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肌肉(基础知识+课外+图谱)

合集下载

肌肉解剖图(仅供借鉴)

肌肉解剖图(仅供借鉴)
肱二头肌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肱肌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肌肉起止点
上图说明:1.斜方肌2.棘上韧带 3.背阔肌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6.胸腰筋膜 7.骶结节韧带
上图说明:1.胸大肌2.腹外斜肌3.腹直肌4.胸小肌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肱肌 7.肩胛下肌8.前锯肌17.大圆肌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8.前锯肌9.小菱形肌 10.大菱形肌 11.冈上肌12.三角肌(后部)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17.大圆肌
上图说明: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
上图说明:6.肱桡肌7.掌长肌 8.旋前圆肌 9.尺侧腕屈肌 10.桡侧腕屈肌
竖脊肌
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系统解剖学肌学课件

系统解剖学肌学课件

肌肉的分类
根据肌肉收缩的性质分类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主要受意识支配,平滑肌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而心肌则具有自律性 。
根据肌肉的形态分类
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肌肉的辅助结构
筋膜
包裹在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具有保护、固定和润滑 作用。
滑囊
位于骨突和肌肉、腱、韧带之间,能减少摩擦,增加 灵活性。
骨骼肌的功能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核心组 成部分,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
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
骨骼肌在人体姿势维持、平衡控 制、身体协调等方面也发挥着重
要作用。
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人 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如调节体
温、血压等。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引起的,当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时,会引起 肌肉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进而引发肌肉细胞的收缩。
02
肌肉系统总论
肌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的形态
肌肉的形态多样,包括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等。长肌多见于四肢,能进行大幅度运动;短肌多位于躯干深 层,运动形式较固定;扁肌多位于躯干表层,具有保护内脏的功能;轮匝肌则主要分布于眼、耳、鼻等器官周围 ,控制开闭。
肌肉的结构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又由更小的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 成,细肌丝则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横桥运动
在肌丝滑行过程中,横桥的运动 起着关键作用,当肌细胞受到兴 奋时,横桥数量增多并发生扭动 ,从而引起肌肉缩短和张力增加 。
06
总结与展望
系统解剖学肌学的研究成果总结
肌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系统解剖学肌学对肌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等。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肌学PPT.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肌学PPT.

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两者之间构成斜角肌 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颈部筋膜
颈部筋膜分为颈浅筋膜和颈深筋膜
躯干肌
• 背肌 • 胸肌 •膈 • 腹肌
• 背浅肌: 斜方肌(塌肩) 背阔肌 肩胛提肌
背 菱形肌 肌 • 背深肌:
竖脊肌 夹肌
• 背部筋膜:胸腰筋膜 (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
周围,可分三层)
1忌.3“.暴1内 后”食部,招壁忌聘“—蹲”食腹。 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汽车销售流程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小提示61:对应聘者的谈话做比较肯定的反馈,这样可以鼓励他们讲得更深入。
这名销售人员就开始问他:“是不是我哪个地方没有说好,我哪个地方介绍的不够,还是我的服务不好?”这个地方他正是运用了心理
下壁—腹股沟韧带 学。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1.8.1规划面试
穿经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三角
腹直肌外侧缘,腹 股沟韧带和腹壁下 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构成 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肌的形态和构造
按肌的形态分类
长肌
四肢
短肌 躯干深层
阔肌 轮匝肌
胸腹壁 孔裂周围
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腱膜) 两部分
肌的起止和配布
起止点 配布
起点(定点) 止点(动点)
身体正中面、四肢近侧 另一端
在一定条件可相 互转换
单轴关节 双轴关节
三轴关节
两组肌 如肘关节 四组肌 如桡腕关节
六组肌 如肩关节
屈肌、伸肌
指 浅 屈 肌
前臂肌后群

系统解剖学-肌肉总结(完整版)

系统解剖学-肌肉总结(完整版)

外侧群
示指伸肌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小指展肌 内侧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蚓状肌
中间群 骨间掌侧肌
骨间背侧肌
前群
髂腰肌 阔筋膜张肌
后群浅层 臀大肌
臀中肌
后群中层 梨状肌 闭孔内肌 股方肌
臀小肌 后群深层
闭孔外肌
屈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大多角骨
屈肌支持带、头状骨和第三 掌骨
屈肌支持带及豌豆骨
第2、4、5指节指骨底 和指背腱膜
第2~4指近节指骨和指 背腱膜
股骨小转子
第2、4、5指内收,屈掌指关节、 伸指骨间关节
第2、4、5指外展,屈掌指关节、 伸指骨间关节
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 时,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髂前上棘
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髁
紧张阔筋膜并屈髋关节
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髂骨翼外面 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 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
桡骨远端指骨底
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和指骨间 关节
桡侧腕长伸 肌
桡侧腕短伸 肌
第二掌骨底面 第三掌骨底面
伸腕、腕外展
后群浅层 指伸肌
肱骨外上髁
第2~5指中节、远节指 骨底背面(指背腱膜)
伸肘、伸腕、伸指
小指伸肌
小指中节、远节指骨底 背面
伸小指
尺侧腕屈肌
第五掌骨底背面
伸腕,腕内收
旋后肌
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
肱骨大结节嵴
第3~5肋骨
第1~8肋骨 上位肋骨下缘 下位肋骨上缘 胸骨内面下部
肩胛骨缘突
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下位肋骨上缘 上位肋骨下缘
第2~6肋骨的内面
下降舌骨
上提第1~2肋助吸气 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 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系统解剖学高清图谱-03肌学

系统解剖学高清图谱-03肌学
咬肌 1.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两侧收缩使头后 仰,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 侧倾斜,脸转向对 侧。
口轮 匝肌 颊肌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头、颈部肌肉
3.舌骨上肌群 4.舌骨下肌群 5.前斜角肌 咬肌 中斜角肌 两者之间构成 斜角肌间隙, 中斜角肌 有锁骨下动脉 臂丛 和臂丛通过。
A. 脐以上
腹外斜肌 腹直肌 白线 腹内斜肌 腱划
白线
精索
B. 弓状线以下
腹前壁横断面
腹肌深层
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 两个口
外口—皮下环(浅环) 内口—腹环(深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3、肋间内、外肌—为呼吸肌,分别有提肋 (吸气)和降肋(呼气)的作用。
锁骨下动脉 三角肌 肩胛下肌 臂丛 胸锁乳突肌 锁下静脉 前锯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背阔肌
胸肌(深层)
三、膈 diaphragm 起于胸廓下口,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有三个孔: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腔静脉孔 膈 中心腱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腰方肌
第三章 肌学
运动中的肌肉
第一节 肌的形态
全身肌肉600余 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肉包括 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
多腹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收缩,产生运动。
肌的各种形状
全身肌肉可分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第二节 头肌
额肌
按功能分两群: 面肌、咀嚼肌 一、面肌: 枕额肌额腹 咬肌 眼轮匝肌 胸锁乳突肌 口轮匝肌 颊肌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课件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课件

腓骨长 胫骨肌前肌 趾长伸肌
踇长伸肌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
35
三、(小三)腿后群肌
1.浅层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2.深层 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
36
小结
1.肌的起止点,配布规律,拮抗肌的概念。 2.枕额肌的位置、起止。 3.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 4.咀嚼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5.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 6.颈阔肌的位置。 7.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
6
二、骨骼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二)配布和作用
肌大多配布在关节的周围,每个运动轴的相对侧均
配布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
拮抗肌:作用相反的肌。协同肌:功能相同的肌。
原动肌:起主要作用的肌。
固定肌:对附近关节起固定作用,以防原动肌产生
不必要的动作。
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上述四组肌相互协调、共同
颞肌 咬肌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
11
二、咀嚼(肌三)翼内肌
翼窝→下颌角内面。 (四)翼外肌 颞下窝内,蝶骨大翼→下颌 颈。 咬肌、颞肌、翼内肌上提下 颌骨。下颌骨前移是两侧翼 内、外肌同时收缩…;下颌 骨的侧方运动(咀嚼)是同 侧翼内、外肌的共同作用。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
翼外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2
第三节 颈颈、肌项。依位置分为颈 浅肌、外侧肌和颈深肌 一、颈浅肌与外侧肌 1.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二、颈前肌 1.舌骨上肌群 2.舌骨下肌群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
37
小结
8.胸大肌起止、作用。 9.胸小肌、前锯肌的起止、作用。 10肋间、内外肌的作用。 11.膈的位置、特点和作用。 12.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和起止。 13.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14.三角肌位置、起止、作用。

系统解剖学课件:-肌学

系统解剖学课件:-肌学



膈脚
• 食管裂孔:T10,食管和迷走神经
• 腔静脉孔:T8,下腔静脉
腹肌
(一) 前外侧群
• 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m. of abdomen
-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 形成腹股沟韧带 -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 成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 沟管浅环(皮下环)
肩胛下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肌腱袖:肩胛下/冈上/冈下/小圆肌腱纤维编入关节囊内稳定肩关节)
臂肌 (一)前群(屈肌)
•肱二头肌biceps branchi
--屈肘、旋后/协助屈肩
•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腹 股 沟 镰
腹直肌鞘的组成
弓状线以上:(鞘的上2/3)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外层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的内层和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鞘的下1/3)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 后层——无后层,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二)腹后群 •腰大肌(在下肢肌中叙述) •腰方肌 quadratus lumborum
-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intercostales interni
-降肋助呼气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前锯肌
膈 diaphragm
-穹窿形的扁薄阔肌
中心腱
-位于胸、腹腔之间
-中央为腱膜:中心腱

-收缩时穹窿下降,助吸气;食管裂孔

松弛时穹窿上升,助呼气;

与腹肌协同,增加腹压


-三个裂孔
• 主动脉裂孔: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背肌浅群:斜方肌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并为斜方形。

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束向外集中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

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耸肩),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

斜方肌瘫痪可出现“塌肩”。

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的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胸大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起自锁骨、胸骨和上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

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并协助吸气。

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下,近腹直肌的外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胸小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小肌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前锯肌起于1~8肋,肌束行向后上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

腹直肌起自耻骨嵴,向上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

腹内斜肌肌束呈扇形展开,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

腹横肌起自下位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肌束向前延续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终于白线。

臂肌前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面浅层,呈梭形,起端有长、短两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并成一个肌腹下行,止于桡骨粗隆。

主要是屈肘关节、肩关节。

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肱二头肌能使其旋后。

喙肱肌在肱二头肌的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侧中部。

其作用为屈肩关节。

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的深面,起自肱骨体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其作用为屈肘关节。

肩肌、臂肌后面:肩肌配布在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
肌肉解剖图ppt课件
目录
• 肌肉解剖概述 • 骨骼肌的解剖 •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 肌肉疾病与损伤 • 肌肉解剖图谱展示
01
肌肉解剖概述
肌肉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心肌和平滑 肌组成,其中骨骼肌是人体运动 系统的主体,心肌和平滑肌则分 别负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运动。
总结词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展示骨骼肌的解剖图谱,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
VS
详细描述
骨骼肌解剖图谱应包括人体各个部位的骨 骼肌,如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等。图 谱应详细标注骨骼肌的起止点、纤维走向 以及与骨骼、关节的关系等,以便学生更 好地理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02
骨骼肌的解剖
骨骼肌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广泛
肌肉纤维类型
骨骼肌遍布人体全身,主要附着在骨 骼上,通过关节活动来驱动身体运动。
骨骼肌包括红肌、白肌和中间型肌纤 维,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特点多样
骨骼肌的形状、大小、厚薄和排列方 式因部位而异,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骨骼肌的纤维结构
单个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由许多 肌原纤维组成,是肌肉的基本单
平滑肌的分布与特点
平滑肌的分布
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血管壁、胃、肠、胆囊和膀胱等内脏 器官。
平滑肌的特点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没有横纹,不受中枢神经支配,为不 随意肌。平滑肌细胞相互交织成网,形成管腔壁的衬里,因 此也称为内脏肌。平滑肌细胞间有神经末梢分布,可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信息。
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
03
心肌与平滑肌的解剖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

《系统解剖学》四肢、肌

《系统解剖学》四肢、肌

4. 手 骨 腕骨:短骨,共8块;腕骨沟 腕骨 腕骨沟 近列:舟骨 月骨 三角骨 豌豆骨 舟骨,月骨 三角骨,豌豆骨 舟骨 月骨,三角骨 远列: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状骨 钩骨 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掌骨: 掌骨:长骨:1~5块 指骨: 指骨:长骨:14块
耻骨结节 月状面,髋臼窝 髋臼窝, 髋臼 月状面 髋臼窝 髋臼切迹 闭孔 由耻骨和坐骨围成
(二)自由下肢骨
1. 股骨 股骨femur 长骨 股骨头(凹),股骨颈 股骨头 凹 股骨颈, 股骨颈 上端 大转子 小转子 体 臀肌粗隆 耻骨肌线 下端 内侧髁 内上髁 内侧髁,内上髁 外侧髁,外上髁 髁间窝 外侧髁 外上髁,髁间窝 外上髁 转子间线(前) 转子间线 转子间嵴(后) 粗线 腘面
自由上肢骨连结
肩关节shoulder joint * 1. 肩关节 组成:关节盂+ 组成:关节盂+肱骨头 特点: 特点: ① 窝浅而小,囊薄而松弛, 周围肌腱加强,活动度大 ② 韧带:喙肱韧带、盂肱韧带 ③ 盂唇 肱二头肌长头腱 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 结节间滑液鞘 ④ 前下方薄弱,易肩关节脱位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 运动 旋转(内、外)
锁骨clavicle
(二)自由上肢骨
1. 肱骨 肱骨humerus 典型的长骨
肱骨头 三角肌粗隆 桡神经沟 肱骨滑车 尺神经沟 肱骨小头
2. 桡骨 桡骨radius 长骨 桡骨头 环状关节面 桡骨粗隆 桡骨茎突, 桡骨茎突 3. 尺骨 尺骨ulna 长骨 滑车切迹 鹰咀,冠突 鹰咀 冠突 尺骨粗隆,桡切迹 尺骨粗隆 桡切迹 尺骨头,尺骨茎突 尺骨头 尺骨茎突
4、踝关节ankle joint*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 组成:胫、腓骨下端 +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 组成 特点:①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囊前后薄,两侧韧带加强 特点 ② 内侧: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外侧: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 运动:背屈(伸)-稳;跖屈(屈)-不稳 运动

《系统解剖学》课件:2肌学

《系统解剖学》课件:2肌学
4. Lateral pterygoid 翼外肌
4 3
Muscles of neck 颈肌
Superficial cervical muscles 颈浅层肌 Suprahyoid muscles 舌骨上肌群 Infrabyoid muscles 舌骨下肌群 Deep cervical muscles 颈深肌群
Anterior group Longus colli 颈长肌 Lateral group 1.Scalenus anterior 前斜角肌
2.Scalenus medius 中斜角肌 3.Scalenus posterior 后斜角肌 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2 1
Deep cervical muscles 颈深肌群
Deep fascia Intermuscular septa 肌间隔
Reti naculum 支持带
Osseofascial compartment 骨筋膜鞘
2. Tendinous sheath 腱鞘
3. Synovial bursa 滑液囊 4. Sesamoid bones 籽骨
Teninous sheath 腱鞘
Craniofacial muscles 颅面肌
Epicranius
颅顶肌 Orbicularis oculi 眼轮匝肌 Muscles around mouth
口周围肌
Masticatory muscles 咀嚼肌
1. Masseter 咬肌 2. Temporalis 颞肌
1 2
3. Medial pteryoid 翼内肌
3. Levator scapulae 肩胛提肌 4. Rhomboideus 菱形肌 5. Erector spinae竖脊肌 6. Splenius 夹肌

肌肉解剖图PPT优资料

肌肉解剖图PPT优资料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肌动蛋白
谢谢观看
肌肉 (2)
肌肉解剖
肌束
肌纤维肌原ຫໍສະໝຸດ 维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肌腱解剖
肌腱
肌外膜
肌束膜
肌内膜
肌束
肌原纤维 微原纤维
肌纤维
肌原
平滑肌
平滑肌纤维
致密体
舒张状态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收缩状态
肌节 和 肌质网
肌肉收缩 (1)
肌球蛋白
肌肉收缩 (2)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分子 肌球蛋白头
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系统
肌肉解剖图
肌群
肌肉 (1)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

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侧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成。

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筋膜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下部。

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自外上斜向内下,长4~5cm。

管的内口即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出;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
(4)腘窝位于膝关节后方,呈菱形,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界和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内侧、外侧头,窝底为膝关节囊,内有腘血管、胫神经和淋巴结等。

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和穿过的结构
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位于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在第8胸椎水平,内通过下腔静脉。

与有关的肌肉
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等等
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

膈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

肋间外肌: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
呼吸时胸廓变化。

吸气:扩大;呼气:缩小。

呼吸时肺的体积与压强。

吸气:肺扩张,体积变大,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呼气:肺回缩,体积变小,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辅助呼吸肌
用力吸气时,除了、肋间外肌的收缩,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等发生收缩,参与扩张胸廓
用力呼气时,除了、肋间外肌的舒张,肋间内肌、等发生收缩,参与收缩胸廓。

腹股沟三角区
在下腹两侧,由腹外斜肌肌腱、腹横筋膜等组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

此外最易发生,尤其是老年人
浆膜
(serosa )包括胸膜、、和心包膜,是衬在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器官表面的薄膜,它分为两层,分别是浆膜壁层和浆膜脏层,贴于体腔壁表面的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器官表面,称为浆膜脏层。

壁层和脏层之间的间隙叫做浆膜腔,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许浆液,起润滑作用,浆膜的组成成分为:和结缔组织。

粘膜
1、体内的、、、等各内壁由黏液保持其湿润,故多称为粘膜。

2、黏膜是指、、肠管、肠道等与外界相通的湿润衬里。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

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

属于中医"风温"、"肺胀"等范畴。

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

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

临床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

病程短,及时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可获痊愈。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

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

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解剖图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