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短歌行》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二)通过诗的语言来把握诗的内容及情感:品其言;感其情;知其志。

(三)学习诗中运用的手法:用典、比兴、比喻等。

阅读课文,梳理诗歌的内容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单元导语)
1)请同学们阅读诗歌,从诗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以及诗句。

2)感知诗歌的内容,初步把握曹操心中之情,心中之志分别是什么?
明确:1)诗眼是指诗词中最能传情达意的一个字或词语。

《短歌行》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
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1)感受诗人的心中之情。

思考:曹操的情感,他最想向谁倾诉?从诗中找出他倾诉的对象。

品读相关的诗句。

理解他是怎样倾诉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相关诗句:
品味情感:
把握手法:
2、理解曹操的志向
曹操在诗中如何表达自己的志向?找出相关诗句,把握手法,理解其志向。

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
手法:
3、试评价诗人的形象:
1。

短歌行导学案(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导学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课目的】1、频频朗读,读懂诗意,读出诗韵。

2、品尝语言,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

3、推测诗歌感情,感觉诗人的理想与情怀。

二、【教课重难点】品尝语言,鉴赏写作手法,推测诗人的感情。

三、【资料增补】1、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此刻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从文题便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乐府题解》依据《古诗》“长歌已强烈”,曹丕《燕歌行》有“短歌微吟不可以长”,傅玄《艳歌行》有“咄来长歌续短歌” ,一般都以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情豪放,大方激动;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心里的忧虑和愁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点,又有曹操单独的“大方凄凉” 的风格。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2、背景增补史实背景:据考据,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暮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此后。

当时曹操已经 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一致中国的事业仍未达成的社会现实,因此忧虑幽思,愁闷煎熬。

但他其实不气馁,仍以一致天下为己任,信心宽泛延揽人材,招纳贤士致力于立功立业。

文学背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绘。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洁白,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大方而歌。

歌辞就是上边这首《短歌行》。

3、曹操其人曹操 (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纳克制豪强、限制吞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举措,终于一致了北方。

《 短歌行》导学案

《 短歌行》导学案

3.7.1《短歌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一、了解体裁、作者及创作背景: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

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作者:曹操(155-220),一代枭雄流千古。

字孟德,东汉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教学设计及学案:《短歌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习黄河风景的描写和江南渔村的描写。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5.通过学习《短歌行》能够启发学生对国家与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河风景的描写。

3.江南渔村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

2.感受及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学案。

2.多媒体设备。

3.《短歌行》的课文。

1.导入通过播放黄河的音乐和黄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短歌行》的学习。

2.导读3.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短歌行》,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黄河为什么被称为“碛”、蜀道为什么被称为“山”?4.黄河风景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黄河风景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和神奇。

5.江南渔村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江南渔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6.欣赏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1.师评学生完成的学案,了解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学生通过朗读《短歌行》,展示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课堂讨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于黄河和江南渔村的描写的感受和理解。

七、学后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以自己所在地为背景的短歌行。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黄河和江南的美丽风景。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三维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2、朗读,美读,背诵,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3、.探究曹操忧患意识中表现出的积极人生态度。

【预学区】一·助读资料(1)知背景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统一了中国北方,被后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曹操集》。

建安文学:汉献帝建安年间,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为代表的作家,他们用质朴的文笔反映动乱、苦难的现实,直抒胸臆,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当时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格调苍凉慷慨,深沉悲壮,被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2)晓常识文题理解:《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一首咏史长诗,通过描绘楚国春秋末期的战争、天灾人祸,表现了人民百姓在屈辱和苦难中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本文将以《短歌行》为素材,设计精品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绝唱。

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理解《短歌行》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3.掌握《短歌行》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短歌行》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点。

难点:把握《短歌行》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授结合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演讲、课外阅读。

四、教学过程1.了解《短歌行》的历史背景通过课文《短歌行》及其他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楚国春秋末期的社会状况及战争原因,导入以下思考问题:(1)楚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内矛盾是什么?(2)楚、秦之间的军事对抗和资源争夺是如何导致战争的?(3)楚国百姓在战争中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2.学习《短歌行》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短歌行》的语言艺术、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1)语言艺术欣赏指导学生发现《短歌行》中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技巧,如使用庄严肃穆的诗体、运用对仗、顿挫、穿插音乐比喻等手法。

(2)叙事结构解析讨论《短歌行》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如“昔我往矣”和“杨柳依依”两个插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转折,探究为什么诗人要这样安排。

(3)象征意义剖析解读《短歌行》中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马嵬”、“边走”、“九重城阙”等,探究各自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

3.梳理《短歌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短歌行》中不同人物的言行和情感描写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

(1)角色情感推测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推测《短歌行》中不同人物的情感状态,如百姓、士兵、国君、将领等,分析他们面对战争、灾难和屈辱的感受和表现。

《短歌行》导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导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

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

其子曹丕称帝,追赠,庙号。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2.了解“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法指导】1、必须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知其人、品其文、悟其情。

2、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查阅完成“课前预习案”,熟读诗文,整体把握。

课堂上必须在12分钟完成预习案,15分钟完成“课内探究案”,10分钟完成能力提升,剩下的时间学生自己小结,整理笔记,当堂背诵。

3、同学们在课前除了全部完成导学案的“课前预习案”外,还需积极思考“课内探究案”和“能力提升”的相关内容。

【预习案】【滴水穿石•夯实基础】1、关于题目《短歌行》2、曹操个人简介姓名出生年月籍贯职业爱好官职庙号谥号座右铭政治成就军事成就文学成就3、写作背景:观看影视资料并结合苏轼的《赤壁赋》【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明确:熟读全诗,梳理诗中的语言基础知识,排除文字障碍,把握诗意。

1、字音:譬.如子衿.但为.君故呦.呦瑟.掇.越陌.度阡.契.阔谈䜩.匝.哺.2、释义:杜康沉吟子衿掇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厌吐哺3、整体阅读,把握诗歌大意。

【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结合全诗,找出诗眼(情感主线)2、情感解读——诗人到底“忧”什么?结合诗歌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分析。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志向。

【能力提升】【个性解读•小结】认真体会曹操忧其“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的情感,谈谈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情?并结合文本,思考曹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启发意义?。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短歌行》这首诗歌,体会曹操作为一代豪杰的豪情壮志与深沉感慨。

通过诗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感受到曹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人才渴求的迫切以及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诗歌语言。

这些手法和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通过《短歌行》的学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曹操那种胸怀壮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事业发展提供动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短歌行》是_____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_____诗。

2. 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诗句是:“_____,_____。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_____的愿望。

二、选择题1. 下列对《短歌行》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现了诗人面对美酒,感慨人生短暂的情怀。

B.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达了贤才在选择明主时的犹豫和困惑。

C.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和海自喻,表达诗人胸怀的宽广。

D.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周公典故,表明诗人礼贤下士的态度。

2. 下列关于《短歌行》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歌的主旨在于表达对人生的消极悲观态度。

B. 诗歌全篇洋溢着慷慨悲凉的情调,难以体现曹操的豪迈情怀。

C. 诗歌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D. 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缺乏艺术感染力。

三、简答题1.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诗有何深意?2. 《短歌行》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全诗译文《短歌行》全诗翻译如下: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1《短歌行》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1《短歌行》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1《短歌行》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7.1《短歌行》同步练习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短歌行》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四句由景中的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是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焦虑。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

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突出写“愁"字,时光流逝,去日苦多,诗人惟恐功业不立。

B.“但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贤才。

C.“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贤主题,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

D.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等句启发人才,要善于择枝,投效明主。

3.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诗人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起,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

B.诗人善用比喻修辞,如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C.诗人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表达了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的心情。

D.全诗充满感叹时光易逝的消极情绪,包含着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反复且深情地诵读,注重节奏的把控,力求达到能够熟练背诵的水平。

在诵读过程中,要融入自身的情感,使朗读富有韵味,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将诗文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之中。

与此同时,借由多次的诵读,细致地体会作者在抒发内心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类艺术手法。

比如,分析其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意象的选择与构建、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等,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深刻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领悟他在困境中展现出的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内涵。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如今的生活和学习也有着极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

【学法指导】务必熟练掌握分析诗歌的有效方法。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诗歌语言、意象、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解读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必须在规定的 10 分钟时间内完成“课前预习案”,不仅要熟读诗文,还要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把控。

而 30 分钟内则要完成“课内探究案”,在答题过程中,要认真审读题目,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作答,务必保证完成的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

A 层同学不仅要完成导学案中的所有内容,还需要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B 层同学必须完成“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以及“能力提升”部分的内容;C 层同学则必须完成“课前预习案”和“课内探究案”的相关内容。

【课前预习案】【滴水穿石•夯实基础】关于题目《短歌行》:《短歌行》属于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和“短歌”主要是依据歌词音节的长短来进行区分的。

曹操依照旧题创作了新的辞章,原本共有两首,而课文所选取的乃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堪称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曹操(155-220),字孟德,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他在三国魏时期是声名远扬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大力推行屯田政策,积极兴修水利工程;在用人方面,唯才是举,广泛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的杰出人物,有力地抑制了豪强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短歌行》导学案设计4、赏析课文《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7.《短歌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短歌行》课时:一课时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短歌行》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极具特色。

诗人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低沉,雄浑而细腻,忧虑又豪壮,展示了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胸怀抱负;本诗在语言、构思、意蕴、情感上也独具一格,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二、学情分析:“三国”故事家喻户晓,高一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

初中又学习了《龟虽寿》、《观沧海》,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有初步的把握。

另外,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五首现代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系统地诗歌鉴赏模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合作探究,感受诗歌手法、风格、情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诗歌鉴赏能力。

此外,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

本诗是曹公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三、课标分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明确规定“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以及,结合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通过《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对比,思辨性探究曹公与陶公产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状态的原因。

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人生状态,知行合一。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知人论世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理状态及表现手法。

《短歌行》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韵律)羁.鸟恋旧林(约束)B.契阔谈䜩(同“宴”,宴席,宴会)方.宅十余亩(方形)C.一去.三十年(离开)枉用相存.(问候、探望)D.对酒当.歌(应当)何时可掇.(拾取,摘取)3.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4.下列对有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

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创作先河,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二、非选择类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三、填空题8.正字音①譬.如( )①子衿.( )①呦.呦( )①鼓瑟.( )①吹笙.( )①可掇.( )①越陌.( )①度阡.( )①契.阔( )①谈䜩.( )⑪三匝.( )⑫吐哺.( )⑬羁.鸟( )⑭守拙.( )⑮暧.暧( )⑯狗吠.( )⑰樊.笼( )9.给课文《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中的加点字注音:契.( )阔谈䜩.( )三匝.( )吐哺.( )羁.( )鸟守拙.( )暖.( )暖狗吠.( )樊.( )笼四、微写作10.《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诸葛亮设计用装满草人的船,趁着大雾擂鼓逼近曹操水军大营。

《短歌行》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歌行》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歌行》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7.1 短歌行(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7.1 短歌行(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并阐明诗歌的思想内涵。

2.学会鉴赏运用用典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3.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所流露出来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人物。

【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学会鉴赏运用用典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要求】自主预习,自我归纳,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预习案】一、.积累整合1.“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2.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短歌行》教学简案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短歌行》教学简案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短歌行》教学简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西城中学高一张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3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4从知人论世入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目标1、2、4难点目标5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创设情境1 观赏古典乐府诗歌《短歌行》视频2 解题何谓“短歌行”这一文体(小组展示)二出示学习目标1 了解曹操及知人论世“横槊赋诗”的背景2 朗读诗歌,疏通字词,感知诗意3 吟诵诗歌,品悟诗人的“忧”及诗人抒发的感情三信息发布会,曹操其人(小组展示)四横槊赋诗的背景(小组展示)五朗读诗歌,疏通字词,感知诗意1 读诗,接力读。

读准字音(小组展示)2 纠正字音,积累字词3 听读,欣赏配乐朗读课文《短歌行》注重诗歌情感4 小组自由朗读5 齐读,读出气势、情感。

6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诗歌大意(小组展示)六吟诵诗歌,品悟诗人的“忧”及诗人情感(一)文章几次写“忧”?哪些句子写“忧”分别是什么?诗人因什么而“忧”?(小组合作探究)(二)诗人“忧”思不断,何以解忧?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排遣内心的忧愁?小组合作探究:一忧1 如何赏析诗中人生苦短的句子?2 面对人生的苦短诗人如何排解忧愁的?3 请把这种苦闷忧伤的感情读出来。

小组合作探究:二忧1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诗人渴望贤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读出渴望之情。

2诗人如何解决“贤才难得”这一忧的?请结合文句赏析。

3最能体现曹操求贤若渴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请读出豪壮、慷慨的语气。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三忧1三“忧”中曹公最忧什么?怎样从根本上解除曹操的“忧”呢?2 体现曹操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如何赏析?你还知道哪些慷慨之气的诗句.3 请读出这句诗的慷慨之气。

七悟主旨1 诗言志,歌言情。

你认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主旨句是?2 当堂检测(高考题)(小组抢答)2 与曹操对话:曹操,我想对你说八小结九板书十教后记张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