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集体备课案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三篇)

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三篇)

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本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坚持____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优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活动。

1、更新观念,树立优质教育观树立优质教育观,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实验,以创新思想,建立学科特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规范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在科组计划统领下,每次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活动有准备、有设想、有主题、有记录,切实解决问题。

3、注重科研,以学习促教学教研为教学服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认真真地进行研究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初一新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落实“三维”目标前提下,历史通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意教学相长,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上,针对初一学生特点,开展故事会、小制作、历史情节表演、小组讨论、学习竞赛、智力快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好学。

根据历史学科特色,成立历史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历史第二课堂,以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准备历史故事大王比赛。

具体措施⑴课前准备。

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初中历史教研集体备课(3篇)

初中历史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历史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备课目标1. 提高教师对“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2. 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备课内容1. 抗日战争概述(1)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原因(2)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胜利原因(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1)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将领(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杰出人物(3)抗日战争中的平民英雄3.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2)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四、备课方法1. 集体研讨法: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材,讨论教学重难点,分享教学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学习借鉴其教学方法和技巧。

3. 教学设计法: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备课步骤1. 预备阶段: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学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明确教学目标。

2. 集体研讨阶段: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材,讨论教学重难点,分享教学经验,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3. 修改完善阶段:根据研讨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

4. 教学实践阶段: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5. 总结反思阶段:教研组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借鉴。

六、备课要求1. 教师要充分准备,认真备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正式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正式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课题)主备人谢富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史实;简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秦朝、隋朝两个朝代相似之处,让学生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安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教学重点: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课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动手触摸教师提供的模具,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发展。

教学难点: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时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以及这些民族现在的名称;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时学生掌握识读地图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与唐朝友好关系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情况;中外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名字。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最新版)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最新版)
个别访谈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方案。
05
02
收集备课资料
收集与备课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 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及优秀的教学案例、课 件等教学资源。
06
04
集体讨论和修改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对制定的教学 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和修改,完善教学 方案,确保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 性。
修订和完善
根据试讲和评课的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修订 和完善,形成最终度等文明的发展 历程及特点。
03 中外历史文化交流
涉及古代丝绸之路、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来华 等历史事件。
教学要求
01
02
03
知识掌握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 知识,了解各个时期的重 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果 。
能力培养
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 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 录(最新版)
汇报人:XXX
2024-01-28
目录
• 引言 • 初一历史教学内容与要求 • 集体备课流程与分工 • 初一历史教学资源与工具 • 初一历史教学方法与策略 • 初一历史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 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成果展示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进行互相 评价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其他创新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
运用游戏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历史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 戏中学习历史。
翻转课堂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活动主题。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提升课堂趣味性与实效性。

二、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三、活动地点。

学校历史教研室。

四、参与人员。

初中历史备课组全体教师:[教师名字罗列]五、活动目的。

1. 深入研讨初中历史教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六、活动过程。

# (一)开场致辞(轻松幽默风格)[备课组长]:“各位历史大侠们,咱们今天又聚在一起啦,就像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聚义一样。

咱们的任务呢,就是把初中历史这门课变得超级有趣,让学生们像爱上游戏一样爱上历史。

”# (二)教材分析。

1. 七年级教材。

[教师A]:“我觉得七年级的历史教材就像是一部历史大片的开场,从远古时代一直到隋唐。

这部分内容呢,要特别注意原始人类那一块,学生们对元谋人、北京人这些老祖先特别好奇。

但是呢,那些古老的时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可不好记,就像一团乱麻。

咱们得想个办法,像讲故事一样把这些内容串起来。

比如说,讲元谋人的时候,可以从他们发现牙齿化石开始,想象一下当时考古学家那兴奋的样子,然后再引入元谋人的生活场景,什么使用粗糙的石器啦,会用火啦,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2. 八年级教材。

3. 九年级教材。

[教师C]:“九年级的世界史就像一场全球大冒险。

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要从中国扩展到全世界了。

像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这一块,那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啊。

可是学生们可能觉得这些外国名字特别拗口,什么伯利克里、亚历山大的。

咱们可以对比着中国同时期的文明来讲,比如说希腊的民主政治和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一对比,学生就能明白各自的特点了。

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古希腊建筑、雕塑的图片,让他们直观地感受那种文明的魅力。

”# (三)教学方法分享。

1. 情景教学法。

[教师D]:“我在课堂上特别喜欢用情景教学法。

就拿讲赤壁之战来说吧。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历史七年级下册1-8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1-8集体备课教案

莲塘镇初级中学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课时授课教师:莲塘镇初级中学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课时授课教师:莲塘镇初级中学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课时授课教师: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③如果是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到有这两种工具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亲身感受一下。

并让学生观察一下现在还在使用的筒车比唐代的筒车又有了什么改进。

4、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5、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

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四、归纳、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五、练习:1、多媒体(选择题)2、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六、作业: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

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最新版)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最新版)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一: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记录一、授课内容: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三单元测试题二、主备人:于春辉三、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从教材看,本单元是对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讲述,主要涵盖了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涉及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重点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对比的方式加以比较。

第三单元测试题,是对学生关于秦汉时期历史学习的全面考察,题量适中,难以区分,题型较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奴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重在通过教学活动,令其认识到封建社会大体发展状况,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

通过测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学会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第三单元复习:1.掌握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脉络,主要是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我国秦汉时期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收集、处理、运用资料,提高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学会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三单元测试:1.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焚书坑儒、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路线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概括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七、突破措施:复习提纲、测试题等八、教学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复习、精讲点拨九、教学过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测试题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三:集体备课记录.5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校:横山二中备课组:历史组长:郜宏涛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5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四:八年级历史大集体备课记录表龙门中学历史集体备课记录表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五:集体备课记录.4 备课活记录学校:横山二中备课组:历史组长:郜宏涛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动七日 1 集体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4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六: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8)时间:2016-10-26(星期一第1、2两节课)地点:学校图书馆参与者:孙家齐张道龙李玉龙沈波陈飞杜亮记录人:张道龙主要内容摘录:一、初中历史主题研训活动通知:(一)、活动主题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来提高“五严”要求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二)、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30日(周五)上午8:20-12:00 (三)、活动地点高淳县第三中学(四)、参加对象初中历史中心组成员,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全县初三历史教师(五)、活动内容 1、研究课二节(1)《法国大革命》(执教:三中陈长福)(2)《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执教:三中沈广富) 2、说课与议课(1)两位开课教师说课(2)各校参与教师议课 3、讲座(1)《新形势下的初三历史教学模式探讨》(主讲:三中李震)(2)《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讲:中心沙志援)(六)活动要求各参与教师在活动中要结合两节课例思考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并写出2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2篇)

2024年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2篇)

2024年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2024年初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调查研究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观概述2. 等级制度与王朝更迭3. 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文化4. 古代的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5. 古代的科技与制造业6. 古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传承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课:中国古代史观概述 (课时:2)1.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出历史的概念,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讲授:讲解历史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3.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分享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复习相关知识点。

第二节课:等级制度与王朝更迭 (课时:2)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等级制度,激发学生对等级制度的兴趣。

2. 讲授:讲解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王朝更迭的原因和特点。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探究其中的等级制度和王朝更迭。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第三节课: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文化 (课时:2)1. 导入:通过举例子和图片展示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引起学生的思考。

2. 讲授:讲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3. 活动:分组研究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展示其核心思想和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思考讨论。

第四节课:古代的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课时:2)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农业和商业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古代经济的基本情况。

2. 讲授:讲解古代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以及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七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组计划

七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组计划

七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组计划七班级历史集体备课组计划1一、指导思想:继续推动和贯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同学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探究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机制。

紧紧围绕教材、《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全面落实学校和教研室各种计划,着重环节,扎实落实,积极探究。

二、教学目标:1、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逐步形成同学全员参加,积极探究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同学学习习惯的培育,努力提高学习效率.3、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育。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的死记硬背,我们更应当引导同学去理解记忆。

4、重视“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对同学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同学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教学措施:1、加强教学研讨,实时总结阅历,深刻反思。

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采纳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究和制造,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进行教育总结,对课堂上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实时深刻反思,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

2、鼓舞同学通过独立思索和沟通合作学习历史,培育发觉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着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仔细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育各种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要考虑到初一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同学的认知水平出发,鼓舞同学积极地参加历史教学活动3、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纳探究式、启发式和争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帮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对学习技能较强的同学,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育同学的思维品质,援助他们总结胜利的学习阅历,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应当有针对性的采用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使同学从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中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七年级历史教研活动设计(3篇)

七年级历史教研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为了提高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决定开展七年级历史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师分组:将七年级历史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

(2)备课内容:针对所负责的课题,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

(3)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2. 课堂观摩(1)教师选取优秀课例进行观摩,包括公开课、示范课等。

(2)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分析优秀课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

(3)观摩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交流,分享观摩心得。

3. 教学研讨(1)针对课堂观摩中的优秀课例,教师们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其成功之处。

(2)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教学反思(1)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教师们撰写教学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四节课。

2. 活动地点:七年级历史备课室。

3. 活动流程:(1)集体备课(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四节课)(2)课堂观摩(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课)(3)教学研讨(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课)(4)教学反思(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四节课)五、活动要求1. 参加活动的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参与研讨。

2. 观摩课堂的教师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单元设计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单元设计

北郊中学单元〔周〕备课设计
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4.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清朝
5.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开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消费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6.以下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会子美元
英镑
A B C
D
7.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8. 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9.以下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
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0.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广州
C.临安
D.泉州
拓展延伸
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德格县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5

德格县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5

德格县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5第一篇:德格县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5德格县中学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型:讲授时间:2011年6月28日执笔:刘燕备课人员:历史组全体教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

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

”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

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

初一历史教案备课七篇

初一历史教案备课七篇

初一历史教案备课七篇初一历史教案备课【篇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初中七年级历史备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备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备课教案初中历史教案1【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破题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总结。

发言,思考。

讲授新课一、秦孝公求贤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舌战。

观察发言,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二、商鞅主持变法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讨论课堂,举手表决,加深理解,进一步熟悉教材。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变法带来的变化?2、朗读教材,落实在书上。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5篇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5篇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5篇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接下来是关于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1[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初一历史七年级教案5篇

初一历史七年级教案5篇

初一历史七年级教案5篇初一历史精品七班级教案篇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状况)老师叙述:女真崛起的基本状况。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今,女真族的力气不断增加。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实行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实行巩固统治的措施金太祖仿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进展生产,女真势力快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一)灭辽1.图片展现(多媒体展现宋金对峙形势图)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老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据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

1125年,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1.(多媒体展现以下材料)史料解读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老师鼓舞同学叙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斗。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状况)引导同学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状况?答案提示:宋徽宗、宋钦宗无心反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南宋的偏安1.(多媒体出示问题:南宋的建立状况)老师叙述:南宋建立的基本状况。

(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多媒体出示岳飞图像)依据课本学问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答案提示:①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很多失地。

②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老师叙述: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困落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