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川地势状况与交通

合集下载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

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北段为关中——秦岭——汉中,南段为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

秦岭横亘在中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南北宽一二百公里,它犹如中国的一道脊梁,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

秦岭以北有富饶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有富庶的汉中盆地,自古以来,两地人民相互往来,都要翻越险峻无比的大山,人们利用山中天然的河谷、地势开创了四条连接南北通古道,沿着这四条古道,演绎出一幕幕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

自汉唐以来关中一直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而由汉中盆地往北翻越秦岭进入关中盆地与长安的四条古道自西向东依次是:1、陈仓道2、褒斜道3、傥骆道4、子午道。

1、陈仓道——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陈仓道是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又名故道,散关道。

北段从宝鸡陈仓县入山,翻越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抵达汉中,因为沿着故道水而行,所以被称为故道。

此道绕开了秦岭山势最陡峭的部分,路程也更为平坦。

但比其他三道要远很多,远约200里。

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惯行路线,刘邦北伐关中便走的是陈仓道,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把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天下,韩信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

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 度21 分~108 度31 分和北纬26 度03分~34 度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东西长1075 公里,南北宽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51分钟。

现辖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

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 或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

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 米。

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 毫米。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四川盆地地理条件与国难时期的军事价值

四川盆地地理条件与国难时期的军事价值

四川盆地地理条件与国难时期的军事价值秦为胜地形,是实施军事战略部署的客观依据之一,是军事活动的舞台,对军事活动有着很大地制约和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在现代条件下,虽然武器装备有了很大发展,战争规模和作战样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地形条件对军事行动仍有着重大影响。

四川盆地四周为高山高原环绕,四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国防安全系数最大的地区。

加之盆地内部气候温暖润湿,地形平坦、紫色土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因此,这里是我国最优越的战略后方基地,在未来战争中,它将以雄厚的兵员潜力和经济潜力,支援全国战场。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红色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位于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

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接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万多平方千米。

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

四川盆地底部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川中丘陵和川西成都平原三部分。

盆地主要城市有重庆以及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宜宾、南充、广安、达州、雅安、巴中、眉山、资阳等,其文化为蜀文化。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地处内陆腹地,但盆地大部分区域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这是因为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才使得冬季气温和降水比同纬度地区要高并且湿润。

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

最冷月均温5~8℃,较同纬度的上海、武汉及纬度偏低的贵阳高2~4℃。

一年内霜雪少见,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我国主要交通干线的形成和演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我国主要交通干线的形成和演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二第二章西南地区:川、滇、黔、藏纲目:1.“盆底”与“屋脊”2.川陕交通、“藏彝孔道”与西南边陲之路3.西南地区小结第一节“盆底”与“屋脊”本章述及的西南地区主要涵盖今天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所在地域,但并不与今天的省区界严格重合,在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有所增损。

中国的西南地区为内陆地区,处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下降到低海拔的华中丘陵平原之间的过渡带,为中国地势垂直变化三大阶梯中的第二阶段梯。

其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都在500——2000米之间,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与高原。

西南地区的气候从总体上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其西边的高原气候和北边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同,同时与其东边同处于亚热带的华中地区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差异。

从纯地理的角度看,西南地区并不是一个非常整合的统一的区域,整个区域由多个小的地理单元组成,小单元之间甚至存在着的比较大的差异。

由于受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这一区域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的水平分布复杂多样,并且从南到北可以分为几个不同地理单元的组合:秦巴山地主要指四川盆地北缘的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的地区。

山地的海拔高度多为1000——2000米。

在大巴山与秦岭之间有一些盆地分布,其中以汉中盆地的面积最大而且最为著名。

在人文地理方面,汉中盆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域。

秦岭是中国中部一条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大地构造、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均有很大的差异。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秦巴山地以南,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

盆地底部的海拔高度多在300——700米之间,由东向西的地貌分别为平行岭谷、丘陵和平原,其中以丘陵的面积最大。

在盆地的西部有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川西平原,面积大约为7200平方公里。

盆地周围多为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

贵州高原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面,东边一直延伸到四川盆地东面的鄂西山地,属于中亚热带的山地高原湿性常绿阔叶林黄色土壤的景观和岩溶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石灰土的景观。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割据独立的理想之地。

历史上先后有十四个政权定都四川省,现在就按照前后时间顺序一一详解。

古蜀国杜宇王朝: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七世纪。

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都立国,于是蜀王率领蜀人从茂汶盆地东迁至广汉平原,在今温江区万春镇报恩建鱼凫城成立蜀国。

在位时教民耕种,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

约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蜀相鳖灵,古蜀国杜宇王朝终结。

古蜀国开明王朝:存在时间为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16年。

约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建都郫邑(即今成都郫都区)。

开明九世将都城从郫邑迁都到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灭亡。

充国:存在时间为约公元前588年至公元前318年。

充国的范围在今嘉陵江流域全境、巴中市西南、广安市西以及绵阳市东南的部分地方,都城在阆中。

充国从春秋时期发源,到战国末期期消亡,存在了大约二百七十年。

势力强盛时,曾顺水而下打到过合州(今重庆合川)。

公元前319年冬,古蜀国和充国结盟,两国共同侵犯巴国。

巴国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著名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巴国,秦、巴联手,先后在公元前318年冬、公元前316年春灭掉了充、蜀两国,同年,秦背信弃义,顺手灭掉了盟友巴国,统一了四川盆地。

苴国:存在时间为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16年。

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

所以也称葭萌国。

四川简介

四川简介

四川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川人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川地理与风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川历史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省。

2亿多年前,四川隐居在海水下面,后因地壳运动,改变了东高西低的地势,海水流走,从此四川盆地变干。

大约200多万年以前,这里有了人类活动。

大约在距今4000 年~5000年,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一带的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文明程度相当发达,创造了璀璨的三星堆文明,三星堆里埋藏着数以千计的大型青铜像、青铜器物、黄金制品、玉石器。

象牙、海贝和陶器等,令世人叹为观止。

三星堆文化是一个拥有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秦统一之前,四川有巴、蜀两个独立的小国,故四川又称"巴蜀之地”。

公元初年,成都已是人口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城市,沃野千里,故四川又称“天府之国”。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诸葛亮为丞相,当时蜀国人才济济,演绎了一段非常精彩的传奇。

至唐代后期,四川盐业鼎盛,经济繁荣,成为唐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

宋朝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人文四川地处盆地,四周都为高山和高原所环抱,山河险峻,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国家危机是的避难所,如唐玄宗逃安史之乱而奔蜀,蒋介石避日本锋芒而迁都。

深入探究蜀道难的历史背景

深入探究蜀道难的历史背景
2024-02-03
深入探究蜀道难的历史背景
汇报人:文小库
contents
目录
• 蜀道难概述 • 蜀道难形成原因 • 蜀道难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 蜀道难相关历史事件与人物 • 蜀道难现代意义与价值 • 蜀道难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蜀道难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之一,以描绘蜀地山川之险峻、道路 之艰难而著称。
蜀汉北伐的路线选择
蜀汉北伐主要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是 通过祁山道进攻陇右,二是通过子午 谷奇袭长安。其中,祁山道较为平坦 ,适合大军行进,而子午谷则较为险 峻,但路程较短。蜀汉在北伐中多次 尝试不同的路线,但受限于地理条件 和敌军防守,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 展。
唐代诗人杜甫的《蜀道难》创作背景
唐代蜀道的交通状况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蜀道地区正在加强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将文化 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 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 文化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历史事件与人物
五代时期蜀道的战略地位
五代时期,四川地区先后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这些政权为了争夺地盘和扩张势力范围,经常利用蜀道进行 军事行动。因此,蜀道在五代时期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历史上著名的蜀道文人
除了杜甫以外,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曾经走过蜀道并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比如唐代诗人李白 、宋代文学家苏轼等人都曾写下过关于蜀道的壮丽诗篇和优美散文。
03
矿产资源开发
04
蜀道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古代人们通过开采和利用 这些矿产资源,推动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矿 产资源的开发也促进了相关产业 的发展,如冶炼、制造等行业。

常识知识之四川省情

常识知识之四川省情

常识知识之四川省情优讯-中国网 /info 时间:2009-11-19 责任编辑: 香颂一、四川概况四川省简称川,别称蜀。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

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

四川省内居住着彝族、藏族、回族、汉族、羌族等民族,有“中国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集区”、“最大的彝族聚集地”之称。

省会成都。

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

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省有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蒙顶山、峨眉山、白云山、凤凰山、夏衍山、西岭雪山、窦圌山、华蓥山等著名山峰。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曾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川西地区以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川东地区(今川东地区和重庆地区)以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

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 度21 分~108 度31 分和北纬26 度03分~34 度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东西长1075 公里,南北宽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51分钟。

现辖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

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 或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

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 米。

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 毫米。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内容索引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预习
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__屋__建__筑__ 1. 聚落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_设__施___
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__市__和乡__村__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表现:主要影响聚落的 类型 、 分布 、规模和发展。
运输
好的地方
点的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
区位
岸海水较深的地区
舶的出入和停泊
12
迁移应用
1.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
因是东西部( B )
A.经济条件的差异
B.地形条件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解析 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四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 型、棋盘式的格局 (2)典型 丘陵和山地: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答案
思考 1.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展在平原之上? 答案 平原地形给城市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在河谷地带及条件较 好的高原地区,也形成了一些城市,如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墨西哥城位 于墨西哥高原上。 2.河流阶地是由河流下切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在河谷两岸形成的台 阶状地貌。如发生多次地壳升降,会出现多级阶地。这样的居住环境, 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答案 近水源易取水和灌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同时不易被洪水 淹没。
的选择、交通运输___线__路___的分布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的专项经费将达12亿元,在工 程设计中采取绕避自然保护区、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 道、避免改变河流湖泊径流环境、减少占用草原草甸 面积等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青藏铁路拉萨河段设计图
基本上( A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格尔木 拉萨
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 线影路响最因长素的主高要原有铁: 路。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生态因素
技术措施
建设 “陆上桥” 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的 冻土地区。
知识链接:
冻土 是指在寒冷的季节,土壤中所含的水结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
平原公路
山区公路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态特征。
中国部分交通线
91页活动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 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 路密度。
①选择有利地形, ②避开不利地段, ③尽可能降低造价, ④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不断降低
科技
比如:瑞士与意大利之间穿 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我国的成 昆铁路和青藏铁路、英法海底隧 道等,都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影响 越来越重要。
94页活动
结合四川省地形图和交通线路图,从地 形和交通方面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 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
成冰的状态。冻土地带,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 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 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将穿过这样的 冻土地段长达550公里。

天府之国——四川

天府之国——四川

降水量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 ,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 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 山地,为 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 。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 量的3~5%,夏季 (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 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 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 米。干雨季分 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 ~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 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 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 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85~90%。
自然资源
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可开 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 非常丰富,全省光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 水钻孔114个。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 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 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 第三。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 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长有许多珍 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 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 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 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四川大致可分为东 部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区,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 原及川西南山地区。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包含四 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 岭—大巴山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跨中国地势 第一及第二阶梯,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全省最高点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 达7556米,超过除亚洲外世界其它各大洲最高 峰。

古蜀道

古蜀道

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四川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然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目录概述与古蜀道相关的诗作编辑本段概述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古蜀道蜀道在四川广元境内长达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一段。

因为,自蜀王开明氏在广元建邑,广元境内的蜀道经过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已成为先秦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和剑门关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

而且,广元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有着独具魅力的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女性文化。

[1]广元区域内拥有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八百里剑门蜀道遗址、三国重镇昭化古城;有由近万株千年古柏组成的翠云廊;有现存世界最古老的驿道金牛道、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驿铺、优质丰富的温泉资源,以及众多的三国文化历史遗址遗迹,构成了古蜀道雄关、漫道、古城相依的恢宏景象。

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其内涵遍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

古蜀道以翠云廊古柏为代表、实现了道路长程绿化,古道中的悬空栈道结构,是山区道路建设中资金耗费最少、破坏环境最小的方式,古蜀道融合了巴蜀文化、三国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

略论四川地理区位的军事战略意义

略论四川地理区位的军事战略意义

社会文化探析略论四川地理区位的军事战略意义廖子恒【摘 要】四川地处西南,较为偏僻,自古以来由于地形闭塞、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而被称为“莽荒之地”。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蜀以后,四川才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内。

此前,巴蜀虽然与中原王朝有一些交流,如武王伐纣时“巴”为参与战斗的联盟军成员之一,建国后发现的三星堆文明也揭示了古蜀国与中原王朝殷商之间的联系。

秦灭巴蜀以后,巴蜀被纳入中原文明之中,礼乐等一系列“中国文化”开始传入。

但事实上,西汉时期的巴蜀,文化仍然十分落后,礼乐不兴,东汉班固所著《汉书》记载:“地辟陋,有蛮夷风。

”①可知中原文化对于巴蜀地区的认知,在西汉时期,仍以蛮夷视之,其军事战略地位自然不能被重视。

然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军事战略层面,实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

本文试析论之。

【关键词】四川 地理区位 军事战略一、四川地理形势分析四川位于长江上游,在军事战略上占据要冲之地。

今日之四川地区大约为古代之巴蜀地区。

四川地区属于典型的盆地地形,东有夔峡之险,西有川西高原为屏障,北有秦巴山系为要冲,南有横断山脉为阻断。

而川内有自贡井盐之利,川泽湖泊交织,更有成都平原可为固守之地,惟东部险要之夔峡天险,北部剑门关与外界相通,因此巴蜀地区可为西南腹地。

西汉以前巴蜀地区尚未汉化,属于中原文化之外的“要服”,处于五服制度下的尾端。

而经“文翁化蜀”之后,巴蜀礼乐昌明,始得称为华夏之人。

史载汉景帝末年,文翁为蜀郡太守,眼见当时的巴蜀,文化落后,礼乐不兴。

于是他开始大力发展教育,修建了一系列学校,如石室学宫(今成都石室中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班固在《汉书》中称赞:“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②巴蜀之战略地位,不仅为其地理层面而言,更有其丰富的物产,众多的人口以及一系列作为战略资源的独特优势。

清人顾祖禹在其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引用南宋名臣章如愚对巴蜀地理形势的分析:“自蜀江东下,黄河南注,而天下大势分为南北。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演变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演变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演变
2023-11-05
目录
•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概述 • 唐代川西交通线路 • 宋代川西交通线路 •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的影响与意义 •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的未来展望
01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概 述
唐代川西交通线路概况
重要交通节点
成都至桂林线路
总结词
文化与商业交融
详细描述
成都至桂林的交通线路是唐代川西地区另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路。它不仅连接 了西南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贸易,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沿线地 区的文化繁荣和商业发展得益于这条交通线路的畅通无阻。
成都至贵州线路
总结词
重要的南北通道
详细描述
成都至贵州的交通线路是唐代川西地区通往南方的重要通道。它连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西南地区的 经济贸易,对于南北物资流通和商业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线路还为后世川黔公路的修建提供了基 础。
加强中央集权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的完善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 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促进地方治理
交通线路的完善也促进了地方治理的加强,为地方 政府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服务条件。
维护国家安全
交通线路的演变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05
唐宋时期川西交通线路的 挑战与解决方案
宋代川西交通线路概况
道路与桥梁建设
宋代川西地区注重道路桥梁建设,修建了许 多重要的桥梁和道路,如嘉陵江上的朝天峡 大桥等。
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
宋代川西地区继续发展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加强 了与中原、西域和*地区的联系。
军事防御与交通
宋代川西地区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加 强了军事防御和交通建设,形成了以成都为 核心的军事交通网络。

李治安:元代四川行省沿革与特征

李治安:元代四川行省沿革与特征

李治安:元代四川行省沿革与特征川蜀自古为华夏文明的西部渊薮。

它“东南控接荆湖,西北襟连秦陇,阻山带江,密迩番蛮,素号天险,古称极边重地”。

四川建省,肇始于元朝。

无论宋、蒙战争,抑或元帝国的西部疆域控驭,四川行省的地位都举足轻重。

本文重点就建立沿革、与行枢密院等关系、若干特征等,予以如下探讨。

元代四川行省一《元史》卷九十一《百官志七》载:“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其地总于陕西。

至元十八年,以陕西行中书分省四川。

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

署成都,统有九路五府。

”元代四川行省的建立,也有宽泛和严格的诠释区别。

因蒙元以陕西为后方对川蜀南宋军队近半个世纪的攻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四川与陕西往往合为秦蜀行省或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而独立和稳定地设置四川行省,又限于至元二十三年以后八十余年间。

为正本清源,我们还是先从秦蜀行省谈起吧。

秦蜀行省正式设立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八月,廉希宪为中书右丞,商挺为佥省,行省,它的前身无疑是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首的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司。

中统三年易名为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此时的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尚属于临时处理军政的行省。

至元元年八月,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较早进入半固定行省的行列,开始有了较稳定的辖区,设置时间较长,统辖节制权限明确。

至元元年起,赛典赤首次以平章政事担任陕西四川行省长官十年,元廷明确命令“陕西五路四川行院大小官属并听节制”。

还专门颁布了“陕西四川、西夏中兴、北京三处行中书省条格”。

然而,陕西四川行省官员仍带中书省宰执衔,时而分为二(如至元八年十一月一度“置四川省于成都”,时而合为一,时而改置行枢密院或安西王相府。

在这个意义上,至元二十三年以前的陕西四川行省稳定性较差,往往处于不时变动之中。

至元九年,忽必烈封嫡次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出镇关中,设置王相府,其辖地和职权范围是:“教令之加,于陇于凉,于蜀于羌……其大如军旅之振治,爵赏之予夺,威刑之宽猛,承制行之。

自余商贾之征,农亩之赋,山泽之产,盐铁之利,不入王府,悉邸自用。

中国古代的四川盆地与蜀汉文化

中国古代的四川盆地与蜀汉文化
文化影响:蜀汉绘画与雕塑艺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蜀汉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蜀汉时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汉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汉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巴蜀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承,是巴蜀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盆地内资源丰富,为文化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形地貌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地理环境对蜀汉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盆地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农业发展。
水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众多河流和水库,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 重要支撑。
矿产资源:四川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煤炭、铁矿等,这些 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蜀汉文化的特点
崇尚武力:蜀汉文化 中的尚武精神,使其 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战 争和动荡。
重视礼仪:蜀汉文化 注重礼仪,尊重长辈 和权威,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和谐。
崇尚自然:蜀汉文化中 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和 神灵信仰,人们相信万 物有灵,与自然和谐相 处。
文化多元:蜀汉文化融 合了中原、巴蜀、西南 等多个地区的文化元素,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风格。
天文与数学科技
蜀汉文化在天文观测 方面有重要贡献,如 汉代扬雄所著《太玄 经》中对天文现象的 描述。
蜀汉文化在数学领域也 有突出表现,如秦九韶 的《数书九章》对数学 算法的总结和推广。
蜀汉文化在科技方 面的贡献还包括农 业技术、水利工程 和纺织技术等领域 。
蜀汉文化的科技贡献不 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也对后世的科技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牛道 据古地名遗址和史志记载,今人之实际查勘,金牛道 的具体线路是:汉中南郑向西,进入沮口、青羊、大安等 镇,经勉县西南烈金坝(金牛驿),南折入五丁峡、五丁 关至宁强县,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进入四川朝天 的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神宣驿、龙门阁、 明月峡、五里峡、石柜驿、汉寿驿、朝天镇,顺嘉陵江之 绝壁上的飞阁栈道向南经朝天峡、望云铺、飞仙关至广元 的千佛崖入利州古城广元。再南渡嘉陵江至要塞昭化,经 古战场葭萌关,上牛头山,过“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的天下雄关剑门关。信步于古柏夹道、浓荫蔽日的翠云长 廊而至梓潼大庙,经涪城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 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到达成都金牛坝。
长江水系
金牛道
金牛道乃古蜀道的主干线。全程共约600余公里。 金牛道的线路,与今之金牛道线路应大体符合。从整个 古金牛道上的传说和地名,也证实了历史曾发生过开石牛道 大事的过程,如秦置金牛驿于烈金坝,五丁峡、五丁关、石 牛铺等。所谓五丁,实是指凿金牛道的人工队伍。《蜀王本 纪》(蜀王)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实是对五丁的 解释。金牛道上有五丁力士传说,地名较多,有五丁关,五 丁坟,五丁峡,五里铺、五盘岭、五里峡、梓潼五妇岭,是 五丁拔大蛇山摧之地。
战国时期:为巴、蜀之国。巴、蜀分据两川(川 东、川西)。秦国占据此地,大大削弱了楚国实 力。
秦汉时期:加之经济开发意义 三国两晋之后:政权必守,新兴政权必攻之地
1. 在全国范围的形势 长江、黄河分别流贯中国南方和北方,四川位于 长江上游之势。 因此四川地区多被北方政权所占据。
2. 自身的地理特点
山川险固: 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地形。 在盆地外围的每个 方向,都是重山峻岭,层峦叠嶂,防护之厚非其它地 域可比。四川的西、南两面地形地势险恶,在古代多 属羁縻之地;东、北两面是其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方向。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 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 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 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 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 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政治与历史学院 历史系11级2班
薛羽
110710060
古代四川地理重要性 四川的山河形势
实例:金牛道和剑门关
观地理因素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天时,地利,人和” 影响军事形态(如重点组织哪种部队) 影响作战双方实力强弱 影响战略布局
关键地区的争夺影响政权发展
。。。。。。
举例
草船借箭
大意失荆州
自然地理因素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
交通建设 决定农业类型与发展方向
矿产资源的经济效应
影响经济发展可辐射的范围 水源影响经济活动 。。。。。。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古代四川是怎 样体现以上观点的
四川据长江流域的上游,故历代经营天下者 无不汲汲于四川的上游之势:以北方进取南方, 取得四川便可顺流长驱,直下东南;以南方对抗 北方,确保四川可以屏护上游,确保江南形势的 完整。在统一战争中,四川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天府之国。
长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状汇入盆地底部,东流出川。江河冲积, 形成肥沃的平原,宜于农业生产。
诸葛亮隆中对策之时,称益州是“天府之土”
物产丰富。
《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等地“土地肥美,有江水沃 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偅,西近邛、 笮马旄牛。” (《汉书》卷二十八 地理志下 ) 四川地多 盐井,获利丰饶。
剑门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享有“剑门天下险” 之誉。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 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 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 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 又称剑门蜀道。
出自饶胜文《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四川比其它地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没有一个分裂动荡的历史时期四川地区不产生独 立的割据政权。原因有:
1.四川本身的盆地状况
不易与外界沟通,位置稍偏
2.政治上的“盆地心态”
历代据蜀者大多在政治上安于偏安割据,不思进取。在政治与地理因素之间 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在德不在险” [ 注:《史记》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 。历代据蜀者几乎一无例外地未处理好这二者之间 的关系,安于偏霸,安于割据,不思进取。
开发较早。
战国时,秦蜀守李冰营都江堰,灌溉良田千里。 秦汉时期,蜀地富商闻名天下。
交通困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与外部之间的交通条件很差,而在四川盆地腹地 成都平原,交通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涪江在历史上通常谓之内水,岷江在历史上通常谓之 外水,沱江在历史上通常谓之中水成都和重庆是这个 水运系统的两大枢纽,分居其上下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