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绿色建筑设计并不单单是一种建筑设计风格,更是一种符合环保和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模式。
这种设计模式在整合和应用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各个方面,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系统的运行以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介绍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居住舒适度为目标的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需要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等。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建筑材料对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选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如竹木、麻石板等;选择节能环保的隔热、保温、隔声材料,如岩棉、泡沫塑料等;选择低污染、低放射性的装饰材料,如无VOC的涂料、环保地板等。
在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也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中的整合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结构和材料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可持续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的能源供应来源等。
建筑的结构设计还应注重建筑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以减少建筑维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4.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系统中的应用绿色建筑设计还应关注建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建筑系统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LED照明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设计有哪些创新点
绿色建筑设计有哪些创新点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已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人们创造更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绿色建筑设计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了许多创新点。
一、能源利用方面的创新1、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将太阳能板与建筑外观巧妙融合,不再是简单地安装在屋顶,而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如外墙、遮阳板甚至窗户玻璃。
这种一体化设计不仅提高了太阳能的收集效率,还使建筑外观更具科技感和美观性。
2、地热能的高效利用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从地下深处获取稳定的热能或冷能,为建筑提供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相比传统的空调系统,地热能利用效率更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3、风能利用的新途径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利用气流的流动产生电能。
同时,通过优化建筑的外形和布局,增强自然通风效果,减少机械通风的需求,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二、水资源管理的创新1、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屋顶和地面的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储存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
一些创新的设计还将雨水景观化,打造出美丽的水景,同时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2、中水回用技术对建筑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再次用于冲洗、保洁等方面。
这不仅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还降低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压力。
3、智能水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建筑内的用水情况,根据实际需求精确控制水流和供水时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三、建筑材料的创新1、绿色环保建材的应用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和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如竹子、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高性能保温材料新型的保温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的能量损失。
例如,真空绝热板、气凝胶等材料,在相同保温效果下,厚度更薄,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在建筑领域,地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地域文化元素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探索一种有效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为建筑设计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理论分析,明确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建筑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1.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特征的文化现象。
它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生活、工作和思考的基石。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建筑的风格、形式和功能。
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设计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价值所在,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应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2 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现状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成熟。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究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发展,建筑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绿色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不但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保护环境,所以绿色建筑是我们国家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处于绿色建筑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因此,掌握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点,接着从政策、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探究了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为绿色建筑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影响因素;政策环境;数字技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绿色发展,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巨大的基础产业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绿色建筑技术引入建筑业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建筑的特点(1)节约能源在绿色建筑工程中应用节能技术可以降低施工能源的消耗,在设计门窗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及空间位置等特点设计门窗外形及大小,使保温、气流循环、通风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降低空调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达到节能效果;科学运用太阳能进行被动式采暖设计,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在建筑幕墙时利用节能环保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幕墙在温差传热环节发生的热量散失情况,提高幕墙的密封效果减少热量的消耗。
(2)建筑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都各有差异,城市建筑应该具有独特性,但标准化生产技术使得各个地区的建筑模式都高度相似,忽略了各个地区独有的文化内涵,绿色建筑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之结合发挥城市的魅力,尊重城市文化,对城市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建筑使用材料与建筑外观注重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环境负责、对未来负责的设计理念。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系统的设计,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考虑和设计。
首先,建筑的选址和规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起点。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因素。
比如,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建筑,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朝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比如,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对立。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能够减少建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给人带来自然、温馨的感觉。
同时,选择具有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另外,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甲醛、苯等,以保障室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能源系统的设计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满足建筑的部分能源需求。
利用风力发电设备,在有风的地区为建筑提供电力。
地热能则可以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供暖和制冷。
此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节能电器等,能够在不增加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doc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摘要: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套先进的建筑技术体系。
本文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出发,结合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进而探讨地域建筑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结合一、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绿色建筑理念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各项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的产生,是人们对目前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反思。
自然条件恶化,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绿色建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资源,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6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的三星认证,大大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隶属技术学研究的范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
布赖恩在《可持续建筑》中曾表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一项重要原则,即尊重和理解乡土建筑的风格和结构,以当地传统工艺和能源供应为基础,主张向过去学习。
因此,绿色建筑技术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对自然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循环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自然环境部分、人类建筑部分和社会经济部分。
其中,自然环境部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指自然环境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人类建筑部分主要包括国家为规范建筑业的运行秩序而制定的法规和程序,由此形成一定的人工环境。
绿色建筑实践技术及案例介绍
绿色建筑实践技术及案例介绍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建筑实践技术是指为实现绿色建筑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绿色建筑实践技术,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示范。
首先,节能技术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之一、这些技术旨在减少建筑物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通过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来减少能量流失;安装节能照明系统,如LED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电池板来提供热能和电能等。
其次,水资源管理技术也是绿色建筑实践的重要一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收集和再利用雨水、利用节水装置和设备、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等。
例如,通过收集雨水来灌溉植物和冲洗厕所,可以节约大量的自来水。
并且,利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节水马桶、雨水收集系统等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
例如,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电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第四,材料选择也是绿色建筑中重要的一环。
选择可再生和环保材料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竹木、再生木材和可再生塑料等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绿色建筑的成功案例:首先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RTKL建筑公司总部。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如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灯具,以及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应用。
该建筑的能源消耗量较传统建筑下降了30%,并且通过灯光和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实现了更高的舒适性和室内空气质量。
其次是新加坡的柔佛兵营绿色训练中心。
该建筑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以满足建筑内部用水和电力的需求。
此外,该建筑还使用了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通过鸟类保护措施和自动温度调节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最后是美国纽约的1号公建。
这个建筑是纽约市第一座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楼。
绿色建筑有哪些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有哪些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能够减少对环境影响、提高能源效率、提供健康舒适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建筑模式,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趋势。
那么,绿色建筑究竟有哪些设计理念呢?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一是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和强度。
采用高效的隔热和保温材料,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和热增益。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建筑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电力和热水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源的自给率。
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和本地生产的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例如,使用再生钢材、木材、砖石等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还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安装节水器具、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降低建筑的用水量。
在土地利用方面,合理规划建筑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绿色建筑还强调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化。
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声学环境,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颗粒物。
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合理设计声学系统,降低噪音干扰,提供安静的室内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和色彩,营造舒适的视觉氛围。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还包括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绿色建筑理论及技术在既有建筑中的改造实践
绿色建筑理论及技术在既有建筑中的改造实践摘要:本文在总结课堂知识、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三个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对绿色建筑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总结归纳绿色建筑在寒冷地区具体实施办法和方式.分析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既有建筑的改造中。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学生宿舍改造1背景介绍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相应的,建筑的能耗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建筑节能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对建成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同样是建筑节能的重点,其设计内容繁杂,具体实施方法困难。
本次改造项目地西安,属寒冷地区,对该类地区已建成建筑节能改造要逐步实施,本文提出了建筑节能改造具体的实施流程、方法和相应的政策,以使得节能改造能够有效、顺利的开展。
2项目概况长安大学小寨小区2#学生宿舍,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校区内最早建造的几栋建筑之一。
为5层的多层建筑,砖混结构,每层建筑面积约500㎡,总建筑面积约2500㎡。
层高约3600㎜,走道宽2400㎜。
3现状分析本次改造的项目为上世纪末建造的多层建筑,此类建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一时,随着经济发展,这种住宅渐渐暴露在声、光、热等热工性能方面缺点:噪声控制方面:通常的学生宿舍都采用内廊的形式,所以噪声干扰再所难免,建造老式砖混房屋所采用的材料、施工工艺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无法使每一个居住单元都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加之基地北侧一面距闹市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噪音问题更为严重;采光效果方面:2#学生宿舍南北两侧布置居住单元,南侧日照,北侧采光,窗的上沿落在圈梁下,下沿距离地面900㎜,窗尺寸为2100㎜,由于层高较高(3600㎜),所以窗面积保证了充足的采光,在宿舍内部,由于层高过高,没有吊顶,电灯的高度距离工作面较高,人在正常使用时,光线不够充足,需要辅助照明设备;热工性能方面:夏季,南侧的大树很好的遮挡了直射的阳光,西侧、东侧只在走廊开窗,由于砖墙本身的热惰性高,而且厚实,能够较好阻挡太阳辐射;楼盖挑出约600㎜,在层数不高的情况下,能够遮蔽正午时的阳光;而在冬季,砖墙面在寒冷地区能够很好的防风和防寒,但过大的窗洞热损失大,窗框为铝合金,冬季作为冷桥散热;门厅未设置门斗,冷风直接吹进走廊;能源系统方面:采用常规能源供电,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网负荷大常常停电;自然通风效果不明显,机械通风设备老旧,难以发挥作用;水环境方面:2#学生宿舍上水采用地下井水,上水系统采用铜质管道,外包裹石棉,居住单元内并无管道出入,所有管道集中在两端洗手间,两端系统相对独立,独自成系统;下水系统采用铜质管道外刷银色防水油漆,与上水系统类似,设置在两端洗手间,相对独立;废弃物处理方面:废物的处理采用集中存放,定时清理,并未分类收集,南侧15米开外设有校区垃圾存放站;废水并未设置特殊处理措施,生活废水一律排入市政管道;绿化系统方面:南侧设有5m绿化带,种植树龄20年以上柏树,树木高大,树叶葱翠,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绿化环境,北侧临街,街边中有行道树,高度达到2层楼,建筑物四周均并未种植草地,也无垂直,屋顶绿化。
建筑创新介绍建筑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案例
建筑创新介绍建筑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案例建筑创新介绍在建筑领域中,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创新的理念以及一些实践案例,以展示创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一、建筑创新的理念建筑创新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中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以提升建筑品质、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建筑创新的一些重要理念:1.可持续发展:建筑创新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追求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供电,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来降低能耗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2.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创新也借助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监测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例如,智能化的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温度和灯光等。
3.模块化:模块化建筑是一种将建筑物分解为独立的部件,然后将这些部件预先制造并在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法。
模块化建筑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浪费和提高质量。
这种方法已经在一些迅速发展的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建筑创新的实践案例1. 加州赫尔曼·米勒医院(Hermann Miller Hospital):该医院采用了全新的医疗设备和信息技术,以提供更高效、舒适和安全的医疗环境。
它与各个科室的智能化设备连接,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
2. 荷兰阿姆斯特丹航空公司维修建筑物(KLM Hangar):为了提高飞机维修的效率和精确度,阿姆斯特丹航空公司引入了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可以对飞机表面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机器人可以执行精细的维修操作。
3. 中国深圳华侨城大剧院(Shenzhen OCT Grand Theater):这座大剧院采用了前卫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
其钢结构外观像一艘巨大的船,内部空间灵活多变。
绿色建筑的理念及实践
绿色建筑的理念及实践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研究的对象是以环境为中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是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环境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综合性的建筑理念和设计思想。
一、绿色建筑的理念绿色建筑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居健康和科技创新。
1、资源节约建筑行业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行业之一,使用了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
因此,在绿色建筑理念中,资源节约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建筑要对能源、水资源、原材料的使用进行审慎的规划和管理,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要从建筑材料、结构、设备、运营等方面考虑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例如,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和技术,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3、人居健康人居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绿色建筑要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照明和空调系统等方面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温馨的居住环境。
例如,采用通风良好的建筑设计,使用环保材料和地板,安装空气净化器和空调系统等,从而减少室内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积聚。
4、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设备。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光纤技术来传送自然光线,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来优化建筑的能源效率等。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绿色建筑的能源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践与案例目前,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下面将介绍几个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案例。
1、新加坡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是一个典型的绿色建筑,该园区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环境,打造出一个绿色、美丽、舒适的生态环境。
在该园区内,园林采用了完全自然的排水系统,通过竹子和草坪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从而减少对空调系统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美国纽约市世贸中心在美国纽约市世贸中心的恢复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绿色建筑设计和环保技术。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摘要:城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城市文化宣扬的最佳载体,也可以说是一座城的“名片”,它浓缩了每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地方特色,让人们通过城市的建筑群,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和内涵的建筑群,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
在设计中与地域文化结合良好的建筑,可以成为反映城市文化底蕴的特色名片,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优秀作品。
在现代城市建筑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城市建筑日益减少。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追求经济增长而盲目拆除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的现象,破坏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建筑风格更加相似,城市多彩的建筑风格减少,城市的建筑是没有生命的。
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地方文化的关键。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作用分析1关于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概述1.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专业建筑设计师的灵感设计,以反映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通常,为了体现建筑设计的亮点,建筑设计师往往会提前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激发自己的灵感,这样建筑设计才能更好地融合地方特色,从而找到更多让建筑设计辉煌的亮点。
1.2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联在城市建筑中,不同地域的文化或多或少可以从城市建筑造型设计、文化宣传等方面得到体现。
地域风情和城市细节在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当建筑设计师充分了解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将城市特色文化融入建筑文化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建筑的内涵,同时也通过文化建设来弘扬和传播城市特色文明。
因此,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在增加城市建筑设计亮点的同时,也能提升优秀的地域文化内涵。
1.3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既与风土人情等人文因素有关,也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地域文化遗产和生活背景是不同的,因此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必然是不同的,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文化特征。
2 地域文化特征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人为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建筑设计既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城市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都源自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通过建筑设计,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文化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与文化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满足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功能需求,更是一种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元素被融入到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和细节设计中,让建筑物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契合。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屋脊和斗拱,以及雕花和彩画等细节装饰。
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平衡与和谐的思想,以及对于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二、地域特色与建筑设计地域特色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在北方寒冷的地区,建筑设计常常注重保温性能,使用加厚的墙体和窗户,以及装饰物,来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效果。
而在南方湿热的地区,建筑设计则注重通风和遮阳,常常采用独立式的庭院和阳台,以及具有良好通风效果的建筑材料。
在山区,建筑设计往往与地形地貌相适应,采用悬崖峻岭、山谷溪流等自然元素,与环境融合,形成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
而在海滨城市,建筑设计则常常采用流线型和光滑的形状,以迎合海洋风景。
三、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传统当代建筑设计面临着如何在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挑战。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和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在很多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融合的现象。
这种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也是对现代建筑技术与理念的运用和突破。
例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这样的奥运场馆,既有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另外,在一些文化遗产保护与修缮工作中,建筑设计师常常需要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又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1.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对自然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旨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本文将从绿色建筑的定义、理念、技术应用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深化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2.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理念绿色建筑,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居住及工作需求,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形态。
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建筑的负面影响,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环境污染,使用环保材料等,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的理念是“三位一体”,即人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同时,它还有一个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理念,即“天人合一”。
这个理念强调了自然环境、建筑物及人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进行协调发展。
3.绿色建筑的技术应用3.1 能效设计能效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一环,它包括建筑物的能源需求计算、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源设备的选择、建筑物固定装置、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
通过对建筑物的能源需求的减少和能源的有效利用,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2 使用环保材料绿色建筑中的环保材料通常是指可以循环再生、对环境没有污染、和人的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例如:用作建筑墙面材料的竹木和麻质材料、天然石材、陶瓷砖、矿物纤维板、混凝土等。
3.3 建筑节水与雨水收集利用建筑节水可以是从设计、改造、建造及使用等多方面来实现,目的是减少可计量水的用量,改善建筑用水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雨水收集和利用也是绿色建筑的一种重要技术。
可以通过灌溉、充电、冲洗卫生间等多种方式来利用雨水。
3.4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分为浅绿屋顶和深绿屋顶,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生长层深度和植物种类的不同。
它们可以通过导热系数低、隔音效果好、减少水体径流等方式,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
长三角区绿色建筑“地域基因”营建策略研究
长三角区绿色建筑“地域基因”营建策略研究绿色建筑是建筑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至今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在其相关专业认知方面,尚存在盲目使用高技术、忽视与地域建筑文脉连结的现象。
本文以基于“气候-地貌”特征的长三角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为主要内容,针对建筑群体、基本单元、界面设计三个层面,提出了基于气候地貌的长三角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的策略与方法。
目的在于强调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地域性绿色建筑适宜的营建策略。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地域基因、绿色建筑一、研究背景绿色建筑是当代建筑行业应对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做出的明确回应,是建筑学学科发展关注的主要焦点和关键科学领域。
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技术、标识项目、示范工程、设计导则等,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以“指标体系”与“技术控制”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营建更为常态,建筑盲目使用高技术、忽视与地域建筑文脉连结的现象也更为普遍,这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增加与建筑文脉的断层。
二、长三角地区绿色建筑“地域基因”的概念及特征任何居住形态一旦形成,必然是其“区域基因”调控机制和综合产物的结果。
在绿色原则下,对比传统居住模式与当地诸多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有必要首先挖掘其居住的“地域基因”,并进行下列几方面分析:这些基因中有些仍颇生命力,需要加强和激活;有的虽然不太合适,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改造和重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可供人凭吊有限的历史价值外,他们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意义,甚至成为新的生命体中的毒瘤,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必须毫不留情地完全摈弃。
针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住居“地域基因”,其特征如下:①动态时易性:任何住居的“地域基因”都不是永恒不变的。
不论是自身所携带的各种环境信息,还是居干其地的主观调控者,都时刻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住居的发展模式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
绿色住居是一个外向开放的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不断吸纳新鲜因素介入,包括新技术、新材料的合理应用、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和环境意识的加强等等,是完善、重组和整合旧有“基因”途径,使住居不断“进化”的保证。
绿色建筑在特定地区的实践案例
绿色建筑在特定地区(如亚洲、欧洲)的实践案例绿色建筑的地域性实践:亚洲与欧洲的典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
它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是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在亚洲和欧洲,绿色建筑的实践案例如繁星般点缀在城市天际线,它们不仅展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实践,更是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
亚洲的绿色建筑实践在亚洲,绿色建筑的实践尤为引人注目。
例如,中国的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世界上第二高的建筑,它采用了多种绿色技术,包括高性能的玻璃幕墙、雨水收集系统和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居住者提供了健康舒适的环境。
再如,新加坡的滨海湾金沙酒店,采用了高效的水循环系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酒店的外观设计最大化了自然光照的利用,减少了人工照明的需求。
这些实践展示了亚洲地区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力。
欧洲的绿色建筑实践欧洲在绿色建筑方面同样不遗余力。
英国伦敦的西门子“水晶大厦”是一座会议中心,也是一座展览馆,更是向公众展示未来城市及基础设施先进理念的一个窗口。
它可节电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供热与制冷的需求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
这座建筑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绿色建筑的平台。
在德国,埃森市的绿色转型尤为引人注目。
这座城市曾是以矿业和重工业为主,如今却被评为“欧洲绿色之都”。
埃森通过将工业废弃地改造成自然公园,推动可持续出行,普及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展示了从工业城市到绿色城市的华丽转身。
在亚洲和欧洲的绿色建筑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以下是对这些观察结果的总结:共同点:1. **可持续发展原则**: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立足点都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这些体系旨在通过规范和标准引导建筑设计,提升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并帮助政府制定科学政策。
2. 关注点:两地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都关注于绿色建筑的特点和评价指标,涵盖了技术、文化和管理等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章节一:引言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是当今建筑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迫切需求,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章节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的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等方面。
绿色建筑设计应以节能、节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布局、优化的建筑外观和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来实现。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重视使用自然光线、自然通风等被动设计策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合理布局和选择建筑材料是关键,使用具有隔热、隔音、保温等特性的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室内舒适度。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强调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通过使用低流量水龙头和节水设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减少用水量的目标。
同时,将废水处理设备纳入建筑设计中,实现废水的处理与再利用。
另外,绿色建筑设计还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供应来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系统等,将自然能源转化为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章节三: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是确保绿色建筑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存在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需要采用创新的施工技术。
首先,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
传统的建筑材料可能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而可再生材料如竹木、生态砖等,不仅资源丰富,还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注重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传统处理方法常常将其直接填埋或焚烧,导致环境污染。
建筑与地域环境相互融合的探讨
建筑与地域环境相互融合的探讨摘要:地域环境是一个地区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所形成起来的自身所独特的资源优势,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的形成必须是在地域环境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这样的一个形成过程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融合才能够完善起来。
本文就建筑与地域环境相互融合的过程进行探讨,期望能够给予当前的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建筑;地域环境;相互融合中图分类号:p58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作为人类生活起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古代就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地域环境包含着特定区域的特征并且贯穿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去,对于建筑设计起到了明显的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同时这也对于建筑设计祈祷了积极的影响。
从建筑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的作用。
一、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一个地方的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建筑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众所周知的地域环境是某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的风俗习惯积聚下来的一种对于特定的建筑形象的影响。
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建筑物的外观的影响,其次就是对于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的建造的影响,最后主要是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物的影响。
这种地域环境往往是受到了南北方的气候以及人文景观以及当地人们生活起居习性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了南方由于多阴雨的天气,所以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就考虑到了,如何将房屋的建筑能够更加的遮风挡雨上面,北方由于气温相对较低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往往考虑到的就是如何保证房屋能够保温,这只是从气候的一个方面说明了地域环境与建筑是相互融合到一起的,建筑物只有与当地的环境相互融合了才能够让人们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更加的舒适更加的享受居住的空间。
二、建筑对于地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建筑物是人们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造起来的一项体现人类智慧的作品,建筑物往往体现在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物往往与地域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
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
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发表时间:2020-08-20T10:29:44.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作者:刘裕锴[导读] 摘要:岭南是中国具有独特气候和文化特征的地域,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岭南建筑也呈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其对现代岭南建筑设计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传承与弘扬岭南建筑文化也是现代岭南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0000摘要:岭南是中国具有独特气候和文化特征的地域,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岭南建筑也呈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其对现代岭南建筑设计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传承与弘扬岭南建筑文化也是现代岭南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文就以龙门岭南展厅设计工程为例,对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岭南建筑;文化;传承引言一直以来,岭南建筑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了。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段变化,建筑形式、建筑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超高层建筑、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保护、传承岭南建筑文化是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次项目在龙门岭南展厅设计方面,就注重基于传承、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开展绿色建设设计工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展厅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丰富展厅的建筑美、文学美,既可以达到提高展厅设计水平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传承、弘扬、保护岭南建筑文化的目的。
以下是本文就基于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的详细分析与思考。
1、龙门岭南展厅设计工程概况本案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麻炸镇东埔村和横汉村,处于广东省地理位置的中心,与广州市增城区相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详细信息见附表)
何镜堂,肖大威,郭卫宏,倪阳,冒亚龙,张振辉,吴中平,黄骏,包莹,郑少鹏,丘建发,
窦建奇,陶金,梁玮健,何炽立
项目简介:
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城乡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风貌逐渐丧失,建筑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
如何结合国情,弘扬地域文化,走绿色建筑创作道路,是当今建筑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以前学界对地域文化、绿色技术孤立研究比较广泛,但两者交融的研究较少。
本课题研究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属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对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品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创新点如下:
首先,凝练出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在揭示建筑发展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整体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理念,是对“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的深化与拓展;其次,总结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多专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和研究基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模式;再次,归纳出智能化加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艺术地融入主动与被动结合的适宜性绿色技术,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方式提升建筑性能。
最后,在理论体系指导下,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有效推动了实践创新。
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有: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
项目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
中10篇代表性论文被他引370次,并完成论著8部,在全国建筑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建筑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二,在工程实践方面,综合运用了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方法,创作了以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工程。
研究团队作品先后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81项、省部级奖137项,其中国家级金奖3 项、银奖4 项。
何镜堂院士先后获得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2010 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 周年创作大奖评选中,他主持的作品有13 项获奖,成为建国以来获奖最多的建筑师。
第三,在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创立了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基地、现代建筑创作研究中心、广东省现代建筑创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教育与创作平台,有效促进了建筑科学的普及与推广。
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中国青年建筑师16人、博士后5名、博士77名、硕士92名。
本项目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理论与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城乡建筑创作实践中,创作了一大批建筑精品,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与推广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发表论文专著目录:
1. 何镜堂.岭南建筑创作思想——60 年回顾与展望[J].建筑学报,2009(10):39-41
2. 何镜堂.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J].南方建筑,2008(1):6-11
3. 何镜堂.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2-19
4. 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建筑学报,2002 (5):42-45
5. 何镜堂,倪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J]. 建筑学报,2005(9):27-30
6. 陈昌勇,肖大威*. 以岭南为起点探析国内地域建筑实践新动向[J]. 建筑学报,2010,02:68-73.
7. 许吉航,刘潇,肖大威*. 绿色建筑设计是适宜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新[J]. 南方建筑,2010,01:57-59
8. 郭卫宏,周勤,肖锦.中水道应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J]. 给水排水,1999,12:45-49+3.
9. 何镜堂.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0. 何镜堂.何镜堂建筑创作[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推广应用情况
在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指导下,何镜堂院士团队开展了十分广泛的建筑实践活动,其建筑作品遍布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涵盖了文化、办公、教育、居住、交通、医疗等各种建筑类型,2005 年至今完成(建成)建筑面积达1000 万平方米。
创作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精品建筑,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奖81项、省部级奖137项。
特别是在校园建筑方面,项目团队抓住了20世纪末以来大学建设的高潮,有效指导200所以上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新建大学校园70余所,规划总面积3714公顷,已建成大学校园建筑总量为500多万平米,投资超过165亿。
“主要完成人”中公示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的主要贡献及支撑贡献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