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医学影像科工作指标及管理要求.()
![医学影像科工作指标及管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064433252d380eb62946d2b.png)
医学影像科工作指标及管理要求(100分)应得实得项目及要求评分标准分分①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缺一项扣0.5分。
1 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②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能满足临床需要;X 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 24 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5 小时×7 天的急诊检查服务,做不到一项扣0.5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分。
要。
④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缺一项扣0.5分。
⑤各类影像检查无统一编码,未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扣0.5分。
①医技人员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 2 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缺一项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扣0.5分。
2 结构合理。
②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各专业组设臵合理,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①科室未制定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无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各扣0.5分。
②科室人员未经过相关培训,不熟悉紧急意外抢 3 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救预案流程,不具备紧急抢救能力一人次扣0.5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分。
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与③未建立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 5 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流程,扣0.5分。
的机制与流程。
④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做不到一项扣0.5分。
①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有质量控制指标,缺一项扣0.5分。
4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②科室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 5 职责,开展质量控制。
医技科室质控自查记录本 影像
![医技科室质控自查记录本 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5909ac7e2e3f5727a5e96277.png)
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记录本
科室医学影像科
科主任钱彬
年度2016
1.
2.
3.
4.
5.
6.
7.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
科室质量小组管理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计划
2、负责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3、负责建立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落实
4、每个月对本科室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质量与安全检查,召开会议对相关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全科进行通报。
注:一人至少负责一项,如有更换,及时在姓名栏注明,并标明时间。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1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2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3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4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5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6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7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8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9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10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11月自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2016年12月自查
2016年业务培训记录表
填表说明:本表为科室培训课程,每月2次;2016年医疗安全教育记录表
第1季度质量与安全自查总结分析本季度自查发现的问题汇总:
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落实追踪:
质控医生签名:日期:
年度质量与安全自查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影像科)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影像科)](https://img.taocdn.com/s3/m/4a3f657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8.png)
晴隆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影像科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相关(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
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2。
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3。
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
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6。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 1。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2。
CT检查阳性率≥70%。
3。
MRI检查阳性率≥70%。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5。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三)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服务能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普通放射、介入放射、DR或CR、数字胃肠X线机、CT、1.实地检查普通放射和CT是否提供24小时值班服务,存在脱岗现象,每次扣20MRI等)能满足医院临床日常诊疗需求;分;普通放射和CT有医师值班,能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对急、重症患者,可2。
实地查看或询问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床旁检查接到电话后15分钟内是否到行床边放射检查;位;不宜搬动的其他病人在申请6小时内是否完成,一项超时扣10分;放射科普通平片检查:急诊30分钟内出报告,平诊2小时内出报告;大型3。
现场查看急诊平片、平诊及大型设备如CT、MRI出具报告时间。
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4。
每月由监审科到临床各科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每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医院对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医院对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3a633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6.png)
医院对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其质量和安全管理指标需要得到严格的把控。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科学的安全措施,确保放射科的安全运营。
质量管理指标
医院对放射科的质量管理指标主要包括:
- 设备质量控制
- 人员培训和资质管理
- 图像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 病例数据管理
医院应该对放射科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质量符合技术标准,保证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
医院还应该对放射科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考核,硬件和软件设备的使用都需要得到训练和授权。
此外,医院还应该建立病例数据管理规范,确保病例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安全管理指标
医院对放射科的安全管理指标主要包括:
- 放射源管理
- 辐射防护管理
-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 安全培训和管理
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放射源管理流程,确保放射源的收发存运、使用、管理、监测等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管理规定。
医院还应该建
立科学的辐射防护措施,强化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的控制。
对于突发事件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并将其纳入
医院日常管理中。
医院还应该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综上所述,医院对放射科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和认真把控。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医院可以保证放射科工作的高效有序和安全稳定。
放射(CT)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统计分析表(月质控)
![放射(CT)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统计分析表(月质控)](https://img.taocdn.com/s3/m/5aefd75c0c22590103029d8a.png)
7
仪器保养与维修
a、仪器定期保养(次/月)
保养日期
保养内容
保养人
b、仪器维修(次/月)
次/月
故障日期
维修日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障原因
验收人
8
不良事件
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做好内容记录。(份/月)
份/月
发生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上报日期
上报人
9
工作量统计
项目
阳性率
(12月)人次
(1月)人次
X线
CT
体检
乳腺钼靶
透视
造影
10
科室分析指标变化趋势意见
11
存在
问题
12
原因
分析
13
整改
措施
科主任签字:年月日
14
质控组
人员
张德懋张玲珍王建芳牛红梅杨志美武晓东冀丽萍李秀花来静
魏鑫
15
反馈
意见
(此栏格式固定/医务科填写)医务科主任签字:年月日
16
效果
评价
(此栏格式固定/医务科填写)医务科主任签字:年月日
图像清晰度
放射体位投照准确度
图像信息与检查申请单一致率(%)
3
诊断报告 质量
诊断报告单签发准时率(%)
诊断报告单内容完整、描述科学率(%)
诊断报告结论与临床诊断符合率(%)
诊断报告及时,急诊半小时内,普通1小时,书写内容全面
诊断报告签名要符合要求,及时保存,有审核医师签名。
不合格胶片,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不出报告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
4
最新医学影像(超声)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最新医学影像(超声)质量管理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6231cd10661ed9ac51f34d.png)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扣分及原因
得分
1、科室质 量管理
1、科室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质控方案及 质控计划;
3、按质控计划开展质控检查工作。
12
1、无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扣3分;
2、无质控方案扣4分;
3、无质控工作计划扣3分;
4、质控计划未落实扣2分。
11
1、 无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扣3分;
2、 无《重点病例随访记录》本扣5分,记录不详 扣0.5分/例;
3、 科室无质量评价自查分析总结资料扣3分。
8、疑难病 例讨论管 理
每月应进行疑难病例、误诊病例、典 型病历讨论,并记录于《疑难病例讨 论记录》本中。
6
无《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或未讨论扣6分,记录
2、 无资格的人员审核签发报告每张扣1分;
3、 检查出具报告的时限不达标每例扣0.5分。
12、质控督 查记录
每月对上月质控中发现的问题项目进 行再次质控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及3、质控会 议记录
每月召开质控会议进行质控分析、评 价及整改并记录。质控分析以本月开 展的各项质控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为 依据。
分,资料丢失每份扣1分。
11、医学影 像诊断报 告管理
1、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准确、表达清 楚,无非专业用语,图像描述与诊断 结论符合,检查报告能为临床提供有 效信息;
2、报告必须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审核签 发;
3、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时限:超声检查 报告时间w30分钟。
8
1、 检查报告单书写情况不达标每张扣1分;
3、帐物不符扣1分;
4、无交接检查记录扣2分。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https://img.taocdn.com/s3/m/1cb59dfc19e8b8f67c1cb94f.png)
质控员(签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1
科室运行
急救、生命支持类物品完好率 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执行率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 影像报告误诊率
: 目标值:≤3 : 目标值:100%
影像科每月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执行率 3 医疗质量 管理 报告单规范率 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 目标值:100% : 目标值: 10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执行率 六大病种急诊绿色通道执行率及规范率 X线检查阳性率 4 医院感染 控制指标 手卫生依从性 手卫生洗手正确率 :目标值:60% : 目标值:≥95%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 月份)
序号 总收入: 科室支出: 消防器材完好率 2 设备仪器 管理 抢救车管理规范率 指标内容 元, 去年同期收入: 元,去年同期支出: ; 目标值:100% ; 目标值:100% ; 目标值:100% ; 目标值:100% ; 目标值:≥90% 元 元 与同期比 变化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值:100% : 目标值:100%
: 目标值:≥95% : 目标值:≥90%
5
其他指标
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本科室服务满意度
分析及整改措施: 本月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中超标的指标有: 内。 1、 指标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2、 指标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其他指标均控制在核定标准
科主任(签名):
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
![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https://img.taocdn.com/s3/m/452119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c.png)
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标题: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引言概述: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是放射科室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记录和分析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流程,确保放射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质量控制记录单的内容和作用。
一、质量控制指标1.1 放射剂量控制1.2 影像质量控制1.3 设备性能控制二、记录单的填写要点2.1 基本信息填写2.2 质量控制指标记录2.3 异常情况记录三、质量控制分析与评估3.1 数据分析方法3.2 质量控制结果评估3.3 问题发现与改进措施四、放射科质量管理体系4.1 目标和指标设定4.2 质量管理流程4.3 质量管理文件和培训五、质量控制记录单的作用与意义5.1 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5.2 保障患者安全5.3 促进科研与学术交流一、质量控制指标1.1 放射剂量控制:记录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包括暴光剂量和剂量率,以确保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1.2 影像质量控制:记录影像质量参数,如分辨率、对照度、噪声等,以保证影像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1.3 设备性能控制:记录设备的性能指标,如灵敏度、线性度、几何失真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二、记录单的填写要点2.1 基本信息填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2 质量控制指标记录: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记录每一个质量控制指标的数值,如剂量值、影像质量参数值等。
2.3 异常情况记录:如发现剂量异常、影像质量问题等,要详细记录异常情况的描述和处理措施。
三、质量控制分析与评估3.1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以找出数据的规律和异常情况。
3.2 质量控制结果评估:根据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要求,对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3.3 问题发现与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改进工作流程等,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f6396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c.png)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填报日期: 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重点疾病名称例数死亡例数二周内再住院例数* 一月内再住院例数1. 急性心肌梗塞2. 充血性心力衰竭3. 脑出血和脑梗塞. 创伤性颅脑损伤5.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6.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7. 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0.结节性甲状腺肿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12.前列腺增生13.肾功能衰竭14.败血症(成人)15.高血压病(成人)16.急性胰腺炎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1.甲状腺切除术2.半月板摘除术3.子宫摘除术4.剖宫产术5.腹股沟斜疝修补术6.阑尾切除术7.乳腺手术* 这18种手术的具体ICD-9-CM-3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三)麻醉监测指标麻醉总例数1.麻醉总例数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数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4.麻醉复苏管理数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例数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类指标10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类指标并发症与安全事件发生率(%)* 严重程度1. 住院患者压疮2..医院内跌倒/坠床3.择期手术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率6. 输血/输液反应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第二诊断)* 在计算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时,分子和分母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的相关说明。
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统计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65d2fa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b.png)
医务科
可转换感染性疾病床位数占 医院开放床位数的比例
可转换感染性疾病床
位数:56
7.6
手工统计
医务科
表4运行指标(3个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数据来源
责任科室
相关手术科室年手术人次占其出院人次比例
无法统计
医务科
开放床位使用率
77.8
手工统计
医务科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
32.86%
财务报表
财务科
无法统计
医务科
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生例数和发生率
ICD-10编码:R96.0,R96.1,I46.1的手术出院患者
无法统计
医务科
手术患者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例数和发生率
ICD-10编码:J96.0,J96.1,J96.9的手术出院患者
无法统计
医务科
手术患者手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E89.0至E89.9的手术出院患者
无法统计
医务科
与手术/操作相关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
ICD-10编码:T81.4的手术出院患者
7例0.27%。
杏林医院 感染实时 监控系统 软件
院感科
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例数和发生率
ICD-10编码:T815T81.6的手术出院患者
无法统计
医务科
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
ICD-10编码:T88.2至T88.5的手术出院患者
无法统计
医务科
口腔
K11.4,S04.3,S045T81.2的手术出院患者
无法统计
医务科
植入物的并发症(不包括脓毒症)发生例数和发生 率
心脏和 血管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1af9da4ddccda38366baf54.png)
(2)膝关节侧位: ①诊断学要求: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小梁清晰可见;周 围软组织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 ②体位显示标准: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 重合;髌骨呈侧位(平行四边形)显示,无双边,股髌关节间 隙完全显示;腓骨小头前1/3与胫骨重叠;股骨与胫骨长轴线夹 角为120°~130°; ③技术条件:55~65kV;10~12mAs;曝光时间小于 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一);FFD为100~120cm;屏-片 组合(感度级)为2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一);总 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 ④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 ⑤照片选点密度范围:关节腔前缘为1.2~1.4;关节内后 缘为1.0~1.2;胫骨上端中点为0.6~0.7;髌骨中点为0.8~0.9。
自1990年以来,IEC发布了影像诊断部门 QA总则、X线CT装置的日常/定期检测管 理、X线防护用具的日常/定期检测管理等 几十个有关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标准化文 件。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世界上最 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是国际标准化 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的任务是促 进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及其有关活动,以利于 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交流,以及在知识、科学、 技术和经济活动中发展国际间的相互合作。
2.膝关节 (1)膝关节前后正位: ①诊断学要求: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小梁清晰可见;髌 骨隐约可见,周围软组织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 0.5mm。 ②体位显示标准:照片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周围软 组织;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腓骨小 头与胫骨仅有少部分重叠(约为腓骨小头的1/3)。 ③技术条件:管电压为55~65kV;毫安秒为10~12mAs; 曝光时间小于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一);FFD为100~ 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200;焦点为0.6mm;滤线 栅为(一);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 ④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 ⑤照片选点密度范围:软组织(腓骨小头旁)为1.7~1.8; 关节内外腔为0.9~1.1;股骨皮质为0.4~0.5;股骨与髌骨重 叠区中点为0.4~0.5;胫骨上端中点为0.55~0.65。
放射医学质量控制检查评分表
![放射医学质量控制检查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b11914eaa417866fb84a8ed6.png)
得分 (注明扣分
理由)
1.科室检查设备 (×分)。 2.辐射防护设备 (x分)。 科室设备 3.磁共振成像安 及相关 全保障装置(× 设备配置 分)。 4. 信息化设备 (×分) 5.急救设备(× 分)。
1.科室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各
种设备性能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
合格。2.检查防护屏、防护门、
防护室、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现场检查相关设 备配置是否符合
规范要求。
铅橡胶防护用品是否符合相应要
求。
3.检查磁共振检查
室外安全提醒标识是否完整、醒
目,安全须知是否能正确传达给
患者及家属以告知情况,有条件
者可安装铁磁物探测系统,提供
MRI安全的代步工具及监护设备。
4.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RIS和
PACS,并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分值
检查方式
评分标准
5.各检查及介人诊疗室应备有抢 救车(按要求放置急救药品及急救
用品)、输液架、吸痰器和氧气; 导管室还应备置心电监护仪、除
颤器以及相应消毒设备;应与医 院相关科室建立急救保障机制。
6.根据各项要求酌情给分或扣分
1.现场查看对比 。 1.参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
2.现场考核工作 求考核相关工作人员。
人员辅助药品使 3.根据考核情况给分或扣分。 用范围、使用方
法及禁忌证等。
1.科室人员职责
科室规章 制度
及岗位职责(× 分)。 2.科室各项制度
及预案(×分)。
1.现场查看各级 人员职责是否公 示、各级人员实 际工作情况,随 机抽考人员职责
及岗位职责。 2. 查看相关制度 是否完善,现场 考核工作人员是 否熟悉且落实。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表模板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903fc06edb6f1afe001f71.png)
②员工对《条例》内容不了解
③医护人员不掌握紧急封存反应标本的程序
④未制定“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⑤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
⑥未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
⑦医疗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
⑧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事故
⑨缺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①缺全员培训计划
②缺业务学习年度计划
③员工对总体质量监控指标与持续改进的措施
④缺培训记录
1
1
1
1
5
4、制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诊断医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事先培训,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一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项目
①无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
⑩甲片率、废片率、阳性率等指标每项不达标扣0.5分
1
2
1
1.5
1.5
1.5
1.5
1
1
2
5
5、有临床随访、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制度,有为 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制度。有临床对医学影像服务项目质量的评价记录。科主任与各专业负责人、临床医师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有记录。
①缺临床随访、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制度
②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③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④无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⑤新技术新业务未进行事先培训
⑥诊断医师学历不符合要求
1
1
1
0.5
1
0.5
二、
工作
规范
(50)
5
1、有常规、急诊的医学影像专业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专业设置及设备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分组、制度、职责及具体实施方案)
![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分组、制度、职责及具体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45c2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4.png)
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分组、制度、职责及具体实施方案)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为了保障医疗、护理、院感及各种非医疗等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监控和管理,医学影像科设立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该小组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作,对科室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科室副主任担任副组长,骨干医师、骨干技师和护理组长担任成员,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明确。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应急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辐射安全管理小组、院感管理小组、药品(耗材)进销存管理小组。
各小组负责对科室各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日常医疗、护理、院感等工作、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及护理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各种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及耗材使用、医疗纠纷隐患、危化品管理等进行日常督查、管理,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各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小组工作会议,对科室质量管理及安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评价。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成员要及时认真完成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督促、落实医院各专项管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本科提出的质量与安全整改意见,按要求定期填报各种质控表及有关数据信息。
对XXX发生缺陷、差错、纠纷、事故的责任人,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要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必要时召开科务会进行通报,防止类似情况重复发生。
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下设各小组,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应急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辐射安全管理小组、院感管理小组、药品(耗材)进销存管理小组。
各小组负责管理日常医疗、护理、院感等工作,确保科室各项核心制度得到执行。
同时,对医疗器械及耗材使用、医疗纠纷隐患、危化品管理等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3289ac9aef8941ea76e055b.png)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影像科质量管理记录册
![影像科质量管理记录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a42dcbaef8941ea76e05d1.png)
南召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记录册科室 _____影像科_____科主任 _____马庆龙_____年度 _____2018_____科室管理记录册目录1、科室人员基本情况2、管理小组名单3、科室质量管理目标4、科室安全管理目标5、科研、教学、新业务管理目标6、科室工作管理质量计划6、1-12月份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医疗质量与安全总体评价及改进7、科研及新技术项目开展情况记录8、科室工作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9、科室“三基”培训课程表10、科室“三基”培训季度总结11、科室季度医疗安全教育记录12、论文(杂志及会议)登记13、年终管理工作总结科室人员基本情况科室人员基本情况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科室质量小组管理职责: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计划2、负责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3、负责建立科室医疗质量和病案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落实科室质量管理目标科室安全管理目标科研、教学、新业务管理目标2018年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一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一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二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二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三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三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四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四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五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五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六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六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七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七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八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八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科主任签名:九月份影像科医疗质量自查评分记录九月份影像科质量自查情况分析评价及整改意见。
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
![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f7fea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5.png)
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引言概述: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监测和评估影像科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诊疗质量。
下面将从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的建立、内容、管理、评估和改进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1.1 确定记录内容: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应包括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情况、质量控制测试结果、异常情况处理记录等内容。
1.2 制定记录格式: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格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1.3 建立记录管理制度:明确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的填写、保存、查阅、归档等管理制度,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内容2.1 影像设备维护记录:记录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情况,包括清洁、消毒、维修等内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2 校准情况记录:记录影像设备的定期校准情况,包括校准时间、结果等信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质量控制测试记录:记录影像科进行的各项质量控制测试结果,如分辨力、对比度、噪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管理3.1 填写要求:规定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的填写要求,包括填写人员、时间、内容等,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保存和归档:建立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和归档制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记录的保存和整理。
3.3 查阅和审核:明确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的查阅和审核程序,确保记录的及时查阅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评估4.1 定期评估:定期对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进行评估,分析记录内容、填写情况、异常情况处理等,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2 质量指标分析:根据影像科质量控制记录中的质量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评估影像科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4.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影像科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00c3338866fb84ae45c8dac.png)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一)科级质量控制指标: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60%良级率≥35%废片率≤2%2.片合格率≥95%(二)检测计划: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
2.设备因素监测:(1)电源条件:认真检查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2)X线机及CT机、核磁机等:请医疗设备科于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保持误差小于标准数值。
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激光相机监测:(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
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
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
(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4.自动洗片机:参照使用说明书内容要求。
影像学检查照片质量等级标准(一)甲级片标准: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其余具体请参照我院《锡盟医院医学影像科技术操作规范》。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渍、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填充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要求。
(二)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四)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标分析:
存在问题:
100%
3
医疗质量 管理
(1)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
>90%
(2)影像报告误诊率:%
<3%
(3)影像科每月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执行率:%
100%
(4)报告单规范率:%
100%
(5)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100%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执行率:%
100%
(7)五大病种急诊绿色通道执行率及规范率:%
医学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CT
(
序 号
管理指标
目标值
同期比变 化趋势
1
科室运行
(1)总收入:元;去年同期收入元。
(2)科至支出:兀;去年冋期支出兀。
2
设备仪器 管理
(1)消防器材完好率:%
100%
(2)抢救车管理规范率:%。
100%
(3)急救、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执率:%
100%
(8)X线检杳阳性率:%
>50%
(9)CT检杳阳性率:%
>70%
(10)MRI检杳阳性率:%
>70%
(11)彩超检杳阳性率:%
>70%
4
院感控制 指标
(1)手卫生依从性:%
100%
(2)手卫生洗手正确率:%
100%
5
其他指标
临床科室人员对本科室服务满意度:%
>90%
分析及整改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或超标指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