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1、英国于1601年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专门的《济贫法》。

19世纪80年代,德国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但“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却是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2、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3、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4、社会保障主要模式四个类型(大题)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5、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职业福利或机构福利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6.社会保障基金:(190)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待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7.社会救助的含义(260):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①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②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

③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8.社会救助(社会救济)是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从慈善事业发展而来的制度安排。

9.社会救助的功能:①缓解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②社会救助推动着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③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社会救助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10.食物支出占家庭支出59%以上比例的,属于绝对贫困的家庭;这一比例介于40%~59%之间的,则进入小康生活水平;这一比例下降到20%~40%时,家庭生活上升到富裕行列;这一比例降到20%以下时,则属于极富裕阶层。

11.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

1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积累式)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二、社会保障的标准:是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生活需要。

三、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课上讲过如何考试)。

五、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1. 社会保障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需要;2.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经济可能;3.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导致劳资矛盾尖锐,为增加“社会稳定器”,从现实上要求建立社会保障,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六、社会保障模式(课上讲过如何考试)。

七、社会保险的含义: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八、我国1994年八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社会保险做了专章规定。

九、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十、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公约》规定,社会保险费应通过缴纳保险费或税收的方式,或两者都缴纳的方式,以免给低收入者造成困难,并考虑成员国的经济情况和被保险人的类别,而由集体分担。

但由被保险人分担的费用不得超过全部社会保险费的50%。

十一、累进费率制:是指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就低,对高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就高,并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率也随之递增。

十二、生育保险的特点:1. 生育活动造成的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引发的,一般不用特殊治疗,而重在保养与营养补充;2. 生育保险费用的性质,不仅是为了维护妇女劳动者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对于实现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数量的合理性和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3. 生育保险对象仅包括已婚女性劳动者;4. 生育保险在我国只适用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劳动者,并且还必须符合和服从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5. 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6. 其待遇水平一般均高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3、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

4、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5、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与社会救助。

6、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失业保险,三方面的内容。

7、工伤社会保险是一种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

8、目前各国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募集统筹,三是个人投保。

9、残疾人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援助制度。

1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社会保障。

11、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退休年龄标准是男60岁,女55 岁。

14、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救济与社会养老保险。

15、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式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16、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化原则,可流动性原则。

18职工福利是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生活和服务设施,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向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活动的总称。

19、我国儿童健康成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儿童抚育津贴,儿童免费教育。

20、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有“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发展背景a.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在经济、医疗、失业等方面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政策。

b.社会保障的兴起与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a.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追求公平与正义,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平等。

b.社会团结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

c.经济可行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约400字)1.社会救助a.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临时救济的一种形式,如低收入家庭补贴、特困人员救助等。

b.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基本的生活。

2.社会保险a.社会保险是在个人和社会团体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共济共担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b.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通过缴费和补贴机制,提供保险金或服务,保障参保人在特定风险发生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福利a.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经济或非经济形式的援助,如孤儿、残疾人的抚养和教育保障等。

b.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平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与挑战(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a.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内容因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b.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覆盖范围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

2.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a.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压力增大。

b.劳动力市场变革:新技术和全球化对传统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要求社会保障适应新就业形式。

第四部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约400字)1.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a.开放以前:以单位为基础的保障体系。

b.开放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小抄版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小抄版

《社会保障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社会保障体系: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

3、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5、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

6、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

7、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奖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8、养老保险: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

9、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0、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11、失业保险:是指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险系统。

12、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1、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德国,以1883年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为标志。

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3、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原则、公平原则、统一原则、适度原则、多重原则。

4、社会保障的主要特性:普享性、互济性、福利性5、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性功能:巩固政权;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性功能:促进消费;平衡社会供给;保障劳动力再生产;调节投融资社会性功能: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众生活;促进公平分配;推动精神文明6、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全民福利型——英国:责任清晰;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制度统一。

社会保险型——德国:以社会保险为主;立法强制实施;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自治管理。

国家保障型——前苏东国家强制自保型——新加坡:强制储蓄;功能广泛;国家支持:运作灵活。

基本保障型——中国:水平适度;政府主导:社会共担;逐步推行。

7、社会保障费用的征收方式:税收方式: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支付标准具有统一性。

优点:资金来源更容易得到保障。

缺点: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

保险方式:有付出才有回报,具有公平性。

优点:不会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增加。

缺点:容易形成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情况。

8、社会保障基金:指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基本生活需要,在国家立法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社会成员及其所属单位征收社会保障费用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形成的一种基金9、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公平、效率、稳定的原则。

10、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行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

11、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方式:现收现付制:是支付所必要的费用,在当时通过从现役劳动者那里征收保险费来解决的一种方式。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1、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理解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义务以及各种政府或社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和。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公平性、社会性、福利性、法制规范性、多样性及发展性3、试述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定位及功能。

定位:(此题答案不确定)(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完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功能: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与作用。

包括温度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和、其他功能。

第二章1、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自的时间起止点及代表事件有哪些?(1)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时代、济贫时代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2)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施内容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2、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3、福利国家危机的突出表现有哪些?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有哪些措施?危机表现:失业率高、社会保障财政赤字、某些社会政策加剧通货膨胀不利经济发展等。

改革措施:削减福利支出、调整福利结构、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引入私人机制。

4、现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有哪些?基本规律: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汇总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汇总

社会保障学总结资料温馨提示:单选3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5个、论述2个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好好复习,祝亲们考个好成绩!!!名词解释:1、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

2、部分积累制:是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3、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人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5、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6、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经过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享受国家税优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7、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人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8、累进费率制:指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低,对高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高,并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率也随之按级递增。

对低收入者采用低费率,对高收入者征收的费率依次递增。

9.差别比例费率制:按照被保险人薪资的一定比例征收保险费,但雇主和雇员负担的比重有所不同。

10、社会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一、社会保障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二、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以互助为基石,在互助中化解风险。

它包括: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劳务的互助三、社会保障的特性中其社会性体现在:1.制度的开放性2.筹资的社会化3.服务的社会化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实践的归宿。

第二章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一、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论述了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国民收入的大小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影响经济福利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形成与使用,其中国民收入的形成是生产资源的配置问题,而国民收入的使用则是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二、慈善事业时代只能算是社会保障的起源,济贫制度的确立也只是社会保障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个过渡,由于非制度性和非权利性,只能算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或萌芽阶段。

可以称之为社会救助型阶段三、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原因在于:(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机制。

(2)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实现了社会责任和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

是公民的法定权利。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失误: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效率;在改革观念上过分强调国有企业的改革配套;在改革方式上存在着统放不分;在制度安排中长期忽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一、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题和核心。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遗属保险、残障、护理保险。

三、社会福利的特点1.保障对象全员化。

2.保障项目广泛。

3.资金来源多渠道。

4.保障水平弹性化。

四、军人保障系统包括哪些项目包括军人保险、军人抚恤优待、军人福利、军人复员转业的就业安置或补偿等项目。

五、慈善事业的四个基础是:它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一种民办救助事业。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成考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 社会保障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是()A.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B.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C. 社会保障对象管理D. 社会保障机构管理2.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形式大部分采用()A. 货币支付B. 实物支付C. 服务支付D. 以工代赈3. 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货》一书的经济学家是()A. 边沁B. 庇古C. 凯恩斯D. 贝弗里奇4. 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成败的关键指标是()A. 安全性原则B. 收益性原则C. 分散化原则D. 流动性原则5. ( ),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A. 1997年5月B. 1999年9月C. 2003年10月D. 2007年7月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2、社会救助3、社会保险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救助中最低生活标准确定的几种基本方法。

2、简述工伤责任认定的发展阶段和工伤鉴定的主要方法。

3、简述医疗保险给付的方式。

四、论述题结合世界社会保障发展中出现的不同模式,论述你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成考复习资料答案一、1-5 BACBD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救助: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资帮助,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1、社会保障制度可分为五种模式: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

P42、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的。

P7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P16-17①1984年中国各地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该文件规定:A养老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

B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所有企业及企业必须履行缴纳义务。

C企业缴20%左右,个人8%。

D企业缴纳的一部分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计入个人账户。

E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为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20%)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可以继承)组成。

F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要加发过渡性养老金。

②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即国发【2005】38号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A完善制度主要思想和主要任务;B确保按时足额发放;C扩大覆盖范围;D逐步做实个人账户;E加强征缴与监管;F改革计发办法;G建立正常调整机制;H加快提高统筹层次;I发展企业年金;J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K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等。

4、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三大流派:新老自主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以及“中间道路”学派。

P255、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P466、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形式表:P55-56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有三大类:P60①DB型现收现付制;②DC型完全积累制;③各种不同形式的混合模式。

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8、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整理

30、四大住房保障形式的代表国家Key:1、以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美国、日本2、商品化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新加坡3、福利政策兼商品化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捷克、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4、以福利政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前苏联、前民主德国、朝鲜?31、D B、D C代表含义key :32、社会保障的四种形式Key: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4、“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33、失业保险缴费与领取失业保险金有什么特点Key给付标准遵循三原则:1)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2)保险待遇水平低于失业者原工资水平;3)失业保险金额体现权利和义务相对等。

(1)失业保险金给付额。

大多数国家规定,失业保险金为失业者最近时期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与其工龄、投保期限、工资水平及年龄、有无配偶及其他亲属等因素相关。

(2)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1)失业保险给付的上限。

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最长期限。

1934年国际组织通过第44号《对非自愿失业者保证给予津贴和补助公约》,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通常应限制在每年不超过156天、不低于78天的限度内。

世界范围内:各国都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保险金给付期限。

我国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最长为24个月。

2)领取失业保险的等待期。

劳动者失业后,领取失业保险金有3-7天的等待期。

世界范围,等待期有逐渐缩短的趋势。

34、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常用的四种方法Key:(1) 生活需求法(市场菜篮法)(2) 国际贫困标准法(3) 生活形态法(4) 恩格尔系数法?35、在社会保险中,哪几个保险项目施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P6Key:(1)老年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学 复习文档

社会保障学 复习文档

第一章:绪论一、社会保障的含义1、理解重点在于“社会”社会唯名论的解释社会只是一个名称,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真空”社会学以外的人一般持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唯实论的解释社会是一个实体,人们生活于其中,受到其实实在在的影响与制约狭义: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广义:统辖“经济”、“政治”、“文化”和狭义的“社会”2、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作为状态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指人类生活中的幸福和正常的状态,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社会病态是“社会福利”的反义词。

社会福利既有主观的方面,也有客观的方面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可以被理解为制度实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般涉及到四个方面:社会福利的目标体系;对象;项目体系•社会保障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即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对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以防止他们由于疾病、妊娠、工伤、失业、残疾、老年及死亡而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大大降低而遭受经济和社会困窘,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及对有儿童家庭提供的补贴。

3、社会保障在中国的内涵•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1)经济福利性:非市场交换方式获取(2)社会化行为:即其行为主体为国家或社会民间组织(3)目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4)接受对象:全体国民二、社会保障的内容•国内(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4)社会安抚•蒂特马斯:社会服务体系1.社会福利:包括一切由国库在“社会服务”名目下支销的直辖服务和转移性支付2.财政福利:全面联系着中央和地方直接税制下的宽减、免征、扣除等措施,以及在国民保险里称为供款的“税捐”3.职业福利:基于工作表现、职业成就和生产力来满足社会需要三、社会保障的作用1,作为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的成果,解决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作业一一、填空题1.社会保障具有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互助功能及其他多种功能。

2.社会保障具有:公平性;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多样性;(刚性发展)等特征。

3.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以及历史文化因素等。

4.社会保险制度在(德国)国的产生,是进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

5.(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使社会保障制度摆脱了历史上充当(稳定)社会工具的单一色彩,代之以社会公平等理念,进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协调与维系机制。

6.早期的社会保障是慈善事业的代名词,它包括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与(民办慈善事业),在西方是宗教慈善事业为主,在中国则是(官办慈善事业)为主。

此后才进入济贫制度阶段。

二、名词解释7.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者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包括,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和属于社会化行为等必要要素。

8.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

具体是指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织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饿“社会安全网”。

9.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定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10.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式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次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7)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30、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3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3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3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3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3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3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3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3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4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4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帐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考试试点摸索。

4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4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4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4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47、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48、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年,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49、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50、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51、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52、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3、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54、“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

自(1995)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55、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56、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57、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58、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2、共同基金: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3、绝对贫困: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所,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4、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较低水平线上,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

5、贫困线: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6、受益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

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领取养老金,其量的多少跟他过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贡献无关或关系不大。

7、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

8、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9、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

10、摩擦失业:由劳动力供需矛盾而引起的失业现象。

11、显性失业:充分暴露出来的失业现象,一般以失业率加以反映。

12、隐性失业:未曾表现出来但事实上确实存在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

13、自愿失业: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14、普遍保障制度:即“人头”补助制度,,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三、简答题1、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产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2、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4、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资金来源是自保公助式,保障的标准不高,项目也不完备。

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

存在问题是保障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加重财政困难;保障费用持续上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对美日经济发展起“稳定器”的作用:(1)缓和经济危机、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了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3)政府的福利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家庭对劳动力培训和训练费用支出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和开发本国人力资源。

6、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1)宪法把社会保障定为发展中的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2)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3)工会组织负责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4)保障对象为全体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