生物:藻类等可以附着在骨架生物上造成结壳,起到 加固作用。 胶结式生物:藻类生长在洞穴或孔隙内,产生胶结作用,同
>20m
礁基:由中薄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和亮 晶砂屑灰岩构成,为浅滩相沉积。
川东北通江铁厂上二叠统长兴台内海绵丘礁沉积相模式
礁 礁 盖 顶

礁 翼

礁 翼


川东长兴组生物礁研究实例
P2c
礁基—亮晶砂 屑灰岩
礁顶—亮晶砂 屑灰岩
礁核—海绵障积岩 海绵骨架岩
38
地史中各类造礁生物的分布
地质历史 中的生物 礁类型和 发育规模
40
中国南方震旦纪—三叠纪主要造礁生物
代 中生代 晚古生代 纪 T P C D 早古生代 前寒武纪 S O

主 要 造 礁 生 物 钙质海绵、钙藻、珊瑚(六射) 钙质海绵、钙藻、 Tubiphytes 、水螅类、苔藓虫、 珊瑚(四射、床板) 藻类、苔藓虫、珊瑚(四射、床板) 层孔虫、珊瑚(四射、床板) 、藻类、刺毛类 层孔虫、珊瑚(床板、四射) 、藻类、海绵、苔藓虫 藻类、珊瑚(床板、四射) 、苔藓虫、层孔虫 古杯类、藻类 叠层石、藻类和细菌
3.动荡的环境有利礁的生长 4.盐度正常有利于礁生长
礁后泻湖高盐度礁会“渴死”
5.清洁海水最有利于礁的生长
当气候变化或地壳变动陆源物注入时礁会“呛死” 因此,大地构造和 地壳运动、气候条件、水深、盐度和地形地貌条件等因素,均会对礁的生 长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八、生物礁鉴别标志
1.生物标志 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大量出现。 2.古地貌标志 具有明显原始地貌隆起,加上礁相和非礁相之间的差异 压实作用,因此,礁相地层厚度明显比同期非礁相地层大。 3.岩性和结构、构造标志 礁体常呈灰白色块状岩体、无层理,示顶底构造发育,可 划分出骨架岩、障积岩和粘结岩。礁前垮塌礁角砾岩是典型标 志,礁顶颗粒灰岩易发生白云岩化而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 4.相带标志 能划分出礁核、礁翼、礁间、礁盖等亚相。 5.次生标志 孔隙和溶蚀作用发育,礁灰岩常呈小石林和陡崖地貌 。
(据James,1979)
79
六、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
詹姆斯(James,1979)认为大多数生物礁的发展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定殖阶段、拓殖阶段、泛殖 阶段及统殖阶段。各阶段特征如下:
1.定殖阶段
在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常见的是由棘皮动物碎片组 成的一系列浅滩或骨骼灰质砂的堆积体,新生界则由钙 质绿藻的板片组成。这些沉积物的表面繁殖着藻类(钙 质绿藻)、植物(海草〕或者动物(有柄亚门〕.它们 附着底层使其联结和固定下来.随后星星散散的技状 藻类、苔藓虫、珊瑚虫、软的海绵和其他后生生物就开 始在定殖的生物之间生长起来。
⑤礁间亚相:礁群复合体中的非礁相部分,海侵
时为正常海相碳酸盐沉积,有利于礁的形成; 海退时为
泻湖相甚至蒸发岩沉积,有利于礁岩白云岩化。
⑥礁基亚相:礁生长基底的原始地形隆起,台地上 滩、生物丘、海底火山、砂坝等均可成为生物礁固着生 长的基底,在礁基上最早形成的往往是使活动底质固定 的盖覆岩。 ⑦礁盖亚相:生物礁顶部发育终止后沉积的 深水盆地相或泻湖、蒸发岩。
(据Wilson,1975)
3.陡坡和高能量控制的镶边生态礁沉积模式
(据Wilson,1975)
三、生物礁的分类
1.按礁的地理位置可分为:
①台地礁、②台地边缘礁、③盆地礁、④泻湖礁、⑤滩礁。
2.按礁的形态可分为:
①补丁礁(点礁)、②丘礁、③堤礁(堡礁)、④宝塔礁、 ⑤环礁、⑥蹄形礁
3.按礁的与海岸的关系可分为:
75
线状堤礁(堡礁)理想剖面和沉积相划分
(据James,1979)
礁组合的结构特征
一个发育完整的礁组合,在垂向剖面上从底到顶通常可区分 出:礁基、礁核、礁坪和礁盖等四种微相;在横剖面上可划 分出礁核、礁翼、礁间海、礁前斜坡等微相。台缘礁可分为 前礁、礁核和后礁三个单元。
点礁/斑礁和丘礁理想剖面和沉积相划分
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海绵礁地貌景观 ——具块状的地貌隆起和石林外貌
华蓥山涧水沟生物礁剖面
华蓥山涧和尚梁生物礁剖面 65
北川甘溪中泥盆叠统金宝石组层孔虫-珊瑚礁灰岩-礁核亚相
北川甘溪中泥盆叠统金宝石组层孔虫生物礁灰岩-礁核亚相
礁核中的次生溶孔
通江铁厂河林场—长兴组
甘溪中泥盆叠统金宝石组枝状层孔灰岩-礁后泻湖亚相
九、生物礁储层研究实例
奥地利阿尔卑斯北部灰岩山脉晚瑞替期 沉积环境的古地形复原图
加拿大上泥盆统某生物礁岩相分布特征
• 黔东-湘 西早寒武 世生物礁 沉积相示 意图
湖南花垣县 渔塘寒武统
清虚洞组生
物礁综合柱 状图
湘西渔塘下寒武咏清虚洞组藻礁的礁核亚相与礁前斜坡 塌积角砾岩亚相呈犬牙交错状接触
①岸礁、②堤礁或堡礁、③环礁、④台礁。
4.按礁与海水进、退关系可分为:
①海侵礁、 ②海退礁。
5.按地理位置和形态复合特征可分为:
①岸礁(堤礁)、②沿岸礁(堤礁和丘礁);③台内礁
(点礁和斑礁)、④边缘礁(堤礁)、⑤圆丘礁(灰泥 丘)、⑥盆地礁(环礁、宝塔礁、马蹄形礁)
6.按造礁生物属种分类可分为:
①珊瑚礁、②层孔虫礁、③苔藓虫礁、 ④海绵礁、⑤水螅 礁、⑥有孔虫礁、⑦厚壳蛤礁、⑧藻礁
甘溪中泥盆叠统金宝石组枝状层孔灰岩-礁后泻湖亚相
甘溪中泥盆叠统金宝石组珊瑚礁灰岩和古风化残积层-礁盖亚相
礁角砾岩
72
五、生物礁沉积相划分
1.礁核亚相、2.礁前亚相、3.礁后 亚相、4.礁翼亚相、5.礁间亚相、 6.礁基亚相、7.礁盖(礁顶和礁坪 亚相)
①礁核亚相:指礁相组合中具有抗浪性沉积的主 体部分,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而成。 ②礁前亚相:礁迎风(开阔海)的一侧称礁前,形 成礁前塌积、礁角砾岩,礁碎屑磨圆和分选差。往深 水方向与盆地相泥晶灰岩、泥灰岩沉积物呈指状接触。 ③礁后亚相:礁背风的一侧称礁后,由礁坪和泻 湖组成,砂坪为分选较好的砂屑灰岩和生屑灰岩。礁 后泻湖为静水灰泥沉积,其中可发育大量海百合、绿 藻、腕足类、介形虫等动物群。 ④礁翼亚相:指礁相与非礁相呈指状交错过渡的 礁的侧翼部分。盆地或泻湖中的点礁或塔礁的翼部因 分不出礁前和礁后而统称为礁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