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经典名句
全球通史好句

全球通史好句01历史记载表明,人类既不喜欢战争,也不喜欢和平;既不倾向合作,也不倾向侵略。
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他们的基因,而是他们所处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2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3对德国而言,尊重生命毫无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4事实上,要求他的军队毫无怨言地为他战斗到死的希特勒,不愿让德国国内的人为之做出任何、甚至是极小的牺牲。
希特勒知道,纳粹党在战争之前所得到的民众的支持,不是靠拿着火炬游行或搞民族排斥,而是靠它们所带来的经济繁荣。
在战争最后时期之前,希特勒一直不愿意对他的人民采取严格控制经济的做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5在消灭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6他还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这就是前221年秦王朝对中国的统一,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7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8一切都怕时间,时间却怕金字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09技术愈原始,其使用范围也就愈有限;反之,技术愈先进,其使用范围也就愈广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0历史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核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因为战争真的发生不是由于人性,而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缘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1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2加利福尼亚人不知道“我的”和“你的”这两个词的意思。
按圣格列高利的说法,这两个词使我们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无法解释的罪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3利益能给人们的眼睛蒙上一层厚厚的隔膜,即使双目失明亦不过如此。
《全球通史》经典名句 3

1冶铁技术是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在小亚细亚率先发展起来的这一阶段来得较迟——在印度,大约是公元前800年;在中欧,是公元前750年;在中国,是公元前600年2最初,海外扩张受到海盗行为的阻碍;那时的海盗行为同陆上的土匪行为一样,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活动。
史诗《奥德赛》描述了墨涅拉俄斯和奥德修斯在爱琴海上半海盗、半经商的探险活动,说所有参加探险的人在海上和其他人相遇时,总是很自然地问他们是不是海盗3 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人精心修筑的交通网是由驿道和运河构成的。
4 约公元前六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
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
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
5地区之间的物质联结主要是通过商业,尽管商业并非唯一的途径6 有几个更富有冒险精神的"罗马"商人,即他们时代的马可波罗,还进一步东越印度,于公元2世纪和3世纪到达缅甸、马来亚、苏门答腊,然后经马六甲海峡抵达河内,进而终于和中国取得了直接联系。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声称自己是罗马的官方使者。
这种欺骗,汉朝廷无疑是能察觉的,因为他们带来的帝国"礼物"仅仅是一些早已由商人买来过的、附近东南亚的产品。
不过,奉献"贡品"这一行为本身颇讨中国人喜欢7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之间的直接交往,似乎预示着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即将来临8国人对匈奴人一直是采取宠络的办法,赠送了大批的礼物和金钱;而现在,则完全改变了这一"羁縻"政策,代之以在中亚寻找盟友,共击匈奴。
9"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位于俄国土耳其斯坦的撒马尔罕和梅尔夫,再绕过里海南端王位于现代伊拉克境内的塞琉西亚,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10随着陆上道路给最后关闭,贸易转移到大陆周围、正开始由阿拉伯水手和商人控制的海上。
全球通史英文好句

以下是29句全球通史英文好句以及它们的翻译:1.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过去从未消逝,甚至还没有过去。
2.History is a gallery of pictures in which the past is notonly alive but also looks after the present and points to the future.历史犹如一幅画廊,不仅过去在其中栩栩如生,而且它也关照现在并指向未来。
3.History is a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catastrophe.历史就是在教育与灾难之间的赛跑。
4.History is a witness and a judge while the newspaper is onlya witness and cannot be a judge.历史是见证人也是审判者,而报纸只能是见证人,无法成为审判者。
5.History is a kind of collective memory of mankind, whichpeople ge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历史是人类集体记忆的一种方式,它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
6.History is a mirror of the times.历史是时代的镜子。
7.History is a record of mankind's past achievements andfailures.历史是人类过去成就和失败的记录。
8.History is a school of experience from which we learn if westudy it closely.历史是一所经验之学府,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就能从中受益无穷。
9.History is the guide for the future.历史是未来的指南。
全球通史经典名句

1罗马法是后来公元6世纪中期在查士丁尼法典中系统化的,从而构成欧洲拉丁国家、拉丁美洲国家、魁北克省和路易斯安那州现存法律制度的基础;2 基督教还保证拯救信徒的灵魂,但是,它不是通过许诺一个星光灿烂的来世,而是通过基督本人复活所预示的个人的复活,使信徒醒悟过来3 在旧秩序的法律和哲学日益落后于潮流、日益行不通之时,基督教为弱者和地位微贱者提供了顺应潮流的东西和希望;4西罗马帝国尽管灭亡了,可确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最显而易见的是物质方面的遗迹——圆形剧场、竞技场、庙宇、导水管、公路和桥梁;还有就是语言方面的遗产——欧洲的罗曼诸语言;罗马法如前所述,至今仍大量存留在欧洲和南北美洲许多同家的法律体系中5政治学是一门关于惩罚的科学——考底利耶6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7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8在中国,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惊人的政治上的统一9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10 过去2O00年间,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特点可以公正地用一个词即"儒教"来表示11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12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宪对象;直到20O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13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14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一直存在到2O 世纪;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宇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15 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不仅在领土范围上,而且在人口数量上,汉帝国也可与罗马帝国相比较;16 公元1年的人口调查据说是比较准确的表明,汉帝国有1220万户人家,总人口是5960万人;而奥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时期罗马帝国的人口据估计是,在欧洲有300O至5000万人,在亚洲要稍微少一些,在非洲有不到2000万人;17公元1世纪时,官僚机构中共有官吏13万名,平均每400或500个居民仅摊到一名18官僚是个特权集团,但不是世袭的;汉时期,发明了一项独特的制度,就是通过全国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职人员;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时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19汉时期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撰写历史上;历史著作是一个指望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现在的民族所欢迎的;中国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里包含有大量的各种史料;但是公元前1世纪时,出现了一部其内容比那时以前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要全面、复杂得多的历史著作——史记20史记总共约150万字,实际上是一部综合性的通史;它共有130章,包括编年史、清王朝年表、汉朝名人传记和有关礼仪、音乐、占星术、天文学、经济、外国风土人情等的各种论述;21古典时期,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在欧亚核心区后统治地位;然而,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最终践踏了这些文明,从而根本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22……中国人的宗教生活不应分成儒、佛、道三家,更确切地说,应当分成两个等级;即:普通百姓为一个等级,学者为一个等级;23学者们却只信奉上帝和祖宗,有时也敬奉孔子、佛陀、老子和几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但从不信奉其他神灵;……普通百姓相信占星术、历书、释梦、泥土占卜、巫术、骨相学、手相术、招魂术、各式算命、符咒、魔术以及各种迷信;学者们很少相信这些玩艺24史前至近代初期,使本上缺乏重要发明的情况是很引人注目的;近代史开始时,世界拥有的每一项重大成就,已为历史发端期的人们所知晓;……史前一定有某个时期……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一样,技术进步,发明众多;而人类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盛况却不复存在25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26只有西方能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奋进,在中世纪发展起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简言之,新的文明;到了近代,这种新的文明,如早期农业文明必然战胜部落文化-样,远远胜过欧亚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停滞不前"的文明,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精彩语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精彩语句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作家,他以其著作《全球通史》而闻名于世。
这本书涵盖了从人类起源到现代社会的广泛历史内容,他以独特而精彩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全球历史的精彩与纷繁。
以下是一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语句。
1. "历史是人类所铸造的时间之链,一根根的环节将我们与过去紧密相连。
"这句话强调了历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历史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理解世界和塑造未来意义深远。
2. "人类的征途宛如一片无垠的大海,涌动着无数的浪花,拥抱着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这句话描绘了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繁荣。
各个文明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景观。
3. "帝国的崛起和灭亡是历史的常态,君王的荣辱永远交替演绎着历史的悲喜剧。
"这句话表达了帝国兴衰的循环性,提醒人们历史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个状态,权力的转移和王朝更迭一直是历史的重要主题。
4. "思想的火花如同星辰一样闪烁,点燃了文明的篝火,照亮了漫长历程中的黑暗之夜。
"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人类思想的重要性,思想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变革。
5. "科技的进步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刺穿尘世的迷雾,又可能引发毁灭性的破坏力量。
"这句话提醒人们技术进步的双重性质,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6.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悲哀,而和平是我们共同追寻的梦想。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悲惨,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追求的一致渴望。
7. "勇气和智慧是历史的伙伴,两者相互依赖才能创造出辉煌的篇章。
"这句话强调了历史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既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又需要智慧去应对复杂的局面。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叙述风格吸引了无数历史爱好者。
《全球通史》好句

《全球通史》好句
1.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3. 历史的进程是复杂的,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也蕴含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4.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是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的宝库。
5. 历史的研究需要客观、全面的视角,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更不能将历史简单地归结为个人或某个群体的意志。
6.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掩盖在时间的尘埃之下,我们需要通过考古、文献等手段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7. 历史的发展是多元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 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记忆,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珍惜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化。
9. 历史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10. 历史是一部宏大的史诗,每一个个体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和行为都会对历史产生影响。
《全球通史》经典名言2

《全球通史》经典名言21经济平等和社位地位相同;是新石器时代的村社的明显特征2美国有位人类学者说,"在印第安人的村庄里,不可能村子的一头是饥饿与贫困……而村子的其他地方却生活富裕。
"……3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4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5从整体上综观全球,农业革命对种族的影响是,给束了长达数千年的种族平衡,建立起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蒙古种人、高加索种人和黑人的优势。
6城市的建立,是为了生活,为了能过上好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7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8公元前2500年的文献记载说,一块大麦田的平均产量是播种量的86倍!9到公元前3000年时,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已普遍使用,并传入印度;到公元前14O0年时,还传入遥远的中国。
牛拉犁的意义就在于,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动力。
从这一意义上说,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
10城市的出现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增长11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发明。
12传统的议会只敢畏畏缩缩地表示反对,结果,日益被永久的、世袭的王权所排挤,最后被取代。
13埃及文明起于约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1500年,中美洲和秘鲁的文明起于约公元前500年。
14如此发展的最终结果,形成了具有共同的一般格局的各大文明,不过,它们各自仍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或类型。
这些不同的类型是在长达数千年的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定形的,所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一直持续到今天。
全球通史经典语句

全球通史经典语句一、人类历史的起源1.1 人类的进化之路•万物一源,人类的起源可追溯至非洲大陆的早期智人。
•人类的进化是一部从直立行走到智慧灵巧的演化史。
1.2 文明的萌芽•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燃火和社会结构的形成象征着文明的初步孕育。
1.3 农业革命的重要性•农业的兴起引领人类从游牧社会向永久定居的农耕文明转变。
•农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带来了社会分工和财富集中的问题。
1.4 农业文明的崛起•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城市的兴起和文明的繁荣。
•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印度、中国,农业文明在不同地区展现出独特的特点与魅力。
二、古代文明的辉煌2.1 古希腊哲学与民主制度•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想与洞见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开创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新纪元。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后世政治体系的演进提供了范本与启示。
2.2 罗马帝国的兴亡与世界遗产•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庞大且持久的古代文明之一。
•罗马的法律体系、道路建设和文化传承,成为了西方文明的基石。
2.3 唐朝的繁荣与辉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以其开放、繁荣、和谐的特点影响了后世。
•唐朝的文化、科技以及经济状况是古代中国的巅峰之作。
2.4 印度古代文明的瑰宝•印度的历史悠久,古代的印度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与哲学特色而闻名于世。
•印度古代文明的成就包括宗教、文化艺术和科学等诸多领域。
三、现代世界的崛起3.1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使欧洲走出封建主义的束缚,带来了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意识。
•文艺复兴以及科学革命的兴起激发了人类创造力的巅峰。
3.2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主义•新大陆的发现展开了欧洲殖民主义的大幕,也带来了地理、经济、文化上的全球连接。
•殖民主义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衍变。
3.3 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
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2 1500年以前的各人类社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
不过,这种闭塞状态从来不是绝对的。
3 1500年以后,由于人类的通讯联系日渐加强、交通工具不断发达,
整个地球以加速度日益缩小,现在,竟被人们称为"宇宙飞船式的地球"或"地球村"。
4 新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术,从而导致了城市生活和文明的产生。
这些技术发源于中东,并
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
文明、中东文明和欧洲文明。
5 15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这种平衡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西方促成的
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
6 20世纪的历史,实质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是西方的技术和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
道路的历史。
7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
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
8 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
间的可接近性
9 那些处于闭塞状态下的民族,既得不到外来的促进,也没有外来的威
胁,因而,被淘汰的压力对它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它们可以按原来的状
况过上几千年而不危及其生存。
10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不应把欧亚大陆看作是由欧洲和亚洲这两块大
陆组成的,而应看作是由中东、印度、中国、欧洲和欧亚大陆中部草原
地区这五失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地区组成的。
11美洲印第安人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因为他们于15000年前,从亚洲东北部渡海到美洲之后,一直处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
12 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人类能看到自身无穷尽的
变化。
13 火的控制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
把人类祖先从本身能量供应极
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祖先得以经历冰河时代而幸存下来
14 随着人类对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不久就有可能
做到,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遗传因子
15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
所有这一切使人类能适应自然环境和相互间的关系。
16 要建立完备的政治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是决不可能的。
17 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的实质是协作。
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和集团
都是相互协作的团体,他们共同为生存而进行艰巨的斗争。
18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亲属关系所具有的温暖的结合力渗透并决定了
整个社会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
19 旧石器时代的社会抱成一团的亲属关系的结合力既予人慰籍,又给人一种压抑感
20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能满足人们心灵上的需求,可这是一条走不
通的死胡同
21 农业革命引起了都市化、阶级分化和社会分裂的连锁反应,从而从
根本上破坏了原始社会引人注目的平等
22 每一次壮观的人口激增都是在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时发生的
23 无论何时,适应性最强的种类,即利用自然环境最有效的种类,总
是那些在其活动范围中占优势、并不断扩展其活动范围的种类
24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种族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决定了人类大
家造今天的成员组成、各成员的地位及相互间的关系
25 中国的小麦和大麦是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从中东引进
26 约公元前7000年时,在墨西哥中部高原半沙漠的凹地里,开始了对玉米的栽培
27 玉米传到美洲西南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
28 北美洲东部的印第安人直到约公元800年时,由于培植成功了玉米、蚕豆和南瓜的若干新品种,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才使农
业成为自己的主要生活来源
29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
区;美洲的玉米区;欧洲、中东、北非、中亚以及从中亚到印度河和黄
河流域这一地带的小麦区
30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产生,之所以能在全球居统治地位直至今日,是因为这些大河流域和其他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
物力和人力
31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32 定居生活也使部落政治组织取代诸游猎民族的单独的群体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