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改革讲解
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
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批判和改革。
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以及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公共管理的概念新公共管理,简称NPM,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思潮。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1. 简化行政程序:新公共管理强调简单、高效的行政流程,减少冗长繁琐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2. 强调结果导向:新公共管理注重工作成果,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机制,激励公共机构的绩效改进。
3. 强调市场化运作:新公共管理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原理来管理公共事务,引入竞争机制、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手段,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4. 重视市场信息: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强调服务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要以市民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三、新公共管理的原则1. 市场原则: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绩效原则:以绩效为导向,强调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
3. 去中心化原则:通过下沉决策权,推动更多的决策权下放到基层,提高行政效率。
4. 去除重复原则:减少公共机构之间的重复工作,提高效率。
5. 市民参与原则:强调市民的参与和合作,提高公共事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新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 影响公共管理的指导思想: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机制和市场导向的管理方式,影响了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
2. 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新公共管理倡导简化程序、结果导向和绩效管理,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3. 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新公共管理注重市民参与和服务导向,推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
4. 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行管)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 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潘峰,政法学院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概括,也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对象。
本文立足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历史背景,阐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内容,并对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性的探讨。
以此反观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存在诸多难点,主要涉及权力、观念、人员的精简、党政关系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即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集权主导下的适度分权;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培育非政府组织;解决党政不分问题。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路径选择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vemen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ese administrative reform Pan feng, School of Science and LawAbstract: 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s the summary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theory about administrative reform, also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reform. The article, base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vement, elaborates 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ve theory’s content. And it makes forecasting discussion to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When we observ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form of China, we find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mainly involve power, concept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vement to 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reform, namely the way our country should choose to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form. They are moderate decentralization under concentration of power; introducing the way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private sector's management positively to administrative reform; consummating related legal regime; cultivating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how to solute the ques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Key words: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ve reform, the way may be chosen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近一个世纪之久,并被誉为是行之有效、甚至是最佳的传统或称主流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制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其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科层管理理论均无法回答和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作为强烈批判传统政府模式及其官僚集团的角色而出现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原理,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官僚制国家和政府失灵的传统模式进行考察。
对传统模式的批评建立在对韦伯官僚制的“理想模式”与现实中公共行政系统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更详细的论述可以参见Minogue,1997):1.在很多系统内,政策和行政没有清晰地划分,甚至在决策过程,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的回应性角色都混淆在一起;2.很多情况下,决策过程并非遵从技术原则和经济理性,而是受到来自官僚集团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之间的冲突、妥协和交易的影响;3.科层制和集权化对正式规则及程序的服从(有时是盲从)会导致腐败、僵化、缺乏责任心、以及对公民利益和需求的漠视等过失;4.官僚机构以“自上而下”的执行过程为显著特征,而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一些不恰当的决策和不良后果;5.现代的政府行政体系中,无论是内部各部门之间还是与系统外部的组织和利益集团的事务接触都异常频繁和广泛,这超过了传统政府模式所能承载的复杂性。
当现代福利国家通过“纠正市场失灵的需要”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时候,上述特征的横行也导致批判性观点的出现:1. 僵化而强入侵性的政府对个人生活的过多干预限制了人们管理自身事务的自由,并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不是独立自主;2.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却不能及时有效地履行这些承诺。
3.在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里,政府精英和特权集团利用各种国家行为提供的机会为自己牟取暴利和隐性收入。
这些批评的综合(官僚机构的无能和传统政府本质上的无能)就产生了一种通常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假设:政府庞大的官僚机构本质上是有缺陷和无效率的,市场可以提供比政府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彻底的改革需要引入一种企业家化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1. 通过私有化方式重构和缩减公共部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
在整个80年代,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措施:发起反对浪费和低效益的运动,成立了一个效率工作组;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将包括英国石油、英国电讯、英国钢铁、英国航空等著名公司在内的4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卖给私人;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开支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所有的地方建筑和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公开竞标。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根据效率小组1988年提出的《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报告,英国政府开始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各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行局”来承担这些职能。
到1996年,英国成立了126个这样的执行局,将近75%的公共服务由这些局承担。
继英国之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着两国工党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上台执政,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公共行政改革。
其中,新西兰的改革因其力度大、富于系统性而受到举世瞩目,并被学术界称为“新西兰模式”。
新西兰几乎废弃了所有的公务条例,对核心公共部门进行重组,建立了几十个按绩效预算运行的小型部门,并将价值50亿美元的公有工业私有化,将其他公共行业变为完全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
在美国,克林顿政府也提出把建立一个“工作得更好而花费得更少”的政府作为其优先目标之一,并于1993年提出了国家绩效检评。
随后,各项行政改革措施在州、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大范围地悄然展开。
到90年代中期,有39个州实施了公共服务质量计划,29个州开展了政府部门绩效测评,30多个州简化了人事制度,28个州就公共服务向作为“顾客”的公众征求反馈意见。
与此同时,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瑞典等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都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
新公共管理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摘要: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诸国的声势浩大的政府管理与改革运动,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介绍和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内容理论现状启示一、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一)主要内容1、政府角色定位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
而政府主要集中于如拟订政策、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监督合同执行等职能,为公共利益的实现导航。
2、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的实践中广泛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并用企业管理理念来重构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
如私人部门项目预算、业绩评估、战略管理、顾客至上、产出控制、人力资源开发等管理实践,被融合到公共部门中去。
3.绩效管理和产出控制在政府公共支出和提供公共服务中加强成本效益核算,实行以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3E”为标准,即经济、效率和效益(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4、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之间、各个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
公共组织应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满足顾客对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
通过市场机制、公民参与管理等措施给顾客“以脚投票”的机会,并注重顾客满意度调查。
(二)基本理论1、政府角色定位“新公共管理”倾向于把决策制定(掌舵)和决策执行(划桨)分离的体制。
为了实现两者分离,“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
而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如拟订政策、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监督合同执行等,引导它们为实现公共利益的崇高目标服务。
2、专业化管理“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必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何做和向谁负责。
在政府中,管理型而不是专家型的人员应越来越多地担任部门领导。
第二章新公共管理运动解析
– 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评价
----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政府管理相适应的, 这种模式曾在公共管理中发挥过重要的、 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西方世界由工业化社会向后 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转变,传统的公共 行政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它的基本原 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并在实践中逐渐失 效或过时。
• 公共行政模式----区分决策者和执行者 • 管理主义模式----对产出和结果负责
-------管理者与政治权威、及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必然 变化 • 本质:NPM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它表现为 要求公共部门转换机制并改变其与政府和社会的关 系。(欧文.休斯)
六.“新公共管理”的不同模式
A.“企业化政府”模式 –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或译《重塑政
• 新公共管理学者认为:以官僚制为基础的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将被以市场为基础的 新公共管理范式所取代。
• 各种私人机构和社会团体也参与到公共产 品的提供中来,不同政府机构也为提供相 同的公共产品而展开竞争。
Hale Waihona Puke 四.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战略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 过程的政治》: •精简----缩小政府规模 •重建----变革组织流程提高效率,自上而下 •不断改进----职员合作以改进质量回应顾客, 自下而上
改革的战术:元工具
• 绩效预算 • 灵活绩效框架 • 竞标 • 公司化 • 企业基金 • 内部企业化管理 • 竞争性公共选择制度 • 凭单制和补偿计划 • 全面质量管理 • 企业流程再造 • 选择退出和或特许制度 • 社区治理机构
改革的战术:新工具
市场化工具 • 民营化 • 使用者付费 • 放松管制 • 合同外包 • 分权 • 内部市场 • 产权交易
谈“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谈“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摘要:“新公共管理”作为范式的出现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我国公共管理中的诸多弊病制约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推进。
”新公共管理”的取向及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借鉴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的“新公共管理”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开展、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是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在政府施政过程中的逐步体现。
目前,借鉴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何为“新公共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兴起,并很快波及世界。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更是将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称为“‘一个哥白尼革命’的转折点”[1]。
本文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这些内容:注重政府的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分离,注重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如果将其看作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可以归纳为:私营企业的管理手段是外在表现形式,市场化是主要导向,管理主义是主要内容,效率是基本目标。
二、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公共管理改革。
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困境,都实行了政府改造运动。
虽然这一改革浪潮在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和技术运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它对以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采取了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要求建立与以往不同的公共行政模式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管理组织。
虽然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但是其独特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对世界任何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在对西方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和特征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挖掘可供当前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借鉴的经验。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涵及实质“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和运动,它起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
有如休斯(O Hughes)在《公共行政与管理》一书中所说:“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已发生了转变,曾经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那种刻板(僵化)、层级官僚体制形式逐步转变为一种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形式。
后者并不是一种改革事务或管理方式的微小变化,而是政府作用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变化。
传统的公共行政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受到怀疑。
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
”总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和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其理论支点的话,那么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行动都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假设中获得政府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益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对比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盛于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一种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解决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管理问题为核心目标,使政府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提升国家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的西方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而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标签: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新思路1新公共管理简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近一个世纪之久,被誉为是行之有效的主流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它赖以建立的基础——“威尔逊·韦伯范式”无法回答和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
政府规模的无限扩张和政府角色的膨胀、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公共支出的持续膨胀带来的普遍的政府财政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与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新公共管理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持续进行的改革运动。
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政府开始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美国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摇篮,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塑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新西兰、澳大利亚被人们视为新公共管理改革最为迅速、系统、全面和激进的国家。
特别是新西兰,它因改革的深度、广度、持续时间和成效而被学术界称为“新西兰模式”。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韩国、菲律宾等国也开始加入这一公共行政改革的大潮。
以新公共管理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当代西方以新公共管理取向的行政改革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种旨在改革和改善公共部门管理的运动。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
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原则、方法以及对公共部门管理的影响。
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面临着公共部门效率低下、财政紧缩和公众对政府效能的不满等问题。
此时,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盛行,主张减少政府干预,鼓励市场竞争和私有化。
与此同时,管理学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即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将市场原则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技巧引入公共部门,以期提高效率和绩效。
原则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原则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
市场导向意味着公共部门应该模仿市场机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和效率。
客户导向强调公共部门应该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结果导向意味着公共部门应该关注实际成果和绩效,以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
方法为了实现新公共管理的原则,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分权和去中心化。
这意味着将权力下放给较低级的组织和个人,以提高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引入市场机制,例如竞争性招标和合同管理。
这样可以引入市场竞争,促进效率和创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绩效评价和目标管理,用于评估和监督公共部门的绩效。
影响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公共部门的改革和现代化。
公共部门开始采用更灵活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效率和绩效。
其次,它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传统的垂直管理结构逐渐转变为扁平化和分权的组织结构。
第三,它促进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公共部门开始与私营企业合作,通过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最后,它引入了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如绩效评价、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用于监督和管理公共部门的绩效。
然而,新公共管理运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从新公共管理运动看中国铁路的改革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如何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 和完善铁路改革?
(一)铁道部(政府)放松规制 (二)实施绩效管理,改革激励机制 (三)必要的透明化与网络化 (四)人本管理与人性化服务 (五)控制成本与目标定位 (六)铁路建设中的市场方式与铁路运输中的市场 方式 (七)部分铁路经营的私有化改造
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的条件
• 合作各方要有平等的地位与环境,而非强 势方对另一方的许可和恩赐
• 新建设的铁路与既有铁路之间必须具备良 好的联网运营条件
• 国有铁路在政企分开、运营机制与模式设 计、市场监管等方面,要建立既竞争又合 作的市场发育机制,推进铁路建设与运输 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平等竞争
• “网运分离”(2001年) 思路:将路网与运输分离,分别组建公司,成为投 资主体,通过在运输公司间引入竞争提高效率。 方案:以现有的14个铁路局为基础组建几家大的铁 路客运和货运公司,拥有现有的机车车辆等运输设 备和货场等国有资产,直接面向市场承揽运输业务。 同时,铁路路网剥离出来成立一家全国性的路网公 司,负责路网的建设、保养和铁路调度。 后果:网运分离、分开结算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扯皮和掣肘,再加上运力不足 的客观现实,尽管“网运分离”方案被各界认为是 有创新的可行方案,代表世界主流的改革方向,但 是在确保正常运营的压力下,最终被决策层搁置。
铁路投融资改革方案实际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 改革方案发挥作用的前提,即铁道部政企分开; 第二步才是如何引导各路:“有货有车,就是 不装货运输”。
铁路系统的上级单位每年下达一个运输任 务指标,如果下级干得积极,超额完成了 任务,第二年的任务指标就相应提高了。 而地方铁路系统的收入都要先全部上缴给 铁道部,铁道部再按既定比例或某种标准 返给地方铁路,所以下级铁路运输系统干 得越多自己反而越被动,这样每一级运输 单位自然都没有了积极性
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撒切尔改革(一)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二)改革措施1、国有企业私有化——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提高2、社会福利制度改革(1)住房私有化。
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收入(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①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②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资挂钩。
③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3、教育改革第一,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第二,扩大家长择校权;第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撒切尔夫人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新自由主义和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
撒切尔政府的这种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的教育改革遭到工党的激烈反对,但是改革使英国的公共教育变得更具自主性、竞争性,提高的政府教育服务的质量。
4、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一、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二、雷纳评审与下一步行动计划雷纳评审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数量,其次,降低了行政成本,最后,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
(三)评价1、积极方面:(1)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有所好转(2)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3)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4)改善公共服务2、消极方面(1)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消减公共开支是撒切尔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明显。
由于社会福利支出具有“刚性”,真正受到削减的只有“住房”而其他项目只是遏制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 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 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从而 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 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 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 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 容
• • • • • • (1)生产率 (2)市场化 (3)服务导向 (4)分权 (5)政策 (6)对政策效果的负责
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 (一)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
• 1.以1979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上台为 标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 兴起的公共改革运动,代表新公共管理实践 的开端。 • 2.改革主要特点:强调“小而美的政府”; 视民众为顾客;创造市场或准市场的竞争机 制,取代单一垄断;由市场检测绩效目标, 突出顾客满意度的作用;实行弹性薪酬,以 实际的市场和绩效水平来决定薪酬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 4.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 务员的影响
• 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 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 到制度保证的。 • 我国改革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 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 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 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新公共管理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方法引入公共行政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
“新公共 管理运动” 及其对我 国改革的 借鉴
背景
• “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1 年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性的公共管 理》的文章中提出的。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英美等 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 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在西方, 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是一场“重 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 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 管理转型的开始。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篇一: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很大。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围绕如何复活旧的官僚体制进行旷日持久争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新公共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理论体系。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的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公共行政发展的总趋势。
新公共管理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而开始的大规模的政府改革。
即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
法汉姆及霍顿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具体如下: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
指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必须对服务的传输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
改变组织结构。
使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
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
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
改变现行的政策。
使公共组织能在被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等。
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
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改革08级政本一班傅冰清公共管理是政府部门合力,作为公共行政和事务广大领域一部分,并且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政府对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在政府发展历程中,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政府常常扮演全能的角色,但这一做法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西方掀起了以新公共管理为取向的政府改革运动,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当然它对中国产生浑厚的影响,也对中国的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产生拉一定启示、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当今社会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公共生活是高质量的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而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是高质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保障。
而古代中国思想家荀子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 。
荀子的意思是,我们只要有了“本” ,有了“备” ,并循道行事,那么什么天灾鬼怪都奈何不了我们。
我们认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问题,是高质量的公共管理的基础,而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显然也是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本” 、“备” 。
我们不但要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同时也要结合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事实求是,把新公共管理大的理念融入中国,改革中国公共管理体制。
一、公共管理在公共管理活动中, 管理的主体是居于社会权力中心的政府; 管理的客体是涉及内容极为广泛的各种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体协调发展,运用公共权力,采取各种手段, 对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生活质量等一系列活动, 今行有效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1作为一种行为过程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
公共管理的内容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公共物品的合理利用与监管, 以及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等。
归纳起来概括为问题、政策、项目、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社会犯罪和社会秩序问题等。
一、问题。
公共管理中问题有严格限定它只限于政府职责范围社会的共同问题。
比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人口问题、社会犯罪和社会秩序等。
二、政策。
制定政策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之一也是公共管理机构实施公共管理的依据和主要手段。
包括:法律、条例、决定、命令等。
三、项目。
公共管理中的项目, 是指公共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公共政策采取的具体行动, 把公共政策具体化的过程。
四、资源。
为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财产。
都属于公共资源管理的范畴。
这些资源名义上每个人都可以享受但实际任何人不可以完全占有。
包括:自然资源、公共物品、公共信息和人力资源等。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是政治系统的实体形态,是国家实施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代理机构。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政府体制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开会议事, 掌握国家权力, 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下各级行政机关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共管理之所以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与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
在这一行为过程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承担公共管理职责。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中国政府在社会的公共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重大职能。
所以我认为的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 , 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 , 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 , 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 , 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 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 , 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 西方各国在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了全面的干预, 导致了以高失业、高通胀和低增长为特征的“滞胀”现象的出现;政府管理也危机四伏,政府财政紧张、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政策失效乃至政府失灵。
而以往的公共行政理论对于这些问题均无法给予很好的解答。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一种以解决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核心, 融合了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 试图对政府的职能及其与市场、社会关系重新定位的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学” ,在 80年代的英美应运而生, 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成为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指导思。
“新公共管理” 运动是对政府和部门政治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 并对其进进行重新设计, 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更本的改善。
2在 20世纪 70年代末以后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西方各国纷纷进行政府再造方案。
(一新西兰所进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原则和内容:1. 收缩政府的商业性活动, 将纯粹的商业性活动转由国有公司, 并进而在市场上予以民营化、私有化。
2. 政府职能部门结构重组,责任分离;决策与执行分离、出资与采购供应分立、服务以顾客为导向互相竞争; 3. 公共服务遵循招标原则、代理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原则; 4. 把服务转向优先目标, 集中于更为详尽目标; 5. 在紧缩预习算的同时,维持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在具体措施上,新西兰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当今世界最彻底“执行局”化的政府机构模式, 将负责政策制定和提供服务的两大功能猜分, 公共服务的实施由执行局负责; 二服务机构小型化不是单纯数量精简机构, 而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一系列改革, 新西兰政府迅速转赤字为盈利, 服务机构成本减低,经济大幅度增加。
这些成就今人刮目相看。
(二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从卡特政府开始, 没国改革从未停止过, 特别是克林顿政府更是高举“重塑政府”的大旗,力求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彻底改革政府,彻底改革政府工作, 把私营部门的市场化理念引入政服, 对美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政府重塑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政府功能定位市场化一是收缩政府社会职能,推行共换的功能优势有机会结合,提高政府功能输出能力和服务效率。
3. 重塑政府各级政府发起了以放送松规制为取向的政府内部管理改革, 具体界定为设计一种“政府管员对结果负责, 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负责”的新体制。
4. 政府间的分权改革美国的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放送经济管制和服务市场化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促成了 90年代的经济重新起飞,财政由连年巨额赤字开始转为盈余。
除了上述两个国家外, 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其它国家纷纷提出改革方案:法国的“革新公共行政计划”、奥地利“行政管理计划”、丹麦的“公营部门的现代化计”等。
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 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持续性, 以才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为特征, 称为“三 E (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管理改革运动”,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又是一种正在发展成长的公共管理新实践模式。
3三、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当今世界新公共管理运动变得如此强大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抵挡其影响。
各国在改革过程中, 一般都用较现实的心态来吸收、借鉴别国的成功经演和措施, 以解决本国实际存在的问题。
我过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同时免不了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的变革力度, 和进程, 都难一全盘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成经验。
说明了改革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党的十六大也指出:“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同实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 4因此,必须科学的比较和分析我国同西方发大过家的社会背景的异同, 才能有效地吸收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 避免改革引起过大的动荡和负面影响。
改革我国的公共管理体系必需从以下几各方面入手:(一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各级政府组织都是以“全能政府”的形态出现,政府职能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把“全能政府”变成“有限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公同选择, 更是我国正革的紧迫任务, 在我国加入世贸、推行民主政治以及电子政务的过程中, 尤其要推进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步伐。
(二积极推行公共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新公共管理”运动要书在政府和部门管理中注入一定程度市场因素, 可以减少政府缺陷的影响范围, 使政府体制更灵活, 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益, 这也是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最缺乏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 随市场化进程加速、政企分开等深入,我国一些部门已经尝试用市场机制,比如:公共工程的招标、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共部门集中采购等。
(三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国外公共管理的改革的精髓在于“官僚组织面对一万条使其努力提高效率的规章, 不如使其面对一条无形的规则-竞争” 5,因此激活民间投资,扶植民营企业和机构发展, 培育多元化多种经营成份并存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寻找和确立政府与市场。
(四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
它要求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服务人员由“”官僚转变为“管理者”, 由传统的“行政”向“管理”和“治理”转变, 提倡顾客导向、政府提供回应性服务, 满足社会和公众的要求和愿望,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政府于社会的关系, 满足社会和公众的要求与愿望, 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这方面对对于专轨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值得借鉴之处。
因此,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因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于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克服以往的种种弊端, 大力发站社会力量, 增强社会自治能力。
政府组织及公共部门必需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努力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结束语虽然我国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 无法直接效仿它们经验作为改革选择, 但还是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共性因素, 并植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从而正确推动改革。
因此, 我们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下, 学习借鉴外国公共管理的科学合理适用经验技术, 加快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 努力推进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和民主化。
1汪玉凯:《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年版第 7页2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广东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版第 62页3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广东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版第 63页4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广东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版第 69页5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广东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版第 77页参考文献汪玉凯:《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年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广东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论文集》中央编译。