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教育改革
新加坡华文教学改革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第 一 阶段发 生在上 世纪 9 0年代 , 其策 略为华 语 作 为母 语 的精英 教育 策略 。 即在 不影 响英语作 为第一 语 言的前提 下 , 强调华语 作 为母语 学 习 , 传 承 民族 文 化 和价 值 观 。具 体 举 措 为 : 行 、 加 推 增
“ 特选 学校计 划 ” 扩 大修 读 高 级 华 文 ( 当于 母 , 相
值 。在 当前汉语 国际推广 的新形势下 , 加坡华 文教学 改革在方 向、 新 思路 、 举措等多方 面具有启迪 和借
鉴意义 。本文从汉语国际推广本地化 、 编写针对性教材 、 改进教学 方法 、 强师资 队伍 建设等方 面论述 加
了新加坡华文教学改革可资借鉴 之处 。
【 关键词 】 汉语 国际推广 ; 因地制宜 ; 因材施教 ; 教学管理 ; 多元化
( ) 时俱 进 、 一 与 自我检 讨— — 华文 教 学不 断 调整 与改革
学 改革 。 20 04年 2月 , 加坡 教 育 部成 立 “ 文课 程 新 华
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 其成员由各级各类官员、 , 专 家 、 者构 成 。委 员会 的任 务 主要 是 阐明各 类 学
华 文课 程 的教 学 目标 及 其 教 学 对象 , 以及 对 课程 内容 、 教学法 、 测试 等全 面加 以检讨 。委 员会举行
20 0 9年 7月
第7 卷第 4 期
云南师 范大学 学报 ( 对外 汉语 教学 与研究 版 )
J 1 ,2 0 u. 0 9
Vo. . 1 7 No 4
新 加 坡 华 文教 学 改革 对 汉 语速成学 院 , 北京 10 8 ) 00 3
与 日俱增 , 家长 与学 生 普 遍 认 为学 习华 文 是重 要 的。在此 形势 下 , 加 坡 掀 起 了新 一 轮 的华 文教 新
新加坡中学明年起将改革华文课程和教材
今 后 以创 意式 教 学法 激 励 学 生学 习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学 奖学 金 得 主张 国锋 则 是 受 他 的老 师 , 一 教 另 名 奖学金 得 主梁 晶玲 ( 四十 多岁 ) 的影 响 , 而成 为一 名 优秀 的教育者 。
对象 是 2 0 0 2学 年至 2 0 0 8学 年 的学 生 , 按照 年级 分
项 来 自美 国的调查 显示 。 国学 生在 使用 了 美
新加 坡 的数学教 材之后 , 数学 成绩显 著提 高 。
19 9 8年以来 ,美 国部分学校开始使用新 加坡 名 创 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 “r r tm t so 了解 P mayMah a c"为 i i
使用效果 , 门针对数学科学 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的 专
美 国 罗 森 鲍 姆 基 金 会 ( h ar l n ul T e G bi l a d P a ea R sn a m F u dt n组织 了一项长期跟踪性调查 。 oe b u o n a o ) i
得 者 ) 是一 个很 好 的例 子 。教师 张 国锋 以富有 创 就
示 , 加坡 的数 学 教育模 式有 利 于让孩 子更好 地 接 新
受单 调 的数学原 理 。
除美 国外 ,目前 全球 已有 4 5个 国家 使用 新 加 坡 的数学 教材 。该 教材 除英语 版本 外 . 还被 编译 成
西班牙语 、 、 法语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 旧
M r co r i f eci ) et hls p o Tah g。髓 iS ah r n
新 旧华 文课 程 最 明显 的不 同是 例 、 先 后说 、 练 ” 原则 ( 再 的 即在 教 授学 生一 项技 能 时 , 教师 会先 给例 子 和解说 这项
新加坡的中文教育
新加坡的中文教育今天新加坡从政府到绝大部分的民众都已经意识到不懂中文势必在竞争中被淘汰的道理,连马来族、印族的家长都主动要求小孩学习中文作为“母语”,可谓“风水轮流转”了。
但因为家长们中文程度不高,现在新一代的本地小孩(除了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之外)普遍还是处在望华文生畏的阶段。
教育部几次改革,还把华语教育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来学习(当然等级比较差的将来不能进入大学某些特定的专业,就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够通过努力逐步提高新加坡人的华文能力。
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除了对华语从漠视到重视的历程外,还有两次比较大规模的政府倡导的全民运动,即上面提到的“讲华语运动”和最近几年的“讲正确英语运动”。
新加坡式的英语,即 Singlish,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对这种方言式英语的总结是清辅音浊化、重音后置以及文法破碎化。
其实这几条也是整个东南亚的前英国殖民地地区英语的显著特征:东南亚地区原本的各种语言都没有类似于英语中的清辅音的发音,也没有卷舌音,所以学英文的时候很容易把 “t”念成“d”,“three”念成“ tree”。
跟本地人说话,说“ three”没人听得懂,一定得说“ tree”。
马来语的单词重音几乎全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学英文的时候也照此办理(估计最开始教当地人英文的传教士们还没使用国际音标这种东西,最奇怪的是新加坡好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却不在学校教授音标的国家);以前教英文都是速成式的教法,洋泾浜也不在乎,所以文法、语序都不在乎,反正大家互相能明白就行了。
最后还要在英语中掺杂马来语、闽南语甚至其他中国南部沿海方言的一些单词,就形成了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语言”。
下面是一段经常能在公司同事间听到的对话:A: Lader where do makan ah?B: Basar loh!A: Sa-de-de jus wen leh…B: Den ko-pi-tiam loh!这段话大概除了新加坡人(加上部分马来西亚人)之外,没有人能懂,翻译过来是:A: Later where (shall we go) to eat (lunch, dinner, etc.)?(makan是马来语“食物 ”之意,也可以作为动词“吃”解,名词作动词用是马来语的一大特色)B: (How about) Basar?(Basar是马来语“市集”之意,在新加坡也可以指同时附设大排档的市集中心。
从《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探讨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改革1
从《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探讨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改革[摘要] 近年来新加坡针对本国华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的华文教育做出来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新加坡教育部根据本国的语言政策制定出《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等相关课程标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学英语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教育;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一、新加坡语言环境及华文教育概况(一)新加坡的语言环境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
2011年中新加坡人口临时数字为526万,其中327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公民中华人即汉族占人口的74.1%,而马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和欧亚裔占3.3%。
要了解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必须先了解新加坡特殊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
新加坡政府的行政语是英语,马来语、华语、印度的淡米尔语和英语则为规定的四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使用的最为广泛。
新加坡政府确定了“多语并存、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教育政策。
学校语言教育也配合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推行双语教育,即以英语教育为主,并根据学生的种族学习本族的母语。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新加坡人基本上能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日常交际。
(二)新加坡华文教育概况华文即汉语普通话,是当地华人使用的正式语言,由于华人占据新加坡总人口比例70%以上,华文理所当然被纳入当地教育的常规科目,是学校开设的重要语言课程之一。
但就华文教育而言,整个社会形势并不容乐观:相当比率的学校虽响应政府提倡的双语或多语教学口号,却实践着以英语为唯一教学语言的模式,致使华文失去实践环境,逐渐演变为一门必须通过课堂才能习得的第二语言。
虽然当地学校的华文教室设备配置方面很先进,但课堂授课模式和方法却较为陈旧。
这主要体现在班级规模大、课堂气氛单调,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主导,按照教纲按部就班地教学,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而学生则机械地听从教师的安排,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开展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开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不断增强,东南亚地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日益高涨。
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开展,将有助于加强东南亚地区华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一、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现状目前,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都有相当规模的华文教育体系。
这些国家中,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华文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在新加坡,华文教育是全面的,以新加坡华文教育理事会为主导,涵盖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也占有一定规模,主要由华文学校和华文独中来进行;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华文教育相对不太完善,主要以社区学校和周末学校的形式存在。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受到当地语言和文化的冲击,华文教育在实践中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华文教育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和边远地区。
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还需要更深入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刻的中华文化教育。
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教育,应当首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尊师重道、孝道忠诚、礼仪廉耻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更能够内化其价值观,成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才。
2.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教育,还应当注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在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新加坡华文教育述评
新加坡 是一个面 积不 足70 0 平方 公里 的城市 国
家 ,人 口4 6 。其 中 ,华人 占7 .%。 l 6 年 独 8万 67 95 立 建 国后 ,新 加坡 一 直推 行 “以英 语 为主 、族群 母语 为辅 ”的双 语教 育政 策 。作 为华 族聚 居 的 国 家 ,新加 坡华 文 教学 在提 高学 生识 字 水准 方 面 开 展 了有益 的探 讨和实 践 。
公私 机构 重视 ,并 成 为求职 者竞 争职 位 的重 要条 件 ,华族 对提 高华 文教 学水 准 日显 迫切 。19 、 9 2 19 和2 0 年 ,新 加 坡 由政 府 重 要 成 员 直 接 领 99 04
坡 基本 建立 了高 级华 文和 华 文/ 华文B为两 翼 的三 层 次 差异 性华 文课 程 体 系 。对 一 般华 文学 生 ,在 语 言技 能培 养 上采 取 先 听说 、再 读 、后写 分段 处
62—
徐雪 瑛 :新加坡华文 教育述评
是识字 。
华 文B课程 内容 水平 不 高 ,但 总 比勉强 这 些 学 生 学 习, 以至 最 后全 盘 放弃 要好 。 ̄ 2 0 年 ,新 加 J 10 4
二、新加坡华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随着 中 国经 济 实力 的迅速 成 长 ,华 文 的使用 价值 不断 提高 ,雇 员 的华文 能力 越来 越 被新 加坡
新 加坡 实施 十年 义 务 教育 ( 小学 六 年加 初 中
四年 ) ,华 文教 学 的基 本 对象 是 华族 学 生 。华 文
表 I新加坡华族 中小学学生家长与 子女交谈用语
资料来源:新加坡教育部: 《 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20 t 04 ”
新加坡“新生代”的华文教育
华语学习不仅是新加坡华人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华文传播的重要途径。
文|杨 宁 王 晴新加坡“新生代”的华文教育82- 直通台港澳侨-EXPRESS“双语政策”是新加坡独特的国家政策,为新加坡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新加坡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新加坡本地的双语优势正在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如何吸引年轻人学习华语成为新加坡政府面临的难题。
前不久,新加坡第五届“与声剧来”广播剧创作比赛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举行颁奖典礼。
这次比赛不仅参赛人数创新高,同时出现了非华族的获奖者。
华语的魅力吸引了非华族人的学习,带动了华文的跨族群传播。
在“新生代”的华文教育中,新加坡仍需有所作为。
双语优势渐弱新加坡政府规定,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要学习母语:华人要学习华语,马来西亚人要学习马来语。
这种双语政策赋予新加坡独特的语言优势与文化魅力。
在华人占据70%以上人口的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新加坡华人社会,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息息相关。
“因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理方位,1965年独立之后的新加坡,力求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在语言文字上大力推广英语教育。
在文化和政府层面,也力推‘向西方学习’的政策。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张应龙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段颖也表示:“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李光耀的政治布局和国际视野都有很大关系,从最初淡化华文教育到最后重视华文教育,对外,随冷战、新美关系、新中关系变化而有所变化,对内则与政府的族群治理政策相关联。
”新加坡的语言教育实质上是确立了英语至上的教育政策。
华语作为华人的母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语言工具。
但双语并行,确为新加坡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光耀先生曾自豪地将双语政策称为“建国基石之一”。
他曾说道,正是由于新加坡这种独特的双语优势,才使得新加坡在不丢失文化传统及华文这个大市场的基础上又能够与世界自由对话,实现充分的国际化。
然而目前新加坡的双语政策也面临着挑战。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堂教学实施的特点及启示
一
、
教 师 为 主导 ,学 生 为 主体
新加 坡 中 学华 文 课 堂教 学 不 管是 教 学 目标 的 没定还 是 教 生学 习 为主 体 。相 关部 门在 教材 的编 写方 面 足 以体现 照顾 学 生 的差 异性 及 学 生 的不 同学 习需 求 ,体 现 了学 生 的主 体性 ,
地位又 推 行 了一 系 列 新 的华 语教 育 政 策 ,对 华 语 教学 进 行 了系 列 改革 。
学 习华 文 能 力差 异 、 让学 生 多 听 多 读、 夹 学 习 的 “ 元 教 乐 单
不 会 错过 中 经济 崛 起 的机 遇 ,除 了与 中国进 行 一 些 商 贸合 学模 式 ”和 “ 新教 学 法 ” 。
一
层 的体 悟 ,对 生命 有 更 迫 切 的 思索 。
有价值的生命 ,语文课堂充满着情感、意义、智慧、价值 的
语文教学 以其独特 的方式对生命教育进行着阐释 ,生命
交织 与 碰撞 。语 文 课 堂要 促进 生命 的发 展 ,就要 融 会 生 命 的 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贯穿更好地实现 了教育的价值,生命教 教 育 ,借助 身 教 这 一 更具 说服 力 的教 学方 法 来 塑造 人 格 、涵 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更加促进 了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 育心 灵 。 “ 教 ,在 狭 义 } 身 是指 在 课 堂教 学 中 教师 要 为 学生 愿 在语 文 教 学 中 生命 教 育 的关 照 下 ,学 生 生 命 能够 得 到理 性 树立 榜 样 , 以 自身 形象 塑 造 学 生形 象 ;广 义 上则 意味 着 教师 的终 极 关怀 ,和 谐 而美 满 的生 命 家 同 能够 积 极 的构 建 。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探讨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工作计划。
【关键词】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新加坡经济和文化的rapi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华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新加坡教育局于1993年开始启动一项重要的改革——“振兴华文运动”。
该运动试图通过改变华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改变学生对华文教育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最终改善华文教育的质量。
从此,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探讨,分析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该领域的研究着重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历史背景、政策法规、参与方以及制定标准的理念等方面。
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包括教材的组织结构、内容体系、评价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
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如语言难度、文化包容性、内容适应性等方面。
4.提出改进建议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1.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制定背景和理念;(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设计方式和特点;(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4)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从新加坡华侨中学发展看新加坡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新加坡华侨中学发展看新加坡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加坡华侨中学是新加坡著名的华文学校,历史悠久,教育质量高。
然而,从新加坡华侨中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新加坡华文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存在不足。
尽管新加坡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国家,但是中文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对华文产生了厌倦和抵触情绪。
而且,由于新加坡教育体系的特殊性,许多华文教师不得不在快节奏、高压的环境中工作,难以得到自我提升的机会。
这也导致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华文教育质量低下。
其次,新加坡的华文教育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
现在的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批判思维等素质,但是现在的华文教育仍然停留在繁琐的文法、语法知识训练上,缺乏对学生智力、情感、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关注的只是应试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再次,新加坡华文教育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不足,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华文教育应该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然而,现在,学校对中华文化的介绍不够多样化、丰富化,导致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水平低下,同时缺乏对中华文化的兴趣,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实施以下对策: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语言水平和教学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其次,要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比如,可以开展中文学习和中华文化有机结合的课程,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再者,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中华文化,如把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联系起来,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文化传承性、连续性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新加坡华文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问题背后也折射出了未来改善华文教育的方向。
新加坡双语教育模式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新加坡双语教育模式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其中华人是最大的民族群体,汉语也是国家的一种官方语言。
在新加坡,双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模式。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模式对华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探讨新加坡双语教育模式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首先,双语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在双语教育的环境中,华文和英文均被视为正式学科和必修科目。
这种教育模式在确保学生掌握英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华文的学习和使用。
学生需要用汉语说话、阅读和写作。
这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汉语,也更能理解和掌握汉语的用法和规则。
在双语教育的环境中,学生的双语技能可以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从而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双语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双文化意识。
在双语教育的环境中,学生除了学习两种语言外,也学习了两种文化。
学生在学习华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在其他方面对其他文化也有更好的了解和接受能力。
这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使得学生更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素质。
最后,双语教育模式有助于建立国家的多元文化形象。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汉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之一,也体现了新加坡对华人文化的认可和尊重。
双语教育模式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这也有助于建立一个可以包容不同文化、开放和自由的国家形象。
综上所述,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模式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双语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双文化意识,建立了国家的多元文化形象。
在未来,双语教育模式还应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关联研究
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关联研究本文以华文教学改革为主要分界点,将1999年以来的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分为三个时期:阶段一(1999~2004)、阶段二(2005~2010)和阶段三(2011~2016)。
以Kaplan的语言教育政策框架为理论依据,以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声明、报告和课程标准为现实依据,确定了“目标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描述框架,并以此展开描述与分析。
从考制蓝图、题型介绍、输入输出比重、华语知识能力比重、华语能力层次比重、语言层次比重等角度对每阶段小学离校考试(PSLE)的华文试题进行了分析。
在政策解读和试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考试的正、负两种表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每阶段的华语文教育政策既有承前,又有新变。
“发展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和“传递华族文化价值观”这两大总体目标基本不变,各分项目标不断调整。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历次华文教学改革,近年又提出“活学活用”的理念。
三个阶段的华文课程类型设置基本一致,即开设高级华文、华文和基础华文课程供能力强、中、弱的学生修读,但课程选择受限于英文能力。
教材编写建议上,“符合学生认知”、“内容贴近生活”、“与资讯科技结合”贯穿了三个阶段。
教学方法虽不断改进,但差异教学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华文整体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PSLE华文考试的题型题量有所变革,到阶段三基本稳定。
所有试题都存在偏重技能考查的倾向,且有加重趋势。
笔者对华语文教育政策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合理的华文标准;(2)强调华文的社会实用性;(3)课程类型的选择应更综合考虑学生的华语水平和学习兴趣;(4)维护华文考试在关键性考试中的权重地位;(5)设定合理的汉字教学目标;(6)合理规划小学华文课时。
对华文测试提出以下建议:(1)适当增加交际性题型;(2)合理规划试题的知识与技能的比重;(3)处理好试题类型与语言能力层次的关系。
华文教育在新加坡国民身份建设中的作用
华文教育在新加坡国民身份建设中的作用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民。
华文教育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新加坡的国民身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文教育既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也是培养新加坡公民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首先,华文教育在新加坡国民身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华文教育让新加坡年轻一代能够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
通过学习华文,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之处。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内化传统价值观,如尊老、孝道和诚信等,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其次,华文教育还培养了新加坡公民的多元文化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其中华族是主要的种族群体之一。
通过华文教育,新加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华族传统文化,对于华人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艺术具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种多元文化的意识使得新加坡人民更加容纳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华文教育还有助于新加坡公民在国际舞台上提升竞争力。
中国的经济崛起使得中文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
掌握华文可以使新加坡公民更好地与中国及其他华人社区进行交流与合作。
同时,通过学习华文,学生们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发展,为他们未来在国际事务中投身提供了有力基础。
这对于新加坡这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尽管华文教育在新加坡国民身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学习华文会占据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削弱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另一些人则认为,华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推动华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例如,他们鼓励学校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
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同国家的政策略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推广华文教育,毕竟华族文化是东南亚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华教政策在2003年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由于政治动荡以及华裔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确保华文教育的未来。
于是就出台了一项政策,即全民文化课程(Kurikulum Kebangsaan)中的华语教育被纳入国教范畴。
这个政策确保了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华文教育,而不必再到华文学校上课。
此举也被认为是为了减轻马国经济压力,因为学生不再需要到私立华文学校上学,省下了很多经费。
新加坡也是一样,政府积极推动本地知识的发展,而华文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政府在学校中为学生设置了许多进阶课程,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流利的华语。
这些课程还包括一些跨学科课程,例如文化应用课程和华语艺术文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华人文化中去。
此外,新加坡也为那些华裔家庭采取了运作华文学校的措施,确保学生们能够接受到具有全新教育理念和现代化设施的教育。
菲律宾在2001年出台了《共和国法令 9177 号》,这是针对少数民族发展教育的一项法令。
该法案要求菲律宾在所有地区独立设置华文学校,以确保华文教育得到普及。
此举得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是国家重视多元文化背景的表现。
总而言之,东南亚国家都十分看重华文教育的发展,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全民文化课程、跨学科课程、华文学校设置等。
这些措施让华文教育的普及程度得以提升,且各国的华文教育政策都有着精细的规划和实施。
这些政策的普及除了使得华文教育更受欢迎之外,也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多样化和繁荣。
新加坡建国后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嬗变
第14卷第1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4年2月Vol.14No.1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Feb.2024·教育教学研究·收稿日期:2023⁃09⁃24作者简介:严春宝(1966-),男,山东莒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外华文教育、新加坡儒学及抗战第三战场———海外战场研究。
新加坡建国后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嬗变严春宝(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山东曲阜273165)摘 要: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拥有超过15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一度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华校教育体系。
然而,在新加坡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华文教育在“双语教育”的名义下迅速地走向式微,学生的华文水平每况愈下。
这既有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官方教育政策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华文教育政策的剧烈变化,使得新加坡华文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兴盛走向没落。
新加坡作为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小国,外部世界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要远甚于其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新加坡人对于华文华语的态度有所改变,从而提升和改善华文华语在新加坡的社会地位。
但是,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大量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人可能会回流中国,从而削弱了新加坡的整体华文水平。
关键词:新加坡;中国教育;政府政策;发展;嬗变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4)01-0069-07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肇始,可追溯于19世纪早期,私塾和华人帮派社团等设立的义塾及旧式学堂。
学塾教育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新式学校的出现。
“新加坡华侨教育机关,先有私塾,继而学堂,终而学校”[1]。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到20世纪50年代,一度形成了完备的华校教育体系。
但在新加坡独立建国之后,在政府秉持“平等对待四种语文源流”的教育政策下,华文教育是每况愈下,华校教育体系迅速崩溃,终于1987年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就是今日所谓的“双语教育”。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
教材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如 调查、观察、实验等,让学生
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问题和情境的设置,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教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造力。
04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 评价与反思
借鉴和启示。
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 关历史资料,对新加坡小学华文
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02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 历史演变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起步阶段,教材内容主要是以 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为主,教材形式主要是文言文。
详细描述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加坡开始出现华文教育。当时的 华文教材主要是从中国引入的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内容主 要是以文言文为主。这些教材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华人的 教育需求,传承中华文化。
稳定发展阶段(1965年至今)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稳定发展阶段,教材内 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同时也不断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详细描述
自1965年以来,新加坡的华文教育逐渐走向稳定发展 阶段。华文教材的内容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 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有关中华文化的 内容。这些教材在当今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加坡华人对 于华语教育的需求,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 时也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初步发展阶段,教材内容逐渐丰富,包括华语入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教材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
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新加坡自建国以后,便推行双语教育,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两种语文。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更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分流教育,根据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的分流考试成绩和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离校考试成绩,把学生分入不同学术能力的源流,完成基础教育。
鉴于英文是学校里的主要教学媒介语,是除母语之外所有科目的授课语言,学生掌握英文的能力便直接影响了其在学校的考试成绩。
英文能力强的学生,在分流考试和小学离校考试中占尽优势,进入上位源流;英文能力欠佳的学生则无法在考试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只能以较差的学术成绩进入下位源流。
在教育分流下,学生能够修读什么程度的华文,取决于其整体考试成绩,即以英文为考试语言的母语以外各科的成绩。
整体成绩不够优异的学生即便其华文成绩突出、华文能力强,但因英文能力不足,只能够修读水平在他们学习能力之下的第二语文。
重英轻华的教育分流体制,剥夺了许多成绩一般,华文基础不错的学生提升其优势语言的机会,埋没了许多华文苗子,更从整体上降低了新加坡学生的华文水平。
资料显示,学生在完成了10-11年的基础教育之后,华文仅达口语能力,读写能力极弱。
过于浅显简单的华文课程,无法传载足够的文化信息,初中毕业的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非常肤浅。
当前分流教育下的华文课程所养出来的学生,即不具备工作所需的华文能力,对传统文化也仅限于低层次的认识,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华文课程,无疑是失败的。
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造成华族社群中英语家庭和以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家庭的迅速增加,华语家庭则迅速萎缩,整个社会环境不利于华文的学习,学生学习华文缺乏动机。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力量的崛起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语言文化热,促进了新加坡周边各东南亚主要国家华文教育的复兴。
在亚洲崛起的二十一世纪里,华文的经济价值飙升,掌握华文华语有利于加强国际竞争力。
面对国内外截然不同的华文环境,新加坡分流教育下的华文课程面临艰巨的挑战,既要为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打下较好的华文基础,达到通过华文教学保留华族语言文化的目的,也要确保能够为国家培养足够的华文人才,以顺应亚太世纪的发展趋势,提高新加坡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华文教育的文化责任与改革走向
q
^
静
魏
≯ 《 }
旦
■
申
改革 的最高境界 。 综 上 所述 , “ 从 根 本做 起 ” , 即 从 加 强 汉 字 、华 文 、母语 教 育这 一 根 本 任 务 做 起 。对 此 , 我 们 应 当 有更 准 确 的认 识 和 更 自觉 的责任担 当。
的课 代 表 着 台湾 语 文 教 育 的风 格: 文本的细读 、深耕 。她着重 讲北极 熊和 小海豹 之间 的关 系 , 接 着 又讲 北 极 熊 、海 豹 和冰 山 的关 系 ,然 后讲 到 这 一切 与我 们 的关 系 。 一 篇 小 小 的 文 章 , 在小 孩 子 们 的面 前 展 现 的 是一 二 、华 文教 育 应 坚 持 和 个 生态 文 明 的 世界 ,从 中初 步 倡 导 和 而 不 同 的文 化 气 象 体验如何建 构生态 文明系统 。
“ 新加坡 小 学华 中所 蕴含 的丰 富 、深 刻 的意 义 作 了一个 报 告 : ,郭 教 了 出来 。概 括起 来 ,李 老 师 文 阅 读 教 学 与 品 德 教 育 ”
01 7 < <Ne w Cu r r i c u l u m R es e a r c h
月 卿老 师 上了 五 年 级 的 阅读 课 发 ,与儿 童生活 的联 系更 自然 ,
为 主体 的理 念得 张 董女 老 师 专 门研 究 文 学 ,有 很 好 的 文 学 修 养 , 还 有很 好 的课 程 论 、教 学论 的
基 础 。她 教 的是莫 泊 桑 的著名 小说 《 项链 》 ( 节选 ) 。她 的这堂 华 文 阅读 课 是 在探 索 、建 构 一 种新 的华 文 教 学样 式 ,那就 是 把 小说 改 编 成 一 个剧 本 ,而 改 编 、排 练 、演 出 的过 程 都 以学 生为 主 。学 生担任 编剧 、导演 、 思 的 是 丁 老 师 让 孩 子 们 用 无 锡 设 计 分 镜 头 ,他 们 又 是 演 员 , 还 是 评 鉴 者 。 在 整 个 过 程 中 , 方 言 说 一 段 话 ,读 一段 课 文 , 其 用意 是 让 孩子 们 知 道 华语 的 学 生 投 入 到 小 说 人 物 的 内 心 , 方 言是 丰 富 多彩 的 ,在保 护 华 投 入 到小 说 规 定 的情 境 中是 非 语 的 同时 要保 护 方 言 ,保 护 方 常真 切 的。他们 分析 多种角 色 , 言就 是 保 护 中华 民族 文化 的多 描 摹 、表现 、揣度 人 物 的心 理 状 态 ,评 鉴 贯 穿 其 中 。 张老 师 样性 。 台 湾 的 李 玉贵 老 师 ,是 一 的这 堂课 背后 有 一 个 重要 的理 活 动教学理论 。但 她不 个 优 秀 的学 者 ,但 她 坚 持在 小 论 支撑 : 学教 华 文 。李 老师 有 一 个 重要 是 为 活 动而 活 动 ,而 是在 活 动 的教育理 念 : 不要把 看起来简单 中 ,在 学 生 的积 极 参 与 中 ,加 的文本 看 简 单 。确 实 如 此 ,她 强价值澄清和价值 引领 。 来 自新 加 坡 的黄 黛 箐 老 师 教 《北极 熊 学 游 泳 》 ,把 短 文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主要使用传统的华文教 材,以文学作品为主。
开始引入新加坡本地的 华文教材,以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
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教材 ,包括文学作品和实用 教材等。
进一步采用多元化的教 材,包括在线教材和多 媒体教材等。
开始使用自制的教材和 多元化的教材,以满足 学生的不同需求。
04 发展与演变的原 因分析
社会文化背景变化的影响
进一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 方法,包括互动游戏、在 线学习等,同时继续使用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开始使用反转课堂等新颖 的教学方法,同时继续采 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 代化的教学技术。
华文教材的变革
1987-1990年 1991-1995年 1996-2000年 2001-2005年 2006-2011年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 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 研究》
2023-11-01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的历史与发展 • 华文课程演变研究 • 发展与演变的原因分析 • 结论与启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要人口的国家,华文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01
02
03
04
05
1987-1990年 1991-1995年 1996-2000年 2001-2005年 2006-2011年
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辅助 以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
开始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 术,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 教学,同时继续以传统的 讲授为主。
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 法,包括角色扮演、讨论 、写作等,同时继续使用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新加坡政府对华文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对华文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ial/special/chinese.html(21/01/99)李显龙副总理声明全文引言1. 在1997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总理谈到保留亚洲传统的重要,特别是华人社群在保留文化根源方面所面对的挑战。
他特别讨论了两个课题:a. 首先,培养一批对华族文化传统、历史、文学和艺术根基深厚的核心分子。
我们需要他们成为华文教师、作家、新闻工作者、社区领袖、国会议员和部长;b. 第二,为学校的华文水平制定一个合乎实际的标准,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家中讲英语的学生,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也能达到所定标准。
挑战:同时达到两个目标2. 在这之后,教育部针对学校的华文教学展开全面的检讨。
参与这项工作的包括教育部的课程发展署职员、决策人员、特选学校和英校的校长、教育部的部长们,以及我本身。
探讨的范围包括:a. 鼓励更多学生在学校修读高级华文,并对华族文化有深一层的了解;b. 让多几所学校的环境发展得更适合学习华文;c. 检讨华文课程的文化内容;d. 为华文课程制定大多数学生预期的适当水平;以及e. 着手为学习华文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3. 政府已接受建议。
鉴于教学和学习华文政策有着长远影响,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会受到影响。
我将解释主要的改革。
不过首先让我解释对问题的整体方法。
恒久不变的原则;因时制宜的措施4. 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双语教育和学习母语的政策保持不变。
英文是共同的工作语言,将来也是如此。
英文是全球商业、贸易与科技的用语。
但母语是构成我们的价值观、根源和共识的重要部分。
母语使我们可以直接接触我们的文化传统,使我们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与英语世界的观点相辅相成。
它使我们有定力面对逆境,以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挑战,并对我们在世界的定位产生一股潜在的自信心。
保持我们亚洲社会的特性与共识,将有助于我们的国家屹立不倒。
这对所有的种族来说都是一样的。
5. 在华文教学方面,我们有两大目标:a. 促进学生在听、讲、读、写方面的语文能力;b. 通过学习华文,灌输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6. 这两个目标确定了华文是传导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我们对语文能力水平所能定下的目标,随不同的学生组别而各有不同,要看他们的天资与能力。
不过我们还是要向他们灌输这些文化价值观,即使是那些学习华文有困难的学生。
必要的话,部分会采用英语。
7. 尽管策略目标保持不变,推行措施随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最近的一次是1991年由当时的副总理王鼎昌领导的委员会负责检讨华文课程。
委员会建议对学校的华文教学与学习做出重大的改革。
这些建议都已推行,包括对文化上的内容作了大量改善后的各年级革新课本。
8. 不过情况继续演变。
一些发展趋势影响了新加坡华文的学习与教学:a. 首先,新加坡人家中所用的语言迅速改变。
现在,更多新加坡人在家中讲英语。
较年轻的人比年长的人在家中更可能讲英语。
在1988年,一年级的学生当中,只有大约20%家中讲英语。
到了1998年,这数字上升到40%。
在10年内,比例增加了一倍,并将继续上升。
这将大大影响学校内华文的学习和教学。
b. 第二,全球化的趋势和知识型经济,使可在国际活动的人才备受重视。
成功的新加坡人有很多机会到国外居住和工作。
通过学习母语,以培养他们对身为新加坡人的共识与归属感就更显重要。
不过,这也意味着对于学生学习华文,必须更谨慎务实,那么家长才不会将学习华文的规定,看着是新加坡教育的负担。
c. 第三,中国的迅速增长与开放是一个制衡因素。
在21世纪,中国将在世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许多工作与职业来说,掌握华文是宝贵的资产,即使那人不在中国居住或工作。
从这一点来说,从小学习双语的新加坡人肯定占有很大的优势。
这是学习华文的实际目的,并将推动学生掌握这一语文。
华文教学的方法9. 我们希望每个新加坡人在学校学习母语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且读得越高水平越好。
人的头脑有一定的容量。
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最多是10到15%的人口有将两种语文掌握地一样好的智商和天资,更少的人能用超过一种语言思考。
但大多数人却能将一种语言掌握好,并对第二种语言有工作所需的认识。
10. 英语是学校的主要教学用语,必须做为第一语文学习。
那些有能力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们也学习母语,作为第一语文。
其他的学生,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必须是第二语言的水平。
关于第二语文的水平,包含着一个经验而不是意见或信条的问题: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付出合理的努力下,所能达到的是什么水平?但无论一个学生所学习的是母语第一或第二语文,我们都会提供他支持、便利和奖励,来作出这份努力。
11. 这个教导母语的方法应用在华文教学上,将使我们培养出华族文化精英,特别是修读高级华文和特选学校的学生。
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教导出一大批修读华文的新加坡华人,并在正式教育体系外,继续使用华文。
12. 学生花在学习华文的精力,必须和学习其他科目相等,不能不成比例。
以主要考试的成绩来说,华文一科并没大问题。
大多数学生都考到好成绩,甚至比英文来得好。
不过事情不只是如此。
13. 教育部委托福布斯研究公司(Forbes Research)针对华文教学和学习,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展开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花在学习华文的时间,比花在其他科目上来得多。
其他科目成绩好,但华文成绩差的学生,在课余时,花在华文科目上的时间,比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一倍。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华文和其他科目都表现很好的学生,花在华文一科的时间,比数学多了40%,比英文多了20%。
14. 教育部致力于将整个教育体系的方向转为以能力为重心,设计以大规模的量身定制模式,让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范畴内充分发挥。
这应用在所有科目上。
配合这个整体方法,我们在华文教学策略方面,采用一个更为量身定制造的策略。
根据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我们将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定下不同的水平。
这将鼓励每个学生努力争取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水平。
15. 一些学生无法在学业上全面突出,不过在华文方面天资高,也很感兴趣。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机会修读高级华文。
很多学业特出的学生修读高级华文,但他们往往修读如工程或法律等科目,并在商业或政府部门等不太需要用到华文的地方任职。
小部分的人会从事以华族语文和文化为中心的专业,如教书、传媒或艺术。
鼓励更多学业成绩好,但并非同等卓越的学生修读高级华文,将有助于培养出能在职务上发挥所长的华文精英。
16. 另一方面,也有天分高的学生,尽管认识能力高,在其他学科表现突出,在成长后,很有潜能为新加坡做出巨大贡献,却无法应付目前的华文水平。
我们不该使他们抗拒华文。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对华文产生兴趣,并掌握基础能力,那么日后有必要时,他们可继续加强华文的能力。
17. 在应付华文方面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只属少数。
但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
他们绝大多数是男生(四分之三或以上)。
除了少数人以外,他们大多数来自讲英语的家庭。
18. 在学习华文方面,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天分、家庭背景和推动力。
我们尤其得了解到家庭用语对于学习华文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家中讲华语的学生在华文科目方面没有问题。
华文可能是他所掌握的主要用语。
华文课加强他原本已知的词语和文法,并将之形式化。
但在家讲英语、偶而在课余才讲华语的学生,华文不是他们擅长的语文,同样的课程,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
华文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语文,必须从头学起。
19. 大多数男生的华文一科表现差是显著的现象。
这显示这一群的问题不只是缺乏推动力或不够努力。
这反映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大脑功能与天分固有的差异。
事实显示女生在语文方面比男生来得强。
我们必须肯定并接受这一事实。
20. 除了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定下学习华文的不同条件,在华文教学方面,我们必须在听、讲、读、写的语文能力上,取得适当的平衡。
在成人的生活中,大多数新加坡人说和听华语的机会比读的华文机会多,而且读华文比写的华文机会多。
因此在华文教学、华文考试方面,重点应多放在听、讲和读的能力上。
高级华文课程目前以四项能力并重,包括写的能力在内,这样的策略应保持不变。
21. 为支持这个华文教学方法,我们需要适当的指标、讯息和奖励。
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认真看待华文,并尽力而为。
我们已有多种计划,以肯定和奖励在华文科目表现卓越的学生。
我们必须在这基础上加以发展。
我们必须保持主要的标准,例如规定学生必须在O水准和A水准考试中,华文一科达到一定的最低水平,以进入初级学院和大学进修。
主要建议:22. 现在,我将突出高级华文和华文课程在经过检讨后所做出的特定调整。
鼓励更多学生修读高级华文23. 目前,22%的高小学生和15%的中学生修读高级华文。
我们将鼓励更多学生修读高级华文,因为这将是未来华文精英的来源。
24. 小学a. 对于小学,我们将放宽学生修读高级华文的条件。
在小四分流时,华文科目考获一级、英文和数学至少考获二级的学生将可修读高级华文。
25. 特选学校的入学标准a. 我们将放宽中小学生修读高级华文的条件。
目前,只有小学会考成绩属于首10%的学生,或者是次10%,但有能力同时应付英文和华文的学生,可修读高级华文。
我们将放宽限制,在相同的条件下,让小学会考成绩属首30%的学生修读高级华文。
b. 目前,小学会考成绩属于首10%的学生,可在小学会考成绩公布后,有第二次的机会选择进入特选中学修读。
我们将把这个“第二次的机会”开放给合格修读高级华文的首30%小学会考考生。
c. 这些改革将提高修读高级华文的学生比例,特别是中学。
究竟有多少学生会选修高级华文,在于学生本身的选择,但我们希望能将比例从目前的12%,提高到15到20%。
26. 初级学院的入学标准a. 目前,所有在高级华文科及格的学生,在报读初院时能获得两分优待。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修读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在初院选修这项课程的学生可获得额外两分优待。
27. 大学a. 我们也将贯彻到大学鼓励更多学生在理工学院和大学修读华文。
以汉学(Chinese Studies)或汉语(Chinese Language)为主修科的学生人数不大可能很多,但我们的大专学府提供了其他华文可以相当有用的课程,也提供同华文和华族文化有关的课外活动。
b. 国大在汉语和汉学都有大学文凭和大学毕业文凭的课程。
它专为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和外国人,提供两个受欢迎的华语硕士课程。
南大则提供华文选修科目,来平衡它主要是理工性质的大学课程,并扩大它的大学教育范围。
我们的理工学院也在华语和华族文化上提供选修科目和学科,一些理工学院课程的学科也是以华语进行。
在大学和理工学院校园里也有活跃的华族舞蹈和戏剧小组和华乐团。
一小数的学生也到中国进行浸濡计划或学习旅行。
c. 教育部目前正和国大和南大联合探讨引进入学优待分的可能性,给那些华文根基强而在国大选读汉学的学生,和那些母语能力强、选修‘AO’或‘A’水准母语课程,而在南大修读大众传播课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