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1、社会保障的概念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2、社会福利的概念狭义的社会福利: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

广义的社会福利(1 )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2 )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3 )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六大服务(社会保障或收入保障、医疗服务、教育、住房、就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国内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实际上是“大社会保障”,其中包含了社会福利,而在国际上,其对等的应该是社会福利概念3、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采取保险形式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社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收入保障手段,它的保障水平是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属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种,是一种危险损失的分散机制。

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养老保险也有类似的性质社会保险是一种实施社会政策的保险,他已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会安定为目的。

3、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的关系社会保障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它不是从属于经济发展的,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教育、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等,其主要作用为:(1)保护和配置劳动力(2)供求平衡(3)投融资调节(4)国民收入再分配:垂直性分配与水平性分配4、福利国家的危机原因:(一)经济危机(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三)社会风险的转型5、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强制储蓄型。

7、三个福利所体现的特点较高的失业率,较低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中度的税赋,中度的社会支出规模,社会安全体系以提供高所得替代率的所得转移为主,中度的所得不均与工资差异。

8养老保险概念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00071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00071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3、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

4、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保障学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5、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与社会救助。

6、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失业保险,三方面的内容。

7、工伤社会保险是一种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

8、目前各国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募集统筹,三是个人投保。

9、残疾人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援助制度。

1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社会保障。

11、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退休年龄标准是男60岁,女55 岁。

14、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救济与社会养老保险。

15、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式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16、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化原则,可流动性原则。

18、职工福利是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生活和服务设施,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向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活动的总称。

19、我国儿童健康成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儿童抚育津贴,儿童免费教育。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B.退出现役的军人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4.具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D]A.新加坡B.德国C.英国D.瑞典5.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 [C]A.保障全体劳动者生活福利B.保障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C.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D.维持社会稳定,健全社会福利6.多数国家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为 [B]A.36~40周B.8~36周C.32~40周D.28~40周7.于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原则的国家是 [B]A.英国B.美国C.德国D.瑞典8.1883年12月1日《疾病保险法》正式实施的国家是 [A]A.德国B.法国C.英国D.中国9.养老保险制度层次中不包括 [B]A.基本社会养老保险B.家庭储蓄养老保险C.单位补充养老保险D.个人储蓄养老保险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A.90 天B.105 天C.180 天D.42天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对其实施物质帮助义务的为 [C]A.国家B.单位C.国家社会D.企业公司12.生育保险属于 [A]A.短期性补助B.长期性补助C.保险性补助D.福利性补助13.不属于必要劳动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畴的是 [B]A.社会福利B.社会保险C.工资D.补贴14.生育保险待遇不包括 [D]A.假期B.补偿C.津贴D.报销15.发布《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提高因工负伤待遇是在 [D]A.1982 年B.1991 年C.1979 年D.1958年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定义:【童星】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发生而是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措施的总称。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社会保障的对象(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实施以立法为基本依据,其效力是靠最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保证的;4、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实施;5、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水平)。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几个不同视角运用经济学手段,通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视角:经济范畴;2、社会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3、政治学视角:国家和社会的责任;4、管理学视角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童星老师】直接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执政基础化解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郑功成老师】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推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障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社会冲突;社会公平功能:就社会公平本身而言,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三个层次的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保定义: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依法建立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及全体公民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生活保障系统。

要素:目的-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依据-国家立法;主体-国家和社会;获益主体-全体公民;内容-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制度内容:社会保险-年老疾病生育失业等情况下的工薪阶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基本最核心;社会救济-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下的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层次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成员或残疾生活无保障人员-住房取暖交通补贴-高层次保障;社会优抚-军属烈属转业伤残军人-优待抚恤-特殊保障目标: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功能:稳定、调节、促进发展-、互助和其他功能特征:公平性特征-保障范围、待遇、过程的公平性;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服务、管理与监督的社会化;福利性特征-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小于收入;法制规范性特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和强制方面;多样性特征-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呈现不同模式、项目机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刚性发展特征-社会保障之处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是现出上升趋势,保障待遇越来越高、社会保障项目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对象也由贫民和无依无靠的孤儿等特殊群体覆盖到全体公民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持;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选择性原则是一些强调效率优先的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遵循的一项原则;其他原则-要遵循互济性原则、法制性原则等发展阶段标志: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程水平;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政府介入程度、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以政府介入程度划分: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具体实践内容为依: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性发展阶段慈善产业三大支柱:宗教、官办、民间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内容: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能力劳动的人提供12、动场所、自主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人建立收容场所、组织家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子女的社会责任、从比较富裕的地方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特点:对无业游民实行政府救济和强迫劳动、教区救助原则、政府税收支持济贫原则评价:确认国家具有救助灾民的责任对早期社会保障的评论: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保障效果是不良型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产生背景:经济上-进入工业社会、政治上-德国工人运动高涨,铁血宰相攘外安内、理论上-新历史学者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和负起文明与福利的责任保险制度特征: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社会保障未来时期的特征:在性质上表现为普遍性福利、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项目走向完备化、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社会保障发展规律:立法先行、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国外社会保障改革:调整型改良、结构性改革、根本性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国家保障、城镇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主要特色: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板块结构、封闭运行、缺乏效率宗教对社会保障的作用: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演示、补充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仓储后备论: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灾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社会学理论贡献:首先,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层次需求论(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公平:一般意义上讲,起点公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风险及其种类(一)风险: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概念与工业社会密切相关,源于市场经济及工业社会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风险指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威胁。

(二)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即工业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导致人人可能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可能(三)社会风险的类型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风险的界定: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住房;灾害本课程对社会风险的界定:生存发展风险;健康风险;职业风险;老残风险二、风险的基本特征(一)不确定性1)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2)发生的概率不确定3)损害程度不确定(二)客观性:人人都可能遇到(三)突发性(四)损害性:危及基本生活安全三、社会风险管理中的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国家依法通过强制手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帮助社会成员分散并抵御各种社会风险。

(二)界定“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素1)首要责任主体:国家/政府2)实施依据:立法3)保障对象:社会成员4)保障形式/手段:国民收入再分配5)保障水平/标准:基本生活水平6)目的:分散并抵御社会风险四、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一)公共性与准公共性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公共性1)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兼有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即指不排斥任何社会成员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项目是非排他性的)社会保险则因为拒绝未缴费参保的人享有而具有一定的排他性2)非竞争性与竞争性同在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下,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3)非拒绝性与拒绝性并存社会保险作为国家基本保障计划,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公民和外籍就业人员都必须参保和履行缴纳保险税的义务,即典型的非拒绝性。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金及参加补充保障计划,个人则有充分的选择权利。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总结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总结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总结资料2013-01一、概念辨析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公民在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所采取的各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的总和。

简言之,也就是由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保障整体。

3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法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一种制度。

4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体系是由社会养老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所构成的总和。

5社会福利: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6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7失业: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失业的定义是:一定年龄范围之内的劳动人口,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视为失业:本人无工作,没有从事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本人当前具有劳动能力,可以工作、本人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我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失业一词的界定是: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有劳动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当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8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勋爵着眼于重建战后和平,使英国永获安全的长远安排,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份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的长篇报告,制定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内涵:(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几层含义:1. 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3.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4. 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5. 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

二、社会保险(13)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中断劳动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雇主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以建立保险基金为基础、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社会保险等。

三、社会救助(13)社会救助是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不是由主观原因引起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保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四、社会福利(14)社会福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社会弱者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优抚安置(14)社会优抚是由国家和社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按照规定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社会保障的特点(6)(一)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建立的,并依法强制实施,因而具有强制性。

(二)社会性。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保障的内容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概念、类型、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目标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社会保障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两大类型。

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缴纳保险费,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社会救助是指向那些无法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保障的人群提供帮助,如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社会保障的类型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是一种风险分担机制,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将个人的风险转移给整个社会,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

其次,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再次,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发展机制,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保障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首先,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渐扩展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个领域。

其次,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再次,社会保障的运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推行电子社保卡、建立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等,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效率和便捷性。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它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具有风险分担、社会调节和社会发展等多重功能。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学科性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理论,构建支持学生未来发展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体系;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的基本要素;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界定•解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不同国家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位;•掌握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一)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为竞争中不幸失败或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安全制度,起到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作用。

(二)英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对全体国民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安全保障。

(三)美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四)日本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以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寻求经济保障途径.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五)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可理解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护,其目的是:①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外出现;②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对引起的经济后果提供财政保护;③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身体康复和职业恢复提供便利;④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

概念界定的多样化制度的多样化制度实践的差异研究视角的差异二、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10、“福利国家”:在“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1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资本金及时、足额地收回,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

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来说,安全原则是根本原则。

12、优待:优待是指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好的待遇,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内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救助资金只来源于国家和社会,受助对象得到社会救助是其基本权利;三是社会救助的实施即要求被救助者提出申请,据有自愿性的特点,又要求按法定的工作程序,对其实际经济情况作出确切调查,在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四是之敲到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发放救济金的标准低于其他社会保险的发放标准C.内容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1.按给付标准分:收益基准制(规定收益制)、缴费基准制(规定缴费制)和混合制给付方式:就业关联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和经济收入调查制度2.按资金来源分:政府统包型(国家社会保障型)、投保资助型和强制储蓄型。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再分配为⼿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在以⼯资收⼊为主的劳动者遇到年⽼、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时,运⽤法律⼿段,动员社会⼒量,给劳动者提供⼀定程度的收⼊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活的⼀种制度。

国家和社会根据⼀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丧失劳动能⼒退出劳动领域后时,采取⼀定的⽅式以保障退休者基本⽣活的⼀种社会报险制度。

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按照强制性或⾃愿原则,在⼀定区域的参保⼈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当参保⼈(被保险⼈)因病、受伤或⽣育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保险⼈(特定的组织或机构)提供经济补偿的⼀系列政策、制度与办法。

劳动者在⽣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也包括⽣活保障所需。

现代意义上的⼯伤保险是⼯伤预防、⼯伤补偿、⼯伤康复三位⼀体。

劳动者由于⾮本⼈原因失去⼯作、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活需要的⼀种社会保险制度。

家和社会通过⽴法对处于⽣育事件发⽣期间的⽣育责任承担者提供⼀定的经济、物质及服务等各⽅⾯帮助的⼀项社会保险制度。

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现⾦补贴和提供服务等⽅式以满⾜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并且使社会成员的⽣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平的发展⽽不断提⾼的制度。

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活陷⼊困境,失去最低⽣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最低⽣存需要,维护其基本⽣存权利的⼀种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对特殊贡献的群体及其家属提供⽣活保障及服务的制度。

1、⼈类历史上经历了哪⼏个社会保障形式?它们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形式:1.主从保障:奴⾪的⽣活保障完全由其主⼈奴⾪主负责;2.家庭保障:由家庭提供对家庭成员的⽣活保障;3.互助保障:对贫困者给予救济;4.慈善救济保障:在古希腊⽂慈善是神对⼈的爱,在罗马指富⼈对于雇⼯和雇农的馈赠.慈善本质是⼈类善爱之⼼的表现;5.国家救济保障:国家通过征税或征粮的形式取得⼀部分社会积累,在发⽣重⼤灾害事故,局部地区的⽣产处于停顿或崩溃的情况下,以国家形式对其进⾏救济;6.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再分配为⼿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根本区别:a特点不同:现代社会保障具有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保障性及公平性;b依据不同:提供社会保障的依据在于法律,⽽不是⼈情关系或者主⼈的⼼情;c保障范围: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较⼴,所追求的⽬标在于实现公平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新定义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定义的基本含义(1)社会保障的目的: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2)社会保障的依据: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和社会(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全体公民(5)社会保障的内容: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重点)1. 调节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波动;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进程不致受阻或中断;3.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4.国家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5.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对于平衡信贷总量起到积极作用;6.促进居民现期消费基金分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7.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基础和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8.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1. 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2. 体现社会公平3. 保持社会稳定(三)、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劳动力流动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入再分配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促进积累还是减少积累刺激消费还是抑制消费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1、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2)、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2、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1. 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得赤字攀升,债台高筑,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2. 日益增多的福利服务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

不想奉献,社会保障制度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

3. 沉重的福利负担使西方国家福利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4.沉重的社会福利负担造成的压力,促发西方国家社会危机和冲突加剧。

(二)、造成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困境的原因(1)近20年西方国家经济的滞胀(2)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3)西方国家内外政治斗争形势的压力(三)、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1、新保守主义对“福利国家”政策的批评(1)福利国家借着税收强制捐献以资助社会福利,导致人民必须为其不使用的服务付款;(2)福利国家通过公共服务垄断服务的提供,导致人民失去选择的自由;(3)福利国家授权各种辅助专业,以协助家庭为名,介入家庭这个私人领域,破坏家庭的自主性。

2、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和主张(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第一,对福利补贴的申领者规定一些附加条件,改变过去无条件享受的做法;第二,重新调整福利标准,改变过去那种过多、过滥、过宽发放补贴的做法,以使现有的保险制度变得有支付能力和能够正常运转;第三,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对享受福利者的经济状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以保证把福利发放给确实需要的人们;第四,通过福利服务私营化来缓解政府沉重福利赤字的压力。

3、“第三条道路”1.政治上模糊阶级界限2.在经济上制造新的混合经济3.在政府的作用与职能上,寻求对各级政府进行重构,采取措施弥补“民主赤字”4.实行新的社会政策,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5.主张将国家改革成为“社会投资性国家”第三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一、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1. 普遍性和选择性相互兼顾的原则2. 生存权与发展权相结合的原则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物质享受权等发展权:学习权、就业权、社会交往权等3. 保障待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的原则(1)保障待遇预期(2)经济承受能力4. 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原则市场机制:注重效率社会保障机制:注重公平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政府直接管理(政府管理模式)(1)政府负责三项任务第一,负责制定社会保障的政策与法令;第二,负责一般监督,(政令的实施、投诉、纠纷等);第三,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登记审查→征缴计算→支付→基金的调整运营→伤残鉴定)(2)分类第一,集权管理:政府单一部门全权负责(英国、新加坡);第二,分权管理:上下分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美国、中国);左右分权,实行部门管理。

模式评价优点:能够保证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和严格执行,管理力度大,能体现政府的意图,有助于体现社会的公正性,有利于保障受保人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缺点: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可能难尽人意,并且政府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在出现问题和矛盾时,即使是管理上的问题和失误,政府也将处于直接与民众对抗的地位,缺乏回旋余地,易造成社会问题。

(二)、政府与公法机构共同管理(混合管理)即政府负责社会保障立法及政策指导和一般监督;由公法组织具体管理各项任务;即立法监督与业务分开管理。

模式评价优点:体现了民主管理,管理机制较为灵活,政府处于监督、协调的地位,有利于减少矛盾。

缺点:其本身要求的条件比较苛刻(如要求国家的法制要健全,监督机构要公正权威、办事机构要得力、守法),而且在体现政府意图和保证公平方面差强人意。

(三)、工会管理或私营管理(1)工会管理:各级工会下设的保险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代表参加。

(前苏联、中国计划经济初期);(2)私营管理:政府实施一般监督,依法授权或委托私营机构管理各项或某项社会保障义务。

(智利: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模式评价优点:适合在实行完全积累筹资模式的国家执行,政府的责任最少,管理比较简便,效率也肯比较高。

缺点:要求国家高度法制化,基本市场健全,而且由于参保人的待遇完全依赖于资金在市场中的运营情况,因而参保人需要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一)现收现付式1、这种筹资模式适用于大部分社会保障计划,要求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基金。

2、该筹资模式的特点是国民收人在不同群体间进行转移支付,如健康者向患病者转移支付;在业者向失业者转移支付;在职者向退休者转移支付。

3、现收现付式优点:a计算方便、操作简单,管理成本较低;b费率调整及时、灵活,利于保持收支平衡;c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障的互助互利的功能,政策取向是实现相对公平;d没有或较少基金沉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造成的基金贬值风险,没有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e同时还可以避免在长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4、现收现付式的缺点:a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会使不同时期加入保障计划的人员的供款和收益失衡;b由于当期收入当期支出没有资金积累,不利于促进储蓄和资金市场的发育;c在社会经济风险事故(如人口老龄化)严重情况下,保障金支付压力的增大会使收支平衡难以实现,从而动摇整个制度的维持和发展;d没有基金积累,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较弱,地区之间和企业间互济性差;e可能产生一些对经济发展的利因素,如对个人账户的“挤出效应”,影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二)、完全积累式1、这种筹资模式比较适用于养老保险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教育投资计划等。

要求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基金。

2、这种筹资模式的特点是储蓄积累,即现时筹资为将来之用,资金沉淀形成基金,所以这种筹资模式也称完全基金模式。

3、完全积累式的优点是:a在科学预测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收费率实现的基金积累,能化解社会经济风险事故(如人口老龄化)加剧时所带来的不断上涨的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压力;b因不存在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所以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许多矛盾冲突;c积累的资金通过合理的投资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的发展;d采用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增强了投保主体的社会保险意识,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避免了漏逃缴费现象的发生。

e基金提取比例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基金的储备功能,透明度较高。

4、完全积累式的缺点是:a数额巨大的积累基金投资增值的压力大,管理成本高;b受工资、物价变动等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积累基金贬值的风险大;c采用个人账户式的自助方式,缺乏社会互助性,再分配功能弱化,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距,背离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d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化的难度大,初期的缴费负担过重;e对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和规范程度要求高,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到。

(三)、部分积累式1、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也比较适用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计划。

2、这种筹资模式的特点是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支付与自身收入延期支付并存。

因为筹集的资金的一部分用作现时支付,一部分沉淀形成基金,所以这种筹资模式也称作部分基金模式。

3、部分积累式的优点:a所筹措资金既为原制度中的受益人提供保障,又为新制度中的投保人积累了将来的保障基金;b相对于现收现付制的无基金积累而言,部分积累制有了资金的沉淀积累,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的发展;c相对于完全积累制庞大积累基金而言,部分积累制基金增幅较慢,数额较少,基金的投资风险和贬值压力相对也小了许多。

d在管理上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资金储备比较全面,供款率可以根据储备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部分积累式的缺点:a由于处于新老制度的交替转轨中,在职职工要承担为原制度受益人的现时保障待遇供款和为自己将来保障待遇筹款的双重负担,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压力较大。

b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既要对现收现付制短期平衡做预算,也要对基金制长期运作进行规划,会增加管理成本。

c在兼容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优势的同时无法避免地包含了两者的缺点,对制度设计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章养老社会保险(重中之重!只整理了部分内容)(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严峻问题1.养老保险基金问题(1)转制中的隐形债务沉重(2)基金筹集模式存在问题(3)个人帐户基金“空帐”运转(4)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设计不科学(5)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难(6)养老金待遇偏低,效果不佳2.养老保险的管理问题(1)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小(2)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低(3)养老保险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4)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困难(5)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监管机制缺位(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难度大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缓慢(1)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窄。

(2)缺乏法制化的管理与规范。

(3)思想观念不适应。

(4)农民收入低,投保能力有限。

(5)保障水平低。

二、国际养老保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加快养老保险立法(2)提高养老保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3)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4) 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5)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6)大力发展企业年金(7)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思路1.针对养老金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加强法制法规,增加政府的调控力度2.健全法制,增加养老金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规范化水平,杜绝养老基金的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出现,提高管理效率3.对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基金按“谨慎原则”和“多元证券组合原理”进行资本市场长线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4.解决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水平低和覆盖面窄的问题,对于不同户籍和所有制的劳动者实行保障权利的平等,实现最大范围的社会共济和新制度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5.继续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第六章医疗社会保险一、医疗社会保险支付方式(一)医疗社会保险投保人的费用支付方式第一,起付线方式1.实行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投保人的费用意识,防止个人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浪费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