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重组定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金以200亿元注资直接成为光大银行的控股股东,能解开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经年纠葛吗?
12月19日,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资银行的银行业务负责人,纷纷来到位于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的光大大厦。在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盛宴中,投资银行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光大银行财务重组暨引资的国际投行招标。这意味着,光大银行的重组已经获得了实质性进展。
“光大银行的最终注资重组方案已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批文下来了,年底前会有结果。”中央汇金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为了让光大银行能够在年底前达到银监会关于资本金的要求。”
《财经》获悉,这一注资方案的规模在200亿元左右,汇金的部分入股资金将由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光大集团(下称光大集团)的再贷款转入。
根据银监会在2004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前达到8%的最低标准,资本金不足将限制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并有可能被迫压缩风险资产。
消息人士称,到2005年底,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49%,远低于8%和4%的监管要求。
“这是中央汇金第一次出手注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背景相当复杂。”中央汇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说,“客观地讲,光大银行自身的管理和盈利能力并不弱,问题出在别处。”
据《财经》记者获知,此前光大银行重组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光大银行、光大集团和早年债台高筑的光大国际信托公司(下称光大信托)之间,存在着至今仍难以厘清的债务纠葛。
财务黑洞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最初注册资本为15亿元,实收资本7.75亿元,所有资金来源于光大集团。
经过几度增资扩股后,目前光大集团是光大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4.16%,其下属企业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光大控股)持股21.39%,两者合计持股54.45%。光大集团在光大银行董事会中有绝对的发言权。
从1994年开始,光大银行的资产以年均40%的速度飞速增长。
1997年1月,光大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增加至28亿元,还引入了国际金融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参股,持股1.9%,为其第五大股东。“亚行参股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银行上下都希望能够大展宏图,没想到后来却落到这般田地。”光大银行的一位人士说。
2004年4月,光大银行公布了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03年年报。到2003年底,光大银行总资产达3944亿元,净资产133.36亿元,净利润4.33亿元,不良资产186.3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4.6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58%。
这是迄今为止光大银行公布的惟一年报。此后的2004年和2005年,光大银行都没有公布相关的财务数据,外界只能从其二股东“光大控股”的相关公告中,搜寻关于光大银行的只言片语。
根据光大控股(香港交易所代码:0165)的公告,2004年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4236亿元,但是净资产只有-29.15亿元;虽然实现拨备前经营利润51亿元,但五级分
类不良贷款拨备前余额高达265亿元,较上年增加79亿元。按香港会计准则对不良贷款及其他资产增加拨备,光大银行税后亏损45.8亿元。因此,光大银行当年度提取拨备额高达96亿元,不良资产率约为6%。
到了2005年,光大控股的年报中对光大银行的财务数据披露得更少。年报中以“管理层暂难掌握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光大银行财务资料”为由,将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尚余应占光大银行的5.92亿元亏损未记入账。仅以此推算,光大银行在2005年又出现了27.7亿元的亏损。
据光大控股2006年半年报,截至2006年6月30日,光大银行总资产已经达到5537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867亿元和333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0.4%和12.9%。不良贷款约为273亿元,不良贷款率约为8.2%。上半年光大银行增加拨备约10亿元,拨备与不良资产的比率由年初的62%提高至68%;实现税后盈利14亿元。
几年来,外界甚至对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无从知晓,因而上述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财经》记者获得来自光大银行内部的数字称,到2005年底,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49%。
如此巨额的财务黑洞来自哪里?
一个误解
按照光大银行对外一贯的官方说法,光大银行财务质量每况愈下,完全是因为在1999年错误地接收了中国投资银行。
1999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将原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原投行29个分支行的137家同城营业网点,转让给光大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不良资产近300亿元,光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从14%升至36.8%。随后,光大银行连续六年提取巨额拨备,降低不良贷款率。
“当初接收中国投资银行既有扩张的野心,也有一些决策上的失误,进去之前对于资产情况没有摸得很清。”光大银行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承认。
在搞清账目后,光大银行很快向财政部申请各种财政政策支持,用以化解不良资产。
2001年,经财政部批准,光大银行对接收的原中国投资银行净资产进行重新核定,将收购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65.37亿元确认为商誉。商誉自接收日起在20年内进行摊销,摊销金额的账务处理已采用追溯调整法。
原中国投资银行承办的世界银行转贷款和世行转贷款借款本金余额存在2.66亿美元的差额,折合人民币22.04亿元。对这部分窟窿,财政部于2000年8月允许光大银行将原中国投资银行承办的世行转贷款8.53亿美元放在表外核算;同时将差额22.04亿元作为应收世行转贷款剥离差额记录于“其他应收款”。在未来收回世行转贷款时,先计入其他应付款,报财政部批准后,可按一定比例冲减该差额。
此外,在光大银行的同业拆入款项中,包含部分原中国投资银行从中国建设银行拆借而来的资金。200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光大银行获得豁免22.88亿元债务及其对应的不良资产剥离表外进行核算的政策。
“财政部给的优惠政策以外,央行也给了很多再贷款,这在财务报表中看不到,数字也很大。”一位参与重组的人士说,“从总体情况看,接收中国投资银行造成的损失,早就由国家用政策和资金补上了,问题出在光大集团身上。”
集团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