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汇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理论讲述法、案例引导法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分享案例
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应用本章节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3-6岁幼儿发展指南》
作业
课后反思
注:本页为每次课导教案首页
(三)分类与统计
分类(一类特征、一维以上的特征)
统计(在分类的基础上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对资料做出分析,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
(四)几何形体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形体之间的关系与等分。
(五)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差异
感知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自然测量
(六)空间与时间
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等
认识时钟
结合课本P27页具体讲解。
附导学案
设计的问题链:
1.分析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和因素。
2.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进行分班叙述并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与设计过程
备注与后记
一、复习导入数学知识的本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进行了一个介绍,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上节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的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教育的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汇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汇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
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和认知的发展。
以下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点汇总。
一、培养幼儿数学兴趣:1.创设丰富多样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利用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增加幼儿对数学教育的积极性。
3.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尝试和研究的机会,培养幼儿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比较和分析,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利用符号、图形等形式,提升幼儿对数学规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加强幼儿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幼儿数学能力:1.培养幼儿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数字、形状等。
2.培养幼儿的数数和计数能力,如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数的顺序等。
3.培养幼儿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力,如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培养幼儿的度量和比较能力,如了解时间、长度和重量等。
四、学习实践和总结:1.培养幼儿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如进行数学实验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幼儿总结经验和归纳规律,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耐心学习的习惯,如倡导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内容。
1.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在购物、旅行和游戏等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七、教师角色和方法:1.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创设有利于幼儿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2.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和音乐等,使数学知识更具趣味性和亲近感。
3.教师应注重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兴趣、特长和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数学教育。
以上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点汇总。
通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智力和认知的提升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数、计数、比较、分类、形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数数,认识数字1-10。
教学难点:掌握数的顺序,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2. 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大小关系。
3. 第三课时:分类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4. 第四课时:形状认知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指出和命名形状。
5.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3.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具,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或作业,检验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幼儿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具:数字卡片、大小比较教具、分类教具、形状卡片、加减法教具等。
2. 教学素材:数学游戏、故事、视频等。
3. 环境资源:创设宽敞、明亮、安全的课堂环境,让幼儿舒适地学习。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认识数字1-10:通过数字卡片,让幼儿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略讲)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理解)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理解)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理解)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理解)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详讲)一、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应用)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应用)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一)从具体到抽象(应用)(二)从个别到一般(应用)(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应用)(四)从同化到顺应(应用)(五)从不自觉到自觉(应用)(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应用)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详讲)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理解)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理解)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理解)作业思考题一、单选选择题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A.数量关系B.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C.位置关系D.事物的自身特性2、数学知识是一种()A.抽象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没有关系B.抽象的知识,源于具体事物B.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必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C.数学教育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D.从个别到一般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4、数学所描述的是()A.事物自身的特点C.事物的数量特征A.数学能力C.数学素养B.事物间的关系D.事物的存在形式B.数学知识D.数学方法5、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6、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的过程是()A.从具体到抽象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B.从同化到顺应D.从不自觉到自觉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7、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8、有些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也会受日常经验中的平分观念的影响,如某个幼儿认为“3”不能分成2份,“因这它不好分,除非多一个下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课件课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材第三章节“数概念与计数”为主要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排序、数的比较及简单的计数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概念,能熟练地进行数数、识数、说数。
2. 培养幼儿对数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组成、数的排序与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计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磁性数字、PPT课件。
学具:计数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数字在黑板上展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引导幼儿发现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排序与比较等概念,结合磁性数字和PPT课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计数棒,让幼儿进行数的排序、比较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数字卡片和计数器,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字的计数任务。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用数字卡片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在旁边用彩色粉笔标注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有多少个玩具?”,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答案:(1)1、2、3、5、7(2)答案不限,关键是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数学问题,并与家长分享。
(2)组织数学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活动。
4. 作业设计。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名词解释 1.计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儿童掌握计数活动的过程是掌握最初数概念的过程。
儿童学习计数一般经过以下过程:1)计数内容方面口头数数一按物点数一说出总数儿童计数活动的发展经历一个口头数数一按物点数一说出总数的过程。
2)计数动作方面计数活动的动作主要有手的动作和语言的动作。
计数活动中的这两部分动作的发展过程如下:动作水平上的点数一视觉的或听觉的点数;有声的语言动作一无声的默数2.讲解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3.数的守恒:1)通过操作活动,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数数,能够不受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3、)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分类: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分类事物,使事物更有规律!5.感知集合教育是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使幼儿对什么是集合和元素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学会用对应的办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内容与方法中渗透集合、子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集合思想。
二、简答题1.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要求: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2)遵从小组内共同的目标与约定,提供充裕的小组交流的时空3)直言无忌与从善如流,组内交流,组际竞争4)角色的轮换,维护小组平等机制5)小组评价,增强小组归属感6)教师平等参与成为组内一员2.幼儿教学教育总目标: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教育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适应改革的需要,克服困难,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家长、为社区服务。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机会和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并在未来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学前阶段是孩子最具敏感期的时期,也是他们发展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数学在孩子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的学习,孩子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注意力和观察力,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学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数量概念和几何空间认知。
在学前阶段,数学教育应重点关注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数数、计数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该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图形与空间的概念。
此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还能促进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有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玩具等方式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图卡、数字积木、计数棒等,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利用电子教具和互动软件等技术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3. 游戏与实践:数学教学可以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进行,如拼图游戏、分类游戏等。
通过游戏,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4.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孩子的差异性需求,实施个别化或小组化教学。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 教师引导与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总结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汇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汇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第一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基本过程及不同的表述方式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及内容范围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第二讲儿童怎样学习数学1.数学知识的本质2.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特点3.对儿童数学学习有影响的几种学习理论4.联想理论(吸收式学习)与建构理论(建构式学习)的区别第三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流派及发展趋势1.列乌申娜数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2.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及理论3.凯米、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的主要特色4.当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向第四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原则及环境创设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般方法——操作、游戏、比较、寻找、讲解演示及其它方法等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般原则(内容、过程、关系、评价等方面)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第五讲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特点及教学1.有关集合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3.学前期感知集合教育的涵义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一般发展特点5.数图的概念及学前儿童感知排成数图的集合的特点6.有关分类的含义和基本形式7.有关对应的基本概念及对应的形式8.有关排序的基本概念及形式9.各年龄班分类、排序活动的要求及教学要点第六讲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教学1.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特点2.计数的概念及学前儿童计数活动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4.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的概念5.组成的基本概念、规律及教学要点6.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年龄阶段特点7.口述应用题对儿童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的作用8.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及活动设计9.“二进制”原理设计相关的数学猜想游戏第七讲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和时间的发展特点及教学1.有关空间方位的的基本概念2.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特点及教学3.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及教学4.量的基本概念与特性5.自然测量的概念6.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及教学7.时间的基本特性8.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发展特点及教学第八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情境性原则)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策略(预设、观察、介入、互动、译解)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及案例评析第九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作业(任选一题)1.什么是幼儿园的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试以“6以内的组成”为内容设计一组非正式数学活动2.如何理解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游戏法?试以“空间量的比较”为内容设计两则数学游戏3.如何理解幼儿园渗透性数学教育活动形式的价值?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对实践应用的具体建议?模拟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和的一门科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福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数学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从()到()的发展过程。
2、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12-134、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和()二、简答题1、简述数学及数学知识特点。
2、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原则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和()是数学中普通存在的逻辑关系。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和()。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和()4.()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
5. ()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6.()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7.儿童通过()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1. 在1岁半左右,儿童经常性地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
()2.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中班中期(4岁半以后)。
()三、名词解释1. 思维的逻辑性2.“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意义。
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1. 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
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
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
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1)4~5 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
减法与此一样。
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
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2)5~6 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
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图文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
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
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
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
减法与此一样。
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
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
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笔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指定的依据1.儿童的发展(个人本位)。
2.社会的要求(社会本位)。
3.学科的特性(学科逻辑)。
4.学习心理学的伦理(心理逻辑)。
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理论《儿童的数学概念》、《儿童的几何概念》、《儿童的空间概念》、《儿童的时间概念》、《儿童的机遇观念的起源》。
关于知识的建构: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关于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阶段1:个体只注重事物的某一特征,并以此特征为判断的依据阶段2:个体能注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征,但作出判断时依据的标准不确定阶段3:个体同时兼顾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并能综合各方面特征作出判断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守恒与守恒概念的发展:守恒是指个体能够不因物体的外在形状的变化或空间位置的改变二正确的感知物体数、量、形。
三个标志:恒同性;可逆性;补偿性数概念与运算:点数-说出点数-数序(自然数中的位置)-数的组成-相邻数-形成数概念在《而然的空间概念》一书中,皮亚杰明确提出儿童最早的空间概念是拓扑性质的观点。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基本主张1.提供实物操作2.注重概念建构的过程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顿悟。
凯米在《幼儿重新发明算数》指出关于数学教育的形式是日常生活情境和团体游戏。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重点)分组数学活动特点:(1)幼儿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2)以小组学习或个别学习为(3)教师为幼儿提供并投放合适的玩教具(4)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价值:(1)有利于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取得发展(2)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有利于培养幼儿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4)能更好的培养幼儿数学的兴趣,满足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5)有利于加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注意:(1)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降低(2)教师要有的放矢的投放材料(3)教师要及时观察并指导幼儿的学习(4)不可作为唯一的数学教学途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1. 操作法: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焦距、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探索,获得数学感知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幼儿数学教育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儿童数学概念的个体发生:儿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出现?具体表现是什么?●(2)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及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为依据建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体系,科学地解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为什么?”等问题。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二)数学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三)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四)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能为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做好准备●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核心任务)●(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 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数学: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实质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得数学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一节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数学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二、符合数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三、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需要●四、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儿童发展: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年龄特点与个别差异)二、社会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完整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小衔接的需要三、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数学的系统、严谨,逻辑性强)●为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既适合学前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学前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符合其兴趣,又有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启蒙性2、生活性3、可探索性4、系统性●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自学)自学P28-29《各年龄班数学教育主要内容简表》,要求每位同学熟悉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数量关系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包括:感知集合、数、量、形、时间和空间。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
Ⅰ
Ⅱ Ⅲ Ⅳ ∑ Ⅴ
思考:
1、幼儿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 将游戏与数学结合起来?
2、在让幼儿进行操作时,应该考虑哪 些问题?
Ⅰ
Ⅱ Ⅲ Ⅳ ∑ Ⅴ
Ⅲ Ⅳ ∑ Ⅴ
游戏选择的要求 在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 趣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年 龄特点,小班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 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而中、 大班幼儿应该运用挑战性的、有更多发 挥余地的游戏为主,如竞赛性游戏、操 Ⅰ 作性益智游戏等。
Ⅱ Ⅲ Ⅳ ∑ Ⅴ
(2)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在小班数学区的“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可根据幼 儿发展水平,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 1、按卡片上物体取相应数量的实物 2、按卡片上的圆点,取相应数量的实物
Ⅱ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1、涂圆点,填组成:
1 2 3 4 5
6
5 4 3 2 1
Ⅰ
Ⅱ Ⅲ Ⅳ Ⅴ
∑
看图列算式
5
∑
+
3
=
8
Ⅰ
Ⅱ Ⅲ Ⅳ Ⅴ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意义
•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 认识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 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 数学。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Ⅰ
Ⅱ Ⅲ Ⅳ ∑ Ⅴ
神奇的公式
1x8+1=9 12 x 8 + 2 = 98 123 x 8 + 3 = 987 1234 x 8 + 4 = 9876 12345 x 8 + 5 = 98765 123456 x 8 + 6 = 987654 1234567 x 8 + 7 = 9876543 12345678 x 8 + 8 = 987654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习要点
第一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基本过程及不同的表述方式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及内容范围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第二讲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1.数学知识的本质
2.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特点
3.对儿童数学学习有影响的几种学习理论
4.联想理论(吸收式学习)与建构理论(建构式学习)的区别
第三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流派及发展趋势1.列乌申娜数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2.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及理论
3.凯米、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的主要特色
4.当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向
第四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原则及环境创设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般方法——操作、游戏、比较、寻找、讲解演示及其它方法等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般原则(内容、过程、关系、评价等方面)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第五讲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特点及教学1.有关集合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3.学前期感知集合教育的涵义
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一般发展特点
5.数图的概念及学前儿童感知排成数图的集合的特点
6.有关分类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7.有关对应的基本概念及对应的形式
8.有关排序的基本概念及形式
9.各年龄班分类、排序活动的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六讲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教学1.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2.计数的概念及学前儿童计数活动的发展特点
3.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4.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的概念
5.组成的基本概念、规律及教学要点
6.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年龄阶段特点
7.口述应用题对儿童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的作用
8.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及活动设计
9.“二进制”原理设计相关的数学猜想游戏
第七讲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和时间的发展特点及教学1.有关空间方位的的基本概念
2.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特点及教学
3.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及教学
4.量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5.自然测量的概念
6.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及教学
7.时间的基本特性
8.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发展特点及教学
第八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情境性原则)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策略(预设、观察、介入、互动、译解)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及案例评析
第九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
作业(任选一题)
1.什么是幼儿园的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试以“6以内的组成”为内容设计一组非正式数学活动
2.如何理解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游戏法?试以“空间量的比较”为内容设计两则数学游戏
3.如何理解幼儿园渗透性数学教育活动形式的价值?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对实践应用的具体建议?
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和的一门科学。
2、在影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几种学习理论中,发现学习理论是由提出的。
3、凯米、德弗里斯的数学教育和课程目标是。
4、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5、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最初的空间概念是性质的。
6、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按其组织形式又可以分为和。
7、在皮亚杰关于守恒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前守恒水平和守恒水平间还存在着一种。
8、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有三种:一是,二是
,三是。
9、对于两个集合A与B来说,可能存在两种关系,即和。
10、皮亚杰将知识分为三类:即、和。
11、按次序规则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12、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是一种融具体与概括、直观与抽象、趣味与思维相结合的思想和方法。
13、皮亚杰认为,判断儿童守恒概念获得的三个标志是具有概念的恒同性、
和。
14、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数学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2、小班儿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
()
3、信息加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第纳斯()
4、排序是根据物体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5列乌申娜提出了“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主张
()
6、按比较的内容来分,可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
7、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8、所谓非正式数学活动是指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 )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 )
10、操作和游戏是分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守恒
2.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3.等分的含义及形式
4.归纳法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2.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5.什么是分类?分类的形式有哪些?
一、分析设计题:(16分)
如何理解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试以中班“量的比较”为活动内容,设计一组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材料及基本过程或玩法。
)
模拟试卷答案:
一、填充题:
1.数量关系;空间形式
2.布鲁纳
3.自主
4.同化;顺应
5、拓扑
1、正式的数学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
2、过渡水平
8、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运用记忆表象寻找
9、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10、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知识
11、按量的差异的次序规则;按数量多少的次序规则
12、数形结合
13、可逆性,补偿性
14、基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概念题:
1.守恒即指不受物体外在空间形式或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数、量、形。
2.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
由进行的数学活动。
3.等分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
(2分)其形式有等分平面图形、等分几何体和有规则的物体。
(2分)幼儿园主要学习的是二等分和四等分。
(1分)
4、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
以帮助幼儿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四、简答题:
1、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
程中进行探索,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2分)运用中要注意明确操作顺序(1分);创设一定的操作条件(1分);交代操作目的、要求及方法(1分);注意体现年龄差异(1分)。
2、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分)
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关系。
(2分)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2分)
3、(1)诱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2)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促进儿童对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4)为儿童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材料
4、感知集合及分类、排序;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识别几何形体;认识空间与时间。
5、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2分)
分类的形式有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用途分类、按物体材料分类、按数量分类、按事物间的关系分类等。
(3分)
五、分析设计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