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分期建设概述

合集下载

苏州2.5产业园简介

苏州2.5产业园简介

苏州2.5产业园简介苏州2.5产业园,是在苏州市关于加快“三区三城”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等一系列促进服务业的政策指引下;同时在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立项和开发建设的,是新建元控股集团旗下企业建屋发展集团主动转型、主动作为的创新实践。

苏州2.5产业园位于凤里街西、中新大道南,总占地面积28.34万平米,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建设。

一期占地面积:63,975㎡,建筑面积:110,181 ㎡,已于2011年10月交付使用;二期占地面积:51,425 ㎡,建筑面积116,832㎡,已于2013年8月竣工。

三期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目前正处于三期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产业园在规划上注重办公人群和行业的特征,以英伦古典学院派风格为主基调,从建筑风格、配套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为入驻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建设上突出低碳理念,广泛运用循环收集、屋顶绿化、保温隔热、太阳能集热水系统等,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共赢,落实了国家所倡导的节能、环保、低碳等开发理念。

目前建成的办公楼宇均已取得绿色建筑二星标准,局部获得三星认证。

苏州2.5产业园坚持以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KPO(知识服务流程外包产业)为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管理咨询、财务数据处理、技术研发服务、金融后台支持这四大产业定位。

在项目引进上,坚持联动招商,走高端化、专业化路线,致力于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链。

目前已相继签约落户IBM、TE、Baxter、泛博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产业方向涵盖IT、电子器件、医疗器械等为园区制造业服务的主导产业。

作为全球服务外包企业合作伙伴,2.5 产业园按照“运营专业化、效益最优化、客户满意最大化”服务原则,为入驻客户搭建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环境配套上,产业园根据区位条件及3万人就业人口规模,整体规划了占总建筑体量20%的常春藤商业街,提供包括银行、邮政、中西餐厅、精品书屋、商业零售、运动休闲等生活配套载体;在客户服务上,产业园建立“大客户经理制+一站式服务”机制,为入驻项目提供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以及入驻装修、投诉建议、报修服务、招商咨询、财务结算等业务的一站式便捷化服务;在企业发展上,产业园坚持“产业+商务”定位,打造集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支持平台为一体的“三大平台”,为企业客户发展创造一流的商务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始于1992年,当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州市建设一座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以推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以引进外资为主要任务,吸引国内外大量企业入驻。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区,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主要因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与举措:1. 政府的积极支持:从一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得到了国家和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配套服务等方式,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引进外资的开放政策:园区在建设初期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园区。

政府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和财政支持,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园区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热门投资目的地。

3. 重视科技创新: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级人才,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园区政府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

这样的举措为园区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进一步推动了园区的发展。

4. 建设生态环境: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污水处理等,努力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态园区。

这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5. 建立卓越服务体系:园区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园区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服务,从企业注册到人才引进,从融资支持到市场推广等,全面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不仅为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园区在吸引外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些经验将继续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历程充满传奇色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就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和经验进行介绍。

一、建设历程1. 早期规划和设立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苏州工业园区的设立正是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从1994年正式设立开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引进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4. 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苏州工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入驻,树立了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二、建设经验1. 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和规划者,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

2. 产业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创新驱动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人才引进苏州工业园区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5. 对外开放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一批国际化的产业园区,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简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

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

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工业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工业园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二、园区规划建设。

工业园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水利、供电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整体的发展环境。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

工业园区将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体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工业园区将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贴息支持,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提供更加便捷的审批流程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开放合作。

工业园区将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园区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风险防控。

工业园区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市场变化和政策风险的监测和研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保障园区稳定健康的发展。

七、社会责任。

工业园区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园区和谐稳定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DRC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oFTHESTATECoUNCIL.P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88号(总2934号)内部资料2007年7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模式内容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目前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园区管委会的设置精干高效,充分体现"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并且从政府管理到经济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借鉴了新加坡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具有其成功的特殊之处和普遍意义.关键词: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苏州工业园一1一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古城区东面,面积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中新合作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2006年8月经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扩展为8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由于其突出的经济业绩和良好的政府服务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一)苏州工业园的起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特别强}调.,.."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这直接推动了中新合作项目的诞生.经过中新双方多次互访和磋商,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李鹏总理和新加坡吴作栋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开工.1994年2001年是苏州工业园奠定基础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谚立了管理框架如市长挂帅,配套体制,科学的规体系,市场化的开发主体,专业的招商网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等;而2001年之后,园区则迈入了加速发展期.一2一苏州工业园的诞生从根本上来自中新双方共同的需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仅为580多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中就希望把"有限的新加坡''发展为"无限的新加坡",在中国建立工业园区可以扩大新加坡自身的发展.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正处于往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点,中央领导想借鉴新加坡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使苏州工业园自始至终都受到了中新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不仅仅是专注于经济发展,而且是引进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的窗El.(二)发展业绩自1994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12年间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O左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51倍,达到581亿元;进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1353倍,达到406亿美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4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职工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比开发初期增长了5倍.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应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一一发区之一.如今的苏州工业园,以仅占苏州4%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却创造了苏州约15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约26的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以及约309/6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和增长极.(三)发展特点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内外资双轮驱动.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在苏州工业园,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 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在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中,欧美加起来占了49(具体可参看图1).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9/6(具体可参看图2);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苏州工业园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生图1苏州工业园投资项目地区来源图2苏州工业园产业结构一5一(四)园区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在2005~2010年间,主要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注重经济转型,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引入税源型,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以及高科技项目,注意内资外资,二产三产协调发展.展望未来10年,苏州工业园希望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经济总量相当于2003年苏州全市水平,即"十年再造一个苏州'',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二,苏州工业园颇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12年来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一)独特的组织管理结构苏州工业园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架构层次非常高,直接体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一6一府间的合作,因而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及资源;二是从建园伊始,苏州工业园的管理主体管委会就与开发主体开发公司CSSD相分离,理顺了相应的管理结构;三是园区管委会的设置非常精干,体现了"精简高效''的特点.1.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为了推进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1994年至2003年中方主席由李岚清副总理担任,2004年起由吴仪副总理担任,新方主席由李显龙副总理(时任新加坡副总理,2006年改为黄根成副总理)担任,我国有关部委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就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进行协商,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一7一作.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这三个层次可见图3(2006年).图3苏州工业园区三层次组织架构图2.园区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在开发区的具体管理上,国内很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合二为一,以后再逐步政企分开,存在一些问题.而苏州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将行政管理主体和园区开发主体相分离.行政管理主体是园区管委会,它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为客商提供从企业设立,工厂建设,员工招聘到企一R一业运行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同时,园区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1994年成立时中方占35.oA,新方65;2001年股比进行了调整,中方占65,新方35.CSSD的主要职责是园区7O平方公里的成片土地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在园区内投资举办企业等.在园区开发的各个阶段,如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以及对入园企业进行服务方面,管委会和开发公司CSSD 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繁荣,并给入园企业提供了相当优质的服务.3.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整合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凡可设可不设的机构一律不设,部门职能尽可能综合化,相近职能实行合一9一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一人多职,一专多能,适度分权,交叉兼职,这样一个部门就承担原来多个部门的职能,并将传统体制下政府职能中较低层次和部门中间层次的职能分离出去,改由非政府性质的公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来承担.目前,园区管委会除办公室外,只下设16个管理机构,在编机关人员仅200人,其中留学生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30,并且对公务人员实行全员招聘,技能考核,末位淘汰,动态管理,在效率型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二)"亲商"理念与"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吸引到数额巨大的外资,其中固然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但其"亲商''理念和对企业"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一书的序言中,陈清泰同志曾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就是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不同地区政府的选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从表层看,是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进一步看,是市场有效性的一10—竞争,是公共环境水平的竞争;深层次看,则决定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政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制转轨中深化政府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多分享市场经济成果的一个关键''.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1."亲商"理念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着力完成以下几个转变:(1)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明确了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投资商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企业是坦诚相见,双赢互利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关系,要求政府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竭尽所能为投资商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2)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园区管委会由过去计划式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控手段的间接管理;努力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积极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将所有收费项目归并为国家和省市规定的7种工本费,目前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三项收一11—费,其他费用不收,与国际接轨.(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园区管委会不是消极等待投资者提出什么服务需求,而是主动定期上门拜访和询问投资者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4)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行政许可证制,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建设项目仅保留政许可事项8项,备案核准类19项,转报许可类10项,审批时间由9O天减少至25天左右.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由一站式服务大厅代表管委会统一对外办理国内外企业登记相关手续,履行集中审批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职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承办55项业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量化责任,优化服务,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电子审批制.2."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方便企业开工投产,园区建立了项目开工建设领导一1—小组,全程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委会专门设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园区管委会通过走访企业,举行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等形式,在政策争取,项目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此外,园区还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在入园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园区管委会都提供相关服务,见下表.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服务.无怪乎有企业感言:在苏州工业园,"政府不像政府像企业,官员不像官员像服务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项目都选择了苏州工业园.(三)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唯一以借鉴外国经济与公共行政管理经验为特色的开发区,可以从新加坡方面得到很多外部资源.新加坡方面不仅在初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引入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向苏州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从政府管理到经济一】3一发展,从规划布局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从生产服务体系到生活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OSSD的功能比较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中新开发有限公司CSSD功能定位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开发主体政府派出机构,承担很多社会管理中新合资企业,初期新方控股.类别属性职能2001年后中方控股.企业化运作,以利润为导向主导规划,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和参与总体规划,初期新方专家起规划300多项专业规划了重要作用园区对基建投入资金,兴建各类生产服土地开发,房产开发,早期是唯开发建设务设施,商业载体,设立科发,教一的开发主体,后期是多个开发活动投,创投等国资开发主体主体中的一员推广早期没有招商部门,现在有专门的早期是唯一的招商部门,目前通招商招商部门过招商从管委会获取佣金投资提供投资指导,咨询和建议,热情招商推介,吸引投资以获取佣金接待,主动出击.懂专业的招商阶段员,赋予招商员充分的权限注册帮助完成注册,一站式服务中心简可帮助办理阶段化手续,给客户良好的建议对入工程协助工程建设,解决困难出售工业地产或代建厂房园企建设业的阶段服务建立配套功能平台;积极引入商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业,物流,银行及其他专业服务机出售商品房地产,为园区国际儿运作构;便捷通关;兴建房地产,打造童提供国际教育优美生活工作环境;兴办学校,协阶段助培养,引进人才;定期拜访企业,了解解决问题苏州工业园方面成立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直接对口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十多年来积极向一14—新加坡学习先进经验,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培训.园区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收外资的宣传,招商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2)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主要是指新加坡政府有关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镇的过程中,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的做法,如市场经济,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财政金融政策,劳资政三者关系的协调等.(3)第三个层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的经验,如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协调和谐,高效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公积金制度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编制实施了75项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不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一】5一三,园区的特色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五个方面特色.一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行,并制定得科学.建园伊始,园区以3600万元的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如今园区的开发建设与12年前的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完全满足了园区的飞速发展.这种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投资商巨大的信心,也有效得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园区前后共编制完善了前瞻性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规划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 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服务体系非常到位.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而苏州工业园区达到了"九通一平'';在生产服务配套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不仅积极弓I入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会一16—计法律等服务机构,而且打造了良好的物流平台,拥有高效的绿色物流通道和海关自主管理权,园区海关提供24 小时和节假日不间断服务;此外还构建了市场招聘,猎头招聘和上门招聘三大人才引进网络,着力构建三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即工业技术学校培养"蓝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灰领''(高级技工),独墅湖高教区培养"白领",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三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十分完善.在园区,生活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结合园区商业开发,园区建设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园区以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涵盖医疗,住房,养老和失业救济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公积金制度,让区内居民贫有所济,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此外,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解决了投资者,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园区目前已拥有国际学校和自己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幼儿园.2001年,全区已有中小学3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4万一17~人.这一切都使得苏州工业园不仅仅是一个"乐业"的热土,更是一个"安居"的桃源,不仅留住了在园区工作的中外员工,还吸引了苏州乃至周边的居民前来居住.这使得园区居住,商业房地产大幅升值,有效地补偿了工业地产低价出让的损失,开启了一条用居住,商业房地产来平衡工业地产开发从而促进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思路.四是苏州工业园区十分注重协调发展.(1)在开发过程中,园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的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这一点是受到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启发.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O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l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加强"零土地"招商,积极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2006年1~7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7.9,土地转让面积却下降了3O9/5,中新合作区每平方一1R一.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l7亿美元.(2)园区很注重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园区从l998年开始以财政代缴方式免征了农业税.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企业参保率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27万人.同时加快社保标准提高与农保城保并轨扩面步伐,全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制度(农民交50元,最高保额20万元,解决了因病致贫问题).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月发200~220 元生活费),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95重新上岗,其中自主创业的超5000人.对弱势群体建立低保和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出资l亿多元,帮弱势群体入住新房).(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确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12年间因环保因素否决项目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园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014000认证.五是园区突出科技兴区.(1)园区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研发,创投,教投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建成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软一19—件,动漫,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注重创新主体建设:园区投资了数十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以市场招聘,上门招聘和猎头招聘方式构建人才引进网络;目前,园区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服务业发展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2
34
2
3
9
1
7
52
2
2
2
8
2
2
11 11
6 11 11
1 10
4 11 11
2
2
2
2
2 2
5 区域医院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绿分别达92%和95%; 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
水系。
7
1 苏州工业园
借鉴评价
苏州工业园
圈层式布局为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提供了良好 的缓冲地带;居住区能充分享受生态核的服务 功能。
弹性空间布局模式对于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 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 约利用水平。
1 苏州工业园
案例背景
1 分区商业中心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
2 邻里中心
功能载体
3 大学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 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4 职业学院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城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
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 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3
1 苏州工业园
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
工业发展原则: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全解ppt课件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全解ppt课件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 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开 发建设之初, 就确定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园区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例如工业区 和住宅区分开设置, 在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 根据进人园区的工业项 目污染程序的不同, 安排一定距离的隔离缓冲带。
规定无污染工业项目可不需有缓冲区, 轻污染工业项目需要50m 以上的缓冲区, 一般工业项目需有100m以上的缓冲区, 特殊工业项目 即使用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 必须设置完善的防污和污染治理设施 的建设项目需要500m以上的缓冲区, 易造成重污染的大型设施如污水 处理厂、垃圾焚化场等缓冲区至少1000m。
一:这是当年园区初期建设时做的园区总体规划,而后来整个园 区的建设也基本上完全的遵循了规划。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创造一个健康、充 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市环境。
●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 业、康乐和文化发展。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
●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 ,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 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理念是先造工厂,有了一定 规模后,建住宅,住宅造了一定规模以后再造商业。“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推导。工厂建起来了,人要进去, 就会有住宅的出现,住宅有里,有了人的活动,就会有商 业,正式这个简单的逻辑道理指引园区的发展

浅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经验

浅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经验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35—0032-02浅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经验万浩然摘要: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布局模式,阐述了居住区、工业区、景观休闲区、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等各功能区的规划布局理念,论述了道路规划理念,以期为后发赶超型的城市规划提供经验。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理念,布局模式,景观休闲区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至界浦河,西至东环路,南序推进,有效应对城市化高速发展条件下土地市场需求膨胀对城与吴中区接壤,北临阳澄湖,行政辖区260 市空间扩展施加的压力。

在此过程中,组团在功能上应是较为综km2,下辖4个镇,其中合的,且组团内应预留一部分灵活用地以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为70 l一。

它是一个集工业、商业、住通过对组团内工业、居住、商业等各种城市功能用地的需求宅、文化教育、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的相对独立的苏州东部新和使用现时的合理安排使各种城市功能相对集中,并使各功能都城。

根据中新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商务协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向,以保证各种功能的用地在不同发展议,苏州市政府分期提供不含拆迁任务的70l一土地“空产”,土时期依据既定规划延续拓展空间,使得园区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地“空产”的开发由中新合资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程中不失区域空间的有序性,并使组团内超前的基础设施得到充Suzl-10uIndustrialPark(China-Singapore DevdopmentCorporation分利用。

这种方式重视土地的市场价值,通过组团内城市功能的limited,简称∞)负责。

合理匹配去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对城市功能用地的新需求。

园区于1994年5月实施动工,运用“两先两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遵循土地资产流转为核心 2各功能规划布局理念的新加坡式的商务运作模式,规划将70 krn2的中新合作开发区2.1居住区.划分为3个分区,一区布置中心商贸区;二区布置行政文化区、出2.1.1分层次居住开发理念口加工区及居住区;三区布置信息产业园及软件园。

苏州工业园区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详细规划

苏州⼯业园区详细规划⽬录第⼀章总则 (2)第⼆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标 (2)第三章⼟地利⽤ (2)第⼀节总体⼟地利⽤分配2第⼆节⼟地利⽤细分4第四章指标体系和要素控制 (5)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六章绿地、河湖系统 (10)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12)第⼋章分⽚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4)第⼀节中⼼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4第⼆节居住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6第三节⼯业区控制和建设指导20第四节软件园控制和建设指导24第九章专项规划 (26)第⼀节市政公⽤⼯程规划26第⼆节综合防灾规划34附件⼀:论证意见附件⼆:规划背景XX新区⼆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第⼀章总则第 1 条为贯彻总体规划,适应XX新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园区建设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范围第 3 条“XX新区⼆三区”是指XX新区中新合作区的第⼆区、第三区两区,即本规划范围,位于⾦鸡湖东岸、青秋浦以西,北⾄娄江、南⾄斜塘河,共58.46平⽅公⾥。

第 4 条任何单位、团体和个⼈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规划⽂本和图则配套使⽤,具有同等法律效⼒。

第 5 条规划范围内的⼯程设计与建设除执⾏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江苏省现⾏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 6 条本规划⾃XX市⼈民政府批准之⽇起执⾏。

由XX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 7 条若需对本规划进⾏局部调整或重⼤变更,应按法定程序进⾏。

第⼆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标第 8 条规划依据1. 《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 《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GBJ137-90)5.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 《XX新区第⼆三区总体规划》(1995)7. 《中国-新加坡XX新区⼆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报告》(1995)8. 《中国-新加坡XX新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初步报告》(1996)第 9 条规划原则1.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市场体制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学习苏州经验,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意识

学习苏州经验,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意识

学习苏州经验,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意识(店子镇规划办副主任孙晓明)通过一个周的参观考察学习,市园区办带领我们学理论知识,观摩实地建设经验,收获颇丰、感触甚大,即提升了学习能力、专业精神和探索勇气,又开拓眼界提高园区发展认识。

学习苏州工业园建设经验,尤其对苏州工业园规划建设方面收获巨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梳理下自己的学习:一、一次性规划,分期开发世界上最具示范性的城市规划是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这是从一座平地建设起来的新城。

由巴西建筑师L.科斯塔设计新都规划方案,然后依据规划方案进行的系统性建设,虽然城市在规划建设上不能尽善尽美,但是不可否认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是世界城乡规划史上的里程碑。

1987年,建成不到30年的巴西利亚新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一门规划史上的艺术,被每一个学习城市规划的人所推崇。

苏州工业园区,在上世纪90年代规划之时便以借鉴了新加坡成熟的城市规划经验,在开发伊始就摒弃了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把园区作为一座新城进行布局,规划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体,基础先行、工业带头、第三产业配套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并且耗资3000万元聘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对产居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解决了产居平衡问题,合理配置商业和住宅比例、区位,连同了产居重要交通脉络,减轻了城市膨胀之后带来的城市管理压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规划图管了近二十年没有改变,90年代就是国内外规划的经典,至今仍是经典。

初心不变,理性传承这才造就了工业园区内三十多年建设后的全新城市风貌。

二、二产升级,区域转型有序2000年之后,随着中新双方控股比例的变更,建设主体交由中方,苏州工业园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州工业园区对区域内所有的土地进行了大动迁、大开发、大招商和大建设,国有企业大力支持下,苏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迅速实现了九通一平,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人气急速聚集。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开发区的先驱和示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引入外资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实现了产城融合的成功。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建设初期主要吸引外资项目,以制造业为主。

2. 中期阶段:进入90年代初期,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产业转型。

3. 后期阶段:21世纪初,苏州工业园区开始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核心、以城镇化为驱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协调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经验:1. 产业发展作为核心:苏州工业园区从建园初期起,就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放在首位的原则,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2. 创新促进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升级转型能力,为企业提供更高品质、更丰富、更细致的服务,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人才支撑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努力解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启示:1. 产城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产业、城市、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2.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完善,一方面需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3.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升级转型能力,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4. 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作者:王丽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32期摘要:在对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基础设施先行,先地下、后地上,依托主城选址建设,道路与管网同时铺设,高标准建设,精细化测算等园区建设经验。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九通一平”和房屋建设。

其中,“九通一平”是指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通讯、有线电视、土地填高平整。

房屋建设包括住宅(动迁安置房、商品住宅、员工公寓)、公共建筑(办公楼、商用建筑、校舍、文体场馆、医院)、厂房的建设。

一、建设历程最初规划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域分区建设。

第一区位于金鸡湖西,约152平方公里,最先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2000年):分为完成首期8平方公里和金鸡湖以西地区建设两个阶段。

1994-1997年,主要是建设首期8平方公里(西起当时尚在规划中的苏杭高速公路、东至金鸡湖西岸、北至娄江、南至当时尚在规划中的苏沪机场路,另外,选择2平方公里地块作为启动区最先建设)①。

1994年3月,苏州市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六通到边”工程开工。

4月,娄葑乡首批19家企事业单位开始动迁。

5月,园区“九通一平”工程正式启动。

9月,苏沪机场路(园区段)建成通车。

年底,园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相关的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基本编制完成。

当年,园区房屋建设开工累计303万平方米。

至1997年底,中新合作区累计平整土地69平方公里;供水、供热、供气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竣工投用;金鸡湖西累计建成道路41公里。

路网成形,相关管线入地,基本达到“九通一平”标准,首期8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完成。

1998-2000年,主要是完成金鸡湖以西地区一期的开发。

1999年底,建在太仓的园区华能发电厂竣工并网发电。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首个现代化产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

该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总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其中园区规划面积为121平方公里。

下面就园区的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目标是打造成为现代化、产城融合、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园区。

园区规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等。

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域,主要以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这个区域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创新团队入驻。

生物医药产业区是以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等医药健康产业为主的区域。

该区域拥有一流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吸引了包括恒瑞医药、葛兰素史克等世界一流企业在内的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是以发展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流程外包等为主的区域。

园区拥有完善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服务和商业流程外包服务,吸引了诺基亚、IBM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众多软件企业入驻。

生态旅游区则是将园区的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园区通过保护现有的湿地和绿地,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

此外,园区还规划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网络、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等。

园区的道路网络连通性良好,供电系统稳定可靠,通信网络覆盖全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园区。

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区和生态旅游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布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

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着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着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

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情况简介一、概况和发展历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七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十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

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苏州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到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到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规划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科学超前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国首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独立设区的工业区。

该园区成立于1994年,占地133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和工业新区三个行政区域,是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及其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历程1.初创期(1994~2000年):1994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纲要》,苏州市政府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始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在此期间,园区主要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不少中外企业前来落户。

2.快速发展期(2001~2010年):2001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划归国家开发区管理,开始加强对园区的统筹规划和监管。

在此期间,园区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百强县(市)”行列的工业园区,并一度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工业园区。

3.新时期(2011年至今):2011年,苏州市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园区”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四个转型”和“五大发展方向”,即从传统型到创新型、从外向型到内向型、从单一型到多元型、从规模型到分散型的转型。

在此期间,园区推动了科技创新、完善治理、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责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经验总结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园区紧紧围绕“创新、产业、人文”三项战略重点,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龙头,实行“优势特色、特色优势”的落地格局。

同时,园区注重与周边地区、业内企业和高校等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这种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策略,使园区在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国内市场变化等压力时,仍能够保持灵活性、适应性和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也是中国自行开发、建设、管理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为中国乃至世界开发区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在实践中探索国际新型开发区模式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意义。

在国家支持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苏州工业园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理念,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开发区建设的成功典范之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开放的姿态,持续吸引着国内外各类优秀企业和人才,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应有的力量。

【结束】1.2 研究意义短了,需要继续补充等等。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所示: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在于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价值。

深入研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为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也为我国其他新建园区和经济特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的深入探讨,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分析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环保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揭示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完整版)苏州⼯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苏州⼯业园区⾸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积8488平⽅公⾥,其中178平⽅公⾥(包括14.2平⽅公⾥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公⾥)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注⼊长江和⼤海,五千年前这⾥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量和⽔位。

这些风景怡⼈的⽔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络和众多的河流/⽔道⽹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陆交通途径。

1.2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567万⼈。

其中:市区⼈⼝856,700⼈,⾃1975年以来,苏州市⼈⼝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涌⼈,这⾥的⼈⼝增长率相信会升⾼。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对苏州市⼈⼝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中少于10%是从事第⼀产业(⽐如农业和渔业),⼤约60%从事第⼆产业(⽐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如零售业、酒店和⾦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著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前14.2平⽅公⾥古城的所在地。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家坡较为重点合作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由政府主导系统化规划社区商业的城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面积为278平方公里,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功能用地布局,即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1](1)内外资双轮驱动。

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

(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

在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

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

(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

[编辑]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1]苏州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
大型独栋建筑模式
大组团建筑群模式
小组团建筑群模式
发展模式
入驻企业特点 大型独栋建筑模式 大组团建筑群模式 小组团建筑群模式
发展特点
空间构成特点 独立性、发展空间 簇团式聚合状发展 注重邻里空间的营造 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入驻 中等规模企业入驻 中小型企业入驻
案例
国际科技园 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中国· 苏州国际科技园
案例研究
小组团建筑群发展模式
6期 创意泵站
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以艺术、动漫、游戏、广告、传媒、出版、软件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等创意产业为主体
7期 桑田岛
建筑面积41万平米 软件外包、 IC设计、高新科技 工程计划于2011年开工建设
小组团建筑群发展模式
中国· 苏州案例总结
苏州国际科技园1~7期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中国·
苏州工业园
中国· 苏州国际科技园 区位交通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一、二、三、四期位于西南角金鸡湖畔
案例研究
面积
苏州国际科技园规划占地面积77公顷,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已建成114万平方米,
于2000年4月启动,分七期完成建设。
五期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科教创新区
六期位于金鸡湖西侧海棠街 七期建设中
产业类型
国际科 技园 6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 苏州国际科技园
案例研究
独栋建筑发展模式
1— 4期
国际科技园
定位为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重点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
大组团建筑群发展模式
5期 创意产业园
总占地面积47公顷,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20多亿元, 以数码娱乐、软件开发、服务外包为基础产业,结合周边的科教基础设施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实行综合滚动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