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章 种族_民族_民俗
人文地理-第五章 种族、民族与民俗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1)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2)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3)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3. 民俗与文化 民俗: 民族的风俗习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 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传统,是各民族历代 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具体表现在服饰、饮食、居 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 面。
第五章
本章概述:
种族
民族
民俗
人是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产物,自从人类产生以来, 自然界就开始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人是积极主动的因 素。种族和民族仍然是人们进行文化景观区的研究中划 分不同人类集团的重要概念和方法。种族和民族的差异 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民俗本身作为一种 文化现象与种族和民族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另一方面, 民俗也是文化景观的构成因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内涵十分丰富,它往往能综合地体现出一个文化景观区 的许多“个性”特征。
(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种群)
1.3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种族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 种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如 社会组织、婚姻制度、人口的迁移等对种族的形成产生 过巨大的作用。)
2.民族
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 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2.1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四合院结构图
北
主房(3、5、7、9间
厢 房
过
屋厢Leabharlann 房大门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对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有 明显的影响。 北方(干旱少雨、冬季气温低,多西北风,夏季气 温不太高,降雨季节不长),保温防寒为主——墙厚、房 不高、内部严实、不漏风、窗户南开、房顶平缓,室内有 炕)。
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口与发展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加快。 世界人口每增长1个10亿,所用时间逐渐缩短。
世界人口的第1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时间。 从19世纪初至1930年的100余年时间里,世界人 口实现了第2个10亿的增长过程。20世纪30年代 以来,世界人口开始了加速增长,到1960年已发 展到30亿(30年)。从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 由30亿发展到40亿(15年),至1987年突破50个亿, 到1999年,仅用了12年时间就突破了60亿。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 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 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 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 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适度 人口的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 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 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 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 过其适度人口。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 理的适度人口,才能采取 政策手段,促进人口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88.5%集中在北半球,
且集中在北纬20°-60°度之间,距海岸线200公里集中 世界人口的一半。
(1)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 原指向。
(2)邦奇的人类大陆图显示(地图上取消陆地与海洋, 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大陆),世界上有四个人类 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
2. 探求适度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 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 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 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民族的区域特征与民俗(含补充材料)
(3)血型
血型差异因素区分种族视角新的研究成果。从世界范围看 ,各地区的血型为O型的人占70%以上;B型20%左右;A型 10%。但具体到种族则血型有差异。 对于这些差异解释很多,有人认为在人类早期,只有O型血 存在,而A型、B型和AB型血则为不同时期的后天变异所产 生。这种说法支持了人类起源的“一源论”学说。 种族 白种 O型% 31.6~49.9 A型% 34.4~46.0 B型% 8.3~24.6 AB型% 1.4~8.8
九大地理人种
九大地理人种 2.欧洲地理人种
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
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 加索地理人种。 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 浪形、呈金黄色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 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男子秃顶频率高 ,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 Rn型频率高。 包括东北欧地域人种、西北欧地域人种、阿 尔卑斯地域人种和地中海地域人种等。
九大地理人种
5.印度地理人种
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 区的人群。 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 头发呈黑色或黄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 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 人种相似。 包括印度地域人种、达罗毗荼地域人种等。
九大地理人种
(5)眼睛
(6)鼻形
(7)指纹
3.最常用的划分方案
白色种族群:肤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 蓝。分布最广。北欧种族,南欧种族,印度种族。 黄色种族群: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蒙古族,印 第安种族,爱斯基摩 黑色种族群:肤黑棕色,发黑且呈卷状,唇厚。尼格罗种 族,布须曼种族。 棕色种族群:肤棕色,儿童的头发为红色甚至亚麻色,毛 发卷曲。与黑人的区别是鼻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胡 子和体毛发达 。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 尼西亚种族。
第三章 民族民俗
二、汉族主要传统节日
春节 “三元”“三朝”“元朔”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 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上元节,赏灯、吃元宵
赏灯习俗从汉朝开始。
清明节
万物生长、清净明丽,称之为“清明”,适合踏青。 扫墓源于古代的春祭,始于隋唐,唐朝开始盛行。
朝鲜族女子白衣长裙,男子一般穿素 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 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 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
长鼓舞
农乐舞
伽倻琴
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跳板
荡秋千
摔跤
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 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 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 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 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 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 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 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 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 乡”。
端午节 五月初五。挂菖蒲、钉艾草、佩香囊、挂钟 馗像、喝雄黄酒,为了驱虫杀菌。解毒辟邪。 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
七夕节 七月初七。乞巧节。汉代 时,民间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节 中国情人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的风俗起源于唐朝。宋朝成为正式 的节日。月饼在宋代出现。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 贡品的风俗为明朝。
服饰:
男子穿“袷袢”长袍 妇女穿连衣裙,外套对襟背心 少年梳十根发辫。 戴四楞小花帽
回族
盖碗茶
盖碗茶,是中国各地回族 普遍喜欢饮用的一种茶。 盖碗已称“三炮台”,民 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 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 底小,精致美观。
人文地理学 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出生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人中
新生儿的数量。
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人中
死亡人口的数量。
自然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
人中净增人口的数量,即出生率与 死亡率的差值。
世界60亿人口日
2019年10月 12日凌晨0时2 分,联合国秘书 长安南(右)专 程来到萨拉热窝 的一家医院,看 望成为地球村第 60亿位居民的男 婴。
190 480
724 2657 459
286
231
(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 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 条件)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1. 自然因素
(1)气候 (气温、
阶层分化
(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与人口的死亡率
死亡率下降 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 社会改革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进步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2.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出生率
早期出生率上升,后期下降 原因分析 人们控制家庭规模的意愿 婴儿死亡率的下降 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数量 /104人 613414 81260 72631 49287 35072 372071 3092
占世界总人口 的比重(%) 100 13.25 11.84 8.03 5.72 60.66 0.50
陆地面积 (104km2)
14952 3020 1010 2423 1797 4400 897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
出生率
导游基础知识——4民族民俗
第四章民族民俗民族概念。
狭义: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
广义: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
民俗特点。
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与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与布播性。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等。
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第一节汉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一春节(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也过春节)二清明节(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等也过清明节)清明前两天为寒食节,所以人们常合称为清明寒食节。
三端午节(蒙古、回、藏、布依、苗、彝、壮也过端午节)到清代时,钟馗为端午之神四中秋节(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也过中秋节)第二节福建少数民族及民俗福建有54个少数民族,其中畲族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1畲族。
全省有畲族人口37。
5万主要聚居在连江、罗源、蕉城、霞浦、福安、福鼎、古田,其余分布在上杭、漳浦、安溪、仙游等地。
全省有17个畲族乡:连江小仓,罗源霍口,蕉城金涵,霞浦盐田、水门、崇儒,福安坂中、康厝、穆云,福鼎硖门,永安青水,宁化治平,上杭官庄、庐丰,龙海隆教,漳浦赤岭、湖西。
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大都杂散于山区或半山区的汉族村落中。
畲族自称山客,山哈,三哈(雷蓝钟三姓。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称苗夷。
1956年正式批准了畲族这一名称。
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
主要文学形式是山歌——《高皇歌》(又称《盘瓠歌》《盘古歌》)。
保存着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盘瓠,盘瓠传说被绘成画像,称为祖图。
过去住房部分是草寮,毛竹为架,编竹为篱。
新中国后为木构瓦房,一般为方形,屋顶呈金字塔状,一厅堂,前后两间,左右厢房。
人文地理习题集
人文地理习题集习题一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地理学有那两种分类体系?你意下如何?原因何在?2、人文地理学的狭义与广义内涵?3、如何理解人文地理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间的关系?4、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内核如何,如何理解?5、人文地理的三大特性,如何理解?6、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第二章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学1、文化的探源(中外)。
2、如何理解泰勒的文化概念?3、如何理解克罗伯和克鲁克洪的文化概念?4、你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理解?试举例说明。
5、物质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如何?6、制度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如何?7、精神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如何?具体可划分为哪些层面?8、文化的结构如何?如何理解文化上的“三位一体”?第三章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什么是人口分布。
2、人口分布的类型?3、人口密度的含义?4、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是什么?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在农业革命以前的人口有什么特征?2、人口发展与农业的关系怎样?3、工业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如何?4、经济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怎样。
5.简要回答莱宾斯坦-成本—效益理论。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分为哪二类?你倾向与哪种?2.索尔的推论从思维角度而言,给予怎样的启示?3.关于农业发展有哪几种趋势?4.索尔的推论从思维角度而言,给予怎样的启示?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1、工业出现的科学前提与基础是什么?2、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是什么?3、简述工来扩散的过程?4、工业是如何继续发展的?5、论述工业革命产生和初期发展的过程?第七章种族、民族民俗1、民族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3、简述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4、简述世界主要民族迁移的基本路径。
5、讨论: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6、民俗的概念与特点。
7、民俗的基本分类。
8、讨论:流行文化与民俗变迁。
第八章语言地理1、简述语言的本质特征。
2、英语的形成。
3、国外美国英语概况。
05第五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 ——民族省、民族岛、民族邻里或隔坨
19世纪的民族迁移
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山 西 三 层 窑 洞
安 徽 民 居
丹麦民居
芬兰民居
加 拿 大 民 居
三、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一般以城市为基础, 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大。
特点:变化速度快、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大。 包括:体育文化、电视文化、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流行音乐。
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袭的基 层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往 往保存在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农村。
1.民俗的特点
民族性 内涵的特征 地方性 集团性 约束性 承传性 外延的特征 变异性
2.民俗分类
物质民俗
生产习俗、商贸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 交通习俗等。
第五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第二节 民族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种族的起源
种族的划分
地理人种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一、种族的起源
(一)种族的起源
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 肤色、眼色、发色、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
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 分布:太平洋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等群岛 分类: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 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
人文地理学问答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人文地理学第一章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第二章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第四章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五章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七章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人文地理_ 种族 民族 民俗
(三)服饰民俗
热带、亚热带民族 山地民族
渔猎民族
畜牧民族
黎 族 服 饰
黎 族 服 饰
苗 族 服 饰
德 昂 族 服 饰
哈 尼 族 服 饰
哈 尼 族 服 饰
佤 族 服 饰
彝 族
回 族 服 饰
克 尔 柯 孜 族 服 饰
蒙 古 族 服 饰
塔 吉 可 族 服 饰
藏 族 服 饰
墨西哥斗牛
第三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民间文化又称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 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 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 习俗。
民俗
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 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 礼仪、禁忌等方面。 与之相对应的是流行文化,它代表当今 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
Etymology
The term "ghetto"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word "gheto" or "ghet", which means slag in Venetian, and was used in this sense in a reference to a foundry where slag was stored located on the same island as the area of Jewish confinement (the Venetian Ghetto). An alternative etymology is from Italian borghetto, diminutive of borgo ‘borough’.
种族民族与民俗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 同文化上,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特征
有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地域
共同的经济生活
共同的心理素质
三、世界民族的分布
世界民族大约3000个左 右 各族人民差异较大,人 口在一亿的民族有: 汉族(12亿) 印度斯坦人(2.64亿) 美利坚人(2.1亿) 孟加拉人(1.9亿) 俄罗斯人(1.6亿) 巴西人(1.4亿) 日本人(1.25亿)
种族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如肤色、鼻子
等。 生产工具对体型有影响,如投掷长矛胳 膊长,举重体型短。 种族的划分是纯自然的特征划分,这种 差异是由自然环境和自然选择引起的, 以生理特点的差异来作为文化差异是错 误的。
第二节
民族与民俗
一、定义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一)民居 1、建筑材料。建造房子要用材料,只能
就近取材,而材料却受地域限制,因此具 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四川西部藏族居住 区,多用石头建造房子,这是因为该地属 于山区,石材丰富。 2、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分两种:一种是一栋房舍的单元 结构,另一种是由不同大小、式样、功能 的房屋以一定的目的集合在一起的某种组 合。 3、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再见,再见
的发源地。 魏敦瑞 提出人类有四个进化中心:
北京周口店-黄种人
印尼爪哇人-澳大利亚-棕色人种
赞比亚布罗肯山人-黑色人种 西亚猿人-白色人种
(二)一源论 源于一个地方,由于扩散迁徙,
受到不同环境影响。 非洲:人类的摇篮 20世纪20 年代,发现南猿化石。 亚洲:不管黑人、白人、黄人 都起源于亚洲。
(二)民俗特点
1.内涵特征 (1)民族性。 (2)地方性 (3)集团性
人文地理-4-3 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文地理
§ 人种
一、人种的划分
3、地理人种
1929年,德.伦什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域人 种”两个词。1961年,美.加恩提出更低一级的“小人种” ,并首次 采用上述三级系统,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22个地域人 种,发展了人种地理学。
【地理人种】在相当于洲的范围内,由于地理隔离所形成的 在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 性的人群。
人文地理
§4.5 民俗与流行文化
二、民俗与环境
1、民居
(1)建筑材料 石质、木质、泥质、 竹楼、帐篷、土木建筑等
人文地理
§4.5 民俗与流行文化
二、民俗与环境
1、民居
(2)建筑布局 两种:只有一栋房舍的单元结构;由不同用途房屋集合
在一起形成组合式的或院落式的结构。
人文地理
§4.5 民俗与流行文化
人文地理
§4.5 民俗与流行文化
二、民俗与环境
1、民居
居民的住房,不仅反映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与当 地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化传统。这类建筑物依靠传统,通过实践 与经验积累一代代继承下来的。凭经验与记忆建造其不同用途 的房屋,如住房、谷仓、教堂、磨坊等各种有形的文化景观。 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与建筑外形与内部特点上,均能表现出 与环境的关系。
【小人种】 小区域内由于人口稠密、习俗不同所形成的单独 遗传的人群。是最低一级人种分类单位,由于社会习俗的不同 和人口的稠密,本地出生的人不需远离本土婚配,造成长期的 内部婚配,经历几个世纪的遗传所形成的人群。
人文地理
§ 人种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
1、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人类的适应
2、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
民族民俗
概述一、民族(一)概念民族是在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时期开始形成的。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形成、发展和消亡受社会发展规律之约。
民族同其他社会历史现象一样,最终也是要消亡的。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范围内民族特征和差别的消失。
“民族”有广义和下一两种概念:狭义的民族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都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如汉族。
广义的民族概念,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出现,中华民族早期凝聚中心确立,华夏族的形成,同时中原人向边疆流动迁徙,为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年到公园196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秦的版图是“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在这样辽阔的国土上,除了居住者我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原有的众多民族,还吸收了不少新的民族参加进来,如百越。
两汉除继承秦的版图外,东北则已达到松花江、图们江流域;西则抵葱岭,在西域设置都护府;西南的女将、澜沧江流域也已广设郡县。
在这样广大的地域上,居住的民族比秦朝更多。
自秦至汉,中华民族凝聚中心进一步扩大,汉族形成,同时中原与边疆民族联系加强,是中国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时期。
第三阶段,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196年至907年,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后,出现了隋唐的大统一。
唐朝时的版图,北方已到大漠一杯,回纥臣服,乃至东北的奚、契丹也悉数朝贡;西方则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诸族的管辖;与南诏的臣属关系,以及唐与吐蕃的“甥舅”关系,都表明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05第五章--种族-民族-民俗PPT课件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黄种人; 印尼的爪哇猿人——棕种人; 赞比亚的布罗肯山人——黑种人; 西亚猿人——白种人。
2021/4/8
4
(二)种族与环境
各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 条件制约,又在环境的长期影响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2021/4/8
23
一、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 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 习俗。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
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袭的基 层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往 往保存在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农村。
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
分布:太平洋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等群岛
分类: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
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
2021/4/8
9
白黑 色色 人人 种种
棕黄 色色 人人 种种
2021/4/8
10
世界人种的分布
2021/4/8
11
三、地理人种
地理人种: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 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 并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2021/4/8
13
2021/4/8
14
第二节 民族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世界民族的分布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四章节世界民族概述
▪ 一、地理、国家和人口 ▪ (一)地理 ▪ 美洲全称亚美利加州。美洲面积为4200万平方
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8%。北美洲大陆以 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的中体特征是:东部是山地 和高原区;中部是平原区;西部是山地和高原区, 东北是格陵兰岛。南美洲海岸较平直,总长 28700公里。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是 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其 中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 欧洲民族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即印欧
▪ 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尔泰 语系和闪含语系。其中印欧语系占主要地 位。
▪ 四、宗教
▪ 在欧洲民族中,最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 欧洲绝大多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三大分支, 即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
第三节 非洲民族概述
▪ 一、地理、国家和人口 ▪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
大海域里,包括1万多个大小岛屿,陆地面积897 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 积最小的一个洲。 ▪ 大洋洲有人口3100万,占全球人口大的0.5%, 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今有15个国家和9 个地区。全洲65%的人口在澳大利亚大陆。居民 主要由土著居民和外来居民组成。
▪ 二、种族和民族
土地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 二、人种和民族 ▪ (一)人种 ▪ 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全洲有2/3的人口为黑 人。非洲居民主要由黑色人种(即赤道人种,又 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混血 人种组成。尼格罗人种按肤色河鱼养的差异,又 可分为苏丹尼格罗人种和班图尼格罗人种。
▪ 印度教:起源于古代印度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 公元9世纪取代佛教成为印度的国教。目前,印 度教徒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
民族与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 艺术表演 文化艺术展览 国际合作
传承与发展人类智慧
历史传统 文学艺术 科技创新 教育成果
促进文化的繁荣
民族与文化多样性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蓬勃发展, 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创造了丰富多 彩的文化产品和创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心 灵世界。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的兴起
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表 演、旅游业、传统手工 艺
民族与文化 多样性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民族与文化多样性的概 念和重要性
民族与文化多样性的定义
民族与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民族 和文化的存在,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差异。这种多样性丰富了人类社会,带 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多样性的重要性
文化创新
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发展
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 和谐发展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各种文化传 统
经济发展
激发经济的活力和创造 力
多样性对个人的影响
拓展视野
01 接触不同文化,开阔个人视野
学习尊重
02 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
文化体验
03 享受多样文化带来的体验
多样性对社会的 影响
多样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和谐发展。当 社会中存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共存和交流时,人 们更加容易相互理解和包容,减少了社会的冲 突和对立。多样性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 步,激发人们的各种潜力和活力,推动社会向 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国家合作 文化交流协议 艺术节合作
民间交流
学生交换项目 文化访问团
个人呼吁
认识差异
01 尊重多样性
参与保护
02 行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族的划分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 (二)世界种族划分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
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
头形、鼻型、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 些性状; 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地理人种的三级系统 地理人种 地域人种
小人种
(二)世界地理人种划分
1. 亚洲地理人种 2. 欧洲地理人种 3. 非洲地理人种 4.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 印度地理人种 6.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此外还有美拉尼西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理 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五、人种与地理环境
于东南亚各国、美国等。 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9.7%,其次分布 在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等。 美利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占99.3%,其次在加拿 大、墨西哥、英国等。 孟加拉人: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占58.7%)和印度 (41.2%),其次在尼泊尔、英国等。 俄罗斯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其余多分布于前苏联 各加盟共和国。
二、民俗的形成
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所形成的
民俗亦保留着不同社会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许多民俗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有些民俗则是 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 民俗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它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一个 民族的特点,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为一 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它对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 响。
六、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尽管有时转瞬即逝,
但也有的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流变或成为新的文化而 长久存在,甚至掩盖了传统文化。如欧洲和北美,流 行文化几乎是完全淹没了民间文化;而在日本,则是 传统文化(艺伎、相扑、茶道)和流行文化(洋服、 摇滚乐、棒球)并存。 就国际经济文化而言,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足球、服 装、快餐、流行音乐。
巴西人:99.7%分布于巴西,少数分布于巴拉圭和阿根廷。 日本人(大和民族):主要分布于日本,占98.7%,其次为
美国、秘鲁、加拿大、巴西。 德意志人:主要分布于德国,占90%,其次在美国、前苏联、 加拿大、巴西。 比哈尔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4.8%,其次在尼泊尔、巴 基斯坦、孟加拉、瓦怒阿图。 旁遮普人: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75.3%)和印度。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 形成的风尚、习俗。我国古代称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 叫做“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 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 风俗、仪式、习惯、信仰、谚语、故事、艺术等的集合体。
一、民族的概念
民族: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 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 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民族的形成
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
(族)和民族三个发展阶段。民族是比 氏族、部落(族)更高级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的出现是氏族部落制度瓦解的结果。
(三)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我国民族的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
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但汉族人口大部分分布在 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区甚 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60%,主要集中在 西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五、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1、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2、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3、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 (19世纪民族迁移图) 4、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5、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
(二)世界种族划分
人种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种的划分。300多年来,学者们对世界 人种的分类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方案。用肤色和发型等体质特 征划分人种的三分法和四分法流行时间很长。
三分法将世界人种划分为三大人种:
、源于中亚和东亚干旱草原与半沙漠地区的蒙古人种,又称亚美人种,主要分布 1 四分法
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北极地区; 2、源于非洲赤道地区的尼格罗人种,又名赤道人种,原主要分布于非洲,由于殖 20 世纪60、70 年代以后,学者们采用更精确的 四分法则将澳大利亚 (原住居民 )人种单独划出,与上述三大人种相 民主义者的贩卖等一系列原因,该人种后来广布南、北美洲; 并列。澳大利亚人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等地。 方法研究血型、遗传因子和免疫系统,并综合考 3 、源于南欧、北非和西亚接壤地区的高加索人种,又名欧罗巴人种,1500年前, 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西南亚等地,以后该人种的足迹遍及世界,特别是在 虑体质特征和地域障碍等因素后,将人类划分为 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多源论
一源论
二、种族的形成与环境
1、各种族的自然形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既受自然环境条 件制约,又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2、同一起源的种族,是经过迁移,因自然环境不同,在自然形态和 遗传基因上发生了变化,才形成不同的种族; 3、各种族具有的特殊身体特征,是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结果;
4、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发展也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亚欧大陆和美洲的土著 居民区。
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 和美洲。
蒙古种族 印第安种族 爱斯基摩种族
尼格罗种族 布须曼种族
黑色 棕色
皮肤为深色,毛发卷曲,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 澳大利亚 美拉尼西亚 鼻高唇厚。 上。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四、地理人种
(一)地理人种的定义及其三级系统 (二)世界地理人种划分
(一)地理人种的定义及其三级系统
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 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理人种。
1929年,德国伦什依据人种一词本身带有地理分布的性质,以及各 人种之间愈来愈混合等事实,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域人 种”两个词。1961年,美国加恩提出更低一级的“小人种”—词,并首 次采用上述三级系统,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22个地域人种, 发展了人种地理学。
西藏的藏居
颇具有华丽气质的北族竹楼
黄土高原的窑洞
唐肉、宋谷、清混合
豆制品
海鲜
糖醋黄河鲤鱼 德州脱骨扒鸡
炸山蝎 九转大肠 原壳扒鲍 鱼
鲁菜
湘菜
东安子鸡 腊味合蒸 冰糖湘莲 火宫殿臭豆腐
红椒腊牛肉 吉首酸肉 换心蛋
民族的形成:
血缘 相同 氏族 人数 较少 血缘 增多 部落 人数 增多
血缘混杂
血缘纽 带瓦解 民族
部落联盟
人数大增
人数 增加
三、民族的特征
1.共同语言
2.共同地域
3.共同经济生活
4.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民族 种族
性质不同
社会现象 四大特征:共同的 语言、地域、经济 生活、心理素质
生理和自然现象 头发、肤色、体形 等生理遗传特征来 区分
四、民族的分布
(一)民族分布的影响因素
(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三)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一)民族分布的影响因素
1、各民族人口增长率的不同 2、民族迁徙 3、国家政权、民族政策改变 4、民族生产力水平提高,民族间交流联 系——民族同化、融合
(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占汉族的97.8%,其次分布
第4章-3 种族 民族 民俗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第二节 民族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一、种族的起源 二、种族的形成与环境 三、种族的划分 四、地理人种 五、人种与地理环境 六、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一、种族的起源
由于过去人类受到自然界的严重束缚,各个人群长 时期地生活在相当隔离的各个地理环境中,在体质上形 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世代相传,致使 人类分衍成为若干具有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因此,不 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种的各地方性亚种。 人种或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 型和发色、身长、面型、头型、鼻型等,以及血型、 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 在生物学上,世界现在的人类都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 目人科人属的智人种。
四、民俗与环境
物质民俗中的民居、饮食、服饰在文化景观中最易于辨别,最能反映民俗与环境 的关系。
(一)民居
建筑材料 建筑布局 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二)饮食民俗
主食
副食
(三)服饰民俗
朴实素雅的徽派建筑
粉墙、黛瓦、马头墙为主展现徽派特色
珠江流域的岭南建筑
西南地区的山地建筑文化
羌族的碉楼建筑
19世纪民族迁移
六、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任何一个民族很少能够完全脱离外界而处于 长期孤立的状态,都要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接触, 并受其影响,形成新的整合。
(一)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 整合 (三)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形成 三、民俗的特点 四、民俗与环境 五、流行文化
7~9个地理人种。
种族的划分、特征与分布
种族群 白色 特征 分布 种族
北欧种族 南欧种族 印度种族 皮肤呈白色—浅棕色,波 欧洲、北非、西亚、南 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眼蓝。 亚以及以这些地区移民 为主的地区
黄色
皮肤呈淡黄色,毛发黑而 直,眼睛黑,脸宽平鼻中 等高度。
皮肤呈黑—黑棕色,毛发 细短蜷曲状,头长,鼻低 而大,唇厚。
三、民俗的特点
民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直接 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 会生活面貌。 具有内涵和外延特征。内涵特征包括 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外 延特征包括传承性和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