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空心村”改造工程的调研
“空心村”现象整治规划的思考
善居住环境等规划措 施 , 用以解决“ 空心村 ” 带来的问题 。
关键 词 : 空心村; 农村规划; 村落景观; 人居环境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 据第 6次人 口普查数据显示 , 中国 的农村人 口占了 5. %,共 6 3 02 3 . 亿人 口。在农村发展过程 7 中, 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问题 。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年第1期 01 1
现代园艺
“ 空心村" 现象整治规划的思考
曹清瑛 斯震 徐 慧慧
( 浙 江农林 大学风 景园林 与建筑学 院 , 江 临安 3 10 1 浙 130 2 杭州蓝 天 园林 设计 院有限公 司 , 浙江 杭州 3 00 ) 10 0
摘 要 :空心村” “ 的出现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 其不仅浪费了农村中宅基地资源, 而且对村落整体环境
现今农村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 的问题。
中 国近几 年 的发展 中城市 化进 程不 断 加快 , 造成 城 乡 差
异不断的扩大。 城市的经济效益高、 基础建设较为完善、 人居 环境较好 , 这些因素都促使农村 中许多年轻的劳动力涌入城
市 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和更舒适 的环境 , 造成农村 中耕地的荒 废和住宅空置率的增加; 有些人在城市中逐渐稳定并成家立 业, 他们将父母接 到城市 中颐养天年 , 造成农村 中“ 人去楼 空” 的现状 , 加快了“ 空心村” 的形成。
1 原有村 落布局 密度 高 、 筑功 能不足 . 2 建
“ 空心村” 现象是我国在农村发展过程 中所产生 的独特 问题 , 国外基本没出现过这种现象 , 也无这类词汇, 其发展研 究主要集 中在人居环境和村镇规划上, 通过实施农村基础建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村现象的调研发现,农村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和教育建设,以及推动“三同”农村建设计划。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农村空心村现象出现了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心村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二、调研结果1. 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发现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强,农民跑城市谋生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选择。
农民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一些小村庄变得空无一人,长时间无人居住,最终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2. 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其次,我们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
很多农村将土地和房屋分割成小块,通过种植和租赁来赚取收益,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发展。
由于农民缺乏现代化思维,不愿意进行创新尝试,从而导致传统经营模式的延续,农村发展趋势不稳定。
3. 农村教育水平低另外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水平低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垫底、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他们选择了到城市去学习和工作,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三、解决方案1. 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为了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
需要引导农民进入大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轨道,通过地租收益等方式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在农村中引入新科技,发展新型种植业、新型养殖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
同时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实现整个农村的农产业链协同发展。
关于单县近年来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单县近年来发展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刘衡指导教师:陈卓调查时间:2011年8 月 1 日至8月5日调查地点:山东省单县调查情况介绍:今年是建党90周年,回顾这90年中的点点滴滴,党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
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
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在党的指引和领导下,为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虽然一直以来单县并不富裕,但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单县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在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发展。
目前,单县正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向由贫穷县到富裕县,从县到县级市的转变。
单县人民在党的光辉旗帜的领导下,奋勇前进!调查内容:近年来,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的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单县的经济建设、民生建设、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行政区划:2000年,千禧年,单县开始迈入经济发展的正轨.2001年,单县辖14个镇、6个乡:时楼镇、单城镇、莱河镇、孙溜镇、郭村镇、高韦庄镇、浮岗镇、黄岗镇、杨楼镇、蔡堂镇、朱集镇、终兴镇、徐寨镇、李新庄镇、谢集乡、高老家乡、曹庄乡、龙王庙乡、张集乡、李田楼乡。
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单县撤销龙王庙乡,设立龙王庙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单县辖16个镇、4个乡。
县政府驻地原单城镇于2007年撤销,现设为南城、北城、东城、园艺四个街道办事处。
县城区面积108.2平方公里,人口30.8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28万人。
2010年10月撤销李田楼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李田楼镇,镇政府驻原李田楼乡政府驻地;撤销谢集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谢集镇,镇政府驻原谢集乡政府驻地;撤销孙溜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孙溜镇政府驻地。
关于赴单县、曹县及我县南王店乡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单县、曹县及我县南王店乡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马集镇党委政府为学习先进地区新农村建设经验,加快我镇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月5日,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县国土局领导带领镇新农村建设指挥部成员及郭庄、李刘楼、力本屯等7个项目村的支部书记,一行34人赴单县、曹县、我县南王店乡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
参观人员听取了当地支部书记的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并积极提问交流,现场参观了当地新农村建筑模式、户型,走访了部分群众。
这次参观学习,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一、参观学习情况我们首先参观学习了单县谢集镇王桥、史楼新农村社区。
该社区辖16个自然村4000余人,旧房拆迁1238户,新村安置1096户,原村庄占地1803亩,新村占地485.1亩。
2010年3月份启动拆迁工作,该社区采用“自拆自建,选拆先建,后拆后建”的办法,先拆的可优先按照规划图纸选择房址。
提高了群众拆迁积极性。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宜人居的原则,规划了办公楼,幼儿园、小学、医院、老年公寓、农机大院、中心广场。
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二站是单县大坝村,该村300多户,1400余人,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2009年春天启动,当年建成,该村采用“自拆自建,先拆再建”的办法在原村址上建成新村。
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三站是曹县砖庙李路相中心社区,该社区由李路相村等1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规划户数1200户,旧村占在面积1970亩,新村规划面积432亩。
建设模式为“统一规划、自拆自建、先拆后建”。
目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该社区新农村建设以群众代表为主进行工作,推选了三十名群众代表,旧房评估工作全部由群众代表进行,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
村干部的旧房评估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新房选址先人后己的原则,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为群众带了好。
我们参观的第四站是曹县老王集生态文明村,该村人口1300人,406户,原村占地279.5亩,新村规划占地152.6亩。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近年来,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人口不断增加,然而随着大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土地荒芜、村舍闲置、农业发展停滞,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浪费,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根据安排,特对XX区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XX区共有农业户X户,农业人口X人,在册耕地面积X.X 亩,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X万元。
上半年,我区农业产值略有增长,实现一产总产值X万元,同比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 X.X%。
总体来看,XX区农村面积较小,农民相对集中,“空心村”问题并不典型,全区行政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心村”。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导致城乡二元差距的拉大,加之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进城人数开始增多,不同程度出现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据调查,XX区农村实际面积为X公顷,其中农村建设用地面积X.XX公顷,宅基地面积为X.XX公顷,闲置宅基地面积为XX.X 公顷,闲置宅基地占宅基地总数比例为X.X%,不存在空置率在XX%以上的村庄;农村流动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现象,现有季节性流动人口X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X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经过对我区行政村的实地调查,走访村民,总结我区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外出流动人口增多。
XX农村都相对近郊,耕地面积少,产出效益低,农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以XX区XX乡为例,是我区农民原始积累较多的行政村,也是一个近郊村,全村X户X 人,闲置宅基地有X户,空置率虽然仅为XX%,但通过调查发现其中X户房屋闲置的原因均是外出务工,占到空置房屋的XX%以上,这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在城市购置房长期居住;另外还有XX户因子弟就业转为城市户口,这些人往往生活条件改善后把老人接入城市生活,村中的房屋被长期闲置起来。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空心村是指在农村地区中,由于人口外流和资源匮乏等原因,导致村庄的人口锐减、房屋空置、土地荒芜的现象。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外流、农村土地资源流失、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包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新型农村建设、产业振兴等方面的举措。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 人口外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
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锐减,农村村庄渐渐成为空心村。
2. 土地资源流失农村土地资源流失是空心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土地的不断流失,导致一些农村地区无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导致空心村的形成。
3. 收入来源单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农田种植或者从事传统手工业为主。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农村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导致产业无法有效升级,农民收入难以增长,而无法留住人口,进而形成空心村。
4.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包括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条件不足,使得居民生活条件较差,无法留住人口。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 积极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为了有效整治农村空心化问题,可以采取积极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疏解农村人口、发展农村产业等措施,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
2. 实施新型农村建设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可以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建设,包括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农村地区更具吸引力,有利于留住人口。
3.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利于丰富当地的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引入资金,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地区的综合整治提供新的动力。
“空心村” 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心村”整治的实践与思考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以农村居民点为主的建设用地的增加。
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即所谓的“空心村”。
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更趋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虽然近几年一些地方在积极进行农村“空心村”整治,但整体效果不明显。
因此,在全省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空心村”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整治“空心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整治“空心村”的必要性1.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
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日渐富裕,农村兴起了建房热。
由于旧式村庄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村内布局散乱,基础条件差,加上早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不够重视,于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纷纷搬出老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旧院,沿着村界向外扩建新房,大多占用村外耕地。
90年代前期取消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收费以后,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批地、违法占地愈演愈烈。
导致村庄无休止地向外延扩张,形成了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空心村”。
且新建住房又大都是单体式平房,容积率低,占地面积大,这种状况使我省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更趋紧张。
目前,我省农村居民点多为自然形成的,总体上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村内结构松疏,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环境质量低劣,在小康村建设中难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
山东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山东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现象。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也面临着空心村问题的严重挑战。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山东省制定了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二、整治目标1. 恢复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和活力,实现农村人口的稳定增长。
2. 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3.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 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三、整治措施1. 人口引导和分布调整通过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城市周边地区集聚,合理调整农村人口分布,减少空心村现象。
同时,加强农村人口管理,推动农村人口的稳定增长。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方面。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升农村供水和供电能力,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3. 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4.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农村学校、卫生院、图书馆等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同时,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支持,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并制定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鼓励各方参与空心村整治工作。
3.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空心村整治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4. 加强宣传和动员,提高农村居民的整治意识,积极参与整治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农村发展环境。
5.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的实施,山东省农村地区将实现人口规模和活力的恢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加快,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
加快“空心村”改造模式,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
加快“空心村”改造模式,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面貌普遍发生变化,但部分村庄管理薄弱、整体发展缺乏活力、村庄中心空荡、外围建设无序蔓延,这种现象称之为空心村。
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村庄改造的类型与特征当前单县农村“空心村”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人去楼空型。
即农户进行异地搬迁,在别处购房落实住宅,不再回来居住而出现房屋闲置的现象。
第二种是外形内旧型。
即农户在村庄四周建起新房,陆续移居新房后而出现村中心老屋闲置的现象。
这种类型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好的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升值和农户手头有钱,掀起了建新房热,正常申请建房或违章抢建,村庄规模急速向外扩张,农户逐步乔迁新居,村内老屋闲置无人居住,形成了“空心”,村外都是新房,村内到处是破旧房屋。
其特征表现为,①村庄用地布局分散,内部废弃宅基、空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②村庄中心建筑破败,密度低,人口少;③村庄周围建筑质量较好,多为新建住宅;④缺乏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差,道路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空心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体土地流转不畅。
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的土地大多分到千家万户,村里很少留有机动地,由于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五经济能力从农户手中有偿收回村内闲置的集体土地,即使通过宅基地整理项目复垦还是由原农户占有使用,农户间自发流转要全靠个人关系好坏与经济补偿多少,承包田、自留地、空闲地等流转明显受制约,农户个人是难以相互调剂;老宅基流转再复杂,回收方式无法参照、补偿金额没有标准,还可能涉及古建筑保护,拆除后规划重建,使用权流转很难;土地流转不畅是“空心村”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是村庄建设规划滞后。
乡空心村整治汇报材料
乡空心村整治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对乡空心村整治工作进行汇报。
一、背景简介乡空心村是我区下辖的一个重点整治对象,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收入低,群众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二、整治目标1.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修建道路、街灯、排水系统等,改善居民交通和生活环境。
2. 打造乡村美化工程。
整治农田、卫生间,修缮民房,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3. 挖掘乡村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村民增收渠道。
三、工作进展情况自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了村内主干道,安装了街灯,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问题,提升了乡村的亮化水平。
2. 美化乡村环境。
统一整治了村民建房外观,实现了整体美观,修建了集体公共厕所,提升了卫生条件。
3. 发展乡村旅游。
利用村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了农家乐、观光花园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4. 促进农产品加工。
引进了一家农产品加工厂,以村内丰富的农产品为原料,生产了一系列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四、取得的效益1. 村民收入增加。
通过整治工作,村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运营带动了村民的收入增长。
2. 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美化工程的推进,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村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足,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亟待加强改善。
2. 农产品加工项目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乡村旅游的推广仍然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乡空心村能够早日实现全面振兴,让村民生活幸福美满。
单县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单县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丁拥军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5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增加,加上人口增长的需要,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赿来赿迫切,新建、翻建住宅成为农村现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
因此,有必要对单县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各地实际提出合理性建议。
1 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据2015年对单县农村宅基地摸底调查,在调查范围20个乡镇,1440个行政村中,村内闲置宅基地14480宗,面积2988563平方米,村内空置宅基地9947宗,面积1645577平方米。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土地利用粗放,耕地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赿赿迫切。
而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在没有进行土地审批的情况下,私自建房现象屡见不鲜。
村民建房选址多数在自家承包田、自留地或交通便利的村庄道路附近,没有统一规划,使村庄布局杂乱无章、零散分布。
建新房的同时,老房子又没有拆除,以致农村建房容积率低、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样便形成了“空心村”,使得村庄外延扩张,耕地遭到破坏、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1.2 未经先建、宅基地超标、宅基不均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为部分村民未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县、乡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建房或超标准建房;将旧房或者新房卖掉,重新申请宅基地,从中获得土地收益,这种现象在城郊农村尤为突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如瞒报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新房建起而旧房不拆等,这是造成一户多宅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此相反,还有许多农民没有宅基地,一家几代人居住在一起,致使几户只有一处住宅,容易引发各种矛盾。
1.3 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国家资产损失严重。
由于国家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无偿供应,一部分村民就钻法律的空子,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
部分村民在宅基地批准后,用宅基地建成小型工厂、商业房、饭店等,改变了宅基地用途,造成国家资产的损失。
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摘要: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由于一些地方的整治,加剧了村内大片土地的闲置和村庄向外围的无序扩张,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空心村"延缓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农业发展,浪费耕地;新农村建设应与"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整治旧村与规划新村、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等途经整治空心村,促进农村建设。
1."空心村"是"空心化村庄"的简称,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现在已快速发展,呈蔓延趋势。
对于"空心村",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即从农村硬件建设的角度理解,具体是指多年来农村新建住房大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是无人居住的残败老屋,形成外实内空、外新内旧的现象。
这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
其二是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具体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人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幼、妇孺人群,造成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现象。
因此,"空心村"是一个具有地理和经济双重含义的概念。
治理"空心村"在对农村宅基地建设问题进行治理的同时还要考虑人口外流带来的诸如留守儿童教育、空巢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社会。
2.实践目的: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研究对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楼底镇邵家庄村,通过对该村近些年的变化,做出一个对农村现状、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议的系统报告。
期望调研报告能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用法律和行政力量来推进空心村的改善。
关于空心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空心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成武县委政研室王宗立一、基本情况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以扎实推进“四四四一”工程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农民的居住条件还没有根本的改观和提高,村居房舍建设参差无序,特别是村庄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空心”问题,如何治理改造“空心村”已经成为当前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最近对全县十二处乡镇和县工业园区的“空心村”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全县470个行政村、1249个自然村村庄占地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全县农村总人口为559729人、150165户,村庄占地总面积414114.8亩,人均0.74亩,户均2.76亩,大大超出当前通行的户均0.3—0.5亩的标准。
土地闲置、房屋闲置现象非常普遍。
一是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钳制了本就薄弱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
一方面造成了许多土地无法耕种,不能达到地尽其用,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多宅基地少的农户住房困难,导致他们在农田中建房,造成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加剧耕地短缺的矛盾。
二是阻碍了村庄的治理与发展,严重迟滞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村民对宅基地的私产观念还比较重,而村集体力量又比较薄弱,对房屋的拆迁、土地归整所需要的补偿资金没有能力支付,给村庄的统一规划治理及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有序建设、健康发展。
三是引发宅基纠纷,影响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现在在大多数农民心中宅基地还是私有财产,同时,由于宅基地占有不均,极易导致群众争夺宅基引发矛盾纠纷,影响邻里和谐和农村安定。
四是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
目前,许多“空心村”断壁残垣、破败无序、人畜混杂等脏乱差现象特别突出,既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又影响了村容村貌及环境的卫生整洁,与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格格不入。
单县调研报告
单县调研报告单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单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村改革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建设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动单县的发展,为单县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对单县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业情况、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访谈则主要针对单县的市场环境、工商业发展与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现状经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单县的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农业方面,单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并且不断优化品质,扩大销售市场。
制造业方面,单县的木材加工、鞋业、纺织等行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服务业方面,单县的旅游业、餐饮业、物流行业等也在稳步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 农村改革发展情况针对单县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单县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单县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单县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社以及支持农民创业等方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方面,单县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投入,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
3. 社会建设进展情况单县的社会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教育方面,单县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加大对学校、教师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程度。
医疗方面,单县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建设了新的医院和卫生院,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水平。
文化方面,单县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问题与建议1. 经济发展问题单县的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大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空心村
调研目的: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
一、空心村的基本情况
1. 空心村的人口普遍较少,大部分村民为老年人,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
2. 村庄基础设施较为欠缺,道路破损严重,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缺乏教师和教育设施。
4. 资源整合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二、空心村存在的问题
1. 村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2. 农田托管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无序。
3. 就业机会少,村民收入较低。
4.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养老等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空心村发展的建议
1. 加强村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2. 发展多元化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供应等方面的条件。
4. 加强教育和卫生健康服务,提高村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5. 积极整合资源,引入外部投资,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空心村作为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
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引导和帮助空心村发展多元化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能力培养,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空心村的脱困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复兴的目标。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悄悄发生着转变,“空心村”成为我国农村结构的新形态。
“空心村”现象导致大量农宅空置,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些资源的长期闲置,对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针对该现象,笔者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空心村”整治的途径和方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并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的有关精神对流转的方式和作用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意见。
标签:空心村土地制度改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
”这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
农村住宅空心化是中国广大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建房选址多趋向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公路干道附近,农村建设用地呈外延密集中心空置的趋势。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但受到户籍制度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宅基地及住宅。
所以,“空心村”也被定义为“是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
“空心村”现象已经是现当今农村普遍出现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及生活水平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
一、“空心村”的产生原因“空心村”现象形成的背后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为寻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表格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原因。
首先,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全球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历程来看,“空心村”现象是伴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而产生发展的。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商业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由于利润和劳动边际生产率低,对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吸引力,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能提供给劳动力较为优厚的待遇,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利益的趋势下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空心村解决实施方案
空心村解决实施方案
空心村是指人口大量外流,留守村民多、生产力低下的村庄。
针对空心村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实施方案,以促进空心村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针对空心村问题的解决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空心村的产业扶持。
通过引进新的产业和技术,提升农
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可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吸引外来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空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来到空心村发展,推动空心村的振兴。
另外,要加强对空心村的教育和医疗扶持。
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可以建设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医生来空心村工作,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最后,要加强对空心村的社会保障。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
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同时,加强对特困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空心村问题,我们需要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
扶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实施方案,以促进空心村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空心村的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农村空心化现状、治理困境及对策
山东省农村空心化现状、治理困境及对策刘爱梅(山东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山东济南250002)摘要:农村空心化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该文介绍了山东省农村空心化现状,分析了空心村治理的困境,并提出了农村空心化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15-0001-04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地区也加速凋敝,大量空心村涌现,各地对空心村的搬迁、建设改造等治理措施增多。
空心村的治理方式及其最终结果如何,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
近些年来,山东省通过加强乡村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途径在节约农村土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空心村治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为此,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及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空心村的空心化状况及空心村治理的困境等,并提出了空心村治理对策。
1山东农村空心化程度及其基本状况农村空心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导致的农村人口减少,农村住宅闲置数量逐渐增加的一种社会现象[1]。
当前,除少数城郊地区及产业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农村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空心化的状况。
那么,空心化程度达到多少算是空心村呢?已有学者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但是结论不一。
例如,陈有川等将空心村定义为人口空心化率不低于5%的村庄,并选取山东6个乡镇估算出人口空心化的村庄比例为51.4%,空心化率为16.6%[2]。
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以及中国农村空心化率的整体状况认为,农村人口空心化率在20%以上的村庄可以定义为空心村。
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率与农村住宅的空心化率不同,农村人口空心化率是指外出的农村人口与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农村住宅空心化率是指农村空闲住宅与农村住宅总量的比重。
2019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94%,农村常住人口4900多万,行政村6.9万个,村庄密度是0.43个/km2,村庄规模小,密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寒假实践报告学校姓名学号编制日期 2013年 3 月 1 日关于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空心村”改造工程的调研摘要针对目前山东省农村出现的村庄“空心化现象”,我选择了开展“空心村”改造工程较早的单县展开了调研,首先从村民开始,再到村干部、镇干部,最后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然后我分别对农户、乡(镇)政府、县相关部门展开调研,并就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现行“空心村”改造工作的利弊。
在“空心村”改造工程上,单县县政府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改造模式——李田楼模式(统一规划,多方共建)。
本实践报告对实地调研成果作出了总结,反映了单县李田楼镇新农村建设目前真实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空心村”改造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空心村”的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愈来愈多的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经商和定居,加上原来所在的村庄都是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相关配套设施不是特别完善。
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相对以前已经提高了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这样,他们就不会选择在原有的宅基地上去建设房屋,而会在那些靠近公路地方去建设新的房屋。
因此,我们就会发现在公路旁边耸立起来的一排排新房。
在人口迁移的时候,在法律上房屋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土地是集体所共有的,但房屋的交易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土地的转换,这样就使得农村的房地产就不能进行转让,制约了旧宅基地的转让,导致部分房屋地管理法》中并没有规定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期限,这也就默认了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是无期限的。
同时,法律中也规定房屋是人们的私有财产。
在平时房屋的流转过程中,房屋的交易也伴随着土地的交易,使得人们也认为土地也是一种私有财产。
在这种认识之下,人们把土地也作为一种私有财产,就会想办法大量的去占有宅基地。
在新建了新的住宅之后,即使将旧的住宅闲置在那里也不会愿意交给别人使用,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旧的、破的住宅闲置在村庄里面。
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非农经济的发展,在广大农村领域出现了中心衰竭、外围增长的“空心化现象”。
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旧房老屋、残墙断壁,形成外实内空,外新内旧,外齐内乱的农村村庄存在状态。
二、单县“空心村”存在及其影响1、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建新房而保留原有住房,增加了房屋的闲置率,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空心村”占用的土地,既不能耕,又不能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需要土地,发展工业离不开土地,土地是我们的生命线。
如果各种建设滥用土地,我们的生命线将会受到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2、阻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空心村”的存在,浪费大量的建设资金。
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城市资本流入农村,农村住宅的更新频率远远超过了基础设施的更新水平,由于村庄建设的大幅度扩张,耗费了基础设施和村庄改造的配套资金。
与此同时,空闲房屋逐步增多,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村庄内部的衰落,基础设施的薄弱,居住环境的恶化,使村庄的整体居住质量并没有因为新宅建设而得到改善;相反,由于住房投资过大,生产性投资过小,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的后劲。
3、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于“空心村”中存在大量闲置的土地,而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土地的升值空间迅速膨胀,由此会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的矛盾,不利于农村的安定团结。
随着集体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同时也给村两委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社会现代化的难点在农村,农民富裕、农村振兴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所以尽早的解决“空心村”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繁荣,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实地调研李田楼镇中心社区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原状与建设1、李田楼镇建设新村之前概况李田楼镇位于单县东10公里处,辖31个行政村、49000人、86000亩耕地。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随着单县李田楼镇煤炭业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好转,一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翻建老屋,改造旧屋,重建新屋。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农村建房逐步蔓延。
新建住宅大部分分布在村落的外围或新建道路的两旁,而村落内出现了数量不等的空闲房屋和闲置宅基地,有的形成了内空外建的格局;另一方面,今年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中许多年轻人经过拼搏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位置,纷纷把家安到了城里,造成原来的旧宅“人去房空”的现象,也就慢慢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2、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建设概况2008年以前,李田楼镇驻地小城镇规划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
2009年,围绕为矿区服务,该镇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将小城镇规划面积扩展到25平方公里,并且进行了功能分区定位。
规划一亮出,投资者纷至沓来,外地客商纷纷到李田楼抢摊,一张“王牌”引来了众多“金凤凰”。
单丰路北侧,已建成的镇中心社区东侧,正热火朝天施工的是一大片商住区。
在商住区内,2009年由外地客商投资建成了长1公里、宽40米的商业一条街,建设商铺380个,面积8万平方米。
2009年启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中心商业广场,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内有超市、商务宾馆、酒店、祥和家园住宅小区。
单丰路南侧东南片的府东小区占地400多亩,规划设计已完成,地面附着物已清理完毕,小区内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
同时,在镇驻地的北部煤矿附近,占地300亩的矿前商贸城由浙江客商投资1.5亿元建设,这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围绕煤炭加工运输,李田楼镇将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拓展到5平方公里,在园区内新修水泥路4公里,进行了绿化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力推进镇驻地周边40个自然村向小城镇聚集的同时,李田楼镇将全镇其他112个自然村规划为六个中心村,计划用5年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
2010年启动了马庄中心村建设,这个中心村涉及4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人口5600人,这个中心村建成后节约土地2900余亩。
2009年6月5日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始,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将陈蛮庄、吴庙台等3个行政村10个建筑无序、占地凌乱、交通闭塞的自然村约4500多人搬入新村,可以腾出土地3000亩。
项目投资1.2亿元,用地500亩,规划建设有文体大院、党建活动室、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室、超市等,并配套完善绿化、美化、亮化等设施。
成为可容纳1000余户、5100人、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
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现有住房条件,又使小城镇聚集了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的品位,也进一步加快了镇村建设一体化的步伐。
该村按照“统筹镇村建设、高标准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配套齐全、设施完善、建一流新村”的原则,利用原来在小城镇规划建设区内一座废弃的占地约500亩的窑厂,建设中心新村。
2010年社区以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山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大蒜1.2万亩,胡萝卜6000亩;新建养殖小区2个,禽类存栏量达到8.4万只,大力发展“十小”加工项目,激活民营经济潜力;同时,立足社区农产品资源,以山药、胡萝卜加工运销为主,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招商引资手段,依托资源优势,力争年内向乡经济园区内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个,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千万元。
新村向东扩展11万平方米,新建300户,硬化村内道路1200米,新村绿化8000平方米。
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年内培训劳动力3000人次,不断提高居民劳务收入,实现人年平均纯收入达到6160元的目标。
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社区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
新村规划了“五纵五横”路网,村内学校、幼儿园、超市、健身广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室等配套齐全。
全社区共有耕地8560亩,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大蒜山药等经济作物,林下养殖肉鸭、肉鸡及木制品加工等为主,人均纯收入5600元。
,绿化、美化、亮化、供排水等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李田楼镇中心社区建设成效在李田楼中心社区建设中,镇党委、政府按照推动发展,富裕农民,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发展目标,坚持抓配套,配套抓,突出加强“四个建设”,着力把该社区打造成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卫生清洁,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1、逐步更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高的社区载体功能据了解为方便居民的居住和出行,从根本上解决原来村庄交通不便,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路、电、水、厕等建设,在社区建设前多次聘请有关专家实地察看,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和建议,高标准规划设计了“五纵五横”总长12千米的十条主干道,每户门前设有3米宽的巷道,全部进行了道路硬化;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资金,钻探了一眼600米的深水井,为全社区906户农民铺设自来水管网,安装上了自来水,强弱电路架设每排每户,积极与县爱卫会联系,争取了粪尿分离式厕所改造项目,906户居民用上了干净无异味的厕所,铺设了总长58千米的下水道,实现了社区居民出行方便,排水通畅,饮水干净,生活卫生的目标。
2、更好的服务设施建设更高的社区服务功能我们从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为解决社区居民就医,子女入学,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问题,政府想方设法,精心谋划,多方筹资,高标准建设,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明德小学为基础,扩建社区小学一处,新建一所可容纳400名儿童的高标准幼儿园,建设了健身广场、老年公寓和集物流、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广场,在社区中心建设了全科卫生室。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便捷服务。
3、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完善的社区综合功能镇党委、政府领导人为进一步优化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整体功能,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乔灌结合”的原则,在社区主干道两侧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亮化,绿化面积达55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筹措资金150万元,为全社区居民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有线电视,互联网宽带等接口均预埋到户,根据用户需求可随时接通,社区内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花红、网通”。
4、加强服务阵地建设营造社区发展平台为增强社区的发展活力,镇党委、政府注重各类服务阵地建设,建设了总面积1700平方米,集党建、文化、廉政、计生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设有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计生服务室,配套了20台电脑,近百套办公桌椅,千余册图书,电视及党员圆远教设备等,社区内还规划了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创业园,为今后社区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