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李俊峰《碳中和下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李俊峰《碳中和下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湿地中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碳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巨大的碳库。

湿地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排放到大气中,湿地能发挥“碳汇”和“碳源”两方面的作用。

湿地,特别是泥炭湿地中储存着大量的碳。

当沼泽的水热条件十分稳定时,沼泽中的泥炭不参与大气CO2循环。

湿地中的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植物残体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便起到汇集或固定碳的作用,即是碳汇。

湿地也可成为温室气体的释放源。

湿地中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

全球天然湿地每年释放的甲烷约为10亿-20亿吨,全球水稻田每年甲烷的释放量约为2亿-15亿吨。

如果湿地遭到破坏,例如,一味地围湖造田,湿地被排干或者温度持续升高、降雨减少,会导致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增强,沼泽失去碳积累的能力,加速了泥炭或草根层的有机质分解,增加了二氧化碳向大气的净释放量。

如果,直接开采泥炭将其作为燃料燃烧,就会更迅速地把泥炭中多年积累的大量的碳氧化,使几千或上万年来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有机物质重新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湿地就会由“碳汇”变成“碳源”,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

泥炭地的丧失对全球气候来说后果非常严重。

保护自然湿地,它就能发挥减缓气候负面变化的减少碳排放、把碳留住即宝贵的“碳汇”作用;反之,破坏湿地,它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源源不断地把碳释出,向大气圈释放CO2和CH4等温室气体,产生恶劣的“碳源”效果。

(摘编自郭耕《湿地减碳作用与气候变化》)材料二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维护着人类及万物赖以生存的各种复杂生态循环系统的微弱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面临严峻的威胁。

《巴黎协定》提出在全球范围内使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与大自然吸收总量相平衡,即碳中和。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满分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满分训练含答案

满分训练(十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科技前沿一、[2019 •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科学》杂志: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加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

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他部分还不适合。

因而, 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

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增强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

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地用机器替代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

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涉及很多人的编程过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作正逐渐由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例如人脸识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 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与维护的成本。

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节选自雷锋网)材料二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

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该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能在不断对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艺。

4年后,该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

又过了3年,该程序战胜了美国保持8年不败的冠军。

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 DNA 序列测序、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等。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中国绘画题款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中国绘画题款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当一件艺术品完成时,作者往往会在作品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号并加盖印章,以此作为本作品的标记,同时也起到区别于他人作品的作用,是体现作者个人智慧和成果的标志与象征。

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综合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题款和钤印,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题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题款,又称落款、款记、题画、款识等。

中国画的题款,就是画家在画上题的字,简单的就写个名字,并加上创作时间;复杂的可以是长篇大论,如记述作画的原委,或评画,或题诗。

中国画题款内容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题款与绘画本身关系密切,优秀作品的款与画相得益彰。

追溯其渊源,中国画上的题款来自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

画家借鉴了钟鼎器物上的铸刻款识,然后创作出更精妙的艺术品。

印章在中国绘画中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补充了画面章法之不足,形成了美好的视觉感受,启迪了观者对画面诗意构思的理解,使作品与欣赏者产生了美好的共鸣。

题款和钤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多样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又能够体现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审美,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画家利用题款和钤印来完善构图,阐发主题,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韵味。

印章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有时亦能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题款和钤印在中国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点睛的妙用,它们与画面息息相关。

只有它们与画面主体相协调时,画面的布局才能完整,作品的主题才能突出,而这些又体现了画有章法又无定法的哲学思想。

这是画家在创作时需提前考虑的。

此外,黑色题款与红色钤印使绘画色彩丰富而和谐,使主题突出。

(取材于王虹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国画并非一开始就有题款的传统。

元代开始,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群体,才有意识地在自己作品上题款,内容包括名款、日期、诗文等,为后世文人画的题款树立了典范。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

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

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夭折。

”今年1月,西雅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报道称,西雅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

有数据显示,西雅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夭折的重要因素。

“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桩”,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

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

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

在发展初期,Velib出现过8成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

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

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的年租金(约合人民币216元),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

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一一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换的则是巴黎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 材料二往何处去?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

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

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而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家书的审美风格》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家书的审美风格》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

”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

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凡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

欣赏朱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兀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之情。

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

家书中感叹词“呜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横流。

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家书的审美风格》)材料二: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

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

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

高中语文实用文本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实用文本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①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②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③筛选整合,分条作答。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事件消息、原因评论)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

(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张岱年《修辞立其诚(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张岱年《修辞立其诚(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修辞立其诚(节选)张岱年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

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

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

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⑥“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

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论诚意朱自清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高中语文)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高中语文)

做题验证 (约6分钟)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 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 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 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 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三年考情 文本形式:主要由三到四则非连续性文本组成。 文体材料:以新闻为主,涉及通讯、新闻报告、新闻访 谈和新闻评论。 文本内容:选取社会热点,涉及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和 日常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阅读量:1000字至1300字左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
文体知识 精准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的阅读材料 是多维度的,是相对独立的。 文本材料大多由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这些 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 地表达意义,顺序不固定。
整体阅读 精准掌握
文字型材料 ①关注材料出处,弄清文本体裁类型及话题 ②针对不同文体,把握各自不同的核心内容
③以抓关键词语的形式找出各自的侧重点(角度或方面)
整体阅读 精准掌握
图表型材料 ①抓住图表标题及图脚,了解图表内容。 ②遵循读图步骤:
柱状图:数据的变化或者图形比较。 环形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饼状图:每个值占总体价值的份额。 折线图: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格图: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 D.根据材料二可知, 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 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
• 不正确。集中度比值却并非随着观众年龄的增长一直攀升, 而 是在55—64年龄段达到高峰, 随之却往下走了。
掌握技巧 准确判断
(1)判断对图表基本内容的转述是否准确。 (2)判断数据意义是否准确。对图表中的数字“两头” 及其差别是否准确;对图表中的数字变化或发展趋势的判 断是否准确。这是判断最主要的部分。 (3)判断把数字转换成文字后的用词是否准确。假如图 表中的数字为“96%”,用模糊文字表述为“绝大多数”, “51%”可表述为“半数左右”等,要看这些文字与图表 中数字是否相称。 (4)把图表内容与文本中的相关文字结合起来,辅助判 断。一般而言,如果文本中带了图表,就会有文字说明或 解释。把这些文字抓住,对准确判断相当重要。
选项特点: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的信息对象发表 评析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提推出某种评析性的论断。此类 选项的评析推断有时为合理推断,有时存在逻辑错误,无 中生有。
(2018·全国卷ⅡT7—A项)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 权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 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正确 材料二:
(2019·全国卷ⅠT4—A项)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 献进行处理。(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 的一项是)
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 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 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 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 部分。 选项特点: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转述,所表述 的信息在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

高考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阅读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阅读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阅读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简介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除了新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之外,最常规的形式就是选择一篇经典的单篇文本进行考查。

论述类文本弹片阅读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二选择一简答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分析文本信息及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典例在线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力和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之一。

农耕文化培育和滋养了中华文明,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

在乡村这个载体上,不仅需要以社会公德等内容为主的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坚定乡村优良文化的信心,并对其加以推广和繁荣。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影响下,人民群众也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文明乡风的规范和引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个体水平、家庭单元和乡村社会三个层面的特点加以剖析,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道德水平影响着个人、社会的精神风貌。

影响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责任感。

责任感强的个体往往决策公正,做事情具有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个体责任感的激发和驱动能使其对工作内和工作外的正确的事情有自觉主动的表现,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感。

激发、培养、促进与提高个体的责任感,能够强化其道德水平。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外在的结构因素,强化个人的责任心。

例如,缩小承担责任的成员范围,实行“责任到人”来落实责任,强化个人的责任心。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激活个人内在的责任心,达到促进社会学习的放果。

学习道德榜样鲜活生动的事迹,不仅能引发个体的共情,还能更进一步,从价值观认同的角度增强个人的道德认同感。

家庭单元由个人组成。

家风体现了一个家族或者家庭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价值观,良好的家风能有放地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含非连续性文本)

中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含非连续性文本)

《中国石拱桥》:“其中最著 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永定河发 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 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 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非 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 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 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时间的脚印》中在说明岩石 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 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 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 法。
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 行摹状貌。
《中国石拱桥》:“这些石刻狮子,有 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 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 《大自然的语言》:“天气晴朗的空中,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 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 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打比 方,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 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 明条理更清晰。
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 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
文。
《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 程。
❶标题采用设问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点明本文说明 对象或说明内容,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吸引读者等。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也点明了说明的对 象;在修辞上,运用设问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引起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便于领起下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几种重要题型和方法;2、提高筛选、整合和概况关键信息的能力。

【导入学习】近5年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一览表年份考查内容考查方式考查重点2017频道运营(卷)、垃圾分类(卷)、文化遗产(卷)选择题(2道);简答题(1道);必考题,12分。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新闻类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的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包括读图;人物传记类主要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传主的事迹和人格魅力、探究文本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对问题的理解。

2016《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卷)《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卷)《一代通儒顾炎武》(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2015《朱东润自传》(卷)《将军赋采薇》(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2014《科学巨人玻尔》(卷)《爱国科学家邓叔》(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2013《飞虎将军陈纳德》(卷)《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作为2017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能会在2018年高考中继续出现,那么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它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复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自主学习】1、相关知识链接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复习二轮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

高中语文复习二轮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
5
关于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
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
京发布。 ……
材料二:……(《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
版)
材料三:……(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
危机”?》,2014年4月25日)
材料四:……(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
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 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
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 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三、开放拓展探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往往要求学生针对文本中 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解答此类试题,要仔细 体会文本所传达的信息,通过开放性思维来理解文 本,既要深入文本之中,又要延伸至文本之外。
1.内容概括型:通读文本,整体感知,圈点勾画, 关注标题。
2.概念阐释型:紧抓关键词,原文定位,瞻前顾后, 有机整合。
3.分条归纳型:读题定位,逐条归纳,同类合并, 有机整合。
4.建议看法型:定向搜索,依据原文,逐条提炼, 借“题”发挥,分条表述。
二、分析归纳材料 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
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
7
注意标题,把握角度
1、客观题:更像原来的原来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找相应句子 进行比对
2、主观题:第9题 基本是4分,可摘抄但最好是根据关键词句概括,一点一分共4
分,表达要求简洁准确。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 国国家地理频道在直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故宫的建筑形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故宫的建筑形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种以上。

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

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可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

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这些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初建时被征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

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

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层进式 对照式 总分式 并列式
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 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 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
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 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020高考模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
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
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 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 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 ,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 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 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 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 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 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 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 论证方法。
(二)论述类文本的结构 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 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同样需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把握,进而快速准确捕捉 住新闻事件关键要素(指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表达出来的 观点态度等)。因为原因探究、事件概括、异同比较等各种题型,基本上都需 要涉及有关事件关键要素的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在其形式上表现为事 件之间的“断”,但是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事件之间却是存在着必然的 “联”。事件之间的“联”来自于事件内部要素间的“沟通”。阅读时需要 把事件中隐藏着的各个关键要素找出来,进而能居高临下,更好地结合关键 要素解决问题。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人口普查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人口普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1953年到2020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

1964年,我国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内容加入普查项目;1982年,首次使用计算机处理普查数据;1990年,普查项目拓展到21项;2000年,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首次采用长短表结合的调查方式;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颁布,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人口普查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见证了国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人口普查经历了“全手工”采集、记录、汇总,到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再到今天全面电子化、实时上传信息、用大数据比对查缺补漏的过程,这真实记录了我国相关技术不断提高的历程,说明如今的互联网普及率、公众对互联网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020年的普查中,如果普查对象的户口在老家,但常住在外地,普查员会进行两头登记汇总时再进行排重;对一些作息不规律、下班较晚的住户,普查员会配合他们的时间,甚至可能深夜入户普查;对群租房等普查“硬骨头”,相关单位和人员也有预案……一位上世纪80年代曾协助民警普查人口的阿姨说,“当年大家下了工基本就回宿舍、回家了”,与之相比,时下的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体现了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

近来,不少媒体报道了人们关于人口普查的一些疑问和担忧,如“人口普查收费吗”“填写私人信息会不会泄露隐私”。

对此,有关部门在普查前己经做了有针对性的安排。

这既说明了普查工作考虑得周密,也反映出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在提高。

通过人口普查,国家可以了解每一个人的信息,对人口进行精准画像,对人口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这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比如,对年龄的统计,可以分析出一个地区有多少适龄儿童需要就学,有多少老年人需要照料,从而指导相关部门规划学校,布局老年人服务设施、医疗资源等。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万物可直播,人人齐带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特的消费盛景,也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在中国,作为应对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速增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9160亿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8.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

随着“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报道称赞“直播带货是中国人在困境中的创新之举,是他们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美联社报道称,电商直播在中国的流行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美国和欧洲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把电商直播作为新的销售方式。

(摘编自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人民日报》2020年6月29日)材料二: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

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

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

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

疫情之下,直播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

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

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关概念】“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是以间断性的内容信息符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文本。

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数则相对独立的材料。

这些材料大多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中心话题。

各材料单独看是相对独立的,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合在一起又能完整地、全方位地表达意义。

各则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可以任意排序,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表意上具有非连续性特征,在形式上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考情分析】自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开始,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之前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人物传记改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令人耳目一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命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选材特点。

每个文本一般由3-4则相对独立的、非连续性材料组成,其中可能有一则材料为图表。

几则材料围绕同一主题,但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选材多是新闻文本节选,如调查报告、专题评论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热点。

如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涉及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桥梁建设、中国志愿服务等,都是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体现社会发展的变革方向,反映社会发展积极变化丰富多元的一面。

2. 文本特点。

(1)客观性。

文字和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多为新闻材料,各材料内容的呈现以客观叙述为主,语言通俗朴实,具有客观性。

(2)非连续性。

文本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结构跳跃性较大,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逻辑关联,只是在某一主题的统摄下,根据命题者意图组织在一起,具有典型的非连续性特点。

(3)简明性。

文本中有平实的文字叙述,有醒目的图表展示,便于考生快捷、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

材料避免长篇大论,没有复杂的段落结构。

(4)技术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对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进行科学解读,从阅读技术角度来说,要有较强的读图、读表能力以及合理归纳、准确概括的能力。

3. 命题形式。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设三道试题,设题形式有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种,其中客观题两道,多为选非题;主观题一道,重在考查综合提炼概括信息能力。

所不同的是,2019、2018年两道客观题全为四选一,2017年两道客观题中,一为四选一,一为五选二。

客观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以及逻辑推理判断能力,难度适中;主观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及作者观点的提炼与把握,考查的范围较广,难度稍大。

4. 结构分值。

从三年高考真题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整套试卷中的位置尚不稳定。

2017年和2018年高考试题都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安排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后,2019年将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调至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使之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紧密衔接,以保证考生解题思维的连续性。

从篇幅上看,非连续性文本字数大都保持在1100-1300字之间。

随着新高考步伐的推进,非连续性文本的字数将会有所增加,以此考查考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分值上,三道试题总分值为12分,保持稳定,但分值的分配稍有变化:2019、2018年两道单选题各3分,主观题6分;2017年单选题3分,多选题5分,主观题4分。

5. 考点指向。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活用能力及阅读技巧。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考查内容有“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等。

6. 创新价值。

作为一种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较高的价值。

其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非连续性文本由多种元素组合面成,板块丰富,文字浅显,可激发学生阅读趣味,提高阅读效率。

其二,能扩充文本形式,扩大阅读视野。

阅读文木形式的扩充,使学生的阅读空间和视野扩大。

其三,能指向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取材于生活,指向现实问题的解决,阅读的过程也是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备考策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要贯穿于教学与考试的整个过程中,考前做好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储备,为应试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试时要注重方法技巧,规范作答。

一、宏观上,明确“一个中心”,注重“两个结合”1.“一个中心”是指通览各则材料,明确文本揭示的中心话题,确保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偏离正确航向。

非连续性文本的“中心”是由各则材料共同表现的,每则材料就像连续性文本中的各个段落,明确了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就可以由段到篇,综合归纳出全篇的主旨所在。

同理,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首先要准确概括出每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整合归纳出文本的“中心”,这样就可以高屋建瓴,确保答题的正确方向。

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全都是文字性材料。

通过比较阅读,首先提炼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通过提取重要信息,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等,可知本材料主要介绍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

材料二,通过四个世界之“最”,如“世界总体跨度最长”“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世界最重的沉管”等信息,可以明确本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港珠澳大桥是“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材料三中,报道港珠澳大桥建造综合运用一系列的“能力”,如“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预测能力”“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介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采用的先进技术。

根据对三则材料主要内容的概括分析,可以直观明了地得出结论,这个非连续性文本的中心話题就是“中国桥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明确于此,无论是解答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例如本题的第6题“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容镇定,不偏不倚地切中要害,获得满意的答案。

2.“两个结合”是对考前阅读层面的“广度”的要求,也是对日常阅读行为习惯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因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取材大都来自于生活,如热点新闻事件、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敏感的社会问题等,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民生,使试题更加接地气,更加人性化。

因此,复习备考时要善于观察生活,思考并积累非连续性文本素材。

广告、新闻、图标凭证、问卷调查、统计报表等都是生活中鲜活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

如2019年全国卷的“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全国卷的“中国桥梁建设”、全国卷的“中国志愿服务”等;2018年全国卷的“通信安全”、全國卷的“科技成果的创新与转化”、全国卷的“图书出版业发展新趋势”等,2017年全国卷的“央视纪录频道收视人群构成调查统计表”、全国卷的“小区民众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问卷调查”、全国卷的“博物馆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事业增加值统计表”等。

这些试题中的每一个文本的内容都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甚至身处其中,曾经亲身感受到桥梁建设、志愿服务、通信技术、科技成果创新、图书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从中获得的种种便利。

对于诸如“央视纪录频道收视人群构成”“民众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等内容,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面对、无法回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耳闻目睹,司空见惯。

作为一个考生,如果平日里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注意积累、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前“入题”,感知“试题”情境,如果在应试中遇到这样的阅读材料,自然就可以不慌不忙,从容作答。

第二,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随着高考改革的纵深推进,语文学科考查的综合性特点将会更加突出,充分彰显大语文理念。

因此那种传统的只靠课堂学习和纯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同样,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之内,因为其他学科也有很多独具学科特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

在备考时,要把涉及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无论是天文、地理、历史、数学、科技、考古、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要广泛涉猎,获取第一手题料,了解相关知识,将它们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紧密结合,以此扩大视野,全面备考,做到有备无患,以扩充知识储备容量,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应试能力。

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中国桥梁建设”和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量子通信研究”的相关内容,明显属于科技领域的范畴,这是语文课本里所没有的;2019年全国卷的“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全国卷的“中国志愿服务”以及2018年全国卷的“科技成果的创新与转化”涉及文化、道德、科技、法律等相关知识,辐射面更广。

如果不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不扩大视野,博览群书,遇到此类问题的文本就可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二、微观上,牢记“五步”阅读法,训练“四种”能力,养成“一种”习惯1. 运用“五步”阅读法,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文本内容,这是解题的必要准备。

与其他文本阅读一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首先重在一个“读”字。

总体上先粗读,即“鲸吞”;后细读,即“牛嚼”。

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阅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与结构。

综合阅读能力训练要循序浙进。

首先要训练从多则材料中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再根据题干要求分析信息,最后围绕题目整合信息。

通过这样的训练,基本能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特点,提升文本阅读能力,适应考查要求。

(2)定向阅读,提取碎片化信息。

阅读时目的性、方向感要很明确。

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常以碎片化形式存在于标题、图形、数据、文字等各种要素中,阅读时要对这些要素作定向阅读,理清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迅速对文本碎片化信息进行提取,把握文本要点。

(3)比较阅读,统览信息,洞悉各材料的异同点。

特别要对图表材料中的数据进行仔细审读和比较,分析数据变化相关因素和原因,弄清数据背后的内在逻辑。

文字材料相对独立,但有时异中有同,要善于求同存异,精准比对,领会意蕴。

(4)深度阅读,整合要点,培养反思品质。

倘若不深入思考、探究材料背后潜藏的问题本质,就会造成外在表象与内在意义之间的断裂,从而导致对文本的误读。

只有进行质疑、探究、发现的深度阅读,才能对文本进行正确地整合、推理、判断,最终挖掘文本的隐含意义,精准把握精髓。

(5)归纳阅读,准确概括材料内涵。

围绕文本的中心话题,明确各材料的内涵及表现的侧重点,并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作出简要、精准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